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 市赛获奖_第1页
改革开放 市赛获奖_第2页
改革开放 市赛获奖_第3页
改革开放 市赛获奖_第4页
改革开放 市赛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

改革开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思考:“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继续推行这一思想会有什么影响?“两个凡是”

(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客观上:“文革”造成的政治、经济、思想、组织混乱局面一时难以解决;主观上:党的主要领导人继续犯“左”的错误,坚持“两个凡是”,党的指导思想没有根本改变,干扰着前进的方向;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徘徊原因: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目的:纠正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内容:(1)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3)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意义: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1、背景:1)文革对经济的破坏及文革后国民经济的停滞,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必要性)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会议召开奠定思想基础(可能性)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可能性)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结合内容思考其意义。抛弃……确立……作出……确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形成组织路线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左”倾——实事求是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确实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始了全面认真地拨乱反正。它为党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因而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思考:

彻底结束“左”倾错误的束缚实现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实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二、改革开放1、改革2、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改革

1)含义:

2)前提:

3)目的:

4)内容:

5)目标:

6)实质: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个环节,最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1、改革对象:经济体制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调查报告:1、万里问一个农民:“你有什么要求?”那农民把破棉袄掀开,拍拍肚子,意思就是希望肚子能够圆起来!

2、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3、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人民公社体制,农民缺乏自主权,搞平均主义,挫伤生产积极性据材料思考农村为什么要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无农不稳)探索时期的失误对农村的危害最大;一些农村地区已大胆进行了改革试验。(1)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试点:1978年首先在安徽、四川的一些地区进行试点内容: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责任制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向全国;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明朝)(文革前)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安徽凤阳农民陈立章包干一年后收入一万元经营方式的改变推广:结果: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配套改革: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改设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改设村民委员会。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影响:农业生产得到巨大发展,中国农村实现了历史性巨变,有力的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作用: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产业结构的改变

乡镇企业的创办——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行政机构的改变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材料一安徽省凤阳县,文革时每人每天口粮8两,不够吃,就用瓜代替。有人遍凤阳花鼓词唱到“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凤阳县粮食产量大大增产,三年三大步。有人遍到“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材料二凤阳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思考:凤阳县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大变化?

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没有自主权)。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体制:措施:意义:(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象:国有企业)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性高度集中——自主经营(政企分开)公有制——多种平均主义——多种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开始:改变农村和城市的落后面貌;(3)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提高工农积极性;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背景: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3)根本原因: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提出: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指出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姓“社”,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目标确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基本框架确立: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理论完善: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建立:到21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中共十六大得到进一步完善建立过程(1)提出:(2)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3)基本框架确立:(5)基本建立:(4)理论进一步完善:过程:1992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21世纪初

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使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意义: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不早于

A、1949年B、1956年

C、1966年D、1978年

D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A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C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会议作出了实行改开放的伟大决策C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D“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反映了①农村经营权发生变化②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会议名称主要内容历史意义1927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1935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49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总结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归纳中国历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最先在农村展开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B.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C.亿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D.农民对人民公社体制不满A由于文革时期的土地制度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下面对这一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A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以上材料说明

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有利于节约资源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A“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反映了①农村经营权发生变化②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20世纪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这不能反映

A.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

B.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束

C.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D.建立了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D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万买一万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幅对联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死账”被清算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D

问题探究:中国是人口大国,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历来是个大问题。改革开放后,有人说:“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两平”。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两平”指的是哪两位人物?为什么说“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两平’”?②从上述问题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①邓小平、袁隆平。原因: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②启示:体制创新(或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70年代的豆腐票和粉票80年代的布票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基础: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国家

原则:平等互利目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2、对外开放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材料二: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访日美后讲话材料三: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江泽民在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讲话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思考:国际方面:政治上: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继实现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在经济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发展的趋势表明,任何国家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绝不能割裂国际间的联系,而只能积极地利用这种关系为本国的发展服务。1)背景国内方面:十年“文革”使中国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急需恢复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材料二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的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江泽民在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讲话

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原因的认识。开放合作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外开放是中国近代历史经验教训的启示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对外开放的原因探究:思考感悟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2)步骤

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1980年8月26日,国务院宣布: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三市设置经济特区。

12月10日,国务院又正式批准成立福建的厦门经济特区。

1988年4月13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1)经济特区深圳特区和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1979年前的深圳深圳对比图片探究问题1:深圳为什么能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问题探究1:深圳为什么能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的方针2、深圳自身地理位置的优越问题探究2:除深圳外我国还有哪些经济特区?为什么要在这些地区建立特区(原因)?目的何在?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概念思考:什么叫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特”的表现:第一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第二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国家给予海南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特点目的: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经济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影响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厦门深圳珠海海南1992年,在特区,外商实际投入占全国外商实际投资的29%,外贸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7。深圳汕头厦门珠海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思考:国家为什么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①靠近国际市场。②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③交通便利。④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⑤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思考:国家为什么选择这些地区兴办经济特区?原因: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战略意义: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概况: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沿海港口城市目的: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深圳汕头厦门珠海海南秦皇岛天津大连烟台连云港青岛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北海广州沿海开放城市ABCD思考(1)右图中福州所处的位置是____(2)福州有哪两次开放的历史?(3)这两次开放的背景是什么?(4)这两次开放分别有何影响?(5)结合这两次开放的背景和影响谈谈你的认识。1842;1984第一次是鸦片战争战败后,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第二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第一次使中华民族走向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第二次推动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福州是福建省的重要城市,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闭关自守落后挨打,改革开放是富强之道(3)沿海经济开放区

概况:1985年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结果: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深圳汕头厦门珠海海南秦皇岛天津大连烟台连云港青岛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北海广州珠三角闽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区的目的是:吸收国外资金和技术,借鉴吸收国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推动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

概况: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特点:①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为主;②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③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4)沿江开放龙头: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进入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开始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实现这一具有战略意义转移的第一大决策,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0年4月18日,李鹏同志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目的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有利条件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上海原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中华第一楼”

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塔城伊宁瑞丽河口东兴满洲里黑河珲春乌鲁木齐拉萨昆明贵阳长沙西宁银川呼和浩特长春西安结合此图分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省会城市沿江和沿边开放城市点线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深圳汕头厦门珠海海南秦皇岛天津大连烟台连云港青岛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北海广州珠三角闽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重庆万县宜昌武汉九江塔城伊宁瑞丽河口东兴满洲里黑河珲春乌鲁木齐拉萨昆明贵阳长沙西宁银川呼和浩特长春结合此图分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体系推进范围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点沿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面线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初形成的特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由点到线再到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特区——沿海——内地)。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内容:扩大境外投资规模;推动境外加工贸易发展;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拓展国际贸易方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学习发达国家经营管理方法D.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A目前我国实行的招商引资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进行的资本输出的主要不同点是()

A.性质不同B.目的不同

C.利息不同D.数额不同A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必须坚持长期对外开放政策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C.建国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

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A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瑞士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总部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时间;2001年12月中国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国民党窃据等历史原因,中止了在关贸总协定的活动。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总协定主持召开的国际纺织贸易协议谈判会议。1986年7月,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并为此做了很多努力。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2、过程如果我们只是一般性参加世界经济,那不遵守世界规则也可以,就像担着菜篮卖小菜的那种小贩,尽管市场就在那里,你也可以不进入市场,可以不遵守工商部门的规则,看到工商管理干部来了就赶快跑。但如果要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想把生意做大,你就要进入市场,要成为市场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就得在市场里建一个铺面,就得遵守市场的规则,甚至还得与工商部门建立好的关系。而且这个时候你不按照市场规则办事也不行,跑也跑不了,跑了和尚跑不了庙。——龙永图“WTO的规则”中国为何要“入世”?“与狼共舞”“狼来了!”

在经济全球化中,企业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成为狼。否则,你把自己摆在羊的位置上,结果是只有被狼吃掉。如果把自己变成狼,还可以拚搏一番……而要成为狼,就必须熟悉国际竞争的规则,按照国际惯例来竞争。如果你不去,也不敢去了解国际竞争规则,你就永远没有成为狼的可能!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中国为何要“入世”?为了国家的发展壮大,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1月11日)1、时间2、性质3、过程4、影响2001、12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1981年——1986年——20011)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