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LNG汽车产业分析报告目录一、LNG汽车经济性分析 PAGEREFToc345580183\h2二、LNG公交客车是未来燃气汽车新趋势 PAGEREFToc345580184\h4三、LNG加气站建设正加速 PAGEREFToc345580185\h5四、天然气盈利最佳路径,LNG加气站规划宏大 PAGEREFToc345580186\h6五、撬装加气站更适合产业发展初期 PAGEREFToc345580187\h10六、市场需求测算 PAGEREFToc345580188\h11七、竞争加剧下的优势与策略 PAGEREFToc345580189\h12一、LNG汽车经济性分析经济性是推动LNG汽车需求爆发的最关键因素之一。由于LNG汽车需要使用特定的燃气发动机并配备1-2个LNG气瓶,根据我们的了解,单个LNG汽车较普通柴油车初次购置成本要高出6-10万元。但在油价高企且预期走高的时代里,相比之下价格较为低廉的天然气是众多车主选择燃气汽车的根本原因。我们选择LNG汽车主要的运用领域(包括公交车、客车、重卡),综合考虑改装成本与燃料成本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购置LNG汽车带来的初次购置成本增加在一年半之内均能回收。并且对于平均运输里程最长的重卡而言,回收期只需不到一年。回收期后,每年可节约燃料成本超过15万元,经济性极其突出。LNG根据到天然气原产地距离和来源不同,各地价格差异明显大于0#柴油各地价格差异。我们按照去年11月30日各地LNG生产企业的出厂价加上一定加成估算终端零售价,可以看到在新疆、内蒙等中西部天然气原产区,LNG出厂价最低不到3元/Nm3,估计终端零售价不到4元/Nm3,而在沿海地区通过LNG接气站进口的LNG出厂价均已超过4元/Nm3,最高的中海油珠海出厂价达到4.58元/Nm3,估计到加气站终端最高零售价将达到5.58元/Nm3。由于气源的限制,我们认为LNG汽车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中西部气源地及西气东输管网周边辐射区,以及靠近LNG海上接气站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根据各地LNG价格差距巨大的特点,我们以LNG重卡为例,对每年节约的燃料成本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以现今7-7.5元/升0#柴油价格为标准,在新疆、内蒙等西部LNG价格不到4元/Nm3的地区使用LNG重卡每年可节约燃料成本16-25万元,而在沿海LNG价格5-5.5元/Nm3的地区,使用LNG重卡每年可节约燃料成本3-11万元。明显,LNG重卡在中西部地区更具经济性。即使未来LNG价格因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而温和上涨,在西部地区使用LNG重卡仍然是明智之选,需求对LNG价格的弹性较小。而在沿海地区LNG重卡需求对LNG价格的弹性较大,如果油价下降而气价上升,LNG重卡可能会失去原有经济性。二、LNG公交客车是未来燃气汽车新趋势LNG汽车在燃气重卡领域基本属于一块新市场,而在公交、客车领域则是不仅是替代传统柴油燃料,更是对CNG的替代。我们认为LNG汽车较CNG汽车在环保性、安全性、续航能力和充装速度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很可能成为燃气公交,燃气客车未来发展的新趋势。4月,广州市环保局宣布,广州的公交车将逐步替换成LNG汽车。此前,湛江、深圳、中山、珠海都已大力推广LNG公交车。广东省规定,珠三角新增的城市公交车必须是LNG车、混合动力车、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国家发改委最新的《天然气利用政策》也明确将LNG汽车作为燃气汽车中的重点推广对象列为鼓励发展类中。种种迹象表明,政府对燃气汽车的关注已经从CNG转向LNG,我们预计还未对公交进行“油改气”的城市未来更可能跳过CNG直接进行LNG改装,从而提升LNG公交在燃气公交中的比例。三、LNG加气站建设正加速按照LNG汽车网的不完全统计,截至12年11月,全国共有376个LNG加气站,预计到年底这一数量将突破400个。LNG加气站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等靠近气源的地区,或分布在山东、广州、江苏、福建、浙江等靠近LNG海上接气站的地区。虽然相比于2023年底全国仅100座左右的LNG加气站数量,2023年LNG加气站建设有明显提速。然而全国CNG加气站已经有两千多座,相比之下LNG加气站仍十分缺乏,已经成为制约LNG汽车发展主要因素之一。四、天然气盈利最佳路径,LNG加气站规划宏大根据安迅思息旺能源的信息,已经投入运营的LNG加气站绝大部分是由燃气公司、LNG生产商、中石油、中海油等拥有天然气资源的主体运营,另外还有少数属于运输公司。根据国内天然气现行价格机制,国内各大油气田生产的天然气出厂价以及通过长输管线运输的天然气首站价格都由发改委制定了基准价格,两类价格仅能上浮不超过10%,通过中亚管道进口的天然气同样参照国产天然气供同类用户价格执行。而通过沿海接气站进口的LNG如要进入管网同样要执行首站基准价格标准,如若不进入管网价格则没有硬性规定。以管道运输为例,我们分析了不同来源和消费种类的天然气价格情况。对于中石油这样的资源拥有者,除国内油气田生产的天然气外的其他渠道天然气如果直接接入国内管网价格明显倒挂,而将天然气以LNG的形式作为燃料销售给车主是盈利最佳也是唯一的路径,尤其是沿海接气站进口的LNG可以不通过气化直接使用,降低中间环节所带来的成本压力。随着已建成接气站所签订的LNG进口价格不断上扬,气源拥有者尤其是大量进口高价LNG的中石油有充足的动力推动LNG汽车产业的发展,以解决价格倒挂带来的严重亏损。为推广LNG汽车,近期中石油向北京、重庆公交公司各赠送了100辆LNG公交车。这一举动有着显著的示范效应,诸多城市前来参观学习,目前已经确定北京将于2023年新增1,000辆LNG公交、广州将新增250辆,南京、上海、保定、海口等城市也有意向在公交更换中首选LNG公交。出于经济性、环保性等方面的考虑,我们认为只要气源能够得到保证,LNG公交将是未来公交车更换的第一选择。对于燃气公司,将天然气销往工业或燃气汽车方向比供给居民生活或化肥生产价格更市场化,而被分在允许类的工业生产用气在用气高峰时期很可能因为城市燃气让路而停止供应,LNG汽车作为鼓励类消费方向则可避免此类问题。因此燃气公司同样有动力促进LNG汽车产业的发展。昆仑公司作为LNG加气站的主要运营商,正致力于加快LNG加气站网络布局大力推进LNG重卡、城际客车及城市公交的应用。公司2023年年底投运LNG加气站49座,到2023年12月这一数字已达到220座,更将在2023年2月突破300座。根据公司最新规划,将在2023年前建成投运1,000座以上LNG加气站。在建站选址上,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稀缺、成本高、政府规划有限、审批程序复杂的原因,依靠新选地址建站难以形成有效网络且跟不上市场需求,因而昆仑更多通过下级单位在现有的加油站网络上进行油气合建站的改造;另一方面,对拥有一定数量LNG汽车的公交公司、运输队等,昆仑则通过合作建设的方式为其建加气站保障供气;最后,对重要的运输线路,如蒙京运煤专线,则由昆仑从集团的层面进行战略布局,在沿线合理安排新建加气站。从昆仑建站的思路上我们判断,未来建站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具有固定线路的运输专线沿线建设大中型固定式加气站;第二、靠近气源(如液化工厂、接气站)的地区根据市场容量建设相应规模加气站,并以小型撬装为主;第三、公家公司、运输公司等为自有LNG汽车供气建设小型撬装加气站。昆仑能源外诸多能源企业也制定了LNG加气站规划,意图争夺市场。根据这些规划,“十四五”期间新建的LNG加气站将达到3,268座,剔除到去年年底已建的400座左右,未来三年间将新建超过2,800座LNG加气站,平均每年新增超过900座。随着2023年年底LNG加气站国家标准的颁布,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规划将得到重视并得以实现,解决加气难的行业发展瓶颈。加气站将从制约因素向推动因素转变。五、撬装加气站更适合产业发展初期LNG加气站的建设可以采取撬装式和固定式两种。比较而言,撬装加气站投资低,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审批程序相对简单。通常,日均加气LNG汽车达到10-20辆便可建一个撬装加气站,而建设固定加气站则需要日均40-50辆车加气才具有经济效应。撬装加气站适用范围广阔,在公交车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均能建设,LNG汽车数量较少时可以满足加气需求。固定加气站则更适合于拥有固定运输路线的大型物流车队,可在运输路线沿线的交通要道铺设。我们认为在LNG车辆保有量低的情况下,建设撬装加气站回报率更高,当LNG汽车密度提高后,撬装加气站也可扩容成为固定站。正是这种灵活性使得撬装加气站更适合于现阶段LNG汽车发展的初期。六、市场需求测算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经济性、政策支持和能源公司加速布局加气站的共同支撑下,LNG汽车产业在未来三年内将保持爆发增长的趋势。因此我们对LNG重卡、LNG公交客车、LNG加气站以及相应的车用气瓶未来需求的估计如下:七、竞争加剧下的优势与策略展望2023年,我们观察到行业以下趋势:(1)车用气瓶厂商纷纷扩大产能规模,市场竞争加剧;(2)CNG加气站设备商向生产LNG加气站转型,争夺市场份额。LNG车用气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有圣汇气体化工装备公司、北京天海工业公司、中集安瑞科旗下圣达因、查特常州、富瑞特装多家公司生产。自去年市场需求爆发以来,行业整体产能一直处于紧张当中。按照我们对2023年4.9万个LNG气瓶的市场需求测算,全行业产销率达到89%。而现有产能已不能支撑2023需求的继续爆发,为此各大厂商纷纷计划扩张产能,预计至2023年底行业产能将达到11万个/年。我们预计2023全年需求将达到9.3万个,产销率达到85%,仍然维持高位。我们认为配合需求增长,行业的产能扩张仍是合适的,并不会出现产能的过剩。因而,我们判断市场竞争将更多以非价格的形式进行,恶性价格战尚不足以为虑。“油改气”发动机再制造延长LNG汽车产业链汽车发动机再制造是把大量报废的、性能严重下降的、出现严重故障的汽车发动机回收到工厂中,进行集中拆解、分类、检测分类加工、装配、试验等一系列过程,使最终发动机产品性能指标完全达到同类新产品的水平。发动机再制造与发动机大修不同,大修是当发动机状况严重恶化时,采取的一种主要以换件为主,辅以少量加工的技术措施;而再制造则是利用现代化制造和修复技术对旧发动机进行恢复的一种加工技术,采用规模化生产模式,质量稳定。通过再制造方式得到的发动机与同类新产品性能完全相同,而由于对零部件的循环利用,其成本仅有同类新产品的1/4-1/3,并且节能节材效益突出,当汽车保有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发动机再制造便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与环保性。随着《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的颁发,以及一系列节能环保鼓励政策的出台,发动机再制造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参照LNG重卡的推广历史,我们认为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检验配备再制造发动机的LNG汽车质量。但得益于LNG汽车已经有一定市场积累,其推广速度有望快于LNG汽车。我们估计到2023年,再制造发动机将占新增LNG汽车的8%,市场需求超过万台。
2023年电梯行业分析报告目录TOC\o"1-4"\h\z\u一、电梯行业的属性 41、全球主要电梯公司的市值与估值水平 42、电梯行业的安全感品牌属性——利润率的稳定性 6二、中国电梯企业未来十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91、中外电梯市场集中度的差异以及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102、电梯行业目前“中国特色”隐含的巨大长期风险 113、集中度提升与厂家维保的实现路径与催化剂 13(1)政府出台厂家认证更新和维保政策 14(2)政府推行强制保险 14(3)电梯老化 14(4)房价上升导致品牌电梯对于地产商的成本影响缩小 15三、电梯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与投资机会 151、日系电梯在中国领先欧美品牌的原因初探 15(1)文化差异——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利弊 15①体现在合资对象的选择 16②体现在生产和销售方面 16(2)对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视度——日系别无选择 172、民营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定位差异、风险和估值 18(1)民营企业的优势 18①股权结构 18②营销手段灵活 18③区域性优势 18(2)民营企业需要面对的困难 19①技术积累 19②安全风险 19③品牌定位与安全 19④保有量与售后服务 19四、投资策略 201、中国电梯行业:长期有价值,投资正当时 202、选股逻辑:三个条件,两种风格 21一、电梯行业的属性研究海外电梯公司的估值,目的是研究其估值背后的盈利能力,以及盈利能力背后的行业规律与属性。1、全球主要电梯公司的市值与估值水平电梯是地产基建的派生需求,中国电梯市场第一品牌是上海三菱,其母公司上海机电过去一年的PE在10倍附近。估值隐含的假设是,电梯行业属夕阳行业。如果电梯行业在中国是夕阳行业,那么在保有量较高的欧美,电梯行业应该接近深夜。根据全球最大的电梯公司OTIS预测,2020-2021年几乎所有的新机销量来自于金砖四国,也意味着欧美市场的保有量已经接近饱和。全球市场份额来看,奥的斯、迅达和通力是最大的三家电梯公司,合计市场份额接近45%。我们很惊讶地发现,三家公司的市值合计接近人民币3600亿元。我们也一度怀疑,是否欧美电梯公司在金砖四国的市场份额很高,贡献了主要的利润和估值。但是:1、占全球新机2/3份额的中国,领先的独立品牌是三菱和日立;2、从主要欧美电梯公司2022年营收的地域分布来看,亚太区域只贡献1/4至1/3的收入,但却足以支撑其千亿市值。市盈率往往与行业长期成长空间挂钩,而欧美电梯企业市盈率普遍高于国内企业,而市净率超出更多。换言之,欧美三大电梯公司市值超过3600亿元,但是他们主要收入来自于比中国更“夕阳”的欧美市场。尽管这三大电梯公司在占全球2/3新机市场的中国并未取得领先地位,但是资本市场仍然给予了15~23倍的市盈率。2、电梯行业的安全感品牌属性——利润率的稳定性联合技术UTC是位列美国道琼斯30家成份股的多元化制造企业,旗下子公司包括开利空调、汉胜宇航、奥的斯电梯、P&W飞机发动机、西科斯基直升机公司、联合技术消防安防公司和联合技术动力公司(燃料电池)。如果按照A股流行的逻辑,无疑联合技术的军工、发动机、通用航空、燃料电池和安防都是高壁垒且性感的业务,只有电梯是大家心目中既缺乏壁垒又夕阳的板块。有趣的是,联合技术五大业务板块中,电梯却成为营业利润率最高的板块。为什么看似技术壁垒远低于其他业务的电梯板块,反而定价能力最强?只有少数产品客户在购买时,会把安全作为购买的前提要素——例如食品、药品等。用巴菲特的话来讲,消费者对于放进嘴里的东西特别慎重。如果客户关注安全感,价格不再成为品牌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品牌厂商可以通过定价获得超额收益。机械行业里,“安全感”成为购买关键要素的产品不多,主要是民航飞机和电梯。尽管民航业在大部分国家是资本杀手,但波音和空客垄断了全球民航客机的制造。我们认为安全感商品对行业属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定价能力提升;行业集中度提升。如果客户重视安全感且无法通过直观感受判断产品的安全程度,往往可以推动品牌集中度的提升。但与食品不同,涉及安全感的电梯,由于购买者地产商与使用者购房人的分离,有品牌的电梯厂商定价能力和毛利率往往不如食品,但是仍然可以维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尽管我们通过逻辑分析,可以得到电梯行业集中度高和利润稳定的判断,但是从实证角度观察中国电梯市场,尚未表现出海外市场的普遍规律。中国电梯行业将走向某些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哀结局,还是走向符合产品自身属性和成熟国家普遍规律?我们倾向于乐观,原因将在后面展开讨论。电梯行业的“产品+服务”属性——收入结构的生命周期电梯与手机、自行车甚至挖掘机等其他制造业产品不同之处在于:消费者期望电梯的安全使用寿命与房屋的寿命(70年)接近;电梯故障会影响人身安全,起码造成巨大恐慌。因此,尽管大多数机械产品都有售后服务的概念,但是电梯的独特性在于——电梯售后维护保养和更新业务的规模,可以与新机销售媲美。海外四大电梯公司售后的维护保养和产品改造服务占收入的45-55%。欧美电梯公司的收入结构呈现了售前和售后的“产品+服务”特征,对于企业的盈利稳定性和估值都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以奥的斯为例,2022年欧洲营建支出比07年下滑了接近19%,但是奥的斯欧洲的服务收入仍比07年保持正增长。根据欧洲电梯协会的估计,欧洲电梯目前70%梯龄超过10年,45%梯龄超过20年。欧洲人口密度较美国高,电梯占全球存量接近50%。存量大且梯龄老,是电梯服务市场壮大的必要条件。必须指出,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电梯由小型服务公司提供维保,电梯主机厂商及其经销商提供维保的比例远远低于国外的同行。如果只有新机制造并且只专注于国内市场,长期来看,中国机械行业大部分子行业都会随着城镇化速度放缓而见顶。如果能够实现“产品+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企业的成长周期就会大大地延展——电梯行业具有天然的属性,显然符合这一条件。二、中国电梯企业未来十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中国电梯格局未来十年,将继续“劣币驱逐良币”,还是回归全球电梯行业规律,实现品牌的集中、价格的回升和品牌厂商提供维保服务的趋势?我们相信,中国电梯行业的现状给社会和居民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随着制度带来的技术风险逐渐暴露,监管层的认识逐渐提高,电梯行业正处于变革的前夜。1、中外电梯市场集中度的差异以及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中国拥有电梯生产许可证的厂商接近500家,不过我们调研访谈的专家估计,剔除代工产生的重复统计等因素,估计实际品牌数约200家。表面上看,中国电梯新机市场的品牌集中度和全球差别并不显著。全球市场前8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约75%,而中国前8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约65%。但考虑到全世界大部分非领先企业生产的电梯都是在中国生产,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市场集中度差异很大。中小品牌对领先品牌的负面影响关键不在量,而在于价格。我们可以通过中国市场电梯新机销量和金额的市场份额差异,以及营业利润率和ROE观察到这一现象。海外电梯利润率普遍比国内高,而净资产收益率的差距更为显著,我们分析的原因在于——由于维保业务属于轻资产模式,随着电梯企业维保业务收入占比的提高,电梯企业的ROE也会随之提升。2、电梯行业目前“中国特色”隐含的巨大长期风险从全球经验看,电梯行业集中度高,且售后服务主要由主流品牌厂商完成。而中国目前的情况与发达国家市场差异显著。我们认为“中国特色”已经给消费者和厂商造成巨大的风险,未来几年风险可能会逐步暴露。我们建议投资者看完我们的报告后,即使不认同我们的投资逻辑,起码在购房时切记关注电梯的品牌,因为涉及您和家人十年后的人身安全。在典型的成熟市场欧洲,约45%的电梯超过十年,20%超过20年。目前中国接近15%的电梯梯龄超过10年,预计2016年接近25%,并且该比例将持续上升。谁知道200多个品牌10年甚至20年后剩下多少个?如果某家厂商消失,备件和维保怎么办?太多的电梯品牌给购房者和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长期风险在于:十年或二十年后难以购买备件。电梯并不是完全标准化的产品,因而不同品牌的备件互换性低。电梯型号每年都在更新,有些厂商十年后消失了,幸存者中的部分厂商可能无力维持十年前型号备件的生产,甚至图纸已经丢失。部分中小厂商无力建立和长期维持服务网络。如果说新机生产具有规模效应,那么存量机器售后服务的规模效应可能更明显。我们估计前十大品牌以外的厂商,平均年销量只有1000多台,而厂家要长期维系全国服务网络,必须要很大的保有量做支撑。目前中国大部分电梯由第三方电梯维护公司提供维保服务,但是我们认为这一服务模式同样隐含了巨大风险:第三方服务公司技术专注程度不够。为了实现规模经济,第三方服务公司往往同时维护多品牌电梯,不利于专业能力的积累和风险的防范。第三方服务公司难以维持多品牌备件体系。第三方服务公司资质良莠不齐,人员流动性大,品质难以保持和监管。第三方服务公司规模小,承担赔偿能力弱。一旦出事故,往往迫使政府出于维稳需要而出面解决。如果未来中国推行强制保险,保险公司自然会逐步对于品牌厂商维保和第三方维保进行差异定价,削弱第三方服务公司目前的价格优势。3、集中度提升与厂家维保的实现路径与催化剂如前所述,我们认为中国电梯行业集中度较低导致了利润率较低,继而影响了资本市场的估值。中国空调行业07年之前四年与之后七年,年化内销增速恰好都是11%。但是07年之后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格力电器的净利润率从06年的2.7%上升到13年的7.5%。我们认为电梯行业的集中度提升以及OEM(厂家提供维保),道路漫长但是方向确定。由于涉及人身安全并且风险会随着梯龄而增大,电梯集中度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度比家电更甚。我们估计中国电梯行业变革的路径和催化剂包括:(1)政府出台厂家认证更新和维保政策业内有传闻政府在酝酿未来只有厂家认证的服务商才能提供更新和维保。从政府角度,可以降低其自身承担的社会风险。但是目前的障碍是,中国维保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品牌厂商在维保服务市场份额极低,缺乏成熟的服务团队。因此,尽管“厂家认证维保”可以增加厂商的收入,但是厂商出于风险考虑,未必会积极推动此事。政府和厂商各有考虑,而住户作为沉默的大多数,又缺乏足够的知识和行动力。(2)政府推行强制保险如果推行强制保险,保险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自然会对原厂维保、原厂认证维保和无认证第三方维保进行差别化定价,从而提高原厂维保的价格竞争力。(3)电梯老化随着多品牌电梯老化,重大事故经过媒体传播改变消费者观念,推动政府立法;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路径,但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4)房价上升导致品牌电梯对于地产商的成本影响缩小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集中度低和拿地不规范,大量不考虑长期品牌的项目公司在市场上,也是电梯品牌集中度低的重要原因。不过我们注意到,大型地产公司早已高度重视电梯问题。例如中海地产与上海三菱,万科与广日电梯的合作。在中国,很多行业都出现了长期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但是对于电梯这样一个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我们还是倾向于判断,未来十年可以象家电行业那样实现集中,象海外那样70%以上的电梯由厂商提供OEM维保和设备更新。从投资角度,这只是一种推测,需要观察和跟踪。三、电梯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与投资机会1、日系电梯在中国领先欧美品牌的原因初探欧美四大品牌包括奥的斯、迅达、通力和蒂森克虏伯,这也是全球四大电梯企业。日系的三菱和日立的全球市场份额均低于欧美四大品牌。然而,三菱和日立却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导者。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初步认为,是软件而不是硬件,导致了两个体系在中国市场的差异。(1)文化差异——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利弊我们访谈的数位电梯行业专家,均指出欧美品牌有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但是往往又无法摆脱对职业经理人的“短期业绩压力”。但是电梯的“安全感属性”,导致短期业绩与长期成长未必目标一致。这种行为特征,①体现在合资对象的选择欧美品牌不仅收购中国小品牌厂,还与不同的中方成立合资公司。这种广泛收购与合资策略有利于快速形成产能,但未必有利于品质管理和品牌定位;而三菱和日立在中国,均只选择了一家合作对象,且不管是上海机电还是广日集团,均有军工制造背景和多年的电梯研发制造经验。②体现在生产和销售方面欧美体系具有更进取的文化,其优势更多地体现在营销和管理方面。而日系重点在于研发和制造。以上海三菱为例,生产线工人收入长期高于同行,但是营销体系收入反而低于同行。两种体系各有利弊,但是需要强调,电梯是“安全感品牌”;中国电梯行业没有格力空调那样具有世界一流自主技术的企业。因此,电梯技术掌握在外方手里,所以客观地讲,中方的话语权都是有限的。但是对于电梯这种每年产量50万台的大宗机械行业,往往中国经理人更有能力理解中国市场的成功要素。我们观察到,上海三菱很早就消化了日方转移的技术,并且通过变频技术崛起。而广州日立的董事长潘总则在退休后被日方以“电梯行业最高薪的高管”,返聘为日立电梯中国公司的总裁,这在日系企业里极为少见。即使在欧美系电梯企业中,我们也观察到中方能力较强的西子奥的斯,在奥的斯中国四家企业中表现最突出。(2)对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视度——日系别无选择没有一家跨国电梯企业会轻视中国市场,但是日系只有全力押注中国市场,才有生机和发展。由于电气技术的深厚积累,日本电梯企业的技术能力在80年代已经跻身全球一流。但是日系电梯企业错过了欧美城镇化的高峰,由于在欧美保有量太低,无法在营销和售后网络方面,在欧美与当地企业竞争。因此,中国成为日系企业唯一可以押注的大市场。其中日立对中国的技术转移决心较大,日立研发中心转移到了广州,数十名日本工程师举家搬迁。但是对于欧美企业,客户忠诚度极高和利润率高的维保更新市场,已经足以支持他们可观的利润。投资者只要阅读四大欧美电梯厂商的年报,就会发现只有通力电梯每年会对中国市场提供专门的分析报告。而通力恰恰是过去五年在中国成长最快的欧美电梯企业。由此可见,战略上的重视和押注非常重要。2、民营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定位差异、风险和估值民营电梯品牌大多数从零部件起家,由于电梯行业配套齐全,所以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整机制造。由于电梯行业现金流较好,且“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导致营销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国内出现了全球最多的电梯品牌。(1)民营企业的优势①股权结构民营股权结构不仅优于国企,而且也优于许多合资企业。国企与合资企业都容易出现职业经理人控制,职业经理人与老板的差异在于经理人更关注短期业绩,老板需要关心长期公司价值。②营销手段灵活在竞争性的行业里,有老板的企业往往能够更快地决策,并且在营销等环节更加灵活,有利于企业的顽强生长。③区域性优势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仅靠某个地域的人脉根基,就可以建立在某个区域的竞争优势,维持企业的生存并伺机做大。因此,在许多制造业领域里,民营企业不仅打败了国企,而且打败了外资企业——但是民营企业在电梯行业仍然远远落后于合资企业。(2)民营企业需要面对的困难①技术积累在我们这样的技术外行人看来,电梯的技术应该很成熟。但是调研中发现,哪怕是领先的企业,各家厂商都有各自技术的优势和劣势。而民营企业普遍创立时间只有10-20年,研发、生产和售后环节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毕竟有所欠缺。②安全风险电梯和飞机一样,品牌的核心在于安全和稳定。即使是奥的斯这样全球领先的品牌,也曾因为事故而在2022年出现了中国销售的负增长。对于品牌力相对较弱的民营企业,一旦出现传播较广的重大安全事故,企业可能会受到更大甚至更长期的负面影响。③品牌定位与安全民营品牌的品牌定位相对较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盘式干燥机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静音自动制版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管角钢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胶质油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结晶硝酸铵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机械式无段变速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坦克导弹玩具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医务人员培训经验交流
- 广西来宾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小升初真题(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黑龙江佳木斯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质量测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食品工艺学:食品的辐射保藏
- 2024年公开招聘大社区工作人员报名表
- 记者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
- 劳动技能实操指导(劳动教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LED显示屏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2024-2030年
- 夜场啤酒合同协议书
- 2024数智化绿色低碳评价管理体系
- 2024年高考政治考试题海南卷及参考答案
-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 UNIT 2 Were Family!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