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省中职质量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方案_第1页
2021年省中职质量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方案_第2页
2021年省中职质量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方案_第3页
2021年省中职质量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方案_第4页
2021年省中职质量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省中职质量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方案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是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国家中职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广东省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学校。现有在校生5000余人,教职工320多人,实训设备8000多万元,为省级实训中心,建有实训室88个,其中,建有VR虚拟仿真党史室,总价值8000多万元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校企合作持续深化,建有校外实训基地37个。学校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根本,坚持“恪守匠心,止于至善”的育人理念,以创建“全国一流、广东特色、区域品牌"中职学校为目标,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实施“分类定制、校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践行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构建点亮自己、闪耀他人的“亮闪德育”体系,德育工作创新发展;全部专业对接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试点;成立番禺工贸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86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全面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深度推行“校系"二级管理;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按“以群建系”思路构建了智能制造、智慧财贸、环境艺术设计、休闲服务理等四大专业群;育人模式开放创新,成为区域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近年来,学校办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设有数控技术应用等4个国家示范专业;建设有物流服务与管理等5个广东省“双精准"示范专业;建有《会计事务》等2个广州市示范性专业;共有《财经商贸类专业模拟公司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探索》等4个教学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电子商务等13个专业推行“1+X”证书改革试点;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国家级奖励15人次,省级奖励120人次,连年获得省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承担《大湾区中职现代服务业人才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等6个省教改项目和1个2020年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的课程思政研究专项课题;教师参与教学能力大赛获省级以上奖励59人次;完成“职业道德与法律"等1门第一批广东省中职学校德育课优质建设课程和《智能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省级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开发《数控车雑复合加工技术》等广州市级精品课程9门,公开出版发行《亮闪闪的你》等德育教学改革实践专著1本和课程教材23本;全校师生秉承“崇德尚能,自信有为”的校训,通过脚踏实地的行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缪力同心培养新时代工匠。二、建设基础(一)构建了良好的课程思政的工作格局和推进方式形成了“党政齐抓、校系共建”的工作格局。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成立了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组建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和专兼结合的研究团队,现有成员20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担任区级以上教研组织等社会职务8人,团队分工明确,运转高效;中心制定了学期建设计划及年度研究计划,并根据建设内容及任务进行合理明确的人员分工,运转协调高效。中心在政策、经费和条件等方面保障有力,前期已经投入各类建设和研究经费50万元。建有宣传展示数字化平台,强化学校党委对中心的领导,形成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学管理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校系两级落实推进的课程思政工作格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交流活动。通过搭建培训“立交桥",近三年共组织线上线下课程思政专题研讨及培训27次,培训交流528人次,有效提升了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建成功能完备的实训基地。学校为省级实训中心,建有实训室88个(其中建有VR虚拟仿真党史室),总价值8000多万元,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校企合作持续深化,建有校外实训基地37个。(二)取得了丰富的课程思政研究成果分层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党委委员带头走进课堂,带领各系党支部书记、学科(带头人)开讲,思政第一课”“党史进课堂”等,学生反响热烈。在英语课程中率先试点,立项教育部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专项研究课题,开展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实施途径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探索,并逐步向其他学科(专业)推广应用。开展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评选活动,已评选出《巧磨客家香擂茶,传客家劳动精神》等14个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通过落实课程思政渗透思政元素,教师参与教学能力大赛获省级以上奖励59A次,其中作品《传承茶俗技艺,弘扬传统文化》、《助农推销有妙招,网实一体拓新道》荣获2021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二等奖。积极开展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已完成《职业道德与法律》等1门广东省中职学校德育课优质建设课程和《智能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等1门省级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完成了《数控车饨复合加工技术》等5门广州市级精品课程建设,已启动2个优秀教学创新团队和4门广州市级精品课程、4门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扎实开展课程思政课题研究。承担了《大湾区中职现代服务业人才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等6项省级教改项目,分别立项了《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中职财贸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等2个课程思政研究专项课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利用“讲好番禺红色故事”等资源开展中职思政课教学研究一一以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等2个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题。(三)推广了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和经验做法1.建立了课程思政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依托超星学习通和职教云,搭建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进一步完善了数字化教学资源,为优质课程资源的推广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2.积极进行对外交流推广活动。近三年,我校接待了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技师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等21个单位241人次的参观交流,推广我校的办学经验和课程思政的改革成果,得到一致好评。三、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建设的必要性课程思政是我校深入贯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我校进一步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举措,是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抓手。学校是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学校发展纳入番禺区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区政府重点规划,计划投入建设资金5960万。课程思政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高水平学校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和高水平双师队伍以及三阶礼仪特色项目等的重要建设内容,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有利于圆满完成高水平学校建设的各项任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的建设是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增强工作理论性、系统性和有效性的需要。我校课程思政具有良好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离国家的要求和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统筹推进。(二)建设的可行性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实力雄厚。学校坚持“恪守匠心,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以创建“全国一流、广东特色、区域品牌"中职学校为办学目标,构建了点亮自己、闪耀他人的“亮闪德育”体系,推行“校系”二级管理模式,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区域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建有实训室88个,总价值8000多万元,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校企合作持续深化,建有校外实训基地37个,办学实力位居广州中职学校前列。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独立设置。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中心主任由校党委书记担任,设副主任2名、专职秘书1名。制定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工作制度,运行机制明确,人员分工合理,各部门之间协调运作。中心在政策、经费和条件等方面保障有力,前期已经投入各类建设和研究经费50万元。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工作机制。研究中心规划目标明确,工作计划周密,工作思路清晰、推进方式有效,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的建设及取得预期成果成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 建设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参照教育部有关课程思政文件指引,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按照“四个统一”的建设思路(试点与推进相统一、显性与隐性相统一、理论与研究相统一、线下与线上相统一)稳中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学管理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校系两级落实推进的课程思政工作格局。将课程思政工作与学校党建、教学管理、校系行政管理等进行融合,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 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参考《髙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党中央和教育部有关课程思政的文件精神,创新研究中心运行机制,打造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团队,培育优秀的思政教育成果,形成可复制的课程思政模式,通过两年努力,把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广东省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典范,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形成“学校有模式、系部有品牌、专业有特色、课程有亮点、教师有方法"的良好风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具体目标在2021年-2023年间,围绕以下四个目标进行阶段性规划设计,稳中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健全一套可复制的研究中心运行机制。在校系二级管理基础上进行“党建引领,党政融合”的运行机制创新,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学管理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校系两级落实推进的课程思政工作新格局。产出教产对接、家校协同、育训结合等10个课程思政研究成果。开展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改教育元素,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打造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以上)、优秀示范案例(20个以上)、视频、课件、实训项目实操等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产出教产对接、家校协同、育训结合等10个课程思政研究成果并在宣传展示数字化平台上推广共享。培育4个以上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健全培训教研学习机制,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培育一批有影响力、有亲和力、有辐射力的教师团队,汇聚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合力,选树一批有亲和力影响力辐射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名师2人以上,团队4个以上)。形成一套可借鉴的课程思政考评体系。将课程思政教学实施和效果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激励体系,注重将“价值引领”作为增值性评价体系建设的首要因素,将课程思政指标融入到学校各级各类评审文件当中,建立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指南标准10个以上)以及建立年报制度,驱动引导教师课程思政改革。六、建设内容(一)建好研究中心“指挥部",建立完善课程思政标准体系1.研究中心运行机制创新。将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纳入人才培育和思政教育的总体组织架构,清晰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的发展定位,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指导下创新运行机制。在学校校系二级管理基础上进行“党建引领,党政融合"的运行机制创新,强化学校党委对中心的领导,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学管理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校系两级落实推进的课程思改工作格局。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三会一课”、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等党建各方面,让运转更高效协调。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指挥部"由党委直接领导,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组织架构分工明确。校党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设副主任两名,由党委副书记担任常务副主任,负责统筹中心日常管理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另一名副主任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党政办、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思政教学骨干、校外专家等组成,党政齐抓、校系共建、教师为主体、多方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2.完善课程思政系列标准体系。通过加强课程思政理论和实践系统性研究,依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课程思政的指导性文件和广东省中职质量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项目申报指南、评审标准,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年报制度,按照诊断与改进的思路,构建“价值、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可量化、可测评的评价标准,以年度为单位,开展学校课程思政横向纵向比较,为提升课程思政实效提供明确指引。制定《番禺职校课程思政建设发展规划》《番禺职校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番禺职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建设计划》《番禺职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标准》《番禺职校课程思政教材编写指南》等符合学校实际、凸显中职特色的标准指南,为各专业推进课程思政提供标准,聚焦教学,强化教研,一体化推进课程思政落实落细落地。(二)坚守课程建设“主战场",产出一批课程思政研究成果1.系统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和高校、兄弟学校课程思政经验做法,形成目标参照体系;针对课程思政难点、重点、热点问题,列出研究问题清单;以终为始,以用为度,加强课程思政理论研究,提升研究中心的引领水平。有效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形成思政元素素材库。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和各类课程、专业特色有效挖掘育人元素,根据教育部印发《髙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髙(2020)3号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等文件精神,课程思政内容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五大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的育人方向,并结合番禺本土文化,注重挖掘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番禺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形成一批地方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素材库,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结合三大课程层面(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和学校四大专业群(智能制造、智慧财贸、环境艺术设计、休闲服务)特点梳理关键的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防止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现象。公共基础课程。要注重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等提升中职学生综合素养;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学校四大专业群(智能制造、智慧财贸、环境艺术设计、休闲服务与管理)以及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一一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马克思主义方法,重点渗透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职业精神。-财经商贸和公共管理与服务类课程。要注重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宪法法制意识挖掘思政元素。-文化艺术、林业、体育和旅游类专业课程。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重点围绕家国情怀、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实践类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重点围绕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分类规划推进课程思政,结合各专业群的思政元素编辑《课程思改工具手册》和《课程思政元素图谱》,丰富教师课程思政的方法手段,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让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助力育人。有力培育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形成辐射推广影响力。整合学校现有的《互联网+推销实务》等九门广州市精品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推广应用项目教学、模块教学、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打造课程思政落实到位、行动导向特征明显的职教金课(课程思政示范课),课堂革命优秀课例,在广州市中职学校形成辐射推广影响力。有意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结合学校实际和中职学情,在学校现已开展的德育课程化活动中开发三门校本特色课程(“中国功夫禅武课程”、“三阶礼仪课程”、“青春健康同伴大讲堂"),协同助力课程思政的建设,让所有课程都具备育人功能。一一中国功夫禅武课程。是贯彻落实建设体育强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要目标的体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增强体质、健全人格。一一“亮闪闪的你"德育课程。结合学校“点亮自己,闪耀他人”德育体系下开发“亮闪闪的你”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围绕“亮闪自己f亮闪社会f亮闪国家"的主线构建幸福人生。一一青春健康同伴大讲堂。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文件精神,依托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开发的《成长之道》以及广东省青春健康同伴教育示范点项目共同开发“番禺职校青春健康同伴大讲堂”课程,用参与互动式的课程形式激发学生了解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兴趣,健全人格,协同助力育人目标的实现。(三)建强教师队伍“主力军",提升课程思政师资育人水平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参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制定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培养计划。1.加大课程思政师资育人能力培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教师队伍建设方向,重点围绕提升教师的政治理论修养和课程思政能力进行培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理论修养。充分利用党政“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日常教学会议等载体加强党政理论学习,提升党史知识体系,切实从源头上提升一线教师的政治素养及站位,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一一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研究、集体备课等手段,将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纳入学校教师培训的重要方面以及教师岗前培训内容,采用线上、线下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教师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提升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建立常态化教研交流机制。充分发挥教研室、教研组的作用,定期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研讨,围绕课程思政内涵、建设标准、思政元素融入方法、评价体系等主题分层次,有计划开展理论研究学习及研讨。制度支持保障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教学教研、集体备课,促进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深度交流,强化教师课程思政责任意识,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素养和能力,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培育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和团队。建立课程思政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制度和常态化教研机制,充分发挥教研室、教研组的作用,定期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研讨,围绕课程思政内涵、建设标准、思政元素融入方法、评价体系等主题分层次,有计划开展理论研究学习及研讨。制度支持保障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教学教研、集体备课,促进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深度交流,鼓励思政课教师深度参与专业课建设,培育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或团队,打造育人共同体。4.提升思政教师跨学科教研意识。思政课程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老师理应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深入研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19年8月7日)等相关文件,深化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加强课程教学设计,通过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等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在做好“思政课程”的同时,协助专业教师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四)拓宽课堂教学“主渠道",建立课程思政质量考评体系L推进课程思政实践研学基地建设,拓宽教学空间。注重促进课室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内外联动,整合企业、社区资源、番禺红色资源如冼星海纪念馆、博物馆等建成课程思政研学基地(4个以±),夯实校内教学、实训、党建“三合一”实训基地,拓展校外课程思政实践平台。联同学生科、校团委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组织开展“番职少年红色研学行”、“我为番禺做实事”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创新拓宽课程思政教学空间。2.健全课程思政质量考评体系,动态监测工作开展。将课程思政教学实施和效果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0年10月13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和职教特色探索建立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和激励体系,注重将“价值引领"作为增值性评价体系建设的首要因素,将课程思政指标融入到学校各级各类评审文件当中。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教材编写、课堂评价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融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指标,确保思政教学目标100%融入到位。通过建立年报制度、评选优秀成果、听课调研、说课、优秀案例评选等形式,按照诊断与改进的思路,构建“价值、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可量化、可测评的评价标准,以年度为单位,开展学校课程思政横向纵向比较,为提升课程思政实效提供明确指引。动态监测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定期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多维度、多方面驱动保障课程思政改革成效,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3.建立课程思政质量评价激励机制,设立课程思政建设专项奖励基金,建立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根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情况和课程思政的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职称评聘、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重要指标。将各教学单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七.建设计划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建设工作分四个阶段实施,各阶段工作要点如下:第一阶段(2021年9月—2022年1月)。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和教学体系建设工作,制定年度研究计划(详见表1),完善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运行机制,邀请校外专家进行首轮课程思政主题师资培训;第二阶段(2022年2月-2022年8月)。通过校园说课、教学技能比赛、案例选举等形式遴选典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案例,形成“党建引领党政融合”课程思改运行机制,并制度支持各系部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按专业群开展师资培训及主题研讨,建立课程思政系部工作小组,培育有示范榜样作用的教学团队及名师;第三阶段(2022年9月-2023年1月)。汇总收集前期优秀成果,建成宣传推广数字化课程思政优质教学资源平台,推广辐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及教学名师和团队事迹;第四阶段(2023年2月—2023年9月)。提炼总结两年来的建设经验和典型做法,提出可供复制推广的番职模式。表1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年度研究计划年度研究要点主要参与部门时间第一年度完善课程思政中心运行机制和研究制定符合番禺职校实际的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建设、教学名师培育、课程建设、示范课堂、教材编写等标准指南,构建一体化课程思政体系;汇编近年中央及教育部有关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等方面的重要文件、建议答复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解读文件精神的答记者问,以供教师学习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及为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党政办公室教学管理科政史教研组学生管理科各系部2021年9月一2022年8月系和激励机制第二年度结合三大课程层面(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和四大专业群形成思政元素素材库,编辑《课程思政工具手册》;搜集整理前期成果,在宣传展示数字化平台上建成一批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并推广共享;总结提炼前期经验做法,形成具有推广价值且可复制参考的番职模式党政办公室教学管理科政史教研组后勤保卫科各系部各专业群2022年9月一2023年9月八.预期成效(一)预期成果情况1.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依据国家有关课程思政的指导性文件和广东省中职质量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项目申报指南、评审标准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制定课程思政实施办法、团队建设规划、教学名师培育计划、课程建设指南、校本教材编写指南、示范课堂评价标准等;修订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模板;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两年行动计划,健全可复制的研究中心运行机制;聚焦教学,强化教研,一体化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改革。2.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1)推进四门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推行课程负责人制,集聚教育专家、企业专家和校内骨干教师资源,开展集体教研,提升备课质量;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要求,围绕议题设计活动,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增强思政课程的思想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按照规范、提质、共享、数字化的思路建设课程资源,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思政课程优秀课例20节以上。充分挖掘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以课程为单位,绘制思政图谱;注重思政元素与学科、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全力打通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最后一公里”,要求每一门课、每一堂课100%落实课程思政;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推广应用项目教学、模块教学、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打造课程思政落实到位、行动导向特征明显的职教金课(课程思政示范课)10门以上(其中课程思政在线开放课程4门以上),课堂革命优秀课例20节以上。编辑《番禺职校课程思政元素图谱》《番禺职校课程思政工具手册》等,丰富教师课程思政的方法手段,提升课程思政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感染力。夯实校内教学、实训、党建“三合一”实训基地,拓展校外课程思政实践平台,建成课程思政研学基地20个以上;注重挖掘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番禺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形成一批地方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素材库。建设课程思政系列宣传平台,其中传统平台6个(校内宣传栏、校刊学刊专栏等),网络平台2个(专题网站1个,企业微信专栏1个),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舆论氛围。(6) 建成课程“思政研学基地”20个以上,注重挖掘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番禺红色革命文化资源。(7) 建设课程思政系列宣传平台,其中传统平台6个(宣传栏、《匠心》校刊、学刊等),网络平台2个(专题网站1个,微信专栏1个),营造课程思政舆论氛围。3.师资队伍进一步强化(1) 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和本校自身培养,中心充实专职研究员达4名,兼职研究员不少于30名,培养省内有影响、教学水平髙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或带头人)2名。课程思政核心团队常态化开展教研活动,其中校内研讨每学期不少于10次,专题培训不少于2次,外出交流不少于1次。(2) 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内容供给、协同融合发展。在系部设立课程思政研究小组,探索构建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之间跨学科交流机制,立足专业特色开展针对性研究。(3) 开展课程思政说课比赛、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课程思政水平整体提升。(4) 修订教学质量奖评价办法、教学成果登记与奖励制度、教研组评价指标,推动修订奖励性绩效分配方案、岗位聘任方案、校编教师工资方案等,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和实施效果纳入教师、教研组、系部考核评价、评优奖励的重要内容。(5)教师100%明确思政责任、掌握思政方法、清晰思政内容、接受专项评价,课程思政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成就感进一步提升。4.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广。产出教产对接、家校协同、育训结合等10个课程思政研究成果;两年内,公开发表研究论文10篇以上,编著、出版研究成果2项以上;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教改课题,立项区级以上课题不少于2项;开展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评选,形成典型案例不少于8项;积极在省市教研平台及面向兄弟院校介绍课程思政经验做法不少于4次。(二)预期使用情况辐射作用显著提升。积极发挥中心的引领辐射功能,指导各系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引导各系部建强教师育人“主力军”、占领课程育人“主战场”、拓宽课堂育人“主渠道”、达成品德养成“主目标"。全面推进学科、专业教学“三教改革",结合智能制造、智慧财贸、环境艺术设计、休闲服务四个专业群和各专业特色,形成多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育人质量明显提髙。课程思政成为每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人人重育人、人人有方法、门门有思政、门门有特色”的“四有”课程思政教学局面,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覆盖教师教学全场景,课程思政专业覆盖面、课程覆盖率达100%,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满意度达90%以上。。课程思政与学校“亮闪”德育实践、“匠心”专业实践互相渗透、有机融合,推动教学德技并修,优质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经验做法普遍推广。统筹规划、示范引领,形成的课程思政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符合课程思政改革的一般规律,能有效解决县域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方面存在的普遍困难(如师资队伍参差、教学资源不足)和突出问题(方法手段单一、课程思政融入不自然等)。通过两年努力,实现课程思政“学校有模式、系部有品牌、专业有特色、课程有亮点”,中心成为广东省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典型示范,形成的经验做法可在全省、全国按专业大类管理的县域综合型中职学校普遍推广。九、保障措施(一)完善组织架构,强化政策保障优化组织架构,完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工作机制,强化学校党委对中心的领导,加大专兼结合的中心团队建设,配备不少于2名专职研究人员,落实人员职责与分工。中心主任由校党委书记担任,设副主任2名,由党委副书记专职担任常务副主任,负责统筹中心日常管理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另一名副主任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担任,设专职秘书一名,成员由党政办、教学管理科、学生管理科、后勤管理科、各系教学教研工作负责人、思政教学骨干教师以及校外专家等组成。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行动计划,分阶段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承担好育人责任,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