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县供电分公司麻秧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盐亭县供电分公司麻秧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
盐亭县供电分公司麻秧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
盐亭县供电分公司麻秧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环评报告_第4页
盐亭县供电分公司麻秧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公示本项目名称:麻秧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建设单位(盖章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盐亭县供电分公司编制日期:二〇二一年四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建设项目名称麻秧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项目代码无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巨龙镇麻秧社区地理坐标(105度25分34.65秒,31度8分14.29秒)建设项目行业类别D4413水力发电/长度(km10416.01如实打√)新建(迁建)改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右侧,如实打√)区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四川省水利厅、四川省财政厅川水函[2013]1248号总投资(万元)549.6环保投资(万元)33环保投资占比(%)环保投资所占比例为6%施工工期/是否开工建设(右侧,如实打否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无规划情况规划名称:《四川省涪江流域综合规划》审查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审查文件名称及文号:川府函[2013]204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名称:《四川省涪江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机关: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审查文件名称及文号:《四川省涪江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川环建函[2020]56号)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1、与《四川省涪江流域综合规划》符合性分析2013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13〕204号”文下达了关于《四川省涪江流域综合规划》的批复。《综合规划》的规划范围为:涪—1—江流域的四川省区(不包括重庆市),以干流规划为重点,兼顾主要支流规划。《综合规划》拟定涪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任务为:灌溉与供水、防洪、发电、航运、水土保持、水生态保护等。梓江为涪江左岸一级支流,梓江干流盐亭县麻秧水电站能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灌溉水利用率,加强能源保障能力建设,优化能源区域布局。因此,本项目是符合涪江流域综合规划的。2、与《梓江干流盐亭县段流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报告书》符合性分析根据《关于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涉及河流规划环评工作的通知》(绵环督察办〔2021〕8号以下简称“通知”本项目应补办环评手续,但项目所处河流无规划环评,故以《梓江干流盐亭县段流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报告书》为支撑文件。《梓江干流盐亭县段流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报告书》中明确指出本项目麻秧电站1965年建成并于2015年全面完成扩容,“项目建设主要不利影响是改变天然河道水文情势,改变了河流自然生态系统,淹没部分鱼类的产卵场等特殊生境,对适应急流生活的鱼类等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响,水库淹没、施工占地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累积影响。这些影响可从流域层面提出统筹对鱼类进行栖息地保护、进行鱼类增殖放流、生态基流下泄、进行规划河段环境监测站网设计和实施等宏观对策措施,并在各电站工程建设中认真落实,使不利影响得到减缓。综上所述,在总体布局及开发规模方面,从生态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梓江干流盐亭县段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总体可接受”。故本项目符合《梓江干流盐亭县段流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报告书》其他符合性分析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按第1号修改单修订本项目行业属于D4413水力发电。本项目为混合式水力发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9号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本项目不属于“限制类”之“三、电力”中的“2无下泄生态流量的引水式水力发电”,为允许类。因此,本项目符合产业规划。2、与小水电环评政策的符合性分析根据《四川省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审批(核准)、环保等手续完善指导意见》的通知(川水函[2020]546号)要求,本项目符合性分析如表1-1与川水函[2020]546号符合性分析序号文件名称工作内容及要求本项目情况是否符合规划1《四川省长江经济取水许可(水资源论带小水电证)手续要求在2020清理整改本项目属于四川省长江审批(核改,审批(核准)、环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符合保、林地手续要求在清单内等手续完善指导意完成整改川水函[2020]546号附件川水函[2020]546号附件2.本项目于1965年建成投日前开工建设的小水电项目(本项目1580千瓦),至今未办理环评手续,属于“整改类”的小水电项目,应按(川办发[2015]90号)要求办理评价法》实施后未依法依规办理环评手续擅自开工建设且综合评水电项目四川省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环保手续完善指导意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环保手续完善指导意见符合2设的,由各市(州)人民政府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清理整顿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5]90号)要求办3川办发[2015]90号)第四条清理处置原则2.5万千瓦以下小水电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应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2.5万千瓦以下小水电工程开展建设管理的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我省水电科学开发的指导意见》(川办发〔2014〕99号)和《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四川省能源局关于印发<妥善解决2.5万千瓦以下小水电遗留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川发改能源〔2015〕340号)的要求进行清理整顿,予以规范。本项目于1965年建成并投产,不属于(川办发[2015]90号)中关停、取缔范围,属于其清理整顿范围内重点清理项目:2.5万千瓦以下小水电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符合表1-5项目与绵阳“三线一单”文本的符合性分析管控单元具体内容符合性分析符合性生态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内严格禁止其他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原则上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本项目厂址位于绵阳市盐亭县巨龙镇麻秧社区。不属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敏感区。因此不涉及绵阳市生态红线符合环境质量底线绵阳市设置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目标,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基准线。项目环评应对照区域环境质量目标,深入分析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强化污染防治措施和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本评价结合绵阳市环境质量目标,分析了项目建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经分析项目的实施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较小,不会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资源是环境的载体,依据有关资源利用上线,对规划实施以及规划内项目的资源开发利用,区分不同行业,从能源资源开发等量或减量替代、开采方式和规模控制、利用效率和保护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议,为规划编制和审批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本项目已取得合法用地手续,已取得不动产权证,用途为公共设施用地及其他;同时,项目用水量较小,不会导致区域区水资源需求量突破区域水资源量符合与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符合性分析经查阅《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第一批、第二批)项目位于绵阳市盐亭县巨龙镇麻秧社区,不涉及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符合—5—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绵阳市盐亭县巨龙镇麻秧社区,电站取水口布置在梓江麻秧段河道左岸,小厂房位于拦河大坝处,大厂房位于小厂房东南侧约150米处,小厂房尾水直接进入梓江,大厂房尾水进入湍江后最终汇入梓江(在取水大坝下游约1.6公里处汇入梓江),形成约1.6公里的减水河段。项目组成及规模1、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麻秧电站(2)建设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盐亭县供电分公司(3)建设性质:改扩建(4)建设地点:盐亭县巨龙镇麻秧社区(5)项目类别:水力发电(D4413)(6)总投资:549.6万元(7)开发河流:梓江(8)开发方式:混合式(9)运行方式:连续运行(10)建设规模:本项目1965建成,1965年项目装机总容量1450KW(其中主厂房装机容量为500+630KW,小厂房装机容量为320KW),年均发电量为300万kW·h,年利用小时数2069h,麻秧电站于2013年6月20日取得水利部、财政部《关于四川省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实施方案的批复》(水规计[2013]288号),同意项目增效扩容,并于2015年全面完成扩容,增效扩容后主厂房单机额定引用流量额定水头8米,装机容量为1×320KW;项目增效扩容后全厂装机容量1580KW,项目年平均发电量601万kW·h,年设备利用小时数3805h。(11)工程等级:小(2)型工程(12)退水方式:小厂房尾水直接进入梓江,大厂房尾水进入湍江后最终汇入梓江(在取水大坝下游约1.6公里处汇入梓江)(13)工程占地:麻秧电站占地面积10416.01m2。(14)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本项目设员工11人,无宿舍及食堂,年工作365天,每天8小时。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项目工程特性本项目位于盐亭县巨龙镇麻秧社区,本项目1965年建成装机容量为1450KW,2013年进行扩容,2015年扩容完成后项目装机容量1580KW,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洪水标准》(SL252-2017),麻秧电站属于小(2)型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次要建筑物建筑级别为5级;项目工程特性见下表所示:表2-1项目工程特性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一、水文特性1全流域km252202坝(闸)址以上km243083流域多年平均流量m3/s34.64大厂房发电机额定水头m5大厂房发电机单机额定引用流量m3/s7.856小厂房发电机额定水头m87小厂房发电机单机额定引用流量m3/s8项目取水量m3/a10700万二、发电效益1装机容量KW2年平均发电量6013设备年利用小时数h3805三、主要建筑物及设备特性1拦河大坝结构浆砌石拱坝坝顶高程m367.5坝顶宽度m0.8坝顶长度m3022/引水隧洞长度m75引水隧洞底宽m4.53厂房大厂房m2254.5小厂房m2四、主要设备1发电机SF-W630-14/17302台2发电机SF-W320-14/9902台3水轮机ZDK283-LH-1154水轮机JP502-LH-1005变压器S11-M-800/10.52台6变压器S11-M-400/107柴油备用发电机/2台(2)建设内容本项目位于盐亭县巨龙镇麻秧社区,项目装机容量1580KW,项目主要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下表:表2-2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环保环保工程类型建设内容及规模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名称建设内容主体工程取水电站取水口布置在梓江麻秧段河道左岸,采用拦河大坝取水,大坝为浆砌石拱坝,坝高10.8m,坝顶高程367.5m,坝顶宽0.8m,由2个溢流坝及7个挡水坝组成,取水口设拦鱼设施。浮物)由进水口、引水隧洞、明渠及前池组成,隧洞长75米,底宽4.5m,小厂房为明渠引水,水渠为梯形断面;大厂房为隧洞引水,隧洞为城浮物)升压站升压站分别位于大、小厂房,大厂房旁设2台变压器;小厂房旁布设1台变压器。噪声、废油厂区小厂房紧邻梓江,主厂房建筑面积159.8m2,为钢筋砼结构,内设1台水轮机、1台发电机;大厂房建筑面积约为254.5m2,为钢筋砼结构,内设2台水轮机、2台发电机。噪声、废油储运工程油料库房厂区储存透平油、柴油,位于办公区北侧,1F,用于暂存油品。废油办公室位于发电站小厂房东南侧,砖混结构,面积约为1469.56m2,4F,内设办公区生活废水、生活垃圾公用工程供电电网供电/供水井水/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田施肥,化粪废水污泥池容积为10m3,位于办公区南侧,化粪池经防废水污泥渗、上方加盖处理厂房隔声降噪,设备加装减震垫前池漂浮物、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收集处置;污泥交由周边住户用于农田施肥(固废)漂浮物危废透平油、变压油不更换,定期添加。设备检修产生的废油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废油土壤及地下水厂区进行分区防渗/绿化/二级站区绿化面积500m2,采用栽种树木的方式进行绿化。绿化/(3)原辅材料项目原辅材料及能耗情况见下表:表2-3项目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表类别名称数量主要成分形态来源储量储存方式原辅料水10700万m3H2O液态梓江//透平油50kg矿物油液态外购桶装绝缘油2kg矿物油液态外购//柴油20kg矿物油液态外购41kg桶装原辅材料理化性质:透平油:透平油也称汽轮机油,主要用于发电厂蒸气轮机、水电站水轮发电机及其它需要深度精致润滑油的润滑场合。透平油就是汽轮发动机用的一种机油,适合高速机械润滑用、主要起到润滑、散热、冷却调速的作用。按照ISO黏度等级分为32、46、68、100几个等级,其密度一般都是按照实测值计算,随着汽轮机油的运动黏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汽轮机油必须具备:①良好的氧化安定性;②适宜的粘度和良好的粘温性;③良好的抗乳化性;④良好的防锈防腐性;良好的抗泡性和空气释放性。汽轮机油在使用中应注意:①尽可能防止汽轮机组漏气、漏水、漏电;②回油温度控制在65℃以下;③油箱定期切水和放出杂质,保持油品清洁不受水、铁锈、沉淀物等污染。绝缘油:由深度精制的润滑油基础油加入抗氧剂调制而成的一种润滑油,这类油品共包括变压器油、油开关油、电容器油和电缆油,主要用作电器设备的电介质。电器绝缘油的主要性能是低温性能、氧化安定性和介质损失。低温性能是指在低温条件下,油在电器设备中能自动对流,导出热量和瞬间切断电弧电流所必需的流动性。一般均要求电器绝缘油倾点低和低温时粘度较小。在电器设备中,油长时间地受到电场作用下的热和氧的作用而氧化。加入抗氧剂和金属钝化剂的油品,其氧化安定性较好。柴油:柴油是轻质石油产品,复杂经类(碳原子数约10~22)混合物。为柴油机燃料。主要由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热裂化、加氢裂化、石油焦化等过程生产的柴油馏分调配而成;也可由页岩油加工和煤液化制取。易燃易挥发,不溶于水,易溶于醇和其他有机溶剂。是组分复杂的混合物,沸点范围有180℃~370℃和350℃~410℃两类,项目使用柴油为备用发电机能源,厂区不储存柴油,需要使用时购买即可。储存:项目运营过程中不更换透平油及绝缘油,只需根据设备消耗情况进行添加,厂区不储存绝缘油,厂区储存透平油及少量柴油,采用专业储存桶储存,储存于油料库房,油料库房经防渗处理。总平面及现场布置1、工程布局情况麻秧电站位于盐亭县巨龙镇麻秧社区,麻秧水电站为混合式开发,电站取水口布置在梓江麻秧段河道东岸,小厂房位于拦河大坝处,为坝后式,大厂房位于小厂房东南侧约150米处,为引水式,小厂房尾水直接进入梓江,大厂房尾水进入湍江后最终汇入梓江(在取水大坝下游约1.6公里处汇入梓江)主要由拦河大坝、引水系统、发电厂房及升压场组成,办公区位于大小厂房之间,大小厂房之间空地内设置绿化,大小厂房变电设施均位于厂房北侧,输电线路经北侧出厂连接道路旁的连接杆,不经过周边住户。本项目运营期间主要产噪设备为发电机、泵类等,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经项目基础减震、厂房隔声后对区域环境影响很小,对周围农户影响很小。综上,项目现阶段现状平面布置合理,对外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方案1、施工工艺由于项目建设完成已久,现场无建厂施工痕迹,本次施工期工艺回顾本项目水电站项目扩容改造施工过程。(1)工程内容项目改造前发电总容量为1450千瓦,为解决原电站水利资源利用不充分、水轮发电机组效率低等问题,扩容项目于2013年7月开工,2015年完成。相关工作仅为更换发电机组,更换一台装机容量为500kw的发电机为630kw。②施工工艺1)原机组拆除本项目将原500kw发电机机组砌体拆除,利用起重机将机组吊出。2)新机组安装利用清水冲洗、清理原机坑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吊入新机组②施工进度与建设周期本项目水电站于1965年建成了1450千瓦机组(其中主厂房装机容量为500+630KW,小厂房装机容量为320KW)。扩容工程于2013年启动,2015年完成,目前本项目水电站扩容改造后已运行。其他无—11—生态环境现状1、主体功能区划情况根据《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川府发[2013]16号),本规划将四川省国土空间分为以下主体功能区:按开发方式,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按开发内容,,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按层级,分为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四川省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大类功能区域如下重点开发区: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和攀西地区的89个县(市、区以及与之相连的50个点状开发城镇,占全省面积20.7%。限制开发区:包括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两部分,共92个县(市)。农产品主产区包括盆地中部平原浅丘区、川南低中山区和盆地东部丘陵低山区、盆地西缘山区和安宁河流域5大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等,两者共计67个县,幅员面积占全省面积79.3%。禁止开发区:该区域点状分布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地区,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禁止开发区域317处,总面积11.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23.6%。本项目位于绵阳市盐亭县巨龙镇麻秧社区,属于《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国家级点状开发城镇。根据比对《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本项目占地不涉及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禁止开发区域(自然保护区、文化自然遗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2、生态功能区划情况按照《四川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整个四川生态功能区划分三个等级。第一级,根据自然气候、地理特点划分自然生态区;第二级,根据生态系统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划分生态亚区;第三级,根据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环境问题划分生态功能区。根据《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三级区特征一览表》(2004年8月),项目所在地属于I四川盆地亚热带农林生态—II平原北部城市-农业生态功能区—III平原北部城市-农业生态功能区。3、项目生态环境现状(1)陆生生态现状评价范围:项目发电厂房、引水渠道、以及库区周边200m范围。本项目已依法取得不动产权证,用地符合相关规划,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项目位于绵阳市盐亭县巨龙镇麻秧社区,陆生生态现状介绍如下:1)植物与植物资源绵阳市植被在区划上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带,植被受南到北的热量变化,西北到东南的髙度和湿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变化。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多为偏湿性的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油樟山楠、曼青冈、化香、多种木姜子等,主要分布于部分地域的阴坡。②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有梢木林、麻栎林、西南樱桃林、油桐、化香林、糙皮桦(Betulautilis)林、领春木林等。③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以马尾松、杉木等形成的纯林或与其他树种形成的混交林为主,多伴生有常绿阔叶树种及灌木,如樟属、桢楠属、拎木属、冬青属、青冈属,火棘属、枸子属等多种植物。草本植物有白茅属、里白、芒箕等。项目周边主要植被为杂草,零星生长着部分灌木丛,裸露地表较多,分布有多样化的植被类型,特别是灌丛类型丰富,如常绿阔叶灌丛。根据《四川植被》,项目区域属偏湿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区。由于人类活动,森林植被以次生为主。现场调查发现,项目周边植被较好,植物以人工种植的马尾松林、杉木林为主。项目区域内长期以来人为活动明显,乔木稀少,灌丛较为发达,沿线乔木林主要有马尾松林、杉木林、栎类林,灌丛主要有火棘、绣球、山麻杆灌丛等。项目评价段以当地常见植被为主,不涉及古木名树。2)动物种类及其多样性绵阳市境内气候温和,山区丰富的植物资源是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场所。工程区海拔低,人口稠密,主要处在城市区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工程区主要分布动物包括:①鸟类工程区以水域生境为主,区域内喜水性鸟类分布较多,区域内活动觅食的常见—13—鸟类主要有列入国家保护“三有名录”的野生动物的赤麻鸭、白鹭、红嘴鸥等。同时,工程区域内常有喜鹊、麻雀等鸟类活动。②两栖类工程区域内常见的两槽动物主要为中华蜷蜂,喜居于草丛、石下或土洞中,其次是青蛙,在农田或是近水的草丛等生境均有分布。③鸟类爬行类工程区域内分布的爬行动物栖息环境是石堆、河流、灌草丛附近。比如王锦蛇、虎患颈槽蛇等。④兽类工程区域内分布的兽类动物主要是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的一些物种,主要栖息于住房内和农田中,比如啮齿类动物褐家鼠、黄胸鼠等。动物分布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环境因素中最基本的是食源和栖息生境两个条件,不同的地域和植被,是不同野生动物赖以生存和栖息的源泉。初步统计,项目区爬行类1目6科19种;鸟类16价区域内,由于砍伐林木,人类活动,施用化学农药等生产活动的影响,加之人为的滥捕滥杀,使野生动物的生存、繁殖活动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种类和数量剧减,适应者数量减少,不适应者迁徙他乡。害兽、害禽、害虫活动猖獗,对农业生产为害严重。项目区域范围外200m范围的野生动物主要是适合栖息于林地、旱地、居民点周边的种类,如林地和农田常见的啮齿类、两栖类、爬行类和画眉、麻雀等常见鸟类,无大型陆生野生动物,也无国家保护的陆生珍稀野生动物。(2)水生生态现状评价范围:梓江取水口上游500m到尾水排口下游1500m。根据2018年绵阳市市政府批复的《绵阳市水功能区划》,共划分15个一级水功能区,其中开发利用区7个,保留区8个。而后从一级水功能区的7个开发利用区中划分二级水功能区14个,其中饮用水源区3个,农业用水区6个,工业及景观娱乐用水区2个,过渡区2个,排污控制区1个。根据《绵阳市水功能区划》,本项目涉及的梓江河段属于保留区以及部分湍江灌溉渠道。项目位于绵阳市盐亭县巨龙镇麻秧社区,水生生态现状介绍如下:1)浮游植物浮游藻类是水体初级生产力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鱼苗和部分成鱼的天然饵料。浮游植物是测量水质的指示生物,一片水域水质如何,与浮游植物的丰富程度和群落组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浮游植物的减少或过度繁殖,将预示那片水域正趋向恶化。通过相关资料调查以及实地走访,河段水色较淡,水质良好,水体中蓝藻种类和数量较多,梓江水域有浮游植物6门16科28属41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2)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指悬浮于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作远距离移动,也不足以抵抗水的流动力。浮游动物是经济水产动物,是中上层水域中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重要饵料,对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很多种浮游动物的分布与气候有关,因此,也可用作暖流、寒流的指示动物。通过相关资料调查以及实地走访,河段中常见浮游动物4类17种,其中原生动物8种,轮虫5种,枝角类2种,桡足类2种(有无节幼体);分别占种类总数的47.06%,29.42%,11.76%,11.76%。3)底栖动物底栖动物是生活在水体底部的动物群落。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除定居和活动生活的以外,栖息的形式多为固着于岩石等坚硬的基体上和埋没于泥沙等松软的基底中。此外还有附着于植物或其他底栖动物的体表的,以及栖息在潮间带的底栖种类。在摄食方法上,以悬浮物摄食和沉积物摄食居多。通过相关资料调查以及实地走访,河段中常见底栖动物3门16种,其中节肢动物门9种,软体动物6种,环节动物门1种;分别占种类总数的56.25%,37.50%,6.25%。4)鱼类资源现状结合《四川鱼类志》以及对居民的访问了解,梓江水域水域分布有鱼类44种,隶属于4目9科35属。其中鲤形目为该水域的主要种群,有28属34种,其余为鲇形目3属5种,鲈形目3属4种,合鳃鱼目1属1种。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本次调查情况,工程影响水域其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鱼、鲫鱼等鱼类,根据盐亭县水利局出具的文件可知梓江项目段内水生浮游生物贫乏,河流中主要鱼类均为常见种类,未发现有珍稀保护鱼类分布。项目河段地表水体主要功能为泄洪、灌溉,无珍稀鱼类分布。鱼类“三场”分布:鱼类“三场”指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项目已建成运行多年,后期的增效扩容至针对发电设备的改造,对取水设施无改动,河段流—15—域中生活的鱼类长期适应了河流中水文情势和环境,它们在产卵繁殖场所、索饵环境以及在冬季越冬的环境都相对较为固定。从引用资料与走访调查来看,河段主要分布的多种鱼类对“三场”环境要求不严格。项目段流域内近年无其余水利工程,河道的分隔状态已经持续多年,鱼类经过长时间的生殖繁衍已经开始逐渐适应了项目段的生存条件,鱼类已适应河段水文环境,鱼类的“三场”环境变动不大,对鱼类的生存影响较小。流域河床多为软泥,这对于泥鳅、黄鳝等底栖鱼类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既可以避敌,也可以越冬;电站的拦水坝使得水流在坝前迂回,水位加深,也为中下层鱼类,比如草鱼等提供了较好的越冬场所。根据引用及走访调查情况,项目流域“三场”变动较小,鱼类对它们所栖息的水生环境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3)环境质量现状略目有原有环境和生态破题1、审批手续情况本项目水电站于1965年建成运行,2013年取得水利部、财政部《关于四川省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实施方案的批复》(水规计[2013]288号),同意项目增效扩容,2015年完成了增效扩容工程,根据绵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加快落实水电站水生生态影响评价及补偿措施审批手续整改措施的通知》(绵农发[2020]125号)可知:“盐亭县境内小水电站需进行水电站水生生态影响评价及补偿措施审批手续的水电站为有6座,分别为小河子水电站、石船电站、黄泥嘴电站、金刚寺电站、弥江电站、麻秧白依咀电站”,麻秧电站不需要水生生态影响评价及补偿措施审批手续,项目已完成“一站一策”编制工作。项目运行至今,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本次为补评。2、原有环境污染(1)增效扩容前电站概况本项目水电站于1965年建成,项目装机总容量1450KW(其中主厂房装机容量为500+630KW,小厂房装机容量为320KW),年均发电量为300万kWh,年利用小时数2069h。(2)近年运行情况本项目2013年取得水利部、财政部《关于四川省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实施方案的批复》(水规计[2013]288号),同意项目增效扩容,2015年完成了增效扩容工程,扩容后全厂装机容量为1580KW,项目年平均发电量601万kWh,年设备利用小时数3805h。(3)电站产排污情况及环境影响①废气项目为水力发电项目,生产过程无大气污染物,主要污染物为备用发电机燃油废气。项目柴油发电机为备用,使用频率极低,燃油废气经自带净化设施处理后排放,项目废气治理措施可行,不会对区域环境造成明显影响。②废水麻秧电站取用梓江水发电,发电后小厂房尾水直接汇入梓江,大厂房尾水汇入湍江,最终汇入梓江,引水渠道及电站厂房均采用混凝土防渗处理。项目取用原水,发电机组冷却水采用引水渠内水,冷却后同尾水一同汇入梓江,因此,项目运行过程中无产生废水产生,当项目上游来水量小于3.46m3/s时,生态流量全部通过小厂房处水轮机到尾水渠缺口处进行下泄,当上游来水大于3.46m3/s时,在满足下泄生态流量后电站可自行调节后再进行发电不会对梓江水文环境造成影响。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为职工生活废水。项目生活废水经10m3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田施肥,不外排。四川精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20年10月19日至21对麻秧电站附近河段的地表水进行现场采样、检测,并于2020年10月19日至26日进行实验室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可知,项目的建设未对水质造成明显影响。③噪声项目营运期噪声主要为水轮机、发电机运行噪声,项目已采取以下治理措施:Ⅱ、安装时,加装平衡块,使转子达到平衡;Ⅲ、水轮机安装在混凝土盖板组成的封闭结构内;Ⅳ、电站设有砖混结构厂房;Ⅴ、项目运行时关闭电站窗门。根据引用检测数据,项目厂界及最近敏感点处均达标,声环境影响较小④固体废物本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漂浮物、化粪池污泥、以及设备维护保养产生的废油。生活垃圾:项目职工11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5kg/d,2.007t/a,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治理措施可行。漂浮物:项目前池不具备储水能力,水中少量泥沙随水流动,运行过程中,前池少量污泥每两年清理一次,清理后交由周边住户用于农田施肥。周边的枯枝落叶等会随风落入水中,项目取水口设格栅,每周清理一次,收集后汇同生活垃圾一同—17—交由当地环卫部门收集处置治理措施可行。化粪池污泥:项目已建10m3化粪池处理生活废水,化粪池污泥不定期清掏,清掏后交由周边住户用于农田施肥,治理措施可行。废油:项目主要设备水轮机、发电机、变压器在日常维护及保养中会产生极少量的废油,根据项目多年运行情况,项目设备不更换透平油及绝缘油,只是根据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定量添加,项目在厂区设立危废暂存间,并经重点防渗处理(环氧树脂+防渗混凝土),收集的废油作为危废暂存于危废暂存间,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⑤生态环境本项目为减小运营期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项目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Ⅰ对电站厂房周边进行植物绿化、形成人造景观;Ⅱ对员工进行生态环境知识宣传,禁止出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Ⅳ当项目上游来水量小于3.46m3/s时,在满足下泄生态流量后电站可自行调节后在进行发电;Ⅴ项目建设有生态流量监测平台,并与水利局联网,确保数据及时传输,确保下泄生态流量达到保证;Ⅶ严格管理,确保垃圾、废水、污油等不入河,避免二次污染。3、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本项目于1965年建成运行,2015年完成扩容,项目运行过程中无生产废水,生活废水由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已签订消纳协议;项目运行中废气仅柴油备用发电机产生,使用时间极少,且经柴油发电机自带的净化处理装置处理后对外环境影响很小;根据监测数据,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最近东侧住户处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项目运行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固废处理合理,去向明确;周边无生态环境问题,项目不存在原有污染问题,无需整改。生态环境保护1、评价范围(1)水环境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收纳水体为河流时,应满足覆盖对照断面、控制断面与消减断面等关心断面的要求”。本项目以梓江取水口上游500m,尾水排口下游1500m为水环境评价范围,满足覆盖对照断面、控制断面与消减断面等关心断面的要求。(2)大气环境评价范围因工程施工已全部结束,工程施工期产生的环境空气影响也随之消失,本项目运行过程中不产生大气污染物,柴油备用发电机使用极少,对区域环境空气影响极小,本次评价不对大气环境影响重点分析。(3)声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施工期噪声影响已结束,项目运行后仅厂房运行可能产生噪声影响,因此,确定本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为:地面厂房周围50m范围。(4)生态环境评价范围①陆生生态评价范围:项目发电厂房、引水渠道、以及库区周边200m范围。②水生生态评价范围:梓江取水口上游500m到尾水排口下游1500m范围。2、保护目标(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有资料叠图分析,本工程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评价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以及生态保护红线等,项目不在盐亭县饮用水保护区、四川弥江河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梓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环境影响敏感点范围内。评价范围内以农业生态环境为主,调查期间未发现有珍稀保护动植物,工程占地范围内未发现古树林木。(2)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绵阳市水功能区划》,项目所在梓江河段属于保留区以及部分湍江灌溉渠道,梓江水质适用类别为Ⅲ类,项目不在盐亭县饮用水保护区、四川弥江河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梓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环境影响敏感点范围内,本项目地表水保护目标确定为梓江和湍江。表4.5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目标名称水体功能规模相对位置环境影响要素环境功能梓江农灌、泄洪中型河流电站厂房西侧水文情势变化Ⅲ类水域—19—湍江农灌、泄洪小型河流湍江农灌、泄洪小型河流电站厂房东侧水文情势变化Ⅲ类水域(3)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评价区内无GB3095规定划分为一类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保护目标为周边居民。(4)声环境保护目标由于引水明渠及压力前池不会对周边居民产生影响,因此本次评价主要调查电站厂房50m范围内的声环境敏感点。表4.6环境保护目标类别名称坐标相对方位相对距离/m备注经度纬度环境空气散居居民105.42734073831.136451190东散居居民105.42686866931.137368506东散居居民105.42684721131.137985414东30散居居民105.42897816031.134442055东南278散居居民105.42942608931.135919953东2344户,12人散居居民105.42687799031.138473416东北望江庙105.43185617031.134203339东南453庙宇声环境散居居民105.42734073831.136451190东散居居民105.42686866931.137368506东散居居民105.42684721131.137985414东30—20—评价标准根据工程区域环境功能要求,本工程执行环境标准如下:1、给排水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3)声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主要环境质量参数标准见表4-7。表4-7麻秧电站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执行标准表标准名称标准等级主要指标及限值《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pH(无量纲)6~9高锰酸钾指数(mg/L)≤6溶解氧(mg/L)≥5COD(mg/L)≤20BOD5(mg/L)≤4氨氮(mg/L)≤1.0总氮(mg/L)≤1.0总磷(mg/L)≤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SO2(µg/m3)(年均值)60NO2(µg/m3)(年均值)40CO(µg/m3)(日均值)4O3(µg/m3)(日最大8h均值)PM10(µg/m3)(年均值)70PM2.5(µg/m3)(年均值)3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昼间[dB(A)]60夜间[dB(A)]502、污染物排放标准因工程已完工,施工期影响已经结束,水电能源属于清洁能源,工程运行期仅管理人员产生少量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地面厂房可能产生噪声外,工程运行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1)水污染物:本项目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2)噪声:运行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见表4-8。—21—表4-8麻秧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表污染物类别排放执行标准标准限值营运期废水本项目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3、生态环境①以不减少区域内濒危珍稀动植物种类和不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为目标。②水土流失以不增加土壤侵蚀强度为标准。其他无—22—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水电站始建于1965年,于2015年增效扩容改造完成。根据调查,本工程在施工期间未对周边敏感点、环境造成影响,无环境投诉;同时根据现场调查和了解,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方均得到综合利用;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弃渣经收集后外运至指定的渣场进行了堆存,并对施工期裸露地表进行了生态恢复;项目施工期间较好地执行了相应的环保措施,本工程在施工期间未有生态环境遗留问题。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营运期工艺流程图4-1营运期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1)污染响因素分析废水:主要为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废气:项目不设食堂,工作人员利用外卖或去附近场镇就餐,设置倒班房。无废气产生。噪声:主要为水轮机运行噪声。固体废物:主要是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电站运行及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含油废棉纱手套、废透平油。1、水环境(1)生活污水①产生情况本项目水电站工程运行期职工11人,生活污水产生量0.44m3/d,污染物主要是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分别是300mg/L、150mg/L、30mg/L。②环境影响本项目无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对水环境影响很小。—23—(2)生态流量根据《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发[2005]13号文)和《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议纪要》的函(环办函[2006]11号文),以及“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的函”(环评函[2006]4号文),考虑以下8个方面的因素:(1)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量;(2)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3)维持河道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4)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和防止咸潮上溯所需水量;(5)水面蒸散量;(6)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补给需水;(7)航运、景观和水上娱乐环境需水量;(8)河道外生态需水量。麻秧电站取用梓江水发电,发电后小厂房尾水直接汇入梓江,大厂房尾水汇入湍江,最终汇入梓江,不会对流域水文环境造成影响。经检测表明,本项目发电用水水质、发电尾水水质满足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发电前后水质无明显变化,根据麻秧电站“一站一策”以及绵水函[2018]313号文件可知,已核定下泄生态流量为3.46m3/s,工程措施为当项目上游来水量小于3.46m3/s时,生态流量全部通过小厂房处水轮机到尾水渠缺口处进行下泄,当上游来水大于3.46m3/s时,在满足下泄生态流量后电站可自行调节后再进行发电,项目的建设未对水环境质量造成明显影响。2、环境空气项目营运期仅备用柴油发电机偶尔产生废气,且备用柴油发电机使用时间与频次很少,对大气环境影响很小。3、声环境①产生情况运行期水轮发电机组、空压机、风机、水泵、电动机、变压器和断路器等设备源强可达120dB(A),均为噪声和震动的重点防治设备。②环境影响本项目主要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设备均安置在厂房内,高噪声设备如水电机组基础减震,风机风管安装消声器等措施降噪,本项目为已建项目,经监测,项目运营期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4、固废①产生情况(1)生活垃圾—24—本项目水电站电厂工作人员仅11人,运行期生活垃圾产生量极少,为5.5kg/d(2.007t/a),运行期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并定期清运,项目取水口设置格栅,拦截的漂浮物每周清理一次,收集后和生活垃圾一起交由环卫处理。(2)危险废物本电站发电机组保养和维修会产生废矿物油,年产生量为0.1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废矿物油和空油瓶/桶属于该名录中的“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中的“900-214-08车辆、轮船及其它机械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废发动机油、制动器油、自动变速器油、齿轮油等废润滑油”。②环境影响本项目生活垃圾于垃圾桶集中收集,交由环卫处理;项目设有危废暂存间,设备维护产生的废油等危废储存于危废暂存间,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固废处理得当,去向明确,对外环境影响很小。5、生态环境(1)对水文情势的影响电站采用筑坝引水发电,电站按照河道多年平均流量及所可能获得的水头进行了装机容量的选择,正常蓄水位下库区库容较小。因此,拦河坝建设对坝址上游水文情势的影响不大。(2)对陆生生物的影响项目施工期已完成多年,运行多年来,施工产生的破坏区已恢复,且电站周边为农村环境,受人为因素影响,本项目对陆生生物的影响较小。(3)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麻秧电站取用梓江水发电,发电后小厂房尾水直接汇入梓江,大厂房尾水汇入湍江,最终汇入梓江(在取水大坝下游约1.6公里处汇入梓江),形成约1.6公里的减水河段。①对浮游生物的影响拦河坝前河段水位抬高,形成库区,水域环境改变。原有大部分藻类都会保留下来,在沿岸的“滞水区”以及营养物相对丰富的库湾,绿藻门和蓝藻门等静水喜温喜肥种类的种群和数量会有所增加,原生动物和轮虫的种群数量增加。但因水的交换量大,取水坝上游仍以硅藻门的种类为主,浮游生物的种群密度变化也不显著;由于水域面积增加,浮游生物总的生物量增加。电站厂房河段,受下泄水的影响,浮游生物的变动趋势与闸坝上游河段基本一致。—25—②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河段水深增加,水体底层光照差,温度偏低,且一定程度缺氧,原自然河道河床地貌已完全消失,不利于底栖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原有底栖动物中适应于急流浅滩生活的喜流水和高耗氧底栖动物如蜉蝣类、石蝇等明显减少,但在库区上游和支流汇合口仍能生存;附着生活的底栖动物如螺类增加;电站厂房下游河段,由于发电尾水退回到河道,河道中的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较库区河段有较大的不同,主要是一些喜流水和浅水区的底栖种类为主。③对鱼类的影响拦河坝破坏了原有河流的生态连通体系,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库区原有喜流水鱼类主动上溯到库区尾水以上的河段,原有喜静水缓流的鱼类增加,并在库区内生存并繁殖。随着水域面积的扩大,饵料生物的增加,一些小型鱼类在库区的资源量大幅度增加,并为捕食性鱼类创造较好的饵料生物条件,库区中的大眼鳜、斑鳜、翘嘴鮊等鱼类的数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由于水域面积的大幅度增加,渔业资源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库区鱼类多样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电站发电尾水直接泄入坝址河床,坝址下游河段水文情势没有产生明显的变化,鱼类“三场”基本维持原来的规模。由于电站调节运行导致取水坝上游和电站厂房下游河段水位变动频繁。坝前洄水区和厂房下游河道主要是产粘性鱼类的鱼类,在鱼类繁殖期,水位的频繁变动导至产卵场被淹没和搁浅,鱼类干涸和被水冲没都影响早期鱼类资源量。根据调查,当项目上游来水量小于3.46m3/s时,生态流量全部通过小厂房处水轮机到尾水渠缺口处进行下泄,当上游来水大于3.46m3/s时,在满足下泄生态流量后电站可自行调节后再进行发电,有效保证了水生生物(主要为鱼类)的生存环境,项目目前已运行多年,项目建成后当地常见鱼类等水生生物仍然可以在流域内发现,项目段流域内近年无其余水利工程,河道的分隔状态已经持续多年,鱼类经过长时间的生殖繁衍已经开始逐渐适应了项目段的生存条件,鱼类已适应河段水文环境,鱼类的“三场”环境变动不大,对鱼类的生存影响较小,因此,项目的建设未对水生生物造成明显影响。(4)对水温的影响麻秧电站取用梓江水发电,发电后小厂房尾水直接汇入梓江,大厂房尾水汇入—26—湍江,最终汇入梓江,影响水温变化因素主要为:水文、气候变化,水体内部热能交换等。水体温度受上述诸多因素制约,按其垂直结构形式分为分层型、混合型、过渡型经分析,本电站为引水电站,渠道水温基本为混合型,不会出现水温明显分层现象,根据项目对取水段及尾水段水体温度检测可知,水体温度与建设前取水枢纽的水温基本无差别,下泄水温与天然河道水温基本一致,因此,项目的建设未对水温造成影响。(5)对水质的影响电站建成后,就发电过程而言,水体经过水轮机及发电机组发电后产生的尾水,基本不含污染物,河道水质基本保持原有状态,对水质影响不大。根据水质的监测结果,该电站已运行多年,取水段及尾水段水质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要求,发电前后水质无明显变化。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无—27—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已于1965年建成,2015年完成扩容改造,根据调查,本工程在施工期间未对周边敏感点、环境造成影响,无环境投诉;同时根据现场调查和了解,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方均得到综合利用;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弃渣经收集后外运至指定的渣场进行了堆存,并对施工期裸露地表进行了生态恢复;项目施工期间较好地执行了相应的环保措施,本工程在施工期间未有生态环境遗留问题。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水环境(1)生活污水处理措施本项目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已与周围农户签订消纳协议,本项目工作人员少,生活废水产生量很少(0.44m3/d)。①农肥可行性分析项目日常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为0.44m3/d。项目年工作365d,则年产生活废水约为160.6m3/a。本项目采用N负荷来进行生活污水农肥的可行性分析。农田施用氮肥的量约为8~15kg/亩。其中一半用作基肥,一半用作追肥。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含量约为30mg/L,本项目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60.6m3/a,0.44m3/d,可提供氨氮的量为4.818kg/a。因此,本项目生活污水最多需0.6亩土地消纳,本项目已签订农田消纳协议,消纳面积4亩,因此,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可行。(2)生态流量本项目取用梓江水发电,为混合式发电,发电后小厂房尾水直接汇入梓江,大厂房尾水汇入湍江,最终汇入梓江,不会对流域水文环境造成影响。经检测表明,本项目发电用水水质、发电尾水水质满足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发电前后水质无明显变化。根据麻秧电站“一站一策”以及绵水函[2018]313号文件可知,已核定下泄生态流量为3.46m3/s,工程措施为当项目上游来水量小于3.46m3/s时,生态流量全部通过小厂房处水轮机到尾水渠缺口处进行下泄,当上游来水大于3.46m3/s时,在满足下泄生态流量后电站可自行调节后再进行发电,项目的建设未对水环境质量造成明显影响。2、环境空气项目营运期不产生大气污染物,暂不考虑新增环境空气的补救措施。—28—3、声环境保护措施运行期水轮发电机组、空压机、风机、水泵、电动机、变压器和断路器等设备源强可达120dB(A),均为噪声和震动的重点防治设备,主要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设备均安置在厂房内,高噪声设备如水电机组基础减震,风机风管安装消声器等措施。经监测,项目运营期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4、固废处理措施(1)生活垃圾本项目水电站电厂工作人员仅11人,运行期生活垃圾产生量极少。运行期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并定期清运,项目格栅拦截的漂浮物每周清理,和生活垃圾一起交由当地环卫处理。(2)危险废物本电站发电机组保养和维修会产生废矿物油和废油桶,存于项目危废暂存间,交于有资质单位处理。本项目固废处置措施见下表:固废处置一览表名称产污环节产生量类别危险废物代码处置方式生活垃圾职工办公2.007t/a一般固废/垃圾桶收集后交由环卫处理漂浮物格栅拦截的漂浮物/一般固废/每周清理后和生活垃圾一起交由环卫处理化粪池污泥生活/一般固废/交由周边农户施肥废油、废油桶危险废物900-214-08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理5、陆生生态环境保护(1)植被保护措施运行期建设单位应继续对管理人员和附近居民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以公告、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对植被较好地进行保护。(2)广泛开展宣传和教育在认真做好库区库周生态环境建设和对动物栖息地很好保护的同时,还必需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开展保护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