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实用教案_第1页
蜀道难实用教案_第2页
蜀道难实用教案_第3页
蜀道难实用教案_第4页
蜀道难实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蜀道难》实用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领会诗句含义,背诵并默写

2.想象并体会本诗夸张的艺术特色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录音带,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2.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在本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感受诗歌的声韵美2.想象并体会本诗夸张的艺术特色过程与方法:诵读合作探究讲授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唐代的诗歌,一般都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评为“初唐四杰”,诗风健康,活泼。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这一单元涉及到的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作。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二、简介作者李白与杜甫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李白于太平盛世唱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杜甫则于乱世中倾注了更多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将自己的诗歌风格定义为“沉郁顿挫”。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诗人。少年时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才。“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从二十五岁起就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排挤,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他粪土王侯,傲视权贵,同情人民,关心政局。有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情绪。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风雄奇、飘逸、直率、自然,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巨大的影响。有《李太白全集》。

三.写作背景: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王官)、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王番)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七五三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王官)、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欺压百姓,却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结朝中权贵,以求到长安去做京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现在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天宝一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唐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四.整体感知

《蜀道难》乐府古题,这首诗描写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诗中想象奇特、丰富,气魄的宏伟、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这首诗,要仔细品味诗人奔放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和生动活泼的语言,用心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五、朗读课文、正音。1、

听录音2、请学生注音3、学生齐读《蜀道难》六,作业布置: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熟读课文第2课时课前回顾,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并找出主旋律的诗句。1、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提问:问题(1)你认为该诗歌的主旋律是那句诗句?全文共出现几次,请找出来。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共出现3次。分别在:A、诗文第一节开头: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B、第二节中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C、第三节末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一咏三叹)设置问题(2)引发学生思考:从诗文的题目和主旋律我们就可以知道,诗文主要是围绕“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来写,来突出“蜀道之难”,他反复咏叹蜀道难,蜀道到底难在哪儿?分别从哪些角度,那些方面突出了蜀道之难?我们走进诗文,逐部分赏析。二、诗文赏析(一)赏析第一自然段:要求学生齐读第1段,疏通文意,思考问题:(1)梳理文意(叫学生翻译),理解第1段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字词:重点字词:危于何茫然尔来当回绝扪膺坐之提问(1)这一段可分为几层?明确:可以分为2层;第一层:写蜀道的来历。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这几句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其中有高山阻隔,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写法;“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两句叙述蜀道来由。引用了五丁开山的典故。提问(2):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渲染了开路的艰难,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点染了文章神奇的色彩,吸引了读者。第二层:写蜀道的高峻。(1)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豪放飘逸。(2)发展了乐府古题,字数参差错落,句子长短不一。(3)反复咏叹,一唱三吧。小结:李白在诗文中运用神话传说,虚写映衬,摹写神情和动作描写,借景抒情,夸张等艺术手法,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作者表面写蜀道之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遭挫折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四、作业布置1、完成金版新学案题目2、背诵课文知识补充关于李白的素材1、好任侠,喜纵横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常去家乡绵州附近的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2、仗剑远游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他寻找机会,以求仕进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李白又漫游梁宋、东去吴越、去幽燕(今北京一带)、走江南在此次漫游期间,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又娶宗氏家庭多变,国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学道,一面企图为国建功,对于国家安危,颇多关切,虽然仍事漫游,已与过去有所不同。3、翰林供奉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玄宗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嫉恨之心与此同时,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宦官和外戚的受宠,使李白“大济苍生”的热情骤然冷了下来,自己虽在长安,却也没有施展自己管、晏之术的机会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李白身穿锦袍,骑着五花马,一会儿高声歌唱,一会儿纵情大笑,出了长安城门。4、高力士脱靴唐玄宗李隆基与宠妃杨玉环在沉香亭赏花,召翰林李白吟诗助兴李白酒醉,命宦官高力士为其磨墨拂纸,即席写就《清平调》三首应景之作,在李白是毫不费事,正象在一旁侍候的高力士说的:“放屁还没有这样快!”李隆基看了诗很高兴,赐饮李白借酒,叫高力士为他脱靴,加以奚落。素材运用之文章片段1、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2、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3、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4、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5、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6、李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他磨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觉得他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于是他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昔日他骑卸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7、“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的洒脱!因此,他虽不被朝廷重用,但却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仙人。9、高远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