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用植物油中地沟油鉴别研究进展_第1页
我国食用植物油中地沟油鉴别研究进展_第2页
我国食用植物油中地沟油鉴别研究进展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食用植物油中地沟油鉴别研究进展

地沟油是一个常见的概念,通常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通过加工和提取海水中的油浮游生物来提取的油;其次,经过加工和提取的新鲜肉类。第三,超出规定要求的油。1常见的检测方法地沟油鉴别技术难度较大,国内外尚未建立科学可行的检测方法,国内没有统一的检测标准,技术部门往往需要结合多种测量手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鉴别结论,常规检测主要依据国标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若地沟油经过精炼,仅靠常规指标很难作出判断,徐中海等我国开展对地沟油鉴别检测研究的报道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1油的酸价特征酸价是指中和l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国家合格食用油标准为酸价小于4mg/g(KOH)。地沟油因接触复杂的环境加速了油脂的酸败,酸败程度较高,很多地沟油的酸价是国家标准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很多研究者认为酸价可以作为鉴别地沟油的特征指标。潘剑宇等1.2金属离子检测油脂为非导电物质,电导率相对较低,不易精确测量,而油脂在使用过程中与调味剂和金属容器接触,会使得金属离子含量超标,酸败产生的小分子极性物质、有机物电离产生的离子都会增加油脂的导电性。黄伟等利用测定电导率鉴别地沟油的方法基本类似,都是测定油脂萃取液水相或油脂与一些溶剂互溶后的电导率。其它研究如朱锐等1.3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胆固醇含量地沟油不可避免地混有动物油脂,动、植物油脂的最大区别是脂肪酸构成和甾醇类成分,动物油脂的脂肪酸成分复杂,难以找到一种合适的脂肪酸作为指标性成分区别动、植物油脂,然而甾醇在动、植物油脂中区别很明显,动物油中主要为胆固醇,植物油中为植物甾醇,并且胆固醇极性很低,地沟油在精制过程中很难去除,特征性强,因此有研究利用鉴别胆固醇来区分地沟油陈初良等虽然胆固醇在精炼过程中难以去除,但所测的地沟油中若不含胆固醇或含量很少,鉴别胆固醇含量的方法就不适用了,如郭涛等对煎炸老油中胆固醇含量进行了检测,一般情况下煎炸老油与动物性食品接触相对较多,但检测结果却未含有胆固醇。比色法和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灵敏度不高,仅能对胆固醇含量大于0.05mg/g的样品进行判定,而色谱法所用仪器昂贵,不利于普及,所以通过检测胆固醇含量来检测地沟油的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1.4二烷基苯环酸钠检测常用洗涤剂主要成分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既亲水又亲油的两性物质,易混入到废弃油脂中,精炼地沟油也很难完全去除,而天然食用油中不含有,因此可以利用检测油脂中十二烷基苯环酸钠的含量来鉴别地沟油。刘薇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检测方法较多,但用于鉴别地沟油的研究还较少,未来的研究应把更多的检测方法应用到地沟油的检测中,找出最优方法。同样作为外源物质,若油脂中根本没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也难以利用此法鉴别出劣质食用油,如煎炸老油。另外,酒店餐具多由专门的消毒公司洗刷,大大减少了潲水油与洗涤剂的接触机会,这样回收的废弃油脂并不一定含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因此利用检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鉴别地沟油也有局限性,只能用于油脂掺伪检测的初步筛选方法。1.5极性表面活性剂油脂使用过程中一般经过高温加热,与氧、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氧化、聚合、裂解和水解等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产生比正常植物油分子(甘油三酯)极性较大的一些饱和及不饱和醛、酮、内酯等物质,因此有人研究利用鉴别油脂的极性物质来鉴别地沟油和合格食用油。目前对煎炸老油中极性成分的测定研究较多,El-Shami等只区别煎炸老油、潲水油同合格食用植物油的极性组分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地沟油要冒充合格食用油必定经过精炼工艺,从黄军等的研究不难发现,精炼会除去大部分极性组分,这就增加了依据极性组分鉴别地沟油与合格食用油的难度,目前对油脂中极性组分的研究多是定性,而不易定量。所以检测极性组分不一定能准确鉴别出地沟油。1.6钠的检测方法油脂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各种调味剂接触,而食盐、味精是食品烹调时的必需调味品,废弃油脂与合格食用油脂相比含有更多的钠离子、氯离子,因此有研究通过检测油脂中钠离子、氯离子含量来区别地沟油。国标GB/T5009.91–2003规定了用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的钠。黄道平等氯离子测定有分光光度法、滴定法、离子色谱法、原子吸收法等。魏益华等国标法进行油脂中钠的测定样品预处理较为复杂,蒋江虹等虽然将样品的湿法预处理改进为干法消化,但操作过程还是相对复杂,不能实现快速检测。测定氯离子的方法较多,应用油脂中氯离子的测定研究却较少,魏益华等采用的离子色谱法虽然测速快而准确,但仪器昂贵且操作复杂,不宜推广应用。精炼工艺会去除大部分水溶性物质,且钠、氯离子不溶于油脂,经过精炼地沟油中的钠、氯离子几乎与合格油差别不大,很难借此辨别真伪,如蒋江虹等所测的“二次用油”样品中有5个样品所测的钠离子含量与合格食用油结果一致。所以测定钠离子、氯离子含量不一定能准确鉴别出经过精制加工的地沟油,只能用于油脂掺伪检测的筛选。1.7样品的检出限、测定波长食用油基因法检测的主要难点在于DNA的提取,Pauli等虽然朱旭平等的研究检出限较高,但食用油脂经过精炼等加工之后,所残留的核酸被严重破坏成碎片状,且含量极低,对提取后目标DNA含量及纯度的测定技术要求较高,操作相对复杂,不适于快速检测。1.8多环芳烃检测油质在高温烹调加工时发生热解或热聚反应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由于多环芳烃具有脂溶特性,在使用过程中所经历的复杂环境也很容易使油脂受到多环芳烃的污染,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规定,苯并(a)芘含量不得超过10μg/kg,因此可以测定油脂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来鉴别地沟油。我国针对油脂中多环芳烃的检测专门制定相关标准分析方法,如GB/T23213–2008植物油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22509–2008动植物油脂苯并(a)芘的测定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GB/T24893–2010动植物油脂多环芳烃的测定、GB/T5009.27–2003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方法。黄军等1.9其它地沟油掺伪检测鉴别地沟油的其它检测方法有水分含量、黄曲霉毒素残留、折光率、重金属含量、固体脂肪含量、脂肪酸图谱对比、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甘油三酯聚合物含量、内源性微量成分测定等,如黄军等精炼可去除地沟油中的大部分外源物质,使地沟油的感官特性有很大的改观,况且没有一种外源物质是所有地沟油都具有的,所以目前对外源物质和感官性质的检测仅可作为地沟油掺伪检测的初步筛选,不能准确鉴别出地沟油。利用油脂不饱和度进行鉴别时,若把不饱和度高的油脂与不饱和度低的油脂混合,这样饱和度就可能达到所需范围,也不能准确鉴别出地沟油。对内源性物TGP的含量和微量成分的研究还在初级研究阶段,虽然较为准确,但所用仪器相对昂贵,不适于快速检测。2地沟油检测技术的研究2011年,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牵头组织多家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专家对地沟油鉴定技术开展了评估。检测人员先后对80余个指标进行了全方位的筛选,确定了多环芳烃、胆固醇、电导率、特定基因等4大类、20余项有重要鉴别意义的项目,初步建立了地沟油检测的指标系目前还没有准确鉴别地沟油的国家标准,所有的研究和检测技术还在探索阶段,对地沟油检测技术的研究还有很多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