读《美国的思想库和美国社会》_第1页
读《美国的思想库和美国社会》_第2页
读《美国的思想库和美国社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美国的思想库和美国社会》

1987年11月,这本名为《美国意识形态理论》的书出版了陈启能的《美国思想库和美国社会》。这本书是作者在美国作研究工作时,有意识地对美国社会进行观察,并将所积累的素材写成的。它值得对美国历史和现状有兴趣的读者参考。这本书的特点是,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游记和出访观感,而是结合作者亲身经历,在综合分析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对美国社会和历史上的一些现象作了剖析,因而具有相当的学术性;又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著作,而是结合作者的观感,因而比较生动,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种雅俗共赏的做法,使得这本书,不论对美国问题专家或者对一般读者都能有所收益。当然,本书在这方面也不是做得没有缺陷的,例如有的地方仍显得过于琐细,不够引人入胜,有的地方又显得分析不够深。要使学术性和可读性结合得好,本来不是一件易事。这本书总的来说是成功的,是在这方面迈出的值得鼓励的一步。本书作者于1984年2月到美国后,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工作。书中介绍了该所的来历。赫伯特·克拉克·胡佛于1874年8月10日出生于依阿华州的西布兰奇。他和妻子卢·亨利·胡佛都是斯坦福大学地质系的毕业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们就在校园内的圣胡安山租房住过一段时间,战后1919—1920年,胡佛夫妇又在圣胡安山顶建造了一幢住宅。胡佛出任总统后,虽只间断地到这里来住上一个短时间,但他们在“名人录”中,总把自己的家庭地址写成“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1944年胡佛在妻子去世后,将这幢房子捐赠给斯坦福大学,同时为纪念亡妻,还将其命名为“卢·亨利·胡佛故居”。一位现任总统,怎么会有这么多资金创建研究所呢?本书作者指出:“胡佛研究所的创建同赫伯特·胡佛在海外的‘矿业冒险’,其中包括在中国的活动,也是不无关系的。”“正是从这一段的冒险生涯中,赫伯特·胡佛积敛了大量钱财,成为许多企业的股东。”作者提到了胡佛在中国帮助英国人骗占开平煤矿,得以升任开平矿务局总经理等事,但还有一件事是作者没有提到的。当胡佛在美国矿务公司任职时,他听到南非洲很多黑人矿工因不堪忍受虐待逃散了,便乘机在中国贩卖3000多华工去南非替代黑人作矿工。这些华工是从青岛启航去非洲的。胡佛从每个被贩卖的华工身上得到不少卖身钱。胡佛研究所是一个保守主义的政府思想库。本书作者在书中重点谈了两个问题。一是通过解剖该研究所这个麻雀,剖析了美国政府思想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出人出主意”。作者写道:出人就是到政府的各种机构中去工作,“这些人都是学有专长的研究人员。他们以自己的知识直接为政府服务”。出主意,就是为政府的国内外政策出谋献策,提供方案和论证。这包括留在研究所内工作的许多研究人员。“而且所谓出主意,也不都是直接对政府的当前政策提方案,有的可能是提供背景研究,有的可能是对当前国内外的重大问题进行学术探讨,或者作历史考察。”作者还具体介绍了胡佛研究所是如何为里根政府出人出主意的,并一般地论述了政府决策与各种思想库提供各种方案的关系问题。作者在做了这些分析后提出:“撇开美国政府的这些思想库的实质内容不谈,单就思想库这种做法来说,是很值得注意的”。作者认为,“思想库”、“智囊团”,“应看作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反映领导科学现代化的一种做法”。这个看法是有道理的。通过“思想库”的形式,利用专家的知识,利用科学的力量,是使决策科学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予以重视。作者还具体介绍了胡佛研究所作为世界上有名的学术研究机构和图书文献中心的情况和特点。作者强调,从其研究工作可以看出社会科学研究的多学科性这一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反映了社会科学发展的一种客观趋向。”这种多学科性的特点,在胡佛研究所的研究机构设置、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手段运用、研究人员配署等各个方面都有表现。这种多学科性的研究工作保证了可以对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作综合性的多面的考察,从而使研究工作能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个特点是值得我们充分重视的。它反映了科学发展的趋势,比起传统的把研究对象割裂开来进行单学科的孤立研究的做法显然是个进步。本书作者还特别强调了胡佛研究所对图书资料收集工作的重视.它始终把图书资料和档案的收集和建设放在全所工作的首位,认为这是搞好一个研究所、开展研究工作的首要条件。通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它也确实成了一个有名的“国际性的文献资料中心”,而且在图书资料使用上实行对外开放的做法。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往往不大注意图书资料工作,常常把一些老弱病残放到图书馆去。这样从根本上说很难把一个研究所办好,而且实际上对研究所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关于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作者还写道:“当今在美国影响最大的社会研究机构,都具有与现实紧密结合的特征,即它们都同现实政治密不可分,实际上都是为政府服务的,为当前政治服务的。它们都接受政府的‘定单’或承担其他机构提出的研究项目。其中象胡佛研究所、乔治城大学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同里根政府的关系十分密切,都有研究人员参加里根的班子。”这一番话确实有事实根据。可惜作者没有揭露里根与军火制造者和军火商的悠久关系。过去里根曾经两次被选为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随后又两次被选为美国总统。他所得的选票大多数是军火制造者和军火商出钱收买的。本书还叙述了美国近二三十年来社会经济变化的情况。作者首先介绍了美国汽车制造业和公路建设的情况。1984年登记的汽车为1.6亿辆,平均每户两辆,连生活贫困的印地安人也多备有汽车。与汽车直接有关的就是公路建设,到1984年公路总长为616万多公里。这对美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给美国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有钱人迁居郊外,大城市周围出现许多小城镇,很多穷人反倒涌进了大城市.作者运用很多篇幅分析美国的社会。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到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从“夕阳工业”的衰落到“朝阳工业”的兴起,都有所涉及。作者认为:“近10多年来,由于尖端技术的广泛应用,整个美国社会在产业结构、劳动结构、教育结构乃至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都引起了相应的变化。”作者在书中着重分析了美国在繁荣的背后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指出,美国社会物质文明发达而精神文明相对空虚这种“文明的分裂”的现象,并从对美国社会问题的分析中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即发展中国家在实行现代化的同时如何避免西方国家这些社会弊病的问题。世界上不少有识之士已经注意了这个问题。这也是值得我国学者认真探讨的问题。这里包括历史学家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