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教学课件-第10章工业化与城市化_第1页
发展经济学教学课件-第10章工业化与城市化_第2页
发展经济学教学课件-第10章工业化与城市化_第3页
发展经济学教学课件-第10章工业化与城市化_第4页
发展经济学教学课件-第10章工业化与城市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一节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城市化

第三节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1第九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第一节工业化与第一节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2第一节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2

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1.什么是工业化2.工业化模式3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1.什么是工业化3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1.什么是工业化工业化的定义有许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窄的定义,认为工业化是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撰写的辞条“工业化”就采用了类似的定义:“工业化是一种过程。下面是一种明确的工业化过程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一般说来,国民收入(或地区收入)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提高了,或许因经济周期造成的中断除外。其次,在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的比例一般也有增加的趋势。在这两种比例增加的同时,除了暂时的中断以外,整个人口的人均收入增加了。”4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1.什么是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1.什么是工业化另一类定义较为宽泛,中国经济学家张培刚即持此种观点。张培刚把“工业化”定义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5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1.什么是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1.什么是工业化广义工业化的基本特征:第一,工业化首要的和最本质的特征是机械化过程,是一场生产技术的革命;同时,它还包含着生产组织和国民经济结构多层次的相应调整和变动。第二,它包含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第三,工业化必然促成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农业生产量的增多,但一般说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相对比重有逐渐降低的趋势。6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1.什么是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2.工业化模式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所谓“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是指欧美发达国家历史上经历过的工业化模式。这些国家的工业化模式的共同特征是:第一,这些国家的工业化都以建立在城市的大规模工业企业为载体。第二,在这些国家中,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化是民间发动的。第三,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大多是消费品导向的。7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2.工业化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2.工业化模式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概括地说,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模式是追随市场的模式,表现为自发的进化过程,政府干预造成的扭曲较少,资源配置较为合理,但这一过程往往十分漫长。8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2.工业化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2.工业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模式更为多样化,除了模仿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模式外,还出现了其他一些模式。例如,政府发动的工业化或民间与政府共同发动的工业化。再如,投资品导向的工业化,如前苏联、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印度。9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2.工业化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1.工业化与经济增长2.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10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1.工业化与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1.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一般来说,工业化是推动整个国家或者地区从经济不发达到发达这样一个过程的最重要的动力。工业化推动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业化过程提供了现代生产方法,使生产率大大提高,创造了比传统社会多得多的财富,

从而使人均国民收入成倍增长。其次,工业化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最后,工业化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11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1.工业化与经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2.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结构的变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

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部门之间、各产业部门内部、各行业及企业间的构成及相互制约的联结关系。产业结构实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12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2.工业化与经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2.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为: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增加。13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2.工业化与经配第—克拉克定理:17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其著作《政治算术》中指出:“制造业的收益比农业多得多,而商业的收益又比制造业多得多。”克拉克利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配第这一思想做了进一步阐释,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增加,这就是所谓“配第-克拉克定理”。14配第—克拉克定理:17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其著作《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2.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

库兹涅茨收集和整理了20几个国家的数据,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这两个方面,研究了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他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全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都趋于下降;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致是上升的,但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变动不大;服务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是上升趋势,但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变动不大。15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2.工业化与经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2.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1931年出版了《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根据近20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品工业和资本品工业的比例关系。消费品工业净产值和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即所谓“霍夫曼系数”。霍夫曼的结论是:在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16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2.工业化与经霍夫曼系数: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1931年出版了《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根据近20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品工业和资本品工业的比例关系。消费品工业净产值和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即所谓“霍夫曼系数”。霍夫曼的结论是:在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根据霍夫曼系数的数值范围,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5(±1),表明消费品工业占优势;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2.5(±1),说明资本品工业继续迅速发展,消费品工业优势地位渐趋下降;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1(±0.5),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平工业达到平衡;当霍夫曼系数下降到1以下时,工业化就进入了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要地位。17霍夫曼系数: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1931年出版了《工业化的阶按霍夫曼的分类:在20世纪20年代,处于第一阶段的国家有巴西、智利、印度、新西兰等,处于第二阶段的有日本、荷兰、丹麦、加拿大、匈牙利、南非、澳大利亚等,处于第三阶段的有英国、瑞士、美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典,处于第四阶段的国家在当时还没有出现。18按霍夫曼的分类:在20世纪20年代,处于第一阶段的国家有巴西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2.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

根据霍夫曼系数的数值范围,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5(±1),表明消费品工业占优势;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2.5(±1),说明资本品工业继续迅速发展,消费品工业优势地位渐趋下降;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1(±0.5),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达到平衡;当霍夫曼系数下降到1以下时,工业化就进入了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要地位。按霍夫曼的分类,在20世纪20年代,处于第一阶段的国家有巴西、智利、印度、新西兰等,处于第二阶段的有日本、荷兰、丹麦、加拿大、匈牙利、南非、澳大利亚等,处于第三阶段的有英国、瑞士、美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典,处于第四阶段的国家在当时还没有出现。19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2.工业化与经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1.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水平2.地区性差异

3.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生产的结构20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1.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1.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水平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水平。一方面,我们考察制造业增加值(MVA)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另一方面,我们考察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贸易额占全球制造业贸易额的比重。21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1.发展中国家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2.地区性差异第三世界国家数目众多,各国资源禀赋条件不同,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不一样,拥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采取的公共政策也不尽一致,种种这一切都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的差异。22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2.地区性差异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3.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生产的结构

表11-6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结构23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3.发展中国家第二节城市化一、工业化与城市化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24第二节城市化一、工业化与城一、工业化与城市化1.城市化的含义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25一、工业化与城市化11.城市化的含义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即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数/全国总人口数一、工业化与城市化261.城市化的含义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化本身要求资本、人口和劳动力等资源集中到一定程度,这种集中过程就表现为通常所说的城市化。另一方面,城市化又推动了工业化。这是由城市化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所决定的。一、工业化与城市化27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1)最低临界值原理(阈值效应原理);(2)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理;(3)循环累积因果机制;(4)磁场效应机制。一、工业化与城市化28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最低临界值原理(阈值效应原理):最低临界值原理是指新建或扩建一个工厂需要有一个最低销售额的支持。只有达到这个临界值,才能给聚集区带来比较利益,修建工厂才有利可图。这就保证了一定规模市场的发育。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的一项研究指出,城市经济存在着一个人口规模为25万~30万的最低临界值。一、工业化与城市化29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最低临界值原理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理:该原则是指一个城市的居民对未来所做出的决策,是以现在这个城市必须提供什么为基础的。即过去形成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分布状况影响着现时的决策倾向。一个工业实力雄厚、基础设施良好的城市,至少在其发展前期要比一个较为后进的城市能为新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这就促进了城市经济规模的自我生长。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30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初始利益棘轮效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循环累积因果机制:1957年,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提出了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理论。他认为,工业的增长或城市的扩大是一个相关的过程,每一发展阶段都依赖于前一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力量在循环因果关系中相互作用。当新的工业在某一地区建立起来时,该地区就业增加,总人口增多,消费需求上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又会加强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教育水平,改善生活环境,这些又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来投资办厂,促进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个循环中,发展的动力互为因果,它不仅具有累积效应,而且常常带来加速度,从而使城市和新工业不断得到发展。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31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循环累积因果机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磁场效应机制:

美国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和英国的埃比尼泽·霍华德用“磁力”理论来阐释城市的集聚与扩散功能。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制造厂商、管理人才靠近它,相关产业聚集于此。这些人、财、物一旦被吸引到城市里来,就会被“磁化”,进而使城市发射出更强烈的磁力。这些被磁化了的“磁化物”——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即使离开了城市,被抛到偏僻遥远的山乡,依然带着这个城市明显的烙印,成为传播城市文明的重要媒介物。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32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磁场效应机制: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的几个特征:第一,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不仅在增长速度上大大高于发达国家,而且在绝对量上也超过了发达国家。第二,城乡人口同时增长。第三,大城市特别是最大城市人口集中的情况日益突出。由于上述几方面的原因,正在准备或已经进入现代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在尚未达到应有的发展目标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过度城市化”,也有人称之为“城市膨胀”。

33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的几个特征:3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1.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2.托达罗模型34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1.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

1.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

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来的经验表明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速度一直快于城市工作岗位创造的速度,也大大超过了工业和城市社会服务的吸收能力。人口流动不再被认为是解决城市劳动力需求增长问题的手段了,相反,这种流动被认为是处处可见的、城市剩余劳动力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加剧城市失业的重要因素。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351.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

1.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经济因素和经济因素。其中非经济因素包括:(1)社会因素,某些迁移者要从传统社会组织的束缚中挣脱出来。(2)自然因素,气候、自然灾害,等等。(3)人口增长因素,如农村人口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361.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影响人口流

1.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

(4)文化因素,城市生活的吸引力。(5)交通运输因素。此外,以城市为取向的教育体制、大众传媒都对人口流动有重要影响。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371.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

1.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另一类是经济因素,这里既有传统农业“推”的因素,也有城市相对较高工资“拉”因素,当然也有城市“往回推”的因素。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381.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另2.托达罗模型托达罗认为,人口流动是人们对城乡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不是对实际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迁移者可以考虑城市、农村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种就业机会,选择其中能带来最大预期收益的迁移。预期收益可用城乡工作实际收入的差距和迁移者在城市获得工作的概率来计算。也就是说,劳动者比较在城市的预期收入和农村的现有收入,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他就可能选择迁移。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392.托达罗模型托达罗认为,人2.托达罗模型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要解决城市失业问题,仅仅在城市创造就业机会是不够的,还必须制定综合性的农村发展规划,缩小城乡就业机会之间的不平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是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402.托达罗模型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第三节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一、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41第三节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一、中国的工业化道路411949年后,中国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并相应建立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1979年农村改革为标志,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国家全面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趋于协调。进入1990年以来,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环境的污染、信息化的挑战等。一、中国工业化道路421949年后,中国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并相应中国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动工业化的,当时,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都相当低下。导致中国城市化滞后的原因有很多,有体制和政策方面的,还有历史的原因。从理论层面上来看,二元经济结构是主要原因。滞后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严重地阻碍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化长期滞后累积效应开始得到关注,并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43中国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动工业化的,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水、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等44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包括:44(一)环境质量下降1.大气污染污染源:A.城市居民生活燃烧煤炭等排放的烟尘B.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C.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45(一)环境质量下降1.大气污染452.水污染原因:A.城市废水排放B.工业废水排放C.农业使用化肥、农药对水质的破坏(一)环境质量下降462.水污染(一)环境质量下降46(一)环境质量下降3.固体废弃物污染

主要是城市生活垃圾未及时处理47(一)环境质量下降3.固体废弃物污染47(一)环境质量下降4.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人们社会活动

48(一)环境质量下降4.噪声污染48(二)交通拥挤和居住条件差1.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思考:我国大城市可采取什么措施来缓解交通拥挤?

限制城市无限扩大,发展卫星城扩宽路面(决不是根本办法!)合理规划道路—方格环形放射发展公共交通(比较可行方法)49(二)交通拥挤和居住条件差1.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49(二)交通拥挤和居住条件差2.城市住宅问题主要表现为:住房缺少,质量低劣。50(二)交通拥挤和居住条件差2.城市住宅问题50(二)交通拥挤和居住条件差3.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城市治安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51(二)交通拥挤和居住条件差3.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51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性52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性52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以上海市城市建设与发展为例1.上海市城市发展背景2.看图6.26,说说上海城市地域形态特征。53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以上海市城市建设与发展为例1.上上海市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54上海市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5455555656思考活动57思考活动57发散思考58发散思考58思维发散:

1.请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出路?

2.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你认为什么样的发展方式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

给你一些关键词,这些你听说过吗?

城市化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特区”——成都、重庆: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59思维发散:

1.请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城市建设和亚马逊森林的命运巴西亚马逊森林是世界上仍然保留着的最大的原始荒野。亚马逊生态区占巴西国土的60%,森林面积400万km2,其中雨林占65%,林区木材总量占世界木材总储量的45%,生物种类占世界总数的1/5,淡水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8%。亚马逊流域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举足轻重,被称为“地球之肺”。地球失去亚马逊森林将会加速温室效应,进一步变暖。巴西拥有世界上品种最多的生物,亚马逊森林一旦消失,这些生物也将随之而失去。然而,亚马逊雨林目前正遭受严重破坏,毁林速度惊人,以每年超过200万hm2的速度开垦,平均每8秒钟就有一片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到2002年止,亚马逊地区被毁森林总面积已近60万km2。有专家估计,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的话,亚马逊森林可能在20年内消失。60精品课件亚马逊森林的命运60精品课件造成森林大面积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毁林造田现象十分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无序采矿、修路、建房,人为或自然引发的大火都使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虽然如此,巴西政府为发展经济,还将耗巨资实施“大跃进”计划,在亚马逊地区兴建公路、铁路、水力发电站和房屋,无疑这将加速亚马逊森林的破坏。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当几十年后,亚马逊森林损失殆尽时,不但将直接威胁到这个拉美国家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出现生存问题,对于全球的环境状况也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61精品课件61精品课件一、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在不危及后代人,并能够满足他们需要前提下,满足现实需要的一种发展方式。1、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1)人口爆炸。(2)资源短缺。过去追求经济最大化,认为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现在逐渐发现基本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人类将面临资源危机。(3)工业酸雨及温室效应等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不是经济发展的外在性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性问题,成为能否实现良性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62精品课件一、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在不危及后代人,并能够满足他们需要2、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RachelCarson)《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2)1972年,联合国召开第一次人类环保会议。70年代全球性石油危机,对资源有限性的认识更加明确。(3)挪威首相、可持续发展创始人布伦特兰在1987年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指出:社会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考虑后代人满足自身的需要。(4)1992年的国际环发首脑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