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篇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1b589be94f93c6c9413a30b119d6c1/811b589be94f93c6c9413a30b119d6c11.gif)
![《论语》泰伯篇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1b589be94f93c6c9413a30b119d6c1/811b589be94f93c6c9413a30b119d6c12.gif)
![《论语》泰伯篇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1b589be94f93c6c9413a30b119d6c1/811b589be94f93c6c9413a30b119d6c13.gif)
![《论语》泰伯篇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1b589be94f93c6c9413a30b119d6c1/811b589be94f93c6c9413a30b119d6c14.gif)
![《论语》泰伯篇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11b589be94f93c6c9413a30b119d6c1/811b589be94f93c6c9413a30b119d6c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泰伯篇第八论语-泰伯篇第八1【本篇引语】《泰伯篇》记述孔子对尧、舜、泰伯、周公等古代先王、先贤丰功茂德的赞仰和曾子的某些嘉言美德。孔子认为恭、慎、勇、直诸德行必须用礼来规范。关于如何驱使民众,如何防止社会动乱,如何进德修业,记载了孔子的某些主张和见解。【本篇引语】《泰伯篇》记述孔子对尧、舜、泰伯、周公等古代先王2本篇引语:本篇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sǐérhòuy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
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见解。本篇引语:本篇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3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注释】(1)泰伯:周代始祖古公宣父的长子。(2)三:多次的意思。(3)民无得而称焉: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赞扬他。【译文】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称赞他。”【赏析】传说古公亶夫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想把位传位季历,泰伯知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古公父死,泰伯不会来奔丧,后来又断发文身,表示终身不返,把君位给了季历,季历传给姬昌,即周文王。武王时,灭了殷商,统一了天下。这一历史事件在孔子看来,是值得津津乐道的,三让天下的泰伯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只有天下让与贤者、圣者,才有可能得到治理,而让位者则显示出高尚的品格,老百姓对他们是称赞无比的。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4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注释】(1)启:开启。曾子让学生掀开被子看自己的手脚。(2)诗云:以下三句引自《诗经.小雅.小吴》篇。(3)免:指身体免于损伤。(4)小子:对弟子的称呼。【译文】曾子病危,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赏析】曾子借用《诗经》里的三句,来说明自己一生谨慎小心,避免损伤身体,能够对父母尽孝。据《孝经》记载,孔子曾对曾子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是说,一个孝子,应当极其爱护父母给与自己的身体,包括头发和皮肤都不能有所损伤,这就是孝的开始。曾子在临死前要他的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脚,以表白自己的身体完整无损,是一生遵守孝道的,可见,孝在儒家的道德规范当中是多么重要。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5四、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注释】(1)校:同较,计较。(2)吾友:我的朋友。旧注上说一般都认为这里指颜渊。四、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6四、【译文】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冒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赏析】所谓能与不能、多与少、有与无、实与虚,都是相对概念。有的人自以为能,实际能的不多;自以为知,实际半知、不知。“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朱熹曾经说过:“虽知亦问”,是极其明智的态度。“有若无,实若虚”,是思想方法,也是认识问题。“犯而不校”,人家触犯我,也不计较。这牵涉到一个人的道德涵养问题,果能做到这一点,也是极其寻常的。四、【译文】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73.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亦;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bian1)豆之事,则有司存。”【注释】孟敬之:鲁国大夫。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之,主谓之间结构词。也,加重语气。君子所贵乎道者三:贵,重视,看重。道,这里指礼仪之道。者,代词,指礼仪之道的事情。动容貌:动,修饰。斯远暴慢矣:斯,就。暴,凶暴。慢,怠慢。矣,语助词。出辞气:说出的话讲究言辞和语气。鄙倍:鄙,粗俗。倍,通背,背道,无礼。笾豆:都是祭祀用的器皿。则有司存:则,肯定判断,是。有司,管具体事务的小官。存,存在。【译文】曾参有病了,孟敬子探问他,曾参说道:鸟要死了,它的鸣声也哀伤;人要死了,他的言语也是善良的。君子所重视的礼仪之道有三个方面:修饰自己的容貌,就远离凶暴和怠慢了;端正自己的颜色,就接近诚信了;说出的话讲究言辞和语气,就远离粗俗和无礼了。至于祭祀的事,是有具体官员负责的。这是曾参临终之际劝孟敬子的话,让他注意自己外表,脸色、语言语气,以及不要过问太多的分外之事,这些话也许是平时想说又不便说的话,对于我们如何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也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居上位者要注意内在的自身修养,否则恰当的表情语气是展现不出来的3.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84.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注释】(1)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亲的小孩叫孤。六尺指十五岁以下,古人以七尺指成年。托孤,受君主临终前嘱托辅佐幼君。(2)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百里之命,指掌握国家政权和命运。【译文】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赏析】这是曾子心目中的忠臣形象。他可以接受国君的临终委托,辅助幼主;也可以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他的身上,不致国亡家破,即使面临危急存亡关头,也不会变心和屈服。受人之托,成人之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曾子用自问自答的口气,认定这种人才是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一介君子。4.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9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注释】(1)弘毅:弘,广大。毅,强毅。6.【译文】曾子说:“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生,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赏析】人生路途是非常遥远的。要挑起这样重德担子、走这样路的路,就必须养成伟大的胸襟、恢弘的气魄和真正的决心、果敢的决断、深远的眼光,以及正确的见解等形成的“弘”、“毅”两个条件。(2)士: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西周、春秋时代,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几与庶人相接。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106.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注释】(1)兴:开始。【译文】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赏析】对诗、礼、乐三者的具体作用,孔子作了如此表述:情趣的培育、志气的激励、联想力的启发、情绪的振奋和排遣靠诗教;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安身立命,有赖于礼教;性情的陶冶、精神世界的形成靠乐教。以诗歌来感发意志,促使个体向善求仁,以礼实现人的自立,最后在音乐的教育熏陶下实现最高人格的养成。【评析】本章里孔子提出了他从事教育的三方面内容:诗、礼、乐,而且指出了这三者的不同作用。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讲个人的修养,而且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孔子是对自己成长经历的总结,也是对于学生所提出的希望,学习诗经,获得知识,使人从愚昧转向智慧,了解礼仪,使人知道尊卑有序,熟悉音乐,可以增加人的群体感,远近同心。这也是一个国家安定,民族团结所必须的。6.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译文】孔子说:“(人11八、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注释】(1)疾:厌恶,憎恨。(2)不仁:不符合仁德的人或事。(3)已甚:太过分。已,太。八、【译文】孔子说:“喜好勇敢而又憎恨穷困,就会犯上作乱。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恨得太厉害,也会出祸乱。”【赏析】这一章记述孔子分析社会上有两种不安定因素:一种仁好勇斗狠却怨恨自己的贫困处境,这种人可能要捣乱的;一种人不讲仁德,大家对他由歧视到鄙视,甚至到敌视,这种人就会破罐破摔。前一种人是主动变坏的,最后可能自绝于人;后一种人是由于矛盾激化,使他丧失做人的信心,最后铤而走险。当政者必须体察下情,重视矛盾的钝化和转化工作,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戾气为祥和,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使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信任、相互谅解。确保社会安定无虞。八、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八、127.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译文】孔子说:如果这个人可以造就,有发展前途,就创造条件让他自由的发展,否则,就只让他明白一般的道理就行了.7.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译文】孔子说:如果138.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注释】吝:吝啬。不足观:不值一瞧。【译文】1.孔子说:“(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和外表,如果骄傲自大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2.孔子说:“若有人能有像周公的才那样美,只要他兼有着骄傲与吝啬,余下的那些才,也就不足观的了。”【赏析】一个人有了才能而且很努力,还要修养弘毅的胸襟,深厚的美德,要不骄不吝。不骄傲就是谦虚,不悭吝就是同情,包容和气魄。孔子对学生的要求是德才兼备,而道德品质是第一位的;光有才能智慧而道德品质低下,这种人就没有多大分量。孔子把某一个人的才能之完美,有意放大,比之于周公,如果他恃才傲物,为人鄙吝刻薄,这种人品味不高,其他方面也就没有值得一看的。事实上周公不但才华横溢,而且虚怀若谷,极富同情心。从本章的内容可以看出,孔子取人以德,而不取人以才。他认为,若一个人有象周公那么大的才能,若骄傲吝啬,缺乏仁德,也是一无是处的。当然孔子此处只是拿周公作个比方,并非是指周公如此,周公作为仁人圣者,德才兼备,是孔子所向往的圣人君子。但从此也可看出,一个人的才能是一个中性的东西,并不能用价值判断去评价,因为才能的好坏不能保证其人品。一个有才能而道德败坏的人与一个无才而有仁德的人相比,前者的危害大于后者。后者可能会一事无成,但他不会损害他人。而前者则不同,其才能越大,危害也越大。所以孔子取后者而不取前者。8.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149.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注释】(1)谷:谷子,小米。古代以谷作为官吏的俸禄,这里以谷代指做官及其俸禄[fènglù]。【译文】1.孔子说:“学了三年,还不转到要做官求俸禄的念头上去,实在难得啊。”【赏析】读书多年,却不存在做官的念头,这倒是很难得的。“不至于谷”即不想到做官。这个“至”字的意义是领会这一章的一个关键。不吃透它,就对此章不能索解。古代用小米作为官员的俸禄,谷是俸禄的同义词。孔子认为有的学生多年沉浸在“学而习之”的氛围中,以学习本身为人生一乐。能耐得住此中的寂寞,不为风光名利而分心外骛,一般人是不容易做到了的。赏析孔子赞赏献身道德修养而不求功名利禄的高尚行为。圣人的标准应是“内圣外王”,不仅要修养好自身,还应做到“安百姓”。那么孔子为什么不赞成他的学生求取功名呢?在孔子看来,功名并非求来的,所以他告诫他的学生应以修身为主,只要能修得内圣,那么外王自然不求而至。圣人之心无私无欲,其外王是为济天下人民,并无任何功利之目的。若在己身未修之时,汲汲于功名,那么这种求功名的欲望便会阻碍人们达到内圣,外王自然便难以实现。孔子劝告弟子应安于贫贱,不要急功近利。9.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译文】1.孔子说1510.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当自己生活居住的地方政治清明时,自己没有发家致富,没有获得官职和社会地位,自己应该为自己的无能感到耻辱;当自己生活居住的地方政治黑暗时,自己却发家致富了,却获得官职和社会地位了,自己应该为自己的无耻感到耻辱。)”【赏析】孔子反复多次说明,在邦有道与无道的不同情况下,君子的不同遭遇,表明儒家的荣辱观与爱憎,这对于道家和法家是根本上不予赞同的,甚至还要采取敌对手段。其实即使是在古代邦有道要富且贵是不是就没有险隘?就能唾手可得吗?不论是有道无道之世,都应有操守,有追求、不怕难,不沉沦,不自颓,把得住自己的心性,遇事就不致沉陷于迷惑之中。10.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16【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那方面的政事。”【赏析】“必在其位,不谋其政”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有僭越之嫌,就被认为是违礼之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要安分守己。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对后世则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对民众不关心政治,安分守礼的心态起到诱导作用。应当说,这是消极的。11.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那方面的政事。”17【译文】孔子说:“从太师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演奏《关雎》的结尾,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赏析】这一章记述孔子参加鲁国乐官之长太师师挚领衔演出的一次音乐会的盛况和感受。从太师主演的序曲起,一直到《关雎》乐章作为合乐结尾,整个演出悠扬动听,赏心悦目,是一次极不寻常的艺术享受吗,孔子具有高度的音乐修养和崇高的鉴赏能力。12.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注释】(1)师挚之始:师挚是鲁国的太师。始是乐曲的开端,即序曲。古代奏乐,开端叫升歌,一般由太师演奏。师挚是太师,所以这里说是师挚之始。(2)《关雎》之乱:始是乐曲的开端,乱是乐曲的终了。“乱”是合奏乐。此时奏《关雎》乐章,所以叫《关雎》之乱。【译文】孔子说:“从太师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演奏《关雎18【译文】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赏析】这三句话,也就是孔子当时看时代在变乱中,多半是这一类的人:狂而不能直,老实相而内心并不厚道;再加上非常浅薄,浅薄到没内容,还不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又不好好求学,因此孔子很感叹。事实上一个变动的社会,这都是必然的现象。13.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注释】(1)狂:急躁,急进。(2)侗:幼稚无知。(3)愿:谨慎,小心,朴实。(3)悾悾:同空,诚恳的样子。【译文】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而不19【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什么而追不上那样,(追上了)还会担心再失去它。”【赏析】孔子在剖析自己的学习心态:“学习好像在赶路,生怕不赶趟,又怕有所丢失。”李泽厚《论语今读》:“既急求新知,又恐失旧识。”。
孔子一直抱着“学而时习之”的积极态度。为学求益,日就月将。他的学习热忱始终不减,心情十分急迫。14.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什么而追不上那样,(追上了20十六、【译文】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夺过去的。”【赏析】在孔子的观念中,尧舜禹三代,统治天下,贵为皇帝,“而不与焉”,心里没有觉得当皇帝可贵,而看得很平淡,真正做到只是服务,并不觉得权势可贵,因此这是真正的伟大,真正的崇高。15.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注释】(1)巍巍:崇高、高大的样子。(2)舜禹:舜是传说中的圣君明主;禹是夏朝的第一个国君。传说古时代,尧禅位给舜。舜后来又禅位给禹。(3)与:参与、相关的意思。十六、【译文】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夺过21十七、【译文】孔子说:“真伟大呀,尧这样的君主!多么崇高啊,只有天是高大,只有尧才能效法天。他的恩德多么广大啊,人民不知该如何称赞他。多么崇高啊,他成就的功业。多么光辉啊,他制定的礼乐典章制度。”【赏析】孔子说尧最大的成就,最伟大的光辉,是替中华民族开启了文化的传统。这一章是孔子评论上古历史哲学的观念,孔子非常推崇这三代。十七、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由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注释】(1)尧:古代传说中的圣君。(2)则:效法,为准。(3)荡荡:广大的样子。(4)名:形容,称说,称赞。(5)焕:光辉。十七、【译文】孔子说:“真伟大呀,尧这样的君主!多么崇高啊,22【译文】舜有五位贤臣,就能治理好天下。周武王也说过:“我有十个帮助我治理国家的臣子。”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之间及周武王这个时期,人才是最盛了。但十个大臣当中有一个是妇女,实际上只有九个人而已。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事奉殷朝,周朝的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赏析】15.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注释】【注释】舜有臣五人:传说是禹、稷、契、皋陶、伯益等人。契:音xiè;陶:音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火阻燃材料的应用与测评
- 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合同
- 寄卖合同范本模板
- 泥工劳务分包合同
- 沙石材料运输合同范本
- 物业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 房地产开发投资合同
- 输尿管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平头式塔式起重机臂架轻量化设计研究
- 委托合同中的利益冲突及其救济
- 三年级上册竖式计算练习300题及答案
- 点亮生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全套教学课件
- 旅居管家策划方案
- 车间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华为经营管理-华为的研发管理(6版)
-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图
-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
-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期末家长会PPT模板
- 矿山安全培训课件-地下矿山开采安全技术
- GB/T 6417.1-2005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