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海市交大附中高一上期中考生物试卷含详解_第1页
2021-2022学年上海市交大附中高一上期中考生物试卷含详解_第2页
2021-2022学年上海市交大附中高一上期中考生物试卷含详解_第3页
2021-2022学年上海市交大附中高一上期中考生物试卷含详解_第4页
2021-2022学年上海市交大附中高一上期中考生物试卷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生物期中考试卷一、选择题通过特定的''工具"可以重新编辑细胞中DNA的遗传信息,以此改变细胞的生物学性状的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B.基因编辑技术 C.杂交水稻技术D.发酵工程技术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图形,若将视野1转变成视野2,则下列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视野1视野2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转动转换器④向左上方移动玻片⑤向右下方移动玻片③@①② B.⑤®②C.④③② D.@<§)@在做了“用高倍镜观察动植物细胞'‘实验后,小杨同学做了以下描述,正确的是()蚕豆叶下表皮细胞呈长方形,排列紧密蚕豆叶下表皮细胞之间分布着成对的保卫细胞在低倍镜下观察到保卫细胞物像大致轮廓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到位再观察从低倍镜调到高倍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变少,光线变暗①③ B.(2X3) C.®® D.④下表为组成玉米细胞(甲)和人体细胞(乙)的部分元素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以下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表述不正确的是()元素0CHNKCaPMgS甲44.4343.576.241.460.920.230.200.180.17乙14.6255.997.469.331.094.673.110.160.7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除了C、H、0、N、P、S夕卜,其余的称为微量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界特有的组成不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含量上存在差异性元素C、H、O、N在生物体中含量丰富,是由于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核酸、糖类等小A同学的血常规检验报告显示血红蛋白含量偏低,这可能是因为她体内缺乏()

A.Na*B.FeA.Na*B.Fe2+D.Ca2+C.MgD.Ca2+某些保健品含有一定量的性激素(或性激素类似物),对青少年的发育会造成不良影响。从化学成分上分析,性激素属于()A.脂质 B.糖类 C.蛋白质 D.核酸肽酶可以水解图所示化合物,图中能被肽酶作用的化学键是H H HI I IH,N—C—C—N—€—C—C—CCX3H|U|i半叫①②⑤®A.①B.②A.①B.②C.③D.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结构与功能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蛋白质中某个氨基酸的改变,可能使蛋白质功能发生巨大变化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20种每种蛋白质分子都由多条肽链组成蛋白质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英国医生赛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灌注实验时发现,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收缩不能维持;用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该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是心肌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钙盐和钾盐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足够能量钙盐和钾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钙盐和钾盐对维持心肌的形态有着重要作用人的肝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A.蛋白质 B.水 C.肝糖原 D.脂肪新鲜种子和干种子经烘烤,在干试管壁上均可见小水珠,其水分在鲜种子和干种子中主要分别是自由水和自由水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和结合水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种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能水解成小分子 B.都是水溶性物质C.都含C、H、0、N四种元素 D.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下列生物的细胞用某染液进行染色后,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内存在一个染色后颜色较深结构的是()

①大肠杆菌②酵母菌③蓝细菌④草履虫艾滋病是由H1V病毒(一种RNA病毒)引起的,H1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在人体T淋巴细胞、HIV病毒中,碱基种类及组成其遗传物质的核昔酸种类依次是()A.8、4和8、4B.5、4和8、4C.5、4和4、4D.5、4和8、8图为一种人工半透膜模型。与细胞膜结构相比,K-和NO’不能通过的原因是缺少了关键成分()A,蛋白质B.磷脂A,蛋白质B.磷脂C.多糖D.胆固醇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人的唾液腺细胞,可观察到的较多的结构有(

① ② ③ 。司A.①②③④ B.④ C.®®®®D.®®®®用含有3H标记的亮氨酸,培养胰腺腺泡细胞时,发现细胞内放射性物质的量迅速增加,放射性物质不会在以下哪类细胞器内大量出现?A.内质网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线粒体鸡蛋煮熟之后,蛋白质变性,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中的()A.肽键 B.氨基酸数目 C.肽链空间结构 D.氨基酸排列顺序如下图为植物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交质状态细胞结构厄烽汨3-转换能量细胞结构■产生co?■b将]—细胞间信息交流Yd]—全透性A.图中的c指细胞膜,f指细胞器 B.图中的b代表的是细胞骨架C.图中d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D.图中的g和h都与能量转换有关二、综合题21.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为无色细针状结晶,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以致死亡。该外毒素为环状肽,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H3C—CHH-CO一 H3C—CHH-CO一NHt-CH—CO—NH—CHI* I I7H2VnA7CO7NHHC—NH—CO—CHH CHHN-CO—CH—NH—CO(1)该化合物中含有 个游离的氨基, 个游离的梭基。该化合物是由 种氨基酸组成的,区别这些氨基酸的种类是依靠其结构中的 o该化合物含有 个肽键,这些肽键形成时脱去的氢元素来自于氨基酸的 。该外毒素从氨基酸到形成环状肽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18)22.在机体局部发炎时,由发炎部位细胞发出信号,使该处的毛细血管壁细胞表达其膜上的P选择蛋白,血浆中的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识别、粘附并移出血管(如图1中的①②③),最后进入感染部位的组织中,吞噬病原体。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毛细血管壁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相对含量如图2所示。白细胞一糠蛋白_:P选择蛋E①图1感染部位毛细血管壁细胞有 机白细胞一糠蛋白_:P选择蛋E①图1感染部位毛细血管壁细胞有 机io。物南50含(%).IkbOV ■蛋白质含量鴻质含量口核酸含量甲乙丙细胞器种类图2(1)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 的结构特点。,白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是.⑵图2中①②③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 (3)在毛细血管壁细胞中,合成P(3)在毛细血管壁细胞中,合成P选择蛋白的细胞器是. (填图3中“甲"或“乙"或“丙“)。23,观察下列细胞结构图并回答问题。([]23,观察下列细胞结构图并回答问题。([]内写数字,横线上写文字)(1)图1和图2分别代表两种类型的细胞,两者均有的细胞器是 :图2所示细胞没有 ,因而被称为原核细胞。

(2)根据表格中对细胞器功能的描述,填表:功能结构编号与纺锤丝形成有关,与细胞分裂密切相关[ ]与蛋白质的加工、运输及脂质代谢有关[ ]消化进入细胞内的异物及衰老无用的细胞器碎片[ 1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⑶图1中含有DNA的结构有 (填文字)。(4)蚕豆保卫细胞有而图1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o24.图1为细胞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据图回答问题。(1)图1所示结构在 (光学/电子)显微镜下能观察到。从图1中可看出,通过囊泡形式进行转化的生物膜有 (2)若图I表示动物细胞分泌蛋白质的过程,(4)可能为 。A.胰蛋白酶 B.胰岛素 C.血红蛋白 D.抗体⑶图2中与自噬体融合的溶酶体与图1中 的结构最相似。A.① B.② C.③ D.④(4)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会被细胞吸收。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会 (增强/不变/减弱)。25.请回答下列实验有关的问题。实验一:为了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用具:玉米籽粒、班氏试剂、双缩服试剂、碘液、缓冲液、奶粉、淀粉酶、研钵、酒精灯、天平、试管、滴管、量

筒、容量瓶等。(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 ,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的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 试剂,比较颜色变化,发现颜色逐渐变浅。同时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不同阶段玉米籽粒稀释5倍的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待祯试管号待祯试管号1A5400.3764g蛋白质溶液230.36780.3589请根据上述信息对测定蛋白质含量的试管号按照阶段发育的先后进行排序: 实验二:以下为探究乙醇能够使蛋白质变性的实验,请完成相关实验设计的问题。实验步骤:步骤具体操作A试管B试管①ImL新鲜淀粉酶溶液ImL新鲜淀粉酶溶液②ImL蒸儒水③2mL可溶性淀粉溶液2ml可溶性淀粉溶液④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5min⑤⑶步骤②,B试管中需加 0步骤⑤,从温水中取出A、B试管,各加入2mL 摇匀,加热至沸腾,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 ,说明无水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B【分析】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详解】通过特定的“工具"可以重新编辑细胞中DNA的遗传信息,以此改变细胞的生物学性状的技术是基因编辑技术。B正确。故选B。B【分析】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I.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像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显微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像,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切勿用粗调节器)。【详解】从图1转为图2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一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一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一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由于视野2中的黑三角位于视野I的右下方,所以装片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所以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图象从左图转为右图,正确的操作步骤⑤一③一>②,切记使用高倍镜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故选B。C【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x冃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一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一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一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详解】蚕豆叶的下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是:细胞不规则,彼此嵌合着,①错误;蚕豆叶下表皮细胞之间分布着成对的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之间可形成气孔,②正确;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保卫细胞物像模糊,先要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到位再观察,并调节细准焦螺旋,③错误;从低倍镜调到高倍镜后,由于视野中细胞体积变大,因而在高倍镜下实际观察到面积变小,因而进入通光孔中光线也变少,因此,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变少,光线变暗,④正确。故选C。A【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可知,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化学元素种类相同,但是同一种元素在两种生物体内含量不同,有些元素含量差异还很大,如0、N、Ca、P等。【详解】A、 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包括C、H、0、N、P、S、K、Ca、Mg等,A错误;B、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都能从无机环境中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界特有的,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B正确;C、 从表中可以看出,组成人体和玉米的元素在种类上基本相同,而在含量上相差很大,C正确;D、 元素C、H、0、N在生物体中含量丰富,是由于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元素组成主要是C、H、0、N)、核酸(元素组成是C、H、O、N、P)、糖类(元素组成一般是C、H、O等)等,D正确。故选A。B【分析】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I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等。【详解】因为Fe2+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人体缺Fe?+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造成缺铁性贫血,因此如果某同学的血红蛋白含量过低,可能的原因是缺Fe2+,B正确。故选B。A【解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类物质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故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A正确,BCD错误。故选AoB【分析】1、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梭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梭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 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梭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o【详解】题图化合物含有3个R基(分别是Rl、R2、R3)、2个肽键(-CO-NH-),是由三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三肽,相反,该三肽可被肽酶水解为3个氨基酸,肽酶水解作用的部位是肽键,即图中②所示的部位,使肽键变为梭基和氨基。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某三肽的结构简式,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知识,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和实质是解题的关键。A【分析】1、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锻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梭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2、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详解】A、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可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故蛋白质中某个氨基酸的改变,可能使蛋白质功能发生巨大变化,A正确:B、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最多有20种,并非每种蛋白质都有20种氨基酸,B错误;C、 每种蛋白质分子是由一条或多条肽链组成,C错误;D、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中的核酸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D错误。故选A。C【详解】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收缩不能维持;用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该实验不能说明钙盐和钾盐是心肌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A项错误;无机盐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项错误;该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不能说明钙盐和钾盐对维持心肌的形态有着重要作用,C项正确,D项错误。B【分析】细胞内各类化合物及含量:水占85〜90%;蛋白质占7〜10%;脂质占1〜2%;无机盐占1〜1.5%;糖类和核酸占1〜1.5%。【详解】A、 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A错误;B、 肝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B正确;C、 肝糖原在肝细胞中存在,但不是肝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C错误;D、 脂肪不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D错误。故选B。【点睛】B【详解】试卷分析:新鲜种子中的水为自由水,干种子中的水主要是结合水,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水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A【分析】淀粉是多糖中的一种,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脂肪是动植物细胞的良好的储能物质,是由甘油和脂肪酸形成的;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氣核昔酸和核糖核昔酸,每个脱氣核昔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昔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详解】A、 在相应酶的催化作用下,淀粉可被水解为葡萄糖,脂肪可被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可被水解为氨基酸,核酸可被水解为核昔酸,A正确;B、 脂肪是脂溶性的,不易溶于水,B错误;C、 淀粉和脂肪都只含C、H、O这3种元素,C错误;D、 淀粉经过消化成为葡萄糖,而后经过吸收进入组织细胞供能,脂肪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蛋白质也可作为细胞中的供能物质,但核酸不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D错误。故选A。C【分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题意分析,细胞中用某染液进行染色后,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内存在一个染色后颜色较深结构应该是染色体,而染色体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因此本题实际是分析下列哪些是真核生物。【详解】大肠杆菌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与题意不符,①错误:酵母菌细胞中有真正的细胞核,其结构中有染色体,与题意相符,②正确;蓝细菌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与题意不符,③错误;草履虫细胞中有真正的细胞核,其结构中有染色体,与题意相符,④正确。故选C。C【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氣核昔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是由脱氣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o【详解】A、 DNA分子的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不是磷酸与磷酸直接连接,A错误;B、 DNA分子的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不是磷酸与碱基交替连接,B错误;C、 DNA分子的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确;D、 下一个脱氧核昔酸的磷酸应该与上一个脱氧核昔酸的脱氣核糖连接,且连接的位置与本单位中磷酸连接的位置不同,D错误。故选C。C【分析】HIV病毒只含有RNA-种核酸,遗传物质是RNA;人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遗传物质为DNA。【详解】人体T淋巴细胞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碱基种类有A、T、G、C、U5种,HIV为RNA病毒,其碱基只有A、G、C、U4种;人的遗传物质是DNA,组成DNA的核昔酸是4种脱氧核昔酸,HIV的遗传物质是RNA,组成RNA的核昔酸是4种核糖核昔酸。故选C。A【分析】由题图可知,图中人工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说明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运输。K,和NOr不能通过该人工膜,而能通过细胞膜。与人工膜相比,细胞膜上具有载体蛋白。【详解】K,和N03-不能透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人工膜,是由于这两种离子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而人工膜上没有蛋白质,故选A。B【分析】图中线粒体、叶绿体是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其他都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但人的唾液腺细胞不含叶绿体。注意唾液腺细胞分泌的唾液含消化酶,所以其细胞中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相适应的结构都会比较多。此题看似考察电子显微镜知识,实际上也考察了有关细胞器问题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详解】根据图示形态判断出①为线粒体、②为叶绿体、③为内质网、④为高尔基体、⑤为中心体;唾液腺细胞是动物细胞,所以没有②叶绿体;因为其功能主要是分泌唾液,所以③内质网和④高尔基体比较发达;⑤中心体在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内,因为其不再分裂,所以只有一对,并不是属于很多的范畴。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此题不仅需要熟知细胞内各个结构的形态,还得利用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推理出唾液腺细胞内数量较多的细胞器,试卷难度中等。D【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一内质网进行粗加工一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一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一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 内质网为分泌蛋白的加工场所,故放射性物质会出现在内质网,A错误;B、 核糖体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场所,故放射性物质首先出现在核糖体,B错误;C、 高尔基体为分泌蛋白的加工场所,故放射性物质会出现在高尔基体,C错误;D、 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但放射性物质不会出现在线粒体,D正确。故选DoC【分析】高温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变性的蛋白质,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详解】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使蛋白质变性,而高温下蛋白质中含有的肽键稳定,肽键没有被破坏,构成蛋白质的肽链中氨基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也没有改变,即C项符合题意。故选C。B【分析】由图可知,a为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e)(呈胶质状态)和细胞器(f);b为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为细胞膜,能够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为细胞壁,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全透性;g是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h是线粒体,进行有氣呼吸释放二氧化碳。【详解】A、 图中能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c是指细胞膜,包括g(叶绿体)和h(线粒体)的f是细胞器,A正确;B、 b应为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B错误;C、 d具有全透性,表示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C正确;D、 g是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h是线粒体,进行有氣呼吸释放二氣化碳,两者都与能量转换有关,D正确。故选B。(1)00⑵ 5R基7氨基和梭基126【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外毒素的结构式,其中A表示肽键,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其结构简式为-CO-NH-;图中该物质是由7个氨基酸形成的环状多肽链;B表示R基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区别就在于R基不同。【详解】据图可知,该化合物是环状的化合物,且R基上没有游离的氨基和梭基,因此该化合物不含有游离的氨基和我基。据图可知,化合物是含有7个肽键的环状的化合物,可知道是由7个氨基酸组成的,其中有3个氨基酸的R基都是-CH3,其余4个氨基酸的R基团都不相同,所以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共有5种;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该化合物由7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七肽化合物,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7;肽键形成时氢元素来自氨基酸中的氨基和梭基。该外毒素含有7个肽键,说明其脱水缩合过程中脱去了7个水分子,所以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x7=126。(1)磷脂双分子层糖蛋白和糖脂一定流动性丙【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机体局部发炎时,由发炎部位细胞发出信号,使该处的毛细血管壁细胞表达其膜上的P选择蛋白(一种跨膜蛋白),血浆中的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识别、粘附并移出血管,最后进入感染部位的组织中,吞噬病原体。图2中甲细胞器含有蛋白质、脂质、核酸,应该是线粒体;乙含有蛋白质、脂质,没有核酸,应该是具膜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丙只含有蛋白质和RNA,应该是核糖体。【详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包括磷脂和蛋白质,另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等,其中磷脂以磷脂双分子层的形式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图中显示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通过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等结构实现了与P选择蛋白的相互识别。图2中①②③过程表现出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通过识别而后变形突破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到的感染部位的过程,该过程的实现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实现,因而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点。在毛细血管壁细胞中,P选择蛋白作为蛋白质,其合成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即图中的丙,因为核糖体不含磷脂,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o(1)核糖体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中心体内质网溶酶体线粒体©@⑷叶绿体【分析】据图1分析,①是线粒体,②是中心体,③是内质网,④是核膜,⑤是核仁,⑥是溶酶体,⑦是核糖体;据图2分析,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表示原核细胞中的细菌。【详解】图1有细胞核,表示真核细胞,图2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均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图2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故被称为原核细胞。与纺锤丝形成有关,与细胞分裂密切相关的细胞器中心体,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