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9次列车脱轨事故谈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_第1页
从179次列车脱轨事故谈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_第2页
从179次列车脱轨事故谈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179次列车脱轨事故谈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2020年3月30日11点40分,从济南到广州的a179列车抵达京广线1855公里642米。由于滑翔机的损坏,列车脱离,从而影响第一至八辆客运车辆的客运和客运。1名司机死于官职,122名乘客和5名列车工作人员受伤。京广线沿线21小时28分,行车时间22小时08分。不仅仅是T179次,2010年5月23日K859次(综上,本文提出建设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体系,以实现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的调查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1监测预警体系有效运转鉴于重大线性工程的特殊性及地质灾害的复杂性,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应以国家级地调部门为中心,协同地方地勘部门共同建设,并将各重大线性工程、气象、应急等相关部门纳入体系,各部门作为体系中的成员,在统一的标准规范下,既作为信息提供方,又作为信息受众,实现监测预警体系有效运转。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方案应从3个方面统筹考虑:一是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重大线性工程沿线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及信息化管理。二是建设高效的信息互通机制,实现监测预警体系内各方信息互通的标准化、规范化。三是建设先进的群测群防机制,充分发挥群众作用,提高群众警情的利用率。其中监测预警系统是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核心,是数据采集、存储、挖掘、决策和分发的中心,控制监测预警体系的运转;高效的信息互通机制是实现信息有效传输的制度保障,为联防联控保驾护航;先进的群测群防机制是充分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弥补专业监测漏洞的重要途径,为实现全面监测贡献力量。集合“一系统、两机制”的监测预警体系,将在技术、规范和流程各方面体现其先进性和适用性,全力保障重大线性工程的运行安全。2边坡地质安全监测点建设建设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应在充分利用已有工作成果和优化整合各方资源的前提下开展,建设内容包括监测网和信息系统两大部分。重大线性工程不同于点状和面状工程,由于线路长,所跨区域多,受到多种不同类型地质条件的影响,因此,监测网布设及监测方法的选取要充分利用区域和沿线地质勘查、地灾评估、岩土工程勘察等资料,并结合地方现有监测点,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线段进行全面监测。目前,对具有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的线段,除布设坡体表面位移、深部位移、土壤含水率等传感器外,还可采用InSAR和低空无人机等遥感测量方式,对坡体形变或含水率进行监测(对于信息系统的建设,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基础上,实现对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工作的信息化管理。首先系统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以保证信息具有通用性;其次系统要实现与各地方地勘、交通、水利和气象等部门的对接,既要接收各方数据辅助预测分析,又要将预警信息进行分发;再次系统要具备多源异构数据的管理能力,实现对结构化、非结构化和空间数据的融合处理;在此基础上系统要针对不同的地质安全问题,建立相应的预警模型,利用监测数据与调查数据进行各种条件下的预测分析;而且系统要具备应急管理功能,由预警信息触发应急处置,并可将历史应急信息作为预警分析模型的数据源。信息系统制胜的关键不只在先进技术的应用,还包括工作流程的规范、高效,信息系统作为信息产生、流转的中枢,在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实现信息互通,提高互通效率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沟通与发布的手段多样高效,阻碍信息互通效率的已不再是技术壁垒,而是理念、体系、流程。部门的职能定位决定专业方向,但是对整个社会共同体来讲,多部门间的协同配合,信息的共享融合,才是实现信息资源价值最大化、解决跨行业业务协同最有效的手段。信息互通是监测预警体系内各方的共识,不仅要实现信息互通,更要加强信息的标准化、互通流程的规范化,以及提高互通效率,使信息得到高效传输,使警情得到及时应对。T179次列车事故发生前,曾有多名群众报警,但是由于公安与铁路部门信息联动机制的缺失,而未能得到有效处置,因此建立高效的信息互通机制是整个监测预警体系中关键的一环。信息互通机制的建立,一是应以信息互通规范为保障,国家地调部门应协调交通、气象、水利、应急等各相关部门参与建设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信息共享规范,对信息互通的内容、格式、频率等进行规定;二是应以信息互通手段为基础,联合利用各种信息化设备及传统沟通方式,做到多点触发、多点联动;三是以信息互通的流程为抓手,针对不同来源、不同级别的预警信息区别建立信息流转流程,重大警情应直接关联应急处置。4加大普法宣传,完善预报渠道专业部门的信息获取通常依赖专业队伍的调查和监测,但是由于资源限制,尚无法达到全线段、全天候监测,因此可将基层群众纳入体系中,建设群策群防机制,形成对专业监测的补充。例如北京市开展地质灾害群策群防体系建设以来,有两项非常成功的群防员预警案例,分别是发生在2016年8月5日房山区庄户台村(先进的群测群防机制应首先考虑进行有效的科普宣传,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视媒体及互联网新兴媒体或由专业部门建设科普平台的方式向公众开展宣传。例如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开发完成e地质公共服务平台并提供手机端APP,积极向公众宣传地质灾害知识,并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为群众参与地质灾害监测和防灾减灾提供基础;其次应考虑完善上报渠道,在地灾隐患路段,建立标识牌标明灾情上报电话,避免产生群众发现警情而无法上报的情况;再次应考虑信息上报流程的规范化,应设专人接收群众预警电话,并根据上报灾情的类别、紧急程度等设定相应的处置流程,并且建立奖励机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例如北京市房山区的成功案例,群防员均受到现金奖励,在当地形成了良性循环,群众对地质灾害警情的关注度尤其高涨。5建设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体系每一次事故的发生,都是对现存工作机制的一次检验和鞭策。众多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线性工程安全事故引出对重大线性工程的地质安全进行监测预警的迫切性,且不仅要实现实时监测、精准预警,更要以成熟的机制保障各部门协作的规范、高效,因此需要建设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体系。预警体系的建立,可为重大线性工程提供地质专业领域的预警信息,为重大线性工程责任部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