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别称-专业文档_第1页
书的别称-专业文档_第2页
书的别称-专业文档_第3页
书的别称-专业文档_第4页
书的别称-专业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的别称书的别称·李孝伯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称藏书富者为拥“百城”。·送族侄千里归漳浦诗》:“愿子继自今,书田勤种播。”经笥:经,经书,泛指最重要的有指导性的著作;笥,装书的箱子。《后汉·边韵》:“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学则经笥,文为世珍。”后人用“经笥”代好书多,用“腹笥”喻博学。学,后人用以代指数量惊人的书。意思是让梨枣木受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使铅字倒霉。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封建时代常用来代指书籍。·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马。”后人用“汗牛”、“充栋”或“汗牛充栋”来借代极为丰富的藏书。即名《丹铅录》。后人亦用来借代经过点校或考证的书籍。一、牙签牙签,假设手未触。”烧。”身。”以上诗中“牙签”均指图书。图书为何在古代又称之为牙签呢?这是由于古代图书早期形态多为卷轴,卷轴来“牙签”的名让图书占有了。而古代的牙签则称之为“剔齿”、“剔齿签”、“剔牙杖”、“牙杖”、“挑牙”、“柳杖”等。二、梨枣1、清代袁枚《秋夜杂诗》之九:“吾少也贫贱,所志在梨枣”。·上吴骏公太史书》:“饥梨渴枣,遂市阅户录,尝重研百里之外,苦不堪述。”以上“梨枣”均指图书。称呼。书籍的别称:说书籍本身的部件和成书过程中有关的别称。称为“封底里”,又叫“封三”。书籍被装订住的一边叫“书背”,又叫“书者名、出版机构的名称;扉页的反面刊有图书版本记录等事项。扉页过后,才开头用。版心到书根的一段空白称为“地脚”,与天头合称为“天地头”;版心到书背的一段空白称为“订口”。书籍最重要的局部固然是“版心”。凡例之后,一般是“名目”,又称“事目”、“总目”或“序目”,古代称之为·司会》中曰:“凡在书契幅员者之贰。”汉朝的刘玄作注说:“书,谓簿书契,其要凡也。”注释曰:“最凡,为计要之多少,以为契要。”孙治让的《周礼正义》上又说:“最凡与最目义同。”“序论”、“绪论”、“绪言”、“叙言”、“前言”、“前记”、“弁言”或·渔父》:“曩者先生有绪言子,所以人们就用弁言喻称序言。唐以后称简短的序为“引”。宋苏询父名叫称“引言”或“引文”。全书·易》说:“某自小时未曾识训诂,只读白文。”很多书都有注解,特别是重要的古籍。这种对先秦经典作注释的工作始于汉与“笺”都有它们的特定含义。传(zhuan解,这种注解一般叫做“疏”或“正义”。诂,所以也称“故训”、“训故”,都是对古言古义的解释。注释还称为“章句”,即剖章析句的意思,后泛指书籍的注解。词,其义也根本一样,如:“注文”、“诂语”、“注说”、“注述”、“注训”、“注脚”、“注疏”、“注解”、“注释”、“训注”、“训传”、“训解”、“训释”、“疏注”、“笺注”、“笺训”、“传记”、“传笺”等等。容摘登记来,注明出处,按次序排列,以作备检。·宦者“竹帛”、“竹简”、“竹素”、“竹书”、“书策”、“简素”、“简策”、“简册”、“简牍”、“简编”、“编简”、“简籍”。如柳宗元《读书》诗:方寸付苍天。”书籍。谠言留简册,高情清兴入林泉。”谠言,正直的言论。简”,也代指书籍、史册。如文天样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严复《和荆公<适意>》:“橙火年年作近邻,韦编汗简苦阵阵。”前诗中的“韦编”一词出于《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阅之勤。简书,借指史籍,亦泛指书籍。残旧的竹简称“枯竹”,亦代指古旧典籍。如汉代桓宽《盐铁论·利议》:之变,谈论无所依。”古时用帛写书,必先裁割成块,称为裂帛,后“裂帛”也成为书籍的代称。帛有多种,白色的称素,浅黄色的称缣或绷素,常用以书写,因而也以“缃“缣简”代称书籍。如明代高启《临顿里》诗有“旧史堆缃素”之句。王安石史启》:“颇游简素,少阅缣缃。”縹(青色丝织品)和缃素,常作书套、书衣,称为“书帙”、“縹帙”、“缃帙”、“缃縹”、“縹缃”、“縹书”、“縹囊”、“简帙”、“青缃”,这些“此间谁识凄凄意,写入青纲只是秋。”南朝梁简文帝《登城》诗:“小堂倦縹书,华池厌修竹。”肃》诗:“归取家藏瑶帙看;吾翁亦有赠行诗。”贺御书杂文表》:“跪发珍藏,肃承瑶检。”后作为贵重典籍的代称。金、玉、瓷、象牙)等物作轴,卷成束,称为一卷。所以书称为“卷”或“卷说手不释卷,卷即书。有时也称书为“书卷”。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牙签即牙骨制成的`签牌,系在书卷旁作为标识。因而“牙签”、“签轴”都成为把数卷书卷成一束,用布帛或袋子装起来,叫做帙或函,即书套。所以“卷诗:“贯花签帙压车辕,惟子穷探到根源。”驱虫,因而称书籍为“芸帙”、“芸编”或“芸签”。如明代超群《琵琶记·副“古人写书用纸,以黄蘖汁染之以防蠹,故称书为黄卷。”·书解》:“秦虽无道,不fan指书籍。如《礼记·中庸》:“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据。可视为重要古籍。因而由它们派生出很多古籍的别称。如“坟丘”(三坟、九称),这些都泛指古代典籍。另外如“坟籍”、“坟策”、“坟素”、“坟史”也指古代典籍。其中坟史指典籍、史书。《抱朴子·逸民》:“穷览坟索,著述粲然,可谓之言矣。”晋代潘岳《扬荆州诔》:“游目典坟,纵心儒术。”典”、“典籍”指权威性著作。籍。如云“熟读诗书”。书为“书田”,如宋代王迈《送族侄千里归漳浦》诗:“愿子继自今,书田勤耕播。”除了书籍本身的名称和别称,成书过程中一些相关的事宜也有不少别称。稿过程中,有时还需要请师长、友人批判指正一番。请人修改指正自然要态度诚乙”等一类谦词。关子“斧正”与“郢正”,《庄子·徐无鬼》中有这样一个故·致增田涉》:“《中国小说史》序文呈与祈大加斧正。”魏际瑞的《与子弟论文十三》中曾就此具体介绍: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正确,所以古人在请人修改文章时也用“雅正”一词。今日多用“指正”或“教正”二词。“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想要文质半取,风骚两挟,就需要润色。·蔡肇传》中对蔡肇文笔大加赏识:“肇援笔立就,不·情采》中曾引庄周言曰:“辨雕万物,谓藻饰也。”字,捻断数茎须。”唐代诗人贾岛一日于驴上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就把斟字酌句、反复考虑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