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院的等级与区分_第1页
中国古代书院的等级与区分_第2页
中国古代书院的等级与区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书院的等级与区分

具有所有教育和科学职能的大学,由于其教育和科学水平的不同,自然会形成等级差异。一般而论,以家族书院、乡村书院为基座,由县级书院、州级书院、府级书院、道级书院、省级书院、联省书院,乃至全国性书院,构成了中国书院的等级之塔。本文即以县级书院为例,来探讨书院的这种差异和区别,祈请专家批评指正。一正式有效的县级书院县本指那些远离国都,悬于大夫的采邑之间,而直辖于国君的地区,始置于春秋的秦国。秦统一全国后,确立郡县两级制,以郡统县。到隋文帝时始撤郡,县隶属于州。唐沿隋制,县属于州。宋则以县隶于府、州、军、监。元代的县有路总管府直辖的,也有府、州所辖的。明清两代,县或隶于府州,或隶于厅。不论如何变化,县始终是统辖乡村镇场的最低一级的正式国家政区。我们所要讨论的县级书院,就是这个最低的国家正式政区所属的书院,也可以称作县立书院。唐代龙溪县(今福建漳州市)的松洲书院当属县级书院之祖,它由县令席宏聘请陈珦主持,向士民讲学,是县级“乡校”。到宋代尤其是南宋,这类书院日渐多见,如湖南有湘乡知县徐质夫创建的涟滨书院、安仁知县王槐创建的清溪书院、新化知县傅轸创建的濂溪书院、黔阳知县饶敏学创建的宝山书院,江西有石城知县李杞创建的通政书院、分宜知县王杭创建的钤阳书院、新淦知县何珙创建的金水书院、新淦知县黄斡创建的高峰书院、万安知县赵师遽创建的龙溪书院、泰和知县赵汝暮创建的龙洲书院等等。元代的县级书院仍然不少。在今江西境内仍可找到婺源知县汪元奎创建的紫阳书院、金溪知县张泽创建的青田书院、乐安县尉明安塔拉创建的柳堂书院、彭泽知县王国辅创建的靖忠书院等。明代,虽然“书院之建非制也”,但各地父母官多以兴教劝俗为务,县级书院得以比较普遍地建立起来,如湖南一省,计有34所书院为知县所建,占明代湘省书院总数122所的四分之一还强。这些书院绝大多数创建于县城或城郊风景名胜之地,成为全县的文化教育中心。也有一些地方知县同时建有两所书院,如宁乡县嘉靖年间知县胡明善就创建了玉山书院、南轩书院。玉山在县城,成为全县诸生肄业之地,有明一代一直兴学不断。南轩距县城五十里,是为纪念南宋理学家南轩先生张栻而建立的,以祭祀为主,没有教学功能,不久即废二县书院的目前在及其好县级书院的学生,来源于一县所辖范围之内,“凡本辖生员到院投考,皆得正身正名,以凭取舍,不得混填越辖生员名字,并假冒监生,臻乱院规”。县级书院的学生除了身份上的生童之别之外,还有学业程度上的不同。首先,生童虽同居一院肄业,其学问之大小实际存在差别,这从上述生童的差别中可以看出,至少可以说,在通过水平考试上二者是有高下之分的。因此,在招生和平时考试时生童是分开录取,分别确定名次,而且其待遇也有厚薄之分的。如清代直隶(今河北)唐县焕文书院,建在县城东门外,属县级书院,道光二十一年(1841)知县饶翠酌改旧章,规定:“书院额设肄业生监二十名,童生正课十名,附课均不计名数,俱于正月间由县悬牌扃试甄别,如有携卷外出及起更后尚未交卷者,概不收录。”“每月初三日为官课,十三、二十三为掌教斋课,均扃门考试,榜示等第。所收超等、壹等,不拘名数,总以每月官课取定生监前二十名、童生前十名为正课”。“正课生监二十名,每名每月制钱一千文,童生十名,每名每月制钱五百文。附课并正月间甄别,均无膏火”。“每月官课,生监考列正课第一名者,奖赏一千文,二名至五名,奖赏五百文,六名至十名,奖赏一百文;童生考列第一名,奖赏制钱五百文,二名、三名,奖赏三百文。斋课无奖赏”。其次,县级书院诸生程度上的差别,还反映在其平日所作的功课上。试以福建台湾府彰化县(今台湾省彰化县)白沙书院为例。按白沙书院在县城内,乾隆十年(1745),淡水厅同知摄县事曾日瑛创建于圣庙左。二十四年,知县张世珍重修。五十一年,毁于兵乱,知县宋学颢改建于文祠之西。嘉庆以降,多有修葺,兴学不断,其规模亦“较为恢大”。嘉庆十六年(1811),知县杨桂森订立《白沙书院学规》,兹将其中三条抄录如下:一、作全篇以上者之学规:如上灯时,读名家新文半篇、旧文一篇、汉文十行、律赋二韵、五排诗一首。读熟毕,再将次早所应佩背之四书、经书本本读熟,登于书程薄内,方可睡去。次早,将昨晚所读之文章、诗赋、四书、经书朗诵熟咏,务须读得极熟始去。在先生讲案,逐本背诵。既背后,学晋唐法帖百字。写字后,看四书二章约二十行、经书约二十行。有疑义,问先生。疑既晰矣,须掩卷,在先生讲案,将所看四书、经书,添虚字活字于白文,顺义讲去。既讲后,抄大家文、古文、赋、诗各一篇。抄毕,请先生讲解,然后散学。晚间念书如前功。次早,仍照前功背诵。既背后,请先生命题,须将题义细求其所以至,寻其层次,寻其虚实,然后布一篇之局,分前后、浅深、开合而成篇,务须即日交卷。交卷后散学,仍夜读如前功。凡单日讲书,凡双日作文,此方有效。其所读之经书,须本数分得多,篇数拨得少,行数读得少,如《诗经》,分作五本读,每本每日读三四行即可也。一、作起讲或半篇之学规:早、午、晚之学规及单日讲书、双日作文字,仍如作全篇者之学规。一、六七岁未作文者之学规:先教之以读《弟子职》,使知洒扫、应对、进退、起坐之礼。其所读书,务须连前三日并读。仍须多分本数,一本不过二十篇。每本每日读至五行。使一本书于一月内外回头,便易熟。并题须随读随讲。其写字,先学写一寸以上之大字。其读四书,读起时即连细注并读。凡读《诗经》、《书经》,随章添读小序,其答经中注解,择其解字者读之,不过十分取一二也。《学》、《庸》注全读,《论语》注读十分之七,《孟子》注读十分之五,经注读十分之一二。蒙以养正,圣功也,果行育德,其毋忽。从以上的规定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白沙书院一院之中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肄业,而且还发现,这所县级书院中招收六七岁的童年学习,或许还可以说院中肄业者成年人占少数,这在县级书院中是较为少见的,只能以边疆地区情况特殊来作解释。县级书院的学生,有参加科举考试,获取举人、进士等功名者。如直隶(今河北)昌黎县碣阳书院,在县城南街,道光二十九年(1849)知县王应奎捐建。其经费筹措、课试规条皆须知县“定式”,是为县属书院。据记载,同治甲子(1864)科乡试,院中高材生五人考中举人,悬“五凰齐飞”匾。丁卯(1867)科又中举人三名,其中经魁一名。癸酉(1873)科再中举人五名(其中经魁一名)、副榜二名,高悬“斗宿腾辉”匾。“至光绪年间,捷春秋榜者踵相接,皆得力肄业考课也。”三山长或山长在馆里县级书院的山长一般实行聘任制,任期多为一年,可以连任。聘任之权,起初操于官府之手,但随着徇情延请,滥充讲席,不亲到馆而遥食束修等弊端的暴露和地方绅权不断壮大,聘任之权出现了一个由官府逐渐下移于邑中士绅的趋势。下移之后,为了确保官府的权威,也为了防止劣绅作弊操纵地方,发放聘书多由官府主持,其权虽放,而于中仍可起到制控的作用。当然,一些未下放聘任权力的书院,地方士绅亦可通过某种机制对官府予以监督。其有关情形及其所体现的约束平衡机制,从以下所引几条材料可以得知大概。山长有衡文之责,如请同邑人氏,恐蹈徇私情弊,难服士子之心。须由异地聘请,择其经明行修素有名望者。绅士秉公荐引,再由地方官择取采访取裁,以昭慎重,乃有实济。不由地方官举者,以防徒资游士;必由地方官取裁者,恐绅士阿于所好。互为斟酌,庶免于私。近来山长多成应酬席面,以后务须访延科第出身品粹学优之儒,由绅董公同酌议,回明本县备关,聘请到馆主讲,不得徇情泛邀,亦不得遥支干俸,以致有名无实。如有挟势勒荐者,在事绅董公同婉却。……山长不经城乡绅董公同酌议,首事中有一二人趋奉官长,擅自延请者,山长修金罚其赔出。书院掌教师,应由本处绅士延访附近文行兼优之科甲,呈由本县聘请。其远方夙彦,道里遥隔,不能常在院中主讲者,不得滥充是席。(延请山长,每岁八九月间,由总理及董事合同邑绅,公择科甲出身学行素著诗文兼长者,以为多士矜式,择定然后禀明本县,县关敦请。仍旧留请者,亦于八九月禀明订定。总须在院训迪,按月课试,庶于士风能有裨益。本县不得曲徇荐托,至书院徒有虚名。(山长为书院之首,是诸生表率,其选聘自有标准。一般来讲,各书院首先强调的是学问和品行,其次才是出身、资格。惟道德文章皆是软指标,执行时间一长,能够作为标准的也就渐渐只剩下出身与资格了,但这也不是说那些劣迹昭著不堪师范者,仍可窃据比之座。如清代后期,鸦片成为公害,人们视其为洪水猛兽,对吸食者也极为痛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