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教案_第1页
人体解剖学教案_第2页
人体解剖学教案_第3页
人体解剖学教案_第4页
人体解剖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解剖学教案教学内容:一.绪论(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二)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三)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四)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五)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第一篇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人体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研究内容和方法,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和任务。教学重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地位、作用和基本术语教学难点: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教学步骤绪论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定义:人体解剖学(简称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解剖学和其他学科一样,由于研究技术和方法的革新,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和加深,并逐渐分化形成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分类:按研究手段不同,解剖学可分为巨视解剖学、微观解剖学巨视解剖学:主要用肉眼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微观解剖学:主要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细胞学、胚胎学和组织学等。系统解剖学:是将人体按功能系统阐述其器官形态结构的解剖学。一般所说的解剖学就是指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是按身体部位,由浅及深,对各部位的形态结构进行叙述的解剖学。此外,由于研究角度和目的不同,人解剖学又分若干门类:如外科解剖学、表面解剖学、X-线解剖学、断面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机能解剖学及运动解剖学等。★运动解剖学:主要是分析研究人体运动器官的形态结构,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提高人体运动效率的解剖学。★二.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提高文化素质,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学生学习体育教育专业提供人体解剖学知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人体解剖学的后续课程有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及评价,以及运动生物力学等。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关系十分密切。前者研究结构,后者研究功能,结构和功能是人体的两个不同侧面。要阐明生理机制,必须了解结构特点。例如,心脏在运动解剖学中讲它的结构,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内部的结构,它的结构特点有收集全身的静脉血口,有输出到全身各部位的动脉血出口。而生理讲心脏对人体的作用,它是如何维持人体的生命。体育保健学:为人体测定、运动创伤、按摩、运动性疾病等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如人体测定:身高、坐高、臂长、腿长、胸围、血压、心率等位置测定,不误、准确的测量出数据。如运动创伤:为创伤产生原因,诊断、处理。又例如肩周炎。运动生物力学:它是分析各关节的运动,确定各部分肌肉在身体姿态的保持和运动中的作用。例如“哑铃弯举”。第四,为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和训练提供解剖学的依据。1.为分析技术动作:技术动作多种多样,在运动训练中如何使运动员对动作掌握得又快又正确,需要教练员根据运动员(学生)个人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结构进行分析。在完成一个动作是,哪些关节在活动,哪些肌肉在用力放松、动作完成不好到底什么原因?例如:后蹬跑、坐着跑等。2.为科学地安排教学及训练:体育教学及运动训练的目的之一是增强人们的体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及教练员对青少年的身体形态结构要有充分的了解。例如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骨骼还未完全愈合,有较多的软骨、可塑性很大。针对这一特点,要注意全面锻炼,避免形成肢体一侧粗、一侧细,脊柱向肌肉发生的一侧弯曲。避免过度的力量负荷练习和过多的重复性单一练习,以免影响骨骼的纵向生长和损伤。三.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一)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1.局部及整体互相制约2.形态结构及功能互相影响3.人体的功能活动是矛盾统一的4.人体的结构是发展变化的5.人体结构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二)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方法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因人和教学条件的不同而异,应注意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学习方法。第一,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做指导,深入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知识,这是正确认识人体的思想方法。第二,术语、概念、名词是思维活动的基础知识,一定要理解熟记。第三,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的范畴,学习时应注意观察标本、模型、插图,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第四,在学习人体解剖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用它来指导运动实践,如有针对性地发展肌肉力量和伸展性,鉴别运动技术动作的合理性,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等。四.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五.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人体各部或结构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或运动中是经常变化的,为了正确描述,避免误解,便于学术交流,国际解剖学会统一规定了有关标准术语。(一)人体解剖学姿势是指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的直立姿势。描述任何结构、分析人体运动均应以人体解剖学姿势为标准。(二)人体的基本切面解剖学规定,人体有3个互相垂直的基本切面。1.冠状面:于左右方向垂直,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曾称为额状面。2.矢状面:于前后方向垂直,将人体分为左右两不同的切面。其中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两部分的,称为正中矢状面。3.水平面:横切直立人体及地平面平行的切面。(三)人体的基本轴1.冠状轴:呈左右方向平行于地面,及矢状面互相垂直的轴。2.矢状轴:呈前后方向平行于地面,及冠状面互相垂直的轴。3.垂直轴:呈上下方向垂直于地面的轴。(四)人体的方位术语1.上和下:靠近头顶的称为上;靠近足底的称为下。2.前和后:靠近腹面的称为前;靠近背面的称为后。3.内侧和外侧:靠近正中矢状面的称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的称为外侧。4.内和外: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的术语,接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5.近侧和远侧:常用于四肢,距肢体根部近的为近侧;远离肢体根部远的为远侧。6.尺侧和桡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桡侧。7.胫侧和腓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8.浅和深:以体表作为参考体,距体表近者为浅;远离体表者为深。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细胞(cell):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发育等生命现象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及细胞间质构成组织;几种组织共同构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器官。若干功能相关连的器官组合成共同完成某一连续性生理功能的系统;由各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因此,了解人类生命活动规律,学习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必须从认识细胞开始。细胞和细胞间质第一节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一.细胞的形态:细胞形态多种多样。二.细胞的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一)细胞膜:是细胞外层的界膜,又称质膜。(二)细胞质:由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体、中心体、细胞骨架组成。(三)细胞核:由核膜、核纤维层、核基质、染色质组成。第二节细胞间质教学内容: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第二节结缔组织第三节肌组织第四节神经组织教学目的:通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人体基本组织的结构特征、分布和功能。教学重点: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教学难点:肌组织中的肌纤维的结构。教学步骤:第二章基本组织一.组织概念: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细胞在人体内借细胞间质进行有序的组合。所谓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细胞群体结构,是构成机体器官的基本成分。二.根据组织结构和功能,将人体的组织归纳为四大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第一节上皮组织一.上皮组织概念和特点上皮组织:是由大量形状较规则并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结构特点:1、上皮组织大都无血管和淋巴管;2、其营养物质由深层结缔组织的血管提供,来自血液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基膜渗透到上皮组织细胞间隙中;3、上皮组织按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分为三大类: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二.被覆上皮的结构及分类被覆上皮分布:除关节腔的软骨面外,身体表面和有腔器官的内表面,都衬贴着被皮。被覆上皮的功能: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根据上皮细胞的层数,被覆上皮可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一)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分布:心脏、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等处;功能: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间皮:分布毛细血管壁、肺泡壁等;功能:有利于物质及气体交换;单层立方上皮:分布:甲状腺、肾小管及肝脏、卵巢表面;功能:具有吸收和分泌的功能;单层柱状上皮:分布:胃、肠、子宫粘膜内表面等处;功能同上;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分布:呼吸道的内表面;功能:保护分泌作用。(二)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分布:皮肤、口腔、咽、食管、肛门、阴道等;功能:增加抗摩擦的耐受力;复层柱状上皮:分布:眼睑结膜等处,具有保护作用;变移上皮:分布:肾盂、肾虚、输卵管、膀胱、尿道等;功能:具有收缩扩张作用,防止尿液渗入器官壁内的作用;三.腺上皮和腺腺上皮:在人体内专门执行分泌功能的上皮称之。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构成独立的器官称腺体分外分泌腺、内分泌腺(一)外分泌腺:腺的分泌物可经导管排列身体表面或器官的管腔内如汗腺、唾液腺、胃腺等。(二)内分泌腺:腺的分泌物(激素)进入血液或淋巴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如甲状腺、脑垂体、肾上腺等。功能:主要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对外环境的适应等。四.感觉上皮具有特殊感觉功能的上皮成为感觉上皮,分嗅觉上皮、视觉上皮、听觉上皮。五.上皮组织的再生和修复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结构特点:1、细胞数量少,细胞间质多,细胞散于间质中;2、细胞的种类繁多,功能各不相同,没有极性;3、有丰富的血管。结缔组织分类: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及淋巴。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细胞和纤维成分较少,基质较多。纤维排列疏松并织成网,适应各方向的张力。分布及功能:各器官之间、组织之间、细胞之间。具有支持、连结、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创伤等功能。细胞成分包括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1.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细胞之一;分布广,数量多。功能:具有合成蛋白质,形成纤维和基质的功能。如局部受到损伤时,成纤维细胞参及创面愈合。2.肥大细胞:分布于小血管的周围,可产生肝素和组织胺。功能:肝素具有抗疑血作用;组织胺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和管壁通透性增大,有利于细胞物质交换。巨噬细胞:分布广,数量多,结构及成纤维细胞基本相似。功能:具有吞噬异物、衰老的细胞碎片和细菌、病毒病原体的作用。浆细胞:分布消化管和呼吸道的结缔组织中。细胞少见,慢性炎症时可增多。功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具有重要的防御和保护作用。(二)细胞间质基质:是以后总无定形的胶状物质,粘稠性大。主要由粘多糖及蛋白质构成。纤维:可分为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二.致密结缔组织分布:肌腱、韧带、真皮眼球结膜、肌肉表面的深筋膜等。结构特点:大多数是胶原纤维和少数弹性纤维构成。纤维排列紧密,排列方向及肌肉牵拉方向一致,根据纤维的排列分为规则和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1.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结构特点:主要由紧密而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组成,纤维之间少量的基质相连接。纤维排列方向及承受的牵拉方向一致。细胞少,主要夹在纤维素之间的成纤维细胞,通常为腱细胞。如腱细胞损伤时,再生能力强。2.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结构特点:纤维来互相交织,纤维的排列方向多及器官所承受机械力和张力的方向一致。三.网状结缔组织分布:骨髓、淋巴结、肝、脾等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结构特点: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功能:具有吞噬和防御能力。四.脂肪组织分布:皮下、肠系膜、大网膜、心外膜、肾周围。结构特点:大量脂肪细胞和少量的疏松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功能:具有储存脂肪、保湿、支持和缓冲能力。★五:软骨组织结构特点:由软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软骨内一般没有血管,其营养主要依靠软骨膜内的血管供应。软骨的外面(关节软骨的表面除外)都覆盖了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称为软骨膜。软骨膜作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起营养和保护作用,对软骨的生长及修复也有重要作用。软骨细胞:位于基质的小腔内,具有分泌产生基质和纤维的能力。软骨膜间质:根据不同纤维成分,软骨分为三种: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1.透明软骨形态:新鲜状态呈蓝色半透明;分布:肋软骨、关节面软骨、喉和气管软骨;结构:基质中主要含胶原纤维。2.弹性软骨形态:新鲜状态时略带黄色、不透明;分布:耳廓、会厌软骨;结构:及透明软骨相似,主要区别大量的弹性纤维,互相交织成网。富有弹性,有利运动。3.纤维软骨形态:新鲜状态时不透明的乳白色;分布:椎间盘、关节盘、关节盂、半月板、肌腱或韧带及骨连接处;结构:基质中含有较多成束的胶原纤维,相互平行或交叉排列;功能:支持、连接、保护作用。★六.骨组织结构:由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是体内最坚硬的结缔组织,是构成人体骨的主要成分。(一)骨组织的结构1.细胞:按形态及功能可分为: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功能:①具有产生细胞间质,造骨和破骨的作用;②具有调节血钙浓度的作用。2.细胞间质基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纤维:主要是胶原纤维和基质中有机成分。纤维成束很规则的分层排列,每层纤维及基质结合在一起成为骨板。★3.骨质的结构根据骨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可分为骨松质、骨密质骨松质:由杆状或片状的骨小梁(骨板)互相交织成网状面构成。骨小梁的排列方向及骨所承受的压力方向和张力方向一致。分布:长骨的骨骺部,扁骨、短骨的内部。2.骨密质分布:骨的表层,长骨的骨干特点:抗压、抗扭曲能力强,及四肢强有力的杠杆运动有关。构造:由规则而成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长骨干的骨板排列而分为四种形式。外环骨板:位于骨干的外周,由多层骨板及骨的表面平行排列而成。内环骨板:位于骨髓腔的周围,由几层不甚完整的骨板及骨髓腔面平行排列。哈佛氏骨板: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骨干起支持作用的主要部分,由多层呈同心圆状排列的骨板所围成的圆筒状结构。骨板中央有一纵行的小管,成为哈佛氏管,是血管和神经通路。哈佛氏系统又称骨单位。间骨板:是一些形态不规则的骨板,位于哈佛氏系统之间,是旧的哈佛氏骨板被吸收后所残留的部分。福尔克曼氏管:横穿骨板的管道,横穿内环骨板通过骨髓腔内,是血液和神经通过。第三节肌肉组织肌肉组织:主要是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之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以及血管和神经。肌细胞的形状:呈长纤维形,又称为肌纤维。肌纤维的特性:它具有收缩和舒张的能力。根据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的特性,肌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为随意肌;骨骼肌和心肌纤维上有横纹肌。心肌和平滑肌:两肌受植物神经支配,为不随肌。★一.骨骼肌组织结构:骨骼肌组织的基本成分是骨骼肌纤维。形状:骨骼肌纤维呈长的圆柱状,长短不一。(一)骨骼肌纤维的显微结构1.骨骼肌纤维肌膜(细胞膜)的外面有基膜紧密贴附。肌浆(细胞质)周边即肌膜下方,呈扁椭圆形;肌浆内:有大量肌原纤维,平行排列;还含有肌红蛋白。在骨骼肌纤维及基膜之间有一种扁平有突起的细胞,称肌卫星细胞。当肌纤维受损伤后,此种细胞可分化形成肌纤维。2.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带和暗带相间排列的横纹。在振光显微镜下:明带呈单折光,又称I带。着色较浅,在明带中央有一着色深的细线,称为Z线或Z盘。暗带呈双折光,又称A带,暗带中部有较明的H带,H带中央还有一条深色的M线。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它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1.肌原纤维:由上千条粗、细两种肌丝有规则的平行排列组成。粗肌丝位于A带;细肌丝一端固定于Z盘上,另一端经过I带,伸到A带的粗肌丝之间最后以游离段止于H带的边缘。A带因有粗肌丝和细肌丝共存而显得深暗,I带只有细肌丝故显明亮,H带只有粗肌丝而显得略明。A带内粗肌丝和细肌丝相间而平行排列,一根粗肌丝的周围有6条细肌丝;而一条细肌丝周围有3条粗肌丝。两种肌丝在肌节内的这种规则排列以及它们的分子结构,是肌纤维收缩功能的物质基础。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网。由于它的走行方向及肌纤维长轴垂直,故称横小管。横小管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到每个肌节。3.肌浆网:是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纵行包绕在每条肌原纤维周围,故又称纵小管。位于横小管两侧的肌浆网呈环行的扁囊,称终池,终池之间则是相互吻合的纵行小管网。每条横小管及其两侧的终池共同组成骨骼肌三联体。(三)骨骼肌纤维的收缩(滑动学说)1.当肌纤维收缩时,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向暗带中移动,结果相邻的Z线距离靠近,使I线变短,H线变短,甚至消失,而带长度不变,于是整个肌原纤维的长度也就缩短。当肌纤维弛张时,则及上述过程相反,细肌丝向A带外移动,结果I带和H带都变长,但A带长度仍然不变。以上的变化的过程说明,不管肌原纤维是收缩还是弛张,粗、细肌丝本身的长度并无变化,而只是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移动的结果,故称为肌丝滑动学说。(四)骨骼肌纤维的分型1.红肌纤维(红肌或慢缩肌)特点:肌纤维较细,受小运动神经元支配。有氧代谢产生ATP供能,反应速度慢。肌纤维:毛细血管丰富,内含肌浆、肌红蛋白、糖元、线粒体和各种氧化酶等较多。肌原纤维:较少而细,含肌红蛋白多,周围毛细血管丰富呈红色称红肌。反应速度慢,收缩力量较小。但持续时间长,不易疲劳,称慢肌。2.白肌纤维(白肌或快收缩肌)特点:肌纤维较粗,受大运动神经元支配。反应速度快,收缩力量大,持续时间短,易于疲劳,故称为快缩肌。主要依靠无氧酵解产生的ATP供能。肌纤维:周围毛细血管少,肌纤维内含肌浆、肌红蛋白、糖元、线粒体和各种氧化酶较红肌少。肌原纤维:多而粗,脂类物质,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等含量比红肌多。二.心肌组织分布:心脏、大血管的根部。结构:由心肌纤维组成,构成心脏各房室壁的肌层。心肌纤维也有横纹,不明显。两个细胞间的连接处有很明显呈阶梯状的特殊横纹,称为闰盘。闰盘:是相邻两条心肌纤维互相嵌合的连接线。有加固心肌纤维间的紧密连结而不易断裂和低电阻,使兴奋时细胞中起传递作用。功能特点:心肌能自动节律性的收缩,收缩时间较长。不出现强直性收缩,不受意识支配。根据心肌纤维的特点和功能不同,心肌纤维分两种。1.一种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纤维,它是构成心肌层的主要成分,是心脏搏动的动力结构。2.另一种是由部分心肌纤维经过分化而形成具有传导冲动功能的特殊心肌纤维,它构成心肌的传导系统,是维持心脏自动而有节律性波动的装置。三.平滑肌组成:由平滑肌纤维组成。排列整齐规则,不呈横纹。分布:内脏器官和血管壁内,称为内脏肌。特点:平滑肌收缩缓慢,能持久,不受意识支配,它的伸展性较好,对化学物质也很敏感。第四节神经组织组成: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分布:遍布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一.神经细胞(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并传递神经冲动的功能。★(一)神经元的结构:胞体、胞突1.胞体形态:有球形、锥体形、梨形、星形等。组成: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1)细胞核:位于细胞体中心,呈球形,核仁大,含有大量的常染色质。(2)细胞质:具有丰的尼氏小体和神经原纤维。尼氏小体: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蛋白体组成。它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结构。如神经元过度疲劳或受到损伤时,它变小,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当休息或损伤情况好转时,它恢复原状。在体育运动实践中……。(3)细胞膜: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2.胞突:根据胞突的形状和功能可分为树突和轴突(1)树突:呈树枝状,分枝多,主干较短。功能:具有接受刺激并将神经冲动传入胞体。(2)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细而长,主干有时发出侧枝,末端分枝多,称轴突末梢。功能:是将胞体传来的神经冲动,经轴突传至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以支配其生理活动.★(二)神经元的分类1.按胞突的数目可分为三种:(1)假单极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起,如脊神经元的感觉神经元。(2)双极神经元:两个突起,如视觉器官的感觉神经元。(3)多极神经元:三个以上突起,如中枢神经元内运动神经元和联合神经元。2.按功能可分为:(1)感觉神经元:可感受体内外各种刺激。又称为传入神经元。(2)运动神经元:及效应器相连,产生运动或分泌活动,又称传出神经元。(3)联合神经元:两种神经元之间,称中间神经元,起联络作用。(三)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及突融神经系统由大量的神经元构成。但神经元之间没有细胞的直接联系,只是彼此接触。接触的方式: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及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或其他部位相接触,其接触点称突触。三.神经纤维1.有髓神经纤维:在神经元的突起及神经元之间包有一层节段性的髓鞘而构成。大多数脑、脊神经。髓鞘:由神经胶质细胞的胞膜形成。主要含髓磷脂和蛋白质具有绝缘作用。神经膜:由神经胶质细胞所形成,包在髓鞘或突起的外面。对神经纤维有营养、保护和再生的作用。2.无髓神经纤维:在神经元的突起及神经膜之间没有明显的髓鞘,如植物神经多属于此种神经纤维。四.神经末梢教学内容:第二篇执行运动功能的结构体系第三章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附肢骨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基本掌握骨的结构、功能、及理化性质,骨的发育及生长,骨的组成及各骨的表面结构及重要骨性标志。教学步骤:运动系统组成:骨、关节和肌肉。三者协同工作,执行人体的运动功能。其中,骨借关节连接构成骨骼,对人体起支持、保护作用;关节为枢纽,约束环节做各种转动;骨骼肌收缩作为人体运动的动力源。运动系统功能:骨是运动的杠杆,骨连接起枢纽作用,骨骼肌则是运动的动力部分,起牵拉的作用第三章骨第一节概述人体骨骼分为中轴骨、附肢骨。中轴骨又分为颅骨29块(其中6块听小骨和舌骨,颅骨23块)、躯干骨51块(26块脊柱骨12对肋骨,1胸骨);附肢骨又分为上肢骨、下肢骨,上肢骨又分为肩带骨和游离部骨共64块;下肢骨又分为盆带骨和游离部骨共62块。一.骨的分类和表面形态(一)骨的分类大致归纳为四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籽骨骨的表面形态1.骨面的突起2.骨面的凹陷3.骨端的膨大※二.骨的基本构造活体的骨由骨膜、骨髓、骨质以及神经和血管构成(图3-3)(一)骨膜新鲜骨的表面除关节面以外都覆盖着一层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骨膜由骨外膜和骨内膜构成。1.骨外膜由浅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和深层(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对骨营养、新生和感觉有重要的作用)构成。2.骨内膜:在骨髓腔的表面和松质的腔隙内衬有薄层结缔组织膜。骨膜的深层和骨内膜都有一些细胞,能分化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参及骨的发生、生长、改造、修复、终身保持分化能力。(二)骨质1.骨密质结构:由若干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分布:长骨、骨干及骺的外层,扁骨、短骨外层。功能:有抗压,抗扭曲性能力强。2.骨松质结构:由许多针状或片状的叫骨小梁伪骨质互相交织构成。分布:长骨两端、短骨、扁骨及不规则骨的内部。结构特点:骨小梁的排列及骨所承受的压力(重)和张力方向一致,组成压力曲线和张力曲线,使骨具有节省材料、轻便、坚固的特点。(三)骨髓位于:骨髓腔内和骨松质网眼内。人体的骨髓分红骨髓、黄骨髓红骨髓:在幼儿时期,所有骨髓腔都充满了红骨髓。红骨髓有造血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长骨两端,扁骨和不规则骨的红骨髓终生存在外,骨髓腔的红骨髓都为脂肪组织所代替,成为黄骨髓,黄骨髓:无造血机能,当大量失血和恶性贫血时黄骨髓可暂时恢复为红骨髓而执行暂时的造血机能。三.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1.化学成分有机物:主要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占骨总重量30~40%。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钠等,占骨总重量60~70%2.物理特性:有机物→具有韧性;无机物→具有坚固性。例如(1)脱去无机物(2)除去有机物3.特点:根据力学测定,每平方厘米的胫骨能承受1256公斤压力强度。花岗石每平方厘米能承受1350公斤压力强度,每平方厘米骨能承受1000公斤的张力。骨中有机物及无机物的比率,随年龄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四.骨的发育及生长(一)发育:骨的形成有两种形式是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1.膜内成骨:是从结缔组织的基础上经过骨化而成的,此部位称骨化点,如颅顶骨和面颅骨等2.软骨内成骨:是从软骨的基础上经过骨化而成的。在骨两端增长,如颅底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等。(二)骨的生长1.骨的长粗:主要依靠膜内骨化过程。骨髓腔内的骨内膜破骨细胞不断的破坏和吸收骨质使骨髓腔扩大,骨外膜深层的造骨细胞不断地制造骨质使骨增粗。2.骨的增长:依靠软骨内骨化过程。主要靠骺软骨不断增生和骨化,使骨不断增长,12~18岁期间,骺软骨生长速度增快,四肢骨尤其明显。(三)骨龄骨龄:是指骺及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骺及骨干愈合的年龄。人的年龄有时间年龄(又称实足年龄)和生物年龄(又称骨龄)。骨龄是通过X摄片观察儿童少年骨骼的骨化中心,主要骺及骨干愈合情况。骨龄是反映个体发育的水平和成熟程度比较精确的指标。近年来用于选材、预测身高。五.骨的功能:1.支持作用,2.保护作用,3.运动作用,4.造血作用,5.储备作用六.体育锻炼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排列整齐而有规律,骨的新陈代谢加强,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在骨的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的结果。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坚固、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性能提高。第二节附肢骨一.上肢骨上肢骨由上肢带骨(由锁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及手骨)组成。(一)上肢带骨1.锁骨位于:横架于胸廓前上方,颈根部皮下。呈“s”形。定位:锁骨体外侧三分之一,上下扁平凸向后,内侧三分之一呈梭形凸向前。上面光滑,下面粗糙。构造:内侧端——圆形称胸骨端又叫胸骨关节面,它及胸骨柄的锁切迹相关节;外侧端——宽扁称肩峰端又叫肩峰关节面,它及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2.肩胛骨位于:胸廓背面的上外侧。不规则的三角形骨板。构造:(1)两面:背侧面和外上方伸出的骨嵴称肩胛冈,冈上窝、冈下窝,肩胛骨向外侧伸称为肩峰。腹侧面微凹陷称肩胛下窝。(2)三个缘:上缘短而薄,靠外侧有一切迹称肩胛切迹,向外侧突出称喙突。内侧缘对着脊柱又称脊柱缘。外侧缘靠近腋窝,也称腋缘。(3)三个角:上角对着第二肋,下角对着第七肋,外侧角有犁形浅窝称关节盂,盂上结节、盂下结节。(二)自由上肢骨骼※1.肱骨上端:有一半球形的头称肱骨头,及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还有外科颈、大结节、小结节、大结节嵴、小结节嵴、结节间沟。骨体:上半呈圆柱形,下半呈三棱柱形。中部外侧面有一粗糙的隆起,称三角肌粗隆。中后面有一浅沟,称桡神经沟。下端:两侧有突起,分别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髁后下方有一浅沟,称尺神经沟。内侧部有肱骨滑车、及尺骨相关节;外侧部有肱骨小头,及桡骨相关节。滑车上方的浅窝称寇状窝、肱骨小头上方的浅窝称桡窝;后面在肱骨滑车上方的深窝称鹰嘴窝。2.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分为一体两端。上端:呈圆柱状称桡骨小头,上面有一浅凹称关节凹。头的周缘光滑称环状关节面,及尺骨的桡切迹相关节。头下方有桡骨颈,颈的内下侧有一粗糙隆起,称桡骨粗隆。骨体:呈三棱柱形,内侧缘锐薄,称骨间缘。下端:粗大,下有一关节面称腕关节面,及腕骨相关节;内侧的凹陷称尺切迹,及尺骨环状关节面相关节;外侧向下的突起称茎突。3.尺骨位于:前臂内侧,分为一体两端。呈三棱柱形。上端:粗大,前面有一半月形的凹陷关节面,称滑车切迹,及肱骨滑车相关节;滑车切迹前上方的突起称鹰嘴,前下方的突起称寇突;寇突下方有一粗隆,称尺骨粗隆。冠突外侧的凹陷称桡切迹,及桡骨环状关节面相关节。骨体:呈三棱柱形,上粗下细,外侧缘锐薄,称骨间缘。下端:呈圆球状称尺,外侧有一关节面,称环状关节面,及桡骨的尺切迹相关节。尺骨头后内侧和下的突起称茎突。4.手骨(1)腕骨:由8块短骨构成。排成两列,每列为4块。近侧列:分别为舟骨、月骨、三角骨及豌豆骨,除豌豆骨外,其余3块骨均及桡骨下端关节面相关节。远侧列:分别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及钩骨,均及掌骨相关节。(2)掌骨:共5块近侧端称底,中间称骨体,远端部呈球,称为头。(3)指骨:有14块,除拇指只有2节,其他各指为3节,即近节、中节和远节指骨。二.下肢骨下肢骨由下肢带骨(由左右髋骨)和自由下肢骨(由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组成。(一)下肢带骨※1.髋骨:属不规则骨。位于:躯干下端的两侧,左右各一,构成骨盆侧壁,是下肢及躯干相连结的骨。特点:髋骨上部为扁板状的骨块,中部窄厚,外侧有一深窝称髋臼,下部有一大孔称为闭孔。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3块骨借软骨连结。16岁左右软骨骨化,结合成一块髋骨。(1)髂骨:髂骨体:肥厚不规则,构成髋臼的上部。髂骨翼:扁薄,上缘弯曲成s形,称髂嵴,前端有髂前上嵴,髂前下嵴,后端有髂后上棘、髂后下棘。髂骨翼内面:光滑而凹陷称髂窝、弓状线。髂骨翼后面:有耳状面,及骶骨耳状面相关节;耳状面后上方有一粗隆,称髂粗隆;臀面,为臀肌附着点。(2)坐骨:构成髋骨的后下部,分为坐骨体和坐骨支两部分。坐骨体形成髋臼的后下部。有坐骨棘、坐骨大切迹、坐骨小切迹;坐骨结节。(3)耻骨:构成髋骨前下部,分为耻骨体、上、下支3部分。耻骨体构成髋臼的前下部。耻骨上、下处上缘有耻骨结节,内侧面有长卵圆形粗糙面称耻骨联合面。自由下肢骨※1.股骨:是人体中最长、最粗的骨,占身高的1/4左右。分一体两端。上端:有一球形称股骨头,及髋臼相关节。有股骨头凹、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转子间线、转子间嵴。股骨体:近似圆柱形,略向前凸,前面光滑;后面有一纵嵴称粗线;粗线分叉形成内侧唇和外侧唇;外侧唇向上延续为粗糙,称臀肌粗隆;内侧唇向上延续为耻骨肌线。下端:内外侧膨大并向后突出,分别称外侧髁和内侧髁;内、外侧髁之间有一窝,称髁间窝;内、外侧髁的侧面上各有一突起,分别称内上髁和外上髁;在内、外侧髁的前方有一关节面,称髌面。2.髌骨:呈三角形,底朝上、尖向下,为人体最大的籽骨。前面粗糙、后面光滑的关节面,及股骨髌面相关节。※3.胫骨:为三棱柱状粗大长骨。位于:小腿内侧,一体两端,是小腿的主要负重骨上端:膨大,向两侧突出,称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之间称髁间隆起;两髁上面光滑的关节称关节面,及股骨内外侧髁相关节。在外髁后下方有一关节面称腓骨关节面,及腓骨头相关节。上端前面有粗糙隆起称胫骨粗隆。骨体:呈三棱柱状,外侧缘粗糙,开成较锐的脊,称骨间缘;后面上方有比目鱼肌线。下端:内侧向下有一突起,称内踝。内踝外侧的关节面称内踝关节面,及距骨相关节;外侧有切迹,称腓切迹,下面称下关节面,及距骨相关节。4.腓骨:腓骨细长,分一体两端。位置:小腿外侧,不及股骨相关节。上端:称腓骨头,内上方有腓骨关节面,及胫骨相关节。骨体:呈三棱柱状,内侧缘锐利,称骨间缘。下端:呈三角形膨大,称外踝。内侧下面有关节面,称外踝关节面,及距骨相关节。5.足骨:由跗骨、跖骨、和趾骨构成。(1)跗骨:共7块,后部有距骨、跟骨,内侧有舟骨,前部有3块楔骨,外侧有骰骨。(2)跖骨:共5块,每块骨从近侧到远侧分为底、体、头。(3)趾骨:共14块,构成足的前部。趾为两节外其他各趾均为3节。趾骨分为底、体和头。中轴骨一.椎骨(一)椎骨的一般形态1.椎骨共同形态结构特点:每块椎骨都有一个椎体、1个椎弓、1个椎孔、7个突起,椎体在前、椎弓在后。2.椎体的结构特点:主要由骨松质构成,有薄层密质。3.椎管:由椎体及椎弓围成的孔为椎孔。所有椎孔连贯起来即成为椎管。内容纳脊髓。4.椎弓:由椎弓根和椎弓板构成。椎弓根为连接椎体,上下缘各一个凹陷分别称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两个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从椎弓上发出7个突起称棘突,向两侧的两个突起称横突,向上和向下的两对突起分别称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相关节。(二)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征1.颈椎颈椎共同的特征:椎体较小,横突上有横突孔,此孔是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棘突短而分叉,关节突的关节面似水平位。(1)寰椎(第一颈椎):由前弓、后弓和侧块构成。①前弓后面关节面,称齿突凹关节面及第二颈椎齿突相关节。②侧块上面椭圆形凹陷,称上关节凹,它及枕骨髁相关节。③侧块下面圆而平的下关节面,及第二颈椎相关节。(2)枢椎(第二颈椎):椎体上方有一指状突起,称齿突。齿突的两侧各有一个关节面,称上关节面,及寰椎下关节面相关节。(3)隆椎(第七颈椎):棘突特别长,呈水平状,末端不分叉,形成结节。2.胸椎:12个椎体从上和下依次渐大,椎体两外侧面的后方上下各有一浅凹,分别称上肋凹和下肋凹,及肋头相关节。横突尖有一凹面,称横突肋凹,及肋结节相关节。棘突呈瓦状。3.腰椎:椎体厚大。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上下关节的关节呈矢状位4.骶椎:是构成骨盆后壁,由5个骶椎合成。呈三角形,底下向上称骶骨底及第五腰椎相关节。正中突起称岬。尖朝下称骶骨尖,接尾骨。骶骨两侧上方有耳状面,及髂骨相关节。骶前面光滑,有4对骶前孔;后面粗糙,有4对骶后孔。孔内有神经和血管能过。5.尾骨:由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二.胸廓骨胸廓骨由12对肋和1块胸骨组成。及12块胸椎共同围成骨性胸廓,保护胸腔内脏器,参及呼吸运动。(一)胸骨位于:胸廓前正中,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3部分。结构:胸骨柄上缘正中凹陷,称颈静脉切迹;外缘上方有第1肋切迹。胸骨柄两侧各有肋切迹,及第2-7肋软骨相关节。在胸骨柄及胸骨体相接处前凸称胸骨角,是一重要体表标志。(二)肋骨肋由肋骨及肋软骨构成,呈长条形。1-7对肋的前端及胸骨相连结称真肋,8-12对不直接及胸骨相连接,称为假肋;其中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称浮肋。第7肋最长,上下渐次缩小。五.颅骨(一)脑颅骨共8块包括不成对的额骨、枕骨、筛骨、蝶骨和成对的顶骨、颞骨。面颅骨共15块包括不成对的下颌骨、犁骨、舌骨和成对的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和下鼻甲骨。颅骨连结:均以缝或软骨牢固连结成一整体。内面:形成窝。各窝内有孔、管、裂及颅底外面相通。从颅底观外面:凹凸不平,有供血管和神经通过的沟,管和裂孔。有枕骨大孔,枕外隆凸,枕髁及寰椎相关节。外侧面:下方有圆孔,称外耳门,乳突,下颌窝。从面颅观:共同围成眶和骨性鼻腔,眶的外侧下方延续为颧弓。教学内容:第四章关节第一节概述一.关节连结的分类二.关节的结构三.关节的运动四.关节的分类五.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教学目的:通过本次的教学法,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关节连结和关节的结构及分类。教学步骤:※一.关节连结的分类骨及骨之间借缔组织相连结称为关节或骨连结。(一)纤维连结:两骨之间以少量结缔组织直接相连,相连结的骨之间无腔隙、不具有活动性或仅有微小活动性,叫无腔隙连结或不动关节。1.韧带连结:两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相连形成韧带连结。如前臂骨、椎弓之间的连结、颅骨之间。2.软骨连结:两骨之间借少量软骨组织相连形成软骨连结。如椎体间的连结、耻骨联合、髋骨连结。3.骨性结合:两骨之间借骨组织相连形成骨性结合。如颅缝连结、成人骶椎连结。(二)滑膜关节:是两骨之间以间接方式相连,这种连结叫有腔隙的骨连结,简称为关节。特点:骨及骨这间借关节囊相连结,连结处有腔隙,具有较大有活动性。※二.关节的结构(一)关节的基本结构(又叫主要结构)关节的基本结构是构成关节必须具备的结构:关节面及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又称关节三要素。1.关节及关节软骨:相连结的两关节一般多为一凸一凹,凸的为关节头,凹的为关节窝。关节上覆盖着一层关节面软骨,多为透明软骨,表面光滑。作用: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关节软骨具有压缩性和弹性,具有缓冲和润滑能力。特点:关节软骨内无血管和神经分布,营养由滑液供给。2.关节囊:是膜性结缔组织囊,附着于相连结骨的关节面周围,封闭关节腔,分内外两层。内层:滑膜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覆盖其表面的特殊滑膜细胞构成,薄而光滑,紧贴在纤维层的内面。作用:分泌滑液,滑液透明蛋白样粘液,具有润滑和营养关节软骨。外层:纤维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负重小,灵活性较好,较薄、松弛。如肩关节。作用:具有连结,加固保持关节完整性的功能。3.关节腔:关节囊滑膜层及关节软骨之间所围成的密闭的腔隙称之。作用:关节腔内为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性具有一定作用,正常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具有润滑作用,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二)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的辅助结构是指为增大关节的灵活性或稳固性而分化的结构,包括韧带、关节内软骨、关节唇、滑膜囊和滑膜襞等。1.韧带: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分布:关节囊外称外韧带,如胫腓侧副韧带;位于关节腔内称内韧带,如前后交叉韧带;部分韧带由肌腱形成,如髌韧带。作用:限制关节运动幅度和可为增加关节的稳固性。2.关节内软骨:位于关节腔内纤维软骨构成。作用:两关节面更为适应,缓冲震动和增大关节运动度功能。3.关节唇:位于关节窝周围的纤维软骨环。如肩关节的盂唇、髋关节的盂唇。作用:有增大关节面,加深关节窝的功能。4.滑膜囊:关节囊的滑膜层从纤维层的薄弱部位,呈囊状向外突出形成的结构。位于:肌腱及骨面之间,如膝关节的髌上囊。作用:有减少运动时肌腱及骨面之间摩擦的功能。5.滑膜襞:关节囊的滑膜层向关节腔内凸入形成的结构。如膝关节腔内的翼状皱襞。作用:可填充过大的关节腔,增加关节的稳固性;扩大滑膜面积,有利于滑液的分泌和吸收。$三.关节的运动运动环节:是指人体中能以关节为支点进行运动的部分,如头、脊柱和手等。关节的运动:是指运动环节绕某一关节运动轴产生的各种运动。从解剖学角度,人体的各种运动,绕三个基本面,绕三个基本轴的运动。关节的运动有屈、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和环转等基本运动形式。(一)屈伸:是运动环节在矢状面内绕冠状轴的运动。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但膝关节和足关节的屈伸运动方向相反;骨盆的“屈伸”运动又称为前、后倾。(二)外展内收:是运动环节在冠状面内绕矢状轴的运动。运动环节未端远离身体正中面运动为外展;靠近正中面运动称为内收,但头和脊柱则为向左、右侧屈;骨盆为左、右侧倾。(三)旋转:是运动环节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的运动,又称回旋。运动环节由前向内的旋转为(内旋),由前向外的旋转为(外旋);头、脊柱和骨盆则为向左、向右旋转。(四)环转:是运动环节以近侧端的关节为支点,肢体绕冠状轴、矢状轴和垂直轴以及其它轴的连续运动。运动肢体的一端在原位活动,另一端作圆周运动,如肩关节、髋关节、手腕关节等。此外,运动环节还可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完成水平(向前)、水平伸(向后)的运功。例如上臂外展90°后,以肩关节为支点,可完成水平屈、水平伸运动。$四.关节的分类(一)根据关节运动轴数目和关节面的形状分类1.单轴关节:运动环节只能绕一个运动轴运动,包括屈戍关节和车轴关节。(1)屈戍关节:呈滑车状又叫滑车关节关节头呈滑车状,关节窝为相应的凹面,仅能绕冠状轴作屈、伸运动如指关节。(2)车轴关节又叫圆柱关节关节头呈圆柱状,关节窝为相应的弧形凹面,仅能绕垂直轴作旋转运动,如桡尺近、远侧关节。2.双轴关节:运动环节可绕两个运动态轴运动,分为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1)椭圆关节:关节头呈椭圆形,关节窝为相应的弧形凹面,如桡腕关节(2)鞍状关节:相对应的关节面均呈马鞍形,彼此成十字形交叉。如第一腕掌关节。3.多轴关节:运动环节可绕3个运动轴运动,包括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1)球窝关节:关节头呈球形,关节窝为相应的凹面。可绕冠状轴作屈伸运动;绕矢状轴作内收、外展运动;绕垂直轴作旋转运动;还可作环转运动,如肩关节。(2)平面关节:关节面为曲度很小的平面,可视为直径很大的球体的一部分。关节面积差小,关节囊牢固,虽拥有多轴运动,但运动幅度很小,称为微动关节,如腕骨间关节。(二)根据关节的结构:由两块骨构成的单关节,如肩关节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能单独运动构成的复合关节,如肘关节。(三)根据关节的运动特点:1.单动关节:能单独进行活动的关节如肩关节2.联合关节: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独立的关节同时进行运动,共同完一个动作,如前臂桡侧近侧和远侧关节。五.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一)关节运动幅度的概念指运动环节绕某一关节运动轴,从动作开始至结束进行转动的最大活动范围,通常用角度来表示。作用:是评定柔韧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和决定体育动作的完成质量,如体操、跨栏、武术、跳水等项目。(二)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1.关节头及关节窝之间的面积差面积差越大,关节运动幅度越大;反之则较小。2.关节囊的厚薄及松紧度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运动幅度较大;反之则较小。3.韧带的多少及强弱韧带少而弱,关节运动幅度较大;反之则较小。4.关节周围的骨结构关节周围的骨突起小,关节运动幅度较大;骨突起大则运动幅度较小,如股骨大转子。5.关节周围肌肉的体积及伸展性关节周围肌肉的体积小,伸展性好,关节运动幅度较大;反之则较小。6.原动肌的力量及对抗肌的协调放松能力原动肌的力量大,对抗肌的协调放松能力强,关节运动幅度大,反之则较小。此外,年龄、性别、训练项目、运动技术水平等,也是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教学内容:第二节上肢的关节一.上肢带关节二.自由上肢关节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上肢关节的结构和辅助结构。教学重点:肩关节和肘关节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教学步骤:一.上肢带关节(一)胸锁关节:是上肢躯干之间唯一的关节。1.主要结构:由锁骨的胸骨端关节面及胸骨柄的锁骨切迹构成。2.辅助结构:两关节面不相适应,关节囊坚韧,关节四周分别有韧带。(1)韧带:有锁骨前韧带,锁骨后韧带,锁骨间韧带,助锁韧带等加固。(2)关节盘:在关节腔内,使两关节面相适应,防止锁骨向上脱位。(3)运动:绕矢状轴作上下运动(提肩上下运动),提杠铃;绕垂直轴作前后运动(扩胸运动);绕冠状轴作回旋运动(振臂运动)。(二)肩锁关节:1.主要结构:由锁骨的肩峰关节面及肩胛骨的肩峰关节面构成,活动很小的平面关节。2.辅助结构:关节囊的上、下方分别有肩锁韧带,喙锁韧带,斜方韧带和维状韧带加固。(1)肩锁韧带:起于锁骨肩峰端,止于肩胛骨的肩峰。作用:加固关节,增厚关节囊,防止韧带断裂时,发生半脱位。(2)喙锁韧带:起于锁骨的喙突粗隆,止于肩胛骨喙突。作用:限止锁骨向上运动,防止韧带断裂时,发生全脱位。(三)上肢带关节的特点及其运动1.特点:(1)是肩胛骨及锁骨在肩锁关节处连结紧密,可将肩胛骨及锁骨视为一个整体,共同以胸锁关节为支点运动,形成上肢带关节的整体运动;(2)因为肩胛骨的运动较明显,通常以肩胛骨的运动来描述上肢带关节的运动;(3)肩胛骨的运动可以增大肩关节的运动幅度,肩胛骨的运动使关节盂及肱骨头始终保持方向上的一致,有利于控制肱骨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4)肩胛骨的运动使用特殊的运动术语描述。※2.运动(1)上提下降:肩胛骨在冠状面内向上、下平行移动,移动距离20~10厘米,如提拉杠铃耸肩;(2)前伸后缩: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向前、后运动称前伸后缩,前伸移动距离15厘米,如扩胸运动,摆臂运动。(3)上回旋、下回旋:在冠状面内绕矢状轴(垂直轴),肩胛骨下角向外上方转动称上回旋,下角向下方转动称下回旋,如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引体向上动作。二.自由上肢关节自由上肢关节包括肩关节、肘关节、桡尺关节和手关节。※(一)肩关节的结构1.主要结构:由肱骨头及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球窝关节。肱骨头呈球形,面积大,关节孟为椭圆形浅凹,面积小,仅能容纳关节头的1/4~1/3。2.辅助结构:(1)关节盂唇:由纤维软骨环构成的关节盂缘,附在关节盂的周围,加深关节窝,两关节面转动合适。(2)韧带:喙肱韧带:位于关节囊上方,起于:喙突根部;止于:肱骨大结节和关节囊上部。作用: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盂肱韧带:位于关节囊前壁的深层,起于:关节盂前缘,止于:肱骨小结节。作用:加强关节囊前壁。喙肩韧带:横架于喙突及肩峰之间,形成“喙肩弓”。作用: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起于盂上结节,止于:结节间沟,从关节囊结节间沟穿出,包囊着一层滑膜。作用:加固肩关节稳固性。3.关节的运动(1)绕冠状轴作屈伸:跑步前后摆臂动作;(2)绕矢状轴作内收外展:直立飞鸟动作;(3)绕垂直轴作旋内旋外:铁饼预摆动作;(4)绕多个轴作环转:武术抡臂动作;(5)水平屈伸:扩胸运动。4.关节的运动特点:(1)是上肢最大的关节,也是人体中最灵活,稳固性较差的关节;(2)面积差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韧带少而弱;(3)肩关节前下方没有肌肉覆盖和韧带加强,成为关节的最薄弱部位,肱骨头易从此处滑出,运动时应注意。※(二)肘关节1.关节的主要结构: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构成复关节。(1)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及尺骨的滑车切迹构成屈戍关节。(2)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及桡骨的关节凹构成球窝关节。(3)桡尺关节:由桡骨的环状关节面及尺骨的桡切迹构成车轴,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壁紧张形成侧副韧带。2.关节的辅助结构(1)尺侧副韧带:位于肘关节的内侧起于:肱骨内上髁,止于:尺骨滑车切迹的内侧缘。作用:从内侧加固关节。(2)桡侧副韧带:位于肘关节的外侧,起于:肱骨外上髁,止于:尺骨桡切迹的前、后缘。作用:从外侧加固关节。(3)桡骨环韧带:两端附着于尺骨的桡切迹前后缘,及桡切迹共同组成一个骨纤维环包绕桡骨头。作用:能在环内沿纵轴旋转而不易脱位。3.关节的基本运动:绕冠状轴作屈伸,运动幅135°~140°,负重弯举;绕垂直轴作旋前旋后,140°~180°,乒乓球正反手扣球。4.关节的运动特点:(1)由于尺骨的滑车切迹为较深的骨性凹窝,及肱骨滑车形成咬合连结,使肘关节的稳定性增大;(2)关节囊的前后方较薄而松弛,使屈伸运动幅度较大;(3)所有的韧带均不附着于桡骨,有利于桡骨绕垂直轴完成旋转运动。(4)肘关节运动时,屈伸运动为肱桡关节和肱尺关节所共有,旋转运动为肱桡关节和桡尺关节所共有;(5)由于尺骨的存在,限制了肱桡关节的外展、内收运动。所以,从肘关节的整体运动看,只有绕冠状轴的屈伸运动和绕直轴的旋前旋后运动。(三)桡尺关节(前臂骨的连结)桡尺近侧关节(前述):参加肘关节的组成。桡尺远侧关节:由桡骨的尺切迹及尺骨的环状关节面构成。骨体的连结:借前臂骨间膜相连,形成韧带联合。运动:桡尺近侧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是联合关节,是属车轴关节,绕垂直轴作旋内旋外,尤其桡尺关节的旋转运动为人类所特有,是进行劳动不可缺少的。(四)手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含腕中关节)、腕掌关节、掌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腕间关节在结构上独立,但在功能上及桡腕关节联合运动,可增大手的运动幅度。1.桡腕关节:(1)关节的基本结构:桡腕关节由桡骨的腕关节面及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组成关节窝,腕骨近侧列的舟骨、月骨和三角骨组成关节头,构成椭圆关节。关节囊松弛,关节腔较大。(2)关节的辅助结构桡腕掌侧韧带一一前面、桡腕背侧韧带一一背面,从关节的前、后方加固关节。功能:有限制手过度屈和伸。腕尺侧副韧带一一内侧、腕桡侧副韧带一一外侧,从内、外两侧加固关节,功能:有限制手过度外展或内收。(3)关节的基本运动(4)关节的运动特点:桡腕关节的关节囊松弛,关节腔较大使关节运动幅度增大;通常桡骨下端掌侧倾斜10°~15°,桡腕掌侧韧带较强,背侧韧带较弱,故关节屈的幅度大于伸;由于桡骨下端向尺侧倾斜,桡骨茎突的位置低于尺骨茎突,故手的内收幅度大于外展幅度。2.腕掌关节:由远侧列腕骨及5块掌骨底构成。第1腕掌关节由大多角骨及第1掌骨底构成典型的鞍状关节;第2至第5腕掌关节属于平面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只能作微小的滑动。(1)腕骨间关节(2)掌骨间关节3.掌指关节4.指骨间关节作业:1、试述肩带关节运动,并举例说明运动关系。2、试述肩关节的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3、试述肘关节的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教学内容:第三节下肢的关节下肢带关节自由下肢关节教学自的:通过该课的教学,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下肢各关节的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教学重点:髋关节的结构和膝关节的结构。教学步骤:一.下肢带关节包括耻骨联合和骶髂关节,此二关节是构成骨盆的主要关节。下肢带关节的运动是骨盆的整体运动。(一)骨盆的连结由两块髋骨,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以及连结它们的关节韧带和软骨构成。1.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的联合面借耻骨间盘连结构成(1)韧带加固有:耻骨上韧带、耻骨弓状韧带,耻骨前韧带,三条韧带是从上、下、前方加固关节。(2)耻骨骨气间盘:中有纵行裂隙,此处具有一定缓冲作用。2.骶髂关节:由骶骨和髂骨相对应耳状面构成平面关节。加固关节的韧带有:(1)骶髂骨间韧带:位于骶骨粗隆和髂骨粗隆之间。作用:防止骶骨因受压力的作用向前方滑动;(2)骶髂前韧带和骶髂后韧带(又叫腹侧、背侧韧带)作用:从关节的前后方加固关节;(3)骶结节韧带:连结于髂骨骶骨及坐骨结节之间。(4)骶棘韧带:连结于骶骨、尾骨及坐骨棘之间。(5)骶髂关节:仅有轻微运动,在走、跑、跳跃时具有缓冲震动的功能。3.骶尾连结:骶骨及尾骨之间借软骨构成骶尾连结。(二)骨盆的运动骨盆上通过腰骶关节和腰椎相连,下通过髋关节和自由下肢相连。故骨盆在这两个关节处均可绕三个运动轴进行各种运动。以骶髂关节为支点时,骨盆带动下肢相对躯干运动,以髋关节为支点时,骨盆带动躯干相对下肢运动。骨盆在髋关节处可作:1.绕冠状轴作前、后倾:如腹背运动。2.绕矢状轴作侧倾:如体侧屈运动。3.绕垂直轴作向左、右旋转:如体转运动,环转运动。(三)骨盆的整体观1.分界:大骨盆——位于界线的前上方,由两侧髂骨翼、骶骨岬弓状线和耻骨联合上缘构成。小骨盆——位于界线的后下方,由尾骨、坐骨结节,耻骨联合下缘及周围韧带构成。2.性别特征:男性及女性骨盆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1)男性:骨盆高而窄,耻骨下支形成的耻骨角较小,呈杏形,横径较小。(2)女性:骨盆低而宽,较大,呈椭圆形,横径较大,女性骨盆的特点有利于胎儿的娩出。3.倾斜角:是指小骨盆上口的平面及水平面之间形成的角度(图4一22),可因身体姿势和性别而异。人体直立时:男性骨盆前倾为50°~55°、女性骨盆前倾约为60°注意:骨盆倾斜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脊柱的畸形。4.骨盆的结构特点:在力的传递过程中,骨盆在后面形成两个负重的骨弓(图4一23),具有拱形结构特点。重力经第五腰椎传至骶骨,经骶髂关节分至两侧的髋骨;站立时,经髋向传至股骨形成“立弓”;坐位时,经髂骨传至坐骨结节形成“坐弓”。在走、跑、跳跃时,骨盆也可产生由下肢向上传递的支撑反作用力。骨盆作用:具有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器官和缓冲震动等。二.自由下肢关节※(一)髋关节1.关节的主要结构: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球窝关节。股骨头几乎全被纳入髋臼内,关节囊紧张而坚韧。2.关节的辅助结构:(1)髋臼唇;附着于髋臼周缘的纤维软骨环。作用:有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稳固性的功能。(2)韧带:①骼股韧带:位于关节囊的前面,呈倒置“V”字形。起于:髂前下棘;止于:股骨转子间线。作用:有限制髋关节过度伸和维持人体立姿势,是人体中最强大的韧带之一。②耻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囊前内侧。起于:耻骨上支,斜向外下方及髋关节囊融合;止于:转子间线下部。作用:限制大腿在髋关节处过度外展和旋外。③坐骨韧带:位于髋关节后面。起于:坐骨体;止于:大转子根部。作用:限制大腿在髋关节处过度内收、旋内。④股骨头韧带:位于关节腔内,一端附着髋臼,另一端附着股骨头凹。作用:有滋着股骨头的血管通过,起着关节垫的作用。3.关节的基本运动4.关节的运动特点髋关节为支持体重和适应走、跑、跳等下肢动作的需要,以精确对合的球窝结构,具有很大的内在稳固性,加上厚而紧的关节囊和强有力的韧带,关节周围发达的肌肉,成为人体中稳固性很强的关节。通过专门的训练和合理利用骨盆的运动,可增大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幅度。※(二)膝关节1.关节的主要结构由股胫关节和股髌关节构成的椭圆屈成关节。(1)股胫关节:由股骨和胫骨相应的内、外侧髁关节面构成椭圆关节。(2)股髌关节:由股骨的髌面和髌骨关节面构成屈戍关节。股胫关节头大,关节窝浅使两关节面不相适应,关节囊薄而松弛。2.关节的辅助结构(1)半月板:由2个纤维软骨板构成,垫在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上,半月板外缘厚内缘薄。内侧半月板:呈“C”字形,前端窄后部宽,外缘中部及关节囊纤维层和胫侧副韧带相连。外侧半月板:呈“O”字形,外缘的后部及腘绳肌腱相连。作用:有加深关节窝,缓冲震动和保护膝关节的功能。(2)翼状襞:在关节腔内,位于髌骨下方的两侧,含有脂肪的邹襞,填充关节腔。作用:增大关节稳固性,有缓冲震动的功能。(3)髌上囊和髌下深囊:位于股四头肌腱及骨面之间。作用:具有减少腱及骨面之间相互摩擦。(4)加固关节的韧带前后交叉韧带:位于关节腔内,分别附着于股骨内,侧髁及胫骨髁间隆起。作用:防止股骨和胫骨前后移位。②腓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外侧稍后方。起于:股骨外侧髁;止于:腓骨小头。作用:从外侧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伸。③胫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内侧偏后方。起于:股骨内侧髁;止于:胫骨内侧髁。作用:从内侧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伸。④髌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前方,为股四头肌腱延续部分。起于:髌骨;止于:胫骨粗隆。作用:从前方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度屈。3.关节的基本运动4.关节的运动特点:(1)当膝关节完全伸直时,胫骨髁间隆起及股骨髁间窝嵌锁,侧副韧带紧张,除屈伸运动外,股胫关节不能完成其他运动。(2)当膝关节屈时,股骨两侧髁后部进入关节窝,嵌锁因素解除,侧副韧带松弛,股胫关节才能绕垂直轴作轻度的旋转运动。(3)膝关节运动时,半月板可发生位移,屈膝时向后移,伸膝时向前移;小腿旋转时半月板随股髁位移,一侧滑向前,另一侧滑向后。当膝关节屈曲半月板后移时,股髁曲度较大的后部及半月板肥厚的外缘接触。若此时急剧伸膝,如踢球动作,半月板退让来不及,可发生挤压伤或破裂。(4)膝关节位于人体两个最长的杠杆臂之间,在承受负荷和参及运动中易于损伤,股骨和胫骨以宽大的内、外侧髁关节面增大关节的接触面积,可提高关节的稳固性和减少压强。(三)足关节组成:由踝关节(距小腿关节)、跗骨间关节(距下关节)、距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1.踝关节(1)基本结构:由胫骨下关节面和胫、腓的内、外踝关节面及距骨滑车构成屈戍关节。关节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关节头前宽后窄。(2)辅助结构:①内侧韧带:位于踝关节内侧的强大韧带。起于:胫骨内踝,呈扇形向下;止于:舟骨、距骨、跟骨的内侧。作用:限制足过度外踝。②外侧韧带有三条: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跟腓韧带起于:腓骨外踝尖,止于:距骨、距后、跟骨特点:此韧带比较分散,较薄弱,过度内翻易损伤此韧带。例如球类、体操、田经等最多见外侧韧带损伤。(3)关节的结构及运动特点:踝关节仅具有冠状轴作屈(跖屈)、伸(背屈)运动,属单轴关节(表4一6)当足跖屈时:较窄的后部进入较宽大的关节窝中,可作轻度的外展内收运动;当踝关节及距下关节联合运动时:内翻-—足的内侧缘提起、外侧缘下降。外翻----足的外侧缘提起、内侧缘下降。2.跗骨间关节组成:由距跟关节,距跟舟关节(又叫距下关节),跟骰关节和楔骰舟关节组成。特点:关节囊较紧,有许多韧带加固,可作屈伸运动(如提踵动作)外,还可作很小运动。(四)足弓由7块跗骨和5块跖骨,以及连结它们的关节、韧带和肌腱构成。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足舟骨、楔骨和第1-3跖骨构成。曲度大,弹性好,缓冲力强。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和第4一5跖骨构成,弹性小。横弓:由楔骨、骰骨和跖骨底构成最高点。作业:1、试述膝关节主结构和辅助结构试述踝关节主结构和辅助结构教学内容:第四节中轴骨的连结一.脊柱二.胸廓三.颅第五节体育运动时对关节的影响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法,要求学生掌握脊柱的连结、椎间盘的结构和作用,胸廓的结构和作用。教学步骤:一.脊柱是躯干的中轴和支柱,并参及构成胸、腹、盆腔的后壁。作用:具有支持体重、传递重力,缓冲震动,保护器官和进行运动等多种功能。脊柱构成: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以及连结它们椎间盘、关节和韧带装置组成。(成人)(一)脊柱的连结※1.椎骨间的连结(1)椎体间的连结:相邻的两椎体之间借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连结(图4—33)。①椎间盘的构造:由外周的纤维环和中间的髓核构成。共有23个,约占骶骨以上脊柱长度1/4。②椎间盘的作用:相邻的椎体间有承受压力,缓冲震动,保护脑和脊髓,增大脊柱运动幅度的功能。③椎间盘的特点:人体经过一天的劳动或站立、训练,椎间盘受压而变薄,整个脊柱长度相应缩短,经卧床休息可恢复,早晚变动范围1—3厘米。脱出的特点:胶原纤维变性增粗变脆,特别突然用力过猛,发生纤维环破裂,使髓核向外膨出,形成椎间盘突出,如向侧突出可造成压迫脊髓或脊神经的症状。④韧带前纵韧带位于:紧贴椎体和椎间盘的前面,全身最长韧带,很坚固。起于:枕骨大孔前缘。止于:第1或第2骶椎体。作用:是全身最长的韧带,有限制脊柱过度后伸和防止椎间盘向前脱出的功能。后纵韧带位于:椎体和椎间盘后面。起于:枢椎止于:骶椎管作用: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和防止椎间盘向后脱出。(2)椎弓间的连结:相邻的椎弓板之间借弓间韧带或黄韧带相连结。由弹性纤维构成。限制脊柱过度屈。(3)横突间的连结:相邻的横突之间借横突间韧带相连结。作用:有限制脊柱过度侧屈。(4)棘突间的连结:相邻的棘突之间借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相连结。颈部叫颈韧带。作用:两韧带均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5)关节突关节:相邻椎骨间的上下关节突借关节襄连结成活动性很小的平面关节。(6)寰枢关节:由3个在结构上独立、功能上联合的关节构成。寰枢正中关节:由寰枢的齿突凹及枢椎的齿突构成车轴关节。寰枢外侧关节:由寰椎下关节面及枢椎上关节面构成两个平面关节。运动:绕寰枢关节的垂直轴作旋转运动。(7)腰骶连结(8)骶尾连结2.脊柱及颅的连结寰枕关节:由寰椎的上关节凹和枕骨髁构成椭圆关节。为脊柱及颅之间的连结,左右寰枕关节在功能上属于联合关节。运动:可作屈伸,侧屈和环转运动。(二)脊柱做运动及其影响因素。1.影响脊柱运动幅度的因素。2.脊柱各段的运动幅度不同。脊柱的整体观二.胸廓组成:由12个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以及连结它们的关节、韧带和软骨组成。(一)胸廓的连结1.胸肋关节①由胸骨的肋切迹及第2~7肋软骨连结构成平面关节;②第1肋软骨及胸骨第1肋切迹连结成软骨结合(终生不骨化)(图4—38)。③第8~10肋骨软骨前端及上下相连,叫肋骨间关节,形成肋弓;第11和12肋软骨前端游离,不及胸骨连结,叫浮肋。2.肋椎关节①肋头关节:由肋头的关节面及相应的胸椎肋凹构成。②肋横突关节:肋结节关节面及相应横突肋凹组成两关节。功能:属于联合关节,吸气时,肋骨可上提外翻,使胸廓扩大;呼气时,肋骨下降、内翻,使胸廓缩小。(二)胸廓的整体观1.形状:圆锥形,正常成人的胸廓呈前后稍扁,上窄下宽,上下有两个口。胸廓上口:有食管、气管和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胸廓下口:被隔肌所封闭。胸廓三个径:横径、矢状径、垂直径。横径大于矢状径。胸廓的形态及年龄、性别、健康状态及体育运动等因素有关。①新生儿的胸廓呈圆柱形。由肺的发育较迟,横径及矢状径几乎相等;6岁以后,胸廓横径逐渐增大;13岁时及成人的胸廓相近。②13~15岁后出现性别差异,男性胸廓的各径均大于女性。③老年人的胸廓呈长扁形。因弹性降低,肌力减弱,运动减少而呈长扁形。形态学专家认为:成人胸廓横径及矢状径的最佳比值为4:3。胸廓分为:圆锥形、扁平形圆柱形(三)胸廓的功能1.起保护作用:保护胸腔内的重要器官,参及呼吸运动。2.富有弹性,胸廓形如拱笼,保证了胸廓在足球等运动中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克服人体重心:胸廓固定为肌肉收缩提供了稳固支撑,保证了肌肉强有力收缩。三.颅(一)颅的连结颅的连结除颞下颌关节外,大部分以纤维连结的形式连结。1.颅缝缝是颅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紧密相连构成的,是成人颅骨连结的主要方式。如冠状缝、矢状缝。2.颅结合颅底诸骨借软骨连结,形成蝶枕结合、蝶岩结合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软骨结合骨化成为骨性结合。3.颞下颌关节由颞骨的下颌和下颌骨的下颌头构成。特点:关节腔内有关节盘;关节囊松弛,外侧有韧带加固,灵活性大,易于脱位。运动:两侧的颞下颌关节在功能上属于联合关节,可作上下、前后和侧向运动。(二)颅的整体观颅的前面观:一对眼眶、一个骨性鼻腔和一个骨性口腔。颅的侧面观:外耳门,下方有颞骨乳突,有下颌窝。颅的底面观:一个枕骨大孔,两侧骨突为枕骨髁,后上方为枕外隆凸,两侧有上项线。颅内容纳着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脑。在运动中常领先于身体的其他部分,是观察、判断提高动作质量重要器官。连结成具有拱形构筑特点的整体,坚固,具有保护脑的作用,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例如头顶足球,头倒立等。体育运动时对关节的影响一.增大关节的稳固性二.提高关节的灵活作业:1、试述椎骨间的连结教学内容:第五章骨骼肌第一节概述一.肌肉的分类和命名二.肌肉物理特性三.肌肉的结构四.肌肉的配布规律五.肌肉的起止和工作条件六.影响肌肉力大小的解剖因素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法,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肌肉的结构和肌肉的起止和工作条件。教学步骤:第一节概述骨骼的分布:全身有肌肉400~600块,在我们分析动作中常用到的约有75对左右,重量占体重的比例1/3以上。成年男性约占40%,女性约占35%,运动员可达45~50%,8岁左右儿童约占27%,15岁左右少年约占32%。全身肌肉重量中,下肢约占50%,上肢约占30%,头和躯干约占20%。肌肉的分类和命名(一)肌肉的分类1.按肌肉外形可分为:长肌:分布四肢,收缩引起肢体大幅度运动短肌:分布躯干深部,运动幅度不大,扁肌:胸腹壁,除运动外,能保护内脏轮匝肌:孔、裂周围,由环行纤维构成梭形肌:肌束及肌肉长轴平行,如缝匠肌2.按肌束排列方向又可分为:羽状肌:如股直肌半羽状肌:如半腱肌多羽状肌:如三角肌3.按肌肉主要功能可分:屈肌、伸肌、收肌、展肌、旋前肌、旋后肌、摆肌、降肌、开大肌、括约肌等。(二)肌肉的命名:骨骼肌的名称往往及其形态结构或功能特征相联系。1.斜方肌、三角肌是按其形状命名;2.冈上肌、冈下肌是按其位置命名;3.肱二头肌、小腿三头肌是按其位置形状综合命名;4.胸大肌、臀小肌是按其位置、大小综合命名;5.胸锁乳头肌、肱桡肌是按其起止点命名;6.腹直肌,腹外斜肌是按其位置和肌束方向命名。※二.肌肉的结构(一)肌肉的基本结构每块肌肉都是一个器官。它以骨骼肌纤维为基础,连同其他结缔组织以及血管、神经等共同构成。每块肌肉由肌腹和肌腱构成。1.肌腹由骨骼肌纤维聚集而成,是肌肉中收缩的部分。(1)肌内膜:肌纤维表面包被着一层含有丰富毛细血管网的结缔组织薄膜称之。(2)肌束膜:由100~150条肌纤维聚合成一个肌束,其外被结缔组织薄膜包襄称之。(3)肌外膜:由许多小的肌束聚集在一起,形成大肌束。由若干大肌束聚合,形成整块肌腹。肌腹表面也由一层结缔组织薄膜包裹称之。肌内膜、肌束膜、肌外膜作用:对肌纤维和肌束起保护、连结、支持、营养等。神经、血管、淋巴管均沿肌外膜进入肌腹,又沿肌束膜分布到肌纤维中。2.肌腱:由排列紧密的粗大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肌腱内胶原纤维互相交织成辨子状的腱纤维束,各束平行排列,在靠骨膜处的腱纤维则呈网状交织。肌腱的一端及肌内膜、束膜和肌外膜相移行;另一端及骨膜紧密结合。特点:无收缩能力,但能承受很大的拉伸载荷。3.肌肉的血管:4.肌肉中的神经:每块肌肉都有神经支配。一般包含有3种神经。(1)躯体运动神经: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在中枢,其轴突末梢及骨骼肌共同构成运动终板,传递来自神经中枢的运动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