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学概论_第1页
急救医学概论_第2页
急救医学概论_第3页
急救医学概论_第4页
急救医学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救医学概论1急诊医学的范畴与发展2急诊医学急诊医学包括:急救医学急诊医疗体系灾难医学3急诊医学兴起发展的因素

(1)

社会与工交事业的发展(2)

平均年龄的增长(3)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

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4一个医学事业应具备:(1)确定的医学领域和病源(2)有明确专业范围和独特专业知识基础(3)有自身特点的临床思维(4)有自身特点的诊疗措施(5)有自身物点的管理结构模式5

急诊医疗体系

1.急诊医疗体系完善的通迅指挥系统2.现场救护3.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急救车、急救直升机、救生船4.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5.强化治疗(监护病房)6急诊医学面临的困惑急诊医学发展的长远规划及目标运转模式的选择急诊病人的界定范围急诊医学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急诊工作的风险与待遇急诊医学的发展方向与科研急诊科与全院各科室关系院前救护与院内急救脱节硬件装备投入急诊医学教学与临床博士、硕士研究生点急诊科病例质量与保存7一、急救急救医学宏观地归属于急诊医学,急救医学是专门研究急危重症伤病员病变突发过程中相关临床变化,及如何使用必要的手段与设备实施紧急处理和对生命延续支持,进行抢救集综合性、边缘性、理论性、技能性为一体的新兴科学。8主要内容1.对急危重症伤病人如何能采用更迅速、更有效、更有组织的抢救措施和救治手段;2.探讨如何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的新方法;3.探讨与急救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基础实验性研究和管理学方面的问题;4.以现代高科技技术为依托,探讨与急救相关的器材、设施、药物的进展与改良;5.探讨如何处理灾难医学中所遇到的问题。9

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急诊急救医学模式。10

EMSS由三部分组成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室)急救、医院ICU急救组织结构严密、行动迅速、并能为实施有效救治的医疗组织来提供快速的、合理的、及时的处理,并将病人安全地转送到医院,使其在医院内得到更有效的进一步救治。这三部分紧密相连形成了关系密切的网络,并且分工明确,为能争分夺秒地救治危重病人提供了可行的安全体系。

11发达国家非常重视EMSS,EMSS模式的建立,它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ICU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为急危重症病人铺设了一条生命救治的绿色通道。

12

院前急救

是EMSS最前沿的部分,其组织结构可以是一个独立医疗单位,也可依附在一座综合性医院之中,主要任务是现场救护、安全转运病人、协调急救医疗网。13院前急救组织应具备:1.灵敏、可靠的通迅网络。2.布局合理的急救半径。3.性能良好的抢救、运输设备及药物。4.具有优秀素质的医护人员。5.良好的管理组织或指挥中心。14

医院急诊科

是EMSS中间纽带,又是院内急救的第一线,急诊科的应急能力、医护人员基本素质和救治技术是考核一所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15(一)急诊科的建制模式1.全科医学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2.专科医学模式16(一)急诊的设置和功能

设置:独立区域-分诊室、诊察室、抢救室、危重病人监测室、治疗室、手术室(或缝合室)、观察室、急诊病房及必要的辅助科室窗口-检验、放射、收费等。

17ICUICU(IntersiveCareUnit,ICU)我国称为ICU为加强治疗科或加强监护病房。

18加强监护病房组成1.训练有素的医师、护士2.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优良的治疗环境3.用高科技医疗手段和方法对生命器官功能进行紧急或延续性支持治疗

19患急性病

意外创伤

医院急诊急救中心

通知

快速诊断、有效抢救稳定病情现场急救

回家

病房

ICU留观

自救

前往

转送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20有效的抢救系统在降低伤兵死亡率上的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

伤兵死亡率8.0%第二次世界大战

伤兵死亡率4.5%朝鲜战争

伤兵死亡率2.5%越南战争

伤兵死亡率

﹤2.0%21

红环-----院前急救

蛇杖------医学的标志

绿环----医院急诊

翅膀------急救护理

蓝环----危重病医学三环理论

22急救三步曲:一找:分秒必争,时间就是生命

二救:优质、快捷、高效,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急救队伍。三送:稳定病情、安全护送至医院。

23急诊医学的临床思维方式:传统专科

有病

急诊科

什么脏器

什么病

严重程度

危重期

生命威胁24我省急诊医学发展现状及特点

急诊医学发展国外有近40年历史,而我国仅有20年的时间。自卫生部1980年颁布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指示和1983年颁布“城市医院急诊室(科)建立方案”后,有效地促进了急诊医学在国内的兴起和发展。1985年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协和医院设立“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点。1987年成立“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自此急诊医学在我国被正式承认为一门独立医学学科。25我省急诊医学发展现状及特点—起步晚

目前全国已经有10所大学设立了急诊医学博士点。我省大部分医院成立急诊科只有十年左右的历史(不包括原急诊室:只有护士、没有医师),与国内发展较快的省份距离差距较大。26我省急诊医学发展现状及特点—起步晚27我省急诊医学发展现状及特点—发展快28我省急诊医学发展现状及特点—发展快29我省急诊医学发展现状及特点—发展快30我省急诊医学发展现状及特点—多种运转模式313233理化因素所致急症34第一章中暑概念:中暑(HeatIllness)指高温环境下引起人体体温调节功能严重紊乱及水、电解质失调所致临床综合症。35病因和诱因:1.高温环境下从事较长时间的体力劳动。2.气温虽不高、湿度高而且通风不良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3.年老、体弱、疲劳、肥胖、脱水或有慢性病。

36

发病机理正常人体温受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通过传导、蒸发、对流、辐射等方式散热,使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相对平衡。

高温环境下:

产热过多-----高温时机体体温调节不当,虽有蒸发散热,体温升高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代谢增强,机体活动强度过大导致产热量增加。

散热障碍----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散热方式减少。

高温环境下,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内热量过度蓄积,致机体热平衡、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中枢及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即发生中暑。37临床表现

一、先兆中暑:表现为全身疲乏、四肢无力、麻木、头昏眼花、口渴大汗、胸闷心悸、恶心、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二、轻症中暑:在先兆基础上,伴有下列表现,而且不能继续劳动者:(1)体温在38以上。(2)面色潮红,皮肤灼热,胸闷等。(3)在早期周围循环衰竭表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细而快,大量出汗。38三、重症中暑

除上述表现外,伴有昏迷、昏厥、痉挛或高热,一日内不能恢复者。临床分三个类型:1.中暑衰竭(热衰竭)2.中暑痉挛(热痉挛)3.中暑昏厥(热昏厥)39二、医院救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