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绪言总论_第1页
方剂学-绪言总论_第2页
方剂学-绪言总论_第3页
方剂学-绪言总论_第4页
方剂学-绪言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剂学-绪言总论第1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人之所病病病多医之所病病方少

(汉)淳于意第2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绪言主要讨论三个问题1、方剂、《方剂学》的含义。2、方剂学的性质,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任务。3、方剂学的学习方法。第3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方:有规定、规矩之意。“以规成园,以矩成方”“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园”剂:“排比而整齐谓之齐”“参差而无杂谓之齐”。

可见方剂是指以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合成方第4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方剂: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原则,妥善配伍而成,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之一。第5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方剂学的定义

是研究并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理法方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基础课过渡到临床课的“桥梁”学科第6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紧密联系已学各科知识。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加强预习和及时复习第7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总论

第8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第9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成书于战国晚期。《五十二病方》记载了52类疾病,医方283首,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但组成简单,用量粗略,部分病名、药名已无从查考,现已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第10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最早阐述方剂组成原则及分类的经典医著。《伤寒杂病论》作者:东汉张仲景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被后人称为“方书之祖”第11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魏晋南北朝时期

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作者:东晋葛洪收集价廉、易得,有效的民间单方、验方。

《刘涓子鬼遗方》

现存最早的外科专科方书第12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隋唐时期

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作者:孙思邈唐朝载方7500余,集唐之前方剂之大成《外台秘要》

作者:王焘唐朝载方6800余,整理并保存了一大批唐代及唐以前的医方第13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小儿药证直诀》作者:钱乙宋朝提出了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看法后世医家指出“其方截而良,其用功而速,深达其要。”《伤寒明理论》作者:成无己金朝第一部剖析方剂论理的专著(首次运用君臣佐使理论分析组方结构原理)第14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明清时期

由博返约的规范,整理

《普济方》

明朝朱橚我国历史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载方61739首。《医方考》

明朝吴昆第一部剖析方剂的理论专著。《医方集解》

清朝汪昂按方剂功效分类、实用性强;便于记诵方剂。(首开综合分类方剂的先例)第15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近、现代时期

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中医方剂大辞典》作者:彭怀仁填补了缺少大型方书的空白。第16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第17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节治法概述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第18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治法具有多层次、多体系的特点。多层次:治疗大法——如“八法”具体治法——如“功用”多体系:脏腑辩证体系六经治法体系卫气营血治法体系三焦治法体系第19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节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是理法方药的一个组成部分。1.从祖国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治法是在积累了相当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来,是后于方药形成的一种理论2.当治法已经由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之后,就成为指导遣药组方和运用成方的指导原则.3.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

第20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节常用治法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将其概括为八法。《医学心悟》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第21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汗法涵义: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作用:汗法不仅能发汗,凡能祛邪于外,透邪于表,使气血通畅,营卫调和,皆是汗法的作用。适应症:治疗外感六淫之邪的表证,麻疹初起、疹点隐隐不透,水肿病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症者。分类:由于邪气有兼夹,体质有强弱,“阳加于阴谓之汗”,故汗法有辛温、辛凉、补阳、滋阴之别。第22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吐法

涵义:吐法是通过引起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一种治法。适应症:咽喉痰涎壅阻顽痰停滞胸膈宿食留滞胃脘误食毒物尚在胃中。注意:此法是劫邪外出的一种治法,易损胃气,凡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均应慎用。但刺激咽喉,胃脘,引起呕吐易损正气,且较痛苦第23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下法涵义: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或积水,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实热、冷积、瘀血、痰结、水饮等从下而出、以解除疾病的一种治法。适应症: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分类:由于积滞有寒热,正气有盛衰,邪气有夹杂,故下法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之别。第24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和法涵义: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消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所谓和解者,是指和解表里之意,专用于治疗在半表半里的证候。适应症:疟疾,肝脾不和,肠胃不和,伤寒邪在少阳,气血不和,营卫不和。分类:常用的有和解少阳,开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第25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温法涵义: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使寒邪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症:适用于脏腑的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分类:由于寒邪所在部位不同,寒邪与阳虚的程度不同,因而温法中又有温中散寒、温暖肝肾、回阳救逆之区分。其他尚有温肺化痰、温胃降逆、温肾纳气、温中行气、温血活血、温阳止血、温里解表等。第26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清法涵义:清法是通过清除火热之邪,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症:┌热在气分┐│││营分├火热伤津耗气──配伍生津益气之品里热┤││血分┘│└热甚成毒──解毒热热在某一脏腑──清脏腑热┌热灼阴伤┐温病后期┤├清法与滋阴并用└久病阴虚而热伏于里┘第27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消法涵义: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的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适应症: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等。第28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补法涵义:补法是通过补养的方法,使人体脏腑或气血阴阳之间的失调重归于平衡。适应症:适应于各种虚证。

分类:┌气血──心肝脾

1.补可用于┤└阴阳──肺肾

2.补分:补、平补、大补、重补、峻补第29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3.┌可以几脏兼补──足三阴亏损││可以两脏并补──乙癸同源│└补母生子──培土生金

4.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形体虚弱用气分的药物温补├─┤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阴精不足用厚味的药物滋补注意:补法虽也可以间接收到祛邪的效果,但一般是在无外邪时使用,以避免“闭门留寇”之弊。第30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常用治法小结上述八种治法,除吐法外,都是临床常用的。在理解八法时,既要掌握各法的具体精神和特点,又要防止孤立地、片面地对待每一种治法。正如《医学心悟》中所说:“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归于一。”诚能精思熟虑,自然融会贯通,灵活变化而不越乎规矩,所治都切合病情,收到满意的效果。第31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此外,方药的剂型极多,用法也不尽相同,如熏、洗、摩、贴、搐(吹)鼻、通导等,但其指导组方用药的理论,仍然属于八法的范围。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同样适用于此。第32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思考题为什么将《伤寒杂病论》誉为方书之祖?汗法为什么可用于水肿?

第33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章方剂的分类方剂的分类,主要的有“七方”说、“十剂”说。第34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七方”说源流:“七方”说源于《素问·玉真要大论》,金·成无己正式提出“七方”名称。《伤寒明理药方论·序》说:“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含义:“七方”是最早的方剂分类法,指在方药组合和临证运用上各具特色的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种方剂。“七方”的实质,是以病邪的轻重、病位的上下、病势的缓急、病体的强弱作为制方的依据。所谓大方,是指药味多或用量大,以治邪气方盛所需的重剂;小方是指药味少或用量小,以治病浅邪微的轻剂;缓方是指药性缓和,以治病势缓慢需长期服用的方剂;急方是指药性峻猛,以治病势急重急于取效的方剂;奇方是指由单数药味组成的方剂;偶方是指由双数药味组成的方剂;复方则是两方或数方组合的方剂。第35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十剂”说

源流:“十剂”说源于北齐·徐之才《药对》,宋·赵佶(ji)《圣济经》正式定为“十剂”。北齐徐之才提出“十剂”即指“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含义:“十剂”是方剂分类的方法之一。指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类中医药物和方剂的总称。

第36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病证类方首推《五十二病方》,其他代表作有《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第37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按治法分

按治法分亦称功能分类,即以方剂的功效来分类归纳方剂。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提出“八阵”,清·汪昂的《医方集解》是功效分类的代表作。第38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按组成分

按组成分首推明·施沛的《祖剂》。该书“首冠素灵二方,次载伊尹汤液一方以为宗,而后悉以仲景之方为祖,其《局方》二陈、四物、四君子等汤以类附焉。”共载历代名方800余首,其中主方75首,附方700余首。第39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第40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节

方剂的配伍目的第41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增强药力,即增强单味药物的药力。组方中多用功效相近的药物配伍,来增强治疗作用。产生协同作用。药物之间相配常相互需求而提高药力,或者产生单味药物所难以达到的作用。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功效发挥方向。通过配伍减少临床运用方药的随意性。第42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如四君子汤可以益气健脾,为主治脾胃气虚的基本方,若脾虚生痰,气机阻滞,以致胸脘痞闷不舒,可以配伍陈皮,功能益气健脾,行气化滞,组成了异功散。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运用“七情”中“相杀”和“相畏”的关系。比如生姜可以减轻半夏的毒性和副作用。常同时配伍多味功用相近的药物,既可以加强相近功用药物的协同作用,更具有有效减轻毒副作用的效果。第43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节

方剂的基本结构第44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方剂的组成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成方。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偏,通过合理的配伍,增强或改变其原有的功用,调其偏性,制其毒性,消除或减缓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使各具特性的药物发挥综合作用,所谓“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即是此意。方剂是运用药物治病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第45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组方原则

组方原则最早源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又说:“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元代李杲在《脾胃论》中再次申明:“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根据历代医家的论述,方剂组方原则如下:第46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症的药物。

臣药┤└②针对兼病或兼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君药针对主病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第47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①佐助药┤│└直接治疗次要症状││┌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

佐药┤②佐制药┤│└制约君、臣药的烈性。││┌性能(味)与君、臣味相反而功效相成之药└③反佐药┤└防止拒药现象之药。一般用量较轻。

第48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①引经药:引诸药直达病所之药。│

使药┤②调和药:调和方中诸药作用之药。│└③在方中不是最需要的,但加之以后可使方剂更加完善,如桂枝汤服后啜粥。第49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组成变化方剂的组成具有严格的原则性,又有极大的灵活性。临证组方时在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下,要结合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与季节、气候,以及生活习惯等,组成一首精当的方剂。在选用成方时,亦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予以灵活化裁,加减运用,做到“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但药物加减,用量多寡,剂型更换都会使其功用发生不同变化,这一点必须十分重视。主要有药味加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第50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药味增减变化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药物是决定方剂功用的主要因素。故方剂中药味的增减,必然使方剂的功效发生变化。药味增减变化可分为两种形式:

1.臣佐药的加减,功效基本不变,主治与原方基本相同。

2.君药的加减,会使方剂功效、主治发生根本变化。第51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药量增减变化

药量增减变化:药味不变,由于药量变化,其药力有大小之分,配伍关系有君臣佐使之变,功用、主治各有所异。形式:

1.如果药量的增减变化没有改变原方的配伍关系,其功用、主治与原方基本相符。

2.如果药量的增减变化改变原方的配伍关系,其功用、主治与原方随之改变。

第52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虽均由大黄、厚朴、枳实三药组成,但小承气汤以大黄四两为君,枳实三枚为臣,厚朴二两为佐,其功用则为攻下热结,主治阳明里热结实证的潮热,谵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沉数。而厚朴三物汤则以厚朴八两为君,枳实五枚为臣,大黄四两为佐使,其功用为行气消满,主治气滞腹满,大便不通。前者行气以助攻下,病机是因热结而浊气不行;后者是泻下以助行气,病机是因气郁而大便不下。

第53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剂型更换变化

剂型更换变化指药味、药量不变,只更换服用剂型的一种变化形式。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运用这一形式,运用这一形式,原方的功效、主治没变。

第54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如抵当汤与抵当丸,两方基本相同前者用汤剂,主治下焦蓄血之重证,其人发狂或如狂,少腹鞕满,小便自利;后者用丸剂,主治下焦蓄血之轻证,只见身热,少腹满,小便自利。第55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剂型

涵义:方剂组成以后,还要根据病情与药物的特点制成一定的型态,称为剂型。方剂的剂型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宝贵的实践经验。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汤、丸、散、膏、酒、丹等剂型,历代医家又有很多发展,明代《本草纲目》所载剂型已有40余种。建国以来,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又研制了许多新的剂型,如片剂、冲剂、注射剂等。第56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常用剂型的主要特点及制备方法

第57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汤剂

含义:古称汤液,是将药物饮片加水或酒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特点:①内服吸收快,疗效迅速。②便于灵活加减。③能全面照顾不同病人或各种病症的特殊性。运用:适用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第58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散剂

含义:将药物研成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不易变质散剂可分为内服与外用两类,内服散剂一般是研成细粉,以温开水冲服,量小者亦可直接吞服,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便于服用与携带。

┌制作简便,节省药材,不易变质。┌内服散剂┤│└较汤剂吸收慢,较丸剂吸收快。特点┤│┌用量少└外用散剂┤└可直接用于体表、官窍等。第59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丸剂

含义:将药物研成粉末,以水、蜜或米糊、面糊、酒、醋、药汁等为赋型剂而制成的圆形的固体剂型,称丸剂。特点:①吸收缓慢,药力持久。②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方便。分类:常用的丸剂有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几种。第60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膏剂

含义: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

┌流浸膏:含部分溶媒,1ml流浸膏相当于1克药材。│┌内服膏剂┤浸膏:不含溶媒,1克浸膏相当于2~5克药材。│││└煎膏:经煎煮、浓缩后,再加蜜、冰糖或砂糖后熬制而成。多具滋补之功。

分类│┌软膏:为半固体外用制剂,可涂于皮肤、粘膜,有效成分被缓慢吸收。└外用膏剂┤│└硬膏:为供贴敷皮肤的外用剂型。常温下呈固态,

36~37℃则溶化。第61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酒剂

含义:酒剂又称药酒,古称酒醴。是将药物用白酒或黄酒浸泡,或加温隔水炖煮,去渣取液供内服或外用。特点:有活血通络,易于发散和助长药效的特性。适用:适用于祛风通络和补益剂中使用。[如风湿药酒、参茸药酒、五加皮酒]外用酒剂尚可祛风活血、止痛消肿。第62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丹剂

内服丹剂:没有固定剂型,有丸剂,也有散剂,每以药品贵重或药效显著而名之曰丹,如至宝丹、活络丹等。外用丹剂:亦称丹药,是以某些矿物药经高温烧炼制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制品。常研成粉涂撒疮面,治疗疮疡痈疽,亦可制成药条、药线和外用膏剂应用。第63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茶剂

含义:是将药物经粉碎加工而制成的粗末状制品,或加入适宜粘合剂制成的方块状制剂。用时以沸水泡汁或煎汁。功用:大多用于治疗感冒、食积、腹泻,近年来又有许多健身、减肥的新产品,如午时茶、刺五加茶、减肥茶等。第64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露剂含义:亦称药露,多用新鲜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物,用蒸馏法制成的芳香气味的澄明水溶液。功用:一般作为饮料及清凉解暑剂,常用的有金银花露、青蒿露等。第65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锭剂

含义:是将药物研成细粉,或加适当的粘合剂制成规定形状的固定剂型,有纺缍形、圆柱形、条形等。服用方法:可供外用与内服,研末调服或磨汁服,外用则磨汁涂患处。常用锭剂有紫金锭、万应锭、蟾酥锭等。第66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片剂

含义:是将药物细粉或药材提取物与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特点:用量准确,体积小。味很苦或具恶臭的药物压片后可再包糖衣,使之易于服用。如需在肠道吸收的药物,则又可包肠溶衣,使之在肠道中崩解。第67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糖浆剂

含义:是将药物煎煮去渣取汁浓缩后,加入适量蔗糖溶解制成的浓蔗糖水溶液。特点:具有味甜量小,服用方便,吸收较快等特点。运用:尤适用于儿童的服用。常用糖浆剂如止咳糖浆、桂皮糖浆等。第68页,课件共7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注射剂

含义:亦称针剂,是将药物经过提取、精制、配制等步骤而制成的灭菌溶液、无菌混悬液或供配制成液体的无菌粉末,供皮下、肌肉、静脉注射的一种制剂。特点:具有剂量准确,药效迅速,适于急救,不受消化系统影响的特点。运用:对于神志昏迷、难于口服用药的病人尤为适宜。例如:清开灵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