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课程整体设计介绍课件_第1页
《儿科学》课程整体设计介绍课件_第2页
《儿科学》课程整体设计介绍课件_第3页
《儿科学》课程整体设计介绍课件_第4页
《儿科学》课程整体设计介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科学》

——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杜翠琼

2008-5《儿科学》——课程整体设计介绍1课程概况《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儿童保健及疾病防治质量,为儿童服务的医学科学。课程概况《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儿童保健及2课程整体设计介绍一、课程设置二、教学内容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四、教学队伍五、实践条件

六、教学效果七、特色与创新

课程整体设计介绍一、课程设置3一、课程设置

1、课程性质与作用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程,是为达到培养临床专业高技能人才目标所设课程中的重要职业能力课。以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及临床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为手段,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基层社区临床医技人员。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一、课程设置1、课程性质与作用4一、课程设置1、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突出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应把课程教育思想、观念与教学实际联系起来,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理论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有序地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新形式下对儿科卫技人才培养的新观念。

一、课程设置1、课程性质与作用5一、课程设置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高技能型的儿科医学人才应是毕业后能服务于农村、基层社区的专门人才。

一、课程设置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6一、课程设置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儿科学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主要包括: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培养途径等的选择与确定。一、课程设置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7一、课程设置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儿科学作为临床课的基础,也是掌握临床专业技能的一门主课。在儿科学教学中,始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按照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来培养。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临床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临床基层儿科工作的实用型人才。一、课程设置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8二、教学内容设计《儿科学》教学内容选取依据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教学大纲安排课时,其中部分临床少见病内容安排自学,为临床实践打基础。儿科临床实践历时8周。

二、教学内容设计《儿科学》教学内容选取依据临床常见病、多发病9二、教学内容设计(一)理论课教学设计1、目标培养目标定位: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临床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临床基层工作的综合能力强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二、教学内容设计(一)理论课教学设计10二、教学内容设计(一)理论课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儿科学》教学内容主要讲授儿科学基础知识,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理论知识,并重点讲解几个重要疾病。应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表现丰富,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结合临床和增加教材以外的儿科学新进展内容,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讲座,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教学内容设计(一)理论课教学设计11二、教学内容设计(一)理论课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二、教学内容设计(一)理论课教学设计12

时学时分配理论课实验课第一章:绪论22

第二章:生长发育642第三章:儿童保健与疾病防治原则4

22第四章: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1284第五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12102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862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431第八章:循环系统疾病44第九章:泌尿系统疾病44第十章:造血系统疾病431第十一章:神经系统疾病22第十二章:风湿性疾病自学

第十三章: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22

第十四章:免疫与免疫缺陷病自学

第十五章:结核病自学

第十六章:寄生虫病自学

第十七章:常见急症22合计665214

学时分配理论课实验课第一章:绪论22

第二章:生长发育613二、教学内容设计(二)实验课教学设计1、目标: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通过《儿科学》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使其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临床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临床基层儿科工作的实用技能型人才,为学生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教学内容设计(二)实验课教学设计14二、教学内容设计(二)实验课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二、教学内容设计(二)实验课教学设计15序号实验名称学时1实验一儿童生长发育录像22实验二儿童保健、儿科体检23实验三配乳法24实验四营养性疾病病例讨论25实验五新生儿疾病病例讨论2

6实验六消化系统疾病病例讨论27实验七呼吸系统病例讨论1

8实验八造血系统病例讨论1

合计1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序号实验名称学时1实验一儿童生长发育录像22实验16二、教学内容设计(三)选用教材及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本课程选用《儿科学》第五版教材进行教学,该教材是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供临床医学专业用。目前儿科学所有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二、教学内容设计(三)选用教材及网络教学资源建设17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课教学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调动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18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2.技能目标3.素质目标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9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儿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并能对儿科危重病例进行抢救。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知识目标20三、教学方法与手段2.技能目标在掌握、熟悉和了解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危重症病人的处理的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儿科常用的操作技术,熟悉常见疾病病人的病例分析方法和步骤。三、教学方法与手段2.技能目标21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素质目标学生应具备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病人,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得以体现。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特别加强诚信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素质目标22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前编写病例并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相关文献,通过阅读、思考、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得以提高。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爱好,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讨论技巧、整体素质和团结协作能力。运用这种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23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2)案例教学法:以病例为题材,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具体病历,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分析、综合而上升为理论知识的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首先由教师选择病例,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实施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教学与临床密切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利于提高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24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改革理论课教学,课堂授课多媒体化。所有任课教师都能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集体备课,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模式,带动教学现代化。目前教研室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完成了《儿科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全部教师的理论课课件均使用多媒体,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增大了课堂信息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反馈良好。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25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四)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1、医学生可通过校园网直接进入数字图书馆,查阅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等,供本校教师、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各类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查阅医学界最新动态。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四)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26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四)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2、儿科学教研室将配合学校网络建设,将《儿科学》所有课件、教案、教学大纲、教学习题集、教学计划表、现场教学录像等上网,医学生可以通过网站了解相关网络教学资源。3、今后将建立网络交互平台,进行网络答疑、专题讨论、学生意见反馈、教学情况调查等教学辅助工作,满足本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的需要,为广大医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实现教师与医学生的互动交流,并能有效共享。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四)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27四、教学队伍(一)人员构成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备注杜翠琼 女 1951.3 副教授 专任苏成安 男 1964、4 副教授 专任黄如 女 1955.02 副教授 专任程少珊 男 1958.02 副教授 专任蔡碧珊 女 1968 副教授 专任周建林 男 1973.10 讲师 专任许晴虹 女 1957.02 副教授 兼职林志斌 男 1962.05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兼职庄婉珠 女 1961 主任医师 兼职高瑛瑛 女 1964 主任医师 兼职郑天文 男 1964.11 主任医师 兼职四、教学队伍(一)人员构成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28四、教学队伍(二)整体结构教研室共有教师11人,专职教师6人,外聘教师5人。其中副教授7人,讲师1人。年龄结构:年龄在50~59岁的有4人,40~49岁的有6人,30~39岁的有1人四、教学队伍(二)整体结构29五、实践条件

(一)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儿科实验室由附属医院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已改善了原有的教学环境,正逐步完善现有的教学环境。目前儿科示教室共有3间,并有6间准备室,总面积约800平方米,能够满足课程实训的需要。五、实践条件(一)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30五、实践条件(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1、我校加强附属医院及全省42家实训基地的建设,采用“校院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办学培养模式。五、实践条件(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31五、实践条件(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2、泉州地面8所医院还承担着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任务。陈冬梅副主任医师教学查房郑天文主任医师教学查房庄婉珠主任医师教学查房高瑛瑛主任医师教学查房五、实践条件(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32六、教学效果

1、学生反馈意见:学校定期开展校长接待日、学生教学反馈会、班级对各科任教师的学期反馈等活动。教务处及时总结出反馈意见,以便采取改正措施。近三年来医学生对我们教师的普遍评价是:儿科学授课教师教学效果好,评价优良。六、教学效果1、学生反馈意见:33六、教学效果

2、专家评价意见:学校定期组织教学督导组听课,对每位教师的上课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价。督导组孜孜不倦地纠正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教学督导组专家对我们《儿科学》教学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评价优良。六、教学效果2、专家评价意见:34六、教学效果

3、校外专家评价意见:儿科学教研室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不断地改革教学措施,重视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转变,结合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显著提高了儿科学教学质量。受到省内外同行的好评。六、教学效果3、校外专家评价意见:35七、课程特色与政策支持

(一)课程特色1、有优良的传统和管理制度,有良好的师资力量,新教师培养实行传、帮、带制度。2、积极实施教学改革:坚持因材施教,教学设计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践工作的一致性,积极开展新教学模式的探索,采用病案教学法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