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学(上)经络腧穴概论上篇
总述1.经络腧穴学定义——经络腧穴学是研究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脏腑气血的相互关系以及腧穴的位置特点、主治作用及其基本理论的一门基础学科。
1.经络腧穴学定义——经络腧穴学是研究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脏腑气血的相互关系以及腧穴的位置特点、主治作用及其基本理论的一门基础学科。1.经络腧穴学定义——经络腧穴学是研究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脏腑气血相互关系以及腧穴的位置特点、主治作用及其基本理论的一门基础学科。2.经络腧穴学在针灸中的地位经络——基本理论腧穴——基本知识刺灸——基本技能治疗——基本应用经络腧穴学——构成针灸科学的基础刺灸治疗学——构成针灸临床的基石针灸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将构建在基本理论之上的基本知识借助于完善的刺灸技能正确的应用于临床治疗。3.经络腧穴学的学习方法明确概念——基本概念是所学学科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经络、标本根结、气节四海、腧穴、特定穴、骨度等。牢记重点——经络循行、腧穴定位、操作、主治等。“以纲带目”——“经络是个纲,纲举目张”“背、悟并举”——“死记”与“思考”并重:“死记”是基础,思考是主导。培养兴趣——提高效率,事半功倍。第一章:经络概述1.经络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2.历代论述——
有关经脉的论述:《灵枢》:“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医学入门》:“经者,径也”,“脉之直行者为经”。
经脉的两大特点——“直行”,“深行”。2.历代论述:有关络脉的论述:《灵枢》:“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医学入门》:“经之支脉旁出者为络”。
络脉的两大特点——“支行”,”浅行”。有关经脉和络脉关系的论述:《灵枢》:“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经脉、络脉鉴别点——
经脉少大长纵深,络脉多小短横浅。3.经络概念的演变过程“血气”——《论语.季氏》(约公元前450年):“血气未定”、“血气方刚”、“血气既衰”;《管子.水地》(公元前465年):“水者地之血气”;《灵枢.经脉》:“脉道以通,血气乃行”。“脉”——《吕氏春秋.达郁》(公元前230年):“凡人360节、九窍、五脏、六腑------血脉欲其通也”。“经络”——《灵枢.脉度》:“经脉为里---”。4.对经络的认识过程针灸、按摩的感应——是古人发现并逐渐认识经络的主要渠道,尤其针灸过程中出现的“气行”现象。气功的“行气”——对古人认识经络有帮助。疾病的症候——使古人从临床的角度认识经络。穴位的主治——使古人从实践中认识经络。解剖知识——使古人形象的认识经络:通过解剖尸体。5.学习经络学的重要性古人对学习经络学重要性的认识——《灵枢.经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医门法律》“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者,开口动手便错”。学习经络学对临床医疗的指导作用——结语:经络学的重要性——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汇聚了针灸的基本理论,又容纳了针灸各科的内容,它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是指导临床医疗的向导,是未来人体生命革命的希望。小结与思考—经络腧穴学、经络概念,历代论述,学习经络学的重要性1.本讲主要内容如何学习经络腧穴学?前人通过什么途径逐渐认识了经络?2.本讲思考题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十二经脉——经络系统的主体部分。奇经八脉——经络系统中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内行支脉。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连属部分。十二皮部——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皮肤部分。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一.十二经脉(一)十二经脉名称与手足阴阳关系——1.内为阴,外为阳。2.脏为阴,腑为阳。3.上为首,下为足。——脏腑-----手足-----阴阳。
4.“一阴一阳”与“三阴三阳”——阴阳对立统一与生长消亡的动态过程。(二)十二经脉循行分布规律依次衔接,首尾相连——构成环状整体。“阴升阳降,左右对称”——整体走向及肢体分布规律。阴经行阴面,阳经“前、中、后”——在躯干分布规律。阳经上行首,厥阴达巅顶——阳经均上行头部,足厥阴上行巅顶。皆拥重穴,“内外”分明——经脉循行线分“内行、外行”两部分,其上皆有穴位分布。表里相合,归属脏腑—阳属腑,阴属脏(三)十二经脉走向、流注、衔接“脉行之逆顺”——“手三阴,从胸手;手三阳,从手头;足三阳,从头足;足三阴,从足腹。”流注之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膀肾,包三胆肝,任督相连”。衔接之规律——
阴经阳经(表里经):手足部衔接
阳经阳经(同名经):头面部衔接
阴经阴经(手足阴经):胸中衔接(三)十二经脉衔接、流注表1手太阴经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食指鼻旁大趾第一回环——(三)十二经脉衔接、流注表2手少阴经手太阳经足太阳经足少阴经小指内眦小趾第二回环——(三)十二经脉衔接、流注表3手厥阴经手少阳经足少阳经足厥阴经无名指外眦大趾第三回环——(三)十二经脉衔接流注表4肺大食指鼻旁大趾胃脾心小膀肾包三胆肝心中胸中肺中小指内眦小趾无名指外眦大趾二.奇经八脉组成——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特点——
1.不直属脏腑,无表里配合。2.无十二经脉起止、走向、络属规律。3.循行不受十二经脉拘制:“别道奇行”。4.仅任、督二脉有专属腧穴:此特点与十二经脉相同,故并称“十四(正)经”。5.主要功能:溢蓄、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统帅、联络十二经脉。三.十二经别概念——十二经脉“离、入、出、合”、深入体腔的别行支脉,为别道而行之正经。特点——
1.多从肘膝以上正经别出:“离入、出合”。2.阴经经别合与相表里的阳经;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经脉,十二经脉合而为六:故称之为“六合”。3.主要走向趋势为:“向心性”。4.主要功能:加强“表里之间、内外之间、经脉与脏腑之间”的联系,濡养脏腑。5.弥补阴经循行之不足:指导临床治疗。四.十五络脉特点——
1.十五络脉均起自本经络穴:“穴脉同名”。2.十二络脉位于四肢:走向相表里的经脉。3.任脉络布胸前、督脉络散身后、脾大络居体侧:沟通腹、头背、胸胁部经气。概念——十四正经分出的具有沟通表里两经联系、沟通躯干部经气、并具渗灌气血作用的重要支脉。4.
皆有虚实病候:临床意义较大。5.皆有分支及孙络、浮络:输布气血于经筋和皮部。五.十二经筋概念——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关节的体系。特点——
1.循行:以经为纲、向心行走、变异较大。2.分布:仅布体表、不入脏腑、偶进体腔。3.特征:“结、聚、散、络”。4.作用:联缀四肢、约束百骸、维持体姿、调控运动。5.病候:瘛纵、挛缩、抽搐、肿痛。6.治则:“以痛为腧”。六.十二皮部概念——十二经脉(机能活动)、络脉(之气)反映、散布于体表皮肤的相应部位。特点——
1.循行:“以经为纪,如影随形;面状分布,边缘相融”。2.生理:抗御外邪,保卫机体。3.病理:反映病候,协助诊断。4.治疗:激发功能(经络),调整气血(脏腑)。小结与思考—经络系统组成、概念、特点、分布规律1.本讲主要内容十二经脉如何衔接、流注、走向、分布?奇经八脉、络脉、经别、经筋特点如何?2.本讲思考题第二节.经络作用及经络理论临床应用一.经络作用——(一)沟通内外,网络全身:
1.十二经脉、经别:“表脏;脏脏”。2.十二经脉、十五络脉:“表表;表脏”。3.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经”。4.标本、根结,气街四海:“前后腹背,头身上下”。5.诸经协同:“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将人体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一.经络作用(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1.经络将气血输布全身:“行血气”,为组织器官机能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经络气血称之为“经气”:由“原、宗、营卫”气组成;原气先天之气,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宗气后天之气,维持心肺功能活动;营气由水谷精微化生,濡养脏腑,营运全身;卫气抵抗外邪、调节体温、控摄汗液。3.维持阴阳平衡:“营阴阳”。
一.经络作用(三)抗御病邪,反映症候:
1.抵御外邪:“溢奇邪”。2.多重“防线”:“皮部孙络络脉经脉腑脏”:“双向性”。3症候特点:“寒——局部发亮、全身怕冷等;热——五心烦热、全身发热等;虚——麻木萎废等;实——红肿热痛等”。4.症候范围:局部、一经、多经、整体。5.传变特点:“由表及里、由三阳入三阴”。
一.经络作用(四)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1.感应形式:“得气”,“行气”——“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体感”)《灵枢》。2.临床意义:“刺之要,气至而有效(不至)”“气先针行”《灵枢.九针十二原》。”3.补虚泻实:”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灵枢.》——针灸第一要则。4.调整方式:良性的双向调整作用——兴奋
抑制;抑制
兴奋
二.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一)经络诊法:
1.传统形式:“审查、指切、推循、扪摸、按压,视其局部寒温气血盛衰而调之”《灵枢.经水》。2.具体方法:分经切脉——寸口:阴经,冲阳:阳经,太溪:肾气;分部诊络——
青痛、黑痹、白寒、赤热、黄湿;循查压痛、结节状物——临床诊断、取穴、治疗。
3.现代方式:皮肤温度、电阻检测,红外热象观测等。(二)分经辩证:
1.按经络分析病症:《脉书》:孕育雏形;《灵枢》:奠定基础;《伤寒》:充实发展。2.十二经脉主病:主疾病之常:“是动病”——本经异常变动病症;“所生病”——本经主治所发生病症。3.十二经脉主病分类:“外经病”、“脏腑病”、其他病证(络脉、经筋、皮部病)。4.奇经八脉主病:主疾病之变。5.临床意义:了解疾病性质、程度、发展、预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三)循经取穴:1.“腧穴”概念: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2.
“神气”概念:经气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现象。3.腧穴、经络、脏腑关系:三位一体,密不可分。4.循经取穴方式:近取(局部、近部):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远取(远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远近结合。5.本经穴均可治疗“所生病”:四肢穴效佳。(四)药物归经:1.概念:应用经络学说,对药物性能进行归类(经)整理的一种方法。2.“归经”:药物对机体各部分的特殊作用——如补药:或补肺、或补肾、或补脾,各有所长。3.起源:药物归经理论源于《内经》。4.奠基:药物归经理论奠定于《伤寒论》。5.提出:归经概念提出于《本草衍义》:“泽泻---利水---归就肾经”(宋.寇宗爽)。6.成书:药物归经最早著作:《珍珠囊》(1168年.张洁古)小结与思考—经络作用、经络理论临床应用1.本讲主要内容
经络作用有什么生理、病理、临床意义?什么是“是动病”、“所生病”?
为什么要循经取穴,如何循经取穴?2.本讲思考题第二章:腧穴概述1.腧穴概念——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的刺激点。2.腧穴含义——
腧——古代通俞、输:输注、转输。
穴——原义为“土室”:孔隙、空隙。3.腧穴名称演变——《内经》:“节”、“会”、“空”、“气穴”、“气府”、“骨空”;《甲乙经》:“孔穴”;《太平圣惠方》:“穴道”;《铜人》:“腧穴”;《神灸经论》:“穴位”。4.腧穴、经络、脏腑关系:《素问.气府论》:“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千金翼方》:“凡孔穴者,是经络所行往来处,引气远入抽病也”。《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脏,外络于肢节”;“空”、“气穴”、“腧穴”——“经络”——“脏腑”:依次归属,脉气相通,密不可分。5.腧穴与阴阳五行、天时气候关系:“经分阴阳、穴分阴阳”
阴经穴;阳经穴;浅层穴;深层穴。“刺分阴阳,治分阴阳”《难经.七十难》:“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不同季节,针刺穴位的不同深度。《灵枢.根节》:“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通过针刺不同经脉(阴经、阳经)的穴位,来调和阴阳。5.腧穴与阴阳五行、天时气候关系:“五行生克,平衡阴阳”运用五输穴阴阳五行生克关系,补虚泻实,平衡阴阳。“天人相应,顺时而刺”人的气血活动受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影响,选穴针刺时应随其变化而变化。
“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素问》6.腧穴发展过程:“无意识”阶段——约4000~10000年前特点:“无名、无位、无意识”(本能阶段)———腧穴处于孕育过程中。“有意识”阶段——约3000~4000年前特点:“无名、无位、有意识”——有意识在患处按摩、砭刺、熏烤,施术局部:最早的腧穴——腧穴处于萌芽过程中。“完善”阶段——3000前~公元1817年
特点:“定名、定位、定主治”“系统分类、归经”——腧穴处于发展成熟过程中。
小结与思考—腧穴概念、腧穴与经络及脏腑关系1.本讲主要内容
腧穴发展大体经过了什么样的过程?选穴针刺与天时之间有什么关系?2.本讲思考题第一节腧穴分类和命名一.腧穴分类(一)经穴1.概念——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十四经)的腧穴,总称“经穴”。2.名称来源——《金兰循经》,已佚,但早于《十四经发挥》(公元1341年)。3.特点——“名、位、治、线”。4.数量——
《脉书.十一脉》:无任何穴名记载。但同时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有“久足中指”、“久左绗”记载。4.经穴数量《内经》-战国-------------------160(25)《甲乙》-晋-皇甫谧-------------------349(49)《千金》-唐-孙思邈-------------------同上《铜人》-宋-王惟一-------------------354(51)《发挥》-元-滑伯仁-------------------同上《大成》-明-杨继洲-------------------359(51)《金鉴》-清-吴谦-------------------360(52)《逢源》-清-李学川-------------------361(52)任督二脉,一名一穴;十二经脉,一名双穴。作用相近,功能相似,分门别类,穴属特定。(二)奇穴1.概念——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范围,而有具体的位置和名称的经验效穴,统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凡经穴以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穴的腧穴)。2.发展——战国-《灵枢》称“奇输”,有应用“奇输”(经外奇穴)记载:“诸疟而脉不见者,刺十指间出血,血去必已”。该书记载“奇输”数量不详。唐-《千金要方》:散见各篇,记载奇穴187。明-《奇效良方》:专列“奇穴”,记载奇穴26。2.奇穴发展明-《针灸大成》:专列“奇穴”,记载奇穴187。明-《类经图翼》-张介宾-1624:专列“奇俞类集”篇,记载奇穴84。-《针灸集成》:记载奇穴144。现代-《新穴奇穴图谱》-1999-科技出版社:记载奇穴2000。清代以前——奇穴清代以后——新穴
3.奇穴特点主治偏窄——与经脉比较主治偏窄,但有主治极广的穴位。分布极散——
经脉、络脉,头身上下,无处不在。穴点极多——
单、双、四、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包含2024年度贷款条款的房屋买卖合同2篇
- 物理课件讲义
- 煤矿生产经营长期承包协议
- 2024年度东莞市教育培训合作协议2篇
- 2024年度原材料供应与成品购买综合协议2篇
- 葡萄酒酿造工艺
- 《性激素治疗TH》课件
- 脚手架租赁合同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1常见的酸和碱课时3常见的碱碱的性质教学课件
- 2024年度二手住宅按揭贷款合同3篇
- 数独四宫格3-5岁儿童练习题-简单版
- 施工平面布置图
- 企业融资台账格式表样
- 翅片套铜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自动计算
- 井下轨道铺设标准
- 自行车道设计说明
- 六年级英语家长会.ppt
- 人事谈话记录表模板
- 环卫装备环卫服务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 内镜室QCCppt课件
- 关于爱的排比句11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