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敕
学
设
计
(2022新版)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
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中的第1课。
本课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中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内
容来构建的,属于“生命世界”中“生命的共同特征”的范畴。本课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
使科学探究深入到细胞水平,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
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作用。让学生在初步接触细胞生物学的知识时了解人类对生命的
探索过程。并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自然的巨大帮助,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教学目标】
1.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2.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发展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
不同与相同。
3.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
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重点与难点】
[重点]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比较。
[难点]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白细胞消灭病菌的过程。
【教学准备】
显微镜、抹布、洋葱切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Flash:我是细胞,我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2.同学们,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呢?(细胞)
好,那就让我们走进“细胞”世界,探究微观世界里“细胞”的奥秘。
(二)初步感知细胞
出示课件,展示几种细胞,初步感知细胞的形状和结构特点。
1.仔细观察图片,把观察到的细胞的形状、结构、像什么填写在活动记录单中。
2.活动开始。
3.下面我们请小组同学,把你们观察到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4.实物展台:展示观察后填写的表格。
5.小组汇报。
(三)对比观察细胞
1.下面我们再来观察6组细胞,看看它们之间在形状上有什么不同。
2.观察对比、汇报交流。
3.通过这几组细胞的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4.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有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
黄(未受精的)就是一个细胞。
(四)显微镜观察细胞
1.通过刚才的自主学习,我们知道细胞的形状和结构是多种多样的。大家想亲眼看到显微镜
下细胞的样子吗?接下来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一下神奇的细胞世界。
2.教师介绍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4.分组汇报
5.猜图游戏:判断下面这些图片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
(五)总结
1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生物体基本上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而细胞世界远
比我们这节课看到的要复杂得多,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有能力去探索更深奥的微观世界。
【教学后记】
2.微小的生命体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中的第2课。
本课遵从认识微小个体的主要进程,采用递进式的逻辑结构,展开两个部分内容的,所不同
的是认识的对象不一样,即:上一课从发现到认识多种形态的对象是细胞,而本课是微生物。
第一个部分,发现微生物,包括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指导学生制
作“小水塘”,让微生物在水中大量繁殖,然后,安排学生在教师调好的显微镜下,观察水中的微
生物,发现微生物的存在,从而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二个活动,介绍列文虎克与其发现微
生物的的资料,了解科学家在微生物领域的研究和发现。
第二部分,观各类微生物的图片,丰富学生对微生物群体的认知,引导学生发现微生物不仅
有多种形状,而且大小也有巨大差别。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字,说出微生物的共同特点和它们在大自然中的分布极广。
2.能在比较图片中物体的形状中,知道微生物的种类、形状、大小具有多样性。
3.通过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知道列文虎克是第一位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微生物的共同特点。
[难点]描绘不同微生物的形状。
【教学准备】
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传统显微镜,广口瓶,腐烂和新鲜的树叶、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一杯富含微生物的水问:“烧杯里有什么?”
学生:水
2.那除了水还有什么呢?
3.教师谈话:如果说里面还有其他活着的生物你们信吗?
(二)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
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池塘水
2.把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树叶、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再放进一些土。
3.把瓶子放在有阳光德窗边。3周后,用放大镜观察水里的变化。
(三)用显微镜观察
1.观看显微镜使用的微视频
2.在老师调好的显微镜下观察“小水塘”的一滴水中有什么发现
3.在观察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显微镜使用规范
4.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微生物形态画在记录单上。
5.讲解:微生物室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它们没有头、足、眼睛,也没有根、茎、叶,通
2
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6.阅读关于列文虎克与微生物发现的相关资料,谈感受。
(四)观察与交流
1.讲解: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生活
着微生物。有的微生物还能生活在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地方,如火山、岩石里。
2.观察下面的微生物,说说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五)总结
1.有些微生物并不微小,如蘑菇、木耳、把它归为微生物是因为它们的生存方式与某些微生
物相似。
2.谈谈收获。
【教学后记】
3.发霉与防霉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中的第1课。
本课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一一霉,按照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认知结构,展开三个
主要活动。
第一个活动,安排学生先后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不同物品上的霉斑的外显形态和内在结构,
发现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第二个活动,也是本课的主活动,即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在学生以往经历的科学探究的基
础上,教材在此部分呈现出一个探究物品发霉条件的参考方案,并借助卡通人之口给予提示,引
导学生作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以及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
为下一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第三个活动,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一些防霉方法,启发学生对探究结果加以应用,同时,
鼓励学生思考常见防霉方法的依据,将科学与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能在比较观察到的现象中,说出不同物体上霉斑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通过科学探究,在比较现象中发现物体发霉的条件。
3.能运用探究结果,针对具体情况说明防霉方法的依据。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砺品发霉的条件。
[难点]在指定探究方案时,组合出不同的条件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
显微镜,霉菌切片,干净的小碟、发霉的物品,放大镜,馒头或面包,自封口塑料袋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比较
1.依次比较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仔细观察物品上的霉。说说不同物品上的霉有什么相同之处和
不同之处。
2.讨论交流: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3.分组汇报
(二)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
1.引导学生猜测物品发霉的原因
3
2.请学生自主交流讨论设计实验
3.完成实验记录单中的问题、假设、实验设计部分
4.分组实验
5.汇报各组的实验结论。
(三)交流防霉方法
1.根据我们刚才进行的实验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哪些防霉方法吗?
2.比如:真空包装、放干燥剂、烈日暴晒、空调除湿等等
3.这些防霉方法的防霉依据是什么呢?
【教学后记】
4.微生物的“功”与“过”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中的第3课。
本课围绕微生物的益处与害处这个中心,采用总一分一总的逻辑结构,展开三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为“总”,指导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功”“过”,即本课的第一个活动。此活动的设计
为先指出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功”,也有“过”,然后安排学生讨论以图文相结合的方式例举的五
个事例,让学生具体分析微生物在每个事例当中的“功”与“过”;并通过观察苹果腐烂变质的过
程,进而思考如果没有微生物,世界会怎么样,从中领会微生物对人类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第二个部分为“分”,组织学生认识人们是怎样对待微生物的。这个部分由两个并列的活动组
成,其中,第一个活动,呈现弗莱明与青霉素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人类在医疗领域利用微生物“功”
的一个具体事例;第二个活动,利用图文,组织学生交流人们消灭病菌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人们
在生活中消减微生物“过”的一些具体事例。
第三个部分又为“总”,组织学生自制酸奶并思考制作过程中的一些做法的原因。它由两个活
动组成,第一个活动,组织学生自制酸奶。教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自制酸奶的四个步骤,
给学生以丰富指导;第二个活动,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在自制酸奶的过程中,我们是怎
样扬“功”抑“过”的,让学生在体验和思考中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功”与“过北
【教学目标】
1.借助读取信息和分析现象,知道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利,也有害。
2.通过集中信息,了解人们利用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一面、消除微生物有害的一面的一些方
法。
3.在自制酸奶的过程中,体验微生物的利与害。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人们利用微生物有益的一面、消除微生物有害的一面的一些方法。
[难点]自制酸奶
【教学准备】
展现苹果腐烂过程的视频资料、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锅,保温容器
【教学过程】
(一)交流微生物的“功”与“过”
1.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功”,也有“过”。它的“功”体现在哪里?“过”又体现在哪里?
2.功:制作馒头、面包,生产调味品
3.过:导致食物变质,导致感冒。
4.设想一下,那如果没有微生物,世界会怎么样呢?
5.阅读细菌和病毒的克星的资料并谈感想
4
(二)交流消灭病毒的方法
1.许多传染病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如新冠肺炎。传染病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2.你知道哪些消灭细菌和病毒的方法吗?
3.比如:高温煮沸、紫外线照射、喷洒消毒液、涂碘酒等。
4.那么现在正值传染病流行期间,我们应该做好哪些防护措施呢?
(三)做酸奶
1.在鲜牛奶里加入「2勺白糖,加热至60摄氏度左右。待温度降到37摄氏度左右,往鲜牛
奶中加入2勺酸奶,并搅拌均匀。
2.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保温8~10小时后,酸奶就此完成了。
3.为什么要用消毒过的容器装加热过的鲜牛奶呢?
4.为什么要往鲜牛奶中加酸奶并保温呢?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仿生
1.生物的启示
【教材分析】
《生物的启示》是新版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仿生”的第一课。本单元由四
节课组成,第一课让学生了解仿生,然后是第二三课从具体案例探究中体会仿生的方法和价值,
最后在第四课为学生创建仿生设计的平台,本课在生物和仿生制品之间建立关联,按照学生认知
的逻辑顺序逐渐深入地安排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找形态的相似之处,主要让学生对比几组图片,了解生活中见过的许多物品都是
人们受到动植物形态的启示设计出来的,并启发学生关注身边更多的这样的关联。
第二部分是对蜂巢形状特征的研究,其中包括三个活动。一是阅读资料,了解蜂巢结构的特
点;二是通过几种巢房形状的对比,让学生意识到正六边形蜂巢结构的优势所在,并从平面拓展
到不同立体结构承重力的认识;三是交流生活中更多具有这种结构的物体,以及它们的优点。
第三部分是关注仿生产品与仿生对象的关系,即船舶的设计从鱼身上获得的启示。通过观察
和交流,找出鱼和船各部分存在的一一对应关系,分析它们在构造和功能上的相似,加深对仿生
学概念的理解。
拓展学习内容是鼓励学生调查了解:人们在设计飞机时从鸟身上获得了哪些发明创造的启示。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仿生现象并不陌生,但他们大多对仿生的概念不怎么了解,让他
们直接说出仿生物的原理还有点困难。因此从他们熟悉的实际事例出发,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和仿
生物品之间的联系,体会仿生学的思维和方法。五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
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可让学生自己设计验证实验,从而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仿生概念,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
认识不同的仿生现象,意识到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里找到原型;
能多角度地探究蜂巢的结构特点,知道蜂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仿生设计产生探究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5
[重点]认识不同的仿生现象。
[难点]多角度探究蜂巢结构的特点。
【教学准备】
各种蜂巢结构、鱼身体的图片和视频,A4纸,记录用的纸和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min)
播放视频
交流: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许有利于生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人们从中获
得很多启示。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生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板贴课题《生物的启示》
(二)活动一:仿生(2min)
1.我们从蒲公英身上模仿出了什么?章鱼呢?那我们鞋子上魔术贴的设计灵感又是来自于
谁?有点难?给个提示。这幅图呢?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看见这样一种图形,它是?那除了我们人类在用,还有谁也在
用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原有经验来看,他们并不清楚什么是仿生,通过出示一组组的图片,让
学生将动植物与仿生品的形状关联起来,意识到人类创新设计出的一些物品是受到了动植物的启
发。
(三)活动二:蜂巢猜想(25min)
1.在公元4世纪的时候也有一个数学家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个猜想,请以小组为
单位进行讨论,你们组认同它的猜想吗?不认同的话是哪个部分有问题呢?上台用不同图形铺蜂巢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圆形、五边形....会留缝隙、浪费材料....)
2.那为什么蜜蜂只选择了六边形呢?四边形、三角形也可以密铺呀。接下来,老师将相同数
量的蜂蜡发给你们,请你们小组自行选择上面的图形进行密铺,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板书:三角形0.43正方形1六边形2.6
学生实验汇报
3.看来这个猜想是正确的,那蜜蜂选择正六边形来建造只有密铺和省材料的原因吗?还可能
是?嗯,老师将相同的A4纸分别折成高度相同的三棱柱、四棱柱、六棱柱,请你们用实验桌下的
书本来当重物,检测一下,谁的抗压能力是最强的。
学生实验汇报
还有你看,吸管困扎,这是什么形状?所以大自然不会无缘无故选择六边形,看它有这么多
的优点。蜂巢六边形结构的优势是,用最少量的蜂蜡造出空间最大、结构稳定、抗压能力强的结
构。
[设计意图]以蜂巢为例,感受生物进化的完美,为人类的创造发明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蜂巢
结构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运用到生活中许多物品的设计中。通过交流,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蜂
巢结构的理解程度,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四)活动三:鱼的仿生(4min)
刚刚我们了解了六边形这一种结构的启示,那我们在设计船时能不能从鱼身上获得多种启示
呢?仔细看!出示鱼的动图。学生上台来连线。找的真准,这个奥运冠军身上也有样物品来自鱼
的启示,猜一猜。(鱼皮)
[设计意图]引入第二个仿生事例。利用学生熟悉的且有较强认同感的鱼和船进行分析,进一
步深化学生对仿生的理解,为仿生概念的提出做好铺垫。
(五)拓展(7min)
那我们又从鸟身上获得了什么?请欣赏鸟类飞行视频,在看完后别忘记将你的发现和组员分
享,并记录在学习单上。(先播放一次,等学生讨论记录的时候再播放一次)
交流你的发现。
除了我们今天认识到的生物启示,自然界还有什么生物带给我们启示吗?
播放视频
6
神奇的大自然真的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期待大家未来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拓展活动。学生在对蜂巢结构和鱼的分析之后,已经有能力独立研究动
植物和仿生物品之间的关联性了。这是对学生探究能力的一次锻炼和提升,也是研究话题的再一
次延伸。
【教学后记】
2.蛋壳与薄壳结构
【教材分析】
《蛋壳与薄壳结构》是新版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仿生”的第二课。本课从
关注蛋壳的结构特征到认识与之相似的拱形结构,并通过探究拱形结构的精妙之处,了解拱形结
构在仿生学在建筑物上的应用。本课内容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研究鸡蛋壳的形状特点。这里包括两个活动,一是指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蛋壳的特
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探究蛋壳的独特之处,通过试着握碎鸡蛋、戳破蛋壳、用蛋壳承
载重物,发现蛋壳承受力的形状优势。
第二部分,观察比较蛋壳和拱形的外形,并通过测试拱形结构的承重能力,发现拱形和蛋壳
都具有承受力大的特点。
第三部分,认识拱形建筑和建筑物上的拱形结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这类仿生物体的应用,
进一步夯实对拱形优势的理解。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鸡蛋非常熟悉了解,但是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过鸡蛋蛋壳的
形状及其特点。因此让学生先观察鸡蛋,然后从生活实际的现象中引发思考,帮助学生一步一步
揭开蛋壳外形特点的奥秘。在探究蛋壳承重能力的活动中,让学生尝试脚踩鸡蛋,这样探究方式
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从蛋壳的形状特点得到启发,
制作设计拱形,从而认识薄壳结构,并且从生活中的建筑、物品当中发现拱形与薄壳结构的应用,
由此带领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仿生这一过程,体会仿生学的思维方式,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1.观察蛋壳,发现蛋壳的特点。
2.尝试用握、戳等方式破坏蛋壳,直观感受蛋壳的稳固。
3.对比蛋壳和拱形,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薄壳结构。
4.通过拱形承重实验,知道拱桥的称重能力大于平桥。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蛋壳和拱形的承重能力。
[难点]探究拱形的承重能力。
【教学准备】
完好的鸡蛋,蛋壳,平板,纸张,铅笔、吸管瓶盖、相关拱形建筑的视频或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鸡蛋壳,描述其特点
1.交流:鸡蛋大家都熟悉都了解,仔细观察鸡蛋的蛋壳形状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不是球形的呢?(播放视频)现在你们知道了吗?
3.除了鸡蛋以外,还有很多动物的蛋,它们的形状都类似,这不是偶然的巧合,里面蕴含着
科学道理,它有什么特点呢?
7
[设计意图]鸡蛋对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蛋壳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也许从来没有思考过。所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学会描述是进入本话题研究的基础。
二、探究蛋壳结构的精妙
1.鸡蛋VS大力士
我请班里的大力士上来和鸡蛋比试一下,请你用手包裹住鸡蛋,均匀用力,不能用手掐哦。
(生展示握鸡蛋)鸡蛋真的那么厉害吗?我们再去自然界中去看看更多动物的蛋。(播放视频)
2.鸡蛋从外面握不碎,但是从里面轻轻一啄就破了,这是怎么回事?
活动一:研究蛋壳的抗击打能力
1.假如要研究这个问题的话,你觉得可以怎么做?(模拟实验)用什么模拟小鸡的嘴呢?(铅
笔尖)
2.实验步骤:
①吸管平的一头紧贴蛋壳
②铅笔尖在三处高度进行自由下落
③记录在哪个高度被戳破
注意事项:不能借助外力
3.学生实验,将实验结果记录汇总到黑板上
4.观察全班记录表,你有什么发现?(开口向下的蛋壳不容易戳破),那么你觉得蛋壳的外部
有怎样的特点?(抗击打)
活动二:研究蛋壳的承重能力
1.老师这还有4枚鸡蛋,现在往上面放这本书,可以吗?继续放这么多书会怎样(破,不破)
放上去,没问题。
2.可以继续放吗?(可以)放一个人可以吗?(不行,有点难)老师准备了一盒鸡蛋,可以
了吗?谁愿意来试试(学生拖鞋带鞋套踩在鸡蛋上)哇,成功了,看来蛋壳还有什么特点?(能
承重)
[设计意图]学生的已有经验是蛋壳很容易敲碎,可是它在什么情况下很不容易碎呢?,大多
数学生是猜不出结果的,这个活动里的几个环节,将逐步把学生引向对拱形结构的蛋壳不宜碎的
研究。
三、思考蛋壳与拱形的相似之处,了解薄壳结构
1.蛋壳这么薄,却能承重又能抗击打,这里有什么科学道理呢?我们继续来研究,老师这有
一张白纸,将它平放在两个木块上,一块橡皮都不能承受,(边说边演示)你能根据蛋壳的形状特
点得到一些启发,想办法改造一下这张白纸,让它的承重能力提高吗?(将纸拱起来)请你上来
试一试。
2.这种形状我们科学上称为拱形结构,请三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利用白纸制作拱形,我和你组
合下,你们一起来组合,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组合成了半个蛋壳)
3.那你知道蛋壳和拱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了吗?(多个拱形组成了蛋壳)是啊,蛋壳是由多个
拱形组合成的薄壳结构。
[设计意图]从蛋壳到拱形,再从拱形认识薄壳结构,就是从蛋壳的构造过渡到对薄壳结构的
认识,这是本课探究过程的转折点,也是引导学生对又一对仿生事例的研究。
四、研讨:拱与薄壳结构在生活中的运用
1.同种材料制作成拱形后,承重能力变强了,而且由于它的形状特点一一薄,所以还很节省
材料。因此很久以前,古人就从蛋壳的形状特点得到启发,将这种结构运用于建筑中。
2.中外古代拱形、薄壳结构建筑欣赏
出示古代西方建筑:古罗马万神殿,西班牙引水渠,古罗马斗兽场,巴黎凯旋门
出示中国古代建筑:陕西窑洞、长城、北京永定门城楼
3.智慧的中国古人利用拱形还设计制作了一种特别的建筑一一无梁殿,等会我们通过视频一
起涨知识,观看前我想请一位同学用ipad拍下视频中出现的拱形结构。投屏:你们找到了吗?
4.中国的桥:赵州桥
拱形建筑不仅用于房屋建筑,还应用于桥梁建筑当中,我们中国有一座闻名世界的拱桥,它
8
历经千年屹立不倒,谁知道是哪座桥?(赵州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由大大小小的拱形组成,
这些敞开的小拱在减轻桥身的重量同时,又起到减少流水冲力的作用。
5.张家港的桥:青龙桥,富明桥
这是北方的桥,我们张家港作为江南水乡有没有这样的拱桥呢?(有)
6.欣赏了那么多,可以发现拱和薄壳结构一直是世界各地建筑上面的关键元素,不仅在古代,
其实在现代应用更为广发,还玩出了新花样,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资料卡,请大家阅读资料,划出
关键词,找一找图片中的薄壳结构,还可以用笔画一画。(生活动)
7.薄壳结构是不是只用在建筑中呢?其实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室里找。(举起灯泡)你看
这上面有吗?
8.出示各种头盔:这是什么?(头盔)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国外还是我们中国,虽然头盔
的材料造型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采用了薄壳结构的设计。
9.出示一辆现代汽车:我们再来看这里汽车,这上面有拱形吗?
10.可乐瓶中有吗?每小组观察可乐瓶中的薄壳结构。
[设计意图]更多地了解拱形与薄壳结构,需要去发现生活中的拱形、薄壳结构建筑和物品,
这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应用和复习,同时可以扩充学生的认知面。
五、总结拓展
1.回家用你的眼睛继续找拱形,用拍照或者画图的方式记录。
2.刚才我们从蛋壳身上,得到些启发,模仿蛋壳外形或特点,制作了拱形,这个过程就是上
节课我们所学习的“仿生学”。神奇的仿生学还有哪些?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教学后记】
3.海豚和声呐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第2单元《仿生》的第三课,关注的是仿生学中的一个典型案
例:海豚和声呐,即人们从海豚探路和捕食的行为得到启发,发明了声呐装置。如果说蛋壳与拱
形研究的是两者在结构上的相似,那么海豚和声呐则是在原理上的相似,因此建立起原理模型是
本节课的重点。而海豚和声呐都不是可以真实出现在课堂的研究对象,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模
拟海豚探路和捕食来研究海豚回声定位的原理,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回声定位原理的应用。
本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通过了解科学家所做的海豚探路和捕食的实验,猜测分析海豚探路和捕食时依靠什么感觉,
结果指向海豚探路不需要眼睛,而是可能依赖听觉,进而延伸到探究“声音能帮助海豚定位”的
主要问题上来。
第二部分,做模拟海豚探路和捕食的游戏,充分感受海豚捕食的情况,第一次为仅依靠听声
音来辨别方位,第二次进一步提高难度,不发声的物体,如何实现听音辨位,同时引入回声概念,
第三次将大海中的真实情况模拟出来,在既有障碍物,又有猎物的复杂环境中,回声定位原理是
否还能奏效。通过切身体会感受,了解海豚的探路和捕食过程,建立起回声定位的原理模型。
第三部分,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海豚探路以及潜水艇、B超、雷达的工作原理,画一画他们
的原理图。借此说明海豚、潜水艇的声呐、B超的探测利用的是回声定位,而雷达利用的是无线
电波的反射来发现目标、跟踪目标,它们的原理相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海豚和声呐是比较陌生的,海豚可能在动物园见过,电视上看过,可能会
知道海豚的可爱,但是对于海豚的习性,海豚的探路和捕食几乎没有了解。而声呐更是远离日常
9
生活,学生一点也不了解。故本课需要给予学生一些关于海豚的生活习性的图片和视频资源,进
行提前熟悉和了解。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海豚探路和捕食的实验,感受听音辨位和回声定位,
建立起回声定位的原理模型,通过阅读分析声呐、B超和雷达等图片、文字等资料,进一步了解
回声定位原理的应用,了解他们的原理相似性,从而知道仿生的步骤和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海豚是依靠回声定位原理来探路和捕食的。了解回声定位需要发出声音,并
接收回声,通过回声的特点来进行方位判断。
[科学探究]通过层层递进的模拟海豚听音辨位,从单个声源到发出声音并接收回声,探索并
感受回声定位原理的作用。
[科学态度]专注细节,探索思考,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探索和完善回声定位的原理。学会
分工合作,提升团队合作的意识。主动融入表演角色,认识模拟游戏的真实性。
[科学、社会、技术与环境]了解回声定位原理应用于现代医学和国防技术的实例。认识仿生
学对科学发明的重要价值。认识仿生学对社会与环境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海豚探路和捕食的原理,建立起回声定位的原理模型。
[难点]通过学生的团队合作,顺利完成多项游戏,并切身感受听音辨位和回声定位的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海豚生活视频,大山的回声介绍)。道具:木鱼1付,眼罩1个,响铃鼓1个,
障碍物2个,定位卡片10张,头饰10个(1个海豚,1个小鱼,6个障碍物)。
[小组]实验原理记录纸。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海豚生活短片2-3分钟,了解海豚及其水生生活。
与学生交流:关于海豚你还知道哪些?
一、聚焦(预设3分钟)讨论分析海豚探路实验1和实验2。
实验1:人们在水池里插上金属棒,海豚游动时绝不会碰到。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海豚的视力很好,很聪明能避开障碍物。
实验2:即使蒙上眼睛,照样畅游无阻,还能准确捕捉猎物。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捕食和避障与眼睛(视力)无关,可能与听觉等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分析实验1和实验2,初步明白海豚探路和捕食捕食依靠眼睛,而是依
靠其他感觉器官,很有可能是依靠听觉,听音辨位。由此开启海豚是否能听声音来辨位的探究活
动。
二、探索和研讨:海豚回声定位原理(预设25分钟)
探究活动1:声音可以帮助海豚定位吗?我们用游戏的方式来模拟。
游戏1:蒙眼海豚听音辨位
蒙上眼睛的海豚能够依靠声音辨别方位吗?首先邀请两位主角:海豚和小鱼。扮演蒙眼海豚
的同学此时只能怎么做?扮演小鱼的同学应该怎么做?其他同学应该怎么做?
预设:蒙眼海豚只能认真听周围的声音。小鱼需要时不时发出声音。其他同学保持安静,观
察探究活动的结果。
是的,蒙眼海豚:侧耳倾听,小鱼游动:发出声音,其他同学:安静观察。
为了让所有同学都参与进来,老师根据大家的想法设计了游戏规则,请大家仔细阅读。
“击鼓传花”规则:
1.海豚:扮演的同学蒙上双眼,立于教室前方。
2.小鱼:音乐响:全班“击鼓传花”,音乐停:传到者化身小鱼,并迅速摇晃响铃鼓,发出
声音。
3.海豚:听音辨位,说出小鱼在第几组。
规则明确,游戏开展。(可以重复一次,并请扮演者说说游戏中可以改进的地方。或者采访海
豚,能否听出小鱼的游动轨迹。)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蒙眼海豚听音辨位的游戏,让学生体验听音辨位,充分感受通过声音辨
10
别方位的可行性。
分析与讨论1:听觉/声音可以帮助海豚辨别物体方位吗?预设:确实可以。
现在老师扮演小鱼,你们扮演蒙眼海豚,你们能辨别老师的方位吗?
每位同学化身蒙眼海豚,闭眼转身,老师变换位置,拍手发音,同学听音辨位,用手指出发
音物体。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听音辨位。
现在你能画一画听音辨位的原理示意图吗?声音是怎样传到海豚耳朵的?
海豚(耳朵)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对听音辨位的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声音与方位之间的关联性,
认识声音确实可以帮助海豚辨别物体方位。
探究活动2:如何听到到金属棒等不发声的物体的声音并辨位?
引入思考:但是金属棒不会发出声响,小鱼正常游动,也几乎不发出声音。海豚是怎么才能
听到它们传来的声音呢?
预设:敲击金属棒,使金属棒发声,水流使金属棒发声。
生活中你听过不发声物体传来的声音吗?
大山会发出声音吗?
预设:不会。
请你观看以下视频中的现象,想想大山为什么也发出声音了?
预设:人发出的声音遇到大山返回了。
因此,海豚也可以怎样做,使得金属棒发出回声?
预设:海豚主动发出声音,通过金属棒的回声来辨别。
游戏2:蒙眼海豚的传声定位。
蒙眼海豚主动呼叫障碍物,障碍物要发出回声,扮演障碍物的同学应该怎么做?
预设:听到海豚的呼叫,立即发声回应海豚,模拟产生回声。
“击鼓传花”规则:
1.海豚:蒙眼,循环呼叫:在哪?
2.音乐响:全班(安静)随机传输2个球,听到海豚呼叫,拿球者立刻发声回应:在这!
3.音乐停:举球起立,听到海豚呼叫,发声回应:在这!
4.海豚:听音辨位,说出小鱼在第几组。
规则明确,游戏开展。(可以重复一次,并请扮演者说说游戏中可以改进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不发出声音的障碍物,让学生进一步陷入思考:不发声的物体如何传来
声音?顺势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回声现象,让学生意识到通过主动发声,可以让障碍物传来回声,
并将其应用到游戏2中,通过游戏2的模拟,进一步感受海豚通过主动发声,接收回声,再辨别
方位的过程。
分析与讨论2:海豚是怎样主动出击,判断位置的?(建立模型,请学生在黑板画一画原理
图)
物体不发出声音,海豚能不能探测到方位?能
现在,无论是小鱼还是障碍物,无论物体有没有发出声音,海豚都能通过主动发出声音,同
时接收物体的回声来判断方位了。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与分析,让学生能建立起海豚通过主动发声,接收回声来定位的原理模
型,清晰的展现回声定位的原理图。
探究活动3:发出声音,接收回声能帮助海豚应对复杂的海洋环境吗?
大海中还有很多障碍和杂音干扰。海豚能依靠这个原理模型,穿越障碍,夺取响铃鱼吗?
游戏3:穿越障碍,夺取响铃!
根据之前的原理,海豚应该怎么做?障碍物怎么做?响铃鱼应该怎么做?
预设:海豚应该不断重复发出声音:在哪里?障碍物和响铃鱼都需要立即回复:在这里!
规则:
11
1.海豚:频繁主动发出声音:在哪里?
2.障碍物:立即回应海豚:在这里!(按老师放置在地上的定位卡片定点站立,静止不动)
3.响铃鱼:立即响铃回应海豚。(可小范围缓慢游动,但最终需要被捉到)
规则明确,游戏开展。(可以重复一次,并请扮演者说说游戏中的感受或可以改进的地方。)
分析与讨论3:海豚通过发出声音,接收回声,辨别众多的障碍物,从而能在障碍物之间自
由穿梭,而不被撞到。
这告诉我们通过主动发出声音,接收回声,能不能帮助海豚定位?
这个原理模型就是回声定位。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模拟真实海洋中,既有障碍物,又有猎物的游戏,让学生充分感受和运
用回声定位原理,进一步加强对建立起的回声定位模型的感受和认识。
三、原理应用及分析:回声定位原理的应用及仿生(预设10分钟)
揭示原理:详细介绍海豚探路的原理及其应用。
海豚探路的启示:
海豚在水里能够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波,声波遇到物体后会反射回来,被海豚的耳朵接
收,海豚就能确定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根据海豚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现在,声呐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舰艇、水下
作业和渔业勘测等。
潜艇的声呐系统也应用了回声定位原理。那么你能分析潜艇是如何探测并驶出海沟的吗?
漆黑的深海,潜艇驶入了一道狭窄的海沟,两侧都是高耸的海底山脉。潜艇能依靠声呐驶出
海沟吗?潜艇怎么做?海沟两侧怎么回应?
预设:潜艇不断重复发出声波,海沟两侧立即发出回声。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潜艇声呐系统的探路,感受声呐定位和海豚定位的原理是相同的,为下
一步回声定位原理的应用以及仿生的内涵做铺垫。
回声定位原理的应用及仿生学:
除了声呐,科学家还发明了B超和雷达,阅读资料,你能画出声呐,B超和雷达的原理图吗?
画图并揭示都是同样的回声定位原理。
你们觉的声呐、B超和雷达等人造仪器都是仿照谁制成的?预设:海豚。
像这样通过仿照生物原理,应用于工程设计的学科就是什么?预设:仿生学。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介绍和画图,学生了解海豚与声呐、B超和雷达的原理是一样的,进一
步认识到这些探测仪器都是基于对海豚的研究,仿照生物原理制成的,顺势引入仿生的概念。
三、课堂小结(预2分钟)
回顾我们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经历了海豚探路的观察研究,经历了回声的原理探究,建
立起了海豚探路回声定位的原理模型,还一起了解了回声定位原理的实践应用,而这样的四个过
程,正是科学家开展仿生学研究的过程。
无数高科技产品就是通过仿生,设计发明出来的。希望同学们也能仔细观察身边的动植物,
未来通过仿生制造出对人类有益的产品。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一节课的探究历程,引入仿生学研究的四个过程,给学生呈现出一
个清晰的脉络,有助于学生对仿生的内涵认知,感受仿生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科技进步是巨大的,
是有重大价值和意义的。
【教学后记】
12
4.我们来仿生
【教材分析】
《我们来仿生》是新版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仿生”的第四课。本单元由四
节课组成,第一课向学生介绍仿生的概念,第二三课从具体案例探究中体会仿生的方法和价值,
本课为学生创建仿生设计的平台,让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吸收融合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应用能
力。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七个部分组成:
1、通过啄木鸟脑部结构的防震特点引出仿生设计产品安全头盔。
2、对课前做的“保护色”游戏的结果分析。让学生发现自然界的有些小动物,用其自身与周
围环境融为一体的颜色来保护自己,从而理解各种迷彩服的设计是为了与环境融为一体,避免被
发现。
3、通过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制作等多种形式,研究手臂的结构和功能。
4、提出锥形瓶与烧瓶清洗问题,介绍了一种有创意的仿生设计。
5、了解六足机器人的仿生案例。
6、介绍生活中的其他仿生产品,亲自动手设计仿生物品。在前面的铺垫和模拟练习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尝试设计仿生用品。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有丰富地生活经验,他们对仿生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较多,并能说出一些
仿生产品的作用和模仿的对象。学生的对于设计产品方面接触的较少,很少有相关的设计产品经
历,让他们通过某种生物的结构特点去设计制造一个仿生物品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通过引
导学生观察发现生物的特点、动手制作模型、思考设计产品的递进教学,让学生知道该如何着手
设计制作。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制作手臂的结构模型。
2、通过视频介绍和分析,了解一些生活中的仿生产品。
3、发挥团队合作意识,共同完成游戏任务。
4、尝试进行仿生设计。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仿生产品的了解和分析,尝试进行仿生产品的设计;
[难点]设计仿生产品的。
【教学准备】
制作手臂的宽窄卡纸、工字钉、线、胶带、泡沫、小动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感受生物的特点(5min)
1、挑战: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挑战。试一试,用一秒钟点10次头?我说1开始,我说2
结束。准备1、2,有同学点满了10次吗?(不能)
2、但是有一只小动物一秒钟可以点20次左右,你知道是谁吗?(啄木鸟)
3、讲述:啄木鸟每次撞击树干时,它的头部要承受1200克的冲击力。而人类脑部受到80
克的冲击力就极有可能发生脑震荡,啄木鸟的脑部怎么没有损伤呢?
4、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啄木鸟这样的特点。播放录音。
5、啄木鸟的这个特点真厉害,如果我们也有这个特点会有什么好处呢?(防止头部的脑震荡)
6、讲述:所以人们设计出了安全头盔。头盔的这三种结构模仿了啄木鸟的特点起到减震防震
的作用。
7、谈话:这种头盔的设计就是一种仿生。(板书:仿生)那什么是仿生学呢?我们一起来看
一下。(播放视频)
8、提问:你能说说仿生模仿的对象是什么?(生物)模仿生物的哪一方面呢?(特殊本领)
仿生设计的产品有什么好处?(用于学习生活)
13
9、过渡:你觉得要设计制作一个仿生产品首先要怎样做?(发现生物的本领)我们来找找生
物的特殊本领。
[设计意图]通过点头的活动,给学生创设情景,通过啄木鸟脑部的特殊结构认识到自然界的
生物之所以能生存下来都有自己适应生活环境的本领。
二、分析讨论“保护色”游戏(5min)
1、提问:课前我们寻找了大家涂的小动物卡片,红色的找到了几只?蓝色的呢?绿色?褐色?
为什么绿色褐色的小动物你们找到的比较少呢?
预设:它们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的环境颜色类似,不容易被发现。
2、自然界中很多动物都不容易被发现。它们有保护色保护自己。在生活中人们有没有根据小
动物们的这个本领,设计制造出什么仿生物品呢?
预设:迷彩服(出示图片)
3、军人们穿着迷彩服就能很好地隐藏起来。这三种迷彩服在什么环境下不易被发现?
预设:丛林迷彩适合在树林中、荒漠迷彩适合在荒漠地带、海洋迷彩适合在海军。
4、是的,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棒,丛林迷彩用于陆军夏作训服;荒漠迷彩用于陆军冬作训服;
海洋迷彩用于海军陆战队。
5、火眼金睛大PK
规则:我们来试试迷彩服的效果好不好?请同学们用10秒钟的时间来找一找隐藏起来的军
人?请一个同学上来用笔圈一圈?
师:这里一共有10个人,所以说迷彩服的效果好不好?(好)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寻找了生物的本领,今天我们还要模仿一名仿生学家来学习设计仿生产
品。(板书:我们来)
[设计意图]本活动用趣味性强、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形式,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利用保
护色的仿生设计。
三、探索:做一做“模仿手臂的结构和功能”(16min)
1、请同学们动一动自己的手臂,观察一下,哪些结构在协同运动?(骨骼、肌肉、关节)
2、当手臂弯曲时,上边的肌肉有什么变化?(上面的变硬)这叫肌肉收缩。下面的呢?(拉
伸)这叫肌肉舒张。
3、手臂伸直时上面和下面的肌肉又是怎样的?(伸直时上边是舒张的,下边是收缩的)
4、手臂弯曲和伸直时骨骼、肌肉、关节怎样配合工作的?谁带动了骨的运动?
(肌肉的收缩)关节有什么作用呢?(让骨的运动更加灵活)
5、讲述:手臂可以灵活运动做各种各样的动作。生活中有些人因为缺少手臂无法正常的活动,
人们就模仿了人的手臂制造出了假肢手臂。
6、提问:假肢手臂为了能做各种动作,也设计了关节、肌肉和骨骼,谁来找一找?
出示:绳子起到固定和牵引的动作,模仿的是手臂肌肉。
7、过渡:今天我们要来仿照自己的手臂制作一个手臂模型,模拟手臂的运动。
8、材料: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材料,谁能说说些材料分别模拟了什么结构?
预设:两块硬纸板模拟骨骼、绳子模拟肌肉、钉子模拟关节。
9、讲述:大家一起来看看制作过程。播放视频
提示:我们要用到钉子、剪刀,使用时要注意安全。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完成手臂模型的制作。
10、请一个小组上台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手臂模型,拉动绳子让手臂运动起来。
11、分析比较假肢与手臂模型
根据手臂的模型的运动,能不能说说假肢是如何运动的?
预设:假肢也是靠骨骼、肌肉、关节相互配合而完成运动的。
[设计意图]本活动从学生最熟悉的人体手臂入手,了解手臂的结构和功能,学习制作手臂模
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清洗锥形瓶、烧瓶(3min)
1、通过上面的学习我要考考大家。能否利用仿生的知识帮老师解决一个小麻烦。
实验室里有一些锥形瓶和烧瓶,使用之后要清洗它们,可是我找了各种各样的刷子都不是特
14
别的满意。
2、提问:什么样的刷子能刷干净呢?
预设:设计出可以变大缩小的刷子。
3、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就有一种生物具有这样的本领。出示河豚遇险视频。
这个刷子就是模仿河豚的特点来设计的。
[设计意图]本活动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知道问题来源于生活,以便学生了解仿生
的现实真正意义:仿生设计为生活服务,并引发学生思考和创新。
五、“介绍六足机器人"(3min)
1、善于观察和发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设计出仿生物品的关键。科学家发现了昆虫六足行
走的特点设计出了六足机器人。我们来看看。(播放视频)
2、六足机器人模仿了竹节虫足的什么特点?(三角步态)有什么优点?
[设计意图]本活动介绍一个仿生的案例,并借此说明仿生物品具有广泛的用途,为后续的学
生仿生活动打下基础。
六:设id*一种产品(7min)
1、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仿生物品比如根据翠鸟仿生出了高速列车,模仿了翠鸟的什么结构?(锥
形的喙)这个形状有什么作用?(减少阻力)ppt同步出示。
2、根据野猪仿生了防毒面具。模仿了野猪的什么特点?(在鼻子中塞泥土)这样做有什么作
用?(过滤有毒气体)ppt同步出示。
3、这里是一名仿生学家设计制作的产品一一脚蹊,他模仿的是什么?(鸭蹊的形态和功能)
像鸭子这样有脚蹊的动物,有什么作用呢?(游泳提供动力)
4、让我们像这位设计师一样,来做一名小仿生学家。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身边的生物有什么特
殊独特的本领,根据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来设计一种新的产品。可以小组内讨论一下,快速写下来。
5、交流:请一个同学上台来介绍一下他的设计,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你的疑问,请我们的小仿
生学家来解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仿生学初步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鼓励其关注生活,提高解决
问题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七、拓展(Imin)
师:针对同学们的疑问,可以完善你们的设计,并且尝试利用身边的材料把你设计的物品制
作出来。期待大家课后能将我们的作品制作出来。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地球运动》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涉及地球自转及自转给地球带来昼夜交替、东升西
落现象的内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不是新知识,但要他们解释清
楚为什么就可能很困难了。
本课由浅入深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同一地区白天和黑夜的现象入手,来引发学
生思考“昼夜是怎样形成的”。接着让学生阅读科学史资料,了解人类认识昼夜成因的历史。第二
部分,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用模型解释昼夜和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找到地球运动
15
与生活中昼夜周期性变化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模拟地球自转,观察周围物体“东升西落”现
象,认识地球自转方向和自转周期等。第四部分是一个讨论活动,是在认识地球自转运动的基础
上,来解释生活中星体“视运动”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是自转的,知道地球的自转轴、自转周期和自转方向,了解地球的自转形成了天
体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
2.能通过模拟分析,理解地球有规律的自转运动,及其与相关的周期性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
3.建立空间观念,激发对地球和宇宙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模拟实验研究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难点]理解天体东升西落与地球自转方向的关系。
【教学准备】
手电筒、地球仪(北京、纽约、柏林、悉尼等城市标注好)
转椅、限制左右侧视野的眼镜
【教学过程】
一、认识昼夜交替现象
1.出示城市昼、夜图片。
提问:为什么地球上会有白天和黑夜?(在地球上,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白天,没有被阳
光照射到的地区是夜晚。)
讲述:地球自身部发光,也不透明,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部分就
是白天,没有被照亮的部分就是黑夜,产生昼夜。)
2.播放昼夜交替现象视频。
提问:清晨,太阳缓缓升起;傍晚,太阳慢慢落下。昼夜交替,周而复始。这背后究竟有什
么奥秘?(地球自转,当地球亮的一面慢慢转过去,另一面就慢慢面对太阳,就出现了昼与夜的
交替)追问:人们从一开始就是这样想的吗?
3.学生阅读科学史资料,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说说想法。
(1)古代中国人认为,太阳是住在东海上的一只三足金乌,于是就把金乌出来时看作白天,
把金乌休息时看作夜晚。
(2)一些古希腊学者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动,这样就形成了白
天和夜晚。
(3)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一一不是太阳在绕地球转,而是地球
绕着太阳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从光影的明暗理解白天与黑夜,从运动的角度猜测昼夜交替变化,
为后面模拟昼夜交替现象作铺垫。接着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讨论这几种解释的可
信度和合理性,深入思考昼夜交替现象可能的成因。
二、模拟实验研究
L模拟昼夜现象
(1)提问: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不可能跳出地球去宇宙中观察,有什么
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材料?
补充:我们可以像科学家那样,建立科学模型,用模型来解释发生在浩瀚宇宙中天体的运动。
手电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建立一个地球和太阳模型。
(2)要求:
在黑暗的环境中,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上的中国。
观察地球仪的向光面和背光面。
在地球仪上找一找,哪些国家和中国一样正处于白天,哪些国家正处于夜晚。
(3)讲述:在地球上,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白天,没有被阳光照射到的地区是夜晚。
2.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1)提问:地球仪怎样运动,才能模拟出和地球上相似的昼夜交替现象?
16
(2)要求:
逆时针转动地球仪,让中国慢慢地从白天进入夜晚。
继续转动地球仪,让中国慢慢地从夜晚进入白天。
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当中国处于清晨时,哪些国家正处于傍晚。
(3)讲述:由夜晚逐渐过渡到白天的那段时间是清晨,由白天逐渐过渡到夜晚的那段时间是
傍晚。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模拟实验来了解昼夜的成因。关键是学生要跳出地球局限,在立体的宇
宙空间视角,考虑怎样模拟出和地球上相似的昼夜现象和周期性交替现象。
三、模拟地球自转
1.提问:为什么要逆时针转动地球仪?
2.体验活动:
(1)坐在转椅上,限制左右侧视野。
(2)让同伴逆时针转动椅子。
(3)仔细观察:你周围物体有什么变化?(从哪边出现,又从哪边消失?)
(4)顺时针转动椅子,物体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3.播放地球自转视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中考英语复习冲刺过关专题05 主谓一致(解析版)
- 开题报告:智能教育视角下基于眼动追踪的在线学习认知模型及自适应机制研究
- 天津西站无站台柱雨棚既有线施工方案
- 开题报告:以教育新基建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 开题报告:新医科背景下护理见习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 2024届柳州市柳江中学高三(下)4月联考数学试题试卷
- 《运动疗法概论》课件
- 《全球市场营销理念》课件
- 2024年度信息系统运维服务协议样本
- 2024年商品购销协议详例版
- 公共体育民族操舞(广西科技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经济法学》形考任务(记分作业)1-4参考答案
- (完整版)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单词表(打印版)
- 《初心与使命-时代的美术担当》参考课件3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慧物流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2.4 《最后一片叶子》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
- 碳汇经济与政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农林大学
- 2024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