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矿水患排查的报告[定稿]伟业煤矿井下水患救援演练
总结报告
根据“应急预案演练周”活动的要求,我矿在2010年6月18日举行了第一次井下水患救援演练,现将演练情况总结如下:
一、演练目的
通过演练使人员掌握应急救援运行程序和方法,检验人员自救互救能力和部门之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二、演练策划
1、演练项目。井下水患救援演练。
2、演练负责人。孟建涛(总指挥)、李建国(策划负责)。
3、组织单位。安质科、生产科、地测科、通风科、机电科。
4、协作单位。救护队,后勤科、供应科、医疗组。
5、演练时间:2010年6月18日9:30——11:30。
6、水患事故地点。11041工作面老空突水。
7、参演人员。全矿干部员工(地面指挥部成员及各救援小组人员)。
8、模拟人员。安全科1人,在现场模拟向调度室汇报。
9、控制人员。安全科2人,在老井副井底电话旁对清点人数,撤离出来的时间进行有效监控对清点人数;经营办1人,在调度室协助记录和记时。
10、评价人员。新密分公司、伟业煤矿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
三、井下水患救援演练过程
9:30安质科于庚仁汇报(模拟):11041工作面老空突水。接汇报后,矿调度员张英伦用电话依次通知:矿总值班张富仓(安全矿长),矿长孟建涛,矿总工李建国;超化矿救护队,医疗组。9:31矿总值班张富仓,矿长孟建涛,矿总工李建国依次到位。矿长孟建涛听取调度员报告,立即启动救援程序,在会议室成立救援指挥部,随后命令:通知井下把各工区人员撤到老井副井底;副井罐笼准备好,准备运送人员。9:33依次通知:11041掘进头跟班队长杨朴楞,瓦检员于庚仁,11071掘进头跟班队长刘宗义,瓦检员周磊,11021面跟班队长樊铁卷,瓦检员张林松,11051面跟班队长孟祥建,瓦检员范根森;
9:48掘进工作面11041杨朴楞汇报:30人全部撤到老井副井底;
9:49掘进工作面11071刘宗义汇报:26人全部撤到老井副井底;
9:50采区11021樊铁卷汇报:56人全部撤到老井副井底;9:51采区11051孟祥建汇报:60人全部撤到老井副井底;9:53中央变电所配电工×××汇报:立即切断动力电源。12:21-300泵房司机×××汇报:-300吸水井已降3m;-150泵房司机×××汇报:-150吸水井已降2.6m。
11:33依次通知:生产矿长周东晓,机电矿长周根兴,采煤一队值班樊铁卷,掘进一队值班徐金发,通修区值班×××,开拓区值班××,矿总支书记×××,经营矿长×××,安全副总×××;11:37依次通知:安全科长×××;水文地质科×××,采三区值班×××,采二区值班×××,掘一区值班×××,机电区长×××,机电科长×××,运输区机值班×××,办公室主任×××,生产科长×××,供应科长××,保卫科长×××,经营办主任××,搬运队长×××,物业科长×××,财务科长×××。
11:38总指挥孟建涛命令:井下现场生产矿长周东晓在老井副井底成立临时指挥部;安排人员下井观测涌水量;要求经营办和机电区去矿灯房统计下井人数;组建救援小分队。11:46安全科×××汇报:××公司救护队9人正在坐人车下井。
11:45生产矿长×××汇报:已在150东煤斗成立临时指挥部,临时指挥部有我和×××、×××、×××共4人组成,电话号码:306。
11:57水文地质科×××汇报:-220测水270m3/h。12:17经营办×××和机电区×××汇报:采一区30人,采二区37人,采三区19人,掘一区11人,掘二区15人,开拓区14人,机电区9人,运输区22人,通修区16人,搬运队3人,早班共176人领矿灯下井。井下汇报170人,采二区3人(送饭工1人,下料工2人),采三区1人(送饭工1人)共4人在150候车室候车,运输区2人(钉道工2人)在钳工间放工具。
12:25安全副总×××检查救援小分队后汇报:采二区24人,通修区10人,搬运队11人,全矿救援小分队集合45人。
12:28救援指挥部向公司调度汇报:井下人员全部撤离到安全地点;-150、-300水泵全部启动;××公司救护队已到-150进行救援;××医院已到副井口进行救护;井下成立了临时指挥部;救援小分队45人已集合待命。12:30救援指挥部宣布结束救援演练。
四、演练成功的经验
(一)领导高度重视,亲临督导实战
公司领导对这次井下水患救援演练,高度重视。公司×局、××书记坐镇救援指挥部,观察演练情况,亲临督导实战,对演练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矿长×××沉着指挥、安全矿长×××周密策划,程序运行和方法操作比较平顺,保证了演练现场的真实效果;生产矿长×××现场协调,安全科积极监控,救援指挥部及各救援小组努力处置,达到了演练预期目的。
(二)演练目的明确,计划方案策划周密
从我矿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认真研究,确定×××工作面老塘突水救援演练。其主要目的是验证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改进;使参演人员熟悉井下水患事故应急操作和整个应急程序,增强参演人员的熟练性和信心。
(三)演练检验了我矿应急救援实战、保障能力和参演人员的自救互救能力
1、检验了调度系统对接听电话、记录等的规范、时效。
2、检验了井下跟班带班干部对现场的应急处置能力。东边2309面、2311掘进头的人员仅用了18分钟撤至-150煤斗;西边2341面、238面、2311掘进头的人员用了22分钟撤至-150煤斗;-300东石门掘进头的人员用了20分钟撤至-300候车室。
3、检验了井下员工对所在地的避灾线路熟悉程度。
4、检验了指挥部成员及各救援小组人员接警后到调度室的速度,参演人员接警后最晚也在20分钟内到达行政三楼成立救援指挥部。
(四)检验××救护队接警后的出警速度和协作救援能力。××救护队与矿各科室负责人、相关单位及相关人员共同完成了此次演练。主要检验新洛救护队队伍接警后的行动机动能力,接警后在16分钟内到达副井井口,矿各科室负责人、相关单位主要检验主要检验演练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情况。由于两个单位的通力合作,使演练顺利完成,得到公司领导的认可。
(五)演练紧张有序,获得圆满成功
6月18日上午11:30演练开始,12:30演练结束,时历将1小时,演练很成功。整个演练过程紧张有序,演练指挥忙而不乱,演练现场环境基本逼真,安全保证基本到位,演练达到预期效果。
五、演练存在的不足
在演练全过程中,发现演练存在许多不足,必须引以为戒,及时进行改进和提高。
(一)在参演人员对水患应急救援预案的熟悉程度方面:
1、少数参演人员对应急救援预案还不够熟悉,演练时应用得不太熟练;
2、各归口责任分工还不太明细,个别参演人员没有进入演练状态;
3、下井人员统计清点时间过长,也稍显零乱。
(二)在调度系统对接听电话、记录等的规范、时效方面:
1、演练记录不规范,没有完整地把演练情况记录下来;
2、演练时电话出现打不进、打不出现象;
3、电话通知顺序也没有严格按《水患救援演练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4、电话号码不熟悉,接听电话也有个别记录错误;
5、现场参演人员对各归口汇报的内容不规范。
(三)在应急物资、材料及设施设备的准备方面:
1、仍未设置-300东大巷防水闸墙;
2、—300水泵房各个通道存放黄泥数量不够。
内容总结
(1)煤矿水患排查的报告[定稿]
伟业煤矿井下水患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驾驶员劳务用工合同范文
-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中国茶文化与茶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沧州交通学院《中医学(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外国语三》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GNSS测量原理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三仿真模拟联考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山东科技大学《历史教材分析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高峰校2025年初三第三学期半期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国土空间整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民用航空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GB/T 17747.2-2011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第2部分:用摩尔组成进行计算
- 2023年安全员批评与自我批评
- 检验科标本运送培训
- 初中作文指导-景物描写(课件)
- 秋 轻合金 铝合金相图及合金相课件
- 安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记录表(设备、设施)
-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2017
- 小学巡课记录表
- 消防管道隐蔽工程验收报审表(表格记录)
-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讲义
- 高频变压器标准工时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