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针灸学第三章现代科学理论指导下的针灸学7/30/20231现代针灸学第三章7/25/20231(三)全息针灸学之三-----腹针7/30/20232(三)全息针灸学之三-----腹针7/25/20232专著简介微针疗法作者:郭长青页数:229出版日期:1989年01月第1版7/30/20233专著简介微针疗法7/25/202337/30/202347/25/202347/30/202357/25/202357/30/202367/25/202367/30/202377/25/20237专著介绍二腹针疗法作者:薄智云著页数:164出版日期:1999年10月第1版7/30/20238专著介绍二腹针疗法7/25/202387/30/202397/25/202397/30/2023107/25/2023107/30/2023117/25/2023117/30/2023127/25/202312概论
腹针理论认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因此,神阙系统是形成于胚胎期的人体调控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和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与对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7/30/202313概论
腹针理论认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由于腹部解剖结构上的特点,在神阙系统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地分解为两个不同的调节系统,一个位于腔壁的浅层对全身的功能起着调控作用。通常把它称作外周系统。一个位于腹壁的深层对内脏的功能起着调节作用,也称作内脏系统。这两个系统互为影响对全身起着调控作用。
7/30/202314由于腹部解剖结构上的特点,在神阙系统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地分解为美国科学家最近研究也发现人有两脑:颅脑(颅中脑)和肠脑(肠神经系统)并认为两脑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进一步证实了神阙系统存在的客观性,并为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7/30/202315美国科学家最近研究也发现人有两脑:颅脑(颅中脑)和肠脑(肠神肠脑位于食管、胃脏、小肠与结肠内层组织的鞘中,含有神经细胞、神经传递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行线路。结肠炎、过敏性肠综合症等都与肠脑内产生的问题有关。肠脑中几乎能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如血清素、多巴胺、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此外,肠脑中还存在多种被称为神经肽的脑蛋白、脑啡肽以及对神经起显著作用的化学物质。
美国科学家声称,每人生来有两个脑,即颅脑与肠脑。7/30/202316肠脑位于食管、胃脏、小肠与结肠内层组织的鞘中,含有神经细胞、
美国科学家声称,每人生来有两个脑,即颅脑与肠脑。颅脑面临惊恐时释出的应激激素会冲击胃脏以生痉挛;惊恐又引起交感神经影响肠脑的血清素分泌量。应激激素的过分刺激还会导致腹泻。当情绪压抑时,食管神经受到高度刺激会感到吞咽困难;颅脑释出的应激激素还会改变胃脏与食管间的神经功能,导致胃灼热。
7/30/202317美国科学家声称,每人生来有两个脑,即颅脑与肠脑。颅脑面临惊最初的脑神经系统起始于管形动物,生存竞争需要更复杂的颅脑,从而发展了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肠神经系统不能进入头颅与胃肠相联,而为了适应高级动物进食和消化的需要,自然法则就保存了有独立功能的肠神经系统。就人而言,早期胚胎发育中产生的神经脊,一部分进入了中枢神经系统,另一部分变成肠神经系统,通过迷走神经连接两者---颅脑和肠脑。7/30/202318最初的脑神经系统起始于管形动物,生存竞争需要更复杂的颅脑,从脑肠肽脑内还有胃肠肽存在,例如胆囊收缩素(CCK)、促胰液素、胃泌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胰高血糖素等。CCK有抑制摄食行为的作用。许多胆碱能神经元中含有血管活性肠肽,它可能具有加强乙酰胆碱作用的功能。此外,脑内还有其他肽类物质,例如P物质、神经降压素、血管紧张素Ⅱ等。P物质是十一肽,它可能是第一级感觉神经元(属于细纤维类)释放的兴奋性递质,与痛觉传入活动有关。神经降压素在边缘系统中存在。血管紧张素Ⅱ的主要作用可能在于调节单受类纤维的递质释放。
7/30/202319脑肠肽脑内还有胃肠肽存在,例如胆囊收缩素(CCK)、促胰液素神阙调控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腹针疗法的广泛适应性。因此,尽管腹针以传统的腹部穴位为框架,部分的新穴为补充,但在临床治疗上却有很广的涵盖面,证实了祝总骧教授提出的“经络是一个多层次的空间结构”理论。从每一个穴位的不同深度去发掘它的穴性与主治功能,大大地拓宽了每一个腹穴的临床适应证,从而使腹针变成了一个非常丰富与有着很深内涵的针灸治疗体系。7/30/202320神阙调控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腹针疗法的广泛适应性。因此,尽管腹1.腹针的原理
腹部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部位.在腹腔内集中了人体许多重要的内脏器官,生命活动的许多生理功能均是在这些重要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下得以运转。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内存,是指内脏的功能正常,那么邪气,即疾病便不会发生了。而中医所指的内脏,便是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的大多数又集中在腹部。因此,从中医对腹部的认识;神阙布气假说与腹针的关系;腹针对机体稳态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说明腹针的原理。
7/30/2023211.腹针的原理
腹部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部位.在腹腔内集(1)中医对腹部的认识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人体的躯干:分为上焦、中焦、下焦3个部分。横膈以上(胸部)为上焦,包括内脏心与肺。横膈以下至脐上为中焦,脐下为下焦,腹部包括了中焦、下焦两个部分,且包括了内脏脾、胃、肝、胆、肾、膀胱、大肠、小肠。妇子胞等许多重要的器官。
7/30/202322(1)中医对腹部的认识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人体的躯干:第一,中医脏腑的生理功能认为,心位于胸中,但得养于脾胃,与小肠相表里,因此,通过经别络于小肠;肺虽位于胸中,但肺的经脉却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其他的脏腑俱在腹中,因此,五脏六腑与腹部有密切的联系。7/30/202323第一,中医脏腑的生理功能认为,心位于胸中,但得养于脾胃,与小第二,经络学说中,背为阳、腹为阴,在腹背循行的8条经脉中.有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五条经脉从腹部经过,足少阳胆经循行于腹侧,腹部不仅有阴中之阴的任脉,还有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两条阳经。因此,在腹部不仅可以调阴,而且可以调阳。因经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故十二经脉的经别亦从腹部经过与脏腑相接。此外,还有带脉束腰一周与背部的督脉、膀胱经相连,冲脉、阴跷脉、阴维脉亦行小腹或腹前,为气血向全身输布提供了较广的途径。
7/30/202324第二,经络学说中,背为阳、腹为阴,在腹背循行的8条经脉中.有第三,每一个脏腑都有-个募穴。募穴是脏腑之气结聚的地方,出于募穴与脏腑的部位更为接近所以脏腑有邪多反应于募穴。滑伯仁曾说:“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难经》注)。指脏腑与背俞、募穴并相通、病邪侵袭脏腑,俞募则出现各种病症.并以俞募为审察症候、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因脏腑的募穴大多集中在腹部,故又称“腹募”。7/30/202325第三,每一个脏腑都有-个募穴。募穴是脏腑之气结聚的地方,出于第四.孟昭威教授通过长期的实践和观察,提出“经络是整体区域的全息系统”。有人认为:如果把整个经络系统作为一级全息元,“气街”则为从属于经络系统的二级全息元,而经络中的。“气街”如《灵枢·卫气篇》云:“胸有气街,腹有气街。胸有气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俞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因此,头针、耳针是胸气街的二级全息元。腹针也是腹气街的二级全息元。
7/30/202326第四.孟昭威教授通过长期的实践和观察,提出“经络是整体区域的日本对腹诊术较为重视,从而形成了日本汉方医学特有的诊病主要手段之一。矢数道明甚至提出:“外感证从脉诊为主,内伤病以腹诊为主的主张”。日本有关腹诊著书颇丰,曲直濑道三在他著的《百腹图说》序文中有“腹者有生之本,百病根于此”(1602年),后得古方家吉益东洞的极力强调,甚至小林沼司等还把腹部分为51个区域,按照程序在人体表面进行针刺观察对腹部产生的种种影响并证明腹部症状的缓解有助于调节整体的平衡和解除病症。国内外的研究证明:针刺具有从减痛到镇痛、解痉、消炎、脱敏和免疫刺激的作用……尤其是耳针治疗可使疼痛迅速地,有时甚至以“秒速度”消失
7/30/202327日本对腹诊术较为重视,从而形成了日本汉方医学特有的诊病主要手关于腹诊日本腹診の源流―意仲玄奥の世界
日本漢方セレクション(1)
小曽戸洋,長野仁,宿野孝,大浦慈観
価格:¥5,250(税込)この商品は国内配送料無料でお届けします!詳しくはこちら。代金引換もご利用できます。7/30/202328关于腹诊日本腹診の源流―意仲玄奥の世界
日本漢方セレク关于腹诊十年动乱之前,对腹诊注意不够,很少有人专门论述。由于日本汉方医界对腹诊的起源曾有所涉及,从而引起了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并对此进行研究和论述。学者根据古代医学经典的论述,认为腹诊起源于我国;日本著名汉方学家大冢敬节则认为,日本汉方界的腹诊可以分为难经派、伤寒派、折衷派等之不同,也说明其起源于我国。
7/30/202329关于腹诊十年动乱之前,对腹诊注意不够,很少有人专门论述。由于关于腹诊随着这些争论的开展,使我国对腹诊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1987年,我国召开了首届全国中医腹诊专题学术研讨会,交流了在腹诊方面研究心得,使得这种诊断方法大大地繁荣起来,研究内容也十分广泛。
近些年来,对腹诊的研究,业已从单纯临证应用进而探素其客观化的检验,如有人提出光电腹诊仪的设想,通过用X射线荧光屏探测胃肠中含气量的多寡,以判断腹部胀满的程度,还有的对群体进行了临证调查研究,以使探索新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7/30/202330关于腹诊随着这些争论的开展,使我国对腹诊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关于腹诊进入九十年代,腹诊的研究有进一步的提高,表现在腹诊技术的客观化、标准化方面的探索和试验。如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与清华大学有关部门研制的QZ-1型中医腹诊参数检测仪,应用中医理论,制定定量指标,对718例患者进行腹诊检查,提出了腹诊的原理和新概念,对腹诊进行了理论构建,为这一诊断方法的辨证数据化、定量化提供了新的依据。该研究课题组并编成《中国腹诊》一书,从而使腹诊这一古老的技术在诊断学上形成了独立的体系,向一门独立分支学科迈进。7/30/202331关于腹诊进入九十年代,腹诊的研究有进一步的提高,表现在腹诊技腹诊中的有无压痛是分辨虚实的重要方法,如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为脓已成,是热中夹有寒象,治疗时除重用清热解毒外,必须佐用温通之药。少腹肿痞,按之痛如淋,为脓未成,实热壅滞,治疗时除消痈解毒活血外,必佐导滞之品,否则壅滞之...7/30/202332腹诊中的有无压痛是分辨虚实的重要方法,如腹皮急,按之濡,如肿但在治疗慢性内脏疾病时,耳穴治疗的效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必须经过-段休整或穴位的不断调整才能保持穴位的相对灵敏度。人们认为这是耳廓穴位的相对自身拮抗,可能与小耳穴的经脉(能量管道)狭窄.容易造成信息的过载有关,并与信息传递的距离太远,容易造成经脉的疲劳有关。而腹针直接在腹部施术治疗内脏疾病或久病及里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则具有脏腑最集中,经脉最多,途径最短等优点。因此,腹针治疗各种慢性病不失为-种最直接、最理想的刺激方法。
7/30/202333但在治疗慢性内脏疾病时,耳穴治疗的效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而逐2、神阙布气说与腹针的关系
祖国医学中,采用药物外敷脐部治疗疾病已超过两千年,日本汉方医学使用腹诊也有数百年的历史,本节仅从脐的形成与中医经络的角度对以神阙为核心的系统输布气血的功能进行剖析,以期阐明腹部诊治与腹针的原理。
7/30/2023342、神阙布气说与腹针的关系
祖国医学中,采用药物外敷脐部(1)、脐的形成神阙位于脐窝中央,脐窝是由新生儿时脐带残端变干后.脐带与腹壁表皮相连接处出现裂口,逐渐与腹壁脱离,遗留创面愈合后形成。因人体在母体内是通过脐带获得营养逐渐形成的,所以脐是禀受先天的最早形式,因此,神阙具有向四周及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
7/30/202335(1)、脐的形成神阙位于脐窝中央,脐窝是由新生儿时脐带残A脐带是胎儿从母体摄入氧气、营养物质的通道脐带的一端和胎儿腹壁的脐轮相连,另-端附着于胎盘的子体表面上,内含两条脐动脉及-条脐静脉。其间充以脐状物,它具有保护脐带血管和推动血循环的作用。母体的气血则由脐带中的血管向胎儿全身提供,并随着胎儿在母体逐渐发育,以脐为中心向胎儿全身输布气血的网络不断得到完善.最后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给养系统。因此,神阙向四周及全身输和气血的功能在先天即已形成。
7/30/202336A脐带是胎儿从母体摄入氧气、营养物质的通道脐带的一端和胎B胎儿出生后,脐带作为一个废弃的组织将会在新生儿期干燥、脱落营养的摄取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通过呼吸吸取氧气、通过食物的消化、吸收摄取各种营养虽然,胎儿期从脐带供给营养的方式中断了,被一种新的方式所取代,但脐周系统向全身提供气血的通道及网络并未完全消失,而是随着营养摄取方式的改变。7/30/202337B胎儿出生后,脐带作为一个废弃的组织将会在新生儿期干燥、脱脐部输布气血的功能降到了一个次等的地位并减弱,一些血管与周围的血管建立新的关系,一些组织闭锁.-些成为结缔组织,在新的环境下部分地溶入了新的气血调节系统,从而被人们所忽略。但是,这一固有的输布气血的关系依然存在。这如同旧河改道,有时旧的河道仍然有用。如以脐为中心呈"X"状扩散转移,在恶性肿瘤和感染的转移播送中,均可遇到,这便于淋巴管以脐为中心的分布相关。
7/30/202338脐部输布气血的功能降到了一个次等的地位并减弱,一些血管与周围因此,以神阙为轴心的大腹部不仅有-个已知的与全身气血运行相关的循环系统,而且.还拥有一个被人们所忽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这个系统可能形成于胚胎期,虽然目前我们尚无解读其密码的能力,但也可以从中医的临床应用中略见端倪。
7/30/202339因此,以神阙为轴心的大腹部不仅有-个已知的与全身气血运行相关小资料关于脐人在胎龄3个月时,脐带就形成了。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联结的纽带。各种营养物质和氧通过脐带源源不断地进入胎儿体内,同时胎儿代谢的废物又通过脐带运输出去,这就是胎盘循环。胎盘循环保证了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经“十月怀胎”,胎儿体重达3~4公斤、身长50厘米。胎儿娩出之后,脐带就完成了输送营养的历史使命被结扎、剪断,待断端干燥之后,就是腹部的肚脐7/30/202340小资料关于脐人在胎龄3个月时,脐带就形成了。7/25/2小资料关于脐中医学十分重视肚脐部位,称它为“神阙”。《道藏》一书对此作如下解释:“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以示显贵。”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神仙居住的地方,故名“神阙”。
7/30/202341小资料关于脐中医学十分重视肚脐部位,称它为“神阙”。《道小资料关于脐“神阙”又是一个穴位,将药物敷于此治疗疾病就是脐疗。中医脐疗治病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早在殷商时期,太乙真人就用熏脐法治病;彭祖也用蒸脐法疗疾。《内经》、《难经》对脐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也有详尽的论述。这些奠定了脐疗的理论基础。
7/30/202342小资料关于脐“神阙”又是一个穴位,将药物敷于此治疗疾病就小资料关于脐从现代医学理论看,肚脐皮肤最薄,表皮角质也最薄,药物容易透入。同时,肚脐皮下没有脂肪组织,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并有动脉小分支,血管丰富,外用药物较易吸收,并能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7/30/202343小资料关于脐从现代医学理论看,肚脐皮肤最薄,表皮角质也最3、中医对脐周的认识
中医认为:腹诊具有审病因,析病机,断病位、辨病性.定病症,立治法,测预后的作用,在诊治疾病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脐位于大腹中央,又名神阙,系血脉之蒂.生命之蒂,故腹诊多与脐诊与脐周相关,而针刺经络时又与神阙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使腹部形成了一个以神阙为核心的诊治体系。
7/30/2023443、中医对脐周的认识
中医认为:腹诊具有审病因,析病机,(1)俞根初先生曰:“按腹之要,以脐为先。”说明了脐诊在腹诊中的重要性中医认为:脐位于大腹中央、身体正中,又名“神阙",系血脉之蒂,为精、神、气血往来之要。与冲任关系密切,并为人体上、下、左、右交会之中心,乃生气所系,内通五脏而关系于肾。7/30/202345(1)俞根初先生曰:“按腹之要,以脐为先。”说明了脐诊在腹诊故触脐上下任脉之硬坚。而知脾肾之虚。触脐周硬满压痛,知脾胃之不和。动气脐上知下焦虚寒,阳气浮越;脐上筑动,知阴精亏损,虚阳浮越;脐上动气知下虚己极,摄纳无权。当脐动气知脾肾虚寒,命门火衰;当脐筑筑跳动脉来滑数知肠热蕴结,阳明气逆;脐跳当脐或左旁,或上冲皖中,其势如新张弓弦.按之弦劲博指,知木亏水旺,冲阳上冒。动气在脐下,脐跳弦紧或弦细,腹部拘急,知寒邪内郁,寒伤冲脉。从上述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脏腑与神阙的相关性。
7/30/202346故触脐上下任脉之硬坚。而知脾肾之虚。触脐周硬满压痛,知脾胃之(2)如果把任脉与天枢穴联结成-个以神阙为轴心的座标的话。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许多重要的穴位集中在纵轴座标与横轴座标上因此,可能与神阙输布气血的功能有关。天枢位于脐旁的横轴座标上,从解剖投影角度来看与大肠并不贴近,但却能反应与治疗大肠的疾病;关元是纵轴上的-个点,而小肠在腹腔内占有很大的体积,但小肠的疾病却能从关元穴得到诊治。7/30/202347(2)如果把任脉与天枢穴联结成-个以神阙为轴心的座标的话。我此外,膻中、巨阙、中脘、气海、石门、中极等穴都具有类似的特性,而且数千年来,这种特性在针灸临床上一直被广泛地应用。这些可能与胚胎发育早期的脐肠管、脐尿管、卯黄柄、尿囊、脐动脉和脐静脉等。随着胚胎的发育逐渐闭锁,出生后虽成为结缔组织索。但与脐环都形成了一个固有的联系形式相关。因而,其中不少的穴位和其所主脏腑的联系有时出现一种与脐环联接的放射性。这可能与胚胎发育期脐环与脏腑沟通的渠道有关。
7/30/202348此外,膻中、巨阙、中脘、气海、石门、中极等穴都具有类似的特性4定位取穴法
腹针理论认为以神阙为核心的腹部存在着两个全身的经络调控系统,其中调节外周的系统位于前腹壁浅层是一个全身缩影的全息影象。定位取穴法便是利用腹部的这一特点以腹部的区域调节全身的取穴法.也是腹针疗法中的一种重要的取穴方法。
7/30/2023494定位取穴法
腹针理论认为以神阙为核心的腹部存在着两个(1)、定位取穴法的内容
现代研究表明:生物体内存在着局部是全局的缩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再现整体之象的规律。这一规律被称之为生物全息律。
从生物全息律看,生物体每-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源于同一生物胚的延续,在化学组成的模式上与整体相同,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因而像头、耳、鼻、眼、腹、背、手、足等微针系统都是生物全息律的体现。腹针作为-个微针系统,同样其每个特定区域和穴位都包含着整个机体的生命信息,都是构成整体的全息单位,在结构上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
7/30/202350(1)、定位取穴法的内容
现代研究表明:生物体内存在着局同时也存在着“全息反馈”现象,即人体整体的信息也对腹部发生影响,产生调节和控制作用,反过来,腹部的信息不但反映着整体的状况,也对整体产生影响和调控作用。腹对人体相应部位进行对应的调节便是腹针取穴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即定性取穴法的核心内容7/30/202351同时也存在着“全息反馈”现象,即人体整体的信息也对腹部发生影(2)、腹部的全息影像特点
经过大量的临床反复研究发现,腹部的经络是一个多层次的空间结构,人体在腹部的全息影像酷似一个浮在前腹壁上的神龟。其颈部从两个商曲穴处伸出,其头部伏于中脘穴上下,尾部从两个气旁穴(气海旁开5分)处向下延伸终于关元穴附近,其前肢分别由滑肉门引出,在上风湿点屈曲,止于外风湿点(上风湿点位于滑肉门外5分上5分,上风湿外点位于滑肉门外一寸),其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伸展止于下风湿下点穴(外陵穴下1寸外1寸)。
7/30/202352(2)、腹部的全息影像特点
7/25/202352在厚厚的腹壁履被组织中,这一影像分布于腹壁的浅层,构成了神阙调控系统中外周调节系统的主体而腹部定位取穴法又主要是调节与人体相对应的部位,因此,腹部定位取穴法以腹部的神龟生物全息影像为特征。7/30/202353在厚厚的腹壁履被组织中,这一影像分布于腹壁的浅层,构成了神阙7/30/2023547/25/2023547/30/2023557/25/2023557/30/2023567/25/2023567/30/2023577/25/2023577/30/2023587/25/2023587/30/2023597/25/202359(3)、定位取穴法的特点
人体的整体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而腹部的全息影象是整体经过缩微的图相,因此,整体反映在腹部便形成了穴位点状密集的穴区带,故在临床中能否准确地选用与肢体相关的穴位是临床疗效的关键,必须在临床上不断地揣摸才能掌握腹穴与整体的应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熟习疾病的变化规律及相对的个体差异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7/30/202360(3)、定位取穴法的特点
人体的整体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根据腹部的全息分布特点:定位取穴治疗头部疾患时以中脘、阴都等周围的穴位治疗。腹全息的颈部由商曲穴处伸出,故治疗颈部的疾患以商曲、石关及附近的穴位治疗。腹全息图的前肢代表人体相应的上肢,故治疗左右上肢的疾患由滑肉门至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之间的同侧穴位进行治疗,
7/30/202361根据腹部的全息分布特点:7/25/202361腹全息的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下方伸展与人体的下肢相应,故治疗下肢的疾患由外陵至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之间的相应穴位进行治疗。腹全息的腰骶部起于气旁终于关元穴附近,故腰椎的疾患由其附近的穴位进行治疗7/30/202362腹全息的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下方伸展与人体的下肢相应,故治疗下肢4、腹针的临床应用
腹针疗法是以中医的理、法、方、穴,通过在腹部进行针刺调节脏腑、经络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方法,一般而言,只要能临证悉变,依理施法,便有较广的适应证和较好的疗效,因此,较好地体现了中医"整体现念、辨证施治"的基本特色。本章从腹针的适应证、禁忌证,腹针的针刺手法,腹针的常用处方等3个方面对腹针进行分析,使大家对腹针的规律近行一定的了解。
7/30/2023634、腹针的临床应用
腹针疗法是以中医的理、法、方、穴,通(1)腹针的适应证、禁忌证
应用腹部穴位来治疗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内脏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这些传统的治疗方法、前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我们不做讨论,腹针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仅以全身疾病为前题。
7/30/202364(1)腹针的适应证、禁忌证
7/25/202364腹针的适应证
由于腹针是以调整脏腑的功能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因此,腹针的治疗以调动与调节人体的内脏功能为目的,使之运转逐渐地有序化。故而较大地依赖人体的本身。一般而言,腹针的适应证为内因性疾病,即内伤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难病、慢性病为主要的适应证。7/30/202365腹针的适应证
由于腹针是以调整脏腑的功能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临床上大致可以分为:(1)病程较久的内伤脏腑的全身件疾病如:脑血管病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心血管病、高血压、癔病等。(2)脏腑失衡后引起的疾病如:血栓性耳聋、眼底出血、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3)虽病程较短,但与脏腑的正气不足相关的疾病如: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颈椎综合症、腰痛、双腿麻木、酸困等。(4)其他的针灸适应证,经治疗疗效不佳者,均可为腹针的适应证。
7/30/202366临床上大致可以分为:(1)病程较久的内伤脏腑的全身件疾病如:腹针的禁忌证
腹针的刺激部位是腹部.因此.一切原因不明的急腹症均为禁忌证,以免因针刺而引起误诊。此外,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起的脐静脉曲张、腹腔内部的肿瘤并广泛转移,妇女的大月份孕期均为禁忌症。对长期慢性病而致体质衰弱的病人,在施术时亦需慎谨处之。如肝脾肿大则需注意针刺两肋时个宜太深,以免损伤实质性脏器。
7/30/202367腹针的禁忌证
腹针的刺激部位是腹部.因此.一切原因不明的(2)腹针的针刺手法
在腹针前首先应检查肝、脾的大小及是否触痛。然后对准备施治的部位从上而下地进行触压、对每一个部位的肌紧张、压痛、痞块、积结都应进行仔细的甄别,了解上述症状的出现是否与治疗的疾病相关,然后进行治疗。有时腹部的一些反应不仅能帮助明确诊断对针灸的处方进行调整.而且对一些被忽略的疾病也能提供相当有价值的诊断信息,从而使疾病的诊治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腹针施术时,应根据病人的胖瘦,脂肪的浮薄,病程的长短,病气的深浅,疾病的虚实等几个方面来选择针具的长短、进针的深浅及手法的补泻。
7/30/202368(2)腹针的针刺手法
在腹针前首先应检查肝、脾的大小及针具的选择
为了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便于控制进针的深度,腹针时通常采用每一个病人使用统一长度的针具来进行治疗。一般而言,体型较高大或胖短体型的人,腹壁的脂肪层较厚,太短的针有时达不到施治的深度,一般选用60毫米长度的针具治疗。而中度肥胖及普通体型的人,腹壁的脂肪层适中,一般采用50毫米长度的针具治疗。削瘦体型的人,腹壁的脂肪很薄,较易刺穿腹壁层.一般采用更短-些的如40毫米长度的针具治疗。这样,不仅可施术时针具得心应手,而且可以在进针时减少病人的痛苫及使进针的深度得到很好的控制。
7/30/202369针具的选择
7/25/202369进针的深度
腹壁层较厚,针刺时不仅疼痛程度较轻而且便于施术。由于腹壁的分层局部解剖结构各不相同,因此,影响的外周系统亦有明显的不同,往往同样的一组穴位可以依据进针的深浅不同而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故腹针时将进针深区分为天、地、人三部。一般病程较短或其邪在表的病.针刺天部(即浅刺);病程虽长,未及脏腑或其邪在腠里的病。针刺人部(即中刺);病程较长,累及脏腑或其邪在里的病针刺地部(即深刺)。但是,在运用时也有例外,如腰部的疼痛,虽病程短而往往采用针刺地部较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在临床应用时亦应灵活多变。
7/30/202370进针的深度
腹壁层较厚,针刺时不仅疼痛程度较轻而且便于施针刺的手法
腹部进针时首先应避开毛孔、血管,然后施术要轻、缓。如针尖抵达予计的深度时,-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使腹腔内的大网膜有足够的时间游离,避开针体,以避免刺伤内脏。施术时一般采用三部法,即候气、行气、催气手法。进针后,停留3-5分钟谓之候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谓之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加强针感使之向四周或远处扩散谓之催气;留针30分钟起针。
7/30/202371针刺的手法
腹部进针时首先应避开毛孔、血管,然后施术腹针的补泻手法依刺激的强弱而定,弱刺激为补,强刺激为泻。因腹针的适应证以慢性病为多,而慢性病又久病则虚,故腹针时补多泻少。施补法时除采用手法外,多施以灸法,灸时可由上而下地对每个针刺的穴位温灸,也可以艾灸架置于神阙穴,以壮元阳、温经络、使腹针的疗效得以提高。
7/30/202372腹针的补泻手法依刺激的强弱而定,弱刺激为补,强刺激为泻。因腹5、常用的针刺法
腹针时,常可在针刺后使疾病的症状很快缓解,且症状的缓解与某一主穴有确凿的相关性时可在该穴的基础上拓展施用三角针、三星法、梅花刺等不同的针刺法,以加强主穴的治疗作用,这样,不仅可使腹部的穴位大大增加而又便于记忆,以取得更佳的临床效果。
(1)三角针三角针是以主穴为顶点向上或向下各距3-5分,分别再刺两针使三针形成等腰或等边三角形的针刺方法。这种针法适宜于症状比较局限的疾病。如膝关节疼痛、局部关节疼痛等。针与针之间的距离则由患病部位的大小以定远近。
7/30/2023735、常用的针刺法
腹针时,常可在针刺后使疾病的症状很快缓(2)三星法三星法是以主穴为基础向上下、左右或与神阙呈放射性排列,各距主穴3-5分,分别各刺1针,形成并行排列的针刺方法。这种针法适宜于症状呈带状或条状的疾病。如坐骨神经痛等。针与针之间的距离由患病部位的长短而定(3)梅花刺梅花刺是以主穴为中心,上下左右各距3-5分各刺一针,共5针使针体形成梅花的图案的针刺方法。这种针法适宜于病情较重且病程较长的病人,也可在三星法疗效不佳时采用,使治疗的强度得到增加。
7/30/202374(2)三星法三星法是以主穴为基础向上下、左右或与神阙呈放射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针刺法的使用前题是以能改善临床症状的主穴为核心进行运用,因此,处方中相对特效穴的筛选正确有否直接影响到疗效,而选用那-种针刺法则依据病位的大小。疾病的程度与病程的长短。同时,针刺的方法亦可变通,如加-针便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便无需再刺,如三角针后尚不满意亦可再针一针以观后效。总之,既不可已建功而凑其数又不可功未成而草收兵,应以临床的治疗需要而适当掌握。
7/30/202375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针刺法的使用前题是以能改善临床症状的主穴6腹针的常用处方
处方,是一种药物或穴位的组合,它具有相对的针对性。每一种疾病都有大致相同的几种处方,以适应临证时的相对个体差。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多种腹针适应证较广的常用处方,这样为临证施治时的选穴辨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些处方的应用虽有-定的规定,但在临床上又可灵活加减,使之与传统的中医理论更为贴近。本节把几种的常用的处方介绍如下:
7/30/2023766腹针的常用处方
处方,是一种药物或穴位的组合,它具有(1)、天地针的组成及适应证
天地针是一组腹针的常用方,由中脘、关元组成。腹针以神阙为中,中脘为天,关元为地。中脘是胃之募穴,胃与脾相表里,有水谷之海之称;关元是小肠的募穴,别名丹田,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之功,故两穴合用具有补脾肾之功能。
7/30/202377(1)、天地针的组成及适应证
天地针是一组腹针的常用方,(2)、引气归元的组成及适应证
引气归元由:中脘、下脘、气海、关元4穴组成。方中中脘、下脘均属胃脘,两穴含有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且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故兼有主肺气肃降的功能,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肾又主先天之原气,因此,四穴含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难经·四难》曰:"呼出心与肺,吸人肾与肝"。故此方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的功能。
7/30/202378(2)、引气归元的组成及适应证
引气归元由:中脘、下脘、(3)、腹四关、调脾气、风湿点的组成及适应证
腹四关由:滑肉门、外陵左右共4个穴位组成。滑肉门位于神阙之上,治疗躯干上段及上肢的疾患,外陵位于神阙之下,治疗下腹及下肢的疾患。该4穴具有通调气血、疏理经气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的作用,是引脏腑之气向全身布散的妙穴,故称“腹四关”。临床用于治疗全身性疾病.与引气归元或天地针合用时,兼有通腑之妙。调脾气由左右两个大横穴组成。大横是足太阴脾经的经穴.文献记载以治大风逆气、四肢不举、多寒、善悲为主。但近年来大横穴的临床应用除用于驱虫外,其他报道甚鲜。7/30/202379(3)、腹四关、调脾气、风湿点的组成及适应证
腹四关由:大横具有调整脾脏功能、祛湿、健脾、滑利关节的作用,故常与腹四关合用治疗腰部疾患和坐骨神经痛,与风湿点合用治疗全身关节炎或肩周炎等症。风湿点是的经验穴,上风湿点位于滑肉门穴的外5分、上5分;下风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机学课件-清华大学
- 2024年全新装修设计合作协议2篇
-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消防讲座课件张琳敏课件
- 房屋担保租赁合同(2篇)
- 2024年互联网租赁平台自行车退租退款及押金返还协议3篇
- 2025年贵州货运从业资格考试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福州货运从业资格试题答案解析
- 2025年武汉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克拉玛依b2考货运资格证要多久
- 2025年塔城货运资格证培训考试题
- 事业单位面试题-人际关系类
- Linux配置与管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防失智老人走失试理论试题及答案
- 肾活检术后护理查房
- 血糖监测技术新进展培训课件
- 《卫生检疫》期末复习选择题及答案
- 你那年那兔那些事儿
- 生活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优化
- DB21-T 2780.1-2017辽东落叶松二元立木材积表 第1 部分 日本落叶松
- 地源热泵施工流程课件
- 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