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页。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页。由来:《孟子·尽心上》含义:广义—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狭义—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活动,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3、构成要素内容地位教育者老师是教育主体、最直接的教育者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学习对象学习主体地位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中介、纽带区别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质的规定性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区别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质的规定性教育属性本质——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有意识有目的自觉传递社会经验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有意识有目的自觉传递社会经验存在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存在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社会属性——永恒性(人在教育在)、历史性(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落后阻碍、超前催生)4、教育起源学说观点代表人物神话起源说由神创造,体现神的意志宗教、朱熹生物起源论动物生存本能活动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论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孟禄《教育史教科书》劳动起源论源于劳动,社会生产的需要与人的需要米丁斯基、凯洛夫交往起源论人的交往活动叶澜口诀:本能生利息、新房圆美梦、米夫爱劳动发展历程4-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吗?有意识、有目的性,无严密计划性内容?与生活适应,以生活经验为内容对谁?没有阶级性、目的一致、权利平等怎样?言传身教在哪?生活教育、在生产生活中进行《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2页。4-2古代《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2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夏朝:教育雏形春秋:私学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宋朝:四书五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斯巴达:尚武,培养军人清末:1905废科举希腊:从文,政治家和商人骑士学校、教会学校特征:产生了学校、非生产性(与劳动脱离)、适应政治经济发展,有阶级性等级性、适应文化发展有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道统性服从统治之道专制性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刻板性方法刻板、死记硬背象征性受什么教育象征社会地位4-3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和利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内容:增加新学科与生产劳动结合方法:引进实验法等新方法,启发教学法扩受教育权,普及教育口号教育权为劳动人民掌握班级授课制4-420世纪以后特点:全民多现身全民化保罗·朗格朗最早。影响最大的思潮民主化受同样的教育(起点、资源、结果);教育的自由化多元化培养目标、办学形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引起教育思想变化终身化面向所有人发展趋势:四化二教二其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走向实践、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进、终身教育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走向实践、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进、终身教育理念民主化纵深发展、普及制度化、形式多样化、教育现代化共同追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3页。萌芽阶段《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3页。5-1特点:习俗认识为主、以机械类比等思维方式为主、包含于哲学道德论述中5-2《学记》考点表述拓展地位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国外最早《论演说家的教育》教育与政治关系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教学思想教学相长长善救失道而弗强,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思想不陵节而施循序渐进原则5-3孔子《论语》相关表述教学思想有教无类教育对象上的平等庶、富、教(立国三要素)教育与社会关系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习、性的学习过程樊迟请学稼;焉用稼?主张教育脱离生产生活5-4西方(1)苏格拉底“产婆术”: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反复诘问得出定义)、助产术(不断探索得出结论)。(2)柏拉图:《理想国》,重早期教育,“寓学习于游戏”(3)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哲学家。《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4)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名《论演说家的教育|培养》)第一部研究教学教法的著作,古代欧洲教育理念发展的最高成就。“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6.创立6-1特点:专门领域、概念体系、科学研究方法、系统教育学著作、教育机构6-2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1632《普通教育学》1806开始成为独立学科正式成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原则:教育适应自然教育性教育原则泛智教育、最早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卢梭:教育体小说《爱弥儿》、自然主义和儿童本位思想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目的在于发挥人的自然秉性。裴斯泰洛齐:“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化”、第一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洛克(绅士爱白话)绅士教育、《教育漫话》、“白板说”《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4页。拓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4页。赫尔巴特杜威传统教育学现代教育学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儿童、经验、活动三中心四阶段教学法五步教学法教育性教学原则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公民教育无目的论发展阶段6-1马克思主义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步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流浪犯罪儿童教育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6-2赞可夫教学促发展,五条原则效果好——发展性教学理论布鲁纳发现了,过程、结构最重要——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鲁姆有目标,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掌握牢——掌握学习理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功能分类依据类型特点作用对象个体功能促进人全面发展社会功能影响社会存在和发展作用方向正向功能积极影响和功能负向功能消极影响和功能作用呈现方式显性功能预期性隐性功能非预期性8、教育与社会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影响教育目的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学校结构、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决定教育规模和速度(2)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经济功能)再生产劳动力:潜在劳动力转为现实;劳动力质量和素质;简单劳动力变为复杂劳动力;劳动力全面发展再生产科学知识9.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约决定教育目的、决定教育领导权、决定教育的受教育权、影响部分教育内容(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政治功能)培养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影响社会政治关系10.教育与文化(1)文化对教育制约影响教育目的确立、内容选择、教育教学方法选择《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5页。(2)教育对文化的促进功能(文化功能)《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5页。筛选、整理、传递、保存传播、交流选择、提升更新、创造11、教育与人口(1)人口对教育制约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结构和质量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年龄结构、社会结构、就业结构、地域分布)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子女入学难、失学率、童工、心理问题)(2)教育对人口再生产(人口功能)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改变性格结构、文化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结构、人口迁移)改变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减数提质)教育与人的发展12、人的发展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发展:精神方面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13、生育发展高峰期:婴儿期、青春期14、人的发展规律规律含义启示顺序性由低级到高级、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有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特征、矛盾、发展任务。少年期也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实际出发,不同年龄,实际任务、教学方法不同;不搞“一刀切”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平衡;不同方面关键期和最佳期,施加影响互补性各组成部分互补,一机能受损,另一超常;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扬长避短,发现自身优势,促进个性发展个体差异性男女性别方面;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因材施教,发挥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15、影响人发展的因素理论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遗传起决定作用;身心发展力量来源于人自身内在需要人发展来源于外在力量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孟子性善论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本质力量;格赛尔“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子外出寻找落花生荀子;洛克“白板说”;华生;斯金纳《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6页。16、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6页。16-1遗传含义:也叫遗传特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意义:(1)是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其发展提供可能性;(2)差异对人身心发展有影响。体态、感觉器官、神经活动上。(3)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只有身体发展具备一定条件,才为学习一定的知识提供可能(4)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它的作用不能夸大。(5)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遗传素质或逐渐发生变化。神经活动强而平衡的人,在不良环境下,也可以变成神经活动强而不平衡的人。16-2环境含义:影响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对个体的影响:(1)提供多种可能,(2)是推动发展的动力(3)不决定人的发展(4)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实践过程。主观能动性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依据。16-3主观能动性是动力,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6-4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原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规定发展方向·通过受过训练的教师来进行,效果好·有效控制和协调各种因素特殊功能·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加速个体发展·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教育制度17、含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18、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实体化教育。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指正规教育。有层次结构,按年龄分级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库姆斯与伊里奇19、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与外国学制的影响20、现代学制发展历程双轨制:欧洲;两个互不相同的轨道;一是资产阶级子女;而是劳动人民子女《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7页。单轨制:美国;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7页。分支制:分支型或中间型学制;苏联;基础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上通下达,左右畅通。21、我国现代学制沿革清末出现(1)旧中国壬寅学制1902《钦定学堂章程》仿日只颁布未实行癸卯学制1904《奏定学堂章程》仿日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壬子癸丑学制1912男女同校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学制壬戌学制1922仿美,“六三三学制”以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2)新中国我国学制:有“六三制”、“五四制”、以及不划分两个阶段的九年一贯制。当前·四个层次:学前、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五个大类:基础、职业技术、高等、成人和特殊教育·一种类型:分支型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22、义务教育(1)含义: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注意: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基础教育——一直到高中(2)特点:强制性(义务性)、普及性(统一性)、免费性(公益性)(3)我国的义务教育1986年实行确立;2006年修订,“不收学费、杂费”最早始于德国。教育目的23、教育目的含义: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地位:教育的核心问题;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规定人才质量和规格,对教育有指导作用;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出发地点;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24、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含义上)教育方针: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需要,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包括教育工作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方向。联系: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培养人”的规定性区别:教育方针包含内容更多;教育目的在对人的培养质量规格上较明确,教育方针在“办什么教育、怎样办”上较突出。25、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注:教育目的VS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特点指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8页。两者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标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培养目标针对特定受教育者提出。《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8页。26、教学目的作用(1)导向作用:政策制定、制度确立、内容取舍、方法选择、效果评价以它为前提。对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有。(2)激励作用:目的是结果指向。对教育活动有激励。(3)评价作用: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27、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主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者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我国教育目的的确立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8、教育目的的理论(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主要观点为了社会为了个人教育出发点社会需要个人本能需要教育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培养的人合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自然人代表人物柏拉图:为理想国培育哲学家和军人孔德: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涂尔干:人是社会的人;个人发展服从社会凯兴斯泰纳:国家教育目的是造就合格公民巴格莱:学习内容选择标准是社会福利和社会进步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最早“发现了儿童”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福禄贝尔:教育应当随儿童发展之自然斐斯泰洛齐: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生活本位论:教育准备说斯宾塞:教育要为“个人完美生活做准备”教育适应生活说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的生活教育无目的论杜威:否定的是教育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29、我国的教育目的29-1当前目的培养的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全面发展,脑力与体力和谐发展适应时代,强调个性,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29-2确立的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条件想联系片面发展是由旧的社会分工导致机器大工业生产为全面发展提供基础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9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9页。29-3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含义三观、道德品质、思想观念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能发展体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审美观、鉴赏美、创造美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意义文明建设重要条件;对思想品德形成起主导;全面发展基本组成部分文明建设不可缺少部分;全面发展中居基础身体健康;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关系国家民族强弱促智力发展,加深对客观世界认识;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形成;促体育;促劳动教育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促品德发展;完成升学和就业任务,适应现代化建设五育之间的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有机整体,共同促进发展;德育:灵魂与统帅;为其它各育方向性保证;智育: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各育提供知识和智力基础体育:基础作用;物质基础;美育:动力作用;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各育作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30、教研和科研教研:教学研究。是教师以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科研:涉及范围较广。不仅研究教学问题,还要研究学校德育问题、管理问题以及社会、家庭中发生的教育现象,与教育相关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31、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1)研究角度多维性(2)研究目的针对性(3)研究主体多元性(4)研究方法多样性(5)研究成果滞后性32、意义(1)解决教学问题(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不断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33、基本方法(1)观察法含义: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地、连续的观察,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分类: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2)调查法含义: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0页。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0页。分类: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与个案调查;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3)历史法含义: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历史事实,从而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含义: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分类: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确认性实验(试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试验;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P59行动研究法含义:教师在现实教育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第二章中学课程概念始于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918年,美国学者博比特《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教育史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类型按课程组织形式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强调学科之间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怀特海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杜威强调知识本位,知识体系出发设计课程;以知识内在逻辑体系编制课程;重视学科的理论知识利于促进知识综合化;促内容更新;密切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儿童需要、兴趣、个性出发设计课程;以儿童心理发展顺序编制课程;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按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必修课程: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习而开发的课程。培养和发展共性。选修课程: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适应学个性发展。从课程设计、开发、管理主体国家课程:根据所有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反映国家教育的基本标准,体现国家对各个地方中小学教育的共同要求。地方课程: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教育思想和课程观《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1页。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文化发展等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课程。《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1页。校本课程:以学校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从课程呈现方式显性课程:公开课程,在学校情境中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计划性隐性课程:潜在课程、自发课程。学校情境中间接地、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连带学习:杜威提出。例如一个学生可以得到一个优秀的数学成绩,但如果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学会”了对数学的厌恶,那就可以预料到,在离开学校后,他很有可能永远不会主动专研数学问题了。附属学习:伯克屈提出。在学习正规课程内容时,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的态度、情绪和情感的熏陶。连带学习和附属学习也称为隐蔽课程或潜课程。理论流派3-1学科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和布鲁纳。主要观点:·教育目的在于把千百年文化传递给下一代,而知识精华包含在学校的各门学科中·教师任务是把各门学科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学科知识·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优缺点P683-2活动中心课程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特征·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学习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学习要与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从已有经验出发·打破学科界限,扩充学习单元,在活动中学习优缺点:重视心理准备,满足儿童兴趣,有灵活性和主动性;强调实践活动;围绕现实生活设计课程,利于认识世界。夸大儿童个人经验,忽视知识本身逻辑,降低俭、教学质量;活动课程有随意性和狭隘性。3-3社会中心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主要观点:·课程重点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上·课程应该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特点: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参与到社会中|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课程组织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5、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2页。直线式《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2页。课程内容组织成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不重复螺旋式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前面是后面的基础,后面是拓展与加深纵向组织:按知识的逻辑序列编写课程横向组织:按学生发展的阶段,以个人社会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逻辑顺序按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内在联系组织课程心理顺序按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来组织课程6、课程内容文本表现(1)课程计划·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对学校教学、生产劳动做出全面安排·包括学校应设置的学科(中心和首要问题)、学科开设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2)课程标准·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指导性文件·包括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等·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衡量学科质量的重要标准,教材编写的依据,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教材·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教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和视听材料·教材编排:直线式和螺旋式·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7、教科书编排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强调内容基础性·考虑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注意实用性·合理体现各科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兼顾学科内容和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8、课程评价主要模式目标评价模式·当代课程之父泰勒·衡量学生行为实际发生变化的程度目标游离模式·斯里克文·注意实际效应,而非预期效应。从“课程计划的结果”到“课程计划实际的效果”CIPP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9、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2)学科特征和性质(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10、课程开发模式(1)目标模式·泰勒《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3页。·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3页。(2)过程模式·斯腾豪斯·关注的是过程,详细说明内容和过程中的各种原理,然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3)情境模式·综合化课程开发模式·劳顿“文化分析”理论·情境分析,目标表述,制定教学方案,阐明和实施、检查、反馈、评价和改进五步骤11、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过分注重知识,忽视学生的社会性、创造性·课程内容“难、偏、旧”,脱离学生经验·学科本位论过于强调,忽视学科之间联系·强调接受式学习,机械·教育评价忽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功能·课程管理过于集中12、教育改革核心——课程改革13、新课改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1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1)基本理念:三维目标、综合课程、内容联系、学习方法、发展评价、校本发展观(2)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15、新课改具体目标(1)课程功能转变(2)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密切联系(4)学生学习方式改变(5)评价与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理念一(6)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16、课程结构改革(1)课程类型调整·整体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与综合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小学到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小学一级至高中三年级)(2)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服务以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领域·劳动与技术技能: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4页。·信息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习领域。《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4页。17、课程内容改革(1)课程标准制定: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2)教材编写·教材管理由“国编制”转为“国审制”,呈现方式多样化·降低知识难度·联系生活,关注个体经验·重视活动设计,鼓励创造·尊重个性,发展空间广阔18、课程评价改革(1)评价理念·改变过分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2)评价的改变评价功能——选拔甄别到侧重发展评价对象——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评价主体——多元化,自评互评评价结果——关注准确公正,以及结果的反馈评价内容——综合考察各方面情况评价方法——多样化,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结合评价者与被评者关系——平等理解互动19、教育理念的变革(1)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身心发展有规律、有发展潜能、处于发展过程)·是独特的人(是完整的人、有自身独特性、与成人有巨大差异性)·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于师头脑之外、是学习主体、是责权的主体)(2)教学观·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课堂开发)·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更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3)教师观·教师角色转变: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研究者、课程开发者和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教学行为转变:师生关系—尊重赞赏、教学关系—帮助引导、自我—反思、别教育者—合作20、学习方式改革(1)自主学习:自立、自为、自律三大特征(2)合作学习(3)探究学习: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5页。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文共17页,当前为第15页。特征概述1、心理发展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某些年龄阶段因持续发展的积累而出现某种心理特质的突发性变化或出现新的心理特征。(2)定向性与顺序性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性(3)不平衡性个体心理发展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到达的高度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4)差异性发展起始时间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到达的水平有高有低2、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过渡性——从幼稚期向成熟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由童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由对成人的依赖到相对独立(2)闭锁性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心里话不愿对长辈说起,容易对同龄、同性别的人,特别是知己暴露真正的思想(3)社会性·由于社会地位变化,活动的社会性增强,对社会生活越来越关注。·与社会环境接触越来越多,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影响越来越明显。·以极大的兴趣观察、思考、判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与问题,希望从中找出现象的本质、形成自己的看法·社会情感越来越丰富和稳定,逐渐形成一定的为人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4)动荡性·思想比较敏感。对于他人评价十分敏感,好斗好胜,但思维片面性大,易偏激,容易摇摆不定。·精力充沛,但性格未最终定型3、性心理的特点(1)性意识的出现·渴望了解性知识·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慕·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性冲动和性欲望的出现(2)性情感的发展变化·疏远异性阶段:青春发育初期,在心理和行为表现出不愿接近异性,彼此疏远、男女界限分明、喜欢和同性伙伴密切相处的情况·接近异性阶段:这时性意识具有朦胧、向往的特点(3)异性眷恋阶段“理性模型”形成,把特定的异性视为自己交往的对象,持续的交往,相互爱慕,进入恋爱阶段(4)择偶尝试阶段:对异性爱慕和追求更专一化,萌生爱情,恋爱择偶阶段《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培训管理考核办法
- 建筑设计招投标管理规程
- 城市规划管理消缺管理办法
- 医院改造私人施工合同
- 橡胶制品厂车辆通行条例
- 火车站水电改造施工分包合同
- 翻译公司钥匙管理规则
- 航天工程客户意见反馈指南
- 旅游设施招投标授权委托书
- 医疗聘用合同医院物业管理
- 系统安全安全漏洞检查登记表
- 保定市县级地图PPT可编辑矢量行政区划(河北省)
- 海尔LSQWRF130C-318C风冷涡旋机组维修手册
-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件整套电子教案
- 2021EPC总承包各专业配合以及项目组织架构
- 抗炎免疫药物的研究进展课件
- 儿童液体疗法以及护理
- 《心中的“110”》PPT课件
- 现浇箱梁冬季施工专项方案
- 多晶硅生产工艺培训课件(共56页).ppt
- 辩论赛教案(Word)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