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课件_第1页
毒品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课件_第2页
毒品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课件_第3页
毒品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课件_第4页
毒品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毒品罪心理

当今毒品犯罪遍及全球,成为国际社会的严重公害,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遍布全球的贩毒网把毒品从种植加工地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吸毒的浊流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几乎没有哪个社会群体能幸免于毒品带来的灾难。毒品犯罪不仅给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摧残和腐蚀着人们的肉体和灵魂,而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吸食毒品的高额费用和强烈的诱惑,致使由毒品犯罪带来的其他犯罪现象猛增,危害着社会秩序和人类安全,使人类陷入灾难之中。-一、毒品犯罪概述1.毒品的含义关于毒品的概念,过去主要是根据联合国《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的规定,认为毒品是指国家依法管制的,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崔庆泰、陈宝树,1992)。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文做出规定,才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揭示了“毒品”的概念。我国修订的刑法第357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这里的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形成瘾癖的药品;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后会产生依赖性的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在医疗上是不可少的药品,只有在违反药品管理法规的情况下滥用这类药品,才称其为毒品。因此,从毒品的药理性和法律性的双重地位分析,称为毒品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具有以下特征:称为毒品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特征一是成瘾性,即多次使用后产生身体依赖或精神依赖,或二者兼而有之,即药学上所称的药物依赖性;二是违法性,即违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法规,非法生产、使用、经营、运输这类药品;三是危害性,即使用这类药后会给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在医疗中为了治疗疾病、康复身体而依法使用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一般都不称为毒品,也不包括砒霜、氯化物等可以直接致人死亡的毒性物品。2.毒品犯罪的概念及类型毒品犯罪是一个外延极广的概念,在许多国家,毒品犯罪并不是刑法学的概念,而是犯罪学的概念,但我国刑法学理论界也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角度上探讨毒品犯罪刑法学上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所谓毒品犯罪,是指违反禁毒法规、破坏禁毒管制活动,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毒品犯罪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经营牟利型毒品犯罪具体包括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运输、携带制毒物品进出境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非法买卖、运输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2)持有型毒品犯罪具体包括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3)妨害司法机关禁毒活动的犯罪具体包括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窝藏毒品罪,窝藏毒品犯罪所得财物罪。(4)帮助毒品消费的犯罪具体包括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罪,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罪,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罪以及非法提供毒品罪。3.我国毒品犯罪的现状及特点(1)我国毒品犯罪的现状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基本禁绝了毒品,在以后的30年时间里,全国各地的毒品犯罪已较为鲜见,即使发生,也是量少案小,这一时期我国的毒品问题归于沉寂。毒品犯罪现象大规模沉渣泛起,始于80年代初期,是和世界毒潮泛滥的背景紧密相连的。自20世纪中叶以来,毒品像瘟疫一样在全世界流行,至60年代,已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世界至少有2亿人服用大麻,2000万人服用可卡因,1000万人服用海洛因位于缅甸、泰国、老挝三国接壤地区面积约为19万平方千米的“金三角”地区,种植罂粟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进入60年代后,在日见扩展的毒品消费市场的吸引下,罂粟种植面积疯狂扩大,到80年代中期,鸦片年产量达1000多吨,取代了位于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国交界处的“金新月”地区,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鸦片、海洛因生产地。“金三角”不仅毒品产量大,而且以其生产的鸦片、海洛因质量好而闻名于世。历史上“金三角”的毒品主要通过曼谷、香港或马来西亚、新加坡运至欧美各国,也有经日本或菲律宾至美国。80年代以来,国际贩毒集团假道我国走私毒品日渐增多。与“金三角”毗邻的云南省,首先受到来自境外毒品的危害,毒品犯罪分子的行迹又很快向其他地区蔓延,而且愈演愈烈,部分毒品直接在我国国内销售,造成了吸毒这一丑恶社会现象的死灰复燃,出现了解放以来从未有过的毒品犯罪潮。(2)我国现代毒品犯罪的特点1)特别是大宗贩毒案件急剧上升。2)走私出口制毒配剂案件增多3)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件剧增4)在发案地区的分布上仍呈西多东少之势5)在毒品犯罪的发展过程中,遵循其内在规律逐渐形成的一个又一个较为集中的毒品聚散地和相对固定的运输线路。6)犯罪手段不断花样翻新逃避侦查、规避法律的手法层出不穷毒品贩子为了使贩毒成功,在伪装毒品的方法上挖空心思,无奇不有,各种生活用品、食品、电器、书籍、工艺品,甚至身上的鞋帽服饰等,都有被利用来伪装藏匿毒品的。利用人身藏毒也早不是新鲜事情,为了让毒品在腹内停留的时间长一些,他们还让“骡子”(毒贩对专用身体藏毒的运输毒品者的称呼)服下减缓肠胃蠕动的药物;针对携有毒品者通过关卡时心情紧张,易被经验丰富的稽查人员发现的情况,毒贩们常在进站或过关卡前服用镇静剂,使其紧张心情不易从外部察觉;还有手机、寻呼机等现代通讯工具,给毒品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提供了通讯便利,许多犯罪分子采用做成一桩毒品交易更换一次手机的方法逃避法律的制裁。·7)贩毒活动高峰期明显大量贩毒案件的作案时间,一般都选择在三个高峰期,一是每年的3~5月,境外的罂粟刚成熟,新烟上市,毒品售价降低,正是牟取暴利的好时机;二是7~8月的农闲季节,是部分农民外出搞贩毒活动的好机会;三是11~12月接近年关时,不少人因急需用钱而进行贩毒活动。据昆明铁路局统计,1985年查获的47起贩毒案件中,这三个高峰发案的有40件,占全年贩毒案件的85.2%;1986年1—8月共查获贩毒案件42起,高峰期的5个月中就有33起,占总数的78.6%。8)犯罪主体以农民、无业人员居多9)共同犯罪突出与其他类型犯罪相比,结伙犯罪,是目前毒品犯罪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某些地区,共同犯毒品罪占全部毒品犯罪案件的60%以上,并具有集团化、专业化的趋势,这种共同犯罪不仅组织性强、危害性大,而且犯罪分子之间又多为单线联系,一旦被司法机关抓获,就出现毒品来源、去向都不清的局面,给缉毒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困难。二、毒品犯罪人的心理特征1、犯罪动机牟取暴利、满足贪婪的物质欲望几乎是所有毒品犯罪人的心理动力。毒品价格的地区差异悬殊,高额的收益,对那些渴望一夜暴富的犯罪人极具诱惑力。往往使他们冒着杀头、坐牢的巨大风险,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制造、贩运毒品。除此之外有的毒品犯罪人犯罪前就吸毒成瘾,为了支付昂贵的毒资,不惜以身试法,以贩养吸。也有受人引诱萌发贩毒致富心理而走上犯罪道路的。2.错误的认识很多调查发现,毒品犯罪人法制观念模糊,且受错误的观念支配,他们把毒品犯罪活动叫成“做生意”,认为不偷不抢,愿买愿卖,无非是赚点钱,不认为是犯罪行为。3.偏颇的人生价值观许多毒品犯罪人具有极端的利己主义思想,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人生信条,推崇金钱至上,追求及时行乐,把“寻求刺激,尽情享乐”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在这些错误思想观念的支配下,贩毒者贩卖毒品,只管乱赚钱,不管害人不害人;吸毒者为了维持毒瘾,不顾一切地偷、抢、骗,任意践踏法律。4.毒品犯罪人的人格特征国内有人用加利福尼亚人格调查表(CPl)对378名在押毒品犯进行了测验,并应用聚类分析技术将毒品犯人格划分为三种类型(1)怯弱—不成熟型这类毒品犯的典型人格特征为:缺乏自信,沉默寡言,不喜欢竞争,因循守旧,行动缓慢刻板,眼界和兴趣狭窄,害羞、退缩、迟疑不决、自我怀疑、行为被动、缺乏独立性、依赖他人,不够关心职责和义务,对批评敏感,倾向于从个人观点解释事物。(2)独立—不成熟型这类毒品犯的典型人格特征为:比较聪明,反应敏捷,行为独立,与周围的人保持相对独立的关系,不愿屈服他人,善于负责和自我克制,不愿惹是生非。他们自己意识不到或不愿意识自己过去的行为是一种罪恶,不易承认自己的罪责,对劳动改造有抵触的心理。(3)可控制—不成熟型这类毒品犯的典型人格特征:具有较好的社交能力,自信,善于讨好管教干部,能够较好地处理与其他罪犯或管教人员的关系,为人圆滑。这类毒品犯比较灵活,喜欢投机取巧,不踏实,善于选择能够适应环境的行为方式,且会伪装。在该研究中,有一半的累犯属于这种类型,他们没有罪恶感,不能体会自己的罪行给他人造成的痛苦,在他们的意识中,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只要对自己有利,什么手段都可能采用。三、吸毒人员的心理分析吸毒者为什么去吸毒,这涉及两个重要的心理学问题,一是吸毒者人格上的问题二是吸毒者初次吸毒的动机1.吸毒者的人格特征到目前为止,心理学的研究还无法确定有一种特殊的具有成瘾倾向的人格类型。但是,从大量对吸毒成瘾者的回顾性研究中,还是发现了一些共同的特点。有人将吸毒成瘾者划分为三种类型(1)原发型滥用者这类人吸毒与其人格缺陷有关。他们幼稚,忍耐性极差,缺乏主动性、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易产生焦虑、抑郁,易走极端,常会借助药物来应付自己生活中的种种难题。他们吸毒的最初原因多数是受到了挫折而无法排遣,而后发现吸毒是麻醉自己的好办法。吸毒可以获得暂时的优越感,短暂摆脱生活中的烦恼。人格的缺陷使他们成了毒品的狂热者。(2)症状型滥用者这类人具有反社会人格,共同特征是:情绪的暴发性,行为的冲动性,对社会对他人冷酷、仇视,缺乏好感和同情心,缺乏责任感和羞愧悔改之心;不顾社会道德法律准则和一般公认的行为规范,经常出现反社会言行;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教训,缺乏焦虑感和罪恶感。这类人会出现本能欲望、兴趣嗜好、性情脾气、道德修养方面的异常改变,他们常有其他违法犯罪的前科记录,滥用毒品仅仅是某种反社会行为的表现症状之一。这类人将吸毒作为一种寻求自身发泄的渠道,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他们不但自己吸毒,还想让别人跟他们一起吸毒,既害己又害人。(3)反应型滥用者这类人通常都是青少年,只因在其心理发育的某一阶段或遇到某种困境时,产生一时性的毒品滥用行为。吸毒行为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适应不良现象之一,与其人格的不成熟有关。2.吸毒者初次吸毒的动机根据大量的观察研究,吸毒者第一次吸食毒品的动机主要有下列一些:(1)无知,好奇(2)追求刺激、快乐(3)受挫攻击,逃避现实(5)炫耀富有,追求时髦3.吸毒后心理上的变化一些调查发现,吸毒人员吸毒后心理上有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观念上的变化,尤其是对生活态度的变化吸毒者染上毒瘾后观念上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毒瘾越大、对吸毒的态度越积极,对生活的态度也就越消极,并会在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直接表现出来。(2)对毒品态度的变化一旦吸毒上瘾,他们对毒品所抱有的态度便不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可能表现出爱与恨交织在一起、追求与厌恶并存的复杂心理。他们往往认为,吸毒是一种享受,象征着一种实力,是个人的爱好,并不妨碍任何人。这种偏执和不负责任的态度,反映了这些人缺乏道德感、社会责任感,具有错误的法律意识。(3)性格上的变化吸毒成瘾后,吸毒者往往会遭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药物依赖造成的压力,筹措毒资带来的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压力,源于道德、舆论、法律的压力,来自于亲朋好友的压力等。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吸毒者性格上的变化,如更加自我封闭,产生明显的自卑心理,不愿意与别人沟通等。有人对吸毒者成瘾后的调查表明,93%以上的海洛因依赖者人格扭曲或有严重的人格障碍为获取毒资,他们编造出完美的谎言,以骗取家人朋友的信任;以谎言来掩饰吸毒,用谎言来搪塞他人,在许多吸毒者那里简直是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将会导致吸毒者人格的改变,出现双重人格。总而言之,吸毒成瘾后往往会导致吸毒者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甚至会发严重的人格变异,使其面目全非,难以自拔。4.吸毒与犯罪行为吸毒是否与犯罪行为有关,尤其是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致的结果。有学者对药物滥用(包括吸毒)与犯罪的关系的有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有四种不同的观点(white,1990):吸毒引发的抢劫犯罪(1)药物滥用导致犯罪行为吸毒或其他药物滥用是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戈尔茨坦(P.J.Goldstein,1989)提出,暴力行为可能涉及3种毒品使用和滥用方式。第一精神药理性暴力。毒品本身导致妄想、幻觉或造成神志不清的状态促进暴力行为。第二经济强迫性暴力。吸毒者为了筹集毒资,购买毒品,以避免戒断的痛苦,而以非法的手段如盗窃、抢劫等从事犯罪行为。第三系统性暴力,在毒品分配和销售系统产生的暴力犯罪行为。(2)犯罪行为导致药物滥用有些学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吸毒者在吸毒之前已有犯罪行为发生。有人在研究中发现,2/3的人在使用药物之前即曾犯过罪(杨士隆,2002)。(3)药物滥用与犯罪行为交互影响另一些学者认为,药物滥用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交互的,即不仅犯罪行为可能导致药物滥用,而且这些药物滥用行为可能进一步促使行为人从事犯罪行为。(4)药物滥用与犯罪行为没有因果关系有的研究者指出,药物滥用与犯罪行为彼此间并没有因果关系,两种行为的发生可能涉及许多其他的社会心理因素。总而言之,吸毒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还有待继续深入地探讨。从国内近年来出现的涉毒刑事案件中可以看出,由于吸毒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