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zūn(1)____循天道,刚毅坚rèn(2)____,持之以héng(3)____,努力奋进。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yuán(4)____泉之一。
二、选择题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名言、格言,不符合“自强不息”主题的一项是()
A.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B.不怨天,不尤人
C.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D.苦心人,天不负
三、情景默写
3.按提示默写与“自强不息”有关的古诗文名句
(1)天大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弗之怠。(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有了李白《行路难(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坚定不移、奋斗不息的信念,终将会实现远大理想;有了曹操《龟虽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终将会谱写出人生的华美乐章。
四、综合性学习
4.班级内将组织一次围绕“自强不息”的演讲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1)下面的几个主题,哪一项最合适?请说明理由
A.我的“中国梦”B.志当存高远C.放飞青春梦想D.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2)下面哪个人物的故事可以用来作为演讲稿的素材?请结合人物的相关故事来阐述理由。若有其他备选人物,请填写在D项的横线上,并结合人物相关故事进行阐述
A.简·爱B.范仲淹C.杨志D.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读下面小说,完成学习任务。
麝
吴宝华
①那年金秋,我到大兴安岭脚下的阿尔木林场采风。
②林场生活对于我这个报社记者来说是充满吸引力的,我觉得这里的一切新鲜、有趣、奇妙,不知不觉就待到了深秋。
③当我想告别大家回报社时,气温骤降,下起了大雪。
④大家都劝我再待几天,等地面上的雪冻硬了再走,现在出山很危险。
⑤我自然只有听从大家的建议。
⑥这天晚上,因为下雪,大家都百无聊赖,便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⑦“请老马给咱们说个故事吧!”有人提议。
⑧老马名叫马建军,59岁,是林场年纪最大的职工,个子不高,健壮结实,国字脸上满是岁月雕琢的刻痕。
⑨马建军笑笑说:“我说一说麝吧。大家可别小瞧这种野兽,它们很有灵性的,我这一生不止一次见过它们,其中有两次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至今难忘。”
⑩“第一次是50年前,那年我九岁。我家住在离这里不远的阿里木村,村子不大,村民大多忙时种田,闲时打猎,我家也一样。那年冬天,父亲闲着无事,便带我上山打猎。”
“山林里白雪皑皑,动物在雪地上走过,就会留下脚印。父亲是经验丰富的猎手,他看一眼雪地上的痕迹,就能判断是何种动物留下的。”
“我们走了半天,在一处陡崖下的雪地上看到了一串新鲜的脚印,‘是麝!’父亲兴奋地说,雄麝在生殖器和肚脐之间,都长着一个香囊,里面的麝香价格比黄金还贵,难怪父亲见了十分高兴。”
“我们立即沿麝的足迹追寻过去,走出3里多路,我们远远看到一只雄麝茕茕独行。我们一起加快了脚步,那只雄麝大概意识到了危险,加快速度跑起来,但厚厚的雪绊住了它的脚,我们与它的距离越来越近,雄麝慌不择路,竟然跑进了一个半弧形谷底。”
“父亲抓住机会,半蹲着举枪瞄准,‘砰’的一声,那只雄麝翻身摔倒,父亲高兴地跑过去。但是令人意外的一幕出现了,只见那只雄麝艰难地立起上半身,头伸向腹部的香囊。稍顷,它重重摔倒在地。父亲赶过去一看,枪打中麝的背部,它在弥留之际咬掉了香囊,吞进腹中,父亲空欢喜一场。”
说到这里,马建军顿了顿,喝了口东北老白干,擦擦嘴,接着说。
“另一次与麝近距离接触是在去年秋天。因为近年封山育林,严禁捕猎,所以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我不止一次在山上看到麝,不过麝都很胆小,不等我靠近,它们早已逃之夭夭。
“那天我到山上巡查,听见一处沙坑里传出麝的叫声,我很好奇,急忙过去查看,只见在一个深约三米的山坑里,有一只麝。这只麝应该是来喝水时,不小心摔下去的。山上这类坑不少,都是夏天山洪冲出来的,现在是枯水期,下面只有浅浅一层水,坑沿滑溜,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麝的弹跳能力不强,只能跃上两米多高,所以它跳不出这山坑。”
“当我走到坑边时,那只麝睁着惊恐的眼睛看我,它呼呼地喘着气,大概已经尝试跳了多次,但都无法上来。”
“我知道麝现在是国家保护动物,无论如何我得救它。怎么救呢?我犯了难,我没法把绳子悬下去,吊它上来,更不能下去推它上来。这时,我看到坑边有一棵枯树,比碗口还粗,我眼前一亮,想到了办法。我随身带着砍柴刀,于是就去砍那棵枯树。”
“那棵枯树的木质已松脆,我砍了几刀就倒了下来,我削去一面树皮,把树拖到坑边,小心地放下去,让削面朝上,就搭好了一座独木桥。”
“麝的身手很敏捷,有了搭脚的地方,它踩着木头三两步就蹿了上来。”
“我看着它向远处跑去,以为它一去不复返了,谁知它跑到一处陡崖边,忽然停了下来,回头看看我,叫了两声,似乎在感谢我。我挥挥手:‘走吧,走吧,下次小心一点。’那麝突然低头,从前腿中间伸到香囊那里,然后,它把嘴里的东西吐在石头上,抬头向我叫了两声,这才四蹄翻腾,向远处跑去。”
“我过去一看,石头上豁然是麝香。”
马建军说完,感叹道:“谁说动物蠢,它们有时比人强哩!”
大家听了都纷纷点头。
我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听到这个故事,是我这次采访的最大收获。
(选自《2021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5.故事中的两只麝咬掉自己的香囊,它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6.下面选项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由“国字脸上满是岁月雕琢的刻痕”这一肖像描写,可以推断作者这样刻画人物是为了突出所讲故事历史悠久。
B.第段可以起到舒缓整个故事节奏的作用,也可以增强故事的趣味性,还可以让人看出马建军明显故意卖关子。
C.因为马建军知道麝是保护动物,所以才救它。这一点可以推知马建军并不是一个真心保护麝、爱护生命的人。
D.第段的“豁然”一词不仅写出麝的香囊在石头上很显眼,还表明马建军的恍然大悟以及他对麝的肃然起敬。
7.作者为什么以马建军的口吻来讲述故事?请结合全文加以阐述。
8.小说结尾写道:“我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听到这个故事,是我这次采访的最大收获。”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请结合文意进行阐述。
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学习任务。
当反思科普的傲慢:提倡科学方法重于任何具体知识
王兢
①最近几年,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人的“科学素养”问题屡屡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不少美国人至今相信“地平说”“神创论”及各种阴谋论(如“登月骗局”)与神秘主义(如“通灵术”),甚至还成立了相关协会。一些人在嘲笑之余,也不时重弹“需要科普”的老调。但其实,“科普”并没有舆论场喧腾得那么“刻不容缓”,也并不是一件天然“正确”的事。
②“科普”在中文里既是名词也是动词,带有一种居高临下、必欲为之的色彩;无论就理论渊源还是现实演变而言,“科普”都与19世纪中叶以降(1)盛行的“科学主义”与“实证主义”密不可分,与法国哲学家孔德的那句“从科学中产生预见,从预见中产生行动”互为表里。科普肩负着扫除愚昧、开启民智、服务社会、增进福祉的各项重任,作为动词使用还可以天然赋予说话者一种权威感。
③然而,英文里的“科普”不具有权威性,这多少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仍然有人相信地球是平的。如果“科普”与固有的宗教信仰、传统习惯、生活方式相抵触的时候,部分美国人宁愿遵循已有的经验与认知,并不在乎外界的苦口婆心乃至讥讽嘲笑。
④科普之“普”,已经预设了“要让每一个人了解科学常识”的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上科普人士恐怕永远也无法做到不落一人的境界,就像孔子所说的,“上智与下愚不移(2)”。
⑤不但如此,“科普”在价值序列里也未必就一定天然位于上游地位,尤其是“科普”与其他价值产生冲突的时候,因为那些看起来“对”或“真”的事情,未必就一定“好”。
⑥不少美国人认为,接受科普与否属于个人自由范畴,他人无权告诉我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不对的。事实也确实如此。“非科学”不等于“反科学”,如果一个人愿意始终相信自己的“非科学”抑或“反科学”理念,只要他的生活与言行没有伤害别人,只要他为自己的言思学行负责、没有产生明显负外部性的话,任何他人或是组织无权强迫其接受“科普”。套用一句网络熟语,“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A____________。
⑦而且,“科学主义”未必等于“科学方法”,而且“科学”与“科普”的解释权与话语权终究掌握在有血有肉的人手里,本身就无法摆脱利益集团的影响。他们推崇的科学理论,也往往在未及证实或是证伪的情况下就形成公共政策,左右亿万大众的生活。B____________。
⑧遗憾的是,像“环保减排”“反核(3)”,“有机农业”这些近年来在西方甚嚣尘上的公共政策,隐隐然已经在强势的,“科学主义”保驾护航下成为不容评说的圣经,本身在多少违背科学方法(科学的精神是怀疑)的情况下,还结结实实地给不少国家带来了灾难。最近,因为,“有机农业实验”而民穷财尽的斯里兰卡就是一例(4)。
⑨社会的价值不是唯一的,在科学之外尚有个人自由、私有产权等实打实的价值,以科学与科普的名义干涉这些价值显然是荒谬的,也难以施行,比如不分时间、地点的禁酒令。
⑩“科普”是一个有待精确定义的概念,因为“科普”在提及“科学”的时候,其实已经涵盖了,科学”这个名词下的无数分支与定义。“科学方法”与“科学主义”不是一回事(科学方法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科学主义则是一种信仰)。“科学”与“科学家”也不能一概而论,科学家未必一定科学。C____________。
鲜为人知的是,“科学”(science)最早的严复译名是“格致”或者“格致学”,其实这个旧译倒是更接近科学的本义,或者说更看重“科学”对于每个个体的独特价值:科学不是某一个专业或职业,而是坚守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在测试和观察的基础上构建知识、解释宇宙。一个科学家应该具备的素质不是争讼思维而是实验室思维,以健康的怀疑、迟缓的判断与规范的想象指导自身工作。
从这个角度而言,格了七天七夜竹子的王阳明与算错经线也要远航探索“印度”的哥伦布,他们愿意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与实践显然是可贵的,他们虽有历史局限,但运用的是科学方法。强行科普他人或者鼓吹科学主义,显然不如提倡科学方法、鼓励自由探索对科学进步的贡献更大。别忘了,哪怕是“伪科学”也可以凭借“科普”的名义大行于世,而那些初露苗头的科学发现惨遭“科普”的往事也不在少数。D____________。
与其迷恋科学主义,不如相信科学方法;与其沉溺“科普”,不如推崇“格致”。
(选自2022年11月3日《南方周末》,有改动)
【注释】(1)以降:以后、以来。(2)上智与下愚不移: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笨人是不可改变的。(3)反核:指居民为了保护自身生活环境免受和核有关的公共或工业设施(如核电站)干扰而发起的社会反抗行为。(4)2021年4月,斯里兰卡政府推出一项农业政策:禁止化肥和农药的进口和使用,全面推行有机农业。结果农业效益锐减,严重影响国民生活,导致社会动荡。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明显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科普:由“实证主义”引发的科学普及教育活动,目的是让所有人都遵从科学主义。
B.负外部性:即消极的外部性,指个人的生活及其语言、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失、伤害。
C.圣经:《圣经》是西方宗教经典,文中“圣经”意为不容怀疑的真理,带有讽刺意味。
D.格致:即“格物致知”,通过测试和观察,探究事物的内在本质,从而获得理性知识。
10.第①段中的画线文字有哪些作用?请逐条概括。
11.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晚年的牛顿在对天体转动原力的问题进行长期思考之后,最后给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答案,是上帝踢了最大的天体一脚,从而引起了连锁反应。
12.读了本文会不会让人得出“我们不需要科普”的结论?请结合文意说明理由。
六、诗歌鉴赏
13.读下面古诗,完成学习任务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请找出《枫桥夜泊》与《题金陵渡》中相类似的诗句,并仿照示例,作简要分析
示例:“姑苏城外寒山寺”和“金陵津渡小山楼”相类似,这两句均巧用地名,点明地点,“姑苏城外”的“外”和“寒山寺”的“寒”暗示夜宿客船之人在不眠之夜感受到的寒意,而“金陵津渡小山楼”就没有这样的感受
七、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
黄生借书说
清·袁枚①
黄生允修②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③,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④,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⑤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⑥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⑦,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⑧。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⑨,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⑩。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注释】①袁枚:字子才,晚年自号随园主人等。钱塘人,清朝大文豪,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②黄生允修:读书人黄允修。③七略四库:《七略》《四库》。④汗牛塞屋:书多得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⑤非夫人之物: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⑥惴惴焉摩玩:心怀忧惧,抚摸玩赏。⑦高束焉,庋藏焉:捆扎好放在高处,珍藏起来。⑧形诸梦:(借书的情形)出现在梦中。⑨通籍:做官。俸:官员的薪水。⑩落落:堆积的样子。素蟫(yín):蛀虫。灰丝:指虫丝。固:本来。
14.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子不闻藏书者乎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B.若业为吾所有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C.故有所览辄省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D.今黄生贫类予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15.细读上文,揣摩下面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为一说,使()与书俱()。
16.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下面不能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观点的一项是()
A.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B.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
C.作者幼时和通籍后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D.作者的公书和张氏的吝书行为的对比。
17.袁枚的《黄生借书说》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虽都写到幼时借书的经历,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八、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除诗歌外,自定文体,把你的故事或感触写出来。
孩子拿着橘子问:“妈妈,为什么吃橘子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劳动的。”“橘子里的果肉为什么是一瓣儿一瓣儿的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别人分享。”
要求:①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遵韧恒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遵循(zūn):遵照、遵守、遵从;
坚韧(rèn):坚固而又有韧性;
持之以恒(héng):长久地坚持下去;
源泉(yuán):水源,比喻事物的根源。
2.C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格言的理解。
A.“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句意是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人,遇事总是习惯于求助于别人,而不是靠自己的去解决。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B.“不怨天,不尤人”说的是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不抱怨天,不责怪人。符合“自强不息”的主题;
C.“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是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告诉人们做事光明磊落,不要斤斤计较。与“自强不息”无关;
D.“苦心人,天不负”意思是苦心人,天也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以三千越甲就吞并了吴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故选C。
3.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烈士暮年(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志在千里)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砚、伸、长、沧、海、暮、骥、枥、已”等字要正确书写。
4.(1)示例①:我选B,一个“自强不息”的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这样才会在遇到困难时,抱定志向不松懈,志向可以助推人的成功,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
示例②:我选D,一个“自强不息”的人要敢为人先,敢于开拓进取,在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努力奋进,这样我们的民族方能生生不息。
(2)示例①:我选A,简·爱从小寄人篱下,受尽折磨,但是,她内心坚强、自强不息,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她年少时的自立自强还是在处理她和罗切斯特之间的关系时所表现出的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美好品格,都可以用来阐述“自强不息”这一传统美德。
示例②:我选D,保尔·柯察金。保尔的一生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但是,他内心顽强、自强不息,最终百炼成钢,成为一名钢铁般的战士,无论是他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还是他面临疾病时的顽强不息,都可以用来阐述“自强不息”这一传统美德。
【详解】(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作答时,选择一个题目进行阐述,说出自己的理由。如选择“我的中国梦”,作为中华儿女,要家国为自己的责任,少年强则国强;如选择“志当存高远”,少年自强并要树立远大的目标,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又如选择“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青春是最美好的时候,也是应当自强奋斗的时候,在美丽的时刻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如选择“勇做时代的弄潮儿”,青少年要自强不息,当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当先,勇往直前,开拓进取,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踔厉奋发、勇毅前进。言之有理即可。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根据题干信息是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活动,因此选择的人物需有自强不息等性格特征。
A.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写的小说《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孤儿,年幼时被送到舅母家抚养,过了十年被歧视、受虐待的生活。后来辗转到罗伍德孤儿院就读,毕业后任教两年。但她厌倦教学生活,结果被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为家庭教师。最后与庄园主罗切斯特结婚。他们之间的爱情波折,表现了简·爱在维护妇女独立人格和争取男女平权方面所作的努力。在简·爱看来,婚姻不应是商业的契约,而是心灵的自由结合。一个女人活在世间,应该为争取独立自主、平等生活权利而奋斗,符合“自强不息”的活动主题。
B.范仲淹从小胸怀大志,立志要做良相,济世为民。他读书异常刻苦,每日边读书边煮粥,待第二天粥凉透了,用小刀在粥上面划个十字,朝吃两块,晚吃两块。因为他永不认输的心态,终成仁人志士。符合“自强不息”的活动主题。
C.杨志出生将门,是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小时候就有远大的志向,但他一生坎坷多难,先是丢失花石纲,后又砍杀无赖牛二而被打入死牢,再后来又丢失生辰纲,几经挫折,从当初拒绝落草,到归顺梁山,可谓命途多舛,但他从没有放弃梦想,特别是梁山受招安后,杨志随宋江南征北战,颇有战功,他始终都在为他的梦想而奋斗不息。符合“自强不息”的活动主题。
D.保尔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他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十分贫苦,全凭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直到哥哥阿尔焦姆·柯察金工作之后,才有所改善。他后参加革命,到省肃反委员会工作等。他后因过度劳累等健康严重恶化,最后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仍坚持在床上基本靠口述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他勇敢、坚强,拥有顽强的毅力,相信自己的力量,并有“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怕困难”的品质。他的品质教育了无数中国革命青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符合“自强不息”的活动主题。
5.第一只麝是为了不让猎杀自己的猎人得到宝贵的香囊,以这样的方式表示对夺命之人的憎恶。第二只麝是为了报答救自己的人,才将香囊咬掉送给救命恩人,以表谢意6.D7.(1)马建军是个上了年纪,经历岁月洗礼的林场老职工,他的见识相对丰富,以他的口吻来讲故事可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2)这两个故事的时间跨度长、发生的时代背景不同,由一个亲历的长者来讲述更合情合理。
(3)用马建军的口吻讲故事,用“我”的视角来听故事,这样既形成了故事套故事的结构,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同时,读者可以跟着听故事的人一起思考。8.示例:人从随意猎杀动物到保护动物,这是时代在进步,也是人的认识在进步。//人可以从动物的行为中反观自己,在反思中不断改善,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解析】5.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第段“父亲抓住机会,半蹲着举枪瞄准,‘砰’的一声,那只雄麝翻身摔倒,父亲高兴地跑过去。但是令人意外的一幕出现了,只见那只雄麝艰难地立起上半身,头伸向腹部的香囊。稍顷,它重重摔倒在地。父亲赶过去一看,枪打中麝的背部,它在弥留之际咬掉了香囊,吞进腹中,父亲空欢喜一场”可知,第一只麝是为了不让猎杀自己的猎人得到宝贵的香囊,以咬掉香囊吞进腹中的方式表示对夺命之人的憎恶;
结合第段“那天我到山上巡查,听见一处沙坑里传出麝的叫声,我很好奇,急忙过去查看,只见在一个深约三米的山坑里,有一只麝。这只麝应该是来喝水时,不小心摔下去的”,第段“我看着它向远处跑去,以为它一去不复返了,谁知它跑到一处陡崖边,忽然停了下来,回头看看我,叫了两声,似乎在感谢我。我挥挥手:‘走吧,走吧,下次小心一点’那麝突然低头,从前腿中间伸到香囊那里,然后,它把嘴里的东西吐在石头上,抬头向我叫了两声,这才四蹄翻腾,向远处跑去”可知,第二只麝是为了报答救自己的人,才将香囊咬掉送给救命恩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谢意。
6.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A.“可以推断作者这样刻画人物是为了突出所讲故事历史悠久”理解不符合文意。结合第⑧段“老马名叫马建军,59岁,是林场年纪最大的职工,个子不高,健壮结实,国字脸上满是岁月雕琢的刻痕”可知,由“国字脸上满是岁月雕琢的刻痕”这一肖像描写,可以推断作者这样刻画人物是为了突出人物历经沧桑,见多识广;
B.“还可以让人看出马建军明显故意卖关子”理解不符合文意。结合第段“说到这里,马建军顿了顿,喝了口东北老白干,擦擦嘴,接着说”可知,第段可以起到舒缓整个故事节奏的作用,也可以增强故事的趣味性;同时单独成段,也起到引出下文,激发作者阅读兴趣的作用,表明马建军的故事还要继续讲下去;
C.“这一点可以推知马建军并不是一个真心保护麝、爱护生命的人”理解不符合文意。结合第段“那天我到山上巡查,听见一处沙坑里传出麝的叫声,我很好奇,急忙过去查看,只见在一个深约三米的山坑里,有一只麝这只麝应该是来喝水时,不小心摔下去的”,第段“当我走到坑边时,那只麝睁着惊恐的眼睛看我,它呼呼地喘着气,大概已经尝试跳了多次,但都无法上来”,第段“我知道麝现在是国家保护动物,无论如何我得救它”可知,马建军不光是因为知道麝是保护动物才救它,还因为他是真心保护麝、爱护生命,才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救它;
故选D。
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写作手法。
结合第⑧段“老马名叫马建军,59岁,是林场年纪最大的职工,个子不高,健壮结实,国字脸上满是岁月雕琢的刻痕”,第⑨段“马建军笑笑说:‘我说一说麝吧大家可别小瞧这种野兽,它们很有灵性的,我这一生不止一次见过它们,其中有两次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至今难忘’”可知,马建军是个上了年纪,经历岁月洗礼的林场老职工,他的见识相对丰富,以他的口吻来讲故事可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结合第⑩段“第一次是50年前,那年我九岁”,第段“另一次与麝近距离接触是在去年秋天”可知,文中所讲的两个故事的时间跨度长,发生的时代背景不同,由一个亲历的年龄大的人来讲述更合情合理;
结合第①段“那年金秋,我到大兴安岭脚下的阿尔木林场采风”,第②段“林场生活对于我这个报社记者来说是充满吸引力的,我觉得这里的一切新鲜、有趣、奇妙,不知不觉就待到了深秋”,第⑦段“‘请老马给咱们说个故事吧!’有人提议”,第⑨段“马建军笑笑说:‘我说一说麝吧大家可别小瞧这种野兽,它们很有灵性的,我这一生不止一次见过它们,其中有两次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至今难忘’”,第段“我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听到这个故事,是我这次采访的最大收获”可知,文章用马建军的口吻讲故事,用“我”的视角来听故事,这样既形成了故事里面再有故事(故事套故事)的结构,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同时,也吸引读者,使读者可以跟着听故事的人一起思考
8.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与阅读启示。
结合第⑩段“第一次是50年前,那年我九岁”,第段“父亲抓住机会,半蹲着举枪瞄准,‘砰’的一声,那只雄麝翻身摔倒,父亲高兴地跑过去但是令人意外的一幕出现了,只见那只雄麝艰难地立起上半身,头伸向腹部的香囊稍顷,它重重摔倒在地。父亲赶过去一看,枪打中麝的背部,它在弥留之际咬掉了香囊,吞进腹中,父亲空欢喜一场”,第段“另一次与麝近距离接触是在去年秋天”,第段“我知道麝现在是国家保护动物,无论如何我得救它”,第段“那棵枯树的木质已松脆,我砍了几刀就倒了下来,我削去一面树皮,把树拖到坑边,小心地放下去,让削面朝上,就搭好了一座独木桥”,第段“我看着它向远处跑去,以为它一去不复返了,谁知它跑到一处陡崖边,忽然停了下来,回头看看我,叫了两声,似乎在感谢我。我挥挥手:‘走吧,走吧,下次小心一点’那麝突然低头,从前腿中间伸到香囊那里,然后,它把嘴里的东西吐在石头上,抬头向我叫了两声,这才四蹄翻腾,向远处跑去”可知,小时候,老马的父亲在猎杀麝;现在,老马在保护、救助麝;据此得到启示:人从随意猎杀动物到保护动物,这是时代在进步,也是人的认识在进步;
结合第段“马建军说完,感叹道:‘谁说动物蠢,它们有时比人强哩’”可知,人们以为动物愚蠢,却没想到它们比人还更懂得感恩;据此得出启示:人可以从动物的行为中反观自己,在反思中不断改善,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9.A10.(1)美国科技发达而不少美国人却缺乏科学素养,这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引出谈论的话题——科普。
(3)作为论据,初步论述“科普不一定是好事”的观点。11.C。材料说的是大科学家牛顿晚年用迷信方法解释天体运动,可以证明“科学”与“科学家”也不能一概而论,科学家未必一定科学。12.不会。文章说科普肩负着扫除愚昧、开启民智、服务社会、增进福祉等重任,所以社会需要科普;文章重点论述的是沉溺“科普”的弊端,指出提倡科学方法重于任何具体知识,这有助于正确实施科普。
【解析】9.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A.“目的是让所有人都遵从科学主义”的解释明显不符合文意。结合第②段“无论就理论渊源还是现实演变而言,‘科普’都与19世纪中叶以降盛行的‘科学主义’与‘实证主义’密不可分”,第④段“科普之‘普’,已经预设了‘要让每一个人了解科学常识’的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上科普人士恐怕永远也无法做到不落一人的境界”可知,科普:由“实证主义”引发的科学普及教育活动,目的是要让每一个人了解科学常识;并非是“让所有人都遵从科学主义”。
故选A。
10.本题考查理解句段作用。
结合第①段画线句“最近几年,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人的‘科学素养’问题屡屡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不少美国人至今相信‘地平说’‘神创论’及各种阴谋论(如‘登月骗局’)与神秘主义(如‘通灵术’),甚至还成立了相关协会”分析,这个句子写出了美国科技发达而不少美国人却缺乏科学素养;结合后句“一些人在嘲笑之余,也不时重弹‘需要科普’的老调。但其实,‘科普’并没有舆论场喧腾得那么‘刻不容缓’,也并不是一件天然‘正确’的事”可知,开头以此社会现象引出本文要议论的话题,即论题——科普;并且关于不少美国人缺乏科学素养的问题还能够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此现象还能够作为事实论据证明后面的观点“‘科普’并没有舆论场喧腾得那么‘刻不容缓’,也并不是一件天然‘正确’的事”。
11.本题考查论据的运用。
结合“晚年的牛顿在对天体转动原力的问题进行长期思考之后,最后给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答案,是上帝踢了最大的天体一脚,从而引起了连锁反应”分析,这是写大科学家牛顿晚年用迷信方法解释天体运动,与第⑩段末尾一句“‘科学’与‘科学家’也不能一概而论,科学家未必一定科学”有异曲同工之妙,能够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这个观点,所以适合放在C处。
12.本题考查理解运用文章内容。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态度“不会”;结合第②段“科普肩负着扫除愚昧、开启民智、服务社会、增进福祉的各项重任,作为动词使用还可以天然赋予说话者一种权威感”可知,社会需要科普;结合第①段“‘科普’并没有舆论场喧腾得那么‘刻不容缓’,也并不是一件天然‘正确’的事”,第⑨段“社会的价值不是唯一的,在科学之外尚有个人自由、私有产权等实打实的价值,以科学与科普的名义干涉这些价值显然是荒谬的,也难以施行,比如不分时间、地点的禁酒令”,第⑩段“‘科学’与‘科学家’也不能一概而论,科学家未必一定科学”,第段“一个科学家应该具备的素质不是争讼思维而是实验室思维,以健康的怀疑、迟缓的判断与规范的想象指导自身工作”,第段“他们愿意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与实践显然是可贵的,他们虽有历史局限,但运用的是科学方法。强行科普他人或者鼓吹科学主义,显然不如提倡科学方法、鼓励自由探索对科学进步的贡献更大”,第段“与其迷恋科学主义,不如相信科学方法;与其沉溺‘科普’,不如推崇‘格致’”等内容可知,文章重点论述的是沉溺“科普”的弊端,指出提倡科学方法重于任何具体知识,这有助于正确实施科普。
13.示例:“一宿行人自可愁”和“江枫渔火对愁眠”相类似,都说晚上因为愁而睡不着。后者只是直白地说人愁,前者让“江枫渔火”出镜,替自己说愁,委婉、含蓄,诗意更浓。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找出《枫桥夜泊》与《题金陵渡》中相类似的诗句,并仿照示例简要分析即可。
示例:“月落乌啼霜满天”和“潮落夜江斜月里”相类似,这两句都写到了月亮,都营造出一种幽寂凄凉的氛围;“月落乌啼霜满天”描绘了月落夜深,繁霜暗凝的画面,表现了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的感受;“潮落夜江斜月里”则描绘了诗人伫立在小山楼上眺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
14.B15.予/余/吾/我/随园主人之/它授之/与之/交给他16.D17.袁枚《黄生借书说》写幼时借书经历,与通籍后对书不同态度的形成对比,论述“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同时让向自己借书的黄生,珍惜机会,好好读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写幼时借书经历,是为了突出自己当时学习的艰苦,旨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
【解析】1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闻:意思都为“听说”;
B.业:已经/学业;
C.辄:意思都为“就”;
D.类:意思都为“像”;
故选B。
1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成分的省略。作答此题需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境补充省略的部分。
①“为一说”前省略了主语,《黄生借书说》的作者为袁枚,号“随园主人”,故此可补充“随园主人”或表示第一人称的代词“余”“吾”“予”等;
②“使”字后省略了宾语,结合语境可知,此处为作者写给黄生的“说”,因此可用“之”字来代替“说”;
③“与书俱”省略了谓语和宾语,结合语境可知,随园主人把所作之说和书一起交给了黄生,因此此处可以补充“授之”“与之”。
16.本题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D.有误,“作者的公书和张氏的吝书行为的对比”体现了作者与张氏不同的对待借书人的态度,表现两人不同的性情,但不能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
故选D。
17.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能力。
根据“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作者回顾自己幼时借书经历,突出幼时借书之难;“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写了作者通籍后对书的态度。通过前后对比,论述“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结合“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可知,同时勉励黄生应该珍惜机会,勤奋学习。
《送东阳马生序》写幼时借书经历,“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等内容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之难,意在突出当时学习之艰苦,读书之刻苦,同时勉励马生要刻苦学习。
【点睛】参考译文:
读书人黄允修来(向我)借书。我把书交授给他并且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去读。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呢?那些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收藏(的书籍),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不用说了。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显出忧惧的样子,抚摸玩赏那东西久久不能停止,心想:“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这东西)已经被我所拥有,(我)一定会(把它)捆扎好放在高处,保存起来,说一声“姑且等到另外的日子再看吧。”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我)做了官以后,薪俸花出去了,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台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音乐选配与编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大学《水资源系统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华东理工大学《国学经典选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隔膜压缩机开机停机操作规程
-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学基础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遵义医科大学《材料与结构选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Python程序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地下水资源勘查与评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审计理论与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3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Section A 第1课时(1a-2e)教案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泌尿科主任述职报告
- 新零售门店运营管理流程手册
- 心理学专业知识考试参考题库500题(含答案)(一)
- 2024年浙江高考技术试题(含答案)
- 资管行业投研一体化建设
- 提高保险公司客户投诉处理能力的整改措施
- 物业费收取协议书模板
- 电工(中级工)理论知识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 起重机的维护保养要求与月度、年度检查记录表
-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