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_第1页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_第2页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_第3页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_第4页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适应普速铁路运营要求,规范线路设备管理,提高线路设备修理和技术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则。第1.0.2条线路设备修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科学合理和经济的维修策略,保持和恢复线路设备安全性、可靠性。第1.0.3条线路设备修理分为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线路设备大修是为全面恢复和提高线路设备固有可靠度而对线路进行的大规模修理。线路设备维修是根据线路设备变化规律,维持列车以规定速度安全和不间断地运行而对线路进行的日常维护和小规模修理。第1.0.4条线路设备修理采用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线路设备大修以周期修为主,日常维修以状态修为主。第1.0.5条线路设备修理应贯彻“修理标准与线路等级匹配、投入产出经济合理”理念,实行线路分级管理。第1.0.6条优化劳动组织,实行检、养、修分开,大力推进检测、修理专业化建设;积极推行工务、电务、供电等专业日常维修一体化管理,促进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融合。第1.0.7条线路设备修理实行天窗修制度,铁路局集团公司应安排足够数量的天窗,以满足线路设备修理的需要。大力推广“集中修”。第1.0.8条积极推行机械化,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作业效率,保证作业质量。第1.0.9条积极利用现代检测监测技术加强线路检测,利用大数据提升智能化分析水平,实现对线路的智能分析,精准修理,完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提升科学管理水平。第1.0.10条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应遵守本规则。铁路局集团公司应根据本规则制定实施细则。第1.0.11条本规则适用于1435mm标准轨距和线路允许速度200km/h以下的铁路(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重载铁路除外)。重载铁路暂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非标准轨距铁路线路修理办法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并报中国铁路总公司备案。本规则未涉及的内容按相关规定执行。第二章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第一节基本要求第2.1.1条积极推进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提高修理质量和作业效率,确保作业安全。第2.1.2条线路设备大修应按照“运营条件匹配、轨道结构等强、修理周期合理、线路质量均衡”和“全面规划、适度超前、区段配套”原则,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变化规律,及时对线路设备进行更新和修理,恢复和提高线路设备强度。线路设备大修项目原则上应按周期安排,并可根据设备状态评价结果合理调整。线路设备大修应由专业大修设计、施工队伍承担。因线路设备大修引起其他设备变动时,应由铁路局集团公司在相应的大修计划中统一安排。第2.1.3条线路设备维修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严检慎修”原则,根据线路设备变化规律,合理安排计划维修与临时补修,有效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线路设备维修项目原则上按状态评价结果安排修理。第2.1.4条推进道岔统型化、钢轨和道岔无缝化,加快薄弱和老化设备改造,提高轨道结构强度和可靠性。积极推广应用钢轨保护技术,改善轮轨关系,从源头上减少轮轨动力作用对轨道的影响,延长钢轨使用寿命和线路维修周期。第二节工作分类第2.2.1条线路设备大修是恢复或提高轨道结构强度的修理作业,根据线路设备各部件状态变化规律的不同,线路设备大修可分为:一、钢轨大修。二、道岔大修。三、轨枕大修。四、道床大修。五、线路中修。六、扣件大修。七、道口大修。八、其他大修(以上未涵盖的线路设备大修项目列其他大修)。无缝线路更换新轨大修时,应做好无缝线路前期工程,道床、轨枕等应满足无缝线路铺设条件。因线路设备大修引起其他设备变动时,应由铁路局集团公司在相应的大修计划中统一安排。第2.2.2条线路设备维修分为:计划维修与临时补修。一、计划维修指根据线路及其各部件的变化规律,依据维修周期、结合设备状态评价,以大型养路机械为主要作业手段,全面调整和改善轨道空间线形线位,消除轨道结构病害,恢复道床弹性,更换失效轨枕和联结零件,调整轨道几何尺寸,消除钢轨轨头病害,达到钢轨目标廓形,以及其他各结构部件的修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单项或多项修理,以恢复线路完好技术状态。二、临时补修指以小型养路机械为主要作业手段,对轨道几何不平顺超过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及其他不良处所进行的临时性整修,以保证行车安全和平稳。第三节工作内容第2.3.1条钢轨大修主要内容。一、无缝线路或普通线路更换新轨、再用轨。1.铺设新轨无缝线路:焊接、铺设新钢轨,全面更换新扣件、钢轨伸缩调节器(以下简称调节器)、胶接绝缘钢轨(接头),更换或改造不符合规定的护轨(不含钢梁明桥面护轨,下同),按设计锁定轨温锁定线路,埋设位移观测桩,设置观测标尺或标记。2.铺设新轨普通线路:铺设新钢轨,全面更换新扣件、调节器、接头联结零件、绝缘接头(胶接绝缘接头)及钢轨接续线,更换或改造不符合规定的护轨。3.铺设再用轨无缝线路:焊接、铺设再用轨,更换扣件、胶接绝缘钢轨(接头),更换或改造不符合规定的护轨,按设计锁定轨温锁定线路,埋设位移观测桩,设置观测标尺或标记。4.铺设再用轨普通线路:铺设再用轨,更换扣件、接头联结零件、绝缘接头(胶接绝缘接头)及钢轨接续线,更换或改造不符合规定的护轨。二、更换失效轨枕、严重伤损混凝土枕。三、扣件涂油,混凝土枕螺旋道钉改锚。四、补充道砟,整修线路,恢复、安装轨道加强设备。五、整修道口。六、抬高因线路换轨大修需要抬高的道岔、桥上线路,加高挡砟墙(块)。七、补充、修理位移观测桩和观测标尺,刷新钢轨标记。八、回收旧料,清理场地,配置常备材料。第2.3.2条道岔大修主要内容。一、成组更换新道岔和新岔枕(含道岔道床清筛、更换道砟),成组更换道岔钢轨及联结零件,道岔无缝化改造。铺设无缝道岔时,含焊接或冻结钢轨、更换胶接绝缘钢轨(接头),按设计锁定轨温锁定道岔,埋设位移观测桩,设置观测标尺或标记。二、同步更换道岔前后引轨(含岔后连接曲线、道岔前后夹直线钢轨)、过渡轨枕。三、同步清筛道岔前后夹直线道床。四、整修道岔及其前后线路。五、补充、修理并刷新标志、标记。六、回收旧料,清理场地,配置常备材料。第2.3.3条轨枕大修主要内容。一、成段更换轨枕及扣件,成段增加轨枕配置及扣件,成段更换再用轨枕及扣件。二、清筛道床,补充道砟,整治道床翻浆冒泥和超过15mm的冻害。三、整修线路,安装轨道加强设备。四、整修道口。五、回收旧料,清理场地,配置常备材料。第2.3.4条道床大修主要内容。一、成段道床全断面清筛,补充道砟,改善道床断面,整治道床翻浆冒泥和超过15mm的冻害,更换一级道砟。二、校正、改善线路纵断面和平面。三、更换失效轨枕和严重伤损混凝土枕。四、整修或更换螺旋道钉和失效的联结零件。五、整修道口及其排水设备。六、抬高因道床大修需要抬高的道岔、桥上线路,加高挡砟墙(块)。七、补充、修理并刷新标志、标记。八、回收旧料,清理场地。第2.3.5条线路中修主要内容。一、道床边坡清筛,补充道砟。二、道岔及其夹直线道床全断面清筛或更换道砟。三、站线道床清筛或更换道砟。四、整治道床翻浆冒泥。五、更换失效轨枕和严重伤损混凝土枕。六、更换失效联结零件。七、整修、补充轨道加强设备。八、整修道口及其排水设备。九、补充、修理并刷新标志、标记。十、回收旧料,清理场地。第2.3.6条扣件大修主要内容。一、成段更换状态不良、锈蚀伤损严重的扣件,扣件涂油等。二、成段混凝土枕螺旋道钉改锚。三、调整线路几何尺寸。第2.3.7条道口大修主要内容。一、整修道口平台。二、更换道口铺面、护轨。三、清筛道床或更换道砟,更换失效及严重伤损轨枕、扣件,整修线路及其排水设备。四、补充、更新、修理、刷新防护设施。五、回收旧料,清理场地。第2.3.8条计划维修主要内容。一、大型养路机械捣固维修。1.对线路、道岔(调节器)平面和纵断面进行测设及优化,通过全面起道、拨道、改道、捣固、稳定,调整几何形位,改善道床弹性。混凝土枕地段,捣固前撤除所有调高垫板。2.调整道岔(调节器)各部尺寸,拨正曲线,调整超高。3.整治道床翻浆冒泥,清筛枕盒和边坡不洁道床,补充道砟,整理道床。4.更换、方正和修理轨枕。5.调整轨缝,整修、更换和补充轨道加强设备,整治爬行,锁定线路、道岔。6.矫直、焊补、打磨钢轨,综合整治接头病害。7.全面整修、更换和补充联结零件并除锈涂油。8.全面整修护轨。9.整平路肩,清理弃土,清除道床杂草和路肩大草。10.整修道口及其排水设备。11.补充、修理并刷新标志、标记,回收旧料。12.其他病害的预防和整治。二、钢轨打磨列车打磨。钢轨(包括道岔和调节器)打磨分为预打磨、预防性打磨和修理性打磨。预打磨是对铺设上道后新钢轨的打磨,去除脱碳层,消除焊缝不平顺和运输、施工中产生的初始缺陷。预防性打磨是对钢轨进行的周期性打磨,按目标廓形打磨钢轨,消除已产生的表面裂纹,减缓曲线钢轨侧面磨耗,预防产生波磨、剥离掉块、肥边等病害,延缓滚动接触疲劳裂纹产生和发展。修理性打磨(或铣磨)是对已产生病害钢轨进行修理,减缓波磨,消除钢轨表面的擦伤、肥边和表面裂纹等病害。打(铣)磨列车对成段钢轨或整组道岔(调节器)进行修理;小型钢轨打磨机对焊缝、道岔(调节器)打磨列车打磨受限区等进行打磨修理,并做好廓形平顺连接。三、扣件维修。对扣件进行全面检查、整正、紧松补缺、除锈涂油、螺旋道钉改锚等。四、有砟轨道精调整理。根据轨道动、静态几何尺寸检测数据,成段对有砟轨道几何尺寸进行调整。五、无砟轨道精调整理。根据轨道动、静态几何尺寸检测数据,对无砟轨道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整,使轨道静态几何状态符合标准要求。六、无砟道床维修。无砟道床维修主要是对无砟道床伤损进行修补和道床结构损坏进行修复。七、整治道床翻浆冒泥,均匀道砟,整理道床。八、整治绝缘接头病害。九、调整轨缝,修理、补充轨道加强设备,锁定线路。十、焊补钢轨、高锰钢辙叉,采用小型养路机械打磨钢轨、焊缝、尖轨、辙叉,整治钢轨接头病害。十一、无缝线路应力放散、调整、锁定。十二、更换伤损钢轨、道岔(调节器)轨件,钢轨焊复。十三、曲线上股钢轨侧面润滑及钢轨顶面摩擦控制。十四、更换、修理轨枕。十五、成段整修护轨。十六、修补达到Ⅱ级及以上伤损的无砟道床。十七、整修防沙设备,整治冻害。十八、整修道口,清除道床杂草和路肩大草。十九、补充、修理并刷新标志、标记。二十、季节性工作及其他工作。第2.3.9条临时补修主要内容。一、整修轨道几何不平顺超过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的处所。二、更换或处理折断、重伤钢轨及焊缝。三、更换达到更换标准的伤损夹板,更换折断的接头螺栓、道岔护轨螺栓、可动心轨凸缘与接头铁联结螺栓、可动心轨咽喉和叉后间隔铁螺栓、长心轨与短心轨联结螺栓、钢枕立柱螺栓等。四、处理不良绝缘接头。五、调整严重不良轨缝。六、更换或整治失效无砟道床。七、整修严重不良的道口设备。八、处理线路其他故障。九、其他需要临时补修的工作。第四节管理组织第2.4.1条线路设备大修施工管理组织。大修施工单位应具备如下设施:一、铁路局集团公司应根据近、远期规划,统筹安排,修建必要的大修基地。大修基地应有足够的配线和场地,具备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设施,交通便利。二、配备与大修施工任务相适应的施工机械、交通运输工具、通信设备和相应的检修设施。三、配备宿营车辆等必要的流动生活设施。第2.4.2条线路设备大修施工组织设计。线路设备大修施工单位应依据设计文件进行现场调查和施工测量,研究制定施工方案;按工程件名及批准的施工计划编制施工组织和安全技术措施。其主要内容如下:一、编制依据及设备现状。二、施工技术条件和技术标准。三、施工计划和施工进度安排。四、工程数量及材料供应。五、施工方法、劳动组织、机具使用和施工配合。六、施工作业程序。七、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控制措施。八、施工临时设施。第2.4.3条线路设备大修施工管理。线路设备大修施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各项施工作业标准,科学组织施工,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一、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有关技术标准和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合理控制施工和慢行长度。二、施工负责人应加强施工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三、线路设备大修施工实行安全监督制度。负责设备管理的工务段,必须派人常驻施工工地,加强与施工单位的联系,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协助检查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工务段应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发现施工安全隐患及质量问题时应责令施工单位立即纠正,危及行车安全时有权责令其停止施工。四、施工单位必须建立以下制度。1.施工三检制——在每次开工前、施工中和线路开通前,施工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分别按分工地段对施工准备、施工作业方法、线路设备状态和线路开通条件进行检查。2.巡查养护制——施工现场应设置巡养人员,对施工地段进行巡查和养护,发现并及时消除危及行车安全的处所。3.工序交接制——前一工序应给后一工序打好基础,在前一工序完成后,应由施工负责人组织工序负责人进行交接。4.隐蔽工程分阶段施工制度——每阶段完成后,施工单位应会同接管单位共同检查,并填写记录,确认符合设计要求,方准开始下一阶段施工。5.岗前培训制度——职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并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采用新工艺、使用新设备时,必须首先制定安全保证措施和操作规程,并对职工培训后方准进行操作和调试。6.安全检查分析制度——施工安全工作应抓早、抓小、抓苗头、抓薄弱环节,应定期加强检查,重点加强季节性、节假日和工地转移前后的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应组织开展事故预想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对事故苗头和事故应及时分析、处理,吸取教训。第2.4.4条线路设备大修施工机械管理。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各种施工、运输和装卸机械的管理制度,加强设备台账和技术档案的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设备检修保养制度,保证配件储备,提高设备完好率。第2.4.5条线路设备大修材料管理。一、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材料管理制度,不得使用质量、规格不符合标准或出厂证件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二、材料应及时清点,堆码整齐,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丢失或损坏。三、下道旧料应及时回收,做到工完料净。四、应按规定办理材料的收发、运送、使用和交接手续。第2.4.6条线路设备维修管理组织。工务段的管辖范围:正线线路延展长度不宜超过1500km,特殊情况下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山区铁路、管辖范围内有编组站或一等及以上车站时,管辖正线长度可适当减少。线路车间的管辖范围:正线延展长度单线以60~80km为宜,双线以100~120km为宜。工务段下设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和线路车间、重点维修车间、综合机修车间、探伤车间等。线路车间下设检查工区、维修工区、线路工区。支线铁路可只设车间,不设或少设工区。第2.4.7条线路设备维修实行检养修分开制度。检养修分开的基本原则是实行独立检查以及专业化、机械化集中修理。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负责指挥和监控全段日常生产,掌握作业和设备安全信息;汇总分析设备检查、监控数据,跟踪设备病害和缺陷的调查、复核及处理情况;掌握全段日作业计划,对日作业计划进行审核、协调和过程监控;跟踪掌握工电自轮运转特种设备、专用车辆运行状态和路料运输情况;指挥、处理突发情况等。线路车间作为组织维修生产的主体,组织制订车间年、月生产计划,周天窗维修计划以及日作业计划;组织设备检查、维护、验收;定期分析评价设备质量,跟踪考核维修、日常保持状态等。重点维修车间作为段实施机械化修理和专业修理的主体,负责配合大型养路机械作业、集中修作业,钢轨和道岔焊接等工作。综合机修车间负责养路机械维修保养,工具制作修理及线路配件修理,轨道车的运行及管理等工作。探伤车间负责钢轨探伤工作。线路工区负责线路巡查、临时补修、应急值守等。维修工区负责采用小型养路机械进行线路成段和道岔成组维修、配合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轨道伤损部件更换、道床翻浆整治、线路和道岔钢轨打磨、道口翻修及季节性重点工作等。检查工区负责线路的周期性设备静态检查、设备质量分析、作业验收和重点病害的调查、复核等。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可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分工作适当调整。第2.4.8条大型养路机械维修组织形式。工务机械段负责大型养路机械作业项目。工务段负责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地段的工作量调查、维修计划制订、维修方案设计、质量验收及其他作业项目。第2.4.9条凡影响行车的线路施工(特别规定的慢行施工除外)、维修作业,都必须纳入天窗,不得利用列车间隔进行。用于线路大修及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的施工天窗不少于180min,维修天窗双线不应少于120min、单线不应少于90min。支线铁路应优化天窗设置,宜安排昼间天窗。第五节工作计划第2.5.1条线路设备大修施工计划。一、线路设备大修施工必须编制年度和月度施工计划。二、线路设备大修施工必须以正式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施工计划为依据,并纳入铁路局集团公司的运输方案。三、线路设备大修施工单位应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报月度施工计划。经批准的施工计划,各单位均应严格执行。第2.5.2条线路设备维修计划。一、工务段应根据铁路局集团公司线路设备维修工作安排,编制年度分月维修计划(年度计划含各项技术指标),下达各车间。线路设备状态和线路日常保持状态的主要技术指标:1.线路设备状态评定合格率。2.线路日常保持状态评定合格率。3.道岔日常保持状态评定合格率。4.调节器日常保持状态评定合格率。5.轨道检查车检测质量合格率。工务机械段应根据铁路局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计划,编制年度分月维修计划。二、线路车间、重点维修车间应根据工务段下达的年、月维修计划和各项技术指标,编制月、周、日维修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1.维修主要项目、数量、地点、材料和人工数。2.工作量调查、设备检查、验收的人工数。3.日常巡检的主要内容、材料和人工数。4.临时补修人工数。5.天窗计划。三、探伤车间应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月度检查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1.检查的项目、范围、数量及时间。2.使用的仪器、量具、材料和人工数。第六节管理信息化第2.6.1条加快和完善铁路局集团公司、工务段、车间、班组信息平台和网络通道建设,按要求配置硬件和网络,确保系统运行环境要求。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务技术人员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进线路设备全服役寿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第2.6.2条逐步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掌握设备变化规律,预测设备发展趋势,科学指导设备修理,合理控制设备修理成本。第2.6.3条推广应用铁路工务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做好数据采集,强化作业关键环节控制,实现对线路设备状态、安全生产计划和作业过程控制的动态闭环管理,及时消除设备隐患,不断促进工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三章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第一节线路平面第3.1.1条在线路直线地段,两股钢轨顶面应位于同一水平。在线路曲线地段,应根据曲线半径和实测行车速度,在外股钢轨合理设置超高(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宜按旅客的舒适条件进行检算和调整超高值)。超高按下列公式计算:H=11.8υj=式中H——超高(mm);υj——平均速度(km/h);R——曲线半径(m);Ni——一昼夜各类列车次数(列);Qi——各类列车质量(t);υi——实测各类列车速度(km/h)。按上式算出后,对未被平衡欠超高和未被平衡过超高分别按下列公式检算:Hc=11.8-HHg=H-11.8式中H——实设超高(mm);Hc——未被平衡欠超高(mm);Hg——未被平衡过超高(mm);υmax——线路允许速度(km/h);υH——货物列车平均行车速度(km/h)。未被平衡欠超高不应大于75mm,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90mm,但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线路个别特殊情况下已设置的90(不含)~110mm的欠超高可暂时保留,但应逐步改造;未被平衡过超高不应大于30mm,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50mm,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线路的个别特殊情况下不应大于70mm。实设超高在满足上述条件下,货物列车较多时,宜减小Hg,旅客列车较多时宜减小Hc。有砟轨道实设最大超高,在单线上不得大于125mm,在双线上不得大于150mm。无砟轨道实设最大超高不得大于175mm。第3.1.2条如行车条件有较大变化,或曲线发生木枕压切、混凝土枕挡肩破损、钢轨不正常磨耗等情况,应根据实测行车速度和实际牵引质量,重新计算和调整超高。第3.1.3条两线路中心距离在5m以下的曲线地段,内侧曲线超高不得小于外侧曲线超高的一半,否则,必须根据计算加宽两线的中心距离。第3.1.4条曲线超高顺坡。一、曲线超高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顺完,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线路,超高必须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顺完;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顺坡坡度不应大于1/(10υmax);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线路,顺坡坡度不应大于1/(9υmax)。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线路,如缓和曲线长度不足,顺坡可延至直线上;允许速度为120(不含)~160km/h线路,在直线上顺坡坡度不应大于1/(10υmax),在直线上顺坡的超高不应大于8mm;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线路,在直线上顺坡坡度不应大于1/(9υmax),在直线上顺坡的超高,有缓和曲线时不应大于15mm、无缓和曲线时不应大于25mm。在困难条件下,可适当加大顺坡坡度,但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不应大于1/(8υmax);其他线路不应大于1/(7υmax),且不得大于2‰。二、同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应满足表3.1.4的规定,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特殊困难地段不应短于25m。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线路在极个别情况下不足25m时,可在直线部分设置不短于25m的相等超高段。如设置相等超高段困难,可在直线部分从较大超高向较小超高均匀顺坡。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表3.1.4线路允许速度(km/h)20016014012010080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m)一般140130110806050困难1008070504030三、反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应满足表3.1.4的规定,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特殊困难地段不应短于25m。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线路在极个别情况下不足25m时,正线不应短于20m,站线不应短于10m;困难条件下可按不大于1/(7υmax)顺坡,特殊困难条件下超高顺坡可延伸至圆曲线上,但圆曲线始终点的未被平衡欠超高不得超过第3.1.1条的规定。四、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线路在特殊条件下的超高顺坡,铁路局集团公司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但不得大于2‰。五、同一条曲线实设欠超高、超高顺坡率、夹直线长度(含曲线与道岔夹直线)3个技术参数,一般不应采用2个及以上的困难条件限值。第3.1.5条圆曲线最小长度应满足表3.1.4的规定,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特殊困难地段不应短于25m。相邻两线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时,如受圆曲线最小长度限制,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线路,可不设缓和曲线,但圆曲线半径不应小于表3.1.5规定的数值。困难条件下的圆曲线最小半径,160km/h≥υmax>140km/h时不得小于8000m,140km/h≥υmax>120km/h时不得小于6000m。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可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m)表3.1.5线路允许速度(km/h)16014012010080可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1200010000500040003000相邻两线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时,若受曲线偏角限制难于采用表3.1.4规定的圆曲线最小长度标准,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线路,可采用较短的圆曲线长度,但不得短于25m。第3.1.6条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不得采用复曲线;其他线路不宜采用复曲线,在个别特殊困难情况下可保留复曲线。复曲线两圆曲线的曲率差大于表3.1.6规定的数值时,应设置中间缓和曲线。中间缓和曲线的长度应根据计算确定,不得短于20m。复曲线每个圆曲线的长度不得短于50m,其超高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超高向较小超高均匀顺坡。复曲线可不设中间缓和曲线的两圆曲线的最大曲率差表3.1.6线路允许速度(km/h)12010080可不设中间缓和曲线的两圆曲线的最大曲率差1/40001/20001/1000第3.1.7条线路设备大修时,缓和曲线及两曲线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应低于原线路标准。第3.1.8条轨距是指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直线轨距标准为1435mm。曲线轨距按表3.1.8规定的标准在内股加宽。曲线轨距加宽标准表3.1.8曲线半径R(m)加宽值(mm)R≥2950295>R≥2455245>R≥19510R<19515注:曲线轨距加宽值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应有计划地进行改造,道岔内的轨距加宽按设计图保留。第3.1.9条曲线轨距加宽递减。一、曲线轨距加宽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递减。如无缓和曲线,则在直线上递减,递减率不得大于1‰。二、复曲线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轨距加宽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三、两曲线轨距加宽按1‰递减,其终点间的直线长度不应短于10m。不足10m时,如直线部分的两轨距加宽相等,则直线部分保留相等的加宽,如不相等,则直线部分从较大轨距加宽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在困难条件下,站线上的轨距加宽可按2‰递减。四、特殊条件下轨距加宽递减,铁路局集团公司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但不得大于2‰。第3.1.10条曲线应保持要素准确及圆顺,用20m弦测量,曲线正矢作业验收容许偏差管理值如表3.1.10-1的规定,曲线正矢日常保持容许偏差管理值如表3.1.10-2的规定。曲线正矢作业验收容许偏差管理值表3.1.10-1曲线半径R(m)缓和曲线的正矢与计算正矢差(mm)圆曲线正矢连续差(mm)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mm)R≤25061218250<R≤35051015350<R≤4504812450<R≤800369R>800υmax≤120km/h369υmax>120km/h246注:曲线正矢用20m弦在钢轨踏面下16mm处测量。曲线正矢日常保持容许偏差管理值表3.1.10-2曲线半径R(m)缓和曲线的正矢与计算正矢差(mm)圆曲线正矢连续差(mm)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mm)正线及到发线其他站线正线及到发线其他站线正线及到发线其他站线R≤2507814162124250<R≤3506712141821350<R≤4505610121518450<R≤800458101215R>8003468912注:专用线按其他站线办理。在复曲线的大小半径连接处,正矢与计算正矢的容许差,按大半径曲线的缓和曲线规定办理,缓和曲线与直线连接处不得有反弯或“鹅头”。现场曲线的始终点、缓和曲线长度、曲线全长、曲线半径、实设超高均应与设备图表保持一致。第3.1.11条线路大修、维修时,应调整线路对桥梁的偏心。第二节线路纵断面第3.2.1条线路大修时,应改善线路坡度。如既有线路坡度超过限制坡度且改善困难时,可保持原状。线路大修纵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应设计长坡段。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线路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600m,困难条件下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400m;其他线路坡段长度不应小于该区段到发线有效长度的一半,个别困难地段也不应小于200m。二、相邻坡段的连接,应按原线路标准设计为抛物线形或圆曲线形竖曲线。1.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线路,采用抛物线形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2‰,应设置竖曲线。20m范围内竖曲线的变坡率,凸形不应大于1‰,凹形不应大于0.5‰。采用圆曲线形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3‰,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0000m,困难地段不得小于5000m。2.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线路,坡度代数差不小于1‰时,应设置圆曲线形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15000m,且长度不应小于25m。竖曲线不得与竖曲线、缓和曲线重叠,不得侵入道岔、调节器及明桥面。第3.2.2条两线路中心距不大于5m时,其轨面标高应设计为同一水平,困难地段高度差可不大于300mm,但易被雪埋地段的轨面标高差不应大于150mm,道口处不应大于100mm。第3.2.3条大修地段与非大修地段的连接顺坡,应设在大修地段以外。其顺坡率为: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线路不应大于2.0‰,允许速度为120(不含)~160km/h的线路不应大于1.0‰,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线路不应大于0.8‰。第三节有砟道床第3.3.1条道床大修,枕下道床厚度应符合表3.3.1的规定。道床厚度标准(mm)表3.3.1五年内年计划通过总质量(Mt)W年≥5050>W年≥2525>W年≥15W年<15无垫层的碎石道床一般路基450450400350不易风化的岩石、碎石路基350350300300有垫层的碎石道床(碎石/垫层)300/200300/200250/200250/200有砟桥面上的碎石道床υmax≤120km/h250υmax>120km/h300注: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无垫层时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450mm;有垫层时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300mm,垫层厚度不得小于200mm。道床大修后,无垫层的碎石道床,枕下清砟厚度不得小于300mm;特殊困难条件下道床厚度不足300mm时,应清筛至路基面,并做好排水坡。运量小、允许速度低的线路或在隧道内、桥梁上和车站内受建筑物限制时,可酌情降低道床厚度。但正线木枕地段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200mm,混凝土枕地段不得小于250mm,站线不得小于200mm。第3.3.2条道床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应符合表3.3.2的规定。道床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表3.3.2线路类别顶面宽度(m)曲线外侧加宽(m)砟肩堆高(m)边坡坡度半径加宽正线无缝线路υmax>160km/h3.5——0.151:1.75υmax≤160km/h3.4≤8000.100.151:1.75普通线路100<υmax≤120km/h3.1≤6000.10—1:1.75υmax≤100km/h3.0≤6000.10—1:1.75站线无缝线路Ⅲ型混凝土枕3.4≤6000.100.151:1.75其他轨枕3.3普通线路Ⅲ型混凝土枕3.0——1:1.5其他轨枕2.9轨底处道床顶面应低于轨枕顶面20~30mm。Ⅰ型混凝土枕中部道床应掏空,其顶面低于枕底不得小于20mm,长度应为200~400mm;Ⅱ型和Ⅲ型混凝土枕中部道床应填平,并不高于轨枕顶面。有砟桥上应设挡砟墙(块),无缝线路地段应满足砟肩堆高的要求。第3.3.3条混凝土宽枕线路的道床,由面砟带和底层组成,均应采用一级道砟。有垫层时道床厚度不得小于250mm,无垫层时不得小于350mm;在岩石、渗水土路基上,隧道内及有砟桥面上,不得小于200mm。面砟带道砟粒径级配见表3.3.3,厚度为50mm,每股轨下两侧宽度应各为450~500mm,底层为普通碎石道砟。道床顶面宽度不得小于2.9m,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道床顶面应与宽枕顶面平齐,其他线路枕端埋入道床深度不得小于80mm。面砟粒径级配表3.3.3方孔筛孔边长(mm)101620253035.5过筛质量百分率(%)0~55~1525~4055~7595~100100垫砟起道用的道砟,采用火成岩材料,粒径为8~20mm。第3.3.4条道砟必须有“碎石道砟产品合格证”,作为竣工验收和评定道床质量的依据。大修、维修补充的道砟应采用一级道砟,粒径级配见表3.3.4。道砟粒径级配表3.3.4方孔筛孔边长(mm)2535.5455663过筛质量百分率(%)0~525~4055~7592~9797~100第3.3.5条道床应保持饱满、均匀和整齐,并应根据道床不洁程度有计划地进行清筛,保持道床弹性和排水良好。第3.3.6条道床应按规定保持密实,防止轨枕空吊、道床翻浆。第四节无砟道床第3.4.1条无砟道床分为双块式、轨枕埋入式和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等。第3.4.2条双块式和轨枕埋入式无砟道床结构及主要技术要求。一、路基地段道床结构由双块式轨枕(或长枕)、道床板、支承层或底座等部分组成。道床板为纵向连续式或分块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纵向连续式道床板在支承层上构筑,分块式道床板在钢筋混凝土底座上构筑。曲线超高在路基基床表层上设置。二、桥梁地段道床结构由双块式轨枕(或长枕)、道床板、隔离层、底座及凹槽周围弹性垫层等部分组成。道床板、底座沿线路纵向分块构筑。道床板与底座间设置隔离层,底座设置限位凹槽,凹槽侧立面设弹性垫层。底座通过梁体预埋套筒植筋或预埋钢筋与桥梁连接。曲线超高在底座上设置。三、隧道地段道床结构由双块式轨枕(或长枕)、道床板等部分组成,道床板为纵向连续式或分块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道床板在隧道仰拱回填层(有仰拱隧道)或底板(无仰拱隧道)上构筑。曲线超高在道床板上设置。四、双块式轨枕、长枕不得有裂缝,道床板混凝土不得有横向或竖向贯通裂缝。五、底座不得有横向或竖向贯通裂缝。六、路基地段支承层不得有竖向贯通裂缝,支承层与道床板、路基基床表层间应密贴。七、排水通道应保持通畅,道床板表面不得积水。第3.4.3条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结构及主要技术要求。一、道床结构由混凝土支承块、橡胶套靴、块下垫板、道床板等部分组成。道床板为纵向连续式或分块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隧道仰拱回填层(有仰拱隧道)或底板(无仰拱隧道)上构筑。曲线超高在道床板上设置。二、支承块不得有裂缝,道床板混凝土不得有横向或竖向贯通裂缝。三、排水通道应保持通畅,道床板表面不得积水。第3.4.4条无砟道床伤损等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对Ⅰ级伤损应做好记录,对Ⅱ级伤损应列入维修计划并适时进行修补,对Ⅲ级伤损应及时修补。一、双块式无砟道床伤损形式及伤损等级判定标准见表3.4.4-1。二、轨枕埋入式无砟道床伤损形式及伤损等级判定标准见表3.4.4-2。三、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伤损形式及伤损等级判定标准见表3.4.4-3。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伤损形式及伤损等级判定标准表3.4.4-1伤损部位伤损形式判定项目评定等级备注ⅠⅡⅢ双块式轨枕裂缝宽度(mm)0.10.20.3掉块、缺损应适时修补道床板裂缝宽度(mm)0.20.30.5轨枕界面裂缝宽度(mm)0.20.30.5支承层裂缝宽度(mm)0.30.51.0底座裂缝宽度(mm)0.20.30.5轨枕埋入式无砟道床伤损形式及伤损等级判定标准表3.4.4-2伤损部位伤损形式判定项目评定等级备注ⅠⅡⅢ长枕裂缝宽度(mm)0.10.20.3掉块、缺损应适时修补道床板裂缝宽度(mm)0.20.30.5轨枕界面裂缝宽度(mm)0.20.30.5底座裂缝宽度(mm)0.20.30.5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伤损形式及伤损等级判定标准表3.4.4-3伤损部位伤损形式判定项目评定等级备注ⅠⅡⅢ支承块裂缝宽度(mm)0.10.20.3掉块、缺损应适时修补道床板裂缝宽度(mm)0.20.30.5第五节轨枕第3.5.1条线路上的轨枕类型及配置根数,应根据运量、线路允许速度及线路设备条件等确定。允许速度大于120km/h正线铺设Ⅲ型混凝土枕,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正线宜铺设Ⅲ型混凝土枕,大修时除应将失效的轨枕和严重伤损的混凝土枕更换外,还应根据运输发展的需要,按表3.5.1—1和表3.5.1—2所列标准,更换为与运营条件相适应的轨枕并补足配置根数。个别地段如需更换新木枕,轨枕配置根数不低于原标准。正线轨枕类型和配置根数标准表3.5.1—1项目单位Ⅰ级铁路Ⅱ级铁路运营条件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km/h200160120≤120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km/h≤120≤120≤80≤80混凝土枕型号-ⅢⅢⅢ新ⅡⅢ新Ⅱ铺枕根数根/km166716671667176016671760站线轨枕类型和配置根数标准表3.5.1—2项目单位到发线其他站线无缝线路普通线路混凝土枕型号—Ⅲ新ⅡⅢ新Ⅱ新Ⅱ铺枕根数根/km1667176016001600~17601600第3.5.2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正线铺设新Ⅱ型混凝土枕或木枕地段,线路设备大修时应增加轨枕配置数量:一、半径800m及以下的曲线地段(含两端缓和曲线)。二、坡度大于12‰的地段。上述条件重叠时,铺设数量只增加一次;轨枕加强地段每千米增加的轨枕数量和最多铺设根数见表3.5.2的规定。每千米增加的轨枕数量和最多铺设根数表3.5.2轨枕类型新Ⅱ型混凝土枕木枕增加的轨枕数量(根/km)80160最多铺设根数(根/km)18401920第3.5.3条下列地段不宜铺设混凝土枕:一、铺设木岔枕的普通道岔两端各5根轨枕。二、明桥面和铺设木枕的有砟桥的桥台挡砟墙范围内及其两端各不少于15根轨枕(有护轨时应延至梭头外不少于5根轨枕)。第3.5.4条轨枕应按设计技术条件规定的标准铺设,非同类型轨枕不得混铺(道岔内专用钢枕除外)。一、混凝土枕与木枕、混凝土枕与混凝土宽枕的分界处,距钢轨接头不得少于5根轨枕。木枕与混凝土宽枕之间,应用混凝土枕过渡,其长度不得少于25m。二、铺设混凝土岔枕,应用Ⅲ型混凝土枕过渡。1.道岔直向过渡枕υmax≤120km/h时,道岔直向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50根;υmax>120km/h时,道岔直向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75根。2.道岔侧向过渡枕(含岔后长岔枕)18号道岔侧向过渡枕不得少于38根;30号及以上道岔侧向过渡枕不得少于65根。三、同一岔区道岔与道岔之间应铺设与过渡枕同规格的轨枕。第3.5.5条无缝线路轨枕应均匀布置,轨枕间距见表3.5.5—1;普通线路的轨枕间距见表3.5.5—2。无缝线路轨枕间距表3.5.5—1轨枕配置根数(根/km)轨枕间距(mm)1667600.01760568.21840543.51920520.8普通线路轨枕间距表3.5.5—2轨型钢轨长度(m)每千米配置根数每节钢轨配置根数木枕(mm)混凝土枕(mm)cbacba75kg/m、60kg/m或12.516002044059464054058763516802144054461054058460050kg/m176022440524580540569570184023440534550540544544192024440469530———25.0160040440537635540579630168042440487605540573598176044440497575540549570184046440459550540538544192048440472525———43kg/m或38kg/m12.5144018500604720500604720152019500604675500604675160020500564640500564640168021500559605500559605176022500541575500541575184023500504550500504550192024500513523———25.0144036500622705500622705152038500617665500617665160040500599630500599630168042500554600500554600176044500569570500569570184046500537545500537545192048500509522———注:轨枕间距计算方法见附录二。非标准长度钢轨的轨枕配置根数和间距,比照表3.5.5—2的规定,通过计算采用接近值,但a值不得比标准大20mm。第3.5.6条使用木枕(含木岔枕)应遵守下列规定:一、木枕宽面在下,顶面与底面同宽时,应使树心一面向下。二、接头处应使用质量较好的木枕。三、木枕铺设前应捆扎。四、使用新木枕,应预先钻孔,孔径12.5mm,有铁垫板时孔深应为110mm,无铁垫板时孔深应为130mm。使用螺纹道钉时,应比照普通道钉办理。五、改道用的道钉孔木片规格应为长110mm、宽15mm、厚5~10mm,并应经过防腐处理。第3.5.7条应保持正线及到发线接头轨枕无失效,其他处所无连续失效(含岔枕)。轨枕失效及混凝土枕严重伤损标准如下:一、轨枕失效标准(一)混凝土枕(含混凝土宽枕、混凝土岔枕及短轨枕)1.明显折断。2.纵向通裂。(1)挡肩顶角处缝宽大于1.5mm。(2)纵向水平裂缝基本贯通(缝宽大于0.5mm)。3.横裂(或斜裂)接近环状裂纹(残余裂缝宽度大于0.5mm或长度超过2/3枕高)。4.挡肩破损,接近失去支承能力(破损长度超过挡肩长度的1/2)。5.严重掉块,影响钢轨或扣件正常安装及使用,或影响轨枕其他正常使用功能。(二)木枕(含木岔枕)1.腐朽失去承压能力,钉孔腐朽无处改孔,不能持钉。2.折断或拼接的接合部分离,不能保持轨距。3.机械磨损,经削平或除去腐朽木质后,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其厚度不足140mm,其他线路不足100mm。4.劈裂或其他伤损,不能承压、持钉。二、混凝土枕严重伤损标准1.横裂裂缝长度为枕高的1/2~2/3。2.纵裂。(1)两螺栓孔间纵裂(挡肩顶角处缝宽不大于1.5mm);(2)纵向水平裂缝基本贯通(缝宽不大于0.5mm)。3.挡肩破损长度为挡肩长度的1/3~1/2。4.严重网状龟裂和掉块。5.承轨槽压溃,深度超过2mm。6.钢筋(或钢丝)外露(钢筋未锈蚀,长度超过100mm)。7.斜裂长度为枕高的1/2~2/3。第3.5.8条线路上轨枕的修理。一、用削平、捆扎、腻缝等方法修理木枕。二、用环氧树脂修补局部破损的混凝土枕。三、用锚固法修理松动或失效的螺旋道钉。第3.5.9条旧轨枕分为三类。一类为再用轨枕:可不经修理或稍加修理即能使用的轨枕。二类为待修轨枕:经过修理才能再用的轨枕。三类为废轨枕:不能修理再用的轨枕。第六节钢轨第3.6.1条线路上的钢轨轨型、材质、强度等级等应与运量、线路允许速度和轴重相适应。铁路正线线路宜采用60N、75N廓形钢轨,上道后应及时打磨为目标廓形,钢轨大修铺设无缝线路地段应采用长定尺钢轨,在小半径曲线地段应铺设在线热处理钢轨。第3.6.2条使用的新钢轨应符合相关技术条件;使用的再用轨应符合铁路旧轨使用和整修技术条件的规定。第3.6.3条钢轨伤损按程度分为轻伤、重伤和折断三类。一、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见表3.6.3—1、表3.6.3—2和表3.6.3—3。探伤人员、线路(检查)工长认为钢轨有伤损时,也可判为轻伤或重伤。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表3.6.3—1伤损项目伤损程度备注轻伤重伤υmax>160km/h160km/h≥υmax>120km/hυmax≤120km/hυmax>160km/h160km/h≥υmax>120km/hυmax≤120km/h钢轨头部磨耗磨耗量超过表3.6.3—2所列限度之一者磨耗量超过表3.6.3—3所列限度之一者轨端或轨顶面剥落掉块长度超过15mm且深度超过3mm长度超过15mm且深度超过3mm长度超过15mm且深度超过4mm长度超过25mm且深度超过3mm长度超过25mm且深度超过3mm长度超过30mm且深度超过8mm钢轨顶面擦伤深度超过0.5mm深度超过0.5mm深度超过1mm深度超过1mm深度超过1mm深度超过2mm钢轨低头超过1mm超 过1.5mm超过3mm超过1.5mm超过2.5mm超过3.5mm用1m直尺测量最低处矢度,包括轨端轨顶面压伤和磨耗在内波浪形磨耗谷深超过0.3mm谷深超过0.3mm谷深超过0.5mm———钢轨表面裂纹———有有有包括螺孔裂纹、轨头下颚水平裂纹(透锈)、轨腰水平裂纹、轨头纵向裂纹、轨底裂纹等(不含轮轨接触疲劳引起轨顶面表面或近表面的鱼鳞裂纹)钢轨内部裂纹———有有有包括核伤(黑核、白核)、钢轨纵向裂纹等钢轨变形———有有有轨头扩大、轨腰扭曲或鼓包等,经判断确认内部有暗裂钢轨锈蚀———经除锈后,轨底厚度不足8mm或轨腰厚度不足14mm经除锈后,轨底厚度不足5mm或轨腰厚度不足8mm钢轨头部磨耗轻伤标准表3.6.3—2钢轨(kg/m)总磨耗(mm)垂直磨耗(mm)侧面磨耗(mm)υmax>160km/h正线160km/h≥υmax>120km/h正线υmax≤120km/h正线及到发线其他站线υmax>160km/h正线160km/h≥υmax>120km/h正线υmax≤120km/h正线及到发线其他站线υmax>160km/h正线160km/h≥υmax>120km/h正线υmax≤120km/h正线及到发线其他站线7591216188910111012161875以下~609121416899101012141660以下~50——1214——89——121450以下~43——1012——78——101243以下——910——77——911注:①总磨耗=垂直磨耗+1/2侧面磨耗。② 垂直磨耗在钢轨顶面宽1/3处(距标准工作边)测量。③ 侧面磨耗在钢轨踏面(按标准断面)下16mm处测量。钢轨头部磨耗重伤标准表3.6.3—3钢轨(kg/m)垂直磨耗(mm)侧面磨耗(mm)υmax>160km/h正线160km/h≥υmax>120km/h正线υmax≤120km/h正线、到发线及其他站线υmax>160km/h正线160km/h≥υmax>120km/h正线υmax≤120km/h正线、到发线及其他站线7510111212162175以下~6010111112161960以下~50——10——1750以下~43——9——1543以下——8——13二、钢轨折断标准钢轨折断是指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1.钢轨全截面断裂;2.裂纹贯通整个轨头截面;3.裂纹贯通整个轨底截面;4.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区段钢轨顶面上有长度大于50mm且深度大于10mm的掉块,允许速度大于160km/h区段钢轨顶面上有长度大于30mm且深度大于5mm的掉块。普通线路和无缝线路缓冲区的重伤和折断钢轨应及时更换。换下的重伤和折断钢轨应有明显的标记,防止再用。无缝线路钢轨重伤和折断,应按第4.8.10条的规定处理。第3.6.4条钢轨接头应采用相对式联结方式。曲线地段外股应使用标准长度钢轨,内股应使用厂制缩短轨调整钢轨接头位置。剩余少量相错量,应利用钢轨长度误差量在曲线内调整,有困难时可在直线上调整。直线地段应按钢轨长度误差量配对使用。在每节轨上,相差量不应大于3mm,并应前后、左右抵消,在两股钢轨上累计相差量最大不得大于15mm。正线及客车径路钢轨异型接头必须使用异型钢轨。第3.6.5条下列位置不应有钢轨接头,否则应将其焊接、冻结或胶接。一、桥长在20m及以下的明桥面上。二、允许速度大于120km/h区段的钢梁明桥面上。三、钢梁端、无砟无枕梁端、拱桥温度伸缩缝和拱顶处前后各2m范围内,纵横梁连接处距横梁边缘0.6m范围内。四、设有调节器的钢梁,在温度跨度(由一孔钢梁的固定支座至相邻梁固定支座或桥台挡砟墙的长度)范围内。五、平交道口铺面范围内。第3.6.6条普通线路钢轨接头,应根据钢轨长度与钢轨温度预留轨缝。轨缝的标准尺寸按下列公式计算:a0=αL(tz-t0)+ag式中a0——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时的预留轨缝(mm);α——钢轨线膨胀系数,为0.0118mm/(m·℃);L——钢轨长度(m);tz——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地区的中间轨温(℃),tz=(Tmax+Tmin)Tmax,Tmin——当地历史最高、最低轨温(℃);t0——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时的轨温(℃);ag——构造轨缝,38kg/m、43kg/m、50kg/m、60kg/m、75kg/m钢轨ag均采用18mm。最高、最低轨温差不大于85℃地区,在按上式计算以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将轨缝值减小1~2mm。25m钢轨铺设在当地历史最高、最低轨温差大于100℃的地区时,应单独设计。各地区(或区段)采用的最高、最低轨温,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第3.6.7条12.5m钢轨地段,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时的轨温不受限制。25m钢轨地段,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时的轨温限制范围为(tz+30℃)~(tz-30℃);最高、最低轨温差不大于85℃地区,如将轨缝值减小1~2mm,轨温限制范围相应地降低3℃~7℃。特殊情况下,在轨温限制范围以外更换的25m钢轨,必须在轨温限制范围以内时调整轨缝,使其符合第3.6.6条规定的标准。第3.6.8条轨缝应设置均匀。每千米线路轨缝总误差,25m钢轨地段不得超过80mm,12.5m钢轨地段不得超过160mm。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小于6mm。第3.6.9条线路上个别插入的短轨,在正线上不得短于6m,在站线上不得短于4.5m,并不得连续插入2根及以上。个别插入短轨线路的允许速度不得大于160km/h。第3.6.10条钢轨钻孔位置应在螺栓孔中心线上,且必须倒棱。两螺栓孔的净距不得小于大孔径的2倍。其他部门需在钢轨上钻孔或加装设备时,必须征得工务设备管理单位的同意,并有工务人员现场监督。第3.6.11条用于线路上的钢轨需要截断时,应全断面垂直锯断;严禁使用剁子及其他工具强行截断和冲孔;除符合规定的处理线路故障方式外,严禁使用乙炔切割或烧孔。第3.6.12条应做好钢轨养护维修工作,预防和整治钢轨病害,延长钢轨使用寿命。轨面光带不良时应检测廓形并按照设计廓形进行打磨。当钢轨出现表3.6.12的病害时,应及时处理。对轨面擦伤、鱼鳞裂纹、钢轨肥边、马鞍形磨耗等应及时打磨,对轨端剥落掉块应及时进行焊补,加强对接头错牙、硬弯等病害的处理,并结合更换道砟、垫砟等方法,综合整治钢轨接头病害。应有计划地采用钢轨打(铣)磨列车进行预防性打磨、修理性打磨(或铣磨)。钢轨病害整治限度表3.6.12钢轨病害υmax>120km/hυmax≤120km/h测量方法钢轨接头顶面或内侧错牙(mm)>1>2直尺测量工作边或轨端肥边(mm)>1>2擦伤或剥落掉块、钢轨低头接近或达到轻伤接近或达到轻伤硬弯(mm)>0.3>0.51m直尺测量矢度焊缝凹陷(mm)>0.3>0.5钢轨母材轨顶面凹陷或接头马鞍形磨耗(mm)>0.3>0.5波浪形磨耗达到轻伤达到轻伤曲线地段应根据钢轨状况合理安排润滑,易锈蚀地段宜采用耐锈蚀钢轨或在钢轨上涂抹防锈剂。第3.6.13条应加强对钢轨运输、铺设及维护全过程管理,特别是施工中严禁使用铁锤或其他钢质工具击打钢轨;严禁金属履带直接碾压钢轨,确保钢轨表面不受伤害。钢轨的存放必须平整、稳固,不得使钢轨产生硬弯。防止在钢轨(道岔轨件)任何部位出现机械伤损。第3.6.14条从线路上换下来的旧钢轨,应及时回收集中,按旧轨使用和整修技术条件的规定鉴定分类、划分等级与整修,并应分类堆码,建立账卡,妥善保管。第七节联结零件第3.7.1条扣件类型应与钢轨、轨枕类型相匹配。60kg/m钢轨地段,混凝土枕扣件采用弹条II型或弹条III型扣件,I型弹条应逐步更换为II型弹条。70型扣板式及67型弹片式扣件应更换为弹条扣件。使用扣板扣件时,正线半径800m及以下和站线半径450m及以下的曲线地段,钢轨外侧应使用加宽铁座。第3.7.2条大、中桥明桥面应采用分开式扣件;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木枕线路应采用分开式弹性扣件。第3.7.3条成段更换再用轨,若使用再用联结零件时,上道前应经过选配、整修、除锈和涂油。第3.7.4条扣件应保持齐全,位置正确,按标准要求进行铺设和养护维修,确保作用良好。I型、II型弹条中部前端下颚与轨距挡板离缝作业后不应大于1mm、日常保持不宜大于2mm。III型弹条小圆弧内侧与预埋铁座端部相距8~10mm。小阻力扣件弹条中部前端下颚与钢轨离缝作业后不应大于1mm、日常保持不宜大于2mm。分开式弹性扣件与木枕联结应紧密,当钢轨受车轮横向力作用时不得产生相对位移和扭转离缝。扣板、轨距挡板应靠贴轨底边。扣板(弹片)扣件扭矩应保持80~140N•m。第3.7.5条混凝土扣件伤损达到以下标准,应有计划地修理或更换:一、螺旋道钉折断、浮起,螺帽或螺杆丝扣损坏,严重锈蚀。二、垫圈损坏或作用不良。三、弹条、扣板(弹片)损坏或不能保持应有的扣压力。四、扣板、轨距挡板严重磨损、锈蚀,扣板、轨距挡板前后离缝超过2mm。五、挡板座、铁座损坏或作用不良。六、预埋套管损坏。第3.7.6条钢轨接头两端各两根轨枕应铺设高弹性橡胶垫板。橡胶垫板压溃或变形(两侧压宽合计:厚度为7mm的橡胶垫板超过15mm,厚度为10mm的橡胶垫板超过20mm)丧失作用,橡胶垫片损坏时,应进行更换。小阻力扣件使用的复合垫板,橡胶与不锈钢片分离时应及时更换。第3.7.7条钉道钉的规定。一、有铁垫板时,直线及半径800m以上的曲线地段,每根木枕上每股钢轨内外侧各钉1个道钉;半径800m及以下的曲线(含缓和曲线)地段,内侧加钉1个道钉。铁垫板与木枕联结道钉,必须钉齐(冻害地段、明桥面除外)。二、无铁垫板时,每根木枕上每股钢轨内外侧各钉1个道钉,4个道钉位置成八字形,道钉中心至木枕边缘的距离应大于50mm,钢轨内外侧道钉应错开80mm以上。第3.7.8条铁垫板和道钉应齐全,作用良好,缺少时应及时补充,道钉浮起或松动时应及时整治。伤损达到下列标准,应有计划地更换:一、铁垫板折断、变形、严重磨损、严重锈蚀或丧失固定立柱螺栓功能。二、道钉钉头脱落、严重锈蚀或下颚磨耗达3mm及以上。第3.7.9条接头螺栓应齐全,作用良好,缺损时应及时补充和更换。普通线路接头螺栓扭矩应达到表3.7.9-1的规定值,并应保持均匀。扭矩不足时,不得低于规定值100N•m以上。接头防松紧固件的扭矩标准可参照表3.7.9-2。 普通线路接头螺栓扭矩标准 表3.7.9-1项目单位25m钢轨12.5m钢轨最高、最低轨温差>85℃最高、最低轨温差≤85℃钢轨kg/m60及以上504360及以上50435043螺栓等级—10.910.98.810.98.88.88.88.8扭矩N·m700600600500400400400400C值mm642注:①C值为接头阻力及道床阻力限制钢轨自由伸缩的数值。② 小于43kg/m钢轨比照43kg/m钢轨办理。③ 高强度绝缘接头螺栓扭矩不小于700N·m。接头防松紧固件扭矩标准表3.7.9-2防松螺母类型8级10级12级扭矩(N·m)400~600600~1000900~1100第3.7.10条接头夹板伤损达到下列标准,应及时更换:一、折断。二、中间两螺栓孔范围内裂纹:正线、到发线有裂纹;其他站线平直及异型夹板超过5mm,双头及鱼尾型夹板超过15mm。三、其他部位裂纹发展到螺栓孔。四、胶接绝缘夹板性能不良。第3.7.11条接头螺栓及垫圈伤损达到下列标准,应及时更换:一、螺栓折断、变形,严重锈蚀、丝扣损坏或杆径磨耗超过3mm不能保持规定的扭矩。二、垫圈折断或失去弹性。第八节轨道加强设备第3.8.1条曲线地段应按下列条件安装轨距杆或轨撑:一、铺设木枕线路,正线半径800m及以下和站线半径450m及以下的曲线,按表3.8.1的规定安装轨距杆或轨撑。半径350m及以下的曲线和道岔导曲线,可根据需要同时安装轨距杆和轨撑。轨距杆或轨撑安装数量表3.8.1曲线半径(m)轨距杆(根)轨撑(对)25m钢轨12.5m钢轨25m钢轨12.5m钢轨R≤350105147350<R≤450105105450<R≤6006~103~56~103~5600<R≤800根据需要安装二、铺设混凝土枕线路,采用弹条扣件时,不安装轨距杆或轨撑;采用其他扣件时,行驶电力机车区段半径600m及以下的曲线、其他区段半径350m及以下的曲线,可根据需要比照表3.8.1安装。三、设有轨道电路的线路,安装轨距杆时,应使用绝缘轨距杆。第3.8.2条铺设木枕的线路、道岔,采用分开式扣件时,如无爬行,可不安装防爬设备;采用道钉联结时,正线、到发线上的线路和道岔应安装防爬设备,防爬器安装数量和方式见表3.8.2—1和表3.8.2—2;正线、到发线上的道岔、绝缘接头、桥梁前后各75m地段及驼峰线路,应增加防爬设备数量;其他站线的线路、道岔,应根据爬行情况,适当安装防爬设备。正线线路防爬器安装数量和方式表3.8.2—1线路及运营特征安装方向非制动地段(对)制动地段(对)25m钢轨12.5m钢轨25m钢轨12.5m钢轨复线单方向运行线路顺向/逆向6/23/18/24/1单线两方向运量接近顺向/逆向4/42/26/43/2单线两方向运量显著不同运量大/运量小6/23/18/24/1运量小/运量大——4/62/3注:①表中分子表示制动方向安装对数,分母表示另一方向安装对数。② 到发线比照正线处理。③ 非标准长度钢轨,可比照本表安装。正线道岔防爬器安装数量和方式表3.8.2—2安装位置安装方向9号道岔(对)12号道岔(对)18号道岔(对)单线双线单线双线单线双线尖轨跟后正方向/反方向4/44/46/68/46/66/6中间部分正方向/反方向————4/46/2辙叉趾前正方向/反方向4/46/24/46/26/68/4注:①到发线道岔比照正线道岔办理。②其他型号道岔,可比照本表安装。第3.8.3条铺设混凝土枕的线路、道岔,采用弹条扣件时,可不安装防爬设备;采用其他扣件时,对线路坡度大于6‰地段、制动地段、驼峰线路和正线及到发线上的道岔、绝缘接头、桥梁(明桥面)前后各75m地段,可按具体情况适当安装防爬设备。第3.8.4条在碎石道床地段,每组防爬设备的组成:单方向锁定为1对防爬器和3对支撑;双方向锁定为2对防爬器和3对支撑。防爬设备应安装在钢轨中部,接头附近2根轨枕不宜安装。防爬支撑宜安装在钢轨底下,也可安装在与轨底边净距不小于350mm的道心内。防爬器与轨枕之间应设承力板,防爬支撑断面不应小于120cm2,防爬支撑应与轨枕密贴。第3.8.5条轨道加强设备应保持数量齐全,作用良好,缺少时应有计划地补充。防爬设备的安装数量和方式与线路锁定要求不相适应时,应及时调整。线路爬行量大于20mm时应及时整正。轨道加强设备伤损达到下列标准,应有计划地修理或更换:一、轨距杆折断或丝扣损坏,螺帽、垫圈、铁卡损坏或作用不良。二、轨撑损坏或作用不良。三、防爬器折损,穿销不紧或作用不良。四、防爬支撑断面小于110cm2,损坏、腐朽或作用不良。第九节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第3.9.1条道岔轨型应与线路钢轨轨型相同,轨型不同时应用异型钢轨过渡。道岔用基本轨、尖轨、心轨、翼轨(特种断面翼轨TY1除外)和导轨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1180MPa的在线热处理对称及非对称断面钢轨(43kg/m及以下钢轨道岔除外)。单开道岔轨距:一、尖轨尖端轨距见表3.9.1—1。尖轨尖端轨距表3.9.1—1尖轨种类尖轨长度(mm)轨距(mm)附注直线型尖轨6250以下14536250~7700以下14507700144512号道岔AT型弹性可弯尖轨—1437道岔允许速度大于120km/h时为1435mm其他曲线型尖轨—按标准图办理无标准图时按设计图办理二、尖轨跟端轨距见表3.9.1—2。尖轨跟端轨距表3.9.1—2尖轨种类直向(mm)侧向(mm)附注直线型尖轨1439143912号道岔AT型弹性可弯尖轨14351435尖轨轨头刨切范围内曲股轨距构造加宽除外其他曲线型尖轨1435按标准图办理无标准图时按设计图办理三、导曲线中部轨距按标准图设置。四、辙叉部分轨距,直、侧向均为1435mm(采用心轨加宽技术的辙叉应符合设计要求)。五、尖轨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设计动程:直尖轨为142mm,曲尖轨为152mm;AT型弹性可弯尖轨12号普通道岔为160mm或180mm,12号提速道岔为160mm;18号道岔允许速度大于160km/h时为160mm,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时为160mm或180mm(具体按标准图或设计图规定办理);其他型号道岔按标准图或设计图办理。六、可动心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动程按标准图或设计图办理。七、特殊道岔不符合上述规定者,按标准图或设计图要求办理。第3.9.2条各部分轨距加宽递减。一、尖轨尖端轨距加宽,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道岔应按不大于6‰的递减率递减至基本轨接头。二、尖轨尖端与尖轨跟端轨距的差数,直尖轨应在尖轨全长范围内均匀递减,曲尖轨按标准图或设计图办理。三、尖轨跟端直向轨距加宽向辙叉方向递减,距离为1.5m。四、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直尖轨时向两端递减至距尖轨跟端3m处,距辙叉前端4m处;曲尖轨时按标准图或设计图办理。五、对口道岔尖轨尖端轨距递减:两尖轨尖端距离小于6m,两尖端处轨距相等时不作递减,不相等时应从较大轨距向较小轨距均匀递减;两尖轨尖端距离大于6m,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道岔应按不大于6‰的递减率递减,但中间应有不短于6m的相等轨距段。六、道岔前端与另一道岔后端相连时,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线路,尖轨尖端轨距递减率不应大于6‰。如不能按6‰递减时,可将前面道岔的辙叉轨距加大为1441mm;仍不能解决时,旧有道岔可保留大于6‰的递减率。第3.9.3条导曲线支距与超高。导曲线支距按道岔标准图或设计图设置,在导曲轨与基本轨工作边之间测量。导曲线可根据需要设置6mm的超高,并在导曲线范围内按不大于2‰顺坡。第3.9.4条轮缘槽宽度。一、护轨平直部分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2mm,侧向轨距为1441mm时,侧向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8mm,容许误差为31mm,缓冲段末端轮缘槽宽度不小于65mm。二、辙叉心轮缘槽标准宽度(测量位置按标准图或设计图规定)为46mm(采用心轨加宽技术的辙叉应符合设计要求),容许误差为31mm。轮缘槽宽度的量取位置与轨距量取位置相同。三、斥离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为65mm。第3.9.5条道岔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在有客车运行的线路上不得小于1391mm,在仅运行货车的线路上不得小于1388mm;道岔护背距离(辙叉翼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大于1348mm;测量位置按设计图纸规定。第3.9.6条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的直线段长度: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60km/h时不应小于70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30m;线路允许速度为120(不含)~160km/h时不应小于40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25m;其他地段不应小于20m。站线道岔与曲线或道岔与其连接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7.5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6m。轨距加宽递减率不应大于2‰,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3‰。连接曲线半径不应小于该道岔导曲线半径。连接曲线超高不应大于15mm,顺坡不应大于2‰。第3.9.7条尖轨、可动心轨有下列伤损或病害,应及时修理或更换:一、尖轨尖端与基本轨或可动心轨尖端与翼轨间隙大于1mm,短心轨与叉跟尖轨尖端间隙大于1.5mm。二、尖轨、可动心轨侧弯造成轨距不符合规定。三、尖轨、可动心轨顶面宽50mm及以上断面处,尖轨顶面低于基本轨顶面、可动心轨顶面低于翼轨顶面2mm及以上。四、尖轨、可动心轨顶面宽50mm及以下断面处,尖轨顶面高于基本轨顶面、可动心轨顶面高于翼轨顶面2mm及以上。五、尖轨、可动心轨工作面伤损,继续发展,轮缘有爬上尖轨、可动心轨的可能。六、内锁闭道岔两尖轨相互脱离时,分动外锁闭道岔两尖轨与连接装置相互分离或外锁闭装置失效时。七、其他伤损达到钢轨轻伤标准时。第3.9.8条基本轨有下列伤损或病害,应及时修理或更换:一、曲股基本轨的弯折点位置或弯折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轨距不符合规定。二、基本轨垂直磨耗,50kg/m及以下钢轨,在正线上超过6mm,到发线上超过8mm,其他站线上超过10mm;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6mm,其他正线上超过8mm,到发线上超过10mm,其他站线上超过11mm(33kg/m及其以下钢轨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三、其他伤损达到钢轨轻伤标准时。第3.9.9条道岔和调节器尖轨或基本轨伤损时,宜同时更换尖轨和基本轨。如单独更换尖轨时,在更换前应校核尖轨几何尺寸,更换后应进行基本轨、尖轨顺坡打磨,保证换后符合技术标准。第3.9.10条道岔护轨螺栓、可动心轨咽喉和叉后间隔铁螺栓、长心轨与短心轨联结螺栓、钢枕立柱螺栓、可动心轨凸缘与接头铁联结螺栓、合金钢组合辙叉间隔铁螺栓必须齐全,作用良好,折断时必须立即更换。同一部位同时有两条螺栓或可动心轨凸缘与接头铁螺栓有一条缺少或折损时,道岔应停止使用。第3.9.11条道岔各种零件应齐全,作用良好,缺少时应及时补充。有下列伤损或病害,应有计划地进行修理或更换:一、各种螺栓、连杆、顶铁和间隔铁损坏、变形或作用不良,顶铁和轨腰离缝大于2mm。二、滑床板损坏、变形或滑床台磨耗大于3mm。三、轨撑损坏、松动,轨撑与轨头下颚或轨撑与垫板挡肩离缝大于2mm。四、护轨垫板折损。五、钢枕和钢枕垫板下胶垫及防切垫片损坏、失效。六、弹片、销钉、挡板损坏。弹片与滑床板挡肩离缝、挡板前后离缝大于2mm,销钉帽内侧距滑床板边缘大于5mm。七、其他各种零件损坏、变形或作用不良。第3.9.12条辊轮系统及其部件应满足以下要求:一、辊轮安装与调整应符合铺设图要求,各零部件应保持齐全。二、尖轨在闭合状态下,尖轨轨底与辊轮的间隙应为1~2mm;尖轨在斥离状态下,尖轨轨底与滑床台上表面的间隙应为1~3mm。三、辊轮槽排水孔应保持畅通。四、辊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