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三默写填空及答案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通过一唱三叹,表达了蜀道之难的主题,其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尤为突出。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往来的稀少,其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一句生动形象。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诗增添了浪漫气息,其中“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一句引用了“五丁开山”神话。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动物形象,如“鹤”“猿”,来衬托蜀山之高险,其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一句形象生动。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手法,通过描写用手触摸星宿、穿过天上的星星来凸显蜀山之高峻,其中“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一句形象鲜明。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通过描写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细节,渲染了蜀道上悲惨空寂的环境气氛。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通过描写“峰”“松”等元素来烘托出山势高险,其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一句形象生动。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等描写,生动表现了水石激荡、山谷如雷般轰鸣的场景。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其中“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句形象生动。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描述了蜀道的开凿过程,其中“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一句生动形象。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手法,写出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特点,其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一句生动形象。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开篇即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其中“噫吁嚱!危乎高哉!”一句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往来的稀少,其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一句生动形象,原因在于“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巧妙地运用神话、夸张和衬托等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蜀山之高险的景象。他写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些句子不仅形象地表现出山势之高,而且也生动地刻画了行人面对艰险的情景。15、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生动地描绘了行人在蜀道上的艰难。他写道:“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些句子生动地刻画了行人惶恐不安、步履艰难的情景。1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通过描绘旅途中的环境气氛,表现了旅愁和蜀道之难。他写道:“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了蜀道上的空寂、苍凉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旅途中的孤独和苦涩。17、《蜀道难》一诗中,李白生动地描绘了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他写道:“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些句子形象地表现了山水之间的激烈冲突,生动地描绘了蜀道之险峻。18、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通过衬托手法,生动地暗示了行人入蜀的艰难。他写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些句子生动地表现了蜀道之难,形象地描绘了行人面对的艰险情境。19、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通过描绘山势之高险、水石之激荡等景象,表现了蜀道之难。他写道:“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些句子形象地描绘了蜀道之险峻,生动地表现了行人面对的艰难情境。20、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化用了张载《剑阁铭》中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他写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这些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21、在李白的《蜀道难》一诗中,从诗人的长叹中,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功业难成的叹息。他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这些句子表现了诗人面对困难的无奈和苦涩。《秋兴八首》1、在《秋兴八首》中,李白通过描绘枫叶凋零、秋气萧索等景象,表现了凄苦落寞的情怀。他写道:“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这些句子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忧愁之情。2、在《秋兴八首》中,李白运用双关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他写道:“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些句子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他的离愁别绪。3、在《秋兴八首》中,李白通过描绘捣衣发出的声音,表现了思乡之情。他写道:“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4、在《秋兴八首》中,李白运用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的比喻,表现了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情境。他写道:“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些句子形象地表现了时局的动荡和社会的不安定。《登高》1、在《登高》中,李白由高到低,描绘了秋江景物的特点。他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些句子形象地表现了秋天江景的特点,生动地描绘了江上的景象。2、在《登高》中,李白用传神之笔描写了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他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些句子生动地表现了江水的气势和景象,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壮阔景象。3、在《登高》中,李白用落叶和江水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他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些句子生动地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奈,表达了诗人的感伤之情。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一句情景交融、意境旷达的句子,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5.“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句无限悲凉的句子道出了诗人郁积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6.本诗的主旨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心情,“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7.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话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8.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句话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琵琶行》1.诗中写到“月”的三个句子是:“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句诗歌既交待了秋天的背景,又蕴含了离别之意,并为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渲染出悲凉气氛。3.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4.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5.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6.描述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7.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8.第一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9.诗人感受到了音乐间歇时的幽愁和暗恨,此时的无声胜过有声。10.琵琶女演奏之后,东船西舫都变得悄无声息,只有江心的秋月白色闪烁。11.通过侧面的烘托,诗人描写了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形象,她的琵琶曲罢,令众人都为之倾倒,每次妆容打扮都让秋娘妒忌不已。12.在琵琶女年轻时,她是五陵年少的佳丽,一曲红绡不知唱了多少。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她的容颜渐渐老去,门前冷落,鞍马稀少,最终成为了一位商人的妻子。13.琵琶女委身贾人,独自守护着空船,夜深人静时,她常常做梦,梦见少年时的往事,哭泣着,泪水滴落在红色的窗户上。14.诗人听着琵琶女演奏,感受到她的遭遇和心情,他们都是天涯沦落人,相遇在这里,却不必曾经相识。15.诗人被贬后,居住在低湿的地方,四周长满了黄芦和苦竹。16.诗人被贬后,整日听着杜鹃的哀鸣,只能独自饮酒发愁,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只有他一人独自倾听。17.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和遭遇后,诗人请求她再次演奏,为他弹奏一曲《琵琶行》。琵琶女听了诗人的请求,坐下来开始演奏,弦声转得越来越急迫。18.在琵琶女第三次演奏之后,座中的人们都泣不成声,江州司马的青衫已经湿透了。19.《琵琶行》中描述了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情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而在她年老色衰后,她的生活变得孤独寂寞,“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她独自守护着空船,月光下,江水寒冷,而她的心情更是凄清。20.这句话不仅表现了整首诗的主旨,也表达了诗人与琵琶女的情感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1.王家卫的电影拍摄周期长,内容神秘,让人想起《琵琶行》中的两句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2.杜鹃在中国古诗词中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它的哀声常常传达着凄凉和思念之情。在《琵琶行》中,“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凄凉之感。有些人在外漂泊,遇到境遇相似的人时,会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描写琵琶女矛盾心情,她不愿出场却又难以拒绝邀请,如诗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所描述。诗中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诗中四处描写月亮作为衬托,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善于描绘琵琶女的音乐形象,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琵琶的声音和形态。诗中既用听觉形象,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也用视觉形象,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诗中还用自己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最后,诗人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表现了琵琶女情感高潮时的音乐描写,展现了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琵琶行》写到琵琶女出场时的心态,表现了她欲言又止的情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这与琵琶女出场时“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相呼应,生动地表现了琵琶女内心的复杂情感。在《琵琶行》中,诗人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来描述琵琶女校弦试音的过程,但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这个“情”字表现了琵琶女内心世界的波涛汹涌,预示着下文音乐描写的高潮。诗人描写琵琶女演奏琵琶的过程,既有“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等神态描写,也有“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等概括琵琶女内心情感的描写。这些描写都展现了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28、《琵琶行》描写琵琶女的演奏,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来表现琵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乐声粗重的句子是“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乐声冷涩的特点的句子是“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29、《琵琶行》中的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叹为观止。30、在《琵琶行》中,当琵琶女自述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更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文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文中还运用环境描写来间接表明“我”内心异常苦闷的句子有“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31、《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2、《琵琶行》中三次描述琵琶女弹奏的场景。第一次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了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是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是“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作侧面描写。3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两句,写出了那若断若续的余音,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注:原文中没有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因此不需要删除。1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因此必须通过礼义来进行矫正。他非常重视学习,“性恶论”是他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在《劝学》中,他特别强调学习不可停止,因为这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关键。他说:“学不可以已。”12、在文章中,通过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后可以提高。他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13、作者使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他说:“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14、有时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时,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他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15、在《劝学》中,作者通过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他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16、在《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他从中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7、在文章中,作者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就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他说:“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8、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他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9、通过雕刻的比喻,作者强调学习必须坚持。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就。他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0、在文章中,作者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他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1、作者再次使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他说:“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3、荀子认为,“君子生非异也”,意思是君子的天赋本性和普通人并无不同,但是他们能超越一般人,是因为他们“善假于物”,也就是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24、荀子以雕刻为例,强调学习必须坚持不懈。他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25、荀子通过“木”和“金”的例子,阐述了人工改造可以改变事物的本质。他说,“故木受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品牌营销策划服务合同范本
- 绿色农业发展与教育普及的双重重要性
- 疫情背景下病患支持体系变革及其在未来的应用展望分析报告
- 商业实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锻炼
- 二零二四年外墙保温材料环保认证与施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事业单位炊事员服务合同3篇
-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期中期末试卷文档
- 2025年人教版PEP八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及进展
- 【大学课件】基于BGP协议的IP黑名单分发系统
- 2025年八省联考高考语文试题真题解读及答案详解课件
-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课件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初中学业水平生物试题含答案
- 美的MBS精益管理体系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课件
- 2024安全员知识考试题(全优)
- 2024年卫生资格(中初级)-中医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全32册)08
- 医院出入口安检工作记录表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