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9f2ea19a79bff720a22ab1c7da48ae3/c9f2ea19a79bff720a22ab1c7da48ae31.gif)
![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9f2ea19a79bff720a22ab1c7da48ae3/c9f2ea19a79bff720a22ab1c7da48ae32.gif)
![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9f2ea19a79bff720a22ab1c7da48ae3/c9f2ea19a79bff720a22ab1c7da48ae33.gif)
![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9f2ea19a79bff720a22ab1c7da48ae3/c9f2ea19a79bff720a22ab1c7da48ae34.gif)
![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9f2ea19a79bff720a22ab1c7da48ae3/c9f2ea19a79bff720a22ab1c7da48ae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纵隔-心脏复合影像心肌壁、血管壁腔内血液心包和心包腔重叠影像仅显示四心腔和大 血管轮廓不能显示心内结构纵隔-心脏复合影像纵隔-心脏纵隔-心脏后前位-正常表现右缘上段:上腔静脉 升主动脉下段:右心房左缘上段:主动脉结中段:肺动脉段(左心耳)下段:左心室后前位-正常表现右缘左缘后前位-正常表现心膈角 心缘与膈顶之间的夹角心包脂肪垫心腰部 主动脉结与左心室段连线的内侧部分相反搏动点后前位-正常表现心膈角心脏形态横位心:心脏长径与水平线夹角小于45°,多见于矮胖体形者斜位心:心脏长径与水平线夹角约为45°,最为常见垂位心:心脏长径与水平线夹角大于45°,多见于瘦高体形者心脏形态横位心:心脏长径与水平线夹角小于45°,多见于矮胖体心脏形态横位心斜位心垂位心心脏形态横位心斜位心垂位心心脏大小测量-心胸比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心影最大横径是心影左右缘最突出点至胸廓中线垂直距离之和胸廓最大横径是在右膈顶平面两侧胸廓肋骨内缘连线的长度正常值≤0.5心脏大小测量-心胸比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T1T2TT1T2T后前位-异常表现举例正常对照肺动脉段突出后前位-异常表现举例正常对照肺动脉段突出后前位-异常表现举例正常对照主动脉结突出,左室增大后前位-异常表现举例正常对照主动脉结突出,左室增大后前位-异常表现举例正常对照普大型心后前位-异常表现举例正常对照普大型心左侧位-正常表现前缘: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右心室后缘:左心房、左心室左侧位-正常表现前缘: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右心室左侧位-正常表现主肺动脉窗 较左前斜位小,气管分叉前位右肺动脉心前间隙 心前缘与胸壁间的三角形透亮区心后间隙 心后缘与脊柱间的透亮区,其内走形降主动脉左侧位-正常表现主肺动脉窗左侧位-异常表现正常对照左房增大左侧位-异常表现正常对照左房增大纵隔-心脏的其他投照方法纵隔-心脏的其他投照方法纵隔-心脏的其他投照方法右前斜位左前斜位纵隔-心脏的其他投照方法右前斜位左前斜位胸部影像解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李东CT应用解剖胸部影像解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李东CT应用解剖胸部影像解剖相关检查技术胸部影像解剖相关检查技术断层成像断层成像断层成像断层成像GELightspeedPro16GELightspeedPro16CT图像特点以不同灰度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黑影—低吸收区(如:肺)白影-高吸收区(如:骨)CT值进行量化(单位:HU)横断图像可通过后处理技术重组其他方式或方位的图像CT图像特点以不同灰度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GETwinspeedGETwinspeedMR图像特点图像上的灰度代表信号强度,反映的是弛豫时间长短多参数成像:T1、T2、Pd多序列成像:SE、GRE、IR、EPI直接多方位成像:任何方位主要显示纵隔和心脏解剖,肺显示不佳MR图像特点图像上的灰度代表信号强度,反映的是弛豫时间长短MR图像特点-多参数/多序列T1WIT2WIT2WIfsGREMR图像特点-多参数/多序列T1WIT2WIT2WIfsGMR图像特点-直接多方位冠状位矢状位轴位MR图像特点-直接多方位冠状位矢状位轴位胸部影像解剖CT应用解剖胸部影像解剖CT应用解剖概述胸部构成组织复杂,CT值范围较大肺组织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心脏、大血管骨组织两种窗设置观察胸部CT肺窗:肺野,-400~-700HU,1000~1500HU纵隔窗:纵隔,30~60HU,300~500HU概述胸部构成组织复杂,CT值范围较大肺窗纵隔窗骨窗肺窗纵隔窗骨窗胸部CT应用解剖肺气管、支气管肺野肺门肺纹理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腺泡胸膜纵隔(心脏、大血管)胸壁骨性胸廓胸壁软组织膈胸部CT应用解剖肺胸膜胸部CT应用解剖肺胸部CT应用解剖肺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气管气管壁由马蹄形软骨与后壁的厚纤维膜围成CT图像上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气管的冠、矢状面径线正常上限,在男性分别为25mm和27mm,在女性为21mm和23mm;两径线的下限在男性均为13mm,在女性均为10mm气管、支气管气管气管、支气管气管气管软骨正常在40岁以上可发生钙化腔内粘液团易误认为气管内肿物,咳嗽后再扫描可鉴别气管、支气管气管气管、支气管支气管气管在隆突水平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分出右上叶支气管和中间支气管左主支气管分出左上叶支气管和左下叶支气管支气管的CT表现平行:管状垂直:环形倾斜:卵(椭)圆形气管、支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左肺上叶下叶尖段B1后段B2前段B3上舌段B4下舌段B5背段B6内基底段B7外基底段B9前基底段B8后基底段B10尖后段B1+2内前基底段B7+8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尖段B1后段B2前段B3内侧段B4外侧段B5背段B6内基底段B7外基底段B9前基底段B8后基底段B10中间气管、支气管左肺上叶下叶尖段B1后段B2前段B3上舌段B4下气管、支气管叶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右肺右上叶支气管:起自右主支气管的外侧,距隆突约2cm,长约1cm,发出尖、后、前段支气管中间支气管:位于右上叶支气管下方,长约3~4cm,然后分为中叶支气管和下叶支气管中叶支气管:起自中间支气管前外侧壁,走行1~2cm,分为中叶内、外段支气管右下叶支气管:下叶背段支气管起自下叶支气管起始部的后面,几乎与中叶支气管起始部相对;然后经基底干发出内、前、外、后基底段气管、支气管叶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右肺气管、支气管叶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左肺左上叶支气管:起自左主支气管的前外侧面,长约1cm,分为两支,上支立即分为尖后段支和前段支;下支即舌支,类似右中叶支气管,向前下走行2~3cm后分为上、下舌支左下叶支气管分支命名及解剖几乎与右下叶相同,例外的是内前基底段由一支内前段支气管供应气管、支气管叶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左肺气管、支气管1235467981011气管、支气管1235467981011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支气管壁厚度和支气管、血管直径的显示明显受窗宽窗位的影响常规肺窗对小结构直径和支气管壁厚度的高估,对支气管管腔直径低估气管外直径大致与伴行的肺动脉外直径相等支气管内径与肺动脉的比值 增加是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 的标准之一气管、支气管支气管壁厚度和支气管、血管直径的显示明显受窗宽窗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bronchiole)管壁缺乏软骨,由结缔组织构成,其内含肺动脉分支膜性细支气管:不发出肺泡呼吸性细支气管:部分管壁发出肺泡呼吸性细支气管近侧的膜性细支气管又称终末细支气管(terminalbronchiole),直径约0.6mm,发出2~3级呼吸性细支气管(直径约0.4mm)细支气管管壁厚度<0.1mm,正常情况下在胸片或CT上均不能显示出细支气管;但发生病变时,通过其靠近小叶中心的特征性位置,常能在HRCT上被辨认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bronchiole)肺叶、肺段叶间裂-斜裂根据层厚和斜裂走行,在CT上有三种表现:透亮带:常规CT,5~10mm线影:薄层或高分辨CT,随扫描层面下移,斜裂逐渐前移叶间裂-水平裂水平裂与CT层面近似平行,多表现为相对乏血管的透亮区,可为三角形或椭圆形肺叶、肺段叶间裂-斜裂肺叶、肺段1.3mm2.5mm5.0mm10.0mm肺叶、肺段1.3mm2.5mm5.0mm10.0mm肺叶、肺段肺叶右肺在中间支气管以上层面(水平裂),斜裂前方为上叶,后方为下叶在中间支气管以下层面(水平裂),斜裂前方为中叶,后方为下叶左肺斜裂前方为上叶,后方为下叶肺叶、肺段肺叶肺叶、肺段肺段与所属支气管同名右肺有10个段,左肺有8个段形态:尖端指向肺门的锥体状CT不能显示肺段之间的界限,只能根据肺段支气管和肺动脉走行定位肺叶、肺段肺段肺叶、肺段1.尖段;2.后段;3.前段;4.外侧(上舌)段;5.内侧(下舌)段6.背段;7.内基底段;8.前基底段;9.外基底段;10外基底段肺叶、肺段1.尖段;2.后段;3.前段;4.外侧(上舌)段;肺叶、肺段1.尖段;2.后段;3.前段;4.外侧(上舌)段;5.内侧(下舌)段6.背段;7.内基底段;8.前基底段;9.外基底段;10外基底段肺叶、肺段1.尖段;2.后段;3.前段;4.外侧(上舌)段;肺叶、肺段1.尖段;2.后段;3.前段;4.外侧(上舌)段;5.内侧(下舌)段6.背段;7.内基底段;8.前基底段;9.外基底段;10外基底段肺叶、肺段1.尖段;2.后段;3.前段;4.外侧(上舌)段;肺小叶初级肺小叶一个肺泡管以远的肺组织一个腺泡约含10个初级肺小叶腺泡一个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肺组织一个次级肺小叶包含3~5个腺泡次级肺小叶呈多角形,边长约1~2.5cm3~5个终末细支气管所属肺组织具有纤维结缔组织间隔的最小肺组织高分辨CT所观察的基本单位肺小叶初级肺小叶肺小叶次级肺小叶小叶中心结构:小叶细支气管及与其伴行的小叶动脉小叶间隔:包绕肺小叶的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其内有淋巴管和肺小叶静脉,在肺外周区发育较好,在中心区发育较差小叶实质:小叶中心结构与小叶间隔之间包含的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等肺小叶次级肺小叶肺小叶1.细支气管;2.终末细支气管;3.肺泡管;4.小叶动脉5.小叶间隔;6.小叶静脉;7.淋巴管肺小叶1.细支气管;2.终末细支气管;3.肺泡管;4.小叶动肺小叶HRCT分辨率限度为200~300μm小叶中心细支气管壁厚度<200μm小叶中心肺动脉直径>300μm,表现为小叶中心的逗点状或人字形阴影,可在距离胸膜1cm内看到正常时只能在某些部位见到不完整的小叶间隔(近膈肌处、前外侧胸壁、肺尖)肺泡壁厚度20~30μm,故小叶实质表现为无结构的低密度区肺小叶HRCT分辨率限度为200~300μm肺小叶正常次级肺小叶肺小叶正常次级肺小叶肺实质密度肺实质的衰减(影像密度)取决于肺内血液、气体、血管外液体和肺组织所占的相对比例正常肺实质密度均匀,稍高于空气;但下垂部位比非下垂部位 密度稍高,存在正 常密度梯度,主要 是受血流重力和肺 膨胀的影响所致肺实质密度肺实质的衰减(影像密度)取决于肺内血液、气体、血管肺实质密度肺血坠积效应:肺下垂部位纹理增粗、边缘模糊,在最大呼气末扫描更为明显明显吸气后屏气呼气后屏气肺实质密度肺血坠积效应:肺下垂部位纹理增粗、边缘模糊,在最大肺动脉和肺静脉主肺动脉起自肺动脉瓣,在心包内向上、稍向左走行4~5cm,分为两支左肺动脉:较短右肺动脉:较长肺动脉和肺静脉主肺动脉肺动脉和肺静脉左肺动脉在到达肺门前几乎与主肺动脉处于同一纵向位置,在肺门处左肺动脉呈弓形跨过左主支气管直接延续为垂直走行的左叶间肺动脉,由此再直接发出至上、下叶的段支左叶间肺动脉位于左上叶支气管的后外侧肺动脉和肺静脉左肺动脉肺动脉和肺静脉右肺动脉走行于升主动脉后,在上腔静脉后方、右主支气管前方分为上叶肺动脉和叶间肺动脉,叶间肺动脉进一步分出中、下叶各段肺动脉右叶间肺动脉起始段走行水平,位于上腔静脉与中间支气管之间,然后急转向下、后,呈垂直方向进入主裂内,走行于中间支气管、下叶支气管的前外侧,然后分支,其中一或两支至右中叶,并常常以一单支(即基底干肺动脉)发出分支至下叶5个肺段肺动脉和肺静脉右肺动脉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X线造影检查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X线造影检查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相关径线测量在CT上,肺动脉分支水平,主肺动脉直径正常上限为29mm右中叶支气管起始水平右叶间肺动脉直径正常上限为17mm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相关径线测量肺动脉和肺静脉分支情况肺动脉亦在叶、段水平变异较少,亚段水平变异较多,但肺动脉系统与气道始终伴行并随其发出分支,直至呼吸性细支气管水平除上述血管分支(“常规”分支)外,还有许多额外的肺动脉分支,直接进入肺实质,其数量上超过“常规”分支,在整个肺动脉树的各处均有发出,其中在外周区发出的最多肺动脉和肺静脉分支情况肺动脉和肺静脉肺静脉起自引流肺泡毛细血管和胸膜毛细血管网的小静脉,不与气道伴行尽管有变异,但通常为两支上肺静脉和两支下肺静脉,前者引流中、上叶(右侧)或上叶(左侧)肺,后者引流下叶肺与肺动脉系统一样,肺静脉在肺内走行过程中,也有许多额外的血管与之相连肺动脉和肺静脉肺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肺静脉X线造影检查肺动脉和肺静脉肺静脉X线造影检查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Thanks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肺门肺门的CT解剖位于胸部中心,将肺与纵隔相连在一起的区域肺门影主要由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构成,周围结缔组织和淋巴结对肺门影的贡献较小肺门淋巴结增大时,可导致肺门影增大(部分教科书将肺门的CT解剖分解为五个层面进行分述,若将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的CT解剖学习好,肺门的CT解剖水到渠成)肺门肺门的CT解剖肺门PA肺门PAPVPVPVPV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胸部CT应用解剖胸膜胸部CT应用解剖胸膜胸膜胸膜腔由覆盖肺表面的脏层胸膜和覆盖胸壁、膈、纵隔表面的壁层胸膜围成,两者在肺门相移行正常脏、壁层胸膜的总厚度约为0.2mm,因此肺、膈、纵隔表面的胸膜在常规CT图像上不能见到,但在HRCT上可以识别HRCT上,在肋间隙处,相邻肋骨内缘之间,肺与胸壁之间正常可见到1~2mm厚的软组织密度线影,代表脏、壁层胸膜、正常胸膜液、胸内筋膜和最内肋间肌胸膜胸膜腔由覆盖肺表面的脏层胸膜和覆盖胸壁、膈、纵隔表面的壁胸膜正常胸膜的CT表现胸膜正常胸膜的CT表现叶间裂1.3mm2.5mm5.0mm10.0mm叶间裂1.3mm2.5mm5.0mm10.0mm副裂副裂在解剖上,副裂的发生率远比一般估计的高,高达50%在10%的胸部平片和20%的胸部常规CT上能识别出副裂副裂在发育程度上变异很大,从不到1cm深度的表面裂隙,到一直延伸至肺门的完整裂最常见的副裂是奇裂、下副裂和上副裂副裂副裂副裂奇裂的CT表现副裂奇裂的CT表现副裂奇裂的CT表现副裂奇裂的CT表现副裂下副裂的CT表现副裂下副裂的CT表现肺韧带肺韧带由两层纵隔壁层胸膜构成,将下叶的内侧面系于邻近的纵隔和膈当覆盖主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的纵隔壁层胸膜反折至肺表面移行为脏层胸膜时,形成肺韧带左、右肺韧带的显示率分别为60%~70%和40%~60%,多仅显示一侧表现多样,但常表现为纵隔表面的小山峰样或锥状突起,尖端呈线状延伸入肺内,延续为段间隔肺韧带的存在和发育程度,可影响发生气胸、下叶肺不张和纵隔胸膜渗出性病变时的放射学表现肺韧带肺韧带由两层纵隔壁层胸膜构成,将下叶的内侧面系于邻近的肺韧带肺韧带胸部CT应用解剖胸壁胸部CT应用解剖胸壁骨性胸廓胸骨胸骨柄梯形,前缘较突,两侧偏 后方凹陷,与锁骨内端形 成胸锁关节胸骨体长方形,与肋骨前端形成 胸肋关节剑突小圆形或三角形骨性胸廓胸骨骨性胸廓肋骨自椎体两侧发出,向外、前、下走行形成弓形走行倾斜,不能显示全程,呈节段显示,上部肋骨在前方,下部肋骨在后方肋骨计数:第1肋能立即被辨认在该水平,沿胸廓向后 连续计数,也常能辨认 出第2、3、4肋采用同样的方法向足侧 连续计数,则可辨认出 每一椎体及其对应的肋骨12345骨性胸廓肋骨12345骨性胸廓肋软骨可显示,有钙化时更为明显第1肋软骨与胸骨连接处下缘可有骨性突起突向肺野,在肺窗上易误认为肺内病变,可用纵隔窗观察骨性胸廓肋软骨骨性胸廓胸椎胸廓后部中线可显示脊椎和附件,以及椎管内结构肩胛骨胸廓后部两侧,左右对称骨性胸廓胸椎胸壁软组织皮肤皮下脂肪前胸壁第4~5肋间以下 显示乳房及其内部的 脂肪和腺体组织肌肉胸大肌、胸小肌、肋间 肌、肩带肌、脊柱肌群 后胸壁肌群胸壁软组织皮肤斜方肌岗下肌肩胛下肌背阔肌大圆肌竖脊肌胸大肌胸小肌菱形肌前锯肌斜方肌岗下肌肩胛下肌背阔肌大圆肌竖脊肌胸大肌胸小肌菱形肌前锯胸壁软组织腋窝前壁:胸大肌、胸小肌后壁:背阔肌、大圆肌内壁:前锯肌、肋骨内容物腋动、静脉臂丛淋巴组织脂肪胸壁软组织腋窝胸部CT应用解剖膈胸部CT应用解剖膈前部膈肌在CT上,膈的上缘与肺形成界面、下缘与腹腔内脂肪形成界面时,膈能被显示当膈与密度相似的软组织结构如肝和脾相接触时,膈不能被显示,但其位置可推断,因为在肺、胸膜与膈接触的所有水平上,前者均位于后者的外周,而腹部内脏则相对位于于它内侧中心区膈的后部或腰部易于显示,该处膈肌纤维起于膈脚和弓形韧带,向前插入中心腱前部膈肌在CT上,膈的上缘与肺形成界面、下缘与腹腔内脂肪形成前部膈肌包括胸骨部和肋骨部CT表现形态光滑或轻微波浪状线状影,略向后凸,两侧有脂肪组织,在中线部汇合两侧前部膈肌均呈线状影,但不在中线汇合,从两侧汇向胸骨呈宽或不规则的条带状影前部膈肌包括胸骨部和肋骨部膈肌脚位于膈肌后下部,是膈肌与脊椎前纵韧带相连续的肌腱组织左侧附着于第1~2腰椎前外侧,右侧附着于第1~3腰椎前外侧CT表现自主动脉前方向后沿椎体两侧 呈凹面向前外方的线状阴影较低层面(L2~3),两侧膈脚 可表现为椎体前缘的结节样阴 影,勿误为淋巴结膈肌脚位于膈肌后下部,是膈肌与脊椎前纵韧带相连续的肌腱组织膈肌裂孔主动脉裂孔:T12,主动脉、奇静脉、胸导管、内脏神经食管裂孔:T10,食管、迷走神经腔静脉裂孔:T8,下腔静脉膈肌裂孔主动脉裂孔:T12,主动脉、奇静脉、胸导管、内脏神经膈肌裂隙腰肋三角:膈肌肋部和腰部肌束之间胸肋三角:膈肌肋部和胸骨部肌束之间是横膈的薄弱区,亦发生膈疝,分别称为胸肋三角疝腰肋三角疝膈肌裂隙腰肋三角:膈肌肋部和腰部肌束之间腰肋三角疝胸部CT应用解剖纵隔胸部CT应用解剖纵隔纵隔分区参照X线平片前纵隔:心脏、大血管前方与胸骨后方中纵隔:心脏、主动脉、气管后纵隔:胸椎前及椎旁沟与食管前缘之间纵隔分区参照X线平片纵隔重要结构正常测量值主动脉升主动脉:3.6cm(范围2.4~4.7cm)降主动脉:2.6cm(范围1.6~3.7cm)心脏横径:11.5~15.5cm心胸比(与PA位胸片类似):≤0.5淋巴结短轴(轴位所示最短径线)正常上限:10mm纵隔重要结构正常测量值主动脉胸腺位于纵隔的前上部,成人一般从胸骨柄上缘向下延伸至第4肋软骨,其后缘与气管、主动脉弓及其分支、以及覆盖升主动脉和主肺动脉的心包相贴传统胸片上,胸腺仅在 婴儿和小儿可见,充盈 前纵隔间隙的大部胸腺位于纵隔的前上部,成人一般从胸骨柄上缘向下延伸至第4肋软胸腺在CT上测量胸腺大小,最可靠的方法是测量其厚度(一个腺叶的短轴或其横径)<20岁:1.8cm>20岁:1.3cmA.分别测量胸腺两叶。在轴位CT上,胸腺宽度(W)相当于叶的长轴,厚度(T)相当于短轴B.当两叶融合时,胸腺呈三角形或箭头形,从胸腺前端引一直线(X-Y)将胸腺分为两半,再引一垂线,可测量每一叶的厚度(T)和宽度(W)胸腺在CT上测量胸腺大小,最可靠的方法是测量其厚度(一个腺叶纵隔线前联合线两肺前内侧部在主动脉前方中线处彼此接近/会合,彼此被四层胸膜和不定量的纵隔脂肪组织隔开,形成厚度不等的中隔多呈斜行,在胸骨后 从右上至左下走行CT图像上表现为前后 走行的线状影纵隔线前联合线纵隔线后联合线在主动脉上方,两肺在食管后方深入到第3~5胸椎椎体前方,在该处胸膜并列,连同胸膜之间的纵隔内组织,共同形成后联合线纵隔线后联合线纵隔间隙胸骨后间隙血管前间隙气管前间隙气管后间隙主动脉-肺动脉窗隆突下间隙后纵隔间隙膈脚后间隙纵隔间隙胸骨后间隙纵隔间隙胸骨后间隙位置:胸骨及相应肋骨连接处后方,两侧为纵隔胸膜,后方为血管前间隙与血管前间隙无分界标志内容物:脂肪组织内乳动、静脉(胸廓内):动脉在外,静脉在内内乳淋巴组织:沿内乳动脉分布纵隔间隙胸骨后间隙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纵隔间隙血管前间隙位置:胸骨后间隙后方,两侧为纵隔胸膜,后界为上腔静脉、心脏、主肺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向左与主-肺动脉窗相连内容物:脂肪组织、淋巴组织头臂静脉婴幼儿及儿童,胸腺占据大部;青春期胸腺变小可呈三角形或两叶状;成人退化代之以脂肪组织纵隔间隙血管前间隙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纵隔间隙气管前间隙位置:气管前壁与大血管间,上界为胸廓入口,下界为气管隆突内容物:脂肪组织、淋巴组织心包上隐窝:气管下端水平,升主动脉后方,表现为半圆形或月牙形阴影,易误认为淋巴结,其密度高于脂肪,低于淋巴结,无强化纵隔间隙气管前间隙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纵隔间隙气管后间隙位置:气管与脊柱间,右侧为右肺,左侧上部为左肺,下部为主动脉弓内容物:脂肪组织、淋巴组织奇静脉弓经此汇入上腔静脉,还有食管、胸导管及左右最上肋间静脉纵隔间隙气管后间隙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纵隔间隙主动脉-肺动脉窗位置:主动脉弓与左肺动脉之间,内侧为气管,外侧为左肺与气管前间隙及血管前间隙相通内容物:脂肪组织、淋巴组织左侧喉返神经纵隔间隙主动脉-肺动脉窗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纵隔间隙隆突下间隙位置:气管隆突下方,两侧为左、右主支气管,前方为右肺动脉内容物:脂肪组织、淋巴组织纵隔间隙隆突下间隙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纵隔间隙后纵隔间隙位置:气管杈以下,前方左心房,后方脊柱,右侧为右肺,左侧胸主动脉内容物:脂肪组织、淋巴组织食管、胸导管(一般不显示)、奇静脉(右侧)、半奇静脉(左侧)纵隔间隙后纵隔间隙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纵隔间隙膈脚后间隙位置:两侧膈肌脚与椎体间为后纵隔最下部,是连接胸、腹腔的重要通道内容物:脂肪组织、淋巴组织降主动脉、胸导管(一般不显示)、奇静脉(右侧)、半奇静脉(左侧)纵隔间隙膈脚后间隙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淋巴结纵隔是胸部淋巴循环的集中点,有众多淋巴结分布于各区正常CT图像上大部淋巴结不能显示纵隔淋巴结接受纵隔、两肺、胸壁和膈的淋巴引流,右侧汇入支气管淋巴干,左侧汇入胸导管淋巴结纵隔是胸部淋巴循环的集中点,有众多淋巴结分布于各区淋巴结前纵隔淋巴结前胸壁淋巴结:位于胸骨后两侧胸膜外,在肋软骨与胸骨联合部后方,沿内乳动脉分布血管前淋巴结:位于两侧大血管前方,沿上腔静脉、无名静脉,主、肺动脉弓之间及颈总动脉前方排列淋巴结前纵隔淋巴结淋巴结前胸壁淋巴结血管前淋巴结淋巴结前胸壁淋巴结血管前淋巴结淋巴结中纵隔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沿气管两侧排列,右侧较多气管支气管淋巴结:位于气管下部与主支气管外侧夹角处,右侧较多支气管肺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分布于肺门的叶、段支气管及肺动、静脉分叉处隆突下淋巴结:沿隆突下前方及两侧主支气管分布后纵隔淋巴结沿食管和降主动脉分布淋巴结中纵隔淋巴结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支气管肺淋巴结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支气管肺淋巴结淋巴结分区、分组目前,胸内淋巴结分区、分组多采用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与国际抗癌协会(UICC)提出的方案分组是根据其与放射学医生在CT或MRI上和外科医生在纵膈镜或开胸术中能够辨认的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来划分的这些结构包括左头臂静脉、主动脉弓、气管、奇静脉、动脉韧带、左肺动脉和支气管淋巴结分区、分组目前,胸内淋巴结分区、分组多采用美国癌症联合淋巴结RegionalLymphNodeClassificationforLungCancerStagingChest,1997,111:1718-1723淋巴结RegionalLymphNodeClassif淋巴结大小的测量判断淋巴结大小通常依据的是在CT图像上测量其短轴,因短轴比长轴变异性显著小实用和常用,但不太准确的方法是对所有纵膈淋巴结,均以短轴>10mm时考虑为增大区域阈值上气管旁和左侧食管旁7
mm前纵隔8
mm下气管旁和右侧食管旁10mm隆突下区11mm淋巴结大小的测量判断淋巴结大小通常依据的是在CT图像上测量其胸部CT应用解剖心脏大血管胸部CT应用解剖心脏大血管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纵隔断层解剖胸骨柄层面1无名动脉2右头臂静脉脉3气管4左锁骨下动脉5食管胸腔入口层面1右锁骨下动脉2气管3颈总动脉4左锁骨下动脉5食管纵隔断层解剖胸骨柄层面胸腔入口层面主动脉窗层面1升主动脉2上腔静脉3奇静脉4气管5降主动脉主动脉弓层面1上腔静脉2气管3主动脉弓4食管主动脉窗层面主动脉弓层面左心房层面1右室2右房3左室4左房5降主动脉气管分叉层面1升主动脉2食管3主肺动脉4左主支气管5降主动脉左心房层面气管分叉层面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要点课件胸部CT表现、鉴别和解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审计大学《中国古近代文学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郴州思科职业学院《二外日语(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构造(上)》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教师教育心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电力市场中的高压设备选型与投资分析
- 上饶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大数据系统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竹笋罐头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白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挑战与解决方案
- 2025-2030年中国纯植物基础油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电商平台节日促销活动的预算分配与执行
- 许晓峰版电机拖动电子教案(全)课件
- 塑胶件喷油作业指导书
- 人员安全行为观察管理制度
- Pt催化剂ECSA计算方法
- 汽车运行材料ppt课件(完整版)
- GB∕T 1732-2020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 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119)
- 2022《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精选ppt课件
- 吞咽障碍筛查表
- 汽车系统动力学-轮胎动力学
- 艾琳歆日内交易2011-2月至4月份图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