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_第1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_第2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_第3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_第4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与行为异常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研究对象一样,精神病学作为医学分支,着重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转归、预防和康复。古希腊医生希波克理特提出体液说-----“心理是脑的功能”的雏形。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佛洛伊德两个命题------A心理过程是潜意识的B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3个原因:A固着B焦虑C压抑5个判断----A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力比多”B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自出生到发展结束,有三个发展阶段: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C人的心理活动存在于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中,与此相对应的人格则由本我、自我、超我D本我是按快乐原则,自我是现实原则、超我是道德原则E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行为主义解释------巴甫洛夫通过用动物实验,采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实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上或精细特征上的区别”其产生由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引起机能性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A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冲突艰难相遇B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这两个条件也正是构成人类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神经衰弱与癔症这两类疾病有不同的神经机制:前者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后者相反,是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的薄弱。(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马斯洛认为心理的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基本表现是“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李心天的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四类判断标准:A医学B统计学C内省经验(病人的、观察者的)D社会适应郭念锋的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病与非病三原则)三原则:A主客世界的统一性原则日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C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常见的心理异常的症状:(1)认知障碍(2)情绪障碍(3)意志行为障碍认知障碍:A感知、B思维、C注意记忆智能、D自知力障碍A感知障碍:1\感觉(感觉过敏、感觉减弱、内感性不适);2\知觉(错觉、幻觉(内脏性幻觉、幻听临床上常见的,言语幻听比飞言语幻听更为常见)、思维鸣响又叫思维回响(是特殊形式的幻觉));3\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窥镜症)B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13个)思维奔逸(语量多、快、音联、意联、随境转移--狂躁症)、思维迟缓(语量少、语速慢)、思维贫乏(语速不慢,词汇贫乏)思维松弛(思维散漫,答非所问)、破裂性思维(意识清楚-词语杂拌)思维不连贯(意识不清楚--词语杂拌)、思维中断(不该停,停了)、思维插入(思维剥夺,有自己的思维)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没有自己的思维活动)、病理性赘述(啰嗦)、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形象概念和具体概念混淆---暖气片-工人阶级)、词语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荒谬)2、思维内容障碍:(3个)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特点:1、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2、对这种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坚信不疑,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3、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系);按主要内容分为10种:关系妄想(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有关)、被害妄想(陷害等)特殊意义妄想(滚蛋)、物理影响妄想(红外线)、夸大妄想(狂躁发作)、自罪妄想(自己罪大恶极)、疑病妄想(虚无妄想、觉得自己不治之症、更年期老年期)嫉妒妄想(坚信配偶不忠)、钟情妄想(异性对自己产生爱情)内心别揭露感(洞悉感)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按照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为原发性妄想(突然发生,突发性妄想最为常见;妄想知觉(狗--提拔);妄想心境(环境对他不利))继发性妄想。强迫观念又叫强迫性思维,表现为:强迫性回忆(反复回忆事情);强迫性穷思竭虑(反复思索无意义事情);强迫计数(反复层数计数);强迫性怀疑(怀疑自己行动是否正确);强迫性对立观念(出现对立观念)。常伴有强迫动作。强迫性思维多见于强迫症,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超价观念:有一定事实基础C注意障碍、记忆障碍与智能障碍:1、记忆障碍:注意减弱(兴奋减弱)、注意狭窄(范围缩小)。2记忆障碍:记忆增强(病理增强,不该记得记起了飞记忆减弱、遗忘(对局限于某一件事或某一时期内的经历不能回忆,顺行性遗忘(不能回忆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事情),逆行性遗忘(忘记受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心因性遗忘(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遗忘,见于癔症))、错构、虚构(从未发生)3、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智龄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痴呆。4、自知力障碍(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证之一)情绪障碍:A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B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C脑器质损害的情绪障碍A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1、情绪高涨(睡眠少,面带笑容)2、情绪低落(面带愁容、失眠)3、焦虑(在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对其自身健康或其他感到忧虑不安,紧张害怕,惊恐发作,患者常有濒死感、失控感、无明确对象)4、恐怖:有明确对象,特定的境遇或某一特定的事物,产生一种与处境不符的心情,明知没有必要,但却无法摆脱。B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1、情绪迟钝2、情绪淡漠3、情绪倒错(情绪反映与现实情景不符悲哀---欢乐)C脑器质损害的情绪障碍:1、情绪脆弱2、易激怒3、强制性苦笑4、欣快(呆傻、愚蠢)意志行为障碍:A意志增强B意志缺乏C意志减退D精神运动性兴奋E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不吃不喝)违拗(主动性让做,做相反的)、被动性让做不做)蜡样屈曲(蜡像、空气枕头)、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机械反复重复壹动作)、模仿动作(无目地的模仿别人的动作)、意向倒错(与常情违背、喝尿)作态(幼稚愚蠢)强迫动作常见精神障碍第一节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A精神分裂: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障碍,具有感知,思维、情绪,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为特征。多起病与青壮年,发作期自知力基本丧失。B妄想性障碍,又称偏执性精神障碍。是出现单一的或一整套相关的妄想,并且这个妄想通常是持久的,甚至是终身的,内容有现实性,并不荒谬。C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一是两周内急性起病,二是以精神病样症状为主。三是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四是在2-3个月内可完全恢复。第二节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躁狂发作: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行兴奋B抑郁发作: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C双向障碍:情绪高涨和情绪低落交错发作D持续性心境障碍:发作形式主要是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神经症具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意识的心理冲突;第二精神痛苦;第三持久性第四神经症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第五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心理冲突有常形和变形:心理冲突的常形: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联系;二是他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心理冲突的变形: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二是它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许又新病与非病三原则(简易评定法):病程:小于3个月,1分,3个月-1年2分,1年以上3分精神痛苦程度: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社会功能:轻微妨碍者1分,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2分,休假完全回避3分应激相关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病程为数小时至数天。意识障碍狭窄,定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患者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潜伏期可从数周到数月不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第一: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第二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第三在麻木感和情绪迟钝的持续情景下,发生与他人疏远、对周围环境漠无反应,快感缺失、回避易联想起创伤经历的活动和情景。第四常有植物神经过度兴奋,伴有过度警觉、失眠。第五焦虑和抑郁与上述表现相伴随,可有自杀观念。适应障碍:在重大的生活改变或应激性生活事件的适应期,出现的主观痛苦和情绪紊乱状态,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适应性障碍的患者表现:第一,抑郁心境,焦虑、烦恼或这些情绪和混合。第二,无力应付的感觉,无从计划或难以维持现状。第三,一定程度的处理日常事务能力受损。第四,可伴随品行障碍,尤其是青少年。人格障碍是在个体发育成长过程中,因遗传、先天以及后天不良环境因素造成的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持久性的固定模式,并给个体自身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偏执性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固执已见为特点)分裂样人格障碍(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绪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发社会人格障碍(不符合社会规范)冲动性人格障碍,表演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焦虑行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心理生理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癔症分离性障碍、转换性障碍、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9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评定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第一体检标准(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自我评价)第二操作标准(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第三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和分析。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锋:1、心理活动强度2、心理活动耐受力3、周期节律性4、意识水平5、暗示性6、康复能力7、心理自控力8、自信心9、社会交往10、环境适应能力心理不健康的------一般心理问题之四个条件:第一、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时常形的,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第二、不良情绪不间断的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第三、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限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会引起不良情绪。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心理不健康的------严重心理问题满足四个条件:第一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较大的现实刺接,内心冲突时常形的。第二,从产生痛苦,间断或不间断的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第三、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第四,引起此类痛苦,反应对象泛化心理不健康的------神经症心理问题(可以神经症)内心冲突时变形的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1、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2、把注意力从外界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3、情绪低落4、时间感觉发生变化5、精神偏离日常状态。健康心理学是“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学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1)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2)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3)情绪低落(4)时间感觉发生变化(5)精神偏离日常状态压力与健康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压力反应包括主体觉察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压力源的种类:1、从对主体的影响分为: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1931年心理学家勒温和后来的米勒按冲突形式,将内心冲突分为如下四类:双趋冲突(双目标)趋避冲突(一个目标与危险共存)双避冲突(两种不利)双重趋避冲突(两种选择都是有利有弊)压力的种类:1、按强度分为: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叠加性压力(同时叠加四面楚歌;继时性的叠加压力屋漏偏逢连夜雨),破坏性压力(又叫极端压力)强大的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金丝玉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类情况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群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恢复期(祥林嫂)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压力的适应;分为三个阶段:警觉阶段、搏斗阶段(被控制状态,生理心理资源被大量消耗,个体变得脆弱、敏感)、衰竭阶段。在适应压力时所经历的上述三个阶段,统称“一般适应症候群”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又称逻辑流程,分为三个阶段:对压力的响应阶段(客观上已经发生的事件,并不是都可以成为压力源,引起响应的事件,才对个体构成压力);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中介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认知系统(认知、评估作用、调节控制作用、人格(外控型人格,内控型人格));社会支持系统(具体地支持当事人,给当事人精神支持)、生物调节系统(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最主要的)))临床相阶段(临床症状又有及时性症状(响应压力后,经过中介系统,迅速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和滞后性症状(压力在中介系统处理时,由于中介系统的子系统-认知系统对事件的性质和意义评估比较模糊,于是作为潜意识观念积存起来,当后来的类似事件出现时,积存的模糊观念又被激活并赋予新的意义,获得新意义的模糊观念明朗化,于是再次发生效用))心理测量学知识: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该定义包括三个元素:事物、数字、法则。测量要素:参照点和单位。参照点: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参照点有两种:一是绝对零点(理想参照点)。(这个零点的意义为“无”)二是人为确定的零点即相对零点。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确定的意义;相同的价值。心理学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单位,也不符合等距要求。测量量表:从低到高,命名量表(1男2女),顺序量表(第一名)代表符号N,无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等距量表(可加减,有大小关系,具有相等的单位,温度计),等比量表最高水平的量表,相等单位,有绝对零点,可加减乘除,体重。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心理测量: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心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第一,心理测量的对象是人的行为。第二,只是对少数经过慎重选择的行为样本进行观察,来间接推理受测者的心理特征。第三,测验条件对受测者必须是相同的。第四,原始分数没有意义,只有将它与其他人的分数或常模比较才有意义。心理测量的性质: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心理测验的分类:按测验的功能: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按测验材料分:文字测验、操作测验;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客观测验(问卷、投射测验(沙盘);按测验的方式分:个别测验、团体测验;按测验的要求分:最高行为测验(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答,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典型行为测验(通常习惯方式做出反应,各种人格测验)错误的测验观:测验万能论、测验无用论、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正确的测验观: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不完善。孔子:“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实际相当现代测量学中的命名量表和顺序量表。孟子“权,然后知轻重-----”具有可测量的特性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十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20世纪头十年是比内的智力测验的十年。人格测验的先驱是克雷不林常模团体的条件: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样本大小要适当(总体书数目小,100%的样本,总体数目大相应样本也大,一般最低不少于30,或100个。全国性常模应有2000-3000人为宜)关键是样本要有代表性;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