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印度佛教晚世佛教的有关百年大后方法的争议_第1页
有关印度佛教晚世佛教的有关百年大后方法的争议_第2页
有关印度佛教晚世佛教的有关百年大后方法的争议_第3页
有关印度佛教晚世佛教的有关百年大后方法的争议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关印度佛教晚世佛教的有关百年大后方法的争议

唐朝中期,金成皇公主去世33年后,他被称为红德祖赞。一、寂护是静命吗?最早对寂护产生怀疑者是15世纪初期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15世纪时,多罗那他(Tāranātha,原名“来到西藏的阿阇梨菩提萨埵(Ācarya-Bodhi⁃satva)很显然是在瞿波罗王至达磨波罗王期间住世的。所有西藏的可信的史籍都说,西藏的九代王在这位阿阇梨的一生中去世。如果是这样,这位阿阇梨就需要紧接着无著兄弟,所以这样说未免有困难。通常还说菩提萨埵与《中观庄严论》的作者寂护是同一个人,西藏所有的大学者也当作是一个人,因而我暂且这样相信。如果是这样,菩提萨埵在瞿波罗王的时代就已经成为大班智达,而在提婆波罗王的时代完成主要的利益众生的事业。天赞普赤松德赞(多罗那他并不相信载于《拔协》等史籍中有关寂护住世900年的传说,他根据他所掌握的史料推断寂护生活于印度波罗王朝一世瞿波罗(Gopāla,750-770)时期,这无疑非常有见地。根据日本人佐佐木教悟等人的研究成果,瞿波罗在位于750至770年间,修建有著名的飞行寺(Odantapuri,或音译为欧丹达补梨),而寂护正是依照此寺参与设计修建了桑耶寺。但多罗那他好像弄错了波罗王继位顺序。提婆波罗王(Davapāla)是波罗三世,在位时间是810-850年,因此寂护不可能在“在提婆波罗王的时代完成主要的利益众生事业”。达摩波罗王(Dharmapāla)是继承瞿波罗王位的人,于770到810年统治孟迦拉地区和比哈尔邦,在这一时期寂护在吐蕃完成了他的弘法事业。引文中显示,多罗那他对寂护的疑惑主要有三:一是寂护有众多异名,他猜测近代以来,法尊(俗姓温,字妙贵,1902-1980)作为新一代译师,比较重点地翻译了格鲁派宗喀巴的著作,他在翻译时将“通过前述分析,寂护姓名之疑可以化约为三个考查主题:寂护的异名考查;寂护是静命吗;《二谛分别论释难》与《中观庄严论》的作者是否非为一人。(一)强调患者的证据即为背景:以“抗增殖”与《中立东北部论》的作者寂护能否为一个人?寂护在史料中确有众多名字出现,除多罗那他的《印度佛教史》中提到的达磨扇底瞿沙(Dharmaśāntighoṣa,如此一来,多罗那他提出的“菩提萨埵与《中观庄严论》的作者寂护是否为一个人”的问题就转换为:“Śāntirakṣita(寂护)”与《中观庄严论》的作者寂护是否为一个人。《中观庄严论》、《中观庄严论自释》以及《二谛分别论释难》末尾的译跋处写明作者名为“那么,“菩提萨埵与《中观庄严论》的作者寂护是否为一个人”的问题就转换为:“Śāntirakṣita(寂护)”与“(二)《见差别》现有文献“Śāntarakṣita”是由“Śānta”和“rakṣita”构成的持业释,“Śānta”意为寂静、止息,“rakṣita”意为保护、防护。虽然“多罗那他所说的“七试人的名字中一律有扇底勒弃多(Śāntirakṣita,寂护)的一部分‘勒弃多’”在《布顿佛教史》中也提到过,书中七试人中带有“勒弃多”名字有“在早期史书中,如《拔协》或《韦协》中都未见“首次将“根据《藏文大藏经》,智藏的《二谛分别论》及《二谛分别论自释》,静命的《二谛分别论释难》、《中观庄严论》、《中观庄严论自释》以及莲花戒的《中观庄严论释难》六部著作的译者都是智军(智军是西藏佛教前弘期佛学大家,代表作《见差别》保存在北京版《藏文大藏经》,另外在敦煌也发现部分《见差别》残卷。目前《见差别》有两个汉译本,一个是台湾辅仁大学法学院教授许明银所译,底本是敦煌本《见差别》。另一个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士嘉堡校区人文学系的邵颂雄的汉译,作为附录收录在《宁玛派四部宗义释》中。邵颂雄的译本以敦煌本为主,参考了北京版《见差别》。《宁玛派四部宗义释》同时还收录《见差别》藏文原文(拉丁文转写形式),为本文研究带来了方便。《见差别》中对寂护的描述是:“亲老师寂护(Śāntarakṣita),依阿阇梨无著所造之唯识之论《瑜伽行》(Yogācārabhūmi,《瑜伽师地论》),于世俗(saṃvṛti)与彼传规一致,且成立唯识;[造]中观论典《中观庄严论》(Madhyamakālaṃkāra),说于胜义(paramārtha)则‘识’亦无自性。”这段文字的藏文拉丁文转写还原为藏文是:抛开文献学及义理的因素,此中寂护藏文是寂护与静命同一性的问题实际是由翻译引发的。由于智军在翻译和校对中,没有采用“Śāntarakṣita(寂护)”之藏文梵文转写形式“(三)书中病理矛盾所造成的矛盾宗喀巴有关《二谛分别论释难》与《中观庄严论》的作者非同一人的质疑并非翻译导致,而是二书中义理矛盾所造成。宗喀巴在《辨了义不了义善说藏论》中说“《二谛论自释》说:‘能取所取,如其显现,若谓全无,既违现量,亦违世间。’疏解此义应理故。”由上述可知,宗喀巴的怀疑并非来自“Śāntirakṣita(寂护)”与“二、不同时期的文创资料出现的原因目前学术界关于寂护的生卒年异说有很多,如:①王辅仁(1930-1995)在《中国大百科全书》(1978)中断为705-762年。②星云大师(1927-)主监修,慈怡法师(1943-)主编的《佛光大字典》(2004)中断为700-760年。③DavidSeyfortRuegg(1931-)则在其著作《TheLiteratureofPhilosophyinIndia》中断为725-788年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异说?造成诸多异说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文献传抄过程中发生的错乱。二是人为因素。后弘期掌握藏族文字、文化的人多为佛教信徒,对前弘期的史料选择性的吸收与改动,增加了辨析史料的难度。三是史料时间序列被打乱。达玛灭佛之后,由于前弘资料散落,藏人在搜集整理资料时,原始资料出现的时间与其本来写作的时间秩序不同。不同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原始资料被发现。所以不同时期的藏文史料所依据的原始资料可能不尽相同。想要从如此复杂局面中勾勒真实确有巨大难度。所幸,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通过几代学人的努力,使寂护生平年代得以比较准确的勾勒成为可能。寂护是应赤松德赞之邀进藏弘法,他在藏地的活动都在赤松德赞治下进行。学界普遍认为赤松德赞在位时间是755至797年。赤松德赞13岁继位,20岁才得以独立执政,之前都是在崇苯大臣的辅佐之下执政,因此762年之前不太可能迎请寂护进藏传法。据王森和Ruegg等人的看法,寂护第一次进藏传法是在763年。若将763年断为寂护首次进藏的年代,那么寂护生年应在722年左右。根据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的说法,僧人二十岁才可以受具足戒,成为比丘,“满十夏”才能成为“悉他薜攞”其次,寂护卒年应在桑耶寺建成至桑耶寺僧诤前去世。根据笔者研究,桑耶寺自771年佛苯辩论胜利后开始筹备,775年兔年春奠基,至787年完工,其中筹建时间约为4年,修建12年,其历时16载。具体论证将另文论述,此处恐繁不赘。而据法国藏学家戴密微考证,桑耶寺僧诤记发生于792至794年间。那么寂护卒年应在787至792年之间。考虑到寂护去世后,发生益西旺波与娘·丁埃增权力之争,益西旺波辞去堪布一职闭关修行等事,那么,寂护去世应该在790年左右。三、寂护与罗马王的关系寂护简略传记可见于堪珠·贡觉丹增仁波切所著的《宁玛派源流》中“别解脱戒及其律统”中之“大亲教师静命”,此书由克珠群佩译成汉文。另有一篇题为《大堪布寂护传》(据《拔协》记载,寂护出生于萨霍尔(所有的藏文史料中都坚称寂护出生于萨霍尔王族,其父是国王。但都没有提到寂护父亲的名字。如果萨霍尔就是孟加拉,而他是孟加拉王子,那么就意味着他的父亲很有可能是印度最后一个崇佛王朝波罗王朝的开创者瞿波罗(Gopāla,750-770年在位)。从时间上,寂护作为矍波罗的次子是可以吻合的,至少与瞿波罗和达摩波罗在时空中是有交集的。瞿波罗于750年被孟加拉人民推举为王,他笃信佛教,修建了著名的欧丹多富梨寺(Odantapuri,也称飞行寺)。寂护参与设计的著名寺院桑耶寺正是仿照欧丹多富梨寺而建。《大堪布寂护传》中说寂护有兄妹三人,他排行第二。其兄名为达摩惹札(虽然目前笔者所掌握的史料还不足以证明达摩波罗与达摩惹札为同一人,也无法证明寂护就是瞿波罗次子,甚至也不能证明萨霍尔就是孟加拉,但就寂护与波罗王朝家族处在同一时空之下,寂护经历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