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_第1页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_第2页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_第3页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_第4页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镇化进程及其规模第二章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规模第二章第三节1CONTENTS目录城镇化01城镇化的地域差异02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03CONTENTS目录城镇化01城镇化的地域差异02城镇化对21、对照世界地图,看一看世界城市分布于夜间灯光分布是否一致。2、世界上有的区域夜间灯光闪耀,有的地区域夜间则一片漆黑。夜间灯光分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探究答:世界城市和人口分布不均匀,一般而言,城市夜间灯光明亮,农村的夜间灯光暗淡或者无灯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灯光明亮,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地区灯光暗淡或者无灯光基本一致1、对照世界地图,看一看世界城市分布于夜间灯光分布是否一致。3PART01城镇化PART01城镇化4思考:1、从材料和图中,你能看出哪些变化?1987年,上海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近些年,陆家嘴房价均价飙到了每平米8万元左右,有些地段甚至每平米20万元。提示:从城市人口、产业、城市面积说明思考:1987年,上海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5城镇:现代化经济的地域载体,也是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载体.城镇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渐进过程,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镇与城镇化1定义: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表现: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城镇化的主要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③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④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⑤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发生显著变化城镇化2城镇化城镇:现代化经济的地域载体,也是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载体.城镇与6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农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剩余劳动力工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城镇化社会经济发展(1)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越高。(2)城镇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关系密切。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3)城镇发展与第三产业密切相关。城市发展的动力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农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剩余劳动力工业发展农业劳7拉力与推力拉力与推力8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工作机会多,工资水平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大,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的等。拉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贫困与社会地位低,人口增长,对土地压力大,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等。推力城市发展的动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工作机会多,工资水平高,医疗9活动一在城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你主导驱动力有所不同,在城镇化刚起步阶段,农业生产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为城镇发展提供市场,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最基本的动力。查阅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相关资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异同。相同点,改革开放政策不同点,珠江三角洲是侨乡投资带来经济发展,毗邻港澳与港澳经济互动,港澳的产业转移。长江三角洲城市间的协调合作承接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活动一在城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你主导驱动力有所不同,在城镇化10具体如下:夜半(23~1点)、鸡鸣(1~3点)、平旦(3~5点)、日出(5~7点)、食时(7~9点)、隅中(9~11点)、日中(11~13点)、日昃(13~15点)、晡(bū)时(15~17点)、日入(17~19点)、黄昏(19~21点)、人定(21~23点)。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提出问题的角度:【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注]先辈③只有全面、深入地学习好邓小平理论,我们深入生活,才能如鱼得水;分析生活,才能理丝有绪;认识现实和把握未来,才能洞若观火。A.第一句写诗人行到的地点和到此的缘由,诗人是为了"看水"而"行到"。解答本题: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要求。第二步:纵观全文,抓关键词句。第三步:整合归纳,分条作答。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3.对象驱动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1、审题的要素:城镇化的地域差异点击此处添加正文Part02具体如下:夜半(23~1点)、鸡鸣(1~3点)、平旦(3~511工业革命之前:城镇发展极为缓慢工业革命之后:城镇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比重迅速攀升现代社会:世界级大都市→城市群→大都市带例如:上海、香港、伦敦、巴黎城镇化的时间差异工业革命之前:城镇发展极为缓慢城镇化的时间差异12城镇化的空间差异(一)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伴随着工业化进行。城镇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

特征:人口高度集中,大中小城市密集分布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相对发达。起步时间早,城镇化水平高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城镇绿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城镇历史文化得到普遍重视大城市由于过度扩张,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城镇化的空间差异(一)发达国家大城市由于过度扩张,出现了郊区1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20世纪20世纪50~7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迁往更远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堵;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14中心城区城市郊区乡村或小城镇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区分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1、先看图例2、注意箭头指向中心城区城市郊区乡村或小城镇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区分郊15

逆城市化的原因①大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贵;交通、住房、就业压力大;生活质量差等②乡村和小城镇:环境优美;地价低;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城乡间交通运输的通达度提高)注意: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更高层次的城市化结果: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出现“城市空洞化”逆城市化的原因注意:逆城16(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但近半个多世纪以上升速度快。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很不平衡。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问题:虚假城市化,过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巴西、阿根廷,拉丁美洲(南美洲滞后城市化,城市化进程显著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情况(亚洲(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但近半17(三)我国的城市化改革开放以来,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意义:

一、扩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二、拉动了生产与消费三、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是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四、提高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三)我国的城市化改革开放以来,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不18(城市化进程)读图分析:①城市化进程各阶段城市化水平、速度有何不同?②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处于哪一阶段?你认为中国处于哪一阶段?③郊区城市化现象和逆城市化现象分别出现在哪一阶段?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低<30%较慢较高30%—70%很快高>70%趋缓,甚至停滞(城市化进程)读图分析:①城市化进程各阶段城市化水平、速度有19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2.内容驱动(以小见大,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性,策略的操作性。如15年甲卷的“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乙卷中的“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思考、权衡与选择”就是一个任务指令。材料往往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权衡”作出自己的“选择”,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或方案。)难点:结合本文写景状物进行艺术审美,借鉴本文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法。D.尾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斌老之竹的夭矫、灵气,颇具栩栩如生之感。参考答案: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商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荷花淀派明确:峥嵘岁月。画面就叫“峥嵘岁月”吧。在这峥嵘岁月,毛泽东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热情奔放。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字,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军阀,视他们如粪土。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为六十,因而经六十年,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经久不乱,永无穷尽。(3)特定称谓纪日法(月相纪日法)③只有全面、深入地学习好邓小平理论,我们深入生活,才能如鱼得水;分析生活,才能理丝有绪;认识现实和把握未来,才能洞若观火。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在反映过程的,叫做“纵向思路”。纵向思路通常又可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二、学习任务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异同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不同点起步时间早晚目前速度较慢较快城市人口比重较大较小所处阶段后期初期、中期城市化表现逆城市化城市发展不合理(巴西—虚假城市化,印度—滞后城市化)相同点城市化进程中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城市化问题总结: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异同项目发20活动讨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异同;想一想,产生这些异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城市化特点原因发达国家起步早工业化早城市化水平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活动讨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异同;想一想,产生这21项目特点城镇化速度快,呈加快趋势城镇化动力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动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人口流动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一个首要问题。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程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特点(2分钟,整理落实)项目特点城镇化速度快,呈加快趋势城镇化动力改革开放,经济快速22有利影响:城镇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各种经济活动,城镇规模逐渐扩大,城镇功能日益增强,为人们生产,生活,娱乐的中心对地理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导致人居环境质量普遍下降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给城市就业和配套服务造成很大压力。引发了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阻塞,房价高居不下,建设用地紧张等不利影响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城镇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各种经济活动,城镇规模逐渐扩23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1城镇人口集中,方便对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也可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乡居住环境2城镇的就业机会众多,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城镇化的进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增强区域社会和谐3城镇化的意义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24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地形对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使地形趋向平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产生“热岛效应”形成城市风,扩大污染范围水文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使水系十分紊乱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容易因水体富营养化变黑发臭生态城市生产,生活污染,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脆弱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地25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环境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农村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居民就业方式景观特征人口经济开放程度信息、交通文化、观念转变为农业用地第一产业城市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乡村景观城市景观低分散、农业人口密集、非农业人口高欠发达发达受教育程度低,整体文化素质低受教育程度高,整体文化素质高利>弊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环境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农26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整治措施主要表现成因危害整治措施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汽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措施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危害人体健康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间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影响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垃圾污染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噪音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影响人们休息、工作和教堂,甚至影响人们的健康噪音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绿化隔离带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整治措施主要表现成因危害整治措施环境质量下27点击输入正文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整治措施主要表现成因危害整治措施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城市人口集聚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住房紧张,质量低劣;影响城市环境质量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失业率高,城市问题突出,如贫困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就业困难,造成贫困,犯罪率高,社会治安混乱等问题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点击输入正文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整治措施主要表现成因危害整治措28综合上述问题,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一)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二)合理规划,加强管理(三)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四)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卫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有较完善设施的城镇,与大城市有便捷交通联系,为分散大城市的职能,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综合上述问题,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一)建立29分析城市化对气温、蒸发、降水、地表径流、耕地面积产生哪些影响?1.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形成“热岛效应”;

4.地下水补给减少,且由于城市规模扩大,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漏斗区,导致地面沉降;5.城市化占用耕地,且污染耕地,使耕地的数量和质量都下降。3.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下渗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大,易形成城市内涝;2.①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②城市由于工业、交通、生活排放大气污染物较多,空中固体杂质较多,凝结核增多,导致城市降水多于乡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