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明清的政治、经济与思想_第1页
专题04明清的政治、经济与思想_第2页
专题04明清的政治、经济与思想_第3页
专题04明清的政治、经济与思想_第4页
专题04明清的政治、经济与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 明清的政治、经济与思想考点01 明清时期的政治1.明朝废除丞相: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内阁制度:明成祖设内阁,后来大学拥有票拟权,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心一现。提示:明清内阁制与前代丞相制的区分丞相制下:丞相被赐予决策大权,其地位是“百官之首”。内阁制下:阁巨只是皇帝的侍从,为皇帝询问、参谋,本身并无决策权。比,权力相差甚远,更谈不上制约皇权。2.清: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到达顶峰。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特点:简(机构简洁)、精(人员精干)、速(办事高效)、密(政治决策封闭)。·链接教材、观点·明朝宦官专权局面的消灭(1)缘由: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消灭宦官专权的局面。(2)权力①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帮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②负责提督东厂,掌握锦衣卫。③对官民的言行进展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清朝奏折制度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僚机构的掌握。考点02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手工业(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2)资本主义萌芽消灭: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兴旺的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中消灭,但进展缓慢。商业(1)(2)农产品商业化: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推动长途贩运的兴盛。市镇成为商品交易的重要场所。4.经济政策芽的进展。官方主持下进展。外贸易。·链接教材、观点·自明朝中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消灭了一些现象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力进展较大规模的生产。商业: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的富强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进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考点03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思想良知”。由。黄宗羲顾炎武黄宗羲顾炎武“工商皆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见“经世致用”王夫之理在气中”,充分确定人的私欲本能;具有朴实的辩证法思想科学技术16世纪以前的中医药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先驱”。文学艺术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绘画和书法:强调共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兰图》。戏剧:明中叶到清中期,昆曲鼎盛,被誉为“百戏之祖”;清乾隆年间,四·链接教材、观点·陆王心学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重觉察、扩大和践行,这样就可以到达圣贤境地。评价①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鼓励人们奋勉立志。②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肯定的公平和叛逆颜色。③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西学东渐(3)概况(1)时间: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2)(3)概况①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②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准确的全国地图。(4)评价:在肯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学问。难度:★★★☆☆ 建议用时:6分钟 正确率: /1112023全国卷Ⅱ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突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头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并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材料所给的时间信息是乾隆年台湾定居者很多,再联系清前期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的史实,可知B项符合题意。A项是对材料的误会,族谱编修是宗法血缘关系的表达,突出了血脉传承关系,故排解C项D项与乾隆年间的史实不符,故排解。2.〔2023全国卷I〕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A.君主专制统治渐渐加强B.经济进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白费风气【答案】B【解析饮食器具使用标准的差异反映的是一种等级秩序明朝前中期朝廷对饮食器具的使用有严格规定,到明朝后期这种规定被打破,消灭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进展,冲击着原有的等级秩序。这一变化与君主专制的渐渐加强没有直接关系,故A错。市民兴起的根源也在于商品经济的进展,故C错。这一说法过于确定,材料只是说低级官员也使用玉制器皿,不能说明低级官员易染白费风气,故D错。3.〔2023·全国卷Ⅱ〕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把握决策权力【答案】A4.〔2023全国卷I〕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奇中的“麒麟赐外国使臣。这说明当时()A.对外沟通促使中国传统绘画消灭的类型【解析】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后内阁地位上升,阁臣权力增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称为“批红”)。明朝中后期,司礼监太监获得了代皇帝“批红”的权力,这样司礼监太监利用这一时机,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干预明朝的中枢决策,4.〔2023全国卷I〕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奇中的“麒麟赐外国使臣。这说明当时()A.对外沟通促使中国传统绘画消灭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沟通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答案】B【解析】由题中所给的绘画看不出其与传统绘画的区分,故排解A项;郑和下西洋是官方组织的朝贡贸易海禁政策主要是制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由材料无法得出海禁政策解除的信息,故排解C项;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奇中‘麒麟这属于中国传统观念,没有推动传统观念的更,故排解D项;明朝君臣对朝贡贸易贡品的生疏不是很清楚,遂用传统文化来对其加以解读,认为它就是传奇中的“麒麟,故B项正确。52023·全国卷Ⅱ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说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由于(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取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尝【答案】D高雅,说明昆曲属于上层文化和官场文化,这也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的主要缘由D对。陆A错;B了社会等级的强化,C错。6.〔2023·全国卷Ⅲ〕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快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气氛深厚【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京城及江南地区可知当时社会对文化的崇尚,故答案为D项。材料不能表达“快速提升”学术文化水平,可排解A项。材料反映出士大夫间留意风气,没有表达他们地位的提高,可排解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世致用思想,可排解C项。7.〔2023·全国卷I〕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说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表达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粹 D.确立了四民社会构造【答案】B问出身,促进了社会流淌。而宗谱的纂修表达是传承有序,魏晋南北朝期间,家谱成了世族一般百姓。也就与选官没有过多联系了,所以A不正确。编纂家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且比较关注亲亲之道的提倡。家谱是一个家族的进展史。一个家族要进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B家治业的教导,故C错误。四民社会,是传统中国的社会形态特征。传统中国社会的主体是由士、农、工、商四大社会集团构成的。四民社会是分封制解体过程中的产物,确立在春秋战国时期,故D错误。8.〔2023全国卷I〕明中后期,大水道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水道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转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答案】D【解析】交通方式就是出行者出行时选择交通工具域分工,除了适宜的自然条件之外,技术改造、专业分工、政策鼓舞、赋税压力、人口公布A不正确。自宋代开头,至明清时期,政府对私有土地的治理,由抑制兼并为主逐变为不抑兼并、清丈土地、地权清理、征B不正确。张居C不正确。棉花在明初,加上靠近大水道,渐渐进展为山东的商品棉产地。元朝以来纺织技术,棉纺织兴旺,到明中后期,江南人口增长快,人多地少的冲突突出,大量人口从事民营手工纺织业,民营手工纺织业甚至超过官营纺织业,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可见,棉产区、棉纺织业区的区域分工是地区经济差异的结果,所以D正确。明朝设立了五军都督府,都督由皇市亲选,官居正一品,各都督府负责某一局部军队的管理操练等事务都督府有兵但无调遣权,兵部有调遣权但无兵,而且调兵必需有皇帝的命令。这反映了明朝〔 〕A.废除了宰相制度 B.君主权力的强化C.边患的日益严峻 D.军权的分化制衡【答案】B【解析】遣权,兵部有调遣权但无兵,,明朝时期通过把军队的统领权和调遣权分别,并且必需有皇帝命令才能调兵的方式加强皇帝对军权的掌控,表达了君主权力的强化,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但材料内容没有表达废除宰相制度的相关内容,故A项排解;材料内容主要表达了当时明朝皇,故C化制衡”不能涵盖材料中“调兵必需有皇帝的命令”的信息,这表达了皇权的强化,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都不能制约皇权,故D项排解。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展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据此可知“改土归流”A.阻碍了当地社会进步 B.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治理C.破坏了民族团结 D.彻底消退了地方割据的根源【答案】B【解析】清朝时期的“改土归流”政策“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展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治理,故B项正确。通过“改土归流”的政策,转变了以往“以夷制夷”的措施,中心派遣官员治理当地,有利于加强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有利于当地社会的进步,故A项破坏民族团结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排解;清朝“改土归流”有利于加强中心对地方的掌握,但并不代表彻底消退了地方割据的根源,故D项排解。据记载,明初江南,庶民百姓无心向奢;明中叶以后,江南地区“庶人之妾,而帝后之服”,当时百姓不仅僭越官僚命妇之服,富者甚至嫌弃儒冠长袍不够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