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课件)_第1页
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课件)_第2页
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课件)_第3页
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课件)_第4页
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淡水鱼的细菌性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模块三名、优、特种水产动物细菌性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项目一项目二项目一细菌性烂鳃病1赤皮病2细菌性肠炎3细菌性败血症45烂尾病476白皮病白头白嘴98竖鳞病疖疮病一、细菌性烂鳃病

1、病原:柱状屈桡杆菌,G-2、流行情况:对各种养殖品种的鱼类都有危害,一般在水温15℃以上开始流行,常与赤皮病、肠炎病伴发。3、症状与病理变化:体色发黑,鳃丝肿胀,坏死、腐烂,软骨外露,粘液分泌亢进,鳃瓣边缘粘附大量污泥,本分病鱼鳃盖内表面充血、出血,中间腐蚀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烂鳃病3、诊断:4、防治:(1)草食动物的粪便中含有该病原,因此池塘施肥时应经发酵处理;(2)该病原在0.7%的食盐浓度中难以生存,鱼种放养前可用2-2.5%的食盐水浸泡处理;(3)治疗应外用药与内服药相结合外用消毒药,内服抗生素二、赤皮病1、病原:荧光假单胞杆菌2、流行情况:发病往往与鱼体受伤有关,危害各种养殖品种,一年四季3、症状与病理变化:病鱼体表充血、出血,鳞片脱落,以身体两侧和腹部最明显,鳍条出现“蛀鳍”都可发生;草鱼赤皮病体表局部发炎4、诊断5、防治方法:同烂鳃病。在外用药的同时,需口服药物。外用药:漂白粉(有效氯30%)、二氧化氯、二氯海因、五倍子等内服药:每千克与每天用复方新诺明10~20mg,或者氟哌酸20~50mg,制成药饵,连续投喂3~5d.三、细菌性肠炎1、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2、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罗非鱼、黄鳝等,流行季节为4-9月,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饲料因素往往是重要的诱因;3、症状与病理变化:体色发黑,食欲减退,肛门红肿外突;腹水,肠道充血、出血发红,肠壁变薄,弹性降低,肠腔内充有大量粘液。肠炎4、诊断:(1)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2)病原分离鉴定R-S选择培养基培养呈黄色菌落。5、防治:同烂鳃病

四、细菌性败血症1、病原: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也有报道有温和气单胞菌和耶尔森氏菌。2、流行情况:对各种养殖品种都有危害,流行季节为2~11月份,高峰期常为5~9月,发病率高大100%,死亡率可达95%;3、症状与病理变化:病鱼全身体表充血、出血,甚至肌肉也充出血呈红色,腹水,肝、脾盛肿大,肠道表现为肠炎。细菌性败血症4、诊断:5、防治:(1)加强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健康养殖;(2)治疗,应选择敏感的药物内外结合五、烂尾病

1、病原: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点状气单胞菌2、流行情况:对发生于水质较差的池塘,且机体受伤是一重要诱因,发病季节多集中在春季;3、症状与病理变化:病初尾柄处皮肤变白,随后,尾鳍开始蛀蚀,并伴有充血,最后,尾鳍大部或全部断裂,尾柄处皮肤、肌肉溃烂,严重时露出骨骼。4、诊断;5、防治:同前烂尾病4、诊断5、防治方法:

1)注意避免鱼体受伤

2)鳗鱼苗可用浓度为100mg/kg的二氢链霉素药液浸洗

3)用浓度为25mg/kg的土霉素溶液浸洗。

六、白皮病1、病原:柱状屈桡杆菌或白皮假单胞菌2、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鲢、鳙鱼,特别是对鱼苗和夏花鱼种危害较大,每年6~8月为流行季节。3、症状与病理变化:病初尾柄处发白,并迅速向背鳍基部以后的体表蔓延,尾鳍腐烂,残缺不全。病鱼头向下,尾向上,与水面垂直,作挣扎状游动。白皮病4、诊断:5、防治:(1)鱼种放养前应对池塘、鱼体进行消毒(2)捕捞、运输和放养时,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3)体表有寄生虫时要及时清除(4)治疗时同细菌性烂鳃病。七、白头白嘴病

1、病原:不清楚,有人认为是粘球菌(Myxococcussp.)革兰氏阴性菌,菌体细长,无鞭毛,滑行运动,菌落淡黄色,最适合生长温度为25℃,pH=7.5,pH6.0~8.5能生长2、症状与病理变化:1)吻端呈眼球的色素消退成乳白色,故称为“白头白嘴病”,但是在水中又见较为明显,而钩出水面不易观察。组织切片,色素细胞坏死脱落。2)唇肿胀,张闭失灵,呼吸困难,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现象注意:车轮虫大量寄生时候,也会引起“白头白嘴病”,常使得头部色素消退,但是有时候常并发,细菌性和车轮虫病。口周围的皮肤糜烂,如有絮状物粘附其上。白头白嘴病3、流行:1)夏季,5~7月份。2)地区:华中,华南,长江流域。 夏花培育池中的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鲤鱼的鱼类。4、防治方法:同烂鳃病较为重要的:1)漂白粉全池泼洒,使得池水成为1ppm的浓度,连续2天。

2)生石灰遍洒,15~20公斤/亩。八、竖鳞病1、病原:初步认为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2、流行情况:主要发生在春季及夏季初,水温17~22℃;死亡率一般在50%以上,发病严重的鱼池,甚至可达到100%的死亡率。3、症状与病理变化: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鳞片竖起,鳞囊内充满大量半透明液体。竖鳞病4、诊断5、防治方法:(1)用2%的食盐水,或用2%的食盐水合3%的小苏打水混合液浸洗病鱼10min(2)全池泼洒强氯精,浓度为0.3mg/kg,每天1次,连用3d。(3)口服土霉素,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土霉素3~5g,制成药饵,连喂5~6d。九、疖疮病1、病原:疖疮型点状气单胞菌,也有人认为是嗜水气单胞菌。2、流行情况:疖疮病主要危害青鱼、草鱼、鲤鱼、团头鲂,鲢、鳙鱼也可发生;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可发生。3、症状与病理变化:通常在背部形成向外隆起的病灶,皮肤充血发红,用手触摸病灶有波动感,切开病灶有血脓流出,原有肌肉坏死、溶解。病灶自行破溃,则性成火山口样的溃疡。疖疮病3、流行:

1)主要发生在青鱼,草鱼;鲤鱼偶有发现

2)各地都有发现

3)一般夏季较多,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发现

4、防治方法:同赤皮病十、鲤鱼白云病

1、病原: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2、流行情况:只感染鲤鱼,流行水温6~18℃,水温超过20℃时,病情可自行控制。3、症状与病理变化:病初体表出现小斑点状白色粘液,随后,粘液逐渐蔓延,形成一层白色的薄膜,以头部、背部和鳍条出最为明显。白云病4、预防:1、在发病季节,取磺胺类药物40-50克,拌于100公斤饲料中喂服,连用5天,每月1-2个疗程2、对鲤鱼加强饲养管理,给予全价饲料,增强鱼体的抵抗力。对进网箱的要选择健壮、无外伤的鲤鱼。在进箱前对鱼体进行药浴,即用10毫克/升漂白粉药浴15-30分钟,或15-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15-30分钟,或20-30%食盐水4-10分钟,以消灭鲤鱼体表的寄生虫和病原菌。5、治疗⑴每立方米水体用福尔马林80毫升、高锰酸钾10克,充分混合溶解后,浸洗鱼体15-20分钟。⑵1公斤饵料中加1克鱼菌灵,拌匀后喂服。⑶用福尔马林每立方米水体200毫升、浸洗鱼体5-20分钟。每天1次,连用3-6天。

项目二体表溃疡病1斑点叉尾鮰常见细菌性疾病2鳗鱼常见细菌性疾病3罗非鱼常见细菌性疾病45加州鲈的诺卡氏菌病476蛙常见细菌性疾病鳝鱼常见细菌性疾病9鳖常见细菌性疾病虾常见细菌性疾病

一、体表溃疡病1、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2、流行情况:危害多种养殖品种,特别是一些名特优(乌鳢、加州鲈等)的危害较大,水温在15℃以上开始流行,发病高峰是5-6月;外伤是本病发生的一重要诱因。3、症状与病理变化:病初,体表出现数目不等的斑块状出血,之后,病灶处的鳞片脱落,表皮及其下肌肉坏死,溃烂,形成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溃疡,严重时露出骨骼和内脏,而死亡。穿孔病穿孔病大口鲶溃疡病大口鲶溃疡病4、诊断:5、防治:(1)加强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健康养殖;(2)治疗,应选择敏感的药物内外结合二、斑点叉尾鮰传染性肠套叠病

1、病原:为嗜麦芽糖寡氧单胞菌。2、流行情况:此病在水温高于19℃时可大面积爆发,2—3天内死亡率可达100%,一旦发病,病情很难控制,所以重在预防。3、病鱼一般都有肝胆综合症的表现,体表有明显的不规则退色斑,食欲减退,腹部膨大,有淡黄色透明腹水,解剖后可发现后肠有很明显的肠套叠现象,严重时后肠露出肛门,形成脱肛。场套叠肠套叠三、斑点叉尾鮰肠型败血症1、病原:鮰爱德华氏菌2、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叉尾鮰,在水温18-28℃时流行;3、症状与病理变化:慢性型,主要表现为脑损伤,形成“头穿孔”;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体表充出血,眼球突出,肠道充出血,肝、脾肾肿大,出血。4、诊断5、防治:预防为主。斑点叉尾鮰肠型败血症斑点叉尾鮰肠型败血症四、鳗红点病1、病原病原是鳗败血假单胞菌

2、症状:病鱼体表各处出现点状出血,以下颌、鳃盖、胸鳍和鱼体胸、腹部尤为显著,严重时出血点密布全身,合成血斑。剖腹可见腹膜有点状出血,肝、脾、肾脏均显肿胀,呈暗红色,并有网状血丝。肠壁充血,胃松驰。

防治方法预防除了严格养鳗的饲养管理和消毒措施外,尽量控制水的盐度,养殖水温适当升高到28℃以上。发病鱼同样需外用内服结合进行治疗。发病规律此病大多发生于水中含盐度较高的鳗场。水温15~20℃是流行期,30℃以上即可缓解或终止流行。

四、疾病防治(一)

1、病原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2、症状病鳗胸鳍、臀鳍、尾鳍充血,腹部头腹面有出血斑,肛门红肿、严重时腹部全部充血;肝、脾肿胀、淤血,胃、肠发炎、充血,并有粘性脓液。发病规律本病多发生于水温20℃以下的春、秋两季。饥饱不匀,特别是饵料不足,在较长饥饿状态下,突然予以暴食,易诱发此病。防治方法1.保持水质清新,喂食均匀。2.发病池可用含氯消毒剂全池遍洒后,再用甲氧苄氨嘧啶(THP)+磺胺嘧啶(SD)合剂(1:5)(每吨鳗用50-60克)混饲投喂。甲氧苄氨嘧啶:抗菌增效剂六、鳗爱德华氏菌病1、病原有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和福建爱德华氏菌(E.fujianensis)两种。

2、症状本病主要分为肝脏型和肾脏型两种,间或也有肝肾混合型。

肝脏型病鱼的前腹部肿大,充血,腹壁肌肉坏死而致体表软化,严重时,坏死部位穿孔,可见肝脏,剖腹观察,肝脏明显肿大,有1个到数个不等的溃疡病灶;

肾脏型病鱼则表现为肛门区体部红肿,肛门红肿,红肿部位肌肉坏死,皮肤、鳍条充血,挤压腹部,有脓血流出。剖腹观察,脾脏、肾脏肿胀,有小脓疡病灶。

肝肾混合型则同时呈现上述两种症状。

防治方法发病池应用含氯消毒剂遍洒,再内服药物:用土霉素和四环素添加在饲料中投喂,每吨鳗每天用药50克,连续6天。发病规律本病在温室养鳗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露天养鳗池则以夏季为流行盛期。白仔鳗在饲料诱食后约1周,易造成急性流行。本病发生后,易继发红鳍病。七、鳗弧菌病1、病原: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

2、流行情况:感染对象极为广泛,主要危害我国南方养殖的鳗鲡,对北方养殖的鲑、鳟鱼也有一定的危害。3、症状:病鱼的肝脏明显肿大,从外表上便可看到肝区部分的躯干部明显向外突出。体表先褪色,继而出血变红,鳞片脱落,溃疡,眼球突出等;脏器及肌肉有点状出血,严重者甚至出血坏死。八、鳗弧菌病鳗弧菌病鳗鳗弧菌病鳗弧菌病4、诊断:[初诊]病灶部位刮取组织镜检;[确诊]先用无菌操作取下一小块肝脏,在弧菌培养平板上,经在25℃的温度下24小时培养后,挑出少许进行细菌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有呈弧形弯曲的细菌,即可确诊为弧菌病。5、防治:1)口服或注射弧菌疫苗2)全池泼洒:漂白粉(1g/m3),或三氯异氰尿酸(0.4-0.5g/m3),或漂粉精(0.5-0.6g/m3),或优氯净(0.5-0.6g/m3).3)磺胺甲基嘧啶:0.2g/Kg鱼天,连续5d4)土霉素(金、四环素等):50~80mg/Kg鱼天,连续5d九、罗非鱼细菌综合症1、病原:荧光假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链球菌2、流行情况:发病季节多在夏秋两季;3、症状与病理变化:眼球突出,眼膜发白,全身体表充出血,鳍条腐烂,尾柄出现疖疮;腹水,肠炎、肝、脾肾肿大、充出血。4、诊断:5、防治:以防为主罗非鱼链球菌眼球红肿,突出罗非鱼的链球菌感染:眼睛白浊罗非鱼的链球菌感染:突眼胆囊肿大,肝脏表面有零星出血点(罗非鱼链球菌)十、加州鲈的诺卡氏菌病1、病原:卡帕其诺卡氏菌2、流行情况:多见于投喂冰鲜鱼的养殖品种,尤其是投喂海水冰鲜鱼的养殖品种,如加州鲈、海鲈、小黄鱼、乌鳢(生鱼)等品种。全国都有发生,四川养殖的加州鲈大量发生,广东南海、高明地区养殖的加州鲈高发。潜伏期长,从鱼类感染到发病死亡需要15~20天,要求在发病季节定期进行预防。水温在15~32℃时都可流行,以水温在25~28℃时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也较高。4-11月均有发生,发病高峰广东以北的地区在6-9月、广东以南的地区为5-11月。2、症状及病理变化:该病分为两种类型:躯干结节型和鳃结节型。(1)躯干结节型在病鱼躯干的皮下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中发生溃疡,产生脓肿结节或疖疮后有白色或稍带红色的脓汁。心、脾、肾、鳔等处也有结节。(2)鳃结节:在病鱼鳃丝的基部形成乳白色的大结节,鳃显著褪色。内脏各个器官也出现结节。肠道长满结节鳔内结节体表结节或溃烂4、诊断5、防治(1)避免鱼体受伤。(2)放养密度适宜(3)口服盐酸链霉素,每天每千克鱼用50~70mg,拌料投喂,连喂20d。十一、蛙红腿病

1、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2、流行情况:外伤是该病的重要诱因,流行于春末夏初,水温17-20℃时;3、症状与病理变化:体表充出血,特别是腿内侧更为明显,腹部膨大,腹水,肝、脾、肾肿大,出血,临死前有呕吐和拉血便现象。牛蛙红腿病4、诊断5、防治(1)调整养殖密度,及时换水。(2)注射专用灭活菌苗免疫。(3)病蛙放入3%的食盐水中浸泡10分钟,第二天重复一次。(4)用20%的磺胺脒溶液浸洗15分钟,病情严重的浸泡48小时。(5)用链霉素、土霉素、庆大霉素等任何一种抗生素250万~500万国际单位溶于50公斤水中,浸洗病蛙30~60min。也可以注射抗生素(4万~5万国际单位/公斤),每天一次。(6)同时使用抗生素拌饲料投喂。十二、黄鳝旋转病

1、病原:尚未鉴定的细菌2、流行情况:通常在密养,水质恶化的鳝池中发生,发病季节为春末夏初;3、症状与病理变化:病鳝头部扭曲,随之身体顺着头部扭曲方向卷曲,头部和尾部断续出现痉挛现象。4、诊断:5、防治:病尚无治疗方法,故强调以防为主

黄鳝旋转病尾部痉挛十二、黄鳝出血病

1、病原:嗜水气单胞菌2、流行情况:流行于5-9月,发病率在50-80%,死亡率30-100%;3、症状与病理变化:全身体表出血斑、肛门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