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LTE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2023年LTE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2023年LTE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2023年LTE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2023年LTE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LTE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4月目录TOC\o"1-4"\h\z\u一、LTE规模建设展开,网络规划设计行业受益 PAGEREFToc353282750\h31、网络建设技术服务:通信技术服务行业制高点 PAGEREFToc353282751\h32、市场规模:与电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直接相关,服务外包比例不断提升 PAGEREFToc353282752\h53、竞争格局:市场参与者众多,但竞争相对温和 PAGEREFToc353282753\h64、TD-LTE投资大幕开启,网络规划行业率先受益 PAGEREFToc353282754\h9二、行业标杆分析 PAGEREFToc353282755\h111、领先的民营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提供商 PAGEREFToc353282756\h11(1)主营业务 PAGEREFToc353282757\h11(2)收入构成及毛利率情况 PAGEREFToc353282758\h11(3)股权结构 PAGEREFToc353282759\h122、富春通信:乘TD-LTE东风,爆发增长可期 PAGEREFToc353282760\h12(1)无线网络项目收入占比大,TD-LTE技术实力强 PAGEREFToc353282761\h12(2)中国移动收入占比高,客户关系良好 PAGEREFToc353282762\h13(3)TD-LTE基站设计业务毛利率大幅提升 PAGEREFToc353282763\h15(4)去年收入确认延迟,未来两年业绩增长确定性高 PAGEREFToc353282764\h16(5)内生外延发展并举 PAGEREFToc353282765\h16一、LTE规模建设展开,网络规划设计行业受益1、网络建设技术服务:通信技术服务行业制高点运营商为终端用户提供通信服务是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实现的。通信网络的构建与运营需要设备商、技术服务和运营商三方共同协作。首先,运营商进行总体网络规划与部署;其次,设备制造商提供各类通信设备,技术服务商实施具体网络工程建设、维护、优化和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最后,运营商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的综合运营与管理,以及新业务的开发与拓展。通信技术服务内容包括网络工程服务、网络维护服务、网络优化服务及相关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其主要职能是为运营商提供一个稳定、高效的通信网络,并为其业务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根据服务内容及服务提供的顺序,通信技术服务可分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和增值服务三大部分。网络建设服务:这类服务商主要集中在网络建设技术服务领域,提供包括规划咨询、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等环节的技术服务。该类服务的技术门槛较高,相关上市公司包括富春通信、杰赛科技等。网络管理:这类服务提供商主要集中在网络运行维护领域,提供网络优化、网络代维等服务。上市公司如国脉科技、华星创业、世纪鼎利、宜通世纪、邦讯技术、亿阳信通等。网络内容服务:这类服务商是内容应用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负责根据用户的要求开发和提供适合用户使用的服务,主要集中在IT应用、内容服务上。上市公司如神州泰岳、北纬通信等。通信网络建设从网络规划咨询和可行性研究开始,经过现场勘察,出具技术方案,随后进入工程施工阶段,在设备安装调测完毕后,网络正式投入使用,至此网络建设结束;之后日常网络运营需要维护和优化,当出现网络升级的要求时,又开始新一轮的网络建设和运营周期。网络建设过程中处于最上游,也是最重要的阶段之一。2、市场规模:与电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直接相关,服务外包比例不断提升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的市场规模直接取决于通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根据行业惯例,在通信网络建设过程中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费用一般占通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5%。据此测算,2023年国内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大约为80亿元人民币。早期,通信网络建设所需的技术服务主要由运营商自身及通信设备厂商提供。运营商或其直属单位承担了所有的规划、勘察、设计、现场维护、网络优化等工作;而设备厂商则采取捆绑销售或免费赠送的方式向运营商提供部分网络优化、网络测试等服务。随着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电信运营商竞争加剧,运营商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技术服务外包需求越来越大,通信技术服务外包已成为大趋势,外包比例不断提升。服务外包的理念已越来越为运营商所接受。而在欧美市场,通信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成熟的商业模式,部分运营商甚至将全部网络的管理外包出去。3、竞争格局:市场参与者众多,但竞争相对温和2023年以前,由于我国通信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通信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技术服务主要由通信主管部门的下属通信设计院等单位完成,如邮电部直属设计院及各省电信局下属设计院等。2023年以后,随着通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行业也随着通信行业的改革而逐步走向市场化,各地电信设计院纷纷改制为公司,成为三大通信运营商的下属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独立于通信运营商,专注于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的独立第三方公司也大量出现,并得到较快发展。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行业已经具有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参与者较多,市场开放程度高,市场参与主体不仅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还有国内上市公司;二是服务定价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参与者需要通过参与招投标来承接业务,服务价格按市场机制来确定。目前,我国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从其来源及股东背景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三大运营商所属的设计院,二是国有背景的各类第三方设计院,三是民营的第三方设计企业。在三大运营商所属的设计院中,包括由邮电部直属设计院分化重组而来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中国移动二级机构);位于郑州的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中国联通二级机构);从各省电信局直属设计院合并重组而来的中通服及其下属设计院。国有背景的第三方设计院中,包括两类,一是由各大邮电学院属的学院派设计院,如江苏南邮电信工程勘察设计院、长春电信工程设计院、吉信设计院、重庆重邮信科股份等;二是由电信相关行业国有企业设立的研究院,如广州杰赛科技股份、中华通信系统、中国普天信息产业北京通信规划设计院等。民营的第三方设计企业,大多是一些来自原电信运营商下属设计院的行业专家自主创业成立,富春通信即属于此类,其他的还有国脉科技、福建华讯等。从市场竞争力来看,在三大运营商所属的设计院中,拥有得天独厚的股东背景,同时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市场竞争力最强,拥有最高的市场份额。国有背景的第三方设计院,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与一定客户关系,虽然相比三大运营商的设计院力量较为单薄,但仍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民营的第三方设计企业,通常规模较小,技术实力相比前两者有一定劣势,但体制灵活,同时通常具备良好的区域客户关系,市场份额较小,有较大的发展空间。4、TD-LTE投资大幕开启,网络规划行业率先受益2023年底以来,关于国内4G牌照发放的新闻接踵而至,中移动TD-LTE试点全面铺开,电信、联通关于4G也开始纷纷表态,4G渐行渐近,电信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固定资产投资高峰。作为3G时代处于竞争劣势的一方,中移动对于4G网络建设的热情最高,在近期举行的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中国移动表示今年计划投入1902亿元人民币进行网络建设,其中417亿用于建设4G网络,投资增速大超市场预期。继2023年建设2万个TD-LTE基站之后,2023年,中移动将再建18万个TD-LTE基站,在国内的4G网络覆盖将超过100个城市,4G终端采购将超过100万部。从受益时点顺序来说,在4G建设期,首要的是提升网络覆盖,网络规划和网络建设等电信技术服务厂商率先受益;其后是核心网、接入网、配套设备和传输网等设备厂商。当覆盖网络初步建成并开始提供服务时,网络测试以检验建设效果,网优覆盖以提升用户感知开始变得重要,受益厂商包括网优覆盖及测试、网络运维厂商。之后开始进入网络成长及成熟期,此时用户数量初具规模并不断提升,开始为运营商贡献收入和利润,同时用户对终端和内容的需求也不断扩大,产业链上受益的环节包括运营商、终端厂商、增值服务厂商。作为移动网络建设的第一环,网络规划子行业将率先受益TD-LTE大规模建设带来的投资机会。而中国移动收入占比高,无线网络设计业务占比大的公司受益程度也相应最大。二、行业标杆分析1、领先的民营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提供商(1)主营业务富春通信成立于2023年,是一家专业为通信运营商提供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服务范围主要包括通信网络建设前期的规划咨询、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等,内容涉及无线通信、有线通信、交换通信、数据通信、通信电源、通信建筑等多个技术专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主业,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富春通信已发展成为国内民营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提供商中的领跑者之一。(2)收入构成及毛利率情况公司历年所有收入均来自通信技术服务,2023-2023年,受益于国内3G大规模建设投资,公司实现了高速增长。2023年以来,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放缓。2023年公司营收1.44亿元,同比增长11.64%;归属股东净利润0.22亿元,同比下降38.11%。公司近几年综合毛利率60%左右,净利率30%左右;受收入结算周期延长,收入与成本不匹配影响,2023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出现明显下滑。(3)股权结构公司为民营企业,总股本6700万股,实际控制人为公司董事长缪品章,也是公司创始人,持股比例51.4%。2、富春通信:乘TD-LTE东风,爆发增长可期(1)无线网络项目收入占比大,TD-LTE技术实力强根据通信网络系统各部分的构成,通信网络设计根据技术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类:交换与数据、传输与线路、移动通信、通信电源、土建工程设计等。其中无线网络设计技术含量高、工作量大,因此毛利率较高,通常在50%左右,而管线、传输计电源设计等毛利率较低,在20%左右。富春通信定位于全业务服务,但无线项目是公司的发展重点与强项,公司历年无线项目收入占比2/3左右。历史上,富春通信也是抓住了08-10年中移动大规模建设TD-SCDMA的机会,实现了高速成长。公司早在09年底就针对LTE成立了研究小组,做了大量技术储备,自10年TD-LTE开展试验网以来,3年来全程参与了中移动试验网的建设与测试,在TD-LTE方面具备了良好的积累,2023年中移动TD-LTE试验网建设的2万个基站中,公司市场份额10%以上,其中福州地区一半的基站设计由富春通信完成,公司在TD-LTE网络设计上具有技术优势。(2)中国移动收入占比高,客户关系良好公司对三大运营商均有销售收入,其合作模式分为两种。针对中国移动,公司主要通过接受中国移动通信设计院的外包来获取业务,针对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主要以公司自有品牌获取业务。公司历年来主要客户均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及其下属九家分公司,来自中移院的收入占比达到70%左右。中移院作为中国移动的二级机构,具备得天独厚的背景,中国移动每年投入大规模资金进行网络建设,中国移动设计业务中约50%交给中移院完成,而一些关键业务,例如TD-LTE试验网建设,由于涉及到站址等敏感信息,中移动规定原则上只能由中移院及其下属分公司来完成。但中移院由于其单位性质,存在人员编制限制;同时对于工程量较大或者较为偏远的地区,中移院也需要与第三方设计院合作来满足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此外中移院定位正逐步转向移动集团层面的宏观技术支撑、战略性研究转移。因此随着工程量的扩大,中移院倾向于向合作单位采购服务。富春通信从07年开始就紧跟中移院的步伐,与中移院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连续多年与中移院签订了《工程服务合作框架协议书》,现已成为中移院的优秀合作单位。中移院对合作单位进行分级管理,其中三类公司只能提供查勘等辅助工作;二类公司除提供三类公司的工作内容外,还能提供一般工程设计或现场服务的工作;一类公司除提供二、三类公司的工作内容外,主要提供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服务。近两年在中移院合作单位的年终评分排名中,富春通信均名列前三名,并一直在中移院编制的以业务量为基础的合作单位排名中名列首位,具备很强的竞争实力,在中移院外包业务中市场份额达到10%左右。(3)TD-LTE基站设计业务毛利率大幅提升无线基站设计业务中,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勘察和设计两部分,最终的工作成果为设计图纸。服务定价方式上,2G/3G与LTE有所不同。2G/3G基站勘查和设计费合并计算,根据目前行业情况,2G/3G基站勘察设计费用约五六千元。而TD-LTE由于是新技术,技术复杂度较高,勘察与设计费用分开计算。其中LTE宏站查勘费固定约5000元,设计费用则按照工程总投资的4%左右计算,LTE基站勘察设计费用合计在1万元以上,相比2G/3G基站有大幅度提高。(4)去年收入确认延迟,未来两年业绩增长确定性高由于从出设计图纸到运营商验收通过有6-9个月的确认周期,公司历年收入中有60%-70%的来自上一年的订单,当年订单占比约为30%-40%。2023年,受移动运营商结算周期延长影响,成本付出与收入确认的周期不匹配,导致公司2023年虽然大量参与了中国移动的TD-LTE试验网建设,订单充足,但收入只实现了小幅增长,净利率更是出现了大幅下滑。公司2023年年参与的TD-LTE基站业务全部未确认收入,考虑到中国移动2023年将建设18万个TD-LTE基站,公司如果维持去年的市场份额,即可承接约2万个基站的勘察设计业务,这些收入都将在今明两年得到确认,公司未来两年业绩增长确定性很高。(5)内生外延发展并举公司上市以后,积极扩大业务覆盖范围,提升省外区域业务占比,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民营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提供商中的领跑者,业务范围已涉及北京、内蒙、吉林、山西、山东、江苏、上海、四川、重庆、湖北、安徽、福建、广东、云南、广西等二十几个省市,大部分服务区域的业务均呈现增长的趋势;同时,公司的业务区域结构也不断优化。福州区域的主营业务占比由08年的接近50%,下降至11年的不到30%。另一方面,公司也利用上市之后的资金及品牌优势,进行外延收购,2023年7月控股了华南通信规划设计院,打入广西市场。同时对原安徽子公司安徽同创的业务进行优化重组,从低毛利率的传输设计业务向高毛利率的无线设计业务转变。

2023年电梯行业分析报告目录TOC\o"1-4"\h\z\u一、电梯行业的属性 41、全球主要电梯公司的市值与估值水平 42、电梯行业的安全感品牌属性——利润率的稳定性 6二、中国电梯企业未来十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91、中外电梯市场集中度的差异以及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102、电梯行业目前“中国特色”隐含的巨大长期风险 113、集中度提升与厂家维保的实现路径与催化剂 13(1)政府出台厂家认证更新和维保政策 14(2)政府推行强制保险 14(3)电梯老化 14(4)房价上升导致品牌电梯对于地产商的成本影响缩小 15三、电梯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与投资机会 151、日系电梯在中国领先欧美品牌的原因初探 15(1)文化差异——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利弊 15①体现在合资对象的选择 16②体现在生产和销售方面 16(2)对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视度——日系别无选择 172、民营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定位差异、风险和估值 18(1)民营企业的优势 18①股权结构 18②营销手段灵活 18③区域性优势 18(2)民营企业需要面对的困难 19①技术积累 19②安全风险 19③品牌定位与安全 19④保有量与售后服务 19四、投资策略 201、中国电梯行业:长期有价值,投资正当时 202、选股逻辑:三个条件,两种风格 21一、电梯行业的属性研究海外电梯公司的估值,目的是研究其估值背后的盈利能力,以及盈利能力背后的行业规律与属性。1、全球主要电梯公司的市值与估值水平电梯是地产基建的派生需求,中国电梯市场第一品牌是上海三菱,其母公司上海机电过去一年的PE在10倍附近。估值隐含的假设是,电梯行业属夕阳行业。如果电梯行业在中国是夕阳行业,那么在保有量较高的欧美,电梯行业应该接近深夜。根据全球最大的电梯公司OTIS预测,2020-2021年几乎所有的新机销量来自于金砖四国,也意味着欧美市场的保有量已经接近饱和。全球市场份额来看,奥的斯、迅达和通力是最大的三家电梯公司,合计市场份额接近45%。我们很惊讶地发现,三家公司的市值合计接近人民币3600亿元。我们也一度怀疑,是否欧美电梯公司在金砖四国的市场份额很高,贡献了主要的利润和估值。但是:1、占全球新机2/3份额的中国,领先的独立品牌是三菱和日立;2、从主要欧美电梯公司2022年营收的地域分布来看,亚太区域只贡献1/4至1/3的收入,但却足以支撑其千亿市值。市盈率往往与行业长期成长空间挂钩,而欧美电梯企业市盈率普遍高于国内企业,而市净率超出更多。换言之,欧美三大电梯公司市值超过3600亿元,但是他们主要收入来自于比中国更“夕阳”的欧美市场。尽管这三大电梯公司在占全球2/3新机市场的中国并未取得领先地位,但是资本市场仍然给予了15~23倍的市盈率。2、电梯行业的安全感品牌属性——利润率的稳定性联合技术UTC是位列美国道琼斯30家成份股的多元化制造企业,旗下子公司包括开利空调、汉胜宇航、奥的斯电梯、P&W飞机发动机、西科斯基直升机公司、联合技术消防安防公司和联合技术动力公司(燃料电池)。如果按照A股流行的逻辑,无疑联合技术的军工、发动机、通用航空、燃料电池和安防都是高壁垒且性感的业务,只有电梯是大家心目中既缺乏壁垒又夕阳的板块。有趣的是,联合技术五大业务板块中,电梯却成为营业利润率最高的板块。为什么看似技术壁垒远低于其他业务的电梯板块,反而定价能力最强?只有少数产品客户在购买时,会把安全作为购买的前提要素——例如食品、药品等。用巴菲特的话来讲,消费者对于放进嘴里的东西特别慎重。如果客户关注安全感,价格不再成为品牌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品牌厂商可以通过定价获得超额收益。机械行业里,“安全感”成为购买关键要素的产品不多,主要是民航飞机和电梯。尽管民航业在大部分国家是资本杀手,但波音和空客垄断了全球民航客机的制造。我们认为安全感商品对行业属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定价能力提升;行业集中度提升。如果客户重视安全感且无法通过直观感受判断产品的安全程度,往往可以推动品牌集中度的提升。但与食品不同,涉及安全感的电梯,由于购买者地产商与使用者购房人的分离,有品牌的电梯厂商定价能力和毛利率往往不如食品,但是仍然可以维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尽管我们通过逻辑分析,可以得到电梯行业集中度高和利润稳定的判断,但是从实证角度观察中国电梯市场,尚未表现出海外市场的普遍规律。中国电梯行业将走向某些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哀结局,还是走向符合产品自身属性和成熟国家普遍规律?我们倾向于乐观,原因将在后面展开讨论。电梯行业的“产品+服务”属性——收入结构的生命周期电梯与手机、自行车甚至挖掘机等其他制造业产品不同之处在于:消费者期望电梯的安全使用寿命与房屋的寿命(70年)接近;电梯故障会影响人身安全,起码造成巨大恐慌。因此,尽管大多数机械产品都有售后服务的概念,但是电梯的独特性在于——电梯售后维护保养和更新业务的规模,可以与新机销售媲美。海外四大电梯公司售后的维护保养和产品改造服务占收入的45-55%。欧美电梯公司的收入结构呈现了售前和售后的“产品+服务”特征,对于企业的盈利稳定性和估值都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以奥的斯为例,2022年欧洲营建支出比07年下滑了接近19%,但是奥的斯欧洲的服务收入仍比07年保持正增长。根据欧洲电梯协会的估计,欧洲电梯目前70%梯龄超过10年,45%梯龄超过20年。欧洲人口密度较美国高,电梯占全球存量接近50%。存量大且梯龄老,是电梯服务市场壮大的必要条件。必须指出,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电梯由小型服务公司提供维保,电梯主机厂商及其经销商提供维保的比例远远低于国外的同行。如果只有新机制造并且只专注于国内市场,长期来看,中国机械行业大部分子行业都会随着城镇化速度放缓而见顶。如果能够实现“产品+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企业的成长周期就会大大地延展——电梯行业具有天然的属性,显然符合这一条件。二、中国电梯企业未来十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中国电梯格局未来十年,将继续“劣币驱逐良币”,还是回归全球电梯行业规律,实现品牌的集中、价格的回升和品牌厂商提供维保服务的趋势?我们相信,中国电梯行业的现状给社会和居民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随着制度带来的技术风险逐渐暴露,监管层的认识逐渐提高,电梯行业正处于变革的前夜。1、中外电梯市场集中度的差异以及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中国拥有电梯生产许可证的厂商接近500家,不过我们调研访谈的专家估计,剔除代工产生的重复统计等因素,估计实际品牌数约200家。表面上看,中国电梯新机市场的品牌集中度和全球差别并不显著。全球市场前8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约75%,而中国前8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约65%。但考虑到全世界大部分非领先企业生产的电梯都是在中国生产,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市场集中度差异很大。中小品牌对领先品牌的负面影响关键不在量,而在于价格。我们可以通过中国市场电梯新机销量和金额的市场份额差异,以及营业利润率和ROE观察到这一现象。海外电梯利润率普遍比国内高,而净资产收益率的差距更为显著,我们分析的原因在于——由于维保业务属于轻资产模式,随着电梯企业维保业务收入占比的提高,电梯企业的ROE也会随之提升。2、电梯行业目前“中国特色”隐含的巨大长期风险从全球经验看,电梯行业集中度高,且售后服务主要由主流品牌厂商完成。而中国目前的情况与发达国家市场差异显著。我们认为“中国特色”已经给消费者和厂商造成巨大的风险,未来几年风险可能会逐步暴露。我们建议投资者看完我们的报告后,即使不认同我们的投资逻辑,起码在购房时切记关注电梯的品牌,因为涉及您和家人十年后的人身安全。在典型的成熟市场欧洲,约45%的电梯超过十年,20%超过20年。目前中国接近15%的电梯梯龄超过10年,预计2016年接近25%,并且该比例将持续上升。谁知道200多个品牌10年甚至20年后剩下多少个?如果某家厂商消失,备件和维保怎么办?太多的电梯品牌给购房者和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长期风险在于:十年或二十年后难以购买备件。电梯并不是完全标准化的产品,因而不同品牌的备件互换性低。电梯型号每年都在更新,有些厂商十年后消失了,幸存者中的部分厂商可能无力维持十年前型号备件的生产,甚至图纸已经丢失。部分中小厂商无力建立和长期维持服务网络。如果说新机生产具有规模效应,那么存量机器售后服务的规模效应可能更明显。我们估计前十大品牌以外的厂商,平均年销量只有1000多台,而厂家要长期维系全国服务网络,必须要很大的保有量做支撑。目前中国大部分电梯由第三方电梯维护公司提供维保服务,但是我们认为这一服务模式同样隐含了巨大风险:第三方服务公司技术专注程度不够。为了实现规模经济,第三方服务公司往往同时维护多品牌电梯,不利于专业能力的积累和风险的防范。第三方服务公司难以维持多品牌备件体系。第三方服务公司资质良莠不齐,人员流动性大,品质难以保持和监管。第三方服务公司规模小,承担赔偿能力弱。一旦出事故,往往迫使政府出于维稳需要而出面解决。如果未来中国推行强制保险,保险公司自然会逐步对于品牌厂商维保和第三方维保进行差异定价,削弱第三方服务公司目前的价格优势。3、集中度提升与厂家维保的实现路径与催化剂如前所述,我们认为中国电梯行业集中度较低导致了利润率较低,继而影响了资本市场的估值。中国空调行业07年之前四年与之后七年,年化内销增速恰好都是11%。但是07年之后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格力电器的净利润率从06年的2.7%上升到13年的7.5%。我们认为电梯行业的集中度提升以及OEM(厂家提供维保),道路漫长但是方向确定。由于涉及人身安全并且风险会随着梯龄而增大,电梯集中度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度比家电更甚。我们估计中国电梯行业变革的路径和催化剂包括:(1)政府出台厂家认证更新和维保政策业内有传闻政府在酝酿未来只有厂家认证的服务商才能提供更新和维保。从政府角度,可以降低其自身承担的社会风险。但是目前的障碍是,中国维保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品牌厂商在维保服务市场份额极低,缺乏成熟的服务团队。因此,尽管“厂家认证维保”可以增加厂商的收入,但是厂商出于风险考虑,未必会积极推动此事。政府和厂商各有考虑,而住户作为沉默的大多数,又缺乏足够的知识和行动力。(2)政府推行强制保险如果推行强制保险,保险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自然会对原厂维保、原厂认证维保和无认证第三方维保进行差别化定价,从而提高原厂维保的价格竞争力。(3)电梯老化随着多品牌电梯老化,重大事故经过媒体传播改变消费者观念,推动政府立法;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路径,但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4)房价上升导致品牌电梯对于地产商的成本影响缩小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集中度低和拿地不规范,大量不考虑长期品牌的项目公司在市场上,也是电梯品牌集中度低的重要原因。不过我们注意到,大型地产公司早已高度重视电梯问题。例如中海地产与上海三菱,万科与广日电梯的合作。在中国,很多行业都出现了长期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但是对于电梯这样一个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我们还是倾向于判断,未来十年可以象家电行业那样实现集中,象海外那样70%以上的电梯由厂商提供OEM维保和设备更新。从投资角度,这只是一种推测,需要观察和跟踪。三、电梯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与投资机会1、日系电梯在中国领先欧美品牌的原因初探欧美四大品牌包括奥的斯、迅达、通力和蒂森克虏伯,这也是全球四大电梯企业。日系的三菱和日立的全球市场份额均低于欧美四大品牌。然而,三菱和日立却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导者。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初步认为,是软件而不是硬件,导致了两个体系在中国市场的差异。(1)文化差异——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利弊我们访谈的数位电梯行业专家,均指出欧美品牌有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但是往往又无法摆脱对职业经理人的“短期业绩压力”。但是电梯的“安全感属性”,导致短期业绩与长期成长未必目标一致。这种行为特征,①体现在合资对象的选择欧美品牌不仅收购中国小品牌厂,还与不同的中方成立合资公司。这种广泛收购与合资策略有利于快速形成产能,但未必有利于品质管理和品牌定位;而三菱和日立在中国,均只选择了一家合作对象,且不管是上海机电还是广日集团,均有军工制造背景和多年的电梯研发制造经验。②体现在生产和销售方面欧美体系具有更进取的文化,其优势更多地体现在营销和管理方面。而日系重点在于研发和制造。以上海三菱为例,生产线工人收入长期高于同行,但是营销体系收入反而低于同行。两种体系各有利弊,但是需要强调,电梯是“安全感品牌”;中国电梯行业没有格力空调那样具有世界一流自主技术的企业。因此,电梯技术掌握在外方手里,所以客观地讲,中方的话语权都是有限的。但是对于电梯这种每年产量50万台的大宗机械行业,往往中国经理人更有能力理解中国市场的成功要素。我们观察到,上海三菱很早就消化了日方转移的技术,并且通过变频技术崛起。而广州日立的董事长潘总则在退休后被日方以“电梯行业最高薪的高管”,返聘为日立电梯中国公司的总裁,这在日系企业里极为少见。即使在欧美系电梯企业中,我们也观察到中方能力较强的西子奥的斯,在奥的斯中国四家企业中表现最突出。(2)对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视度——日系别无选择没有一家跨国电梯企业会轻视中国市场,但是日系只有全力押注中国市场,才有生机和发展。由于电气技术的深厚积累,日本电梯企业的技术能力在80年代已经跻身全球一流。但是日系电梯企业错过了欧美城镇化的高峰,由于在欧美保有量太低,无法在营销和售后网络方面,在欧美与当地企业竞争。因此,中国成为日系企业唯一可以押注的大市场。其中日立对中国的技术转移决心较大,日立研发中心转移到了广州,数十名日本工程师举家搬迁。但是对于欧美企业,客户忠诚度极高和利润率高的维保更新市场,已经足以支持他们可观的利润。投资者只要阅读四大欧美电梯厂商的年报,就会发现只有通力电梯每年会对中国市场提供专门的分析报告。而通力恰恰是过去五年在中国成长最快的欧美电梯企业。由此可见,战略上的重视和押注非常重要。2、民营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定位差异、风险和估值民营电梯品牌大多数从零部件起家,由于电梯行业配套齐全,所以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整机制造。由于电梯行业现金流较好,且“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导致营销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国内出现了全球最多的电梯品牌。(1)民营企业的优势①股权结构民营股权结构不仅优于国企,而且也优于许多合资企业。国企与合资企业都容易出现职业经理人控制,职业经理人与老板的差异在于经理人更关注短期业绩,老板需要关心长期公司价值。②营销手段灵活在竞争性的行业里,有老板的企业往往能够更快地决策,并且在营销等环节更加灵活,有利于企业的顽强生长。③区域性优势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仅靠某个地域的人脉根基,就可以建立在某个区域的竞争优势,维持企业的生存并伺机做大。因此,在许多制造业领域里,民营企业不仅打败了国企,而且打败了外资企业——但是民营企业在电梯行业仍然远远落后于合资企业。(2)民营企业需要面对的困难①技术积累在我们这样的技术外行人看来,电梯的技术应该很成熟。但是调研中发现,哪怕是领先的企业,各家厂商都有各自技术的优势和劣势。而民营企业普遍创立时间只有10-20年,研发、生产和售后环节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毕竟有所欠缺。②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