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学》第七章
第六节急症
晕厥是指骤起而短暂的意识和行动的丧失。其特征为突感眩晕、行动无力,迅速失去知觉而昏倒,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清醒。词解:“厥”有三层含义,一是指暴死为厥,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二是指四肢逆冷的症状而言,即手足冷或四肢不温;三是指主要病机是气血逆乱者为厥,如有时把气血逆乱或浊气上逆的病变称为厥、厥逆或厥气。从本病的临床特征来看,主要指的是第一层含义。晕厥
本病的致病因素不同,病理变化不一,但最主要的共同病机乃是阴阳平衡失调,气血运行失其常度,致使气机逆乱,升降失常,当升而不得升,当降而不得降,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神志受影响而导致晕厥之变。在病理表现上有虚实两个方面,实证为气逆上冲,血随气逆,壅滞于上,以致清窍蔽塞;虚证为清阳不升,气血不能上承,以致神明失养。【病因病机】
晕厥的实证虚证鉴别表
体质诱因体征脉象
实证素体健壮偶因外伤呼吸急促沉弦恼怒牙关紧闭
虚证素体虚弱疲劳、惊恐面色苍白细缓无力肢冷汗出
晕厥与昏迷、中风、痫证鉴别【辨证】【治疗】基本治疗治法:苏厥醒神。以督脉及手厥阴经穴为主。主穴: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配穴及操作:
其他治疗【经验介绍】【附注】【小结】
虚脱是一种以以面色苍白、神志淡漠,或昏迷、肢冷汗出、血压下降为主症的危重病症。虚脱类似于现代医学的休克。虚脱【病因病机】【辨证】
治法:回阳固脱,苏厥救逆。以督脉及手厥阴经穴为主。本病已阴阳俱损,只不过表现之主次不同。而阴血之失一时难复,阳气之脱急当先固,阳固则阴血亦得以统摄,故针灸治疗,当先以回阳固脱,苏厥救逆为主。主穴:素髎水沟内关其他治疗:【治疗】
1.郑培銮应用艾灸关元穴治疗出血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各1例。①出血性休克:卓某某,男,23岁,农民,左前额外伤,深达颅骨,出血过多,就诊时患者面色苍白,口唇紫绀,脉搏135次/分,血压70/49mmHg,诊为中度出血性休克。立即艾灸关元穴10壮,30min后,四肢渐温,意识清晰,又灸7壮,脉搏有力。②过敏性休克:刘某某,女,36岁,因胆囊炎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5次后,于当日下午又给注射青霉素80万单位,针刚退出,患者即耳鸣、头晕、胸闷,继而气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血压70/40mmHg,意识丧失。取大艾炷速灸关元17壮。20min后,患者四肢转温,出汗减少,面有起色,继灸6壮,血压升至90/6OmmHg,休克解除。(郑培銮.艾灸关元穴治休克验案。新中医1990;22(2):32)【经验介绍】
2.张从道应用针刺治疗休克15O例,其中心源性休克30例,感染性休克15例,低血容量性休克2O例,过敏性休克15例,创伤性休克50例。取穴:主穴取人中、涌泉、合谷、内关、足三里、百会;配穴:呼吸困难配孔最、列缺,剧疼配阿是穴,耳穴交感;腹痛配中脘;烦躁不安配神门;尿少尿闭配照海、太冲、肾俞;肢冷配内庭、阳陵泉。方法:进针后大幅度捻转提插,每5minl次,留针3Omin,l日1次或1日2次,待病情稳定,再按常规1日1次,巩固疗效,且周为1疗程。结果显示:150例中显效96例(64%),有效44例(29.3%)。无效10例(6.7%),总有效率93.3%。(张从道.针刺治疗休克15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9;9(4):22)
综合治疗,积极抢救:虚脱是一种危急重症,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救治。有条件的,必须以现代综合治疗措施作为保障,积极抢救,以解除危重症状。本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病情复杂多变,须针对病因治疗。
疗效评价: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证明,针灸对休克具有明显的升压作用,因此针灸可作为抢救措施之一。【附注】
虚脱,是以亡阴亡阳为特征的病证,是久病元气虚弱、精气逐渐消亡而致。若因中风、大汗、剧泻、大失血等导致阴阳离决者,称为暴脱。
针灸治疗以回阳固脱,苏厥救逆为原则,取督脉及手厥阴经穴为主,针、灸并用,重用灸法,针用补法。【小结】高热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的急性症状,中医文献所称的“壮热”、“实热”、“日哺潮热”等,均属于高热的范畴。其病因多由外感引起,亦有内伤发热者。本节主要讨论外感发热的辨证及治疗。本症与现代医学相应的病症可见于急性感染、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中暑、风湿热、结核病等。【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基本治疗治法:清泻热邪。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及井穴为主。主穴: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操作及配穴:其他治疗【治疗】
王行素等应用针刺参与猩红热退热治疗55例。在采用抗生素静脉点滴治疗的同时,每日加用针刺1次,取穴为大椎、合谷、曲池、少商。操作:在大椎穴用0.5寸毫针向上斜刺O.3寸,快速捻转2次,出针。合谷、曲池用1.0寸毫针直刺O.7寸,用力、快速捻转3次,出针。少商穴用0.5寸毫针点刺,挤出少许血液。结果显示:55例患者,针一次后体温在18小时内恢复正常者占53例,包括最早6小时内恢复正常者1例。另2例在针二次后体温在30小时内恢复正常。所有经针刺退热治疗的病例,体温恢复正常后无1例回升。(王行素,等.针刺参与治疗猩红热退热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4;14(4):21)【经验介绍】
郑怀岳利用针灸治疗暑热证12例。取穴:足三里、中脘、肺俞、肾俞、大椎、风池、曲池、合谷。壮热配风府、陶道、少商(出血);口渴配太溪;烦躁配三阴交;咳嗽配太渊。操作:快速进针,得气后视病情的需要行补泻手法,不留针,如元阳不足下虚者,针后加药艾条灸,每穴2~3min。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结果显示:疗程最短7天,最长15天,平均1O次左右。(郑怀岳.针灸治疗暑热证12例。中医杂志1984;25(5):61)
疗效评价:外感发热、邪在卫分、气分者,针灸有较好的退热效果。对邪入营血的发热,针灸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其退热作用并不持久,但即使是暂时的退热,对缓解和改善病情亦是有益的。
查明病因,明确诊断:高热只是多种外感病的一个症状,应首先查明原因,明确诊断,必要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切不可贻误病情。【附注】
凡体温超过39°C者,称为高热,是临床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病由外感风热侵袭肺卫;或温热邪毒,燔于气分,或入陷营血所致。临床辨证以卫、气、营、血为纲。治以清泄热邪,治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及井穴为主。并根据邪在卫、气、营、血及脏腑部位的不同,随证配穴。毫针刺多用泻法,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小结】内脏绞痛
内脏绞痛是泛指内脏不同部位出现的剧烈疼痛。
本篇所列的是几种临床常见的内脏绞痛。针刺治疗各种痛症,其止痛效果已被前人长期实践与现今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所证实。针刺镇痛原理被逐渐揭示,针刺治疗痛症广泛应用于临床。
心绞痛,多为心肌突然的暂时缺血、缺氧所致的一种临床症状,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塞等病,是中年以上年龄段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心绞痛【辨证】
发病危重,急则治标:先从标治,后顾其本,心绞痛发作之时,邪势颇盛,必先急则治其标,以通阳行气,活血止痛为法。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故取内关、阴郄、膻中为处方。
【治疗】【经验介绍】【附注】
病名含义及主症:本病是由炎症或结石刺激胆囊壁或胆管等所致,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临床都表现为右上腹急性剧痛为主。因胆囊炎、胆结石常同时并存,且互为因果,故合并叙述。胆绞痛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辨证分型】
治疗原则:病在肝、胆,邪阻壅滞为患,故治拟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为法,取足少阳经穴及相应俞募穴为主。取胆囊穴、阳陵泉、胆俞、肝俞日月、期门为主方。
【治疗】【经验介绍】【附注】
胆道蛔虫症系蛔虫钻入胆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病证。临床以突发性上腹部偏右剧烈绞痛为特征。本病以农村多见,且好发于儿童。针灸不但能止痛,还有一定的驱虫作用。
病因病机:病因是由于饮食不洁,食入有蛔虫卵污染的食物,致在肠内寄生繁殖钻入胆道而病。
体质素虚,脏腑柔弱饮食不洁,食入虫卵虫成、孳生钻入胆道饮食不节,积湿生热胆道蛔虫症
【辨证分型】
临床表现:上腹部剑突下或稍偏右侧,突发剧烈绞痛,有钻顶感,呈阵发性,阵发之间留有微痛。发作时,屈体弯腰,甚至在床上打滚,面色苍白,汗出淋漓,常伴有呕吐。疼痛时间数分钟到数小时,一日发作数次。间隔期疼痛可消失或很轻微。特点是腹痛虽剧,但腹部体征不多,只在剑突下偏右有轻压痛,腹肌不紧张。若并发胆道感染,则可见恶寒、高热、黄疸,腹部压痛,腹肌紧张。
治拟解痉利胆,驱蛔止痛。以足少阳、手足阳明经穴为主。经验取穴——迎香透四白近部取穴——鸠尾透日月对证取穴——胆囊穴、阳陵泉【治疗】其他治疗:选耳穴胰胆、艇中、十二指肠、神门、耳迷根。先刺右侧,疼痛未止再刺左侧,强刺激;或以0.25%普鲁卡因在上述穴位注射,每穴0.3毫升,每日1~2次。【附注】
疗效评价:针灸治疗胆道蛔虫,止痛效果良好,且具有一定的驱虫作用,有些患者在通过3~5次治疗后,大便中可见有死虫排出。其机理尚不明了。可能与改善肠道内环境,不适宜蛔虫继续生存有关。加之针灸能促进胆总管收缩,胆汁分泌增多,且促进肠蠕动增强,将虫排出体外。针灸控制疼痛后,应配合药物驱虫,以图治本。
概述:本症主要是由于肾和输尿管结石向下移动,引起肾盂、输尿管痉挛所致。本症属中医学中“淋证”范畴。
病因病机:病因为湿热下受,或过食甘肥辛辣之品,积湿生热,湿热下注,或劳欲过度,年迈脏气衰退,脾肾两虚,为湿热之邪所乘。病机总属湿热蕴结下焦,煎熬尿液成石,阻于水道,通降失利,发为本病。
病理性质属实,久而可由实转虚,而致虚实夹杂。肾绞痛
临床主症:为突发性肾区绞痛,疼痛多呈持续性或间歇性,痛连少腹,向前阴或下肢内侧放射。或小便突然中断,下腹疼痛剧烈,上连于腰,常伴尿血或小便浑赤,小便涩痛,淋沥不畅,肾区可有叩击痛,脉弦数。
临床辨证:虽有虚、实之别,但本症名称意在急痛发作之时,针对急痛之症,急当治标,故不作分型。【辨证】
治法:清利湿热,通淋止痛。以相应背俞穴及足太阴经穴为主。近部取穴——肾俞、三焦俞、关元——疏利气机远道取穴——阴陵泉、三阴交——清利湿热,通淋止痛配穴:血尿者,加血海、太冲;湿热重者,加委阳、合谷。其他治疗:选耳穴肾、输尿管、交感、皮质下、三焦。毫针刺,强刺激。【治疗】
李俊雄等治疗肾绞痛25例,取主穴肾俞、委中、足三里,湿热配三阴交、阴陵泉;气滞配天枢;肾虚配三阴交;肾阳虚加气海、关元;腹痛加水道。进针后静以久留候气,得气后根据虚实提插捻转进行补泻,令针刺之穴位产生针感,尤以走窜感为佳。留针期间行针以加强刺激,每次25~40min。结果显示:25例中,显效22例(88.O%),好转3例(12.0%)。(李俊雄,等.针刺治疗肾绞痛症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3;13(2):13)【经验介绍】
本病应综合治疗:针灸对肾绞痛具有很好的止痛作用,症情缓解后,应中西结合进行排石、消石治疗。预防与护理:平时应注意多饮水,以降低尿中易形成结石成分的浓度,促进小结石的排出,并经常多做一些跳跃为主的运动,以促使结石下移。针灸排石的适应症:针灸排石有一定的疗效,其取决于结石的部位,大小形状。一般认为以结石直径<1cm,卵圆形,表面光滑,部位低的排出可能性较大。在时机上,趁绞痛发作时因势利导,排石机会相对较多,而治疗后不时疼痛,常为排石先兆,应予注意并加紧针治。【附注】内脏绞痛是泛指内脏不同部位出现的剧烈疼痛。其总的病机为有形或无形之邪内扰,以致脏腑经脉气机阻滞,不通则痛。临证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首先应明确病痛所在的脏腑、经脉,再辨清其寒热、虚实。治当以祛邪、行气、止痛为法,根据其病因、病位、病性的不同配穴处方,随证选用不同的针刺补泻手法,且多重刺激。【小结】
本病的临床特征与中医病名:晕厥的发病特点是突然性、一时性,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眩晕,行动无力,迅速失去知觉而昏倒,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清醒。有些患者可伴有四肢逆冷。古代医家又称之为暴厥、卒厥和尸厥。前二者均强调了晕厥发作的突然性和一时性。后者强调了本病患者意识丧失其状如尸的临床特点。本病的预后:良好,临床上,多数轻症患者可于短时间内苏醒,苏醒后除感疲乏,口干,头晕外,无失语,瘫痪,口眼歪斜等后遗症。少数重症患者也有厥而不返,由厥变脱,一厥不醒而死亡者。现代医学认为,晕厥主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短暂性缺血、缺氧所致。
久病气血不足体虚气血不能上充经气逆乱失血营血内耗升降失常情志恼怒忿郁心肝阳亢气血上逆清窍受扰
晕厥与昏迷、中风、痫证的鉴别表
神志不清主要兼症其他晕厥
晕厥时间较短多有明显诱因、或有各种原以成人为多多能自行苏醒发病证,如有抽搐也轻而时昏迷神志不清,持续短随各种原发病证而异各个年龄皆可发生时间长、程度重、一般不易自行复苏中风并非必备,如有同时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多见于中老年、则同昏迷半身不遂、或有手足拘急血压偏高者多痫证厥仆时间不长,移口吐涎沫,或号叫,四肢以往有类似多次时即可自行苏醒抽搐,两目上视发作,或有家族史
水沟—属督脉腧穴,督脉入脑上巅,取之以接续阴阳经气,有开窍醒神之功;
中冲—手少阳三焦经井穴,刺之能调阴阳经气之逆乱,为治疗昏厥之要穴;
涌泉—足少阴肾经井穴,可引气下行,最能醒神开窍,多用于昏厥之重证;
足三里—可补气血而和中,以资气血之源。
配穴:虚证配气海、关元、百会,以艾条或艾炷灸,针用补法,针灸并用;实证配合谷、太冲之“四关穴”,以加强疏调人体气血之功,用针刺泻法,强刺激。操作:足三里用补法;水沟、中冲用泻法;涌泉用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海、关元、百会用灸法。(1)耳针法:选神门、肾上腺、心、皮质下。毫针刺,强刺激。(2)刺络法:选十二井穴、十宣、大椎。毫针刺后,大幅度捻转数次,出针后使其出血数滴,适用于实证。
1.李惠芳介绍杨柏如针灸治疗厥证的经验。实证宜疏肝降逆,开窍启闭,针用泻法:人中穴刺向鼻中隔用捻转泻法;合谷、太冲行提插捻转泻法;丰隆、涌泉行提插泻法;井穴、曲泽、委中放血。虚证应调补气血,回阳救逆,针用补法:百会、关元以大炷灸法;内关、神门行捻转补法。所介绍杨柏如4例典型病案全部治愈。(李惠芳.杨柏如针灸治疗厥证经验。针灸临床杂志1994;10(3):3)
2.余幼鸣针刺涌泉穴治疗癔病性昏厥抽搐23例。所治23例均为女性,23例皆是情绪在受到强烈刺激后发病。取单侧涌泉穴,予强刺激,行针l~3min,留针在5min以内,以病人意识恢复、抽搐停止为原则。结果:23例全部意识恢复,见效最快30秒,最慢3min,平均1分20秒。有4例因情绪未稳定,出针15min后再次发作,重新针刺该穴抽搐停止。(余幼鸣.针刺涌泉穴治疗癔病性昏厥抽搐23例。中国针灸1997;17(6):367)。
发病护理:一旦发生本证,应使患者平卧,不要妄加翻动,注意保暖。苏醒后亦不宜马上起床,以防复厥。疗效评价:针灸对本证的治疗,作为应急处理,有较好的苏厥醒神作用,特别是对因情绪激动、外伤疼痛等引起的实证晕厥效果良好,其他原因引起的可作为临时辅助治疗。明确病因,缓则治本:症情缓解后,应详细检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图其本。
1.晕厥是以骤起而短暂的意识和行动丧失为临床特征。2.其病因较多,概括起来,有体质因素、情志因素二个方面,病机主要是经气逆乱,升降失常,清空受扰。3.治疗以苏厥醒神为法,取督脉、厥阴、阳明经穴为主,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灸并用,或单用灸法。
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包括感染、出血、脱水、心泵衰竭、过敏和严重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减少,导致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使脏器的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速、脉搏细弱、皮肤湿冷、苍白或紫绀、尿量减少、头晕、乏力、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昏迷以及代谢性酸中毒。
病因多由大汗、剧泻、失血、久病体虚或中风等,使人体气血津液损伤,脏腑阴阳失调。
基本病理为阴、阳离决,血脱气失,阴竭阳亡而导致亡阴、亡阳之证,甚者出现阴阳俱脱之危候。久病虚衰———气血未复大量失血———失血亡阴气血津液损伤大吐大泻阴阳离决中风脏腑阴阳失调亡阴亡阳情志内伤———气血逆乱
面色苍白或紫绀,神志淡漠,反映迟钝或昏迷,或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张口自汗,肢冷肤凉,血压下降,脉微细或芤大无力。亡阳:兼见呼吸微弱,唇发紫绀,舌质胖,脉细无力。
亡阴:兼见口渴,烦躁不安,唇舌干红,脉细数无力。若神志不清转入昏迷,呼吸微弱,心音低钝,脉微欲绝,为阴阳俱脱之危候。
方义:素髎属督脉,有升阳救逆,开窍清热之功,急刺可使血压回升;水沟为苏厥救逆之要穴,急刺可回阳固脱;内关宁心安神。三穴合用,回阳固脱。针用补法,长留针反复行针,或接用电针仪,弱刺激。神志昏迷者配中冲以调阴阳之经气,醒脑宁神;涌泉以引上越之浮阳下归。肢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节约用电主题班会教案(合集8篇)
-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 《京津冀部分女子青少年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三维运动学特征》
- 《白术内酯Ⅲ对大鼠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
- 2024年子女赡养与家庭责任分配协议
- 2024年护理员雇佣合同样本
- 《胆碱能抗炎通路在急性肺损伤小鼠中的保护作用》
- 《勋伯格无调性音乐作品研究》
- 英语教学教学反思5篇
- 《酸枣仁油的超临界萃取及其对果浆酸奶品质的影响》
- 蔬菜出口基地备案管理课件
- 子宫异常出血的护理
- 高考英语单词3500记忆短文40篇
- 《耳穴疗法治疗失眠》课件
- 询盘分析及回复
- 氯化工艺安全培训课件
- 指导巡察工作精细科学
- 企业法律知识培训消费者权益保护实务
- 快乐读书吧-读后分享课:《十万个为什么》教学案列
- 2024年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河上建坝纠纷可行性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