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隋唐服饰课件_第1页
第五章隋唐服饰课件_第2页
第五章隋唐服饰课件_第3页
第五章隋唐服饰课件_第4页
第五章隋唐服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隋唐五代服饰第五章隋唐五代服饰1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服装远古变化至今的过程,把握中国服装变化的内在规律。要求学生熟悉中国各个朝代的服饰变化特征,总体把握中国服饰的风格。进一步开拓学生创作思维的设计能力。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服装远2本章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隋唐五代时期社会背景对服饰变化的影响以及盛唐时对外交流对服饰的意义。难点:掌握幞头的形制,以及品色服的特点。了解胡服在唐朝流行原因,掌握女装服饰配套的特点。学时分配:2学时本章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隋唐五代时期社会背景对服饰变化的影响3教学建议本章以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观看相关电教片为辅,学生重点必须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隋唐五代时期社会背景对服饰变化的影响以及盛唐时对外交流对服饰的意义。2、掌握幞头的形制,以及品色服的特点。3、了解胡服在唐朝流行原因,掌握女装服饰配套的特点。教学建议本章以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观看相关电教片为辅,学生重4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一、社会背景二、服饰制度第二节典型服饰形象及特征一、隋唐五代时期服饰(一)男子服饰(二)女子服饰二、冠帽鞋履三、军服第三节服饰材料、色彩和装饰纹样一、服饰材料与织绣技术(一)服饰材料(二)织绣技术二、服饰纹样与色彩三、首饰与佩饰四、发式与化妆第四节、隋唐五代服饰专用名词图释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5第一节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社会背景隋唐时期,我国南北统一,疆域辽阔,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中外交流频繁,是封建文化高度发达、灿烂辉煌的一个时代。当时的都城长安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际性都市,各国的商队络绎不绝,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放兼容政策,和唐朝政府有过友好往来的国家,曾经有三百多个。灿烂的中国文化,通过他们传到世界各地,长安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第一节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社会背景6服饰制度隋唐时期,服饰最显著的特点是双轨制。所谓双轨制就是在祭祀时,穿传统汉族服装:冠服制度是封建皇权的象征,强调衣冠制度必须遵循古法,特别是作为大礼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弃先王遗制,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封闭性。唐高祖李渊在公元624年颁布了著名的“武德令”,从服装质料、纹饰色彩,各类服装的配套方式和服用者对象及服用场合,都有详细规定,对后世冠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平时最流行的服装是胡服,由于唐朝的开放政策,对西域、吐蕃的服饰兼收并蓄,因而“胡服”得以流行。直至安史之乱以后,才逐渐摒弃胡服,恢复宽袍大袖。这也是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服饰制度7第二节典型服饰形象及特征在隋唐之前,中国服饰已经趋于丰富,再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从而产生了一些新的服饰和穿着方式。隋唐时,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饰制度越来越完备,加之民风奢华,从而在服式、服色上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崭新局面。第二节典型服饰形象及特征8男子服饰(一)礼服唐高祖在“武德令”中规定天子的服饰有14种,群臣有22种服装样式。这其中包含有礼服、具服(朝服)、从省服(公服)、婚服等样式以及穿戴场合和方式。男子服饰9穿冕服的帝王和戴平巾帻穿朝服的官员及穿袴褶裲裆的掌扇穿冕服的帝王和戴平巾帻穿朝服的官员及穿袴褶裲裆的掌扇10唐代官吏大袖礼服复原图唐代官吏大袖礼服复原图11戴漆纱笼冠、穿大袖礼服的文吏(陕西乾县李贤墓壁画《礼宾图》)戴漆纱笼冠、穿大袖礼服的文吏(陕西乾县李贤墓壁画《礼宾图》)12戴冠、穿朝服及裲裆的文吏(河南洛阳关林出土唐三彩俑)戴冠、穿朝服及裲裆的文吏(河南洛阳关林出土唐三彩俑)13常服1、圆领袍衫圆领袍衫也称团领袍衫、襕衫、缺胯衫。是隋唐时期上自皇帝下至杂役,男子最普遍穿着的常服。一般为圆领、右衽,领、袖及襟处有缘边,左右开衩,由织有暗花的料子制成。袍下施一道横襕,也是当时男子服饰的一大特点。袖有宽窄之分,可以和幞头、革带、长靿靴配套,成为唐代男子的主要服装形式。常服14唐代圆领袍衫纱罗幞头展示图唐代圆领袍衫纱罗幞头展示图15裹幞头、穿圆领袍衫、乌皮靴的官吏(陕西乾县李重润墓壁画)裹幞头、穿圆领袍衫、乌皮靴的官吏(陕西乾县李重润墓壁画)16戴幞头、穿圆领袍衫的唐代皇帝和官员戴幞头、穿圆领袍衫的唐代皇帝和官员17胡服胡服泛指外族的服装。它的特征是锦绣浑脱帽,翻领窄袖袍,条纹小口裤和透空软锦鞋。凡穿胡服,腰间都系有革带,革带上原来是北方民族的装饰,在魏晋时传入中原。到了唐代,曾一度定为文武官员必佩之物,上面悬挂算袋、刀子等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胡服18穿翻领胡服、腰束革带、革靴的男子穿翻领胡服、腰束革带、革靴的男子19女子服饰隋唐五代时期的女子服饰,是中国服饰史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尤其是大唐女装,冠服丰美华丽,妆饰奇异缤纷,令人目不暇接。女子服饰20钿钗礼衣钿钗礼衣是中晚唐时期的贵族礼服,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也是嫁衣。样式是宽袖对襟衫、长裙、披帛,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称为"钿钗礼衣"。钿钗礼衣21中晚唐宽袖对襟衫钿钗礼衣、长裙、披帛穿戴展示图中晚唐宽袖对襟衫钿钗礼衣、长裙、披帛穿戴展示图22唐李重润墓石椁线刻官装妇女像复原图。唐李重润墓石椁线刻官装妇女像复原图。23大袖纱罗衫裙大袖纱罗衫裙是贵族妇女的正式服装,款式是大袖纱罗衫、对襟,佩以长裙、披帛。大袖纱罗衫裙24第五章隋唐服饰ppt课件25常服隋朝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以襦、袄、衫、半臂、披帛、裙为主,短襦长裙是最基本形式。它的最显著特点是裙子高腰,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常服26唐女装崇尚丰满、浓艳之美,讲求配套着装。每一套都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整体形象。每一种搭配都个性鲜明,套装可归结为三种,一是传统的襦裙装,二是受西域文化影响而引进的胡服,三是整套男装女穿。唐女装崇尚丰满、浓艳之美,讲求配套着装。每一套都是一27隋唐短襦、半臂、长裙、披帛女服穿戴展示图隋唐短襦、半臂、长裙、披帛女服穿戴展示图28袒领露胸短襦袒领露胸短襦29梳发髻、穿短襦长裙、披帛及翘头履的妇女梳发髻、穿短襦长裙、披帛及翘头履的妇女30半臂就是短袖衫,常套在长袖襦衫的外面,其功能与裲裆有些相似。半臂就是短袖衫,常套在长袖襦衫的外面,其功能与裲裆有些相似。31唐朝女子流行穿“胡服”,“胡服”就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因为丝绸之路之间的贸易往来,唐朝的胡服还吸取了印度、波斯等民族的服饰特色。它的特征是翻领、对襟、窄袖、锦边。较典型穿着形象即为上戴浑脱帽,身着窄袖紧身圆领或翻领长袍,下着条纹卷口长裤,足登高腰透空软底锦靴。唐朝女子流行穿“胡服”,“胡服”就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因为32回鹘装的特点是翻折领连衣窄袖长裙,衣身宽大,裙长曳地,腰束带。颜色以暖色调为主,尤喜用红色。材料大多用质地厚实的织锦,翻领及袖口均加纹饰,镶有较宽阔的织金锦花边,纹样多是凤衔折枝花纹。头梳椎状的回鹘髻,戴珠玉镶嵌的桃形金凤冠,两鬓一般还插有簪钗,耳边及颈项各佩许多精美的首饰,脚穿笏头履。回鹘装的特点是翻折领连衣窄袖长裙,衣身宽大,裙长曳地,腰束带33穿舞衣展示图及穿舞衣的妇女(陕西西安唐墓出土陶俑)穿舞衣展示图及穿舞衣的妇女(陕西西安唐墓出土陶俑)34唐代女子穿男装,包括头戴幞头,身穿圆领袍衫,腰系革带,脚蹬乌皮六合靴。不论身份尊卑,甚至不管在家还是出门,都这样装扮。由此可见,当时对女性的束缚很少。唐代女子穿男装,包括头戴幞头,身穿圆领袍衫,腰系革带,脚蹬乌35三、冠帽鞋履左图为早期的幞头样式;右图为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了唐代帽身骨架的实物三、冠帽鞋履左图为早期的幞头样式;右图为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36唐代幞头唐代幞头37进贤冠又叫平巾帻,进贤冠前半部前高后低,在前方形成突出的銳角的部分,称为「展筒」,后面两个竖立的三角形,称为「耳」,文官上朝時戴进贤冠。到了唐代,进贤冠后面的「耳」,由尖角形变为圓弧形,「展筒」高度大幅降低,变成前低后高形式,这就是唐代的「平巾帻」。进贤冠又叫平巾帻,进贤冠前半部前高后低,在前方形成突出的38鹖冠又称「武弁大冠」,和平巾帻类似,不过武弁是武官上朝所戴的帽子。鹖冠又称「武弁大冠」,和平巾帻类似,不过武弁是武官上朝所戴的39通天冠是级位最高的冠帽,唐代的通天冠变的十分华丽,为重臣所戴。通天冠是级位最高的冠帽,唐代的通天冠变的十分华丽,为重臣所戴40左图搭耳帽中图为浑脱帽右图为风帽左图搭耳帽中图为浑脱帽右图为风帽41左图和中图是帷帽,右图是幕篱左图和中图是帷帽,右图是幕篱42鞋履宝相花锦履鞋履宝相花锦履43左图是高靿靴和草鞋,右图是低靿靴左图是高靿靴和草鞋,右图是低靿靴44图为麻鞋,新疆吐鲁番出土实物图为麻鞋,新疆吐鲁番出土实物45敦煌壁画

南方天王像

北方天王像莫高窟第194窟盛唐敦煌壁画

南方天王像

北方天王像莫高窟第194窟46第五章隋唐服饰ppt课件47左图是唐代胄甲展示图中图是穿铠甲的武士左图是唐代胄甲展示图中图是穿铠甲的武士48左图为铠甲穿戴展示图及兜鍪、靴子图,右图为胄甲穿戴展示图。左图为铠甲穿戴展示图及兜鍪、靴子图,右图为胄甲穿戴展示图。49第三节服饰材料、色彩和装饰纹样服饰材料与织绣技术(一)服饰材料1、丝织物2、毛织物3、棉织物4、麻织物第三节服饰材料、色彩和装饰纹样服饰材料与织绣技术50唐代流行的装饰是在绫罗上用金银两色刺绣和描花。丝织的产生和完善造就了剌绣的诞生,唐代刺绣在绣法上推陈出新,发明了“平针绣”——一种流传至今的绣法,因其针法多变,刺绣者更能自由发挥,从而带来了刺绣发展史上的崭新时代。还出现了比直针先进的“戗针”和“套针”,可以分层退晕,有表现色度推移、浓淡渐化的效果。唐代流行的装饰是在绫罗上用金银两色刺绣和描花。丝织的51香炉狮子凤凰图

麻布(法)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藏香炉狮子凤凰图

麻布(法)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藏52唐代红色绫地宝相花织锦绣袜唐代红色绫地宝相花织锦绣袜53唐晕锦唐代狩猎纹夹缬绢唐晕锦54纹样与色彩(一)图案唐朝的服饰图案总体来说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图案内容的改变、二是图案排列的变化。纹样与色彩55红底宝相花织锦红底宝相花织锦56吉祥字纹锦吉祥字纹锦57在服饰色彩方面也是秉承奢华之风,非浓艳不取,各种鲜丽的颜色争相媲美,不甘疏落寂寞,再加上金银线穿插其中,愈发显得炫人眼目。在服饰色彩方面也是秉承奢华之风,非浓艳不取,各种鲜丽58唐代绫地花纹刺绣残片唐代绫地花纹刺绣残片59发式唐代女子发式多变,名目繁多。常见的有云髻、螺髻、半翻髻、反绾髻、三角髻、双环望仙髻、惊鹄髻、回鹘髻、乌蛮髻、闹扫妆髻及峨髻等,另外还有较低的双垂髻、垂练式丫髻以及抛家、愁来、乐游、盘桓及各种鬟式等30多种。这些发髻大多因形取名,也有的是以少数民族的族称取名,上面遍插金玉簪钗、犀角梳篦、鲜花和绢花作装饰,尽显奢华之风。发式60唐代各式发型唐代各式发型61爱美是人的天性,化妆自古以來就是女性修饰容貌最常用的方式,唐朝开放而包容的风气,也使得妇女的化妆有很多创新或突破的地方。唐代妇女都很讲究打扮,穿著奢侈华丽、妆面浓艳、变幻无穷,空前绝后。唐代中期以后,女性一度流行不施脂粉,而且以黑色的膏脂涂唇,双眉画作八字状,配以堕马髻、弓身步、龋齿笑,被称为“啼妆”或“泪妆”是一种时世妆,风行一时。爱美是人的天性,化妆自古以來就是女性修饰容貌最常用62着面妆的唐女着面妆的唐女63隋唐五代妇女盛行高髻,不仅以假发补充,而且还像汉代巾帼那样做成脱戴很方便的假髻,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