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际吸引的心理机制2023/7/291第1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姓名:佐斌性别:XY出生地:湖北仙桃市DOB:1966-12-04属相:Horse血型:AB星座:射手座自我介绍2023/7/292第2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最崇拜的人:邓小平最喜欢的明星:邓丽君容祖儿最喜欢的食物:回锅肉最好的异性朋友:大家猜得到喔最讨厌什么?“果金”(裹筋)相信缘分吗:相信!什么时候开始恋爱:说不准2023/7/293第3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就缺乏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是低级动物,要么就是超人。社会实际上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需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野兽就是上帝。
——[美]阿伦森2023/7/294第4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内容提要人际吸引的实质特质还是情境:为什么吸引?新进展:主我分享2023/7/295第5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1人际吸引的实质1·1人际吸引界定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Attraction)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吸引的一般形式是喜欢或友谊,吸引的强烈形式是恋情或爱情。有研究认为,合群是吸引的基础。合群仅指愿意与他人在一起的倾向,并不涉及是否喜欢他人,更不涉及对他人品质的评价积极与否。2023/7/296第6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1·2研究由来E.S.博加德斯提出测量种族之间亲疏关系的社会距离测量法。20世纪30年代﹐莫雷诺﹐J.L.提出社会测量法﹐可为人际吸引的科学研究的开端。从描绘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的现实情况,到发展出对于人际吸引力的测量。当前研究则侧重于了解人际吸引产生的心理机制。2023/7/297第7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1·3人际吸引的理论经济交易理论:交换理论、公平理论、代价与报偿理论学习理论:条件反射(Byrne,1970);强化认知理论:Hider平衡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进化理论:Dawkins(1989),Buss进化心理学2023/7/298第8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1.4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已往研究发现,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接近性(proximity)、熟悉性(familiarity)、相似性(similarity)和个人特质等等。2023/7/299第9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1·4·1情境因素邻近性(proximity)愉快情绪(背景)暴露(Zajonc,1971)与熟悉2023/7/2910第10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1·4·2人的因素身体吸引:外貌
Dion(1972:照片与人格、快乐预测);
Walster(约会实验);
Kernis等的“另眼相看”论。相似性与互补性性格与才能相互喜欢2023/7/2911第11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问题有学者提出:接近性、熟悉性可以促进人际吸引,但不是必要条件。相似性,尤其是态度相似才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但是熟悉性是否是相似性影响人际吸引的前提条件,目前尚未有研究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什么有的人相似,但是仍然不吸引?2023/7/2912第12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特质与情境之争2·1人际吸引的特质论特质(trait),指在一段时间内、不同情况下相对稳定的个体区别于他人的基本特性。它是人格的组成元素,作为一种心理结构,是行动一致性的原因,也是测定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人格与社会心理学通常用特质来指代具有情境一致性的相互关联的行为模式或具有个人风格的行为。人际吸引的个性/人格特质:有哪些?真诚、诚实、热情、理解。。。。外向型、情绪稳定型稳定性共同性方法:问卷、测量、访谈(统计分析)2023/7/2913第13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2·2人际吸引的情境论Festinger,Schachter&Back(1950)认为,人们往往比较喜欢他们能够密切接近的人(物理接近与功能性接近);Baum和Davis(1980)发现:较小的居住单元比较大的居住单元更有利于友谊形成;接近性也就会导致熟悉。RobertZajonc等人(1968)用实验验证:仅仅经常看到某个人就能够增加对TA的好感。研究也发现:互补吸引2023/7/2914第14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情景论是20世纪60年代米歇尔(Mischel)提出的,强调情境对个体行为的作用。米歇尔认为:在绝大多数研究中,个体在两种不同情境中行为的相关系数并不高;特质论者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直接证明行为的一致性;人们在解释行为时,易犯基本归因错误,夸大了行为特质的作用而忽略情境因素。2023/7/2915第15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观念强于人格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把“人格特质相似”和“观念相似”分离开来,得出结论:(1)这个人与我的观念相同;
(2)这个人与我自己(人格)相似。观念的相似是主要的影响吸引的因素,而自我的相似是次要的。另外一项研究也发现,他们两个都是喜欢的催化剂,但是观念相似的催化效果更明显。2023/7/2916第16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情境论的方法研究方法:在情境论的指导下,对于人际吸引的研究,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对影响人际吸引的外部因素的客观调查,如接近性、熟悉性都是环境对人际吸引的影响;二是模拟情境。由于情境变化的多样性,心理学多采用模拟情境的方式对复杂多变的情景进行研究。2023/7/2917第17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模拟情境第一类是“引导想象”情境(安晶卉,张建新,2004)。
要求被试听一段录音讲话,并想象自己正处于讲话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如“你现在正处于一个讨论组当中,有一个人正在谈自己的兴趣爱好……你的感觉是……”)。即用S——R模式组织的问卷,调查个体对一系列情境变量的反应。第二类是“人际互动”情境。
要求被试听录音讲话的同时还能看到讲话者的照片。被试一方面要表明自己在该情境中的感受,另一方面还要决定做出怎样的反应。通常模拟情境法要求被试完成一到两个实验程序,每个实验程序包括若干个变式情境,由计算机随机呈现。情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精心设计的人物特征的改变,如讲话者的相貌、音调、诚恳程度、词语选择等。2023/7/2918第18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2·3新发展:互动论特质与情境的结合情境与人(的特质)的统合关系心理情境主我分享理论2023/7/2919第19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心理情境情境概念经历一个逐步转换的过程:从原子的到整体的、从物理的到社会的、从客观的(外部)到主观的(内部)情境转换。Lewin(1943)心理空间(场):是由“需要、动机、心态、目标、焦虑、理想”等组成,是个体对客观情境的当时反应的总和。Mischcl(1995)指出,个体对人或事件产生的各种及时的反应,不限于认知或知觉,还包括:
(1)在一定情境下将发生什么的预期;
(2)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主观评估;
(3)一个人过去在这种情境下的情感反应和经历;
(4)一个人建立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在这种情境内能够产生的行为反应。2023/7/2920第20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3主我分享(I-sharing)3·1主我分享的实质主我分享是一个感知和体验的过程。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人们在获得他人(倾诉者)反馈的一些情绪信息如关于某种事物的瞬间看法或瞬间被牵动的情感的同时,也感知到自己有和倾诉者完全相同的情绪、观念和情感体验。这样一种共鸣的过程即主我分享。Pinel和Long等人(2004)把一个人的主观经验和他人的主观经验部分相同并产生共鸣的这种感知过程,称为主我分享。这种“观念的相似”,具有即时性和持续性。研究表明,主我分享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中重要因素。是特质与情境在影响人际吸引方面的完美结合。2023/7/2921第21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主我分享的思想渊源客体自我(me)自我主体自我(I)主我分享源于James(1890,1918)对自我的分类。Me如镜中自我,具有稳定性;但是I具有即时性和瞬间性,如意识流(SteamofConsciousness),容易受环境影响。2023/7/2922第22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3·2主我分享的作用主我分享对环境的选择非常的重要。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孤独情境中的时候,人们会更喜欢与他人进行主我分享,并更喜欢那个与他分享主观经验的人;相对而言,处于中立情境中的人们则比较喜欢与他们客体相似的人。主我分享在印象管理中也会发挥作用,主体相似性信息在印象修整(impressionrevision)方面有很重要作用[2005]。在分享的内容方面,研究者发现,无论是在陌生人之间还是在熟悉的人之间,分享负性信息或者负性情绪都更有利于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主我分享可以减少群际偏见或歧视2023/7/2923第23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3·3相似性与主我分享3·3·1客体(观)相似性与主体(观)相似性====根据James对“自我”(self)的分类,相似性也具体分为客体相似性和主体相似性。共同的种族背景、家乡、宗教,共同的政治倾向性、社会阶层,受教育水平的相近和年龄的相似,都可以看作是客体相似性;而对某个事物或者某个人的态度、感知过程的相似就称为主体相似性。====在以往的研究中,由于明确分离客体自我与主体自我比较困难,主体自我稍纵即逝难以测量,研究者侧重研究客观相似性对喜欢的影响上。
2023/7/2924第24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客体相似与主我分享:哪一个作用大?Pine和Long等人分析研究了客体相似性与主体相似性(即“主我分享”)在人际吸引中的作用,并通过实验证实:当我们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无论他们是与我们客观上相似的人(objectivelysimilarother:O-S)还是与我们客观不相似的人(objectivelydissimilarother:O-D),只要其中有人与我们分享了主观经验,不管他与我们是否客观相似,我们都会更喜欢那个人。2023/7/2925第25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3·3·2主观相似性与主我分享国外的研究没有区分(当作同一种结构);我们的研究认为有差异:SubjectiveSimilarityI-Sharing内容兴趣爱好价值观态度等的认知情绪情感的体验/感受存在客观存在主观推论程度相似的连续体相同的有无形式相对稳定性即时性与互动性对应范畴主观相异性、客观相似性无主我分享2023/7/2926第26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3·4主我分享的研究方法情景剧本法(不同于“虚构他人技术”):严格设计一个2(主我分享者:O-S个体、O-D个体)×2(客观相似性:相似、不相似)的实验研究。被试要阅读一个描写大学生“入学第一天的经历”的剧本,在阅读剧本的过程中要求被试想象他们也是这个班级中的一员。剧本中教授要求所有的同学做自我介绍并且说一些关于他们自己的事情。被试得到两个学生的信息:一个同学(与他同性别)来自他的家乡,因此是一个客观相似的他人(O-S);另一个学生(也是与他同性别的)是从另外一个城市来的,因此是一个客观上不相似的他人(O-D)。被试同样收到这两个学生(O-S与O-D)与他们进行主我分享的信息:有时候O-S他人与他们进行主我共享;有的时候O-D他人与他们进行主我分享。2023/7/2927第27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3·5主我分享:我们的研究关注相似性和熟悉性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客观相似性和主我分享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情绪的中介作用网络游戏中的主我分享(主观馆相似性)2023/7/2928第28页,课件共35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主我分享的实验操作程序实验目的:被试来参加人际关系小组活动。他们要根据相互的自我介绍内容选择、评价自己的搭档。第一步:每个被试填写卡片一(性别、编号;1.籍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开盘活动合同
- 正规厂房出租合同
- 专利共同申请合同
- 农业专家顾问聘用合同协议书
- 投资担保公司合同书
- 营销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和反窃电技能竞赛参考复习试题附答案
- 变压器安装施工合同
- 培训学校外包合同
- 采购粽子合同范本
- 《北京喜获年奥运会主办权》课件-1
- 人教鄂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太阳月亮四季 单元教学教案
- 一款基于集成运放LM324的脉宽调制电路
- 陕西省某高速公路工程监理交底材料
- 护士延续注册申请审核表(模板)
- 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
- JJG 388-2012测听设备纯音听力计
- GB/T 8834-2006绳索有关物理和机械性能的测定
- GB/T 15752-1995圆弧圆柱齿轮基本术语
- 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报告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说课稿》
- 推拿学(全套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