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钢琴作品和作品的发展_第1页
肖斯塔科维奇钢琴作品和作品的发展_第2页
肖斯塔科维奇钢琴作品和作品的发展_第3页
肖斯塔科维奇钢琴作品和作品的发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肖斯塔科维奇钢琴作品和作品的发展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出生在彼得堡。他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一名钢琴教师。在帝国主义战争和十月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下,他的孩子经历了许多曲折。属于苏联十月革命后新的音乐文化体制培养出来的第一代作曲家。他13岁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同时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两个专业。曾师从于史坦堡和格拉祖诺夫(均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学生)。1923年,肖斯塔科维奇钢琴演奏专业毕业。1925年作曲专业毕业,以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引起了国内外的注目。肖斯塔科维奇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包括《第五交响曲》、《第七交响曲》(又名《列宁格勒交响曲》)、芭蕾音乐《黄金年代》、歌剧《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又名《卡捷琳娜·伊兹迈洛娃》,这是剧中女主人公的名字),以及部分弦乐四重奏和钢琴作品,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创作几乎涉及所有体裁。而他的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和钢琴作品与其他体裁相比更有着相互关联的特别意义:从创作的持续时间来讲,交响曲的创作贯穿了作曲家的一生,弦乐四重奏的创作贯穿了中后期,而钢琴音乐的创作则持续早中期;从作品表现的内容来讲,肖斯塔科维奇的大多数交响乐是具有社会性的,弦乐四重奏更多的是反映了作曲家的内心世界,而钢琴音乐则介于两者之间。在他的钢琴作品当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品87号《24首前奏曲和赋格》。作于1950年的《24首前奏曲和赋格》可以说是肖斯塔科维奇钢琴音乐中的最佳杰作,也是20世纪乃至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钢琴音乐文献之一。《24首前奏曲和赋格》萌芽于1950年7月,当时肖斯塔科维奇应邀赴莱比锡任“纪念巴赫逝世200周年音乐会”评委。在音乐节钢琴比赛中,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48首是必弹曲目之一。正是受到了此次比赛的启发,肖斯塔科维奇一回到莫斯科便着手创作《24首前奏曲和赋格》,10月开始写作,次年2月完成。关于这部作品,作者这样说过:“最初,我打算作为技术练习写一些复调作品,但是后来,我又扩大了这个计划,我要按照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样式写一组具有明确形象和艺术内容的复调作品。”尽管表面上看这是一部模仿性的作品,其中有几首在情调、技法上的确有极似巴赫(如第10首#C小调),但肖斯塔科维奇的个性风范在此也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它表现的情感幅度,音乐形象宽广多样,手法的新颖、别致都只能出自真正的20世纪大师之手。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目的,一是表达对巴赫的敬仰,更重要的是借巴赫作品的形式进行自己的创作,24首作品就是24首杰作,而且首首不同。可以说《24首前奏曲和赋格》无论就形式还是内容而言,都代表着肖斯塔科维奇钢琴音乐创作的最高峰。因为肖斯塔科维奇的这部作品与巴赫的作品有着紧密的继承关系,因此将这两部作品作一比较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首先,我们看一看调性排列方式。前奏曲与赋格的关系如同二乐章的套曲。两者是艺术形象方面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且总是以同一调性和调式写作。巴赫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的调性排列顺序是:先用同名大小调,然后半音上行,即1.C大调,2.C小调,3.#C大调,4.#C小调,5.D大调,6.D小调,以此类推。肖斯塔科维奇则采用了另外一种调性排列方式,整部按照五度循环的次序,先是关系大小调,然后是五度上行,即1.C大调,2.A小调,3.G大调,4.E小调,5.D大调,6.B小调,以此类推,这种调式排列和肖邦1838年问世的24首前奏曲(作品28)相同。在旋律方面,巴赫仅限于使用大调或者小调,肖斯塔科维奇则广泛使用了各种调式。例如,在第一首赋格曲里,他使用了全部7种古教会调式(呈示部:C伊奥尼亚和G混合利地亚调式;中部:弗里几亚,B洛克利亚,A爱奥尼亚和D多利亚调;再现部:C伊奥尼亚和F利地亚调式)。在对位方面,巴赫采用的是单一调性,而肖斯塔科维奇则广泛采用了多调式甚至调性的对位。我们知道,“密接和应”(stretto,即答题在主题完成之前进入)是赋格曲的再现部中最常用的技巧,在巴赫的作品当中,密接和应总是处在单一的调式或调性中,而肖斯塔科维奇则广泛使用了多调式或多调性的密接和应。例如,在第15赋格曲的再现部开始处(第118小节)主题是降D大调,与之构成密接和应的答题则是小二度上的C小调,在巴赫的赋格中,这样的手法是绝对见不到的。细读第20首前奏曲与赋格,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前奏曲部分的第46、47小节里竟包含着肖斯塔科维奇的签名动机DSCH,即D-降E-C-B,这不禁令人联想到巴赫在他的作品中,同样也使用自己的姓BACH作为动机,巴赫是最早在音乐中使用此手法,除了肖斯塔科维奇以外,舒曼、贝尔格等作曲家也向巴赫学会了此手法。在音乐上,众所周知,技法终属次要因素,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和巴赫一样,肖斯塔科维奇借着24首前奏曲和赋格表达出了人类情感的各个方面,从崇高的悲剧性到尽情的欢乐,从磅礴的英雄气概到微妙、细腻的抒情,可谓包罗万象,比起巴赫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正是20世纪时代精神的体现。比如:G大调前奏曲中史诗般的宽广气息和雄壮的力量就是巴赫平均律曲集48首中从未有过的。它是用鲍罗丁式的沉重的、壮志般的八度齐奏开始,织体和音区的对比手法给人一种浩浩长空的感觉,尽管篇幅不大,但听起来却好似一部大型作品。在个别作品当中,肖斯塔科维奇有意渗进了俄罗斯民间风格。如第10首#C小调赋格曲、第14首降E小调赋格曲、第19首降E大调前奏曲。在前奏曲与赋格的内在联系上,初看巴赫的前奏曲和赋格,似乎并不客观联系,他们各自独立,但也有不少人从两音音型动机的相似,性格对比,意境贯穿上感受到了某种难以言任的默契。当然,这种联系并非体现于每首作品中,只是在一部分中表现得较为明显而已。显然,巴赫虽然不一定有意地,系统地将前奏曲和赋格在不经意间透出隐约的默契和对应。如第一集G小调的前奏曲沉寂静默,与赋格断然肯定的音调形成鲜明对比。又如在第一集C大调、C小调,第二集C小调等几首中,赋格曲的主题显然是从前奏曲孕育出来的。而肖斯塔科维奇借鉴了这一手法,进一步将前奏曲中表现的乐思在赋格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深化。在一些曲子里,赋格的主题是从前奏中萌芽的,前奏曲在音调上为赋格曲作了准备。在第20首C小调中,前奏曲和赋格的开始部分完全相同。在升F小调、E大调、D大调等作品中,前奏曲和赋格的性格则有意构成鲜明对比,极具艺术效果。另外,在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和赋格中,踏板用得少,织体的复调性听得很清楚。轻巧的快速经过句,这种作曲家常用的所谓“小技术”,对音乐整体连贯起着很大的作用。肖斯塔科维奇有时也再现莫扎特、海顿的织体手法,而有时他的钢琴写法甚至有类似车尔尼练习曲风格的性质,当然他个人的旋律以及和声织体的特点给古典钢琴音乐风格作了重大修正,肖斯塔科维奇从来就擅长使用来自古代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各种材料融为一体,他的音乐风格似版画般清晰明确,异常素净,这就是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音乐。如果说巴赫的48首前奏曲和赋格体现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最高成就,那么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就是20世纪的《新约圣经》,是时代精神,个性独创,传统手法,民族特色的完美融合,与巴赫的“48首”前后相映生辉,达成了跨越时空的心灵默契!以下分别是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各首的调性及风格简述,供作奏者参考:1.C大调,前奏曲为中板,主题为萨拉班德舞曲节奏,和声式主题表现后,加上感情性的旋律要素,二段体·赋格也为中板,四声部组成的主题取材与肖斯塔科维奇《森林之歌》中的第一曲“战争结束时”。采用了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的结构形式,主题用不同的调进行模仿。2.A小调,前奏曲为快板,以音型的装饰性写成,采用分散和弦音型的发展,使和声不断变化进行。赋格为小快板,三声部,主题呈示后为应答,发展部对位主题应用,展开现代乐念,具有肖斯塔科维奇初期作品的风格。3.G大调,前奏曲为中板,以3个八度音奏英雄叙事式主题,接着是俄罗斯声乐中“绕口令”音型。赋格部分是与它形成对比的很快的快板,三声部,有近似吉格舞曲的节奏感觉。4.E小调,前奏曲为催眠曲风格,行板。赋格为慢板,四声部、发展部加快速度,再现部展开有力对位。5.D大调,前奏曲为小快板,小步舞曲风格,其中运用了肖斯塔科维奇自己《钢琴五重奏》中第三乐章主题素材。赋格也为小快板,三声部,巴赫式构成。6.B小调,前奏曲为小快板,尾奏变为中板。赋格由两个对比因素组成,四声部、再现部两者重叠,有两重赋格趣味。7.A大调,前奏曲为稍中板的快板,库朗舞曲风格。赋格为小快板,主题为号角特征,来自《森林之歌》中结尾的《赞歌》。8.升F小调,前奏曲为小快板,二声部。赋格为三声部,行板,有悲歌风格,这种旋律手法是罕见的。9.E大调,前奏曲为不太快的中板,俄罗斯民歌游行圣歌的对话形式。赋格为快板,二声部,主题有谐谑风格。10.升C小调,前奏曲为快板,创意曲形式,主题一出现就会让人想到巴赫“二部创意曲”的第一首。赋格为中板,四声部。11.B大调,前奏曲为快板,是一首力度较弱的创意曲。赋格也为快板,三声部,主题有谐谑风格,回旋曲式。12.升G小调,前奏曲为行板,巴沙加牙舞曲形式,八度音程的主题有9段变奏。赋格为快板,四声部。主题采用5/4拍子。其中有十分巧妙的创作技巧。13.升F大调,前奏曲为活跃的中板,快速音型与延长音型交替。赋格为慢板,五声部,巴洛克形式,体现对位技巧。14.降E小调,前奏曲为慢板,这一首是全曲中的精华,其中有暗示钟声音型。充满悲剧意味。赋格为不太快的快板,三声部,主题为俄罗斯民歌《少女的叹息》,合唱式与应答构造。15.降D大调,前奏曲为小快板,圆舞曲形式,以节奏音型开始,几个旋律重复展开。赋格为很快的快板,四声部,主题受十二音技法影响,最后有降D大调华彩表现。16.降B小调,前奏曲为行板,巴沙加牙舞曲形式,有4段变奏。赋格为慢板,主题源于俄罗斯民间拨奏乐器古斯黎(Gusli)的音乐.17.降G大调,前奏曲为小快板,分解和弦装饰的歌调。赋格为小快板,四声部,主题也含民歌风格。18.F小调,前奏曲为中板,主题近似玛祖卡舞曲。赋格为活跃的快板,主题具俄罗斯风格,四声部。19.降E大调,前奏曲为快板,以东正教合唱式和声进行。赋格为活泼的中板,三声部。20.C小调,前奏曲为慢板,合唱式的部分旋律取自《鲁斯兰》中的“首领之歌”,有芦笛式的寂寞感。赋格为中板,四声部。21.降B大调,前奏曲为快板,音型装饰型练习曲形式。赋格为不太快的快板,三声部。22.G小调,前奏曲为不太快的中板,练习曲式,和声构成。赋格为中板,四声部,以俄罗斯民歌为主题。23.F大调,前奏曲为慢板,歌谣形式。赋格为活跃的中板,三声部,充满对位化表达。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