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旭景西街道路改造工程DL-01-页共14页施工图设计说明概述项目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天河区东圃车陂涌东侧位置,线形基本呈南北走向,起点为中山大道中,止于广深铁路位置处,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30km/h,双向两车道,规划红线宽为15m,道路所经区域西侧为车陂涌,东侧主要为住宅、商铺及办公等多种类型混合建筑,其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图STYLEREF1\s1–SEQ图\*ARABIC\s11工程地理位置图项目背景根据市政府关于天河区交通改善工作的总体部署,为进一步改善天河区交通状况,构建完善道路网,缓解天河区的交通压力,特制定对天河区旭景西街道路进行改造。现状旭景西街是周边居民出行的主要通道,根据现状摸查情况,现状旭景西街路面结构形式不统一,中山大道中至旭景家园小区入口之间现状为沥青路面,现状沥青路面破损严重,部分路面出现坑槽、沉陷、车辙等病害,道路中央部分井盖下陷,对当地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道路两侧人行道布置断断续续,且人行道结构形式不统一,破损较为严重。而旭景家园入口至广深铁路位置处,现状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状况良好,两侧没有布置人行道。为了改善车陂涌旭景西街周边环境和解决车陂村复建房出行难等问题,急需对本项目进行升级改造。测设经过2017年02月20日,经公开招投标,我院中标本工程设计工作。2017年03月08日,收到广州市天河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同意天河区旭景西街道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17年03月08日,下达地形修测技术要求,开展地形的测量修测工作。2017年03月14日,收到地形修测成果电子文件。2017年03月30日,完成本项目方案设计。2017年10月13日,下达勘察技术要求,开展勘察工作。2018年4月,完成方案报建。2018年5月,完成初步设计。2018年7月11日,完成初步设计专家组评审。2018年9月15日,完成施工图设计。设计依据本项目中标通知书和设计合同。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各部门关于旭景西街方案设计的复函。初步设计评审会专家组意见。设计规范及标准《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1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CJJ37-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02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广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天然石材应用指引》(2015.09)其它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范和标准设计内容及文件组成设计内容本工程为天河区旭景西街道路改造工程,改造范围南起中山大道中,北至广深铁路位置处,改造长度约742m。旭景西街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30km/h,双向两车道,道路红线宽度为15m。文件组成本次设计主要包含: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及绿化工程。设计文件共分如下四册:第一册:道路、绿化工程第二册:交通工程第三册:排水工程第四册:照明工程本册图纸为第一册道路、绿化工程。初设设计专家组评审意见及回复补充该路规划依据;完善道路功能分析和设置,注意学校的交通需求和安全保障;补充两端节点的规划和近况分析说明:注意中山大道人行过街天桥与本路设计对应关系的协调,争取进一步完善交叉口设计方案;补充本路近期“断头”端的车辆掉头组织方案及相应道路设计;确保人行道全线具备且贯通,对局部缺失应提出解决方案,及时协调实施条件;争取增大半径优化平面曲线。回复:在道路平面设计图中,补充规划路网资料;按意见修改,交通工程图纸补充相关标志设计;两端节点近期与现状道路接顺,远期规划道路实施时,在与规划道路进行接顺;现状人行天桥桥墩距离交叉口较远,对交叉口视距及净空没有影响,故本次设计交叉口与现状人行道边线接顺即可;由于本工程为双向两车道,无法设置掉头位,车辆只能在“断头”段的前方合适位置掉头;由于旭景西街K0+000~K0+025段西侧,为了避免拆除现状木板桥的花坛及步梯,维持现状不变,导致人行道不能贯通,但是行人可以通过步梯绕行至中山大道中;本次设计道路红线由规划局确定,若增大半径,则会超出规划红线。补充道路控制标高与区域防洪排涝关系的分析,补充与车陂涌堤岸退缩线等关系说明和图示,必要时完善有关工程方案。回复:本次设计没有防洪标高及车陂涌堤岸退缩线资料,本工程道路标高跟现状中山大道标高基本一致,中山大道标高能满足防洪排涝要求,故本工程满足防洪排涝要求。将《CJJ36-2006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作为主要技术依据,按此完善技术路线,及时充实调研。回复:根据现场调研,旭景西街现状沥青路面破损较为严重,且现状道路与规划路线有偏差,而现状水泥砼路面,路面宽度仅为5~6m,现状路况一般,但是这段水泥路面是随着当地安置小区的建设而建成的,基层不能满足市政道路的要求,同时新建雨污水管会破坏现状路面,故能利用的很少,为便于施工,故本次不考虑利用,全部新建路面结构。充实非旧路“翻挖回填”的论证分析;人行道砖应加混凝土基层并合理设计厚度,根据“海绵城市”技术政策和路幅条件,本路可补充透水人行道路面结构参与比选;充实废弃既有路面的论证,补充旧人行道构件的回收或重新利用的方案。回复:地基处理改成换填处理;现状人行道及侧平石破损较为严重,且人行道铺装样式不统一,本次设计拆除现状铺装后,不在重新利用。补充本路与车陂涌堤岸景观衔接的论述,完善与绿化等工程的衔接。回复:由于现阶段车陂涌暂无景观设计,故本次设计只考虑本工程规划红线范围绿化,建议车陂涌景观设计时,同步考虑与本道路的衔接。建设条件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地貌单元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原始地形较平坦,场地地面标高为8.57~11.07m(以本次勘察钻孔孔口高程计)。岩土层特征根据钻探揭露,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岩土层为第四系(Q)土层及白垩系(K)强风化泥质砂岩。土层定名主要依据室内试验结果结合现场鉴定确定,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层素填土(Q4ml):灰黄色,褐灰色,灰黑色,稍湿,主要由黏性土及少量粉细砂组成,部分地段含较多粗砾砂,局部夹杂较多砼块、砖块等,块径一般在5~15cm,压实度稍差,均匀性较差,为新近堆填,回填年限约2~5年之间。该层在全场地分布,层厚2.40~6.50m,平均层厚4.56m,层顶面标高8.57~11.07m。②1层粉质黏土(Q4al):冲积成因,灰黄色,稍湿,软~可塑,主要由粉、黏粒组成,局部含少量细中砂,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黏性一般。该层主要分布于ZK1~ZK6、ZK12~ZK14共9个钻孔,层厚1.30~4.00m,平均层厚2.28m,层顶面埋深3.30~6.10m,层顶面标高3.76~7.76m。②2层粉砂(Q4al):冲积成因,灰黑色,饱和,松散,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磨圆度好,分选性一般,级配一般,含较多粉、黏粒。该层主要分布于ZK7~ZK9共3个钻孔,层厚1.90~4.40m,平均层厚3.30m,层顶面埋深4.60~5.30m,层顶面标高3.76~5.55m。②3层砾砂(Q4al):冲积成因,灰黄色,灰白色,饱和,松散为主,局部稍密,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磨圆度好,分选性一般,级配一般,含较多粉、黏粒。该层在全场地分布,层厚0.80~5.10m,平均层厚2.44m,层顶面埋深2.40~10.10m,层顶面标高-0.64~8.67m。③层粉质黏土(Q4el):残积成因,棕红色,湿,软~可塑,黏性一般,含10-15%中粗砂颗粒及少量的角砾,为泥质砂岩风化残积而。该层在全场地分布,层厚1.30~4.00m,平均层厚2.28m,层顶面埋深3.30~6.10m,层顶面标高-1.64~3.93m。④层强风化泥质砂岩(K):棕红色,泥质、粉砂质结构,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为黏土,原岩结构已破坏,尚能辨认,风化强烈,岩芯呈土柱状。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该层场地内仅在ZK14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1.80m,层顶面埋深15.2m,层顶面标高-4.14m。地基承载力及主要岩土参数建议根据本工程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结合本地区工程建筑经验综合分析,建议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及主要岩土参数取值见下表。地层编号岩土层名称地基承载力ƒak或ƒa(kPa)压缩模量Es(MPa)变形模量E0(MPa)重度γ(kN/m3)抗剪强度c(kPa)φ(°)①素填土70(3.5)—(19.0)(9.0)(10.0)②1粉质黏土1253.95—18.716.814.9②2粉砂908.0—(18.0)—22.9②3砾砂16013.0—(19.5)—26.7③粉质黏土2604.1125.019.124.011.8④强风化泥质砂岩450—120.0(20.0)(45.0)(20.0)结论与建议⑴经勘察查明场地内分布的地层自上而下为:①层素填土、②1层冲积粉质粘土、②2层粉砂、②3层砾砂、③层残积粉质黏土、④强风化泥质砂岩。⑵场地内无活动性断裂通过,近场区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水平低,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因此,场地属于基本稳定区,场地适宜拟改建道路建设。⑶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土的类型为中软土,判定本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综合判定场地属对抗震不利地段。⑷场地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的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⑸土、石工程分级:①层素填土属I级松土,②1层粉质粘土、②2层粉砂、②3层砾砂和③层残积粉质黏土属于Ⅱ级普通土,④强风化泥质砂岩属于Ⅳ级软石。⑹道路采用浅基础,持力层选择处理后的①层素填土,加固①层素填土可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桩持力层采用②1层粉质黏土、②3层砾砂,部分素填土厚度小的位置建议挖除换填。⑺基础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的规定执行。总体设计技术标准旭景西街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30km/h,本次设计采用的技术指标如下:表STYLEREF1\s3–SEQ表\*ARABIC\s11技术指标表内容单位规范取值设计取值道路类别城市支路城市支路标准轴载KNBZZ100行车净高m≥4.5≥4.5设计速度km/h20/30/4030路面设计基准期年1010平曲线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m150115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圆曲半径m--圆曲线最小长度m2542.989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25-平曲线最小长度m80-竖曲线最大纵坡度(一般值)%71.5最大纵坡度(极限值)%8-纵坡坡段最小长度m8590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4004000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4002300竖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m60-竖曲线最小长度(极限值)m2541.4横坡%1~22最大超高横坡度%2-停车视距m≥3030路缘带m0.250.5坐标系统m广州城建坐标系统高程系统m广州城建高程系统平面设计旭景西街南起中山大道中,北至广深铁路位置处,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h,道路全长约742m,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15m。现状旭景西街设计起点至旭景家园入口位置(K0+000~K0+260)为双向两车道,现状为8~10m不等的沥青砼路面,道路两侧人行道布置断断续续,且风格不统一,道路起点位置(K0+000~K0+025)西侧存在一个木板桥。而旭景家园入口至广深铁路位置(K0+260~K0+742.341),现状为6~7m不等的水泥砼路面,道路两侧均无设置人行道。本次设计严格按照规划线位进行设计,道路按15m宽度进行布置,并与现状小区路及停车场等接顺,道路起点位置(K0+000~K0+025)西侧为了避免拆除现状花坛及步梯等,该位置人行道保持现状不变,其余位置道路两侧均设置人行道;本次设计在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在圆曲线内侧进行加宽处理,按大型车标准圆曲线内侧加宽0.6m,以满足规范要求;起点位置圆曲线半径为115m,按照规范需要设置超高,考虑到该位置位于交叉口范围,车辆进出时应低速行驶,因此该位置不进行超高设计。本工程道路全线设置平曲线共5个,最小圆曲线半径为115m,最小圆曲线长度为42.989m。纵断面设计1、旭景西街控制标高设计起点位置现状地面标高9.525m。设计终点现状砼路面标高10.998m。2、纵断面设计本次纵断面设计基本拟合现状地面标高,避免造成过大的填挖方。道路全线共设置5个变坡点,最小纵坡为0.3%,最大纵坡为1.5%,最小坡长为90m,最大坡长为162m,最小凸型竖曲线半径为4000m,最小凹型竖曲线半径为2300m,纵断面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设计速度30km/h的要求。横断面设计旭景西街横断面布置如下:3.5m(人行道)+4m(机动车道)+4m(机动车道)+3.5m(机动车道)=15m。图STYLEREF1\s3–SEQ图\*ARABIC\s11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图路基设计设计要求道路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槽底面土基应保持中湿状态,路基抗压回弹模量不少于30Mpa。根据项目现状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自然及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断面形式、边坡坡度及路基填料,并设置必要的路基防护措施。路基设计要符合经济性耐久性的特点,同时也要注意当地的环境保护和景观协调。道路路基应分层碾压压密,每层松铺厚度不宜大于30cm。路基压实度及填料最小强度应符合下表要求,本工程采用《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路基压实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为保证压实度,土的含水量不能超过最佳含水量2%。表STYLEREF1\s4–SEQ表\*ARABIC\s11路基压实度及填料最小强度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压实度(%)填料最小CBR(%)填料最大粒径路堤上路床0~30≥92510下路床30~80≥92310上路堤80~150≥91315下路堤>150≥902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9251030~80-310注:1.表中数字为重型击实标准。应以相应的击实实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为100%2.表列深度范围均由路槽底算起。3.填方高度小于80cm及不填不挖路段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要求。路床范围不满足要求的,应超挖80cm并回填满足要求的填料压实。路基填料要求路床和上路堤应优先采用砂类土、砾(角砾)类土等作为填料,零填及路堑路床压实度≥92%的深度加厚至80cm,当其路床土的塑性指数大于12,液限大于32%的粘土或最小强度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换填或土质改良措施,当土的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时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严禁采用强膨胀土、淤泥和有机土填筑路堤。当路堑路床受地下水位影响时,要采取设置排水垫层和盲沟等地下排水设置来拦截、引排地下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疏干路床,当低填方路床受毛细水的影响时,要采取填砂或设置排水垫层来阻断毛细水或降低毛细水的上升高度。路基边坡(1)放坡设计本工程中,一般填方路段的边坡高度小于4m,边坡坡率采用1:1.5。一般挖方路段的边坡高度小于4m,边坡坡率采用1:1.0。(2)防护工程路堤边坡分别采用喷播草籽护坡,植草应以当地常用及易于生长的草种为主。地基处理技术标准(1)本工程属城市支路,行车计算荷载按城-B级考虑。(2)对用于计算沉降的压缩层,其底面应在附加应力与有效自重应力之比不大于0.15处。(3)软基处理工后沉降按下表要求进行控制。表STYLEREF1\s4-SEQ表\*ARABIC\s12工后沉降控制一览表桥台与路堤相邻处涵洞、通道处一般路段≤20cm≤30cm≤50cm地基处理根据本项目地质勘探资料:拟建道路处于相对稳定的区域地质构造部位,区域稳定性好,道路沿线未发现滑坡、崩塌、地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现象。综合地质资料,考虑工期、造价等因素,本项目只需对原路基进行换填处理。具体措施如下:换填处理:将现状道路范围外的路基进行换填处理,清除路槽底面以下1m范围杂填土后,回填1米厚灰土并压实至路槽底面标高,灰土体积配合比为3:7,石灰宜选用新鲜的消石灰,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mm;土料宜选用粉质黏土,且不得含有松软杂质,土料应过筛且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mm;要求灰土分成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不能大于30cm。换填后地基承载力要求达到100Kpa。路面设计现状道路路面状况分析中山大道中至旭景家园入口位置之间,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现状路面宽度为8~10m不等,道路经多年运营,已经出现严重病害,不能利用现状路进行路面结构设计,而旭景家园入口至广深铁路位置处,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现状路面宽度为6~7m,路面状况较好,但是这段水泥路面是随着当地安置小区的建设而建成的,基层不能满足市政道路的要求,考虑到场地现状并结合道路等级和交通量大小的要求,本次设计不利用现状道路,重新修建路面结构。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标准道路等级:城市支路;设计标准轴载:BZZ—100;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10年。路面结构设计根据道路等级及交通量预测,路面结构层设计如下:上面层: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砼(AC-13C)粘层沥青(PC-3)用量0.5L/m2下面层:8cm中粒式沥青砼(AC-20C)1cm下封层(PC-1)用量1.1L/m2透层沥青(PC-2)用量0.9L/m2上基层:20cm5%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20cm4%水泥稳定石屑∑=53cm表STYLEREF1\s5–SEQ表\*ARABIC\s11路面结构竣工验收弯沉计算表路面结构层材料名称竣工验收弯沉(0.01mm)上面层细粒式改性沥青砼(AC-13C)23.7下面层中粒式沥青砼(AC-20C)30.0上基层5%水泥稳定碎石35.9下基层4%水泥稳定石屑170.9路基土310.5材料要求沥青面层施工须严格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与验收。压实度>98.1(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平整度<5mm,宽度±20mm。(1)道路石油沥青要求采用70号基质沥青。各项指标要求如下:A、基质沥青本工程基质沥青必须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70号A级沥青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表STYLEREF1\s5SEQ表\*ARABIC\s12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指标70号试验方法针入度(25℃,5s,100g)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I-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46T060660℃180T062010℃15T060515℃100T0605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2T0615闪点℃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密度(15℃)g/cm实测记录T0603TFOT(或RTFOT)后质量变化%不大于±0.8T0609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61T0604残留延度(10℃6T0605B、改性沥青改性沥青采用成品SBS改性沥青。改性沥青的质量应符合下表的技术要求。表STYLEREF1\s5SEQ表\*ARABIC\s13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指标SBS类试验方法针入度(25℃,5s,100g4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T0604延度(5℃,5cm20T0605软化点TR&B℃不小于60T0606运动粘度(135℃3T0625T0619闪点℃不小于23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T0607弹性恢复25℃75T0662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2.5T0661TFOT(或RTFOT)后质量变化%不大于±1.0T0609T0610针入度比(25℃)%不小于65T0604延度(5℃)cm不小于15T0605(2)集料①粗集料结合当地原材料情况,拟选用碎石集料作为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粗集料。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采用反击破方式生产的辉绿岩或玄武岩。其他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可采用反击破方式生产的花岗岩。集料表面应粗糙有棱角、尽量接近立方体形状,应具有较低的压碎值、磨耗值和较高的磨光值,并与沥青有良好的粘附性。其应满足下表所示的技术要求。表STYLEREF1\s5SEQ表\*ARABIC\s14沥青混合料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中、下面层用集料上面层用集料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826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028T0317表现相对密度不小于g/cm32.52.6T0304吸水率不大于%3.02.0T0304坚固性不大于%121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181520151218T0312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53T0320磨光值PSV不小于4242T03211个破碎面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90%80%100%90%T0346沥青粘附性4级5级T0616②细集料沥青混合料宜采用人工砂(机制砂)作为细集料,其质量要求及规格分别如下:表STYLEREF1\s5SEQ表\*ARABIC\s15沥青混合料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T0328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12T0340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3T0333砂当量,不小于%60T0334亚甲蓝值,不小于g/kg25T0349凌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T0345表STYLEREF1\s5SEQ表\*ARABIC\s16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规格方孔筛mm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4.752.361.180.60.30.150.075机制砂10080~10050~8025~608~450~250~15③矿粉填料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中不能含有泥土和有机物质。使用时要足够干燥以便自由流动并不得成团,塑性指数不应大于4.0。其质量要求应符合下表:表STYLEREF1\s5SEQ表\*ARABIC\s17沥青料用矿粉的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2.50T0352含水量,不大于%1T0103烘干法粒度范围<0.6mm%100T0351粒度范围<0.15mm%90~100粒度范围<0.075mm%75~10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④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集料与沥青的粘附达不到4级或4级以上的条件下,需使用抗剥落剂来改善其间的粘附性。应选用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较好的抗剥落剂;也可以采取掺加定量的42.5级水泥代替矿粉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代替量应通过试验确定。(3)沥青混合料本工程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如下表:①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应用于本工程路面铺装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需满足下表的要求:表STYLEREF1\s5SEQ表\*ARABIC\s18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混合料类型AC-13CAC-20C筛孔(㎜)通过率(%)通过率(%)31.526.510019.090~10016.010078~9213.290~10062~809.568~8550~724.7538~6826~562.3624~5016~441.1815~3812~330.610~288~240.37~205~170.155~154~130.0754~83~7②配合比设计: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应参考上述级配范围,选用实体工程的原材料,采用马歇尔实验法进行配合比设计。③性能要求:表STYLEREF1\s5SEQ表\*ARABIC\s19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技术指标技术要求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不小于改性沥青2800(次/mm)普通沥青1000(次/mm)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改性沥青85普通沥青80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改性沥青80普通沥青75④沥青混合料面层抗滑能力以横向力系数SFC60和路面宏观构造深度TD(mm)为主要指标。表STYLEREF1\s5SEQ表\*ARABIC\s110抗滑技术指标年平均降雨量(mm)交工检测指标值横向力系数SFC60构造深度TD(mm)>1000≥54≥0.55500~1000≥50≥0.50250~500≥45≥0.45⑤热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要求:表STYLEREF1\s5SEQ表\*ARABIC\s111热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技术指标年降雨量(mm)≥500<500试验方法冻融劈裂试验劈裂强度比(%)≥75≥70T0729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80≥75T0709(4)、粘层油、透层油透层油采用喷洒型乳化沥青(PC-2),洒铺量宜为1.1L/m2。粘层油采用喷洒型乳化沥青(PC-3),洒铺量宜为0.5L/m2。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见下表。表STYLEREF1\s5SEQ表\*ARABIC\s112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PC-2PC-3试验方法破乳速度—慢裂快裂或中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残留物(1.18mm筛),不大于%0.1T0652粘度恩格拉粘度计E25—1~6T0622道路标准粘度计C25.3s8~20T0621蒸发残留物残留分含量,不小于%50T0651溶解度,不小于%97.5T0607针入度(25℃)0.1mm50~30045~150T0604延度(15℃),不小于cm40T0605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T0654常温贮存稳定性:1d,不大于%1T06555d,不大于5注:1、粘度可选用恩格拉粘度计或沥青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2、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当天使用时也可用1d的稳定性。3、当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0656进行-5℃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4、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到现场经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指稀释前乳化沥青的要求。(5)下封层下封层采用层铺法(单层)施工,矿料用量宜为5~8m3/100Om2,沥青用量1.0~1.2kg/m2。(6)基层施工要求①基层施工要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要求。②雨季施工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但已经摊铺的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③应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一致。④水稳基层应采用12t以上的压路机分层碾压,压实厚度满足规范要求。⑤基层中碎石要求压碎值不大于30%。⑥基层材料技术要求表STYLEREF1\s5SEQ表\*ARABIC\s113基层材料技术要求技术指标7d无侧限抗压强度(MPa)压实度(%)基层3~4≥98底基层≥2≥97施工工艺要求1、拌和(1)沥青拌和站距离沥青摊铺现场不超过45公里。(2)驻场监理员监察沥青拌和楼电脑控制室,检查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拌和时间、出厂温度及各个料仓的用量情况,防止沥青油不足或被偷换的情况发生;并现场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测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2、运输(1)施工单位配备保证连续摊铺需要的运输车辆(要考虑塞车等不利因素);(2)运输车辆车厢应清洗干净,防止粘结,可喷洒少量隔离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3)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加以覆盖,以保温、防雨、防抛洒。3、摊铺(1)现场监理人员逐车测定运抵现场的混合料温度,普通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要求不低于135℃,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要求不低于145℃。(2)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00℃;为减少摊铺沥青混合料离析,布料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3)摊铺过程严格控制高程,保证摊铺高度满足压实后层面标高要求。(4)摊铺速度应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应放慢至1~3m/min。(5)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4、碾压(1)初压后应及时检查平整度、路拱及已井盖障碍物接顺情况,必要时进行修整。普通沥青混合料初压温度不低于130℃,改性沥青混合料初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及坡道上则由低处向高处碾压。(2)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但严禁刷柴油。当采用向碾压轮喷水(可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的方式时,必须严格控制喷水量且成雾状,不得漫流,以防混合料降温过快。(3)轮胎压路机开始碾压阶段,可适当烘烤、涂刷少量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也可少量喷水,轮胎压路机轮胎外围宜加设围裙保温。(4)碾压靠近平石的沥青混凝土,要注意保护,防止钢轮碾压造成平石碎裂,局部压路机难以压实位置可采用小型机械进行压实。桥面沥青面层的施工碾压不得采用有可能损坏桥梁的大型振动压路机或重型钢筒式压路机。(5)监理工程师严格控制现场压实度,防止施工单位为了提高路面平整度而放松压实度。终压可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5、接缝(1)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施工接缝应紧密、平顺。(2)上下层的纵向热接缝应错开l5cm;冷接缝应错开30~40cm。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开1m以上。(3)表面层接缝应采用直茬,以下各层可采用斜接茬,层较厚时也可以做阶梯形接茬。(4)对冷接茬施作前,应在茬前涂少量沥青并预热。6、开放交通及其他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摄氏度后,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铺筑好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做好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沥青层上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严禁在已铺沥青层上制作水泥砂浆。人行道路面结构考虑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道路的建设对景观要求较高,同时参照天河区水务局正在开展车陂涌碧道建设项目,其已完工路段采用花岗岩石材,为配合文化水乡段建设,保持整体风格统一,结合建设单位意见,本次设计将旭景西街人行道由透水砖调整为花岗岩石材。本次设计参照《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天然石材应用指引的通知》(穗建计〔2015〕1026号)及《广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天然石材应用指引》的相关要求,本工程人行道铺装采用花岗岩人行道砖。人行道无台阶时铺至建筑物边线,有台阶时铺至台阶。其具体结构形式如下:30×30×10cm花岗岩人行道砖3cmM10水泥砂浆调平层15cmC20水泥混凝土10cm5%水泥稳定碎石侧平石、压条设计本次设计人行道侧平石及压条选用白麻花岗岩,其中低侧石尺寸为100×15×30cm,平石尺寸为100×25×12cm,平石的横坡与路面横坡方向一致,坡度是路面横坡2倍,一般应为4%。人行道压条及树穴压条尺寸均为为120×15×16cm,下部设置现浇C20砼基础。小半径的路口、转弯位,侧平石应切成梯形进行安装,同样,无障碍通道下沉渐变段的侧石,也应该切出斜角,不得出现大块三角形、扇形的填缝料,较大半径的弯位,可允许不用梯形侧平石,但应使用25cm长度的侧平石进行安装,以令弯位圆顺。小半径的路口、转弯位,侧石采用弧形时,平石也应采用弧形平石,侧石切成梯形时,平石也进行切成梯形进行安装。侧平石材质均采用白麻花岗岩,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应满足《广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天然石材应用指引》(2015年9月版)中相关要求,侧石、平石、压条防滑系数≥0.5,侧石、平石的莫氏硬度取≥7.0,其它部位要求莫氏硬度≥6.0。花岗石的力学性能一般按《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中的规定取值,其中饱和极限抗压强度取≥120.0MPa,饱和抗折强度取≥9.0MPa。侧平石、压条安装时均无需勾缝,应避免石材的泛碱现象,石材下方所用的水泥中均应掺和高效低碱膨胀剂(6~8%JYQ-A)。花岗岩材质构件在安装前需对石材喷涂有机硅防水剂,施工前后不可对石材面大量淋水。车止石本工程车止石设置在人行道与车行道分隔处,如人行道出入口处,车止石间距为1.5m,车止石设置位置详见道路平面设计图。车止石采用圆柱体,材质为花岗岩,露出地面高度为67cm。无障碍设施(1)行进盲道本道路工程无障碍设施,在道路路段上铺设视力残疾者行进盲道,以引导视力残疾者利用脚底的触感行走。行进盲道在人行道上连续铺设,铺设位置一般距障碍物、侧石边、人行横道入口、广场入口、各通道入口25~50cm。行进盲道转折处设提示盲道,对于确实存在的障碍物,或可能引起视残者危险的物体,采用提示盲道圈围,以提醒视残者绕行。(2)交叉口缘石坡道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的人行横道线的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其中三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不大于1:12。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10mm,交叉口人行横道线贯通道路两侧,经过道路与隔离带处压低高度,以满足轮椅车通行。在交叉口处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与人行道的行进盲道连接,同时还设置音响设施,以使视残者确认可以通过交叉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5海水的运动1(波浪、潮汐)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 煤矿安全培训
- 肾功能不全护理动画
- 艾滋病消毒隔离及防护
- 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的护理
- 背景图片 课件英语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延庆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离散数学A》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科技学院《时序分析与建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七一勋章课件
- 语文园地四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 2024汽车行业社媒营销趋势-微播易CAA中国广告协会-2024.08-98正式版
- 出境劳务派遣合同模板
- 湖北省2024年中考英语模拟试卷(含答案)
- Project项目管理(从菜鸟到实战高手)
- 集团企业运行与国资监管数据平台解决方案
- 老版入团志愿书表格完整
- JGJ106-201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 个人分红投资协议书
- 安全文明施工奖罚明细表
- 《企业战略管理》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