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_第1页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_第2页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ic)发布了第37个“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根据报告,2015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6.88亿,互联网用户规模为50.3%,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为6.20亿。网络的不断发展使信息传播向公众敞开了“参与之门”,让公众有了更多话语权,网络也成为各种社会事件、问题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网民的行为在网络媒介功能作用下,往往引发新的网络风险或公共危机事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社会舆情信息汇集机制和分析机制。1国外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公共舆论管理、危机传播理论、网络舆情技术模型与平台建设等方面。1.1注重着力整合和发展公共舆论NormanR.Luttbge指出公共舆论、媒体和决策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T.Glasser.&C.Salmon指出公共舆论客体的重点研究对象是社会问题。A.Cvetkovich认为民意调查是公共舆论管理中重要的研究方法。1.2政府官员与危机传播Endreny和Singe通过对不同媒体在灾害事件中报道的传播内容进行分析,发现政府官员对危机信息传播具有重要影响。Benoit指出政府在危机管理中要勇于负责,及时传播有效的危机事件信息。JonathanBernstein认为对公共危机的处理办法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才有可能使危机传播趋于稳定、和谐。1.3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PatriciaMoy认为突发事件的应对和舆论引导不当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主要影响因素。Noelle-Neumann认为公众意见在网络舆情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一方意见会因为另一方意见的沉默而成为某种一致性的舆论,进而演化为网络舆情。1.4舆情应对的一般技术Hegselmalm等人指出在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舆情观点是多种观点的共同交互结果。Elgazza强调领导者的重要性,认为负有传播、解释各种观点责任的个体,可以轻易地、完全地改变其他个体的看法和观点。AntioineNaud等人认为采用聚类算法等方法和技术,对网络上的舆情话语进行舆情简报处理、倾向性分析等操作。Vadrevus、Gelgif、Davulcuh等人认为对网络舆情可以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如Fisher判别法、距离判别法等。2中国研究现状2.1公众网络舆情陶建杰指出公众借助网络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发生的焦点事件、热点问题的言论与观点就是网络舆情。纪红等人指出网络舆情就是公众通过网络对社会事件的发展变化中执政者及政治价值持有者的基本态度。徐晓日认为网络舆情具有来源广泛性、发生突然性、指向倾向性、传播极化性和发布匿名性五大特征。2.2网络舆情的发展曹劲松认为网络舆情发展包括“散播—集聚—热议—流行”四个阶段和“爆发、升华、延续”三个关口。顾明毅认为网络舆情的发展一般包括早期传播—社会性知情—社会性表达—社会行动等阶段。王国华以“药家鑫案”为例,重点从事件、公众和媒体三者关系分析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唐超认为网络情绪在网络舆情演化过程有着重要作用,并提出网络舆情的情绪演化规律。2.3网络舆情的研究郑军设计了Web舆情系统模块,并构建舆情热点发现和追踪模块。谢海光和陈中润等人提出了舆情分析“十点”论,并对突发事件的传播、扩散以及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马海兵指出舆情分析引擎是网络舆情监控技术的核心。李晓黎认为舆情采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等各类技术是政府监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支持保障。2.4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建议第一,加强舆情引导能力。秦健认为,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可以鼓励党政部门领导、部门新闻发言人、宣传部门工作者等开通微博,就发生的事件进行线上评论、解释或答疑。蔡晓平等人认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要掌控主流舆论,对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分类与引导,满足公众需求。第二,加强舆情监控制度保障。白树亮认为要利用法律制度来对网络舆论进行规范控制。周文飞认为以法制化为核心,建立舆情监控体系是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关键。第三,推动监控技术防范保障。郑保章认为要注重从技术层面上对网络信息进行筛查,如使用具有信息分级以及筛查功能的浏览器;使用专门的信息筛查软件,有效阻止信息进入广域网。3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都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是在某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