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药材基地及桑树资源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1页
桑枝药材基地及桑树资源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2页
桑枝药材基地及桑树资源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3页
桑枝药材基地及桑树资源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4页
桑枝药材基地及桑树资源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桑枝药材基地及桑树资源综合开发项目概述III类标准限值要求。评价区内地下水普遍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超标,恒源达厂区下游ZK3、邻近的恒业仓库东门钻孔S1存在氨氮超标现象。分析区域地下水普遍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超标为所监测采样地下水多属于浅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易受地面工、农业、生活活动影响;分析恒源达厂区下游ZK3、邻近的恒业仓库东门钻孔S1存在氨氮超标现象,恒源达厂区下游ZK3与区域雨水排水渠较近,其氨氮因子超标可能与该水渠有一定关联;依据现场调查,恒业仓库东门钻井S1未采取保护措施,且井口较低,雨天时易受厂区地面径流影响,可能为导致氨氮超标原因;此外锰因子超标原因可能与区域地下水本身背景值有关。9.2.5声环境质量现状项目东、南、西、北面各厂界监测点的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标准。9.2.6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各土壤监测点监测结果对照《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1#监测点和3#监测点土壤样品中,砷含量超出第二类用地筛选值(砷≤60);其余各污染物含量均未超过第二类用地筛选值。经复核监测后,1#项目厂址中部监测的砷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3#项目厂址西部监测点中的砷含量超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根据调查项目所在地用地历史,本项目位置无原工业企业建设历史,项目建设初期通过外运土壤进行土地平整,且宜州地区一直存在砷本底值偏高情况,因此本次土壤监测砷超标与项目所在区域本底值偏高及平整土地使用土壤背景值偏高有关。9.3污染物排放情况本项目实施后,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9.3-1。表9.3-1工程排放总量指标一览表单位t/a类别生产阶段污染物产生量(t/a)削减量(t/a)排放量(t/a)废气第一阶段(全厂)颗粒物332.3397328.7353.6047二氧化硫14.96014.96氮氧化物8.9808.98挥发性有机物7.686.9120.768氨0.084270.0758140.008456硫化氢0.003250.002920.00033氯化氢0.010750.010590.00016第二阶段(全厂)颗粒物755.8922747.58648.3058二氧化硫34034氮氧化物20.4020.4挥发性有机物13.9212.5281.392氨0.095770.0862140.009556硫化氢0.003690.003320.00037氯化氢0.010750.010590.00016第三阶段(全厂)颗粒物1511.78421495.172816.6114二氧化硫68068氮氧化物40.8040.8挥发性有机物33.1229.8083.312氨0.109970.0989140.011056硫化氢0.004240.003820.00042氯化氢0.010750.010590.00016第四阶段(全厂)颗粒物1889.73491868.96920.7659二氧化硫85085氮氧化物51051挥发性有机物40.8036.724.080氨0.119170.1072140.011956硫化氢0.00460.004140.00046氯化氢0.010750.010590.00016废水第一阶段(全厂)化学需氧量54.0827.0427.04氨氮6.494.921.57总氮8.116.431.68总磷0.2200.22第二阶段(全厂)化学需氧量61.5830.7930.79氨氮7.395.601.79总氮9.247.331.91总磷0.2500.25第三阶段(全厂)化学需氧量70.7035.3535.35氨氮8.486.432.05总氮10.618.422.19总磷0.2800.28第四阶段(全厂)化学需氧量76.6638.3338.33氨氮9.206.982.22总氮11.509.122.38总磷0.3100.31固体废物第一阶段(全厂)一般固废7629.937629.930危险废物0.940.940待定0.50.50第二阶段(全厂)一般固废20095.8820095.880危险废物0.940.940待定0第三阶段(全厂)一般固废39965.0939965.090危险废物0.940.940待定0.50.50第四阶段(全厂)一般固废49767.6949767.690危险废物0.940.940待定0.50.509.4环境影响评价9.4.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1)废气施工期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为施工材料运输、基础工程建设产生的粉尘和运输车辆尾气。在干燥天气、风速较大时,增加场地洒水次数,加强洒水控尘措施,可减轻扬尘的产生。运输道路应增加洒水、冲水次数,抑制道路扬尘,道路运输对环境空气的影响相对较小。(2)废水项目施工期废水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少量施工废水。施工期的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经厂区内污水管网收集排入厂区自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3)噪声建设单位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关于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定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相关要求,尽可能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并采取严格的施工管理措施,将施工噪声造成的影响减小到最低。(4)固体废物施工期废土石方外运处理;建设单位应向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经审核并按规定缴纳建筑垃圾处置费后方可处置,建筑垃圾由依法取得《建筑垃圾运输许可证》的单位承运,经指定路线运输到指定的地点集中处置,不得随意倾倒、堆置;厂区内设垃圾桶和垃圾箱收集,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不会对周边环境及施工场地造成影响。9.3.2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1)废气项目本项目营运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有:桑枝破碎粉尘、锅炉烟气、药渣异味、污水处理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恶臭、盐酸及氨水储罐呼吸废气、食堂油烟。根据项目大气估算及预测结果可知,项目位于达标区域,经预测可知,锅炉烟气正常排放下,项目各生产阶段SO2、NO2及PM10短期最大贡献浓度占标率均小于100%,长期最大贡献浓度占标率均小于30%,均满足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100%,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30%的环境影响可接受条件。经叠加现状浓度后,各污染物95%保证率日平均最大浓度占标率均小于100%,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各环境保护目标污染物95%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和年平均质量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项目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污染物对外环境短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小于100%;项目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污染物对外环境长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小于30%;项目各个污染物在叠加区域背景值后的浓度符合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10.1.1达标区域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本评价认为项目建设的大气环境影响可以接受。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储罐呼吸废气(NH3、HCl)、前处理车间桑枝破碎粉尘(TSP)、污水处理站恶臭气体(H3、H2S)、生产及乙醇回收过程中产生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占标率均小于10%。因此,本项目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2)废水营运期废水主要有清净下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实验室废水及废吸收废液。制水间水净化过程中产生的浓水,浓水中以盐类为主,水质可达到宜州区第二污水处理厂进水标准,可作为清净下水直接排入园区污水管网,进入宜州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龙江河。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实验室废水组成的混合废水经厂内污水管网收集后进入自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宜州区第二污水处理厂进水标准后,进入宜州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龙江河。项目各类废水均可排入宜州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再排入龙江河,对区域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3)噪声项目营运期东、南、西、北厂界噪声昼间、夜间贡献值可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区标准限值。营运期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4)固体废物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桑枝碎屑、桑枝提取残渣、更换滤料、膜过滤渣、锅炉炉渣及飞灰、污水站污泥、废弃树脂、生活垃圾及餐厨垃圾。锅炉间内设置燃料房堆放桑枝破碎渣及桑枝提取渣作为生物质锅炉燃料,膜过滤残渣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运输处理;锅炉间西南面设置一个灰渣堆放场收集暂存锅炉飞灰及炉渣,定期由周边村民运走作为农田基肥进行综合利用,在鉴别结论出来之前暂按危险废物管理;制水间废滤膜由原厂家进行回收处置;废活性炭活收集后作为生物质锅炉燃烧;废树脂及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采用专用的容器收集暂存在危废物储存间,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回收处理;项目厂区内设垃圾桶和垃圾箱收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在食堂内放置餐厨垃圾专用收集容器,并保持收集容器密封功能完好,在餐厨垃圾产生后交由取得经营许可证的餐厨垃圾收运单位处理。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9.5污染防治措施9.3.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废气施工期施工材料运输、基础工程建设产生的粉尘和运输车辆尾气通过增加场地洒水次数,加强洒水控尘措施。(2)废水施工期的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经厂区内污水管网收集排入厂区自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进入宜州区第二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3)噪声施工噪声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并采取严格的施工管理措施。(4)固体废物施工期废土石方外运处理;建设单位应向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经审核并按规定缴纳建筑垃圾处置费后方可处置,建筑垃圾由依法取得《建筑垃圾运输许可证》的单位承运,经指定路线运输到指定的地点集中处置,不得随意倾倒、堆置;厂区内设垃圾桶和垃圾箱收集,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9.3.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1)废气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储罐呼吸废气经采取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处理,前处理车间桑枝破碎粉尘通过集气罩收集经旋风除尘器处理后由前处理车间15m高的排气筒外排,生产及乙醇回收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由集气系统收集后经水吸收后通过提取厂房15m排气筒排放,污水处理站恶臭气体采取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食堂油烟采取油烟净化器处理。(2)废水营运期废水经厂内污水管网收集后进入自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污水处理厂进水标准后,进入宜州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龙江河。项目各类废水均可排入宜州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再排入龙江河,对区域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3)噪声项目营运期采取基础减振、厂房阻隔等措施降低噪声排放。(4)固体废物锅炉间内设置燃料房堆放桑枝破碎渣及桑枝提取渣作为生物质锅炉燃料,膜过滤残渣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运输处理;锅炉间西南面设置一个灰渣堆放场收集暂存锅炉飞灰及炉渣,定期由周边村民运走作为农田基肥进行综合利用,在鉴别结论出来之前暂按危险废物管理;制水间废滤膜由原厂家进行回收处置;废活性炭收集后作为生物质锅炉燃料;废树脂及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采用专用的容器收集暂存在危废物储存间,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回收处理;项目厂区内设垃圾桶和垃圾箱收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在食堂内放置餐厨垃圾专用收集容器,并保持收集容器密封功能完好,在餐厨垃圾产生后交由取得经营许可证的餐厨垃圾收运单位处理。9.6环境风险评价结论本项目营运期可能产生的风险事故有火灾或爆破事故、储罐泄漏事故、废水事故、废气事故、危险物品泄漏事故等,风险的发生概率均较低。企业在落实好各项在运输、贮存、生产、污染末端处置等过程的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不大。通过制定严格风险防范措施和管理规定,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提高风险意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在发生环境风险事故时,及时启动风险应急预案,及时通知周边可能受到影响的村庄、企业、单位。在认真贯彻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加强管理的前提下,本项目环境风险可控。9.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项目运营后,综合考虑项目可实现的经济损益、环境影响可能带来的损失及环保措施削减污染物后带来的影响损益,项目仍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能够有效利用当地桑蚕养殖业产生的桑枝废料,实现废料的资源化利用,因此从社会、经济及环境总体上看,项目具有正效益。9.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项目运营后,主要针对污染源开展环境监测,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有组织废气(前处理车间排气筒、锅炉烟囱、提取厂房排气筒)、厂界无组织废气、污水处理站废水总排放口、厂界噪声(厂界四周)、地下水(厂区内地下水监测井)。(2)建设单位应委托得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认可的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监测,监测结果以报告形式上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