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_第1页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_第2页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_第3页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_第4页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二级学院01办学历史学术研究文化传统办学条件合作交流目录03050204基本信息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AgricultureandBiology)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二级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合作共建高校20世纪50年代末,上海市委作出了建立上海农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前身)的决定,并于1959年成立上海农学院,校址设在松江县(现松江区)城北,这是上海市历史上的第一所由地方政府主办的高等农业院校;1960年被列为上海市属重点高校;1963年8月,上海农学院停办;1978年10月,上海农学院在上海县七宝(现属闵行区)恢复重建。1999年9月,上海农学院并入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2002年3月,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2007年7月起,学院主体由七宝校区转移至闵行校区;2009年5月,进入教育部、农业部合作共建全国八所涉农高校行列。截至2018年4月,学院有全日制本科专业4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3个;拥有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3个学科进入ESI国际排名前1%行列;有教职工243人,本科生608人,研究生347人。办学历史办学历史1959年,在“大跃进”形势下,上海市郊区急需农业科技人才。为适应上海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需要,8月,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将座落于上海县七宝镇的上海市农业学校(中专)改建为上海农业专科学校。上海农业专科学校成立后,大专、中专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统筹使用。大专设农学、畜牧兽医2个专业,首届招生98人,其中农学专业47人,畜牧兽医专业51人。教职工121人,其中教师50人(讲师1人),编成9个教研组。设8个实验室。图书册,期刊56种。校办厂1个。校舍面积6847平方米。学校用地195.43亩。上海农学院(3张)1960年初,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将上海农业专科学校扩建为上海农学院,计划设置农学、植保、果树、蔬菜、园林绿化、土壤农化、农田水利、农业气象、畜牧、兽医和农业机械化11个专业和1个预科(5年一贯制),发展规模6000人。选定松江县城东、城北公社征地建校。9月,大专部迁入新校址,中专部仍留原地,改名为上海农学院附属中等农业学校。上海农学院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学院、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学院、上海市农业学校等院校调集教师85人,编制专业教学计划,并从郊县下放人员中选拔一批办学干部。当时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卫生工作部把新建的上海农学院列为上海市的重点高校,规定继全国重点后首批录取学生。1960年暑假招收首届新生500人,其中本、专科学生300人,5年一贯制(初中起点大专教育)学生200人。上海农学院首任院长由上海市农委副主任高原兼任。

1961年1月—1962年7月,上海农学院围绕贯彻“调整、充实、巩固、提高”八字方针和高教“六十条”,在总结一年建校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调整。主要有:(1)学校规模调整为1500~2000人。办学条件院系专业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教学建设办学条件院系专业截至2018年4月,学院下设4个系,有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学科建设截至2018年4月,学院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拥有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农业科学、动植物科学和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三个学科入选ESI全球前1%学科行列。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蔬菜学、生态学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园艺学、生态学、植物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预防兽医学与畜禽产品安全、生物技术、食品冷藏工程、植物学、蔬菜学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园艺学、畜牧学、生态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农业工程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蔬菜学、果树学、植物病理学、农药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草业科学、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预防兽医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作物遗传育种、生态学、植物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农业推广、兽医推广、风景园林上海市重点学科:蔬菜学

师资力量截至2018年4月,学院共有教工人数243人,其中,专任教师155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4%。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占35%(55人),副高职称教师占45%(6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7%(150人),海外博士占28%(43人);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占78%(121人)。拥有冠名讲席教授4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特聘教授2人,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4人,美国康奈尔大学唐氏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3人,国家公益性科研(农业)专项首席专家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

教学建设学院确立了“通识教育、精英教育、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坚持“宽厚型、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渐实现人才培养的四个转变,即由“应用向研究,专才向通才,教学向教育,传授向学习”的转变。

据2018年9月学院官显示,学院拥有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食品工程原理、遗传学与社会是上海市精品课程,植物育种学原理是上海市重点课程。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心

学院的《现代农业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食品工程原理》、《都市农业导论》被评为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学术研究科研平台学术资源科研成果学术研究科研平台据2018年9月学院官显示,学院拥有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局观测研究站、6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科技部研究中心:科技部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食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局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科技部中美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保加利亚中心、交大-复旦-诺丁汉植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现代农业联合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普渡大学惠斯特勒碳水化合物联合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1978—1996年,上海农学院取得科研成果234项,其中获上海市、部级科技成果奖72项;组织科教兴农、支农服务活动,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开发工作,先后在上海市郊和其他省区建立了30多个产、学、研基地。上农蜜脆豌豆、上农玉芹、上农珍珠菜、欧亚种葡萄、脱毒草莓等一批成熟的科技成果,分别在有关基地大面积推广。嘉定区安亭镇猕猴桃基地培育的4个优良品种,品质均超过进口的新西兰品种。

2013-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到位科研经费总计3.8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7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761篇,获发明专利授权341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1件、授权软件著作权25件,新品种审定31项。以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以及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学术资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原名《上海农学院学报》,创刊于1983年;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Agrindex、CABI、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列为文献信息源,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并被认定为2004-2006年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曾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奖、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截至2018年4月,近十年来,学院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罗格斯大学、普渡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荷兰瓦格宁根大学、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千叶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阿德莱德大学、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香港大学、台湾大学等30多个世界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2010年至2018年4月,学院有35位本科生通过2+2双学士学位项目赴康奈尔大学、普渡大学和罗格斯大学进行联合培养,顺利获得双学位后赴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学校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近三年来,教师年均出国学术交流和进修人数达到75人次、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和重要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