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
实
验..7
.12
实验.15
.17
.20
实验24
28
34
物
化实
验
学
理40
基
化
工
程
学43
础
学48
化
的
物
学-51
有
成
合
机54
高
机
等
有
化学.56
.59
62
胶
体化学
结
化
构学
66
69
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74
有害生物概论..................................................77
农药残留分析基础..............................................80
生物无机化学..................................................82
环境分析化学..................................................85
环境分析化学实验..............................................87
配位化学......................................................88
仪器分析......................................................91
农产品安全与毒物分析..........................................96
化学综合实验..................................................98
无机化学
InorganicChemistry
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编号:(暂不填,由教务处填写)
课程总学时:96学时(其中,讲课键,实验上机一,实习一,
课外学时0)
课程学分:6.0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
开设学期:1上(化学原理72学时)1下(化学元素24学时)
开课单位:(理学院应化系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室)
适用专业:化学理科基地专业
所需先修课:
课程负责人:
二、内容简介(包括课程性质、任务、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等,字数约300-500
字)
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重点系统介绍化
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近代物质结构、
化学平衡等基本化学原理,培养学生运用上述原理掌握无机化学中元素及化合物
基本知识从而对一般的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及参考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大纲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气体、溶液(3学时)
第一节:化学基本概念
第二节:气体及气体定律
第三节:溶液与稀溶液通性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知识(8)
第一节:热力学基础知识
1系统与环境状态函数及其特征化学反应进度化学反应计量数热力学
标准状态
2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能功和热
3过程的热定容热与热力学能定压热与焰
第二节:热化学
1化学反应的定容热与反应的摩尔热力学能
2化学反应的定压热与反应的摩尔焰
3热化学定律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焰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自发方向
1自发过程的趋势嫡、吉布斯自由能概念初步
2自由能及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物质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
3吉布斯——氨姆霍兹方程
第三章化学平衡原理(6)
第一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特征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1化学反应等温式
2标准平衡常数与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
3标准平衡常数的性质和意义
第三节:化学平衡计算多重平衡原理
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
1非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浓度压力温度van'Hoff方程
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3学时)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第三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五章酸碱反应及酸碱平衡(6学时)
第一节:质子酸碱理论
第二节:酸碱平衡
第三节:酸碱平衡的移动
第四节:缓冲溶液组成和性质,缓冲原理及其范围,配制方法
第六章沉淀-溶解反应及沉淀-溶解平衡(6学时)
第一节:溶度积原理:
第二节:沉淀的生成:
第三节:分步沉淀
第四节:沉淀的转化
第五节:沉淀的溶解:
第六节:沉淀反应的应用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9学时)
第,•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
第三节: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第四节: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与原电池电动势
第五节: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第六节:电势图解及应用
第八章原子结构(8学时)
第一节:微观粒子的运动特性
1物理量的量子化
2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电子波粒二象性的统计解释测不准原理
3对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量子力学基本假设简介
第二节:波函数
1电子的几率与几率密度
2波函数物理意义简介
3量子数及其物理意义简介
4原子轨道轮廓图、等值线图、电子云图、径向分布图
第三节:单电子原子的结构
1轨道能级
2电子的几率密度分布和几率分布
第四节:多电子原子的结构
1中心势场模型
2影响轨道能级的因素屏蔽效应和穿透效应能级组
3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第五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元素性质变化基本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影响元素化学性质的结构因素
元素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原子电负性变化的基本规律
偶系收缩现象及其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第九章分子结构(10学时)
第一节:离子键与离子晶体
1Kossel离子键理论简介:离子键与离子晶体的形成
2影响同种晶型离子晶体晶格能的因素
3晶格能对离子晶体重要性质的影响
第二节:共价键的价键理论、轨道杂化理论简介
1氢分子形成过程中能量和电子几率密度分布的变化价键理论要点
2。键和“键的形成、特征
3共价键的特征键参数
4s-p型、d-s-p型、s-p-d型轨道杂化重要的简单无机、有机化合物
的空间结构
(水、氨、二氧化碳、二氧化硅、甲烷、乙烷、乙烯、乙快等)
第三节:价电子对互斥理论
第四节:分子轨道理论
第五节:分子的极性
1键的极性键矩
2分子的极性偶极矩
3影响分子极性的主要因素:键的极性和分子空间构型
4氧化数概念氧化数变化的周期性规律
第六节:分子间力氢键
1分子间力的产生及其对分子晶体熔沸点的影响
2氢键的产生条件及其对分子晶体熔沸点、溶解性等的影响
第七节:晶体结构:物质结构与物质性质
第十章配位化合物(9学时)
第一节: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第三节:配位平衡:
第四节:螯和物
第五节:配合物的应用
化学元素部分32学时,其中10学时学生自由讨论时间
第十一章元素概论
第一节:元素概论
第二节:氢
第三节:稀有气体
第十二章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第一节:通性
第二节:单质
第三节:化合物
第四节:离子晶体盐类溶解性分析
第五节:盐类的热稳定性分析
第十三章卤素
第一节:通性
第二节:单质
第三节:化合物
第十四章氧族元素
第一节:通性
第二节:单质
第三节:化合物
第十五章氮族元素
第一节:通性
第二节:单质
第三节:化合物
第十六章碳族元素
第一节:通性
第二节:单质
第三节:化合物
第十七章硼族元素
第一节:通性
第二节:单质
第三节:化合物
第十九章铜族与锌族
第一节:通性
第二节:单质
第三节:化合物
第二十章d区元素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钛副族
第三节:帆副族
第四节:铭副族
第五节:镒
第六节:铁系、柏系
第二十一章镯系和铜系
第二十二章无机化学进展
教材:《普通化学原理》(第二版);华彤文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普通无机化学》(第二版);严宣申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习题和作业:本教材附有大量思考题和习题,要求学生全部完成习题。课堂讲授
时对重点思考题进行解答。教师每次批改部分学生作业,并印发参考答案。
四、教学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本科生重要必修基础课。本科程重要介绍现代化学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
2、课程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本课程重点系统介绍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本课程主要包含元素周期律、化学热
力学、近代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等基本化学原理几部分。本课程深度与国内理科
院校化学系要求相符。
3、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课堂讲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讲授方式上,力求深入浅出、形象生
动和,贯穿分析、综合的方法,尽可能采用幻灯和图表以达到简明扼要、直
观明了、易于理解的目的。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实
践教学中,通过试验将各个环节串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执笔人:
审定人:
2004年4月1日制定
无机化学实验
InorganicChemistryinthelaboratory
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编号:(暂不填,由教务处填写)
课程总学时:128学时(其中,讲课0,实验.128,上机—,实习—,
课外学时0)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
开设学期:1上(化学原理48学时)1下(化学元素64学时)
开课单位:(理学院应化系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室)
适用专业:化学理科基地专业
所需先修课:
课程负责人:
二、内容简介(包括课程性质、任务、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等,字数约300-500
字)
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本科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通过本实验,使学
生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本课程
在严格训练学生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联系理论解
决问题的能力,数据处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期终考察分
笔试和自行设计实验两部分。重点安排了较多的综合实验内容。
三、教学大纲
一、基本操作部分
实验一:玻璃管(棒)和滴管的制作,洗瓶的安装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掌握酒精喷灯的使用方法
3、学习截、拉、弯玻璃管(棒)的基本操作。
4、练习塞子钻孔操作
实验二:硫酸亚铁锈的制备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练习水浴加热、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等基本操作。
2、了解复盐的一般特征和制备方法。
实验三:离子交换法制备纯水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离子交换发制备纯水的基本原理,练习使用离子交换树脂
的一般操作。
2、学习正确使用电导率仪。
实验四:氯化钠的提纯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通过粗食盐的提纯,了解盐类溶解度知识在无机物提纯中的应用,学
习中间控制检验方法。
2、练习有关的基本操作。
3、学习用目视比色法进行痕量分析。
二、基本原理部分
实验一:置换法测定气体常数R或铝,锌合金含量的测定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理想气体方程和气体分压定律的应用。
2、学习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和气压计的使用。
实验二: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级数、活化能的测定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测定过二硫酸锭与碘化钾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反应级数和活化能。
实验三:弱酸电离常数的测定及缓冲溶液配制和性质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测定醋酸的电离常数。
2、学习使用酸度计。
3、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巩固缓冲溶液的性质。
实验四:磺基水扬酸铁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和稳定常数的测定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
原理。
2、进一步练习分光度计的使用。
实验五: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及性质(配位反应)
学时:8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三草酸合铁(III)酸钾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2、了解常见的儿种配位反应并比较配离子和简单离子的区别。
3、了解影响配位平衡的因素。
4、学习试管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六:浜淀度应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加深对溶度积原理的理解并进行应用。
2、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3、利用溶度积原理分离金属离子。
4、学习滴管操作和离心机的使用。
实验七:氧化还原反应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的关系。
2、试验酸度、浓度、催化剂等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3、观察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现象。
三、元素实验
实验一:卤素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卤素的氧化性和卤素离子的还原性。
2、掌握次卤酸盐和卤酸盐的氧化性。
3、理解卤素的歧化反应。
4、学习实验室制备卤化氢的方法及实验它们的性质。
5、了解某些金属卤化物的性质。
实验二:氧、硫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试验过氧化氢的性质。
2、了解硫含氧酸及其性质。
3、试验难溶硫化物性质。
4、掌握若干离子的鉴定方法。
实验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比较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活泼性。
2、比较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就盐的溶解度。
3、比较锂、镁盐的相似性。
4、了解焰色反应的操作。
实验四:氮、磷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试验镀盐的主要性质
2、试验亚硝酸盐、硝酸盐的稳定性、氧化-还原性、亚硝酸根、硝酸根的
检验。
3、试验磷酸盐的主要性质和磷酸根的鉴定反应。
实验五:碑、睇、钮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睇、秘的氢氧化物酸碱性及其不同氧化态的氧化还原性。
2、实验难溶硫化物的性质。
3、试验睇、钮盐的水解性。
实验六:碳、硅、锡、铅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活性碳的吸附性。
2、试验碳酸盐和硅酸盐的性质。
3、掌握锡、铅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七:硼、铝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铝的重要化学性质,理解氢氧化铝和氧化铝的吸附性。
2、试验硼酸酸性、硼砂溶眼的缓冲性。
3、了解硼的焰色反应和硼砂珠实验。
试验八:ds区元素化学第五性质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铜、银、锌、镉、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2、掌握铜、银、锌、镉、汞的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的特征及
铜和汞的氧化态变化。
实验九:d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一)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d区元素某些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2、掌握d区元素某些化合物可变价态的氧化还原性。
3、了解该区元素某些金属离子水解性。
实验十:d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二)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观察和掌握某些元素水合离子的颜色。
2、了解该区元素某些金属离子的配位化合物及形成配位化合物后
对其性质的影响。
3、了解该区元素某些配位化合物在鉴定金属离子中的应用。
4、总结金属硫化物的性质及它们在不同试剂中的沉淀溶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四、综合实验(24学时)(选做)
实验一:液体未知物的分析
实验二:固体未知物的分析
实验三:从海带中提取碘
实验四:生物体中几种元素的定性鉴定
实验五:过氧化钙的制备
实验六:大综合实验(双配合物的制备及其组成和性能测定)(12学时)
教材:《无机化学实验》(第二版)武汉大学无机化学教学组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四、教学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在严格训练学生基本分析化学操作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观察现象、分
析问题、联系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处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
作作风。本课程是化学专业本科生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2、课程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本课程包含化学各项基本操作的训练,让学生借助于化学仪器化学试剂,学
习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并训练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等综合素质
3、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教师需详细示范基本操作,讲解实验原理和关键步骤,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
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按时高质量完成每次实验。
执笔人:
审定人:
2004年4月1日制定
分析化学
AnalyticalChemistry
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编号:(暂不填,由教务处填写)
课程总学时:48(其中,讲课学_,实验H_,上机一,实习—,课外
学时)
课程学分:3
课程分类:必修
开设学期:二上
开课单位: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室
适用专业:理学院化学专业
所需先修课:无机化学
课程负责人:
二、内容简介(包括课程性质、任务、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等,字数约300-500
字)
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重点系统介绍定量
化学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定量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对
实际较复杂的问题的处理方法。滴定分析部分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学习林
邦处理复杂化学平衡的方法,从理论上讨论保证滴定分析准确度的各种方法,引
导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大纲
第一章分析化学概述(3学时)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分类、定量分析的程序、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方
法;
二.滴定分析概述:
1.基本概念:标准溶液;化学计量点;终点;终点误差;滴定分析的特
点和适用范围;
2.滴定方式;
3.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4.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化学计量数比规则、等物质的量规则;
第二章误差与数据处理(5学时)
一.有关误差的基本概念:准确度、精密度及其表示;误差的来嫄和分
类;
二.随机误差分布规律;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
三.测定方法的选择和测定准确度的提高;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10学时)
质子条件;各类酸碱水溶液酸度计算;
二.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点;变色范围;混合指示剂;
三.酸碱滴定:各类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四.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影响各类酸碱滴定终点误差的因素;
五.酸碱滴定的应用;
第四章配位滴定法(10学时)
配位平衡:基本概念;复杂配位平衡的处理方法(副反应系数、条
件稳定常数)
二.单一离子的配位滴定原理:单一离子可被滴定的最高酸度和最低酸
度;金属指示剂;
三.混合离子的选择性滴定;
四.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8学时)
一.条件电极电势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
二.氧化还原滴定基本原理和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三.氧化还原滴定方法的应用;
第六章沉淀滴定法(4学时)
一.滴定曲线
二.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
第七章重量分析法(6学时)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各种因素及定量处理方法;
二.沉淀的生成;
三.沉淀的纯度;
四.沉淀条件;
五.称量形的获得;
第八章可见吸光光度法(6学时)
一.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光吸收定律;
二.定量方法和吸光度的测定方法;
三.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四.显色反应的条件;分析条件的选择;
五.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第九章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4学时)
沉淀分离;
二.萃取分离;
三.离子交换分离;
四.色谱分离;
五.挥发与蒸储分离;
教材:《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彭崇慧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习题和作业:本教材附有大量思考题和习题,要求学生全部完成习题。课堂讲授
时对重点思考题进行解答。教师每次批改部分学生作业,并印发参考答案。
四、教学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本科生重要必修基础课。本科程重要介绍现代定量化学分析
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课程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本课程主要包含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分离技术和可见吸光光度分析法儿部分,
重点为定量化学分析法。本课程深度与国内理科院校化学系要求相符。
3、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课堂讲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讲授方式上,力求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和,贯穿分析、综合的方法,尽可能采用幻灯和图表以达到简明扼要、直观
明了、易于理解的目的。
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试验将
各个环节串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执笔人:
2004年4月1日制定
分析化学实验
AnalyticalChemistryintheinthelaboratory
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编号:(暂不填,由教务处填写)
课程总学时:_64_(其中,讲课0_,实验一96,上机一,实习—,课外学时)
课程学分:2
课程分类:必修
开设学期:二上
开课单位: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室)
适用专业:理学院化学专业
所需先修课:无机化学
课程负责人:
二、内容简介(包括课程性质、任务、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等,字数约300-500
字)
定量化学分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定量化学分析技术是化学专业本科
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本课程在严格训练学生基本分析化学操作的基础上,
训练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联系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处理的能力,并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本课程包括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分离技术及可
见吸光光度法实验,期终考察分笔试和自行设计实验两部分。重点安排了较多的
滴定分析实验内容。
三、教学大纲
1,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酸碱比较滴定),天平称量练习;(6学时)
2,玻璃量器校准,NaOH标准溶液配制;(6学时)
3,NaOH标准溶液标定,HC1标准溶液配制;(6学时)
4,HC1标准溶液标定,氨水浓度测定,总碱量测定,KMnCU标准溶液配制;(6
学时)
5,EDTA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水硬度测定,Bi—Pb连续滴定;(6学时)
6,KMnCU标准溶液标定,H2O2浓度测定,b标准溶液配制;(6学时)
7,KMnO4法测钙,Na2s2O3标准溶液配制;(6学时)
8,KzCnCh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6学时)
9,Na2s2O3标准溶液标定,碘量法测铜;(6学时)
10,12标准溶液标定,葡萄糖测定;(6学时)
11,AgNCh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莫尔法测氯;(6学时)
12,重量法测定BaCl2的质量分数(10学时)
13,吸光光度法测定铁(磺基水杨酸法);(6学时)
14,Co2\Ni2+离子的离子交换分离和测定;(10学时)
15,实验考查;(2+2学时)
教材:《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学组编,北京
大学出版社
四、教学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在严格训练学生基本分析化学操作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观察现象、分
析问题、联系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处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
作作风。本课程是化学专业本科生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2、课程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本课程包含定量化学分析各项基本操作的训练,学习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和
可见分光光度分析各种方法,学习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并训练学生观察现象、分
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教师需详细示范基本操作,讲解实验原理和关键步骤,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
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按时高质量完成每次实验。要求学生测定结果准
确、精密。
执笔人:
审定人:
2004年4月1日制定
《有机化学》
(OrganicChemistry)
一、课程概况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108学时
课程学分:7
课程分类:必修
开课学期:一学年
开课单位: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组
适用专业:农药学及农产品安全专业
所需先修课:普通化学
课程负责人:傅滨
二、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用途、来源和制备方法;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
重排反应、协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各种类型有机反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
及其影响因素、应用范围;有机结构理论,重要的反应机理,尤其是各类化合物
的结构与反应性关系;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概念,天然产物,有机合成;有机化
合物的分离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等。在教给学生基本的有机化学原理和
方法的同时,要使学生建立起有机化合物结构一性质一应用的关系,培养学生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大纲
1、课堂讲授部分的教学内容与要求(108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有
机化学的若干预备知识(有机反应,有机酸碱概念,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有
机反应中的活性中间体)
第二章烷烧(4学时)
烷煌的结构及其同分异构现象;烷烧的命名;烷煌的构型与构象,烷烧的物理性
质;烷慌的化学性质(卤代,燃烧,热裂,硝化与磺化);烷燃的来源与制备。
第三章烯烧(6学时)
烯煌的结构特征,烯嫌的命名,烯嫌的物理性质,烯炫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
氧化反应,聚合反应,a氢卤代反应),烯夕空的制备。
第四章焕煌和二烯烧(4学时)
快蜂:快烧的结构和命名,焕烧的物理性质,快炫的化学性质,快烧的制备。
二烯烧:二烯煌的分类和命名,二烯煌的结构和性质,Diels-Alder反应。
第五章脂环烧(4学时)
脂环煌的分类和命名,脂环煌的物理性质;脂环煌的化学性质;Baeyer张力学说,
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脂环煌的制备。
第六章芳香煌(6学时)
苯的结构,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芳香煌的化学性质,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
应规律,多环芳嫌,非苯芳烧,Huckel规则。
第七章有机波谱分析(6学时)
紫外及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基本原理,化学位移,自选偶合
与裂分);质谱。
第八章对映异构(6学时)
平面偏振光和物质的旋光性,旋光性和分子结构的对称因素,旋光仪和比旋光度;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含二个或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不含手性碳原
子的手性分子;不对称合成核立体专一性,外消旋体的拆分。
第九章卤代烧(6学时)
卤代烽的分类和命名,卤代堤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卤代燃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
消除反应,还原反应);卤代煌的制备;重要的卤代烷;有机金属化合物(结构,
制备,反应和应用)。
第十章醇酚醛(6学时)
醇:醇的结构,分类,命名和物理性质;醇的化学性质(a—消除,0—消除);
醇的制备。
酚: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酚的物理性质;酚的化学性质;酚的制备。
酸:酸的分类,命名和物理性质;酸的化学反应;酸的制备;重要的代表物。
第十一章醛和酮(8学时)
醛和酮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醛酮的反应(默基的亲核加成,埃基化合物的
还原,醛酮的氧化,a-活泼氢的反应,a,0-不饱和醛酮的加成);醛和酮的制备。
第十二章较酸和竣酸衍生物(12学时)
竣酸的分类,命名和物理性质,竣酸和竣酸根的结构;竣酸的反应;竣酸的制备;
卤代酸;羟基酸。竣酸衍生物的命名,物理性质,结构;竣酸衍生物的制备及相
互转变;竣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反应;竣酸衍生物的其它反应(酯的偶
姻反应,酯缩合反应,酯的酰基化和烷基化反应);碳酸,原酸,黄原酸及其衍
生物;油脂和表面活性剂;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含氮化合物(8学时)
硝基化合物;胺(胺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重氮化反应,芳香重氮盐的化学性质);重排反应。
第十四章含硫和含磷有机化合物(6学时)
有机硫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硫醇和硫酚,硫酸,铳盐,亚硼和硼,磺酸
及其衍生物。
有机磷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煌基磷,亚磷酸酯,有机磷化合物的应用。
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6学时)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五员杂环化合物(吠喃,嚷吩,毗咯环系化合物的化
学性质);六员杂环化合物(毗咤,毗喃环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第十六章碳水化合物(6学时)
单糖的结构,构型及命名,单糖的环状结构,变旋光现象,单糖的反应,单糖的
合成与降解;双糖;多糖。
第十七章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4学时)
氨基酸的结构,命名,等电点;氨基酸的化学性质;氨基酸的合成。多肽和蛋白
质的分析,合成,多肽和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二级和三级结构。核酸。
第十八章周环反应(4学时)
分子轨道的对称性,前线轨道理论,能量相关理论,芳香过渡态理论,电环化反
应,环加成反应,。键迁移反应。
第十九章菇类和将体化合物(2学时)
砧类化合物,单砧,倍半砧,二砧,三砧,四砧。
锚族化合物,的醇,胆汁酸,馅体激素,锚体皂昔。
2、实验、实习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另定)。
3、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覃兆海,金淑惠,李楠编,《基础有机化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o
邢其毅等,《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四、教学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有机化学课的目的和任务可归纳为以下儿点:
1)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结构理论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2)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特征反应及其反应机理。
3)掌握影响有机化合物性质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掌握常用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方法。
5)了解一般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原理,以及••些主要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6)了解一些生物大分子和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构及性能。
在教给学生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实际应
用能力,加强素质教育,提倡创新精神。
2、课程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重点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一酸碱理论,电子效应,立体效应等;掌握取
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等反应的机理;掌握各种官能团的有机
化合物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掌握结构-反应-应用之间的关系;掌握立
体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本教学大纲用于化学理科基地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在
内容深度方面要求较高,与综合性大学的有机化学课程接近。
3、要求与主要环节
课程的学习采用课堂讲授辅以多媒体教案;采用课后作业,课堂讨论,课下
文献查阅,撰写读书报告和文献综述,课堂解题练习等形式进行课程学习;课程
设有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为综合评价成绩。上述所有环节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
与。
执笔人:傅滨
审定人:覃兆海
2004年3月31日
有机化学实验
OrganicChemistryinthelaboratory
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编号:(暂不填,由教务处填写)
课程总学时:108学时(其中,讲课0,实验108,上机一,实习—,
课外学时0)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
开设学期:2上(有机实验基本操作及简单合成48学时)2下(多步合成56学时)
开课单位:(理学院应化系有机化学教研室)
适用专业:化学理科基地专业
所需先修课:
课程负责人:
二、内容简介(包括课程性质、任务、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等,字数约300-500
字)
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本科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
训练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验证有机化学中所学的理
论,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联系理论解决问题思维和能力。同时培养学
生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课程前半部分为基本
操作及简单合成,后半部分为多步合成的训练。
三、教学大纲
一、基本操作部分
实验一:熔点测定
学时:6学时
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能力
2、掌握提勒管及显微熔点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二:蒸镭和分储
学时:6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蒸饵和分偏的基本原理
2、掌握蒸储和分储的基本操作
实验三:减压蒸储
学时:6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减压蒸储的基本原理
2、掌握减压蒸储的基本操作
实验四:水蒸气蒸储
学时:6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水蒸气蒸储的基本原理
2、掌握水蒸气蒸储的基本操作
实验五:重结晶及过滤
学时:6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重结晶及过滤的基本原理
2、学习和掌握重结晶及过滤的基本操作
实验六:僖谱/
学时:6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色谱法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应用
2、学习常见色谱的基本原理
3、掌握薄层色谱、柱色谱的基本操作
4、学习鉴定、分离有机化合物
二、有机化学反应与制备
实验七:叔丁基氯的合成
学时:6学时
目的要求:
4、了解卤代危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反应
5、利用半微量有机制备仪进行简单合成操作
实验八:间硝基苯甲醛
学时:6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硝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反应
2、掌握搅拌、抽滤和熔点测定的操作方法
实验九:环己烯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不饱和夕至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反应
2、掌握分饵、蒸你的操作方法
实验十:7,7-二氯双环[4,1,0]庚烷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卤代煌及环丙烷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反应
2、了解相转移催化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实验十,r苯乙酮的制备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芳香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反应
2、了解傅-克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实验十二:苯亚甲基苯乙酮的制备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a,0-不饱和谈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反应
2、了解羟醛缩合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实验十三:对甲基-N-乙酰苯胺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反应
2、了解功能团保护及去保护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实验十四:对氨基苯甲酸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竣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反应
2、了解氧化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实验十五:4-甲基-2-硝基-N-乙酰苯胺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硝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反应
2、掌握重结晶的操作方法
实验十六:2-硝基对甲苯胺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反应
2、掌握重结晶的操作方法
实验十七:乙酸苯酚酯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反应
实验十八:邻羟基苯乙酮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反应
2、掌握无水反应的基本操作
3、了解Fries重排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实验十九:肉桂酸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a,不饱和竣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反应
2、了解Perkin重排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实验二十:对苯琨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琨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反应
2、了解氧化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实验二十一:环己酮月亏
学时:4学时
实验二十二:£-己内酰胺
学时: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月亏类及酰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反应
2、了解Beckmann重排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材:《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自编)
参考教材:《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兰州大学复旦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
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教学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验证
有机化学中所学的理论,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联系理论解决问题思维
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本课程是化学专业本科生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2、课程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本课程包含有机化学各项基本操作的训练,让学生借助于化学仪器化学试
剂,学习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并训练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等综合素质
3、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教师需详细示范基本操作,讲解实验原理和关键步骤,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
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按时高质量完成每次实验。
执笔人:董燕红
审定人:
2004年4月1日制定
物理化学
(PhysicalChemistry)
一、课程概况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96(其中,讲课键,实验―,上机—,实习—,课外
学时24)
课程学分:6.0
课程分类:必修
开设学期:春、秋(22和31)
开课单位:理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理科基地)
所需先修课:高等数学、物理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课程负责人:姚广伟马琛
二、内容简介
《物理化学》是本院化学专业的-一门化学基础理论课,也是一些农业科学和
生物科学等专业所必需的一门基础理论课,该课授予学生所必需的物理化学基础
理论知识,奠定一定的物理化学实验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
本课程主要包括六部分若干章节。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热力学基础,重点讲授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
化学动力学、电化学和表面化学及胶体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通过学
生自习、教师课堂讲授、演算习题和讨论、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考试等学习环节达
到掌握本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处理自然科学问题
的手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理论和科学思维方法,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奠定良好
的基础。
为此,根据高等院校对物理化学课的要求和学校规定的教学学时数,并照顾
到《物理化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完整性,拟订了本教学大纲。大纲分为重点、
一般和选讲三部分内容,配合计算机多媒体手段以及幻灯片、投影片等,在课时
允许的情况下辅以习题课、辅导课和录相教学等教学环节。
三、教学大纲
1、课堂讲授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琛(3学时):
1.介绍物理化学学科的内容、特点。
2.物理化学在科研及其生产中作用和地位。
3.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4.气体运动学简介
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的物态方程;临界状态和压缩因子
二、热力学基础:
1.热力学第一定律(8学时)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过程中功和热,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平衡态和热力
学状态函数;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物理体系中的应用,焦耳定律,焦耳-汤姆逊实验,压缩
和膨胀系数;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盖斯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2.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12学时)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不可逆过程的现实意义;
场概念的意义和炳增原理;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的联合公式及其应用;
热力学第三定律;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中热力学函数的计算;
阐明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及其相关物理过程)中有关过程方向及限度的嫡
判据和自由焰判据。
三、化学热力学:
1.多组分体系的热力学(8学时)
化学势的引出和意义
多组分体系和偏摩尔量及其集合公式的应用;
理想、非理想的气体体系的化学势;
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和溶液体系的化学势;
非电解质溶液体系的讨论和应用。
2.化学反应热力学平衡(6学时)
化学反应进度的概念和应用,van,tHoff等温方程;
化学反应体系的化学势,化学反应的方向判断;
标准生成Gibbs函数的计算和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和温度因素的影响关系
平衡移动方向和压力、浓度、惰性物质等影响因素以及实际应用计算;
反应的耦合效应及其对化学平衡热力学的影响。
3.相变热力学和相图的应用(10学时)
化学势和相平衡,组分数、自由度及相律的推导;
单组分体系热力学及相图,Clapeyron方程及其应用;
二组分体系热力学及相图,相图的基本类型、绘制和讨论,杠杆规则,D-M
公式及应用,蒸储和精储原理,分配定律及其分离纯化应用;
三组分体系的相图特点和相图分析应用。
4.非平衡热力学体系(4学时)
介绍非平衡热力学体系的基本概念和耗散结构理论。
四、化学统计热力学初步(11学时)
1.基本概念和配分函数的推导和理论意义
2.几种经典统计方法介绍;
3.热力学函数的推导,配分函数的在理想气体反应中的应用。
五、化学动力学(20学时)
1.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讨论;基元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
反应速率的动力学方程、级数和速率常数;
简单反应级数的唯象规律,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的(实验)确定方法;
2.温度对反映速率的影响
阿累尼乌斯经验公式,实验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测定;
基元反应的活化能与微观可逆性原理,基元反应活化能的估算;
3.基元反应速率理论
碰撞理论的要点,碰撞理论的速率表达公式、几率因子和经验公式的对比讨论;
过渡态理论的基本模型、理论要点、势能而;基元反应速率的统计力学讨论,
及其热力学表达式;活化嫡变、活化蜡变及其理论意义;
单分子反应速率理论:Lindemann理论、RRKM理论简介;
4.复杂反应与反应历程
平行反应、对峙反应;
连续反应、自由基直链反应和支链反应;
反应历程拟定的经验方法,决速步,稳态近似处理与居先平衡假设处理;
5.催化反应动力学
催化反应的特点,催化剂的定义及其作用历程,催化吸附类型及讨论;
均相酸碱催化、络合催化与生物酶催化,复相催化反应;
催化反应作用机理和应用研究,复相催化反应速率方程;
6.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反应的特征,光化学定律;光子的吸收与发射,电子激发态;
量子效率;光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和反应历程;
Jablonski图,光敏反应和光猝灭;激光在化学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7.溶液反应动力学
笼效应、溶剂效应;电解质、压力对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
扩散控制的溶液反应动力学
五、电化学(12学时)
1.电解质溶液理论
电解质溶液的电学基本规律;电迁移、溶液的电导(率)和应用计算;
活度系数和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
2.可逆电池的电化学热力学
电极和电极电动势及产生的机理,标准电极电势;
可逆电池的热力学,电极和电池电动势的能斯特方程的理论计算和实际测定应
用;不可逆电极过程和应用介绍。
六、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2学时)*
1.表面化学
分散体系的特性,液体、固体表面现象和固体界面现象,表面化学及吸附规律
和方程;
2.胶体化学
溶胶体系的特性,溶胶体系的光学、动力学和电学性质,溶胶的制备和应用知
识。
2、实验、实习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另有专门物理化学实验课程)
3、使用教材
1.教材:《物理化学》南京大学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参考书:
《物理化学》北京大学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天津大学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4、习题作业安排:
作业数量:平均每周6道难度适中的计算或客观讨论习题。
检查作业的方式:大范围的批改作业以及课堂点解。
四、教学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物理化学》是一门化学基础理论课,也是一些农科专业所必需的一门基
础理论课。该课能给予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所必需的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培养
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
生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处理自然科学问题的手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
能,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根据该课程特点、要求和学校规
定的教学学时数,并照顾到《物理化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完整性,拟订了本教
学大纲。大纲分为重点、一般和选讲三部分内容,配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幻灯
片、投影片,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辅以习题课、辅导课和录相教学等教学环节。
2、课程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本课程主要包括六部分若干章。“绪论”介绍物理化学学科和一些气体定律。
“热力学基础”介绍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在化学有关领域
中的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嫡的意义,物理过程和化学过
程中热力学函数的计算,阐明了物理过程和化学及其相关物理过程中有关过程
方向及限度的嫡判据和自由熠判据。“化学热力学”介绍化学势的引出和意义,
多组分体系和偏摩尔量,理想和非理想的气体体系、溶液体系的化学势和应用;
化学反应体系的化学势和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化学平衡常数和影响因素以
及实际应用计算;化学势和相平衡及相律,单组分体系、二组分体系的相图特
点和相图分析及在实际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化学动力学”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及
其浓度、温度、催化剂、溶剂等影响因素和应用计算,反应机理和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收费门架管理办法
- 成长积分管理办法
- 房建材料管理办法
- 房物租赁管理办法
- 恶臭气体管理办法
- 林木采代管理办法
- 投标决策管理办法
- 改善精益管理办法
- 援建资金管理办法
- 放空火炬管理办法
- 传媒公司劳动合同2025年
- 2025年设备人员 试题及答案
- 汽车经销商内部管理课件
- 家长育儿教育课件
- 2025年安全管理人员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西藏山南旅游文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高职院校项目管理办法
- 学习解读《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T223-2025课件
- 苏教版(2019)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第三单元 发现与明确问题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公安派出所建筑外观形象设计规范1
- 仓库盘点制度及盘点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