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中雅培粹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中雅培粹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中雅培粹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中雅培粹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中雅培粹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中雅培粹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解析)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中雅培粹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第1~10题为单选题。第11、12题为双选题,选对但少选得2分,错选得0分)

1.(3分)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有大型歌舞剧、交响乐等表演,是国际一流的文化艺术殿堂。关于其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见声音

B.剧院内墙的吸音材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C.分辨出弹类中的各种乐器主要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D.小提琴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2.(3分)下列有关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是38.5℃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5s

D.书桌的高度约为80cm

3.(3分)关于如图所示的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说明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乙图说明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丁图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4.(3分)如图所示,饮料罐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罐对手的作用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一对相互作用力

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罐对手的力与手对罐力是一对平衡力

D.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5.(3分)关于如图所示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如甲图,A管中水面上升,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B.如乙图,将竖直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长度不变

C.如丙图,把水气压计从山下移到山顶,细管内的水柱下降

D.如丁图,盆景中的水位能保持一定高度,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6.(3分)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惯性并且解释正确的是()

A.湖中嬉戏的鸭子上岸后用力抖动翅膀,就可以把身上的水抖掉,利用了翅膀的惯性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利用了锤头的惯性

C.速度越快惯性越大,所以汽车行驶时要限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太大而发生事故

D.箭离开弓弦后,仍能向前飞行,是因为箭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7.(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为养牛场设计的四个电路。养牛场要求:当牛正常在牛场内吃草时开关S1、S2均处于闭合状态,指示灯亮,电铃不响;若牛跑出栅栏,相当于断开S2,电铃响报警。图中所示的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A.B.

C.D.

8.(3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在保证各元件安全的条件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右端向中点移动的过程中()

A.电压表V示数变小,灯的亮度变亮

B.电流表A1示数变大,电流表A2示数不变

C.两个电流表示数都变大

D.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变小

9.(3分)如图所示是家庭电路的一部分,电工师傅按下面的顺序进行检测:①只闭合S1,灯L1亮;②断开S1,闭合S2,灯1和L2都不亮;③用试电笔测a、b、c、d四个接线点,试电笔只在c点不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故障可能是()

A.灯L2短路B.灯L2所在支路断路

C.c、d两点间断路D.c点左侧的零线断路

10.(3分)如图所示,四个装置图可以用来演示物理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图(1)可用来演示电磁铁中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B.图(2)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C.图(3)可用来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图(4)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场

(多选)11.(3分)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额定电压为8V,不考虑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闭合S1断开S2,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a、b端之间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8V,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8~2.4A;闭合S2断开S1,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时小灯泡正常发光。在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为8V

B.闭合S1断开S2,电路的最小功率为9.6W

C.灯泡L的额定功率为4.8W

D.闭合S2断开S1,R1阻值变化范围为5Ω~10Ω

(多选)12.(3分)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甲、乙的密度为ρ甲、ρ乙,原先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p乙,压力为F甲、F乙,切完后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p′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ρ甲<ρ乙B.ρ甲>ρ乙C.p′甲<p′乙D.p′甲>p′乙

二、填空题(共22分)

13.(4分)手机已经进入“5G”时代,所谓“5G”指的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时和大连接的特点。“5G”手机传递信息的载体是频率更高的(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当以为参照物时,接收和发送信号的地球同步通讯卫星是静止的。

14.(4分)三月街期间,毛毛同学坐上幸运号邮轮环游洱海;在游船上,毛毛一边观看表演,一边品尝白族三道茶。茶壶的壶嘴与壶身相通而且等高,是利用原理制成的。加入热水泡茶过程中茶是通过改变了内能。

15.(4分)科普节目《冰雪危情》记录了体验者身陷冰窟实现自救。他的方法是将自己的围巾打湿再抛到坚固的冰面上,几秒钟后,围巾上的水发生(填一种物态变化),使围巾和冰面粘牢,然后用力拽住围巾将自己从冰窟中拉出,说明力的作用是。

16.(4分)目前随着城市建筑越来越高,楼内部都安装了电梯,方便居民出入。某栋楼内电梯的相关技术参数如下表。为了安全,电梯都设置了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电梯人数增多时,压敏电阻R2受到的压力增大,阻值减小,则控制电路的电流增大,从而使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当电梯超载时,触点K与触点(选填“A”或者“B”)接触,电铃发出报警铃声。某开发商称:此电梯是快速电梯,它能在10s内将10个成年人从1层匀速升高到14层。若每个人的体重约为600N,每层楼高3m,电梯上升时需要克服摩擦及系统自重共计2000N。开发商的话是否可信?并简单分析说明理由。。

功率25kW

最大载客量10人

17.(6分)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有一薄壁柱形容器,底面积为100cm2,里面有一个重为2.5N,底面积为40cm2,高为10cm的柱形玻璃杯A漂浮于水面上,底部连接有一个体积为40cm3的实心金属块B。此时A、B两物体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细线未拉直(B未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细线不可伸长且质量、体积忽略不计)。向容器中均匀注水,细线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容器足够高)。求:

(1)细线未拉直时,玻璃杯A所受的浮力N;

(2)当加水至t1时刻时,水对玻璃杯A底部的压强Pa。

(3)实心金属块B的密度kg/m3。

三、作图题(每小问2分,共4分)

18.(2分)在图中,物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F为2牛。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支持力F。

19.(2分)如图所示,一束阳光射到玻璃上,请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0.(6分)小丽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时,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加热该物质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20min时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在20min至30min过程中,该物质的内能(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1.(6分)如表是小海同学用焦距f=10cm的凸透镜探究其成像规律的记录表,根据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物距u/cm像的性质

虚实大小正倒

18虚像放大正立

210不能成像

312实像放大倒立

414实像放大倒立

516实像放大倒立

620实像等大倒立

722实像缩小倒立

825实像缩小倒立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物距u满足条件(选填“u<f”、“f<u<2f”或u>2f”)时,凸透镜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应用了凸透镜的这个成像规律。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蜡烛使物距由20cm变为22cm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小海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22.(6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物理量1234

钩码重G/N0.511.52

钩码上升高度h/m0.10.10.10.1

绳端拉力F/N0.30.50.70.9

绳端移动距离s/m0.30.30.30.3

机械效率η67%71%74%

(1)实验中应尽量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一次实验中,滑轮的机械效率是%(保留整数位);

(3)分析以上数据可知,使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被提升物体的重力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23.(6分)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6V恒定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

8Ω)。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灯泡变亮)。

(2)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移动滑片灯泡仍不亮,突然小福手中的笔掉到桌上,灯泡亮了,小福敲了几下桌子,灯泡又熄灭了,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是。

A.开关短路

B.灯泡短路

C.电压表断路

D.灯泡接触不良

(3)排除故障,再次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4)小福继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32A时,电压表的示数可能为(选填字母序号)。

A.2.4V

B.2.6V

C.2.8V

五、计算题

24.(6分)小龙骑着某款电动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小龙和电动自行车的总质量为100kg,行驶时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前2min通过的路程为600m,整个行驶过程中,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变。(g取10N/kg)

(1)电动自行车在前2min内的平均速度;

(2)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为重力的0.06倍,则此过程中该车所受的牵引力;

(3)电动自行车在0~4min内牵引力做的功。

25.(8分)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套测量货车重力的模拟装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ABO为一水平杠杆,OA长1.2m,O为支点,AB:OB=5:1,平板上物体所受重力大小通过电压表读数显示。压力传感器R固定放置,R的阻值随所受压力F变化的关系如表所示。当电源电压U为12V,平板空载时,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平板、压杆和杠杆的质量均忽略不计。

F/N04812162023…

R/Ω70605040302012.5…

(1)定值电阻R0的阻值;

(2)当平板上物体重120N时,电压表的示数;

(3)电池组用久后电源电压变小为9V,要求平板上重为120N的物体对应的电压表读数和电池组的电压U=12V的情况下相同,其它条件不变,只水平调节杠杆上触点B的位置即可实现,试判断并计算触点B应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多少距离?

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中雅培粹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第1~10题为单选题。第11、12题为双选题,选对但少选得2分,错选得0分)

1.(3分)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有大型歌舞剧、交响乐等表演,是国际一流的文化艺术殿堂。关于其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见声音

B.剧院内墙的吸音材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C.分辨出弹类中的各种乐器主要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D.小提琴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分析】(1)人耳所能感受到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只有在此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发声才可能被人听到,同时声音要被人听到需要传播介质;

(2)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音色的不同;

(4)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

A、物体振动发声,但人耳所能感受到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因此只有在此频率范围内的才能被人耳听到,另外,人耳能够听到声音需要传播介质,比如真空中就无法听到声音,故A错误;

B、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分辨出合奏中的各种乐器主要靠音色的不同,故C错误;

D、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弦的振动频率,以达到改变音调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产生、噪声的防治等,属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

2.(3分)下列有关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是38.5℃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5s

D.书桌的高度约为80cm

【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大约是37℃,变化幅度很小,故A错误;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B错误;

C、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不到1s,故C错误;

D、书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温度、速度、时间、长度的估测,注重理论与实际差异的应变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3.(3分)关于如图所示的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说明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乙图说明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丁图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分析】(1)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显微镜的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3)望远镜的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AB、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因此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远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应佩戴会聚透镜,因此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故AB错误;

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同时考查了有关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是一道基础性题目,同时本题告诉我们要科学用眼,健康用眼。

4.(3分)如图所示,饮料罐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罐对手的作用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一对相互作用力

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罐对手的力与手对罐力是一对平衡力

D.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分析】(1)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当两个力满足四个条件时,才是一对平衡力,即“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解答】解:A、罐对手的作用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手对罐的压力和罐对手的支持力才是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罐对手的力与手对罐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饮料罐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罐受到的静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1)正确的对物体平衡状态时的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分析;

(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①平衡力的成立条件:同物、同线、等值、反向;

②相互作用力的成立条件:异物、同线、等值、反向;

由此看来,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最大区别。

5.(3分)关于如图所示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如甲图,A管中水面上升,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B.如乙图,将竖直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长度不变

C.如丙图,把水气压计从山下移到山顶,细管内的水柱下降

D.如丁图,盆景中的水位能保持一定高度,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分析】(1)流体的压强跟流体的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2)托里拆利管内是真空,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外界大气压不变,则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不变,当管倾斜时,水银柱的长度变长;

(3)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内外压强差增大时,管内水柱的高度增大;

(4)根据大气压的作用分析。

【解答】解:A、A管中水面上升,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故A错误;

B、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是指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垂直高度,这一高度的大小是由外界大气压决定的,因此在大气压不变的情况下,玻璃管倾斜,水银柱高度不变,但水银柱长度会变长,故B错误;

C、把水气压计从山下带到山上,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而外界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此时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会有一部分水被压入玻璃管,因此管内水柱会升高,故C错误;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大气压可以支持约10.3m高的水柱。瓶中水面能高于盆内水面不会流出来,正是因为盆景中的水与大气相通,是大气压支持着瓶内的水不会流出来,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跟高度的关系及其应用,属于综合题。

6.(3分)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惯性并且解释正确的是()

A.湖中嬉戏的鸭子上岸后用力抖动翅膀,就可以把身上的水抖掉,利用了翅膀的惯性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利用了锤头的惯性

C.速度越快惯性越大,所以汽车行驶时要限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太大而发生事故

D.箭离开弓弦后,仍能向前飞行,是因为箭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并且要知道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解答】解:A.湖中嬉戏的鸭子上岸后,用力抖动翅膀是翅膀动起来,水由于惯性继续保持静止状态而被抖掉,属于利用水的惯性,故A错误;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面上撞击时,锤柄虽然停止了运动,但锤头由于惯性会继续运动,从而套在锤柄上,利用了锤头的惯性,故B正确;

C.车辆行驶时一般速度较快,当前面车突然停止时,后面车尽管刹车,但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车还要继续运动,容易与前面的车辆相撞,所以保持车距是为了防止因惯性造成伤害,不是利用惯性;另外,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故C错误;

D.箭离开弓弦后,仍能向前飞行,是因为箭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是力,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而且要科学的利用惯性为人类服务,还要会避免惯性带来的危害。

7.(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为养牛场设计的四个电路。养牛场要求:当牛正常在牛场内吃草时开关S1、S2均处于闭合状态,指示灯亮,电铃不响;若牛跑出栅栏,相当于断开S2,电铃响报警。图中所示的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A.B.

C.D.

【分析】根据每个选项,依据题目中开关的闭合情况,分析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情况,选出合适的答案。

【解答】解:

A、由图可知,开关S1、S2均处于闭合状态时,电铃被短路,指示灯亮,电铃不响;断开S2,电铃开路,无电流通过电铃,电铃不响,指示灯发光,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开关S1、S2均处于闭合状态时,指示灯和电铃串联接入电路中,指示灯亮,电铃响;断开S2,指示灯和电铃仍然串联接入电路中,指示灯亮,电铃响,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开关S1、S2均处于闭合状态时,电铃被短路,指示灯亮,电铃不响;断开S2,此时指示灯和电铃串联接入电路中,指示灯亮,电铃响,故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开关S1、S2均处于闭合状态时,指示灯和电铃串联接入电路中,指示灯亮,电铃响;断开S2,整个电路开路,无电流通过指示灯和电铃,指示灯不亮,电铃不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设计,根据题意分析选项得出符合的电路图是解题较为简单的一种方法。

8.(3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在保证各元件安全的条件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右端向中点移动的过程中()

A.电压表V示数变小,灯的亮度变亮

B.电流表A1示数变大,电流表A2示数不变

C.两个电流表示数都变大

D.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变小

【分析】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根据滑片的移动方向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如何变化,然后用应用并联电路的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灯泡和滑动变阻器并联,电流表A2测通过灯泡的电流,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电压;

A、因电源电压不变,所以滑片移动时,即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因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则移动滑片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和实际功率均不变,则灯泡的亮度不变,故A错误;

BC、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A2的示数不变;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最右端向中点移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增大,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干路电流增大,即电流表A1示数变大,故B正确、C错误;

D、因为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2的示数不变,所以电压表V的示数和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动态电路的分析题,分析清楚电路结构、灵活应用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是解题的关键。

9.(3分)如图所示是家庭电路的一部分,电工师傅按下面的顺序进行检测:①只闭合S1,灯L1亮;②断开S1,闭合S2,灯1和L2都不亮;③用试电笔测a、b、c、d四个接线点,试电笔只在c点不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故障可能是()

A.灯L2短路B.灯L2所在支路断路

C.c、d两点间断路D.c点左侧的零线断路

【分析】试电笔在使用时,应将笔尖接触导线,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这样就可以形成回路,如果是火线,氖管会发光。

【解答】解:闭合S1,灯L1亮,电路中有电流,说明电路为通路,从保险丝→a→S1→L1→c以及c点左侧的零线都没有断路;

闭合S2,灯L2不亮,灯L2不亮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断路、一个是短路;

用试电笔测a、b、c、d四个接线点,a、b、d三点的氖管发光,说明这三点与火线之间是接通的;试电笔只在c点不发光,说明c点与d点之间是断开的,所以故障是c、d两点间断路,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电路故障的分析,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10.(3分)如图所示,四个装置图可以用来演示物理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图(1)可用来演示电磁铁中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B.图(2)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C.图(3)可用来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图(4)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场

【分析】(1)比较电磁铁磁性强弱一般用不同的电磁铁来吸引大头针的个数进行判断的;

(2)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其装置的主要特点是有电源;

(3)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其装置中没有电源;

(4)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磁效应,即电流能产生磁场。

【解答】解:A、由于两个电磁铁串联,电流相同,无法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故A错误;

B、此图中有电源,是演示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实验装置,是电动机的原理,故B错误;

C、此图中没有电源,即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是发电机的原理,故C错误;

D、此图是奥斯特实验,演示电流的磁效应的实验装置,即电流会产生磁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图中所示的四个实验,是电与磁这一单元最典型的四个实验,它们各自的特点不同,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学习中我们应该加以重点区分才行。

(多选)11.(3分)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额定电压为8V,不考虑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闭合S1断开S2,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a、b端之间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8V,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8~2.4A;闭合S2断开S1,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时小灯泡正常发光。在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为8V

B.闭合S1断开S2,电路的最小功率为9.6W

C.灯泡L的额定功率为4.8W

D.闭合S2断开S1,R1阻值变化范围为5Ω~10Ω

【分析】(1)由图可知,闭合S1、断开S2,滑动变阻器R1与定值电阻R2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R1两端的电压;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Ω时,电压表示数为0V,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根据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2两端的电压,即为电源电压;

当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最大为8V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2两端的电压最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根据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电压,联立可解得电源电压和R2的阻值;根据P=UI可求出电路的最小功率,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

(2)当闭合S2、断开S1时,滑动变阻器R1与灯泡L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题意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即灯泡的额定电流),根据P=UI求出灯泡L的额定功率;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路安全,据此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

【解答】解:

A、由图可知,闭合S1、断开S2,滑动变阻器R1与定值电阻R2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R1两端的电压;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Ω时,电压表示数为0V,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由于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8~2.4A,所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大=2.4A,

根据I=可知,电源电压:U=I大R2=2.4A×R2﹣﹣﹣﹣﹣﹣①

当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最大为8V时,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2两端的电压最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由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小=0.8A,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电源电压:U=U1大+I小R2=8V+0.8A×R2﹣﹣﹣﹣﹣②

联立①②两式,解得电源电压U=12V,故A错误;

B、闭合S1断开S2时,电路的最小功率:P小=UI小=12V×0.8A=9.6W,故B正确;

C、根据I=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1===10Ω,

当闭合S2、断开S1时,滑动变阻器R1与灯泡L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当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1′=U﹣UL=12V﹣8V=4V,

由题意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1′=R1=×10Ω=5Ω,

此时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I1===0.8A,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灯泡L的额定电流IL=I1=0.8A,

则灯泡L的额定功率:PL=ULIL=8V×0.8A=6.4W,故C错误;

D、当闭合S2、断开S1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IL=0.8A,

根据C项解答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小为R1′=5Ω;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为10Ω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串联分压的规律可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大,由A可知电源电压为12V,则电压表的最大示数小于12V,由图可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所以此时电压表示数不会超过量程,电路安全,因此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10Ω,

则闭合S2、断开S1,R1阻值变化范围为5Ω~10Ω,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的应用,能正确分析不同状态下的电路连接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多选)12.(3分)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甲、乙的密度为ρ甲、ρ乙,原先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p乙,压力为F甲、F乙,切完后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p′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ρ甲<ρ乙B.ρ甲>ρ乙C.p′甲<p′乙D.p′甲>p′乙

【分析】圆柱体放置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力,根据压强公式p=来判断压强大小关系;

由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剩余部分的重力相等,乙的体积更小,根据重力公式和密度公式可分析甲、乙的密度大小关系。

【解答】解:(1)切去之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F剩甲=F剩乙,

所以ρ甲ghS甲=ρ乙ghS乙……①

所以ρ甲S甲=ρ乙S乙……②

F甲﹣F乙=ρ甲g(h甲切+h)S甲﹣ρ乙g(h乙切+h)S乙

=[ρ甲gh甲切S甲+ρ甲ghS甲]﹣[ρ乙gh乙切S乙+ρ乙ghS乙]

=ρ甲gh甲切S甲﹣ρ乙gh乙切S乙……(①代入)

=ρ甲S甲g(h甲切﹣h乙切)……(②代入)

因为h甲切<h乙切

所以F甲﹣F乙<0

即F甲<F乙,故D错误;

(2)由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剩余部分的重力相等,乙的体积更小,

由ρ==可知乙的密度更大,即ρ甲<ρ乙,故A正确,B错误;

(3)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且甲的底面积较大,根据p=可知,切完后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p乙′,故C正确。

故选:A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压强和压力的大小比较,关键能够利用好图示,切去部分与剩下部分的比例关系。

二、填空题(共22分)

13.(4分)手机已经进入“5G”时代,所谓“5G”指的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时和大连接的特点。“5G”手机传递信息的载体是频率更高的电磁波(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当以地球为参照物时,接收和发送信号的地球同步通讯卫星是静止的。

【分析】(1)手机传递信息的载体是高频率的电磁波。

(2)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5G”手机传递信息的载体是频率更高的电磁波;我们说地球同步通讯卫星静止是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通讯卫星与地球的位置不变。

故答案为:电磁波;地球。

【点评】知道电磁波的应用;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14.(4分)三月街期间,毛毛同学坐上幸运号邮轮环游洱海;在游船上,毛毛一边观看表演,一边品尝白族三道茶。茶壶的壶嘴与壶身相通而且等高,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制成的。加入热水泡茶过程中茶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内能。

【分析】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改变内能的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解:壶嘴与壶身相通而且等高,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制成的;

加入热水泡茶过程中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故答案为:连通器;热传递。

【点评】本题考查了连通器和内能的改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比较简单。

15.(4分)科普节目《冰雪危情》记录了体验者身陷冰窟实现自救。他的方法是将自己的围巾打湿再抛到坚固的冰面上,几秒钟后,围巾上的水发生凝固(填一种物态变化),使围巾和冰面粘牢,然后用力拽住围巾将自己从冰窟中拉出,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解答】解:体验者自救时将湿围巾抛在冰面上,湿围巾内的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发生了凝固现象;体验者将自己拉离水面时,体验者对围巾施加一个拉力,同时围巾对体验者施加一个反作用力,体验者在这个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将自己拉离了水面,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凝固;相互的。

【点评】本题考查了凝固现象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6.(4分)目前随着城市建筑越来越高,楼内部都安装了电梯,方便居民出入。某栋楼内电梯的相关技术参数如下表。为了安全,电梯都设置了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电梯人数增多时,压敏电阻R2受到的压力增大,阻值减小,则控制电路的电流增大,从而使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当电梯超载时,触点K与触点B(选填“A”或者“B”)接触,电铃发出报警铃声。某开发商称:此电梯是快速电梯,它能在10s内将10个成年人从1层匀速升高到14层。若每个人的体重约为600N,每层楼高3m,电梯上升时需要克服摩擦及系统自重共计2000N。开发商的话是否可信?并简单分析说明理由。不可信,电梯电机做的电功小于电梯应做的机械功。。

功率25kW

最大载客量10人

【分析】(1)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实质就是电磁继电器的应用,电梯超载时,衔铁被电磁铁吸住,触点K与触点B接触,电铃工作电路接通;

(2)已知人的重力和楼梯的高度,根据公式W=Gh可求电梯做得机械功;根据W=Pt求得电梯电机做得电功;根据电梯做得机械功和电梯电机做得电功,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电梯超载时,压敏电阻R2受到的压力F增大时,其阻值减小,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从而使电磁铁的磁性增强,磁性达到一定程度时,衔铁被电磁铁吸住,触点K与触点B接触,电铃报警,电梯不工作;

若每层楼高3m,从地面升高到14层电梯的高度为13×3m=39m,

10个成年人从地面升高到14层电梯做得机械功W=Gh=(600N×10+2000)×39m=3.12×105J;电梯电机做得电功W电=Pt=2.5×104W×10s=2.5×105J,

由电梯做得机械功和电梯电机做得电功比较可知,电梯电机做的电功小于电梯应做的机械功,因此开发商的话不可信。

故答案为:B;不可信,电梯电机做的电功小于电梯应做的机械功。

【点评】此题考查功和电功的计算,明确从地面升高到14层电梯的高度为13×3m=39m,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皆物理的理念。

17.(6分)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有一薄壁柱形容器,底面积为100cm2,里面有一个重为2.5N,底面积为40cm2,高为10cm的柱形玻璃杯A漂浮于水面上,底部连接有一个体积为40cm3的实心金属块B。此时A、B两物体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细线未拉直(B未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细线不可伸长且质量、体积忽略不计)。向容器中均匀注水,细线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容器足够高)。求:

(1)细线未拉直时,玻璃杯A所受的浮力2.5N;

(2)当加水至t1时刻时,水对玻璃杯A底部的压强750Pa。

(3)实心金属块B的密度3.5×103kg/m3。

【分析】(1)由题意可知,细线未拉直时,甲中玻璃杯A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据此求出A受到的浮力;

(2)由图乙可知,t1时刻细线的拉力,此时玻璃杯A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细线的拉力而处于漂浮状态,从而求出玻璃杯A受到的浮力;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求出水对玻璃杯A底部的压力,利用p=求出水对玻璃杯A底部的压强;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实心金属块B受到的浮力;又因为图乙中t2时刻细线拉力为1.0N,可知实心金属块B受到平衡力,从而求出实心金属块B的重力;根据重力公式和密度公式分别求出实心金属块B的质量和密度。

【解答】解:

(1)由题意可知,甲中玻璃杯A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A受到的浮力F浮=GA=2.5N;

(2)由图乙可知,t1时刻细线拉力F1=0.5N,

根据平衡力条件可得,玻璃杯A受到的浮力F浮=F1+GA=0.5N+2.5N=3N,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水对玻璃杯A底部的压力F=F浮=3N,

则玻璃A底部受到的压强p===750Pa;

(3)由图乙可知,t2时刻以后,细线拉力为1.0N不变,实心金属块B被拉起,

此时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F浮B=ρ水gV排B=1×103kg/m3×10N/kg×40×10﹣6m3=0.4N,

由于实心金属块B受到平衡力作用,则实心金属块B受到重力:

GB=F浮B+F拉=0.4N+1.0N=1.4N,

实心金属块B的质量mB===0.14kg=140g,

实心金属块B的密度==3.5g/cm3=3.5×103kg/m3。

故答案为:(1)2.5N;(2)750;(3)3.5×103。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和浮力产生的原因、压强定义式、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等,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三、作图题(每小问2分,共4分)

18.(2分)在图中,物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F为2牛。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支持力F。

【分析】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作用点都在物体的重心上,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据此画图。

【解答】解:

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到的重力和水平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两者大小相等,所以支持力等于重力等于2N,支持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如下图所示:

【点评】力的图示的画法与示意图不同,它要求更精确。在画力的图示时,一定要附上标度。

19.(2分)如图所示,一束阳光射到玻璃上,请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解答】解:先过入射点O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下面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作光路图一定要仔细规范,法线要用虚线,光线的传播方向要标准确。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0.(6分)小丽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时,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加热该物质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2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在20min至30min过程中,该物质的内能变大(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分析】(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则没有;表现在图象上是晶体熔化图象有一个吸热温度不变的水平段,而非晶体则没有;

(2)晶体在熔化的过程是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熔化吸热,内能增大。

【解答】解:(1)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时,有一个吸热且温度不变的水平段,即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这种物质是晶体。

(2)读图可知,加热至第20min时,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在熔化的过程是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在20min至30min过程中,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吸收热量,物质的内能变大。

故答案为:(1)晶体;(2)固液共存;(3)变大。

【点评】晶体熔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这些都可以通过图象读取出来,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

21.(6分)如表是小海同学用焦距f=10cm的凸透镜探究其成像规律的记录表,根据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物距u/cm像的性质

虚实大小正倒

18虚像放大正立

210不能成像

312实像放大倒立

414实像放大倒立

516实像放大倒立

620实像等大倒立

722实像缩小倒立

825实像缩小倒立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物距u满足条件f<u<2f(选填“u<f”、“f<u<2f”或u>2f”)时,凸透镜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应用了凸透镜的这个成像规律。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蜡烛使物距由20cm变为22cm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小海应将光屏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分析】(1)当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解答】解:(1)由数据可知,物距为12、14、16cm时成放大实像,物距等于20cm,即2f时成等大实像,说明成放大实像需物距小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10cm,即u=f时不成像,物距小于10cm,即u<f时成虚像,说明成放大实像需物距大于一倍焦距,综上可知,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2f>u>f;

生活中投影仪是利用2f>u>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2)使物距由20cm变为22cm时,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像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小海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减小像距。

故答案为:(1)f<u<2f;投影仪;(2)靠近。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应注意掌握基础知识,做到灵活应用。

22.(6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物理量1234

钩码重G/N0.511.52

钩码上升高度h/m0.10.10.10.1

绳端拉力F/N0.30.50.70.9

绳端移动距离s/m0.30.30.30.3

机械效率η67%71%74%

(1)实验中应尽量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一次实验中,滑轮的机械效率是55.6%(保留整数位);

(3)分析以上数据可知,使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被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分析】(1)在实验中,要正确测量绳端拉力,需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测力计。

(2)根据机械效率公式η=×100%=×100%求出第一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物重和动滑轮的个数。被提升的物体越重、动滑轮的个数越少,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解答】解:

(1)要正确测量绳端拉力,需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测力计。

(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

η=×100%=×100%=×100%≈55.6%;

(3)由表格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大物重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故答案为:(1)匀速;(2)55.6;(3)大。

【点评】此题是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主要考查了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以及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被提升的物重和动滑轮的重力。

23.(6分)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6V恒定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

8Ω)。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灯泡变亮)。

(2)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移动滑片灯泡仍不亮,突然小福手中的笔掉到桌上,灯泡亮了,小福敲了几下桌子,灯泡又熄灭了,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是D。

A.开关短路

B.灯泡短路

C.电压表断路

D.灯泡接触不良

(3)排除故障,再次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4)小福继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32A时,电压表的示数可能为C(选填字母序号)。

A.2.4V

B.2.6V

C.2.8V

【分析】(1)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灯泡变亮,说明电路中电流变大,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小,据此确定滑动变阻器选用的下端接线柱;

(2)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移动滑片灯泡仍不亮,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突然小福手中的笔掉到桌上,灯泡亮了,小福敲了几下桌子,灯泡又熄灭了,说明灯泡接触不良;

(3)根据电流表选用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4)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解答】解:(1)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灯泡变亮,说明电路中电流变大,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小,故滑动变阻器选用左下接线柱与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2)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移动滑片灯泡仍不亮,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突然小福手中的笔掉到桌上,灯泡亮了,小福敲了几下桌子,灯泡又熄灭了,说明灯泡接触不良,故选:D;

(3)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数为0.3A,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R==≈8.3Ω;

(4)假设灯泡电阻不变,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32A时,灯泡两端电压为:

U'=I'R=0.32A×8.3Ω=2.656V,

因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大,灯泡两端电压也会变大,根据P=UI可知,灯泡功率变大,温度升高,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32A时,灯泡两端电压会大于2.656V,因此电压表的示数可能为2.8V,故选:C。

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2)D;(4)C。

【点评】本题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考查了电路连接、故障分析、电流表读数、电阻的计算和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等知识。

五、计算题

24.(6分)小龙骑着某款电动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小龙和电动自行车的总质量为100kg,行驶时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前2min通过的路程为600m,整个行驶过程中,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变。(g取10N/kg)

(1)电动自行车在前2min内的平均速度;

(2)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为重力的0.06倍,则此过程中该车所受的牵引力;

(3)电动自行车在0~4min内牵引力做的功。

【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