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权利的法律分析_第1页
票据权利的法律分析_第2页
票据权利的法律分析_第3页
票据权利的法律分析_第4页
票据权利的法律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票据权利的法律分析

一、票据权利的保护申请人的权利本质上是债权人的权利,包括向债务人收取罚款的权利,包括申请人的付款权和索赔权。票据权利有如下特点:首先,票据权利是以获取票据金额为目的的权利。票据自诞生以来便是为了商人交易流通及融资的便利,因此,各国票据制度亦规定了相关权利保障票据这一功能的实现。我国《票据法》也于总则第四条第四款明确了持票人的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并在汇票分则中第五和第六节就付款和追索权做了相关规定。票据权利的金钱债权性质意味着在债的履行上除债务人破产的情形外不存在履行不能的情况,同时在保证人替代履行、法定抵消及代位权的行使上也具可能性和合法性。其次,票据权利的产生、变更及消灭都与票据相捆绑。票据是文义证券,是票据权利的承载体,所有票据权利的生成、权利的主张、行使,都需要依票据而行,显于及限于票据之上。再次,票据权利的行使对象具有多重性。票据权利系在票据行为中所产生的权利,因此,该权利可以指向的对象为所有涉及票据行为的关系人中的某些人,这些关系人包括签发人、背书人、保证人、参加保证人、承兑人、参加承兑人等。二、付款权的获取分类票据权利作为民事权利的一种,其取得的途径不外有二: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一)申请人的原始权利1.如果你因为付款而获得票据是设权证券、权券一体证券,出票行为创设票据权利,并随着票据的交付而属于持票人所有。2.债权善意取得在民事权利取得方式中有一种为善意取得,是为由无权处分人处受让财产,如在受让时出于善意,那么财产所有权仍然移转,归于受让人的制度。票据权利属金钱债权,票据权利能否善意取得可通过两种途径获得回答:一种是证明债权可以善意取得,票据权利是债权,那么自然票据权利可以善意取得;或者直接从相关票据法律法规中寻找相应规定。从债权看,法律规定上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及其司解中均没有对债权善意取得的问题给出明确意见。《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通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9条中后段提到了善意取得:“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赔偿。”由此看出,法规中的善意取得仅及于物,且为动产物,但从理论上看,债权虽然是一种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的请求权,并非实际占有权,但由于债权总是体现于载体之上,如证券、凭证、文书等形式,债权以有体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对于承载债权的这类证券、单据应当是可以适用善意取得的。从《票据法》入手,虽然票据法上并没有就票据善意取得做正面的直接规定,但第十二条第一款:“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此款从反面肯定了票据权利得善意取得。(二)申请人有权交换发票的继承权1.单纯交付是票据权利转让的方式,与不动产票据的权券一体性实际上使得取得票据所有权之人也是票据上金钱债权的权利人,也正是由于票据自出票时起,只要符合要式要求,它的价值便远远超越其本身材质的价值,而成为票据上金钱价值的载体,它的转让规则也随着其上金钱权利的实现规则和便利而制定。票据的转让各国最为普遍的规定为背书并交付。我国《票据法》第二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持票人行使第一款规定的权利时,应当背书并交付票据。”可见在我国法上,票据转让是指且仅限于指以背书方式表明明确转让、受让人并交付票据的行为。虽然三十一条后段提到“非经背书转让,而以其他合法方式取得汇票的,依法举证,证明其汇票权利”,然并不能将“其他合法方式”解读为包含单纯交付的转让方式,否则将与二十七条形成矛盾解释。其他国家除了规定传统的背书交付转让外,还承认单纯交付作为票据权利转让的方式。《日本票据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空白背书执票人得不填补空白且不背书而将票据交付转让给第三人。”《德国票据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也就空白背书持票人作了与日本相同的规定,允许单纯交付。《法国票据法》一一八条第二款第三项也做了相同规定。不可否认的是在单纯交付情况下,票据的流通和移转更能体现当事人的意志,空白背书持票人不作补白将票据转让第三人情况下便无需承担票据责任。但单纯交付的缺陷在于模糊了票据的文义性,传统的票据出票、换手、保证等行为均能够在票据上详尽体现,谁是义务人,谁承担票据责任,一目了然且难以规避和逃脱,但以交付占有的方式移转票据权利则给了当事人一个选择的空间,即希望避开票据责任的人可以不显名,后手也无法追索这位隐前手,直接前后手之间究竟是否存在直接的交易关系,能否适用抗辩等一系列问题也会随之出现,的确给持票人的风险增加了一重。但也不能由于风险的增加和可能存在的隐患就否决一个规则,票据自出现那天本就不是为了安全,在交易中,永远只有现货、当场交易最为安全,但商人的逐利性决定了在利大于险的情况下,交易永远存在。因此,便利、迅捷是票据的永恒特性,我国票据法的改进方向也应当顺势而行,承认空白背书和单纯交付的合法性。2.因由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取得的票据承兑是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承兑行为是付款人的单方法律行为,付款人在承兑后成为票据债务人,是债务承担行为。承兑使持票人获得了对承兑人的付款请求权,使得在持票人和承兑人间产生了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类似于创设的继受取得。承兑所生权利不受出票人或前手行为能力瑕疵的影响,即使出票人无行为能力,持票人依然可以通过承兑获得票据权利。在外国票据法上还普遍设置了“参加承兑”制度,即允许其他人为维护票据信誉,进行承兑。参加承兑与承兑一样,也是票据权利的取得方式。票据法上的保证是是票据债务人以外的人所为的,以担保特定票据债务人的债务清偿为内容的票据行为。票据上保证行为区别于民事保证的其中一点在于票据保证的独立性,保证使得保证人负担票据责任。在票据形式合法的前提下,即使出票人的出票行为无效,被保证之债无效,保证行为仍使持票人获得票据权利。3.由于收据权的支付承兑人、付款人、保证人或其他票据行为人清偿票据债务的,获得票据权利。4.由于法人实体的法律依据,如合并、继承等,实体必须获得批准发票的权利三、该法案的权利规则(一)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票据为要式证券,因此,要使出票行为成功生成票据权利,出票人需要按照票据法规定的格式做成票据。《票据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七个出票人出票时的必须记载事项,缺少任何一项,汇票无效。各国法上就出票都规定了绝对必要记载事项,但相较之下仍与我国有所区别。汇票“收票人名称”在我国为必要记载事项,我国不认可无记名汇票,但在英美法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皆认可无记名汇票,台湾地区票据法中绝对必要记载事项为四项,收票人名称并未涵盖在内。就“确定的金额”这一规定,外国法上亦有不同规定。我国票据法上金额使用中文大写和数字同时记载,金额文字模糊不能辨认或两者记载不一致的,票据无效;日内瓦《统一汇票和本票法》第六条则规定在文字与数字差异时,以文字表示的数额为准。(二)确认恶意申请、转让和取得发票权的情形1.在英美法上,认为,英美的民事主体有我国《票据法》第十二条规定持票人恶意、重大过失取得票据的,不享有票据权利。同样的规定存在于日内瓦《统一汇票和本票法》第十六条第三款后段:“以恶意或重大过失取得票据的,不享有票据权利。”大陆法系国家大多从持票人主观出发,只要无恶意与重大过失,即取得票据权利。英美法上则是有“正当持票人”的规定,《美国统一商法典》§3-302中就正当持票人(holderinduecourse)作了规定:“一,支付对价;二,善意;三,不知票据超期、被拒绝承兑或存在瑕疵;四,不知票据签章存在伪造或变造;五,对§3-306中所述票据抗辩事项不知晓;六,不知晓任何人对§3-305所述权利有所主张。”美国对正当持票人的定义着眼于善意和对价支付。2.票据契约和对价我国《票据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由此看出我国法上将“对价给付”作为票据权利取得的必要条件。《票据法》第十一条则就因税收、继承、赠与而无偿获取票据权利的情形作了另外固定,即权利不优于前手。票据权利的取得,大部分情况下是因行使票据行为而获得的,如出票、背书转让等。对价是否应当成为票据权利的取得要件也需视票据行为的性质而定。票据行为的性质最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契约说;二是单方行为说。契约说认为债务人所以负担票据上的债务,乃票据债务人与票据权利人缔结契约所致,且必须由债务人将票据交付给债权人,债权人受领票据后始生票据上法律关系,票据本身即是契约。英美法系国家多采这种观点,在英美法的契约法上,对价(consideration)是合同成立的要件,对价对一方而言是利益的获得,对另一方而言则是损失或限制。单方行为说则为大陆法系国家所接受,该说认为票据债务是债务人的单独行为而成立,无需得到持票人的承诺,也当然不会考虑对方是否支付对价的问题。票据本就是交易实践的抽象化、迅捷化和简单化,抗辩切断、无因性的设置也是为了保障票据行为之间的独立性,单独行为的论点符合票据的流通特性,也能够保障票据流通过程中的持票人利益。我国在票据实践领域认可单方行为理论,同时在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中均未涉及“对价”概念,虽然十条第二款的初衷在于避免持票人以欺诈、偷盗等不法方式取得票据,但因此要求所有票据转让都要支付对价却是荒唐的,公司的合并或债务的抵消、免除等情况下取得票据均为合法方式,无对价是否也要意味着无法取得票据权利呢?我国对法律行为的效力判定规则上就没有采纳对价一说,而是延续大陆法系的做法,却在票据法中独树一帜地对对价予以规定,显得突兀而不合逻辑。除此之外,对价是民事合同中的概念,在商事领域适用将会削弱票据作为商业信用工具的便利和快捷,票据本身就非现实物权的移转和实现,本就是于到期日得请求付款人付款或承兑的期待权,这种权利本身带有风险性,之所以存在和发展实质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