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Ⅱ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近网上流传一个说法,刷牙的时候,如果将牙刷抹了牙膏后蘸水,会降低牙膏中摩擦剂的摩擦力,因而不利于牙齿的清洁。此外,用于美白或脱敏等的牙膏如果蘸水,功效会A。而实际上,(①),反而需要水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水和摩擦剂、保湿剂是牙膏的三种主要成分。牙膏如果只有摩擦剂一种成分,其固态颗粒就如B,无法发挥预期的清洁作用;或者与牙齿“硬碰硬”,(②)。因此,摩擦剂与液态的水并肩作战,才能C:一则可以“凝聚”摩擦剂颗粒,二则可以缓冲摩擦剂颗粒与牙齿之间的摩擦。值得注意的是,牙膏中的绝大多数摩擦剂都难溶于水,因此水的加入通常不会对摩擦剂的去污能力产生本质影响。而各种功效的牙膏也都有“求”于水。如:美白牙膏漂白牙齿的过氧化钙遇到水,才能分解出能够最终发挥效用的过氧化氢;脱敏牙膏的有效成分可溶性钾盐遇到水,才能解离出能够麻木痛觉神经的钾离子。考虑到健康人口腔中唾液自带的水分,牙膏蘸不蘸水使用都可以。但如果唾液分泌过少,或者牙膏膏体相对黏稠,(③)。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从第二自然段来看,为什么牙膏蘸水影响刷牙功效的说法是错误的?请使用包含并列关系的句子进行概括,表达要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2\*ROMAN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材料一:古书上有一句话:修辞立其诚。把修辞和诚意联系起来,这是古人深思熟虑,得出来的独到见解。通常,一谈到修辞,就是合乎语法,语言简洁,漂亮,多变化等等,其实不得要领。修辞的目的,=1\*GB3①;立诚然后辞修。这是语言文字的辩证法。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以及表现的文字上,=2\*GB3②,不用修辞,就能有感人的力量。“情见乎辞”,这就是言词已经传达了真诚的感情。“振振有辞”“念念有辞”,这就很难说了。其中不真诚的成分可能不少,听者也就不一定会受感动。所以,=3\*GB3③,而只有真诚,才能使辞感动听者,达到修辞的目的。材料二:修辞的作用也就决定了我们学习修辞的目的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裹公二十五年》)其中的“文”就是文采、文饰,也就是语言的艺术性。好的内容,如果没有优美的形式来表达,也不容易流传开来,这说明了形式对内容的重要影响。学习修辞,善于运用并熟悉各种修辞手法,就可以提高表达效果,圆满地达成交流思想的任务。21.请在材料一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需要的工具很简单,主要依靠手和脑的双重配合。一把剪刀,顺着铅笔描下的线条,小心翼翼,使心中所想,(①),最后成就一幅精妙绝伦的作品。剪纸艺术传承人以一颗颗朴实的初心,守望着民俗文化,将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发扬光大。剪纸有着种类繁多的载体,纸张最常见,另外,金箔、银箔、树皮、树叶、皮革、布艺等也可以。(②):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③),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剪纸艺术是民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丰富了传统文化;同时,民间剪纸艺术也从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中不断地吸吮着养分和精髓,丰富着自身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现象的剪纸艺术,沉淀着先人们朦胧、纯朴的文化内涵,蕴含着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典故。20.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成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玉米学名玉蜀黍,禾本科,一年生草本。也俗称苞谷、玉麦等。玉米对土壤气候水肥的适应性强,要求低,生长快,产量高,耗工费时少,便于贮藏,又耐旱、抗冷、耐瘠,其优点众多,因此在大约两个世纪内传遍了全世界。玉米的传播、进一步改良和被培育出新品种,极大地解决了各洲人民的吃饭问题和饲养畜禽所需的饲料问题。玉米传入中国,①。简单来说,一是从西亚中亚沿陆上丝绸之路传入我国西北(陕甘);二是由葡萄牙人把玉米带往印度,然后经印支、缅甸等传入我国西南(云南),后推广及川黔;三是越印度洋、中国南海,由葡萄牙人和华商把玉米传入我国东南沿海(闽浙粤)。这三条途径传入玉米的时间,都在16世纪中叶偏后。在玉米的加工食用方面,②:包括水煮、烧烤、汽蒸玉米棒吃,炒玉米粒做菜吃,把玉米粒磨成粉做馍吃,把玉米粒打碎与大米或小米一起煮粥吃等。③,例如,形成了流行的歇后语:“猴子(或狗熊)掰玉米(或苞谷)——掰一个丢一个”等。21.歇后语是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参照文中画横线的歇后语的特征判断下面有关“玉米”的歇后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玉米开花——顶上见B.老玉米里搀白面——粗中有细C.口含玉米说话——糊里糊涂D.风吹苞谷(玉米)穗——天花乱坠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教学质量检测期末语文试卷(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共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仰望星空是人类最古老的行为,但真正用望远镜探索星空却只有400多年的历史。人类在这400多年里在对宇宙的了解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的同时也克服了不少诸如如何为望远镜寻找一片明净的天空让人类探索宇宙的视线畅行无阻的技术上的难题。

高质量的天文观测并不是随处都可以进行的,它对大气的要求十分苛刻,①_____。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天上的星星经常会“眨眼睛”,这是大气抖动造成的,这种抖动对天文观测很不利。②_____,例如污染少、晴日多、空气中水汽和尘埃绝少等等。因此,要获得一个高质量的天文观测点并非轻而易举,它是天文学家们梦寐以求但又并非轻易就能实现的目标。尤其是在③_____,实现这一目标变得尤为不易。2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语言文字运用Ⅱ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近网上流传一个说法,刷牙的时候,如果将牙刷抹了牙膏后蘸水,会降低牙膏中摩擦剂的摩擦力,因而不利于牙齿的清洁。此外,用于美白或脱敏等的牙膏如果蘸水,功效会A。而实际上,(①),反而需要水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水和摩擦剂、保湿剂是牙膏的三种主要成分。牙膏如果只有摩擦剂一种成分,其固态颗粒就如B,无法发挥预期的清洁作用;或者与牙齿“硬碰硬”,(②)。因此,摩擦剂与液态的水并肩作战,才能C:一则可以“凝聚”摩擦剂颗粒,二则可以缓冲摩擦剂颗粒与牙齿之间的摩擦。值得注意的是,牙膏中的绝大多数摩擦剂都难溶于水,因此水的加入通常不会对摩擦剂的去污能力产生本质影响。而各种功效的牙膏也都有“求”于水。如:美白牙膏漂白牙齿的过氧化钙遇到水,才能分解出能够最终发挥效用的过氧化氢;脱敏牙膏的有效成分可溶性钾盐遇到水,才能解离出能够麻木痛觉神经的钾离子。考虑到健康人口腔中唾液自带的水分,牙膏蘸不蘸水使用都可以。但如果唾液分泌过少,或者牙膏膏体相对黏稠,(③)。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从第二自然段来看,为什么牙膏蘸水影响刷牙功效的说法是错误的?请使用包含并列关系的句子进行概括,表达要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答案】20.A.大打折扣B.一盘散沙C.大显身手#一举两得21.①牙膏不仅不怕水②对牙齿造成较大损伤③可能蘸水才是更合适的选择22.一方面,牙膏中的有效成分有水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牙膏中的摩擦剂大都难溶于水,通常不会影响去污能力。【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根据“用于美白或脱敏等的牙膏如果蘸水,功效会”表明的意思是功效会减弱,可填:大打折扣。大打折扣:由于某种原因使其价值或功能或作用影响的程度有了大幅度的减少.B.根据“如果只有摩擦剂一种成分,其固态颗粒就如”后文应是比喻,固态的颗粒没有粘合,就会散掉,可填:一盘散沙。一盘散沙:一盘粘合不到一块的沙子。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C.根据“摩擦剂与液态的水并肩作战,才能”表明两者合力效果更好,可填:大显身手、一举两得。大显身手: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一举两得: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方面的好处。【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①根据上文“用于美白或脱敏等的牙膏如果蘸水,功效会大打折扣”,可知牙膏不应该蘸水。根据“反而需要水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可知这是和上文相反的行为,可填:牙膏不仅不怕水②根据“或者与牙齿“硬碰硬””可知“硬碰硬”产生的后果,应是:对牙齿造成较大损伤③根据“但如果唾液分泌过少,或者牙膏膏体相对黏稠”这种情况指本身缺少水分,可知应该是要填写补充水,可填:可能蘸水才是更合适的选择【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的能力。根据“水和摩擦剂、保湿剂是牙膏的三种主要成分”“摩擦剂与液态的水并肩作战,才能大显身手”可知,牙膏中的有效成分有水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根据“牙膏中的绝大多数摩擦剂都难溶于水,因此水的加入通常不会对摩擦剂的去污能力产生本质影响”可知,牙膏中的摩擦剂大都难溶于水,通常不会影响去污能力。用并列关系的句子可概括为:一方面,牙膏中的有效成分有水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牙膏中的摩擦剂大都难溶于水,通常不会影响去污能力。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2\*ROMAN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材料一:古书上有一句话:修辞立其诚。把修辞和诚意联系起来,这是古人深思熟虑,得出来的独到见解。通常,一谈到修辞,就是合乎语法,语言简洁,漂亮,多变化等等,其实不得要领。修辞的目的,=1\*GB3①;立诚然后辞修。这是语言文字的辩证法。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以及表现的文字上,=2\*GB3②,不用修辞,就能有感人的力量。“情见乎辞”,这就是言词已经传达了真诚的感情。“振振有辞”“念念有辞”,这就很难说了。其中不真诚的成分可能不少,听者也就不一定会受感动。所以,=3\*GB3③,而只有真诚,才能使辞感动听者,达到修辞的目的。材料二:修辞的作用也就决定了我们学习修辞的目的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裹公二十五年》)其中的“文”就是文采、文饰,也就是语言的艺术性。好的内容,如果没有优美的形式来表达,也不容易流传开来,这说明了形式对内容的重要影响。学习修辞,善于运用并熟悉各种修辞手法,就可以提高表达效果,圆满地达成交流思想的任务。21.请在材料一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21.【答案】=1\*GB3①是为了立诚=2\*GB3②如果是真诚感情的流露=3\*GB3③有辞不一定有诚(评分标准:每空2分)22.【答案】学习修辞,熟悉并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就可以提高表达效果,圆满完成交流思想的任务(评分标准:改对1点得1分,政对两点得3分)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需要的工具很简单,主要依靠手和脑的双重配合。一把剪刀,顺着铅笔描下的线条,小心翼翼,使心中所想,(①),最后成就一幅精妙绝伦的作品。剪纸艺术传承人以一颗颗朴实的初心,守望着民俗文化,将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发扬光大。剪纸有着种类繁多的载体,纸张最常见,另外,金箔、银箔、树皮、树叶、皮革、布艺等也可以。(②):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③),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剪纸艺术是民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丰富了传统文化;同时,民间剪纸艺术也从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中不断地吸吮着养分和精髓,丰富着自身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现象的剪纸艺术,沉淀着先人们朦胧、纯朴的文化内涵,蕴含着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典故。20.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成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20.①跃然红纸之上

②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

③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21.剪纸的载体种类繁多,不仅有常见的纸张,还有金箔、银箔、树皮、树叶、皮革、布艺等。22.①比喻,将“剪纸艺术”比作“奇葩”,突出剪纸的艺术魅力,生动形象;

②比拟,“吸吮着养分和精髓”,赋予剪纸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突出传统的主流文化对剪纸艺术的滋养。【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剪纸艺术是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落实到纸上,这样才能成为一幅作品,所以可填“跃然红纸之上”。②“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是剪纸的内容和寓意,并且涉及到很多图案,所以可填“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③此处是说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图案,这些图案与农民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可填“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题干要求改成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可以将载体种类“纸张最常见。另外、金箱、银箔、树皮、树叶、皮革、布艺等也可以”用表递进关系的词语“不仅……还有”表示,“金箱、银箔、树皮、树叶、皮革、布艺等”比“纸张”程度深,可改写成“不仅有常见的纸张,还有金箔、银箔、树皮、树叶、皮革、布艺等”;将“剪纸有着种类繁多的载体”改成主语是“载体种类”的句子,使后面的句子承接主语,改为“剪纸的载体种类繁多”。【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剪纸艺术是民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剪纸艺术”是本体,“奇葩”是喻体,突出剪纸的艺术魅力,生动形象;“民间剪纸艺术也从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中不断地吸吮着养分和精髓”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吸吮着养分和精髓”,赋予剪纸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结合“丰富着自身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可知,突出传统的主流文化对剪纸艺术的滋养。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玉米学名玉蜀黍,禾本科,一年生草本。也俗称苞谷、玉麦等。玉米对土壤气候水肥的适应性强,要求低,生长快,产量高,耗工费时少,便于贮藏,又耐旱、抗冷、耐瘠,其优点众多,因此在大约两个世纪内传遍了全世界。玉米的传播、进一步改良和被培育出新品种,极大地解决了各洲人民的吃饭问题和饲养畜禽所需的饲料问题。玉米传入中国,①。简单来说,一是从西亚中亚沿陆上丝绸之路传入我国西北(陕甘);二是由葡萄牙人把玉米带往印度,然后经印支、缅甸等传入我国西南(云南),后推广及川黔;三是越印度洋、中国南海,由葡萄牙人和华商把玉米传入我国东南沿海(闽浙粤)。这三条途径传入玉米的时间,都在16世纪中叶偏后。在玉米的加工食用方面,②:包括水煮、烧烤、汽蒸玉米棒吃,炒玉米粒做菜吃,把玉米粒磨成粉做馍吃,把玉米粒打碎与大米或小米一起煮粥吃等。③,例如,形成了流行的歇后语:“猴子(或狗熊)掰玉米(或苞谷)——掰一个丢一个”等。21.歇后语是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参照文中画横线的歇后语的特征判断下面有关“玉米”的歇后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玉米开花——顶上见B.老玉米里搀白面——粗中有细C.口含玉米说话——糊里糊涂D.风吹苞谷(玉米)穗——天花乱坠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C22.①大概有三条途径②中国人开发了多种食法③在语言文化方面也有玉米的影子【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熟语的能力。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C.谜面是“口含玉米说话”,并不会造成糊涂,而玉米一般是黄色或白色,谜底应为“金口玉言”。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此处为段首总领句;据后文“简单来说,一是由……传入我国西北(陕甘);二是由……传入我国西南(云南),后推广及川黔;三是越印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