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老山界》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6课《老山界》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6课《老山界》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6课《老山界》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6课《老山界》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山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老山界》这篇文章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是一篇革命回忆录,作者陆定一当时为红军总政治部的宣传干事。这篇课文生动的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回忆录一方面描写了老山界的悬崖峭壁,山高路险,其中几个精彩的描写段落适宜作为生动描写的范例;另一方面无时不表现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及革命主义精神。使读者在感受老山界的险阻的同时,又为红军不畏艰难的气概所折服。为了能更好地表现这一主题,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来安排文章的层次,同时又恰切地使用了大量的精彩语句,做了许多生动的描写。作者以朴实优美、真挚细腻的笔触进行记叙描写,条理清晰,内涵丰富,写法新颖,很适合中学生学习。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关键语句的理解把握和主题思想感悟,还需要老师的点拨,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分析。在价值观的树立方面还还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常用词语。

2.学习以时间变化、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3.学习,体会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教学重点:

1.学习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赏析重点语句,把握文章主题。△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章主题。2.学习并弘扬长征精神。△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学法指导圈点勾画法、旁批法、以读促悟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熟悉内容,感受文章主题。难点在于体会红军艰难的行军过程,第二课时重点赏析本文的生动描写,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很好的范例。本节课完成了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两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

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身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大家跟随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军走进《老山界》。二、补充有关资料1.观看老山界有关视频2.阅读老山界有关资料老山界为五岭之越城岭山脉的中段分支,在广西北部,南北坡长21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山地面积达126平方公里,其主峰是猫儿山,海拔2141米,是五岭第一高峰。这里山势连绵,峰峦重叠,悬崖峭壁高耸入云,触目惊心,遍山林深叶茂,河谷幽深,人迹罕至。只有悬崖绝壁间的羊肠小径可走。小径如同一条细长的带子,忽而伸向山顶,忽而坠入峡谷。"瞬间有四季,几步不同天",是人们对老山界的形象描述。3.结合课文和资料,说说老山界是一座怎样的山。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路线梳理这到底是一次什么样的翻越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并以此为线索,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方法提示:1.浏览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关键词语。2.可以列表格或示意图,也可思维导图梳理内容。3.还可以试着画一幅简单的山景图,把勾画的时间和地点标注上去。(二)概括内容1.从路线图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叙事的?叙事的线索是什么?2.从图中,你还可以发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哪些信息?

(1)作者是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顺序叙事的。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线索,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将翻山的整个过程叙述得十分清晰。(2)红军战士翻越了高耸、陡峭、险峻的老山界。(3)翻山的时间是一天半;是连夜翻山;翻山的过程很艰苦;在翻山逢中红能密切联系群众。四、跳读课文

分析探究活动一:讲述一次翻越

(一)用一句话来概括主要内容。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二)概括遇到四大困难

吃饭难①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②肚子很饿,气力不够。

睡觉难①就在这里睡觉?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②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行路难①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②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③有几匹(马)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处境难①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我们来看一下他在文中所对应的这几句话,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读一读。吃饭难

睡觉难

行路难

处境难(第10段)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实饿了。(第21段)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就酣然入梦了。(第24段)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需要督促前进。(第20段)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学生读四句话。活动二:认识一支队伍(一)读到

,我读出这是一支

的队伍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可以读出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我们来看各小组的分享。(二)精神之坚

语言分析1.分析叹号"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2.添加语气词嗨,不要掉队呀!喂,不要落后做乌龟呀!哇,我们顶着天啦!通过以上这4句,可以看出队伍战士怎样的品质?3.修辞(22段)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29段)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小结:这是一支乐观的、豪迈的、团结的、坚持不懈的、纪律严明的队伍。面对如此优秀的队伍,作者却说,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你怎么理解笨重这个词语?请你从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4.分析“笨重”文中“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表现“笨重”的地方。第2段: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第5段:队伍还是极迟慢地向前行动。第29段: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活动三:领悟一种情怀(一)朗读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

范仲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长津湖》

梅生(二)意义之大与长征中遇到的其他险峻山峰相比,老山界还不算非常难行,翻山过程中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为什么很多红军在回忆录中都谈到了老山界?(30段)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32段)这回翻山使部队养成一种新的习惯......(33段)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作者在文中写道:"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遗憾的是,作者未能如愿。假如你今天重走长征路,重登老山界,想在山顶立一块石碑作纪念,你准备在石碑上写什么?①追寻红军足迹,传承长征精神。②今日重登老山界,红军精神记心间。③星夜翻山不怕险,革命意志高如天。④北上抗日何惧艰难险阻,穿越老山界红军意志坚。活动四:传承一种精神(一)学习习总书记讲话(二)观看视频: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五、总结归纳写法学生小组交流,师生总结归纳:阅读叙事文,方法要掌握。首先抓线索,理事明内容。其次析人物,形象要把握。揣摩词句段,咀嚼精彩处。穿行文字间,涵泳真意现。六、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写一段碑文,纪念这次翻越。七、结束语通过讲述一次难忘的翻越,认识了一支神现在正值七年级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奇的队伍,领悟到浓浓的家国情怀,传承不灭的长征精神。同学们,我们都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永久的魅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