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军大业》的历史与人文关怀_第1页
(3)-《建军大业》的历史与人文关怀_第2页
(3)-《建军大业》的历史与人文关怀_第3页
(3)-《建军大业》的历史与人文关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军大业》的历史与人文关怀同学们,大家好,2017年,革命战争巨制《建军大业》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的献礼影片,一经上映就获得了广泛好评,激荡着每个中国人内心波澜壮阔的革命情怀。影片聚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创建历程,以形象的艺术手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努力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带领我们走进那烽火硝烟的峥嵘岁月;同时影片秉持人文主义关怀,描绘人物心灵深处的跌宕起伏,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在新时期、新条件下,《建军大业》对革命历史记忆的回放与重塑,有利于激发国人澎湃的爱国与建设热情。这部影片的内涵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一、重回历史现场忆往昔峥嵘岁月尊重客观事实、还历史以原貌,是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重要原则。影片《建军大业》十分注重历史叙事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从情节设置到拍摄取景,再到演员选定,处处贯穿着以史、实为本的创作规范。《建军大业》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的战争巨制,对历史的尊重和还原程度均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称赞,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和井冈山会师为主轴,讲述了人民军队创建的光辉历程与英勇斗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大肆杀戮的残暴与壮烈、南昌起义前夕的惊心动魄和斗争的激烈、三河坝战役中共产党人的视死如归与坚强气魄,以及朱毛井冈山会师的欣喜和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憧憬,都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影片《建军大业》在拍摄过程中,辗转于北京、上海、南昌、武汉等多个城市,跋涉数千里实地取景,再现了上海杜公馆、南昌牛行火车站、广东大浦县三河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几十余个场景,使人叹为观止。演员角色的精准选定与倾情演绎,也是电影创作成功的关键因素。作为“建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建军大业》与《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相比,演员阵容更加偏向年轻化。以年轻演员撑起影片的主要戏份,这样做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南昌起义前后的革命先贤都是斗志昂扬的热血青年,南昌起义时,周恩来29岁,粟裕19岁,林彪19岁,邓小平20岁,何长工27岁,那时这些先辈们青春焕发,正值当年。在《建军大业》中,演员的选择“谨慎而严格”。导演组精选了众多与当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年龄相仿的青年演员,力求贴近历史。在演员的选定上,影片不仅注重形似,更加重视表演的神似,这种神似的方法让人物更加立体。贺龙的扮演者王景春神形兼备,在影片中将贺龙元帅的坚定、无畏的革命气魄演绎得淋漓尽致,塑造了一个真实的革命者形象,使人叹服。二、秉持人文主义探人物心灵之幽所谓人文主义概念,即是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要求尊重人的本质,人的利益,人的需要,人的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丰富的人事及心理活动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所在,而浓厚的“人文关怀”则是当代电影创作的思想立论基点。影片《建军大业》在渲染宏大的战争场面的同时,一直贯穿着深刻的人文思想和人文主义关怀,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1927年4月12日凌晨,国民党右派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捕杀。次日,上海群众示威游行,抗议反动派的暴行,但遭到军队的射击,死伤者无数。这便是影片开头冲突场景的由来。1927年国内局势风云变幻,国人的心境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起伏不定,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这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何去何从,内心辗转反侧、倍感煎熬。影片《建军大业》摒弃了以往历史题材电影脸谱化、符号化的创作模式,注重历史的本来面貌,不虚美、不掩恶,努力实现人物形象的生活化、真实化。影片全方位立体式展现了南昌战役、三河坝战役的激烈斗争,尤其在三河坝战役的场景中,描述了几百将士为掩护大部队撤离而坚守阵地、视死如归的壮烈悲歌。“八七会议”后,毛泽东返回湖南时先到板仓看望杨开慧,不久毛泽东离开去指挥秋收起义。影片中对这段历史情节进行了细腻的演绎,离别时的心酸痛楚、毛泽东与杨开慧笃定的爱情,都在优秀演员的塑造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使剧中人物更加“生活化”“接地气”,对其性格进行了充分的展示。这样看来,影片通过展现红色历史人物台前幕后的真实状态,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获得了观众的心理认同。《建军大业》为我们讲述了革命先贤为创建人民军队的艰辛探索与奋斗的历史,同时十分注意人的情感的刻画与渲染,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喜悦、悲伤、愤恨、感动等多种情感,从而使得这种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与当下观众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建军大业》突破了红色电影中英雄人物脸谱化的固定框架,从全新的角度对人的情感和内心予以真实的透视,折射出大时代下个体生命的多彩面相。思想力量、人文精神是电影永远的灵魂。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建军大业》在整体上回归电影艺术本身,影片秉持人文关怀,以人为本,采取真实化、生活化的人物塑造方式,努力走进历史人物心灵深处,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不仅契合了观众的心理和感情需求,而且有利于人们认识到一个个鲜活的、全面的红色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三、蓄力再出发让革命之光永耀建军九十周年献礼影片《建军大业》作为一部讲述人民军队创建历程的主旋律红色电影,承载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其中影片呈现出的强烈的民族和国家责任感、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唤起了无数观众对爱国主义情怀的再思考,激励着当代国人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豪迈热情。首先,《建军大业》传递了强烈的民族和国家责任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义,同时也是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最为重要的氛围和基调。《建军大业》从多个维度映现了无数革命先贤以国家和民族为己任的强烈的使命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在1927年中国共产党命运的关键抉择中,中国革命的命运便与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为代表的伟人志士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影片以个人或集体的故事诠释着最为朴素、直观的爱国情怀。影片中朱亚文扮演的周恩来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和爱国精神。“四·一二政变”发生后,面对严峻的斗争形势,作为上海工人武装力量的主要领导人的周恩来灵活面对各方的威胁和挑战,坚守革命初心,回到南昌重整力量,发动起义,终成大事。影片中,在周恩来争取贺龙加入南昌起义的情节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们共产党人是要为天下人打抱不平,是为了改变万万人的命运。”这短短的二十几个字说出了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家国情怀,是最为质朴的真情流露。除了周恩来外,毛泽东等一大批中国新青年知识分子自觉承担起了民族复兴独立的历史责任,并坚持奋斗。刘烨扮演的毛泽东立足中国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引工农革命的星星之火,势呈燎原。《建军大业》中一幕幕真挚的家国情怀让观众受到爱国主义的精神洗礼,使观众的精神得到新的升华。再者,《建军大业》中宣扬了大无畏的奉献精神。人生价值的实现在于奉献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老一辈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胜利局面,值得我们珍惜。从烽火中锤炼出来的人民军队,离不开一个个、一辈辈忠诚的革命者的无私奉献乃至生命的付出。影片《建军大业》注重营造热血的革命氛围,适时适处地宣扬舍己为人、个体服务集体的无私奉献精神,塑造了坚毅的革命英雄形象。影片中以多点爆破的宏大场面再现南昌起义时刻的同时,又准确把握战火中历史亲历者的心灵脉络。南昌战役中,起义军久攻德胜门不克,被迫撤退,值此紧要关头,影片中由欧豪扮演的叶挺主动请缨出战,率军驰援,与敌血战,由刘昊然扮演的粟裕也冲锋陷阵,一时间杀声震天,最终攻克藩台衙门,占领德胜门。叶挺、粟裕等在此战中所表现的英雄气魄和热血斗志让我们肃然起敬。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不久便南下,途中在三河坝遭遇优势敌军的攻击,起义军奋力抵抗。在三河坝孤军奋战的起义军,那些牺牲的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宝贵时间,为主力部队赢得了生存的机会。在撤离三河坝阵地前,决定留下两百人断后掩护,虽然明知留下的人生还机率十分渺茫,但由白宇扮演的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三营营长蔡晴川、由叶筱xiao玮扮演的政治指导员陈毅等人都自愿申请留守。时代呼唤着英雄,而这些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就是我们的英雄!那些被战火洗礼过的灵魂,将同人民的命运融在一起。《建军大业》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将观众拉回那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