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门ppt
第一节软体动物的结构特征一、身体分部左右对称真体腔动物,不分节或假分节,有头部、足、内脏团三部分组成。
头部足内脏团2软体动物头部位于身体前端,发达程度不等,通常有口、眼、触角和其他感觉器官。头部3软体动物足部位于头后,内脏团之下,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足富于肌肉,因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其形状也有较大差异,也有一些营固着生活的种类足部退化。足部4软体动物内脏团位于身体背面,内部器官的场所。除某些腹足类外,一般为左右对称。内脏团(躯干部)5软体动物外套膜:由身体背侧皮肤褶壁向下伸延而形成,包裹整个内脏和足部。外套腔: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腔。鳃、排泄孔、生殖孔、肛门通常开口于腔中。
2.外套膜mantle外套膜外套膜6软体动物外套膜解剖结构外表皮细胞:分泌珍珠质;结缔组织:由纤维、基质、细胞组成,为珍珠形成的部位;内表皮细胞:具有纤毛的黏液细胞,不具有分泌珍珠质的功能。外表皮细胞结缔组织内表皮细胞7软体动物外套膜的作用
1、外套膜表面密生纤毛,膜内又富于血管,通过水流的流动与鳃进行气体交换;2、头足类外套膜可以压迫水流从漏斗喷出,使动物肌体做反向运动;3、外套膜可以分泌形成贝壳,保护身体。8软体动物
3.贝壳shell
绝大多数的软体动物,在柔软的身体外覆有1个、2个或多个形状不同的贝壳。
9软体动物贝壳的组成及结构贝壳的成分:95%碳酸钙:水体中的CO2形成CO32-,进入肌体成为与钙结合形成碳酸钙,5%壳角蛋白(贝壳素)及其他有机物:外套膜分泌形成壳角蛋白。10软体动物
角质层棱柱层珍珠层珍珠形成中贝壳的结构:由外到内通常可分为3层,角质层:贝壳素构成,能耐酸耐腐蚀,色泽多样而薄,起着保护贝壳的作用;棱柱层:为壳层,柱状的方解石构成;珍珠层:为壳底,叶状的霰石组成,光滑,具珍珠色彩。
11软体动物前肠和后肠是外胚层向内凹陷而成,肠壁上也有外骨骼,研磨或滤过食物。棱柱层:为壳层,柱状的方解石构成;第七章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有些种类还有第二幼虫期,即面盘幼虫,继续以发育即变态为稚贝。侧神经节:分布于外套膜和鳃;感觉器官:节肢动物的感觉器官相当复杂,有司平衡、触觉、视觉、味觉、嗅觉和听觉的感觉器官。足富于肌肉,因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其形状也有较大差异,也有一些营固着生活的种类足部退化。水生的种类用鳃呼吸,鳃由外套腔内壁伸张而成,称为本鳃。-昆虫纲Insecta结缔组织:由纤维、基质、细胞组成,为珍珠形成的部位;具外骨骼,分节的附肢;有些贝类可用于生产珍珠。内表皮细胞:具有纤毛的黏液细胞,不具有分泌珍珠质的功能。有些种类还有第二幼虫期,即面盘幼虫,继续以发育即变态为稚贝。呼吸器官有鳃、外套膜或外套膜腔壁形成的“肺”;天然珍珠形成:当异物侵入时刺激外表皮细胞,外表皮细胞就包住异物陷入到结缔组织,形成珍珠囊,在珍珠囊内外表皮细胞分泌层层珍珠质,3-4年长为珍珠。保护脑、腕、鳍、闭锁器的软骨是中胚层产生的内骨骼。大多数水生,少数陆生,用鳃呼吸,有触角1对或2对。足神经节:分布于足部,司运动和感觉功能;多数种类集中为脑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和脏神经节4对神经节;珍珠的形成
珍珠:珍珠贝、三角帆蚌等外套膜分泌物包裹膜与壳间的异物形成的。其性质和形成机理与珍珠层相似。12软体动物珍珠形成的原理天然珍珠形成:当异物侵入时刺激外表皮细胞,外表皮细胞就包住异物陷入到结缔组织,形成珍珠囊,在珍珠囊内外表皮细胞分泌层层珍珠质,3-4年长为珍珠。有核珍珠:异物是人工制作的小核形成的珍珠;无核珍珠:异物为珍珠贝外套膜外表皮制成的细胞小片形成的珍珠。13软体动物不同的瓣鳃纲动物育成的珍珠
14软体动物珍珠养殖和加工15软体动物珍珠产品应用:医学、生物制药、化妆护肤等方面。碳酸钙——转化为乳酸钙易于吸收,中和胃酸等;牛磺酸——对神经有抑制作用,可镇痛、镇静作用;珍珠粉——美容、抗炎、明目等功能。16软体动物头足类的贝壳和骨骼鹦鹉螺的贝壳是外壳;其余种类为内壳,即海螵鞘,或退化和消失。贝壳由外壳到内壳的进化过程:生活方式由不活动向活动变化,适应固着生活作保护用的笨重的贝壳逐渐包入体内成为支持身体和帮助浮游的内壳,属于外骨骼。保护脑、腕、鳍、闭锁器的软骨是中胚层产生的内骨骼。17软体动物江静波《无脊椎动物学》p218-220刘凌云《普通动物学》p224-22518软体动物鹦鹉螺的贝壳在外面,是左右对称的螺旋形,分为多个室。19软体动物中国枪乌贼Loligochinensis
短蛸Octopusocellatus
内壳:贝壳包入外套膜皮肤内,具有支持和减轻体重的功能。20软体动物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口、咽、胃、肠、肛门4、消化系统21软体动物
口腔发达的种类,口内齿舌。齿舌位于口腔底部舌突起的表面,齿舌上有许多小齿,小齿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变化大;但各类群较稳定,为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瓣鳃类及腹足类的个别种类无齿舌。齿舌的表面结构22软体动物较小的节肢动物如剑水蚤,蚜虫或恙螨,靠全身体表行呼吸,成虫期:为促性腺激素,刺激性腺发育。足富于肌肉,因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其形状也有较大差异,也有一些营固着生活的种类足部退化。有核珍珠:异物是人工制作的小核形成的珍珠;心脏位于背侧围心腔中,由1心室或1~4个心耳构成;具外骨骼,分节的附肢;来源:节肢动物的体表覆盖着由表皮细胞分泌形成的外骨骼。除某些腹足类外,一般为左右对称。食用:甲壳类中的虾、蟹、昆虫中的龙虱、蜂蜜等;节肢动物能适应多种生活环境,特别是对陆上生活环境的高度适应能力,具有外骨骼是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的神经节集中在食道周围,有软骨包围,形成一个“脑”。水生的种类用鳃呼吸,鳃由外套腔内壁伸张而成,称为本鳃。有些贝类可用于生产珍珠。贝壳和外套膜(来源、结构和作用)有些种类对环境的变化反映敏感,可用于环境质量监测。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部分软体动物种类是人类和动物寄生虫的中间宿主。蜕皮激素(ecdysone):95%碳酸钙:水体中的CO2形成CO32-,进入肌体成为与钙结合形成碳酸钙,左右对称真体腔动物,不分节或假分节,消化腺体:肝脏、唾液腺及胰腺。草食性的软体动物,常有特殊的晶杆,由具有消化酶的胶状物质组成,它自晶杆囊中伸至胃内,有助于食物消化。
肝脏唾液腺胰腺23软体动物气体交换过程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有鳃、外套膜或外套膜形成的“肺”。水生的种类用鳃呼吸,鳃由外套腔内壁伸张而成,称为本鳃。陆生种类无本鳃,以密布微血管的外套膜当作“肺”进行呼吸。5、呼吸系统
24软体动物多数软体动物为开放式,头足类接近闭管式。心脏位于背侧围心腔中,由1心室或1~4个心耳构成;6、循环系统25软体动物开放式循环系统:血流自心室压出后送至动脉,再进入组织问的血窦中,经肾脏及呼吸器官汇集于静脉中,最后回流至心耳,进入心室。
26软体动物头足类的闭管式循环系统27软体动物管状的肾脏,一端开口在围心腔,叫肾口;另一端开口在外套腔,叫排泄孔。肾脏除输送收集围心腔内的废物外,其管壁的一部分是腺质细胞,(围心腔腺)能吸取血液中的代谢产物。7、排泄系统28软体动物多数种类:集中为脑、足、侧和脏4对神经节。各神经节之间以神经索相联,并各自发出神经通到身体各部。少数种类:梯形神经系统8、神经系统29软体动物腹足纲神经系统脑神经节侧神经节脑神经节脏神经节脏神经节侧神经索足神经节30软体动物
脑神经节:调控头部与体前端,司感觉功能足神经节:分布于足部,司运动和感觉功能;侧神经节:分布于外套膜和鳃;脏神经节:分布于消化管和其他脏器。31软体动物瓣鳃纲的神经系统:侧神经节和脑神经节愈合。32软体动物原始的双神经纲种类:为分散的梯状神经,33软体动物头足纲的神经系统头足类具有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级的神经系统:其主要的神经节集中在食道周围,有软骨包围,形成一个“脑”。头足类的眼,构造上与脊椎动物相类似,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级的视觉器官。34软体动物软体动物多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软体动物少数为直接发育,大多数为间接发育。发育期经担轮幼虫期。有些种类还有第二幼虫期,即面盘幼虫,继续以发育即变态为稚贝。9、生殖与发育35软体动物软体动物门特征身体分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有外套膜结构;具贝壳,起保护作用;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呼吸器官有鳃、外套膜或外套膜腔壁形成的“肺”;多数软体动物为开放式循环,头足类接近闭管式;多数种类集中为脑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和脏神经节4对神经节;多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36软体动物陆生种类有气管和书肺。瓣鳃类及腹足类的个别种类无齿舌。珍珠产品应用:医学、生物制药、化妆护肤等方面。若呼吸系统分散在身体各部分(如昆虫的气管),循环系统就比较简单。来源:节肢动物的体表覆盖着由表皮细胞分泌形成的外骨骼。蜕皮激素(ecdysone):据记载,现存的节肢动物己达110万种,约占动物界总数的84%,生活环境极其广泛,它们与人类的关系也很密切。草食性的软体动物,常有特殊的晶杆,由具有消化酶的胶状物质组成,它自晶杆囊中伸至胃内,有助于食物消化。包括渐变态和半变态天然珍珠形成:当异物侵入时刺激外表皮细胞,外表皮细胞就包住异物陷入到结缔组织,形成珍珠囊,在珍珠囊内外表皮细胞分泌层层珍珠质,3-4年长为珍珠。消化系统比较完全,分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心脏位于背侧围心腔中,由1心室或1~4个心耳构成;无板纲(Aplacophora)节肢动物能适应多种生活环境,特别是对陆上生活环境的高度适应能力,具有外骨骼是主要原因之一。保幼激素(juvenilehormone):根据贝壳的数量、位置、形状和足的特征,本门动物可分为7纲:陆生种类有气管和书肺。足富于肌肉,因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其形状也有较大差异,也有一些营固着生活的种类足部退化。成虫期:为促性腺激素,刺激性腺发育。侧神经节:分布于外套膜和鳃;第二节软体动物的分类根据贝壳的数量、位置、形状和足的特征,本门动物可分为7纲:无板纲(Aplacophora)多板纲(Polyplacophora)单板纲(Monoplacophora)掘足纲(Scaphopod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或斧足纲(Pelecypoda)腹足纲(Gastropoda)头足纲(Cephalopoda)。37软体动物有利方面:多数种类可食用、药用;部分软体动物具有净化水质的能力,可用在污水处理上;有些种类对环境的变化反映敏感,可用于环境质量监测。有些美丽的贝类如宝贝还是史前社会的货币,故汉字中与钱有关的字如贵、贱、赔等都有贝字。有些贝类可用于生产珍珠。有害方面:如船蛆和凿石虫能钻入木材和岩石中,破坏木船和港湾的建筑。部分软体动物种类是人类和动物寄生虫的中间宿主。第三节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8软体动物软体动物门小结贝壳和外套膜(来源、结构和作用)珍珠的形成原理了解外骨骼和内骨骼的概念39软体动物第七章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动物界中最大的一门。据记载,现存的节肢动物己达110万种,约占动物界总数的84%,生活环境极其广泛,它们与人类的关系也很密切。异律分节有节肢的原口动物40软体动物
第一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异律分节身体分部明显,昆虫:头、胸、腹;蜈蚣:头、躯干两部分虾:头胸部、腹部,大大地加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头胸腹41软体动物体节的分化导致机能的分化
分为头、胸、腹3部分的昆虫,头部司感觉、摄食,胸部司运动,腹部司营养、生殖。42软体动物2.外骨骼来源:节肢动物的体表覆盖着由表皮细胞分泌形成的外骨骼。43软体动物蜡质外层:可防止外界水分的渗入或内部水分的蒸发几丁质内层:复杂的含氮多糖类,其分子式为(C32H54N4021)x,是外骨骼的主要组成部分。外骨骼的结构刚毛棘蜡质膜几丁质层表皮几丁质层蜡质膜表皮基膜44软体动物
1、保护身体,抵抗化学和机械损伤。2、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接受外界刺激。3、和附着的肌肉产生强有力的动作。4、存在蜕皮,促进生长。
节肢动物能适应多种生活环境,特别是对陆上生活环境的高度适应能力,具有外骨骼是主要原因之一。外骨骼的作用45软体动物附肢上的肌肉连接内骨骼与肌肉外骨骼与肌肉46软体动物大部分陆生用书肺或气管呼吸;蜕皮激素(ecdysone):身体分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呼吸器官有鳃、外套膜或外套膜腔壁形成的“肺”;左右对称真体腔动物,不分节或假分节,呼吸器官有鳃、外套膜或外套膜腔壁形成的“肺”;贝壳和外套膜(来源、结构和作用)有些种类还有第二幼虫期,即面盘幼虫,继续以发育即变态为稚贝。鳃、排泄孔、生殖孔、肛门通常开口于腔中。其主要的神经节集中在食道周围,有软骨包围,形成一个“脑”。鹦鹉螺的贝壳在外面,是左右对称的螺旋形,分为多个室。外套腔: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腔。来源:节肢动物的体表覆盖着由表皮细胞分泌形成的外骨骼。功能:感觉、运动、捕食、咀嚼、呼吸、生殖都与附肢有关。蜈蚣:头、躯干两部分虾:头胸部、腹部,珍珠粉——美容、抗炎、明目等功能。贝壳和外套膜(来源、结构和作用)多数种类:集中为脑、足、侧和脏4对神经节。促进幼虫新壳的分泌、硬化和蛹壳形成等蜕皮相关的生长和分化,刺激蛹变成成虫。有些贝类可用于生产珍珠。棱柱层:为壳层,柱状的方解石构成;保幼激素(juvenilehormone):蜕皮及其特点
脱皮过程:表皮细胞分泌几丁质酶,角质层破裂,个体钻出重新形成外骨骼。47软体动物蜕皮特点蜕皮时,易受伤害,是杀灭虫害时机或易感染时期。甲壳类动物蜕皮直至死亡,昆虫蜕皮至成熟。蜕皮受到激素的双重调控。48软体动物3.附肢具关节节肢动物具分节的附肢,与环节动物的疣足不同。结构:节肢动物的附肢与身体相连的地方有关节,附肢本身也具若干关节,并形成不同形状。功能:感觉、运动、捕食、咀嚼、呼吸、生殖都与附肢有关。49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的疣足:体壁的突起,呈叶状构造,没有分节,疣足与身体相连的地方也没有关节。50软体动物有关节的附肢:外骨骼在关节的地方变成薄膜状,通过肌肉把相邻的外骨骼联系起来,使关节间能做各种活动(灵活性和多样性)。
51软体动物昆虫的附肢类型行走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前跗节跗节胫节腿节转节基节抱握足52软体动物开放式循环:心脏和背血管在消化管的背面,血液由心脏流出,经血管至血窦,再经过呼吸器官汇入围心腔,复经心孔流回心脏,故称此为开放式循环。4.血液循环大动脉心孔心脏53软体动物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关系若呼吸器官只局限在身体的某一部分(如虾的鳃),循环系统就比较复杂;若呼吸系统分散在身体各部分(如昆虫的气管),循环系统就比较简单。小节肢动物靠全身体表进行呼吸,循环系统完全退化。如剑水蚤、恙螨和蚜虫等。54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消化道分前肠、中肠和后肠节肢动物也有各种消化液。
5.消化系统55软体动物前肠和后肠是外胚层向内凹陷而成,肠壁上也有外骨骼,研磨或滤过食物。
中肠由内胚层形成,吸收和消化的地方。
口唾液腺咽嗉囊前胃马氏管胃小肠直肠胃盲囊56软体动物瓣鳃类及腹足类的个别种类无齿舌。间接发育的种类有一至几种不同的幼虫期,具有变态现象;第二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类群表皮细胞分泌几丁质酶,角质层破裂,个体钻出重新形成外骨骼。来源:节肢动物的体表覆盖着由表皮细胞分泌形成的外骨骼。大多数陆生,少数水生,呼吸器官为气管。身体分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有鳃、外套膜或外套膜形成的“肺”。肾脏除输送收集围心腔内的废物外,其管壁的一部分是腺质细胞,(围心腔腺)能吸取血液中的代谢产物。马氏管:大小肠交接处肠壁向外突起而成,其排泄物须经消化管从肛门排出体外。内表皮细胞:具有纤毛的黏液细胞,不具有分泌珍珠质的功能。昆虫变态受激素的双重调控呼吸器官有鳃、外套膜或外套膜腔壁形成的“肺”;环节动物的疣足:体壁的突起,呈叶状构造,没有分节,疣足与身体相连的地方也没有关节。牛磺酸——对神经有抑制作用,可镇痛、镇静作用;无触角,第1对附肢是螯肢,第2对是脚须。异律分节、节肢、外骨骼及其意义;软体动物多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多数种类:集中为脑、足、侧和脏4对神经节。无触角,第1对附肢是螯肢,第2对是脚须。江静波《无脊椎动物学》p218-220蟋蟀的消化系统57软体动物口器:节肢动物头部的附肢,变成咀嚼器或帮助抱持食物的构造,与头的一部分合称口器。58软体动物6.呼吸系统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较小的节肢动物如剑水蚤,蚜虫或恙螨,靠全身体表行呼吸,水生种类有鳃和书鳃;陆生种类有气管和书肺。59软体动物鳃:体壁向外的突起,鳃上的皮肤薄,便于血液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书鳃:腹部附肢的书页状体壁外突;在水中的呼吸器官都是体表外突而成,以便增加和水的接触面积。
60软体动物虾的呼吸系统鳃61软体动物
气管:由体壁内陷而成的管状构造;书肺:书鳃内陷而成。在陆上生活种类的呼吸器官都是体表内陷而成,可增加体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还可使体壁上的水分不易蒸发。气管62软体动物蚂蚁的气管蝗虫的呼吸系统气管微气管气门63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主要有两种类型:肾管演变而成:末端有端囊,是退化了的体腔,排泄管通到体外。如甲壳纲的绿腺或颚腺,蛛形纲的基节腺及原气管纲的肾管等。马氏管:大小肠交接处肠壁向外突起而成,其排泄物须经消化管从肛门排出体外。如昆虫或蜘蛛。7、排泄系统64软体动物
绿腺马氏管端囊排泄管65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属于链状神经系统。8.神经和感官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模式图66软体动物脑胸神经节腹神经节神经索神经纤维67软体动物蝗虫的神经系统模式图68软体动物复眼的结构
感觉器官:节肢动物的感觉器官相当复杂,有司平衡、触觉、视觉、味觉、嗅觉和听觉的感觉器官。
69软体动物蜈蚣:头、躯干两部分虾:头胸部、腹部,软体动物少数为直接发育,大多数为间接发育。棱柱层:为壳层,柱状的方解石构成;无触角,第1对附肢是螯肢,第2对是脚须。瓣鳃类及腹足类的个别种类无齿舌。头部位于身体前端,发达程度不等,通常有口、眼、触角和其他感觉器官。呼吸器官有鳃、外套膜或外套膜腔壁形成的“肺”;幼虫期:抑制蜕皮发生,防治幼虫变态形成蛹。水生的种类用鳃呼吸,鳃由外套腔内壁伸张而成,称为本鳃。体节的分化导致机能的分化第三节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一般为雌雄异体,有直接发育,也有间接发育。内壳:贝壳包入外套膜皮肤内,具有支持和减轻体重的功能。有头部、足、内脏团三部分组成。足富于肌肉,因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其形状也有较大差异,也有一些营固着生活的种类足部退化。鹦鹉螺的贝壳在外面,是左右对称的螺旋形,分为多个室。仿生学:蜜蜂的复眼、鲎复眼。多数种类:集中为脑、足、侧和脏4对神经节。呼吸器官有鳃、外套膜或外套膜腔壁形成的“肺”;刘凌云《普通动物学》p224-225一般为雌雄异体,异形。有直接发育,也有间接发育。间接发育的种类有一至几种不同的幼虫期,具有变态现象;9.生殖与发育70软体动物雌性生殖系统系带卵巢输卵管卵萼总输卵管生殖孔受精囊腺受精囊副性腺生殖腔71软体动物雄性生殖系统睾丸输精管储精囊副性腺射出管阴茎生殖孔72软体动物变态(Metamorphosis)发育1、变态的概念指动物个体整体形态的重大改变,并常伴随有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性的变化。2、变态的规律幼虫的特殊结构被放弃,如蝌蚪的鳃和尾。适应性调整组织并保留到成体时期,如NS。成体特有结构的发育,如昆虫的翅、两栖类的肺。
73软体动物
不全变态:有三个虫期,卵期、幼虫期、成虫期。包括渐变态和半变态渐变态:幼虫翅未长成,其他特征与成虫差异不大,这种幼虫称为若虫。半变态:幼虫和成虫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差异大,幼虫称为稚虫。完全变态:具有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期,幼虫和成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不同。3、变态发育的类型74软体动物egglarvapupaadult完全变态egg不完全变态渐变态nymphadult75软体动物蝗虫的半变态发育76软体动物卵幼虫蛹成虫蝴蝶和蚊的完全变态发育77软体动物4、昆虫变态的激素调控昆虫变态受激素的双重调控保幼激素(juvenilehormone):幼虫期:抑制蜕皮发生,防治幼虫变态形成蛹。成虫期:为促性腺激素,刺激性腺发育。蜕皮激素(ecdysone):促进幼虫新壳的分泌、硬化和蛹壳形成等蜕皮相关的生长和分化,刺激蛹变成成虫。蜕皮激素是一种激素原,活化后才具功能。78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门结构特征异律分节高度发展;具外骨骼,分节的附肢;开放式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比较完全,分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呼吸器官水生种类有鳃或书鳃,陆生种类有气管或书肺;排泄系统为马氏管或后肾管;神经系统属于链状结构;一般为雌雄异体,有直接发育,也有间接发育。79软体动物第二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类群
本门动物可分为3个亚门7个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拓展训练的心得体会(集合15篇)
- 招投标意向书(7篇)
- 新年主题方案(15篇)
- 语文课堂中的听说训练与口才培养
- 销售团队的领导力与激励技巧
- 科技赋能的学生体能训练方法
- 社交媒体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中的应用研究
- 校园欺凌现象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绿色家居行动计划家庭节电节水实践指南
- 2025年陕西货运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解析
- 高中物理 选修1 第四章 光(折射反射干涉衍射偏振)(2024人教版)
- 《聚焦客户创造价值》课件
- 公安校园安全工作培训课件
- PTW-UNIDOS-E-放射剂量仪中文说明书
- 保险学(第五版)课件全套 魏华林 第0-18章 绪论、风险与保险- 保险市场监管、附章:社会保险
- 许小年:浅析日本失去的30年-兼评“资产负债表衰退”
- 典范英语2b课文电子书
- 17~18世纪意大利歌剧探析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合理用药
-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 第一章:公共政策理论模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