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敦古火山弧的火山建造_第1页
义敦古火山弧的火山建造_第2页
义敦古火山弧的火山建造_第3页
义敦古火山弧的火山建造_第4页
义敦古火山弧的火山建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敦古火山弧的火山建造

1曲孜寺组和义冲火山组宜敦古火山角是松潘-甘孜造山带地质发育中的一个极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一般来说,这是与甘孜-理塘海岸带密切相关的火山岛拱带。该海岸带起源于晚二叠世,经历了从晚二叠世到晚三叠世的两次重大上升和下降。以岛角为标志的火山脉的主要发展时间为晚三叠世,形成了一套以岛角火山岩为标志的火山岩脉。义敦古火山弧自西向东,以德格-河坡-章德-乡城断裂、柯洛洞-麦宿-嘎村-硕曲断裂为界,可大致分为西弧带(德格-河坡-章德-乡城断裂以西)、主弧带(德格-河坡-章德-乡城断裂与柯洛洞-麦宿-嘎村-硕曲断裂之间)、东弧带(柯洛洞-麦宿-嘎村-硕曲断裂以东)三个火山岩带,其火山岩发育程度和沉积特征有所差异。按岩石地层划分的原则,将义敦古火山弧的地层进行了清理,其地层单位如表1。主弧带上的冈达概组在1∶20万区调中曾被划为曲嘎寺组一段,笔者主要根据以下理由将其修订为冈达概组:产出生存时限为志留纪至早三叠世的牙形刺化石;沉积岩主要为具深水相特征的碳酸盐、硅质、泥质沉积,与区域上的冈达概组沉积特征类似;火山岩为碱性钠质系列至钙碱性拉斑系列的基性火山岩,与区域上的冈达概组的火山岩特征可以对比。主弧带上的义敦群在1∶20万区调中曾被划为曲嘎寺组二段,笔者主要根据以下理由将其修订为义敦群:它以1型不整合及其相应的整合面与上覆的曲嘎寺组分隔;化石稀少、以一套厚大的变质碎屑岩组合为特征,与层型剖面及区域上的义敦群可以对比。曲嘎寺组岩性具有明显的三分特点,即下部为含放射虫硅质岩、中-基性火山岩、辉绿岩;中部为砾岩或砂岩;上部为含礁相生物灰岩的碳酸盐岩。区域上,下部的火山岩组合、中部的粗碎屑岩组合厚度变化较大,有的地方可缺失,上部的碳酸盐岩组合较稳定,常可作为曲嘎寺组的标志性岩层。根隆组是东弧带西部一套以火山岩为主的地层,大致对应于曲嘎寺组的沉积,与曲嘎寺组不同的是,火山岩很发育而且较稳定,上部缺少含礁灰岩的碳酸盐岩组合,而主要相变为一套含钙质的粘土岩或碎屑岩沉积。但在东弧带东缘的冈嘎一带,上三叠统下部仍然出现曲嘎寺组而不是根隆组特征的地层。图姆沟组是西弧带上一套以板岩为主夹少量中酸性火山岩及灰岩的地层,大致对应于主弧带上勉戈组的火山沉积期,因其环境主要属于主弧带西侧的弧间或弧后盆地,火山岩不发育,但板岩有相当部分可能属凝灰物质海解成因,而且和勉戈组一样,都以单一的双壳生物群落为特征,以Pergamidia为代表的厚壳、大个体双壳动物极度繁盛,这与曲嘎寺组的高分异度、多门类的生物群落显著不同。笔者认为,从岩石地层的角度,同时参考生物地层和事件地层的特征,原来区域上划归图姆沟组下部的含多门类化石的砾岩、碳酸盐岩地层,应归属曲嘎寺组。笔者还将勉戈组顶部一层较稳定的并富集双壳、腕足化石及富含火山碎屑的泥质岩和碳酸盐岩单独划出,称为绿参段,代号为T勉戈组是主弧带和东弧带上,以酸-中-基性火山岩组合为主的地层,代表了义敦古火山弧最重要的岛弧火山作用,在主弧带厚度最大,岩石组合、火山相以及火山韵律最完整。喇嘛垭组,义敦古火山弧主旋回火山活动之后的巨厚复理石沉积,在主弧带上,其下部可夹少量火山岩。这是义敦古火山弧保存下来的最高层位的海相沉积。本文主要根据主弧带上的调查研究成果,讨论义敦古火山弧的火山建造,并以上三叠统的火山建造为重点。2主要火山岩的类型对火山岩的分类命名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薄片鉴定,根据实际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命名;(2)根据岩石化学分析成果,在TAS图上分类(图1);(3)根据岩石化学分析成果计算出标准矿物,在Streckeisen的QAPF双三角图上分类。对以上结果进行综合考虑,确定较合适的岩石名称。之所以使用综合分类命名方法,是因为区内火山岩已普遍蚀变、变质,原岩矿物常转化为新生的变质矿物,有时仅靠薄片鉴定很难定出原岩的确切名称。但在利用化学分析成果进行岩石分类时,仍需考虑变质作用对原岩成分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化学分析成果按可信度进行筛选,并对氧化物百分含量及氧化铁进行调整和校正。火山岩在主弧带的冈达概组、义敦群、曲嘎寺组、勉戈组、喇嘛垭组中均有出现,勉戈组以火山岩为主,冈达概组与曲嘎寺组的火山岩均可与沉积岩构成互层或夹层,义敦群与喇嘛垭组仅在局部地段出现少量火山岩夹层。以上各岩石地层组中的火山岩类型均包括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在勉戈组中还出现较为特殊的熔结凝灰岩。另外,还有与各层位火山岩伴生的同源次火山岩。2.1阿德罗群火山岩熔岩主要为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包括玄武质晶屑玻屑凝灰岩。伴生的次火山岩主要有辉绿岩。2.2义敦群的火山岩熔岩主要为安山玄武岩、安山岩,火山碎屑岩为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2.3基性岩屑岩类熔岩包括玄武岩、安山玄武岩、安山岩、橄榄粗安岩、英安岩、流纹岩;火山碎屑岩包括玄武质、玄武安山质、安山质的岩屑晶屑凝灰岩。伴生的次火山岩主要有辉绿岩。2.4矿屑、凝灰及集块熔岩包括粗面岩、英安岩、流纹岩、霏细岩。除典型的熔岩外,还见有凝灰熔岩,即熔岩中混入有火山岩岩屑、晶屑以及火山灰或火山尘,这些火山碎屑物的含量有时可达25%;火山碎屑岩主要为流纹质的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火山集块岩以及它们之间的结构过渡类型。火山碎屑主要由流纹质火山岩岩屑、长石与石英晶屑、酸性玻屑及粉砂级以下的火山灰构成。凝灰岩以岩屑、晶屑、玻屑的含量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单屑、双屑、三屑凝灰岩,其中以双屑的岩屑晶屑凝灰岩最常见。集块岩砾径一般6~30cm,个别可达80cm以上。集块的成分主要有灰岩、板岩、基性火山岩等岩块。勉戈组火山岩伴生有次火山相的花岗斑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是勉戈组具有典型意义的岩石,由流纹质火山岩屑、石英与长石晶屑、酸性玻屑组成。玻屑间彼此紧密接触,几乎无填隙物,具熔结或焊结特点。碎屑定向排列,玻屑、岩屑塑变特征明显,具火焰状、舌状外形,其厚长比可达1∶50,并可见到双锥体的自形石英晶屑,这些均属典型的熔结凝灰岩特征。勉戈组中另外具有特殊意义的是出现钾玄岩(Shoshonite)组合。笔者确定勉戈组钾玄岩存在的主要依据是,在TAS图上岩石样品投影于S2.5基性二氮岩熔岩包括玄武岩、安山玄武岩、安山岩、橄榄粗安岩。其中玄武岩中可含少量橄榄石、铬尖晶石。橄榄粗安岩属玄武粗安岩的钠质分支。火山碎屑岩包括玄武质、安山玄武质、安山质的凝灰岩,主要为岩屑晶屑凝灰岩。3岩石系、系和系列的区别以及岩石化学特征的性质3.1亚碱性岩系的进一步划分划分方案是首先将岩石分为碱性岩系和亚碱性岩系,然后再将碱性岩系的岩石分为钠质系列和钾质系列,将亚碱性岩系的岩石分为拉斑系列和钙碱系列。岩系划分方法采用了里特曼指数(>3.3为碱性岩系,<3.3为亚碱性岩系)、Irvine的硅碱图、Yoder和Tilley的标准矿物Ol’-Ne’-Q’三角图等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其结果基本一致。除了勉戈组中的钾玄岩组合、喇嘛垭组中的橄榄粗安岩属于碱性岩系外,其余火山岩皆属亚碱性岩系。但冈达概组的样品多位于Irvine和Macdonald的碱性-亚碱性分界线之间的过渡区。碱性岩系的进一步划分采用了Irvine的标准矿物An-Ab’-Or三角图解(Ab’=Ab+5/3Ne)。勉戈组的钾玄岩组合均属于碱性岩系中的钾质系列,即钾玄岩组合相当于碱性岩系中一个富钾的分支。喇嘛垭组中的橄榄粗安岩则属于碱性岩系中的钠质系列。如果将冈达概组位于Macdonald的碱性岩系区的样品进行系列划分,则它们主要属于钠质系列。亚碱性岩系的进一步划分采用了Macdonald的FAM三角图解以及都城秋穗的相关图解(图2),得到的结果也基本一致。冈达概组、义敦群的火山岩属拉斑系列,曲嘎寺组的火山岩具有拉斑系列与钙碱系列的过渡特征,而勉戈组的火山岩、以及喇嘛垭组中除橄榄粗安岩之外的火山岩,均属于钙碱系列。从岩石地层序列来看,由冈达概组、义敦群→曲嘎寺组→勉戈组→喇嘛垭组,即由老到新,火山岩具有由亚碱性拉斑系列→亚碱性拉斑系列+钙碱系列→亚碱性钙碱系列+碱性钾质系列→亚碱性钙碱性系列+碱性钠质系列演化的特点。3.2钾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区内义敦群、曲嘎寺组安山玄武岩的氧化物含量较接近中国拉斑玄武岩的平均值(据赵宗溥、梅厚钧),其中义敦群的安山玄武岩较富钾而贫镁。勉戈组的粗面玄武岩与高铝玄武岩(据H.kuno)相似,但更富钾而贫钙。曲嘎寺组的安山岩较接近角斑岩的成分(据宋叔和),但更富铁镁。和Condie的钾玄岩资料对比,本区的钾玄岩明显富镁富钾。勉戈组的流纹岩,由下往上,有由低钾-中钾流纹岩向中钾-高钾流纹岩变化的趋势。在标准矿物中,钾玄岩组合除安粗质火山岩出现石英外,钾玄岩、钾质粗面玄武岩、碱玄岩、煌斑岩均不出现石英,而出现SiO它们都出现高含量的钾长石。(据都城秋穗1975)CA:钙碱性火山岩系列;TH:拉斑玄武岩系列3.3安山玄武岩岩浆起源和演化从稀土特征看,区内火山岩均为轻稀土富集型。曲嘎寺组安山玄武岩轻稀土富集程度最弱,而钾玄岩的轻稀土富集程度最高。曲嘎寺组和勉戈组虽然都含有流纹质火山岩,但其稀土特征有明显不同:前者稀土总量低,轻稀土富集程度较弱,具弱的负铕异常;后者稀土总量高,轻稀土富集程度和铕的负异常较强,反映后者应是岩浆演化较晚期的产物。从配分型式看,喇嘛垭组的安山岩类似于裂谷碱性玄武岩(Masuda等),或日本弧的碱性玄武岩。喇嘛垭组的粗安岩、曲嘎寺组的安山玄武岩类似于日本弧的高铝玄武岩。钾玄岩、钾质粗安岩、碱玄岩、煌斑岩的配分型式非常相似,反映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成因联系。粗面岩和流纹质火山岩的配分型式很接近,也说明它们之间可能有密切关系。此外,曲嘎寺组中的流纹岩和橄榄粗安岩、勉戈组中的流纹岩和粗面岩配分型式的特征和特征参数都有类似的变化关系,反映它们各属不同的演化阶段早、晚期的产物。3.4勉戈组的酸性岩区内火山岩微量元素特征及配分型式与太平洋、大西洋岩石(Carmichael等1974)比较,区内的中基性火山岩具有高Ba、Pb、Th、U的特征,因而并非典型的大洋组合。曲嘎寺组、喇嘛垭组的中基性岩更接近于洋隆低钾拉斑玄武岩或低钾安山岩的成分。而勉戈组中的钾玄岩组合类似于Condie的典型钾玄岩的微量元素特点。勉戈组中的粗面岩则类似于裂谷碱性玄武岩和高钾安山岩的成分。各类火山岩的过渡元素配分型式均为强分离W型,皆亏损Cr、Ni,富集Th、Nd。勉戈组的酸性火山岩以富集Ba、Rb、Th、Sr、Ce、Zr,明显亏损Ti为特征,为典型的岛弧火山岩微量元素特征。喇嘛垭组中基性火山岩的微量元素总体仍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但又与钾玄岩组合相似,显示有板内碱性岩的特点。勉戈组中Ni/Co比值变化大,说明岩浆源深度变化大。喇嘛垭组中Ni/Co比值较大,说明岩浆源深度较大。3.5岩石化学特征利用氧化物含量及比值(9个变量)、稀土含量及比值(12个变量)、微量元素及比值(14个变量),对区内的火成岩进行了聚类分析。在相关系数为0.9的水平上,以钾玄岩为代表的一套碱性且主要富钾的中、基性火山岩聚为A群,我们划为钾玄岩组合之一的粗安岩,在相关系数0.85的水平上先和粗面岩聚为一群,又在相关系数1.1的水平上和流纹质火山岩聚为一群,似可说明钾玄岩组合和粗面岩、流纹质火山岩有彼此过渡的关系。在义敦古火弧北段的白玉-麻绒一带,在较早的1∶20万区调中,曾划分有曲嘎寺组一段、曲嘎寺组三段两套含有基性火山岩的地层。在笔者参与的调查与研究工作中,通过地层间的不整合关系、岩性特征、生物化石等方面的对比,发现区内前人所划的曲嘎寺组一段在层位上应相当于义敦地区的二叠系冈达概组,而曲嘎寺组三段应相当于义敦地区的曲嘎寺组。为此,笔者收集了昌台-义敦地区不同地点不同层位性火山岩的化学分析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为使结果更加简明,先计算了各个地点上的平均成分(表2),然后再作聚类分析(图3)。在相关系数为0.5的水平上,义敦地区冈达概组的样品和义敦古火山弧北段的曲嘎寺组一段的样品首先聚为一群,表明二者间确有较好的“亲缘关系”。在相关系数为1.2的水平上,样品聚为三群:A群包括了义敦的冈达概组、义敦弧北段的原曲嘎寺组一段、以及昌台纳楞海的原上三叠统,这表明纳楞海的基性火山岩形成时代也可能是比较老的;B群包括了义敦的曲嘎寺组和义敦弧北段的原曲嘎寺组三段,这进一步证实了二者的对应关系;C群包括了昌台东山脊、根隆沟的等义敦火山弧东弧带的样品,说明这个带火山岩成分有相对的独立性。4勉戈组火山喷发旋回与火山文化之间的关系基本层序的概念及其工作方法是在沉积岩研究中首先提出来的,作为一种对岩石单层组合进行客观描述的方法,笔者认为它同样适用于火山岩地层,并可作为对火山岩形成环境和成因解释的基础。基本层序在识别和划分时,仍然有一个尺度和组合的问题。火山地层划分以前经常使用“韵律”和“旋回”这两个术语。从实质上说,火山喷发韵律也相当于一定尺度(段或亚段级别)的基本层序,而且是由火山作用具有的自旋回性而形成的旋回性基本层序。为研究和说明上的方便,笔者使用了一个火山地层单元的描述序列,见表3。表中所称的基本层序,主要指构成韵律和各单元内的单层组合。这里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该单元由单一的岩石构成;另一种情况是单元由“层对”或三种以上的岩性单层交替组成。勉戈组酸性火山岩中常见有两种基本层序,如图4所示。其中层序A可代表一次熔岩流和一次凝灰物质降落沉积过程,层序B反映了一次火山喷发自旋回沉积,它们可视为肉眼所观察到的火山喷发的最小自旋回单位。层序B上部的熔岩常缺失,在远离火山喷发中心的地段,层序B顶部常出现富含双壳化石的粘土质沉积。对火山韵律与旋回的划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熔岩,以熔岩的成分及结构变化来划分;(2)火山碎屑岩,以火山碎屑岩的粒度变化来划分;(3)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互层,以火山碎屑岩→熔岩的结构顺序划分;熔岩→沉积岩的结构顺序划分。特殊的如熔结凝灰岩还可考虑以流动单元(单元流层)来划分。区内火山喷发韵律较为清楚而易于划分的主要限于勉戈组。在勉戈组酸性火山岩中,笔者主要根据火山碎屑岩的粒度变化及火山碎屑岩→熔岩的结构顺序来划分韵律(图5)。A.层对式,A对于成分韵律划分,先进行了剖面地层模型的研究(图6),确定不同成分火山岩的结构顺序,义敦古B.旋回式,B图6然皮交日—交弄剖面曲嘎寺组—喇嘛垭图6然皮交日组火山地层模型A玄武质火山岩B安山质、粗面安山质或英安质火山A、玄武质火山岩B、安山质、粗面安山质或英安质火岩BE、钾玄岩小数代表单元厚度在剖面总厚度中所占百分比图5格塔剖面勉戈组火山岩的喷发韵律火山弧主弧带上曲嘎寺组至喇嘛垭组成分韵律的变化特点是:玄武质→粗安质或英安质→流纹质→石英粗面质,成分韵律划分见表4。在对火山岩岩石特征、化学成分以及火山喷发韵律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区内上二叠统至上三叠统地层作了火山旋回的划分,见表5。5火山和火山的连接5.1喷溢相及沉积相在区内除火山通道相较难识别和确定外,其余的火山岩相都已发现。包括有:(1)爆发相,是区内最主要的火山岩相,在勉戈附近的主弧带上最发育。岩石类型为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平均爆发指数以勉戈组最高,达0.89,曲嘎寺组其次,为0.57,其余组段皆小于0.5;(2)喷溢相,为各种熔岩。在曲嘎寺组和喇嘛垭组较发育;(3)侵出相,见于勉戈及麻青的勉戈组中,由流纹岩构成岩钟状的熔岩穹丘,相对高差可达40~50m。熔岩穹丘中发育近直立的流面构造;(4)潜火山相,由花岗斑岩、钾玄岩、煌斑岩等组成,岩石可呈脉状侵入围岩中或呈似层状产出;(5)喷发沉积相,火山岩主要为凝灰岩类,与沉积岩相间分布。由于海相火山岩和大量海相沉积岩伴生,因此应把火山岩相和沉积岩相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作为海相火山岩区盆地及环境分析的重要技术路线。针对义敦古火山弧的实际情况,笔者尝试性地提出一个火山—沉积综合岩相划分方案,见表6。表中作为喷发、搬运、沉积类型代号的三个字母组合,依次表示喷发环境、搬运介质、沉积环境。W表示水下环境或水搬运,A表示陆上环境或空气搬运。例如WWW即表示水下喷发、水搬运、水下沉积。岛弧组合中,C-1相为破火山口中心相,C-2相为破火山口外围相,C-3相为远离火山口洼地相。5.2破火山中心相的恢复冈达概组至曲嘎寺组及喇嘛垭组火山岩以喷溢相和层状熔岩为主,伴生巨厚的海相沉积岩,主要为盆地内裂隙式的火山喷发。火山物质基本上都为水下喷发,水介质搬运,水下沉积。勉戈组火山岩具有中心式喷发的特点。在该组内,笔者根据爆发相、侵出相、潜火山相、喷溢相的组合,以及火山集块岩、熔结凝灰岩、花岗斑岩、穹丘熔岩的岩石组合,建立了破火山口中心相的鉴别标志,并在义敦火山弧主弧带上的安孜一带恢复了然皮交日、勉戈、麻青、扎翁拉四个喷发中心。由于有小体积熔结凝灰岩发育,而且熔岩中可见完美的柱状节理,表明有陆上的或极浅水环境下的破火山口的生成。因此,火山物质局部具有陆上喷发、空气搬运、陆上堆积的环境。然皮交日是区内最重要的火山喷发中心,由此向南、向东,火山碎屑物粒度总体趋于变细,且沉积岩夹层增多。钾玄岩组合及碱性钾质系列的粗面岩皆出现于勉戈、然皮交日及其西北侧,说明勉戈组沉积时主弧带北段由南东向北西,由岛弧边缘盆地逐渐变化为岛弧靠陆一侧的火山口高地。6义敦煌古山弧层序界面现代地层学相对于传统地层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虽然它的概念和体系是建立在被动(稳定)大陆边缘研究的基础上的,但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普遍意义。义敦古火山弧在地史中主要属于活动陆缘的火山盆地-岛弧区,笔者尝试运用了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区域地层格架。研究中的要点在于对层序不整合、饥饿段、海泛面的识别,并利用它来划分层序和沉积体系域,同时充分考虑活动陆缘区层序和体系域形成的特点:沉积受构造控制在不同部位有强烈的差别和变化;盆地沉积物的供给在很大程度上和火山喷发活动有关;沉积间断和不整合面发育频繁而且具多样性。笔者对义敦古山弧层序地层研究的认识见于表7。以下对重要的界面和沉积段作简要说明。冈达概组顶部在上麻绒见有层纹构造的灰黑色薄中层泥质硅质岩,类似于饥饿段沉积,结合沉积建造特点来看,冈达概组和义敦群应分别相当于海侵和高水位体系域。曲嘎寺组与下伏义敦群之间的1型不整合面,是区内最重要的层序界面,其主要特征为:(1)曲嘎寺组不同岩石单元对义敦群的下超(图7);(2)曲嘎寺组底部见有岩屑砾岩或石英质砾岩构成的海底扇堆积,相当于1型不整合面上由海底峡谷深切形成的低水位扇;(3)在低水位扇之上,即曲嘎寺组内部还见有由岩屑砾岩、石英质砾岩、灰岩岩屑砾岩、砂岩构成的低水位楔沉积。此外,曲嘎寺组下伏的义敦群顶部,见有透镜状的白云质绿泥绢云板岩产出,很可能为该不整合面暴露形成的钙泥质风化壳沉积经变质而成。曲嘎寺组与上覆的勉戈组之间存在2型不整合面,其标志为:(1)曲嘎寺组内不同岩石单元的顶超(图7);(2)曲嘎寺组上部向上变浅的碳酸盐沉积序列;(3)曲嘎寺组顶部的暴露标志,如灰岩的白云岩化,潮坪相的砾屑白云岩、泥晶白云岩、泥晶灰岩沉积等;(4)岩性岩相的不连续。在麻青至青格玛一带,曲嘎寺组顶部灰岩层面上可见大量团块状、皮壳状、斑点褐铁矿构成的铁质风化壳。曲嘎寺组与勉戈组之间的不整合和一般的1型、2型不整合不同的是,它和岛弧主弧带上主火山旋回强烈火山喷发前的成穹作用有关,同时也是一种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沉积不整合。勉戈组与喇嘛垭组之间的海泛面的主要标志在于,以勉戈组为代表的岛弧火山熄灭后,出现以喇嘛垭组复理石层为特征的次生扩张盆地沉积,而且从剖面上布马层序的组合类型变化来看,由勉戈组与喇嘛垭组的界面往上,海水有逐渐加深的趋向。根据上述层序划分,笔者建立了义敦火山弧主弧带的岩石地层格架(图8)。7风化壳残石液蚀变带发生。区域动力TST.海侵体系域SS.饥饿段HST.高水位体系域LSF.低水位扇LSW.低水位楔SB.不整合Fc.铁质风化壳SMW.陆棚边缘(岛弧及岛弧边缘)体系域TS.海泛面变质作用形成的黑云母,此阶段可发生退化变质生成绿泥石。另外在一些矿区可见强烈的硅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完全改造了早期的变质火山岩,形成新的交代蚀变岩。8火山岩岩浆的起源和发育8.1部分熔融作用相在图9中,区内不同层位的火山岩及基性侵入岩大都沿左侧斜线分布,表明它们的初始岩浆成因都和早期的某种部分熔融作用有关。主弧带西部的酸性火山岩、主弧带中部的粗面岩在右下方构成一水平线,表明这些岩石的形成和不同阶段的分离作用有关。对于中、基性岩,用Ce-Ni图解进行了分析,在图10中,冈达概组玄武岩紧靠部分熔融作用线,曲嘎寺组的中、基性岩较分散,但总体上更接近分离结晶作用线。勉戈组中的钾玄岩样品靠近部分熔融作用线,但同一钾玄岩组合中的粗安岩和碱玄岩样品则靠近分离结晶作用线,表明钾玄岩组合中不同岩类的形成差异。从火成岩中的强不相容元素对Rb/Sr比值来看(表8),不同层位的安山玄武岩、橄榄粗安岩以及主弧带东部的辉绿岩丰度的比值较接近,且在各类岩石中丰度比值最低,表明其母源在化学成分上比较接近。如果假定部分熔融时熔体分离物超过10%或15%,那么它们的丰度比值就应接近母源中的相应丰度比。如果把其它岩石看成派生岩浆的产物,由于它们的丰度比值都高于上述岩石,根据卡米查伊尔的经验规律,那么母源就有可能属石榴石或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从稀土元素看(表9),由安山玄武岩、流纹岩到粗面岩,以及同一类岩石由旋回下部到上部,∑REE逐渐增大,符合于部分熔融过程中REE的不相容性。钾玄岩组合有较低的∑REE,说明它有可能是早期部分熔融的残留相,尔后运移、侵位、喷溢。从δEu看,安山玄武岩、橄榄粗安岩、钾玄岩组合均为弱的正铕异常,也说明它们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