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8篇_第1页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8篇_第2页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8篇_第3页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8篇_第4页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8篇只有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后制定出的教案才是有意义的,编写教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无忧文档我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存在的原因。

2、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判断及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影子。

活动准备:

选择阳光的日子、在教室布置成黑黑的,并放一盏灯在教室。

活动过程:

一、玩踩影子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带领小朋友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看到的影子影子的特征,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影子?

通过幼儿自由玩自由发言,体现幼儿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原则。

二、寻找影子、了解影子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影子是怎么来的呢?通过让幼儿幼儿观察了解:天气是什么样的,并提问如果阴天没有太阳会不会有影子。教师小结:太阳光照在自己的身体上,身体挡住了太阳光就产生了影子。

三、学生操作,在实验中感受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

教师带领小朋友回教室做实验:发现没有光,影子就不存在了,有了光才会有影子。教室不开灯,一片漆黑,学生们发现看不到影子;教师江灯开启,请学生看,有了影子。教师提问小朋友:看一看,光和影子在一起吗?影子在光的哪一面?得到:影子总在光的另一边。

请学生玩手影游戏,体会影子和光带给我们的乐趣。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观察膨胀现象,激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实物:木耳,银耳,海底,粉条,玉米等若干。

2、瘪的乒乓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膨胀的兴趣。

1、出示爆米花

教师:你们喜欢吃爆米花吗?知道爆米花是由什么变成的吗?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观察:木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引导幼儿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2、幼儿操作:银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

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木耳、银耳放进水里侵泡后,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

小朋友想一想,你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3、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幼儿操作,感知膨胀现象。

1、提供海带,粉条,紫菜,茶叶,干香菇等。

2、幼儿操作后介绍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海带、紫菜、粉条,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四、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出示玉米:

请幼儿观察玉米放进微波炉里遇热发生的变化。

观察结果,玉米遇热后变成了玉米花。

请幼儿品尝玉米花。

2、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

(1)教师:哎哟,这个乒乓球瘪了,还能让它变成圆的吗?

请幼儿想出各种办法。

(2)教师操作:把乒乓球放入杯中,倒入开水。

幼儿观察并讲述观察结果。

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

3、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

五、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请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些现象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生活中还有什么遇冷、遇热膨胀的现象。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淀粉遇碘会变颜色,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2、学习简单的记录,乐于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淀粉水、碘酒、奶粉、豆奶粉、面、牛奶、水、棉棒若干,宣纸并画有红圈和蓝圈、喷壶、各种蔬菜水果切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小猴子要来我班做客,老师给它们准备了丰富的食物,有苹果、香蕉幼儿:什么也看不到啊!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说变变变,老师用碘酒喷在画上。

幼儿:哇!画显现出来啦!有香蕉、苹果

二、展开部分。

1、试一试。

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让画变出来?

幼儿:想!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2种神秘的颜料,分别藏在了红杯子和蓝杯子里(红杯子里放红色棉棒、蓝杯子里放蓝色棉棒),小朋友拿红色棉棒画在红圆圈里,拿蓝色棉棒画在蓝圆圈里,画好后拿装有碘酒的喷壶喷在画上,看一看,哪一种神奇的颜料能让画显现出来?

幼儿:用小红棒画的能显现出来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红色棉棒是什么神秘的颜料啊?(淀粉)教师总结:淀粉和碘酒是一对好朋友,只要是碘酒碰一下有淀粉的东西,淀粉就会变成蓝紫色。

2、猜一猜。

师:小朋友见过淀粉水了,你们见过淀粉吗?

幼儿:没有。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淀粉和其他不同的粉末,小朋友自己动手找一找,看一看哪盘是淀粉?

①淀粉是白色的(幼儿把豆奶粉分离出来)②尝起来没有什么味道(幼儿把奶粉分离出来)③淀粉是滑滑的(把面粉分离出来)④用手捻着有声音(幼儿通过提示,找了淀粉)

3、找一找。

(1)师:小朋友都见过淀粉了,你们知道淀粉都藏在什么地方呢?

幼儿:藏在馒头、面条、喝的粥里等。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食物,小朋友自己来找一找,看看什么食物里面含有淀粉?

(3)通过实验,填表:

寻找食物中淀粉的踪迹

(4)验证幼儿的发现请幼儿把自己的实验结果贴在黑板上,老师和幼儿一起来验证。

总结:

淀粉主要在农作物、植物的根茎、豆类和一些水果中。

瘦肉和奶制品不含有淀粉,各种蔬菜中含有淀粉的含量很少。

三、结束部分:淀粉的用途。

1、淀粉用于:饼干、布丁、雪糕、冰激凌、果冻、软糖、凉粉、粉皮。

2、检测假钞,帮助警察抓住罪犯。纸币印刷技术要求高度保密,纸币制造中会采取很多仿造假措施,包括移走纸中的淀粉。制造假钞者没法掌握所有的印钞技术,所以警察只要在纸币上滴上碘酒,看看纸币是否会变蓝,出现蓝色就是伪钞。

3、淀粉碘酒反应还有一个应用,就是用来治疗碘酒中毒,既然淀粉可以和碘酒发生反应,人们误食碘酒中毒,口服淀粉就成为一个简单易行的好办法。

4、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植物根的不同形态。

2、发现植物根的种类,了解根的作用及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1、各种植物根的图片。

2、自然角中生长出来的许多植物的根。

3、教学挂图《根的秘密》。

4、几种可以食用的根。

5、《科学》下p8~9。

教学过程:

一、我见过的植物的根。

1、幼儿将搜集来的图片一一展示,介绍给大家。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丰富对根的认识。

二、根是什么样的。

1、请幼儿猜一猜自然角植物的根是什么样的。

2、幼儿从自然角中拔出各种植物的根观察:它们是什么植物的根?这些跟像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发现:洋葱的根细细的,像老爷爷的胡须;菠菜的根中间直直的;红萝卜的根红红的、胖胖的。

4、让幼儿说说还有哪些植物的根和上面说的一样。

三、根的作用有多大。

1、观看教学挂图和画册《根的秘密》。

2、幼儿讲一讲植物为什么长根呢?

3、植物的根还有什么用途?

4、鼓励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不同形态的植物的根画在画册上。

5、请幼儿品尝煮熟的胡萝卜、红薯。

6、教师与幼儿一起根据生活经验介绍根与人类的关系。

7、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角,发现植物的根的不同形态。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5

生活主题的产生

在组织户外活动时,一群男孩子在草坪中发现了几只黑灰色的小虫子,一碰它们就蜷缩成一团,像个小西瓜。就此孩子们产生并提出许多问题,西瓜虫成为他们每天关注的热点。天生对昆虫的好奇与喜爱,恰好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契机。活动一虫子的名字

(一)活动目标

1、观察虫子的外型特征,发挥想像力,为虫子起一个险当的名字。

2、初步学会调查,并能讲述调查结果。

3、激发对虫子的兴趣。

(二)活动过程与实录

1、活动过程:

(1)观察虫子,起名字。

(2)学名、俗名的调查活动。

(3)关于虫子名字的口头报告。

2、活动实录:

(1)教师适时提供放大镜,引导孩子观察、讲述。孩子们把虫子放在手里,拿着放大镜观察、引逗。激烈地争论其名字:

一动,就变成小球,像个地球,叫它地球虫吧;

不对,像个皮球,叫皮球虫;

身上有7条花纹,叫七纹虫;

有十四条腿,应该叫多腿虫;

特像个小西瓜,叫它西瓜虫吧

孩子们经过商讨,达成统一意见,暂且称为西瓜虫。

(2)教师引导孩子调查西瓜虫的学名、俗名。入园、离园时,孩子们纷纷将家长请进幼儿园,一同观察西瓜虫,并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请教西瓜虫的学名和俗名。

星期天,让家长陪同去新华书店、图书馆、上网查询有关西瓜虫的资料。

(3)教师鼓励孩子积极地口头表述调查情况。

苑金浩说:奶奶不叫它西瓜虫,而叫它衣毛虫,,因为它生长在烂草里、长毛毛的地方。老家是东北的刘威全说:它叫潮虫,我妈妈叫它潮湿虫。

关于西瓜虫的学名查了许多资料未查着。

3、延伸内容:

(1)查阅西瓜虫为什么会变成西瓜,让孩子们讨论西瓜虫的特征假死性。

(2)采访西瓜虫为什叫潮湿虫,让幼儿探讨西瓜虫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

(三)活动反思

在为西瓜虫起名字这一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观察、表达的机会。幼儿对西瓜虫的外型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同时产生了新的疑问西瓜虫为什么会变成西瓜、为什么又叫潮湿虫。教师应及时将问题列出,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将活动丰富多样化。

小知识

为什么西瓜虫变成西瓜

如果发现了西瓜虫,只要稍稍动它一霞,它就会把身字蜷缩滚成一团,非常有趣。这种现象称为昆虫的假死。

假死是昆虫躲避敌害的一种方法,这是西瓜虫自我保护呢!查阅《十万个为什么》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话、对讲机等通讯工具的使用方法。

2、知道现代化通讯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1、各种电话、对讲机模型若干。

2、事先在生活中对电话等有一定了解。

3、《科学》下p16~17。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幼儿讨论。

1、小明的爸爸外地出差,小明很想他,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联系上爸爸呢?

2、你使用过什么电话?各有什么特点?

3、请幼儿根据原有经验讨论并回答。

二、结合实物,认识移动通讯工具。

1、教师小结幼儿的发言,进一步讲述电话的用处和功能。

2、介绍近距离童话时使用的另一种通讯工具:对讲机。

3、说一说: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相比,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三、探究与发现。

1、请幼儿认识一下手机上的按键,了解特殊按键的功能及其使用的方法。

2、试一试,手机怎样通话,它都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3、我们什么时候要使用电话?

四、观看画册《电话的发展》

1、幼儿在观察中了解电话的发展是怎样的。

2、知道几种应急电话号码。

五、打电话玩游戏打电话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l、通过寻找西瓜虫的家,了解其生存环境。

2、激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

(二)活动过程与实录

1、活动过程:12

(1)寻找西瓜虫的家。

(2)喂养西瓜虫。

(3)小实验:拯救西瓜虫。

(4)给西瓜虫设汁新家。

2、活动实录:

(1)教师提供小木棍、小瓶子、小罐子,引导幼儿寻找西瓜虫。孩子们在水泥墙和草坪之间的缝隙里找到了许多西瓜虫,但在草坪上却很少找到。有的孩子过来问我,这是为什么?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去探究。

(2)小朋友挖到西瓜虫以后放在大碗和小玻璃瓶子里,过了几天,大碗里的西瓜虫有的不会动了,而小瓶子里的西瓜虫却爬得很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触嗅两种不同器皿里的沙土情况,鼓励幼儿说出比较结果:碗里的沙土干巴巴的,瓶里的沙土湿乎乎的。西瓜虫是被太阳晒死了。教师再引导幼儿回忆捉虫时缝隙里多、草坪上少的原因,并鼓励幼儿查阅资料,请教家长,并将结果相互交流。

(3)教师引导幼儿做实验如何救活碗里的'西瓜虫。有的幼儿往碗里放饼干、巧克力等吃的东西,有的幼儿往碗里倒水。结果发现,倒水后的西瓜虫没有再死去。教师引导幼儿总结:西瓜虫的生活环境是阴暗潮湿的地方。

(4)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像力,为西瓜虫设计新家。

小知识西瓜虫

西瓜虫属多足纲昆虫,身体分为头部和去干两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单眼数个。驱职员偏扁而长,有多数体节合成,每个体节有一对足,用来爬行。呼吸器官时气管,生活在潮湿、疏松、有机物丰富的土壤里。

为什么西瓜虫会被晒死?

西瓜虫的表皮外面,有很薄的一层胶质层,厚度不超过千分之一毫米,起着不让身体内的水分蒸发掉的重要作用。西瓜虫最害怕失水,失水过多就会死亡。所以在土壤里生活的西瓜虫,表皮与土壤的摩擦破坏了胶质层,所以在太阳下一晒,水分就会很快从身体里蒸发掉,它就活不城了。查阅《十万个为什么》

(一)活动目标

1、能用各种方式自然真切地表达对西瓜虫的认识。

2、相互分享新经验。

(二)活动过程与实录

1、活动过程:

(1)创编、展示有关西瓜虫的儿歌、故事、歌曲。

(2)泥工制作、绘画:西瓜虫。

(3)游戏:西瓜虫变变变。

2、活动实录:

(1)教师和幼儿刨编的儿歌:西瓜长,西瓜圆,西瓜爬爬洞里钻。创编的谜语有:有个小虫虫,身穿黑衣褂,遇到危险来,变成小西瓜。请你猜一下,它名字叫个啥。

(2)孩子们利用土豆、地瓜及橡皮泥制作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西瓜虫。利用蜡笔绘画出不同形态、不同姿态的西瓜虫。

(3)孩子们设计出西瓜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